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3章 第3节 第1课时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和体温调节.docx,共(6)页,384.95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d5c938215ac513d723f0f6d2ead865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3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第1课时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和体温调节题组一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比较1.(2022·广东惠来高二期中)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
使心率加快,同时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没有反射弧参与B.此过程涉及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C.恐怖电影直接刺激神经中枢产生了上述现象D.此过程涉及突触前膜对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识别2.(2022·江苏苏州
陆慕高级中学高二期中)人在安静状态下,血液中一定浓度的CO2对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是必要的。剧烈运动后,血液中CO2浓度升高,经如图所示的调节过程使CO2加速排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中CO2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B
.此调节过程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C.CO2浓度升高时导致呼吸加快,其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D.C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呼吸肌3.高等动物体内同时含有神经系统和多种内分泌腺,由于外界环境和自身代谢的变化,动物体的很多生命活动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
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B.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C.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而神经递质也能通过体液传递D.因为激素发挥作用后即失活,所以体液调节持续时间一般比神经调节短题组二体温调节4.下列关于人
体产热和散热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代谢产热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B.运动时,肝脏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C.皮肤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D.持续高烧39℃,产热量等于散热量5.(2022·浙江6月,14)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
人员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体温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舒张以增加产热B.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反射性地收缩以减少散热C.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物
质分解产热D.寒冷环境中,体温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6.为了探究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某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编号处理同时置于寒冷环境中,定时测量体温与耗氧量A组小白鼠切除下丘脑B组小白鼠正常手术但不切除下丘脑A.需选择多只体重相近、生理状况相似的小白
鼠均分为两组B.B组正常手术的目的是排除手术切口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A组小白鼠不能产生冷觉,其耗氧量低于B组小白鼠D.B组小白鼠能产生冷觉,其耗氧量比在炎热环境中高7.(2023·贵州遵义高二质检)如图表示某人
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量,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b时刻,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后,皮肤血管收缩B.在ab段,因外界环
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C.在ab段,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高D.在bc段,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8.(2022·河北石家庄第一中学高二月考)“失温”即人体的核心温度低于35℃,失温者会出现颤抖、心率升高、协调性下降,甚至晕厥,严重者会死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轻度失温状
态时,人体皮肤毛细血管收缩B.失温现象表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人体核心温度降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刺激并产生冷觉D.参赛运动员失温的原因是人体长时间处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的状态9.(2023·山东临朐县高二月考)图中A、B表示人体某过程中产热量或散热量的变化曲
线。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该图可表示从温暖环境到寒冷环境,再回到温暖环境的过程,A表示产热量,B表示散热量B.该图可表示从寒冷环境到温暖环境,再回到寒冷环境的过程,A表示产热量,B表示散热量C.该图可表示从安静到运动,再停止运动的过程,A表示散热量,B
表示产热量D.该图可表示开始发烧并持续一段时间又退烧的过程,A表示产热量,B表示散热量10.(2022·山东青岛高二期中)为了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刺激小鼠下丘脑前部,发现小鼠有出汗现象,刺激小鼠下丘脑后部,小鼠出现寒战现象。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A.刺激小鼠下丘脑的前部,还可观测到的是小鼠毛细血管收缩B.刺激小鼠下丘脑不同位置出现的变化说明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发送信息C.下丘脑前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D.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11.下图是当环境温度由2
5℃降到10℃时,正常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t1到t2时间段散热量增加是由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加大造成的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时间t3以后单位时
间的产热量小于时间O~t1时间段单位时间的产热量12.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人和高等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类似恒温器的调节。调定点原是指恒温器靠控温装置所调定的稳定温度值。生物体内的体温调定点主要取决于中枢性热敏神经元和中枢性冷敏神经元的兴奋性。热
敏神经元在体温上升时放电频率增加,启动散热反应;冷敏神经元在体温下降时放电频率增加,启动产热反应;当两者放电频率相等时,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中枢性热敏神经元和中枢性冷敏神经元都位于下丘脑B.体温调定点处于S、体温
为39℃时,放电频率增加的是热敏神经元C.体温调定点处于S′、体温为37℃时,放电频率增加的是冷敏神经元D.体温调定点处于S′、体温为39℃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13.(2022·江苏常州高二期末)哺乳动物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神经末梢中,发
现含有丰富的单胺类物质。动物实验证明,安静状态下,向下丘脑前部注射微量的5-羟色胺(单胺类物质),可使体温上升;而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单胺类物质)则使体温降低。这些单胺类物质注入下丘脑的其他区域,则不引起体温变化。
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A.单胺类物质只能引起突触后细胞的兴奋,使细胞代谢增强B.下丘脑中只有前部神经细胞具有与5-羟色胺结合的受体C.注射5-羟色胺后机体可能出现骨骼肌战栗D.注射去甲肾上腺素体温下降可能与皮肤血管舒张有关14.布氏田鼠是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一种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
布氏田鼠体内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示意图。回答有关体温调节的问题:(1)寒冷刺激被布氏田鼠皮肤中的__________感知,兴奋传至________________中枢,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_______
_____,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2)据图可知,布氏田鼠体内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内的_________
_____________能促进UCP-1基因的表达。(3)在BAT细胞中,UCP-1蛋白能抑制ATP的合成,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变成____________。(4)据图可知,布氏田鼠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维持体温
稳定的生理调节过程是布氏田鼠通过________________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中________加快和合成ATP减少,以实现产热增加维持体温的稳定。15.(2022·湖南,18)当内外环境变化使体温波动时,皮肤及机体内部的温度感受器将信息传入体温调节
中枢,通过产热和散热反应,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回答下列问题:(1)炎热环境下,机体通过体温调节增加散热。写出皮肤增加散热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时的温度即体温调定点,生理状态下人体调定点为37℃。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体温升高
并稳定在38.5℃时,与正常状态相比,调定点________(填“上移”“下移”或“不变”),机体产热__________。(3)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损毁,机体体温不能维持稳定。已知药物A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现获得A的结构类似物M,为探究M是否也具有
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将A、M分别用生理盐水溶解后,用发热家兔模型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结论。分组处理方式结果甲发热家兔模型+生理盐水发热乙发热家兔模型+A溶液退热丙发热家兔模型+M溶液退热丁①________________发热②由甲、乙、丙三组实
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由甲、乙、丙、丁四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