【文档说明】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学试题(新高考新教材)考点规范练23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x,共(7)页,188.00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dd2f624b71637b5e3eee7ab4e1d8cf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考点规范练23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1.某古生物所在瓮安生物群动物胚胎化石的细胞中发现了“核状”结构。下列研究结果最能支持该生物群是真核生物的是()A.多数细胞中只有一个核状结构B.未分裂母细胞中有两个核状结构C.核状结构位于细胞中央D.核状结构具有膜2.科学家
测定了某保护区MG、CE、DP、DW四种鸟类的AL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由此判断它们的亲缘关系。这属于进化的()A.胚胎学证据B.分子水平的证据C.比较解剖学证据D.化石证据3.(2023广东深圳一模)非
洲干旱环境下生长的金合欢,是具有长达10cm尖刺的高大树种,尖刺减少水分散失的同时又可抵御动物的啃食。长颈鹿有长达45cm的舌头,柔软细长的舌头加上长长的脖子可以轻松吃到被尖刺覆盖的金合欢嫩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金合欢的尖刺和长颈鹿的长舌头都是生物适
应性的表现B.生物适应性的形成离不开遗传、变异与环境的相互作用C.非洲干旱环境使金合欢出现适应性性状并遗传给后代D.当环境发生改变后,长颈鹿的适应性有可能变得不适应4.下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数量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数量和产量之
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由a变为b、c、d体现了变异的不定向性②诱变剂决定了青霉菌的变异方向,提高了变异频率③四种菌中曲线d代表的青霉菌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④青霉菌在诱变剂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可能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
③④B.①③④C.②④D.①③5.下图表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地理隔离阻碍了这些种群进行基因交流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C.由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D.若种群1与种群2的
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6.海绵等足虫栖息在海生海绵的中央腔中,雌虫的形态相同,雄虫的形态有大、中、小三种,且这三种不同形态的雄虫会采取不同的生殖对策:大雄虫倾向于用战斗来保卫海绵中央腔中的多个
雌虫;中雄虫会模拟雌虫,与大雄虫共处一室;小雄虫回避大雄虫并埋伏在其周围,伺机与雌虫交配。研究表明,大、中、小雄虫的形态差异主要与一个基因的三个等位基因a1、a2、a3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种雄虫
的平均繁殖成功率一定存在显著差异B.大、中、小雄虫存在生殖隔离,分属三个种群C.三种雄虫具有不同的生殖对策是不同雄虫间协同进化的结果D.经历很长时间后,种群中al、a2、a3的基因频率能保持基本稳定7.下图表示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
两个物种形成的机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1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B.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为两个物种的标志是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a表示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中不同的等位基因D.
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8.(2022浙江卷)由欧洲传入北美的耧斗菜已进化出数十个物种。分布于低海拔潮湿地区的甲物种和高海拔干燥地区的乙物种的花结构和开花期均有显著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耧斗菜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B.生长环境的不同有利于耧斗菜进化出
不同的物种C.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若将甲、乙两种耧斗菜种植在一起,也不易发生基因交流9.对内蒙古草原上某种啃食草根的鼠类进行调查,发现鼠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0%和60%。假设该鼠种群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
使aa个体每年减少10%,而AA和Aa个体每年均增加10%。则环境发生变化前该鼠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和环境发生变化一年后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A.25%和55%B.75%和33.6%C.40%和60%D.25
%和45%10.(不定项选择题)下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P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图中R表示生殖隔离,它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若两个动物
交配后能产生后代,则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物种11.(不定项选择题)某雌雄同株植物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受精作用过程中,含A基因的精子与含A基因的卵细胞结合会使胚胎致死。现有基因型为Aa的该植株若干作亲本。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如果从亲代起至F2,每代均自交,则F2植株中A的基因频率为0.5B.如果从亲代起至F3,每代均自交,则F3植株中基因型为aa的植株所占比例为7/9C.如果从亲代起至F2,每代均自由交配,则F2植株中A的基因频率为0.25D.如
果从亲代起至F3,每代均自交,则F3中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数量之比为3∶5二、非选择题12.镰状细胞贫血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患者在幼年时期死亡,但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却对疟疾有较强的抵抗力。现对甲、乙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乙地区流行疟疾。两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
的比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乙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2)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甲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将,乙地区人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将。(填“上升”或“下降”)(3)如果在乙地区消灭疟疾,若干年后
再调查,则发现AA的基因型频率将会(填“上升”或“下降”)。13.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果蝇(物种1与物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为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
因(见下图);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时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时也有胚胎早亡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地所有的果蝇构成一个。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在阶段Ⅰ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具有性
。(2)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Ⅰ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3)甲地与戊地果蝇最终进化成两个物种,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其可能的主要原因。。若甲地
果蝇(物种1)一个基因组含有15000个基因,甲地共有果蝇50000只;戊地果蝇(物种2)一个基因组比甲地果蝇多了25个新基因,戊地共有果蝇38000只。比较两地果蝇种群基因库的大小:。答案:1.D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最主要
的区别是真核细胞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此特点可作为判断细胞及生物类型的依据。2.B测定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水平的证据。3.C尖刺对于金合欢是一种表型,该表型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非洲干旱环境起到选择作用,拥有尖刺的金合欢能适应非洲干旱环境。
4.B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数量曲线由a变为b、c、d,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①正确。诱变剂可以提高变异频率,但不能决定变异方向,②错误。由题图可知,四种菌中曲线d代表的青霉菌的产量最高,最符合人们的生产要求,③正确。青霉菌是真核生物,在诱变剂作
用下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④正确。5.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但并不是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6.D三种雄虫的生殖对策是不同的,但能相互协调,平均繁殖成
功率没有显著差异,A项错误。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大、中、小雄虫不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一个种群,B项错误。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大、中、小雄虫的形态差异主要与一个基因的三个等位基因a1、a2、a3有关,说明三种雄虫具有不同生殖对策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项错误。
三种雄虫能分别通过不同方式进行繁殖并将基因传递给后代,互不干扰,经历很长时间后,种群中a1、a2、a3的基因频率能保持基本稳定,D项正确。7.B一个种群中不同个体表型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层次中的基因多样性。a表示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型。
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生长的环境不同,所以利用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可能不同。8.A基因库是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甲、乙两种耧斗菜属于两个种群,A项错误。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长环境的不同有利于耧斗菜进化出不同的物种,B项正确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甲、乙两种耧斗菜都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二者花的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项正确。甲、乙两种耧斗菜属于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D项正确。9.A由题意可知,环境发生变化前,该种群中AA
、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0%和60%,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10%+(1/2)×30%=25%;由于aa个体每年减少10%,而AA和Aa个体每年均增加10%,故环境发生变化一年后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60%-60
%×10%)/[(60%-60%×10%)+(40%+40%×10%)]×100%≈55%。10.ABC题图中P表示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项正确。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项正确。产生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
成的标志,C项正确。两个动物交配后能产生后代,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如马和驴属于两个物种,但它们可以交配,并产生后代,D项错误。11.AD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产生的F1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由于基
因型为AA的胚胎致死,则F1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2∶1,F1自交产生的后代为Aa∶aa=2∶3,因此F2植株中A的基因频率=(2/5)×(1/2)=1/5,即0.2,A项错误。F2(Aa∶aa=2∶3)自交产生的后代为Aa∶aa=2∶7,因此F3植株中基因型为aa的植株所占
比例为7/9,B项正确,D项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2∶1,配子中A∶a=1∶2。F1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4∶4,则F2植株中A的基因频率为(4/8)×(1/2)=1/4,即0.25,C项正确。12.答案(1)96
.5%50.5%(2)上升下降(3)上升解析(1)由题图可知,甲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95%+(1/2)×3%=96.5%;乙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3%+(1/2)×95%=50.5%。(2)甲地区由于基因型为aa的个体会因患
镰状细胞贫血而在幼年时期死亡,a的基因频率会下降,A的基因频率会上升;乙地区流行疟疾,基因型为AA的个体易被淘汰,因此AA的基因型频率将会下降。(3)如果在乙地区消灭疟疾,若干年后,AA的基因型频率将会上升。13.答案(1)
种群不定向(2)物种甲、乙两地果蝇交配后代不能存活或基因不能交流(或存在生殖隔离)(3)两地距离遥远,超越果蝇飞行距离,基因不能发生交流;两地环境不同,环境对变异的选择不同,基因频率发生不同的改变,最终导致生殖隔离甲地大于乙地解析(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叫作种群,故甲地
所有的果蝇构成一个种群。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2)由题意可知,甲、乙两地果蝇之间交配后会发生胚胎早亡,说明甲、乙两地果蝇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之间的差异属于物种多样性。(3)由于环境对变异的
影响,加上两物种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最终导致甲地与戊地果蝇存在生殖隔离。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所以甲地果蝇种群基因库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