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冲刺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重组卷01(浙江专用)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5)页,4.87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c5a3607862d06a7a9bd30417e7b207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冲刺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重组卷(浙江专用)真题重组卷01(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近年来,全球冰川消融日益严重。我国某中学地理
研学小组成员跟随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某地利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并拍摄了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完成1-2题。1.下列四幅照片,属于此次拍摄的是()A.B.C.D.2.在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的过程中,可以()A.利用GPS模拟冰川移动B.
利用RS监测冰川面积变化C.运用GIS测定冰面温度D.运用VR获取冰川厚度信息【答案】1.B2.B【解析】1.据材料,图中拍摄的是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观察4幅图片可知,①是新月形沙丘地貌,②是宽广的谷
地,谷中可见大小不一的石块,可推断为冰川槽谷,③是石林地貌④是雅丹地貌。B正确,ACD错误。故选B。2.模拟冰川移动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GPS不具备这个功能,A错误;RS可通过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的
感知和识别,因此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冰川监测可分析出冰川面积变化,B正确;冰面温度受大气成分和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可通过红外线测定,GIS不能实现对冰面温度的测定,C错误;VR即虚拟现实技术,是运用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不能获取冰川厚度信息,D错误。故选B。【点
睛】“3S”技术手段的选取(1)“点”与“面”判断GPS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2)“想”与“看
”区分RS、GIS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
,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2022·江苏·统考高考真题)水丰水库位于鸭绿江上,发电为其主要功能。绿江村位于库尾的一个半岛上,该村形成了季节性淹没的“水没地”景观。下图为“绿江村‘水没地’照片”。据此完成3-4题。3.照片中河流对岸裸露带形成的原因是()A.岸坡崩塌B.开山采石C.水位涨
落D.崖壁贫瘠4.下列月份中,该村“水没地”淹没在水下面积最大的一般是()A.2月B.5月C.7月D.10月【答案】3.C4.D【解析】3.根据材料信息“水丰水库位于鸭绿江上,发电为其主要功能。绿江村位于库尾的一个半岛上,该村形成了季节性淹没的‘水没地’景观”可知,该地
位于河流沿岸,河流水位会发生季节性的涨落,所以位于河流沿岸的山体会因为河流季节性涨落而出现季节性出露的裸露岩层,C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河流对岸岩层完整,没有出现岸坡崩塌、开山采石的活动,AB错误;崖壁贫瘠不会只导致岩壁下部裸露,D错误。所以选C。4.材料信息表明,水丰
水库位于鸭绿江上游,主要功能为发电,鸭绿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7-8月,我国锋面雨带移动到华北和东北,故夏汛为其主要汛期,汛期时水位高涨,我国夏季风10月份彻底退出大陆,之后由冬季风影响,冬季风干冷性质,缺乏降水,此时大气降水几乎停止,水库“蓄水量”达到了最大值,“水没
地”淹没在水下的面积也达到了最大,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点睛】绿江村,地处中国东北辽宁丹东境内,东临集安,南近朝鲜,再加上美丽的鸭绿江和浑江在这里汇合,的确是个“一眼看两江,一脚踏三界”的好地方。在枯水季节,村民们便在江中滩地上种上农作物,等到雨水充沛漫过滩地,由于雨水淹
没的庄稼程度不同,便形成大小不一的江中绿岛,这便是“水没地”景观。(2022·湖南·统考高考真题)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温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下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
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5-6题。5.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气温B.降水量C.蒸发量D.地表径流量6.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湖岸地区()A
.沙尘天气增多B.灌溉面积扩大C.湖岸线较稳定D.绿洲面积增加【答案】5.D6.D【解析】5.读图可知,该湖泊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变化不大,但该湖泊地表径流输入量变化明显,材料信息表明,湖滨地下水与湖泊相互补给量较少,根据湖水
收支变化状况判断,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表径流量,不是气温、降水量、蒸发量,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6.前面分布可知,20世纪80年代湖水水位明显下降,而2000年以来湖水水量略有上升
,湖水水位略有上升,该湖泊湖岸地区出露湖滩减少,沙源减少,因此当地沙尘天气增多的可能性小,排除A;2000年以来入湖地表径流量比80年代明显增加,因此利用入湖河流水源进行灌溉的用水量可能减小,因此当地灌溉面积扩大的可能性小,排除B;入湖径流增加,湖水水位上涨,因此湖岸线应向陆地方向后退,两时
期相比海岸线不稳定,排除C;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水量增大,水面扩大,为周边提供较多的水源,因此有可能绿洲面积增加,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内陆咸水湖的水量平衡:支出方式——蒸发、下渗,收入方式:地表径流输入、地下水补给、雨水补给。(2022·海南·统考高
考真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到海外投资设厂。下图分别是中国鞋服类企业在埃塞俄比亚和柬埔寨投资建设的工厂。据此完成7-8题。7.图中企业到海外投资设厂,主要原因是国内()A.原材
料成本上升B.出口政策调整C.劳动力成本上升D.运输成本上升8.图中工厂生产初期面对的首要问题是()A.语言交流B.资金筹措C.政策变化D.技能培训【答案】7.C8.D【解析】7.鞋服类企业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由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素质上升,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企业为了
控制成本,将海外作为投资的新目标,C正确。原材料的生产由于技术支持,产量提高,成本下降,A错误。海外投资与出口政策关系不大,B错误。交通和物流的发展,运输成本下降,D错误。故选C。8.工厂生产初期,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指导,让其知晓工作流程,由
于人数众多,初期的技能培训起来较困难,D正确。可以招聘当地的员工进行培训,而后由其培训后续的员工,语言交流可以克服,A错误。资金筹措是建厂前需要考虑的问题,B错误。政策短期内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与工厂生产影响不大,C错误。的故选D。【点睛】在“一带一路”规划的影响下,会为更多有此需要的国家带来
先进的技术以及资源,并促进国内劳务输出,提高基建原材料以及相关器械的出口量,为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蒙古气旋是发源于蒙古国的温带气旋。下图为“某年4月9日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图”。据此完成9-10
题。9.图中蒙古气旋总体上()A.气压梯度小,冷锋活动弱B.气压梯度大,冷锋活动强C.气压梯度小,暖锋活动弱D.气压梯度大,暖锋活动强10.此刻影响西乌尔特地区的气团性质是()A.冷干B.冷湿C.暖干D.暖湿【答案】9.B10.C【解析】9.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蒙古气旋与周围地区之
间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且冷锋所处位置等压线比暖锋更密集,说明冷锋活动强于暖锋,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1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乌尔特地区位于冷锋锋前、暖锋锋后,受暖气团控制,此时为4月份,位于
亚欧大陆内部的乌尔特地区气候干旱,所以该地气团性质为暖干,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点睛】温带气旋,又称为“温带低气压”或“锋面气旋”,是活跃在温带中高纬度地区的一种近似椭圆型的斜压性气旋。温带气旋活动时常伴有冷空气的侵袭,降温、风沙、
雪、霜冻、大风和暴雨等天气现象随之而来。从结构上讲,温带气旋是一种冷心系统,即温带气旋的中心气压低于四周,且具有冷中心性质。从尺度上讲,温带气旋的尺度一般较热带气旋大,直径从几百公里到3000公里不等,平均直径为
1000公里。(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他们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受到的影响很大。据此完成11-12题。11.以下区域中,此类
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A.欧洲西部B.南太平洋C.南美洲中部D.中亚地区12.为减缓上述不利影响,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A.禁止发达国家碳交易B.加大区域间产业转移力度C.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D.鼓励发展中国家大量移民【答案】11.B12.C【解析】
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太平洋岛国众多,他们大多国土面积狭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上升对它们构成巨大的威胁。B正确;欧洲西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较大,A错误;南美洲中部地势较高,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小,C
错误;中亚地区深居内陆,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小,D错误。故选B。12.碳交易市场为绿色发展提供新思路,发达可以可以进行碳交易,A错误;产业转移并不能减少碳排放,B错误;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有利于减少碳排放,缓解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C正确;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大量移民不现实
,D错误。故选C。【点睛】碳交易市场是指以温室气体排放配额或温室气体减排信用为标的物所进行的交易的市场。通俗来讲,就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做商品来进行买卖,需要减排的企业会获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额,成功减排可以出售多余的配额,超额排放则要在碳市场上购买配额
。这样既控制了碳排放总量,又能鼓励企业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效等手段实现减排。碳市场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解决环境问题通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023.6·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某城市公园引入稻鱼生态系统,将原来分割稻田的田埂用架空的木栈道修建成鱼道
,取得了良好效益。下图为改造前后田埂和鱼道的示意图。完成13-14题。13.修建鱼道的主要生态作用是()A.扩大水稻播种B.拓展生物通道C.保障游客安全D.增加雨水下渗14.下列地区最适合引进稻鱼生态系统的是()A.江南丘陵B.黄土高原C.河西走廊
D.华北平原【答案】13.B14.A【解析】13.读图可知,架空的木栈道修建成鱼道,并没有种植水稻,且扩大种植面积不属于生态作用,A错误;修建鱼道使原本被田埂割裂的稻田,连在一起,使鱼类有更宽阔的生长空间,拓展了生物通道,B正确;架空的木栈道修建鱼道,并没有增强游客的安全性,且保障
安全不属于生态作用,C错误;田埂变鱼道,对于雨水下渗的影响很小,D错误。故选B。14.据所学可知,秦岭淮河以南,土地类型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秦岭淮河以北,土地类型以旱地为主,粮食以小麦为主
。江南丘陵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水源充足,水稻种植面积大,适合引进稻鱼生态系统,A正确;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均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地区,水源缺少,都不适合种植水稻,不能引进稻鱼生态系统,BCD错误。故选A。【点睛】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等因素在不断变化中,其将通过对地形、光热、土
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2023.1·浙江·统考高考真题)读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完成15-16题。15.P、Q附近洋流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A.P沿岸降水增多B.Q附近海水温度降低C.Q沿
岸降水减少D.P附近海水温度降低16.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洋流、洋流B.纬度、洋流C.径流、纬度D.洋流、径流【答案】15.D16.D【解析】1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
附近洋流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为寒流,对流经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Q附近洋流由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为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15.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
表明当地盐度相对两侧区域盐度较低。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海域有寒流流经,水温较低,海水的蒸发作用较弱,海水盐度较低;Q海域有亚马孙河注入,带来大量的淡水,导致海水盐度较低,因此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洋流和径流,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点睛】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海域轮廓、洋流等的影响。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
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完成17-18题。17.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B.热量C
.水分D.土壤18.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生长季较长B.有机物积累多C.土壤肥力高D.物种多样性高【答案】17.B18.B【解析】17.根据材料可知,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原因是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亚寒
带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因此适合分布的物种较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综上所述,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热量,而不是光照、水分和土壤。B正确,ACD错误,故选B。18.亚寒带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生长季较短,A错误;因温度低
,微生物活性弱,有机质分解速度慢,土壤有机物积累多,因此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B正确;土壤肥力高是碳储量高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C错误;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不高,D错误。故选B。【点睛】亚寒带针叶
林,主要是耐寒的落叶松、云杉等。生长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带,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50°以北至北极圈左右的地区。主要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东欧平原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北美洲北部(加拿大大部分地区),占世界针
叶林的95%。(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左图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示意图,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
右图为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示意图。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19-20题。19.观测当日()A甲地昼长夜短B.乙地昼短夜长C.甲地昼长大于乙地D.甲乙两地昼夜等长20.甲地位于乙地()A.东南B.西南C.东北D.西北【答案】19.
D20.A【解析】19.读图可知,甲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昼夜平分;甲地正午日影朝北,说明太阳直射点没有直射甲地。据此可知,该日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甲乙两地昼夜等长。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根据上题可知,此日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甲地北京时间5:40日影朝正西,正值日出,因此可推知甲地位于125°E;乙地日影朝正北方向时为正午12:00,对应北京时间12:20,可知乙地位于115°E,因此甲地位于乙地偏东方。甲乙两地该
日正午日影均朝北,说明两地位于北半球。甲地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说明其正午太阳高度为45°,而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30°,小于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因此甲地纬度更低,位于乙地偏南方。综上所述,甲地位于乙
地的东南方。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023.1·浙江·统考高考真题)近年来,我国多地积极实施“小
田变大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一户多块地”改造为“一户一块地”,并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完成21-22题。21.“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流转费用上涨B.劳动力成本上升C.饮食消费结构升级D.耕地分布不平衡22.该项土地整治可以().A.增加农
业经营主体数量B.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C.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D.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答案】21.B22.C【解析】21.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我国耕地撂荒和弃耕现象严重,劳动力成本上升,机械化推广实施的需要,因此实施小田变大田,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故B正确;为了提高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政府都积极对流转土地种粮食的大户给予资金补贴,因此耕地流转费用有所降低,故A排除;该举措主要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与饮食消费结构升级关系不大,故C排除
;该举措主要由于我国耕地破碎,机械化耕作不方便,主要在耕地集中分布地区实施,故D排除;因此排除A、C、D,选择B。22.土地整治可以减少我国耕地撂荒和弃耕现象,因此能够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故C正确;小田变大田,能够减少农业经营主体数量,故A排除;该举措主要
是为了缓解劳动力流出造成的土地撂荒现象,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不能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和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故B、D排除;因此排除A、B、D,选择C。【点睛】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家对粮食生产
的重视、对农田保护的投入成为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为“小田”变“大田”探索注入动力的时代因素。(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23.下图为塔里木河下游某地部分地理要素剖面示意图。该地的地下水主要靠地表径流补给。图中,相对于荒漠()A.河岸林地地下水含盐量低B.
耕地地下水埋藏较深C.河岸林地地表水下渗较少D.耕地地表水蒸发量小【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与荒漠相比,河岸林地距河流更近,地下水位更高,地下水直接接受河水的补给,含盐量较小,而荒漠的地下水中含有更多的
地下水流动过程中和地表径流下渗过程中溶解的盐类物质,A正确;由图可看出,耕地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小于荒漠,B错误;林地植被能涵养水源,增加下渗,河岸林地地表水下渗的更多,C错误;与荒漠相比,耕地土壤水分含量高,故耕地地表水蒸发量更大,D
错误。故选A。(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露点温度是指气压不变、水汽无增减情况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图所示的是2020年11月18—19日吉林省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相关信息。据此完成24-25题。24.此次降水过程呈现的天气变
化依次是()A.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B.疾风骤雨、雪花纷飞、冻雨夹雪C.雪花纷飞、风雨交加、冻雨夹雪D.风和日丽、冻雨夹雪、和风细雨25.此次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对流旺盛B.逆温增强C.暖锋经过D.冷锋过境【答案】24.A25.D【解析】
24.由材料可知,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水汽不会凝结。读图2可知,18日14时一20时气温达到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汽饱和形成降水,且风速逐渐增大,应为风雨交加;同时在18日20时左右,离地2m气温开始逐渐低于0℃,降
水容易以固态的形式呈现且气温依旧达到露点温度,在此阶段经历了大风、降雨、降雪且持续降温过程,因此天气变化依次为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A正确,BCD错误。故选A。25.地位于我国吉林省,且在18日14时—19日20时经历了降水、大风、降温等一系列天气现象,
此时为11月中旬,故最有可能是冷锋过境,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冷锋:冷气团(锋后)推动冷锋向暖气团(锋前)一侧移动。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晴朗,气温较高,气压较低;过境时降温,常有大风、雨雪或沙尘天气;过境后冷气团代替暖气团的位置,单一冷气团控制
,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第II卷(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5分。(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科显示:江苏昆山、福建晋江、浙江慈溪和义乌4个县级市的城市人口
规模均超100万,跃居我国大城市之列。材料二下表为“2021年4个县级市人口与经济指标统计表”。项目昆山晋江慈溪义乌常住人口(万人)211.2206.9185.9188.5GDP(亿元)4748.12986.42379.21730.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
均产值(亿元)4.342.712.251.47优势产业电子信息体育鞋服小家电小商品(1)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简述4个县级市优势产业形成的相似条件。(4分)(2)依据晋江、慈溪和义乌的优势产业类型,分析其人均GDP较昆山存在的差异及其主要原因。(4
分)(3)说明优势产业对4个县级市发展成为大城市的促进作用。(4分)【答案】(1)对外开放早,产业起步早(产业区位好)(1分);产业基础好,产业发展快(1分);专业化生产协作好,生产效率高(1分);产业集聚强,产业创新环境好(1分)。(2)相对较低(
1分)。三市均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含量低(1分);产品附加值较小(1分);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较低(1分)。(3)产业规模大,产业集聚(2分);对第三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强,容纳劳动力多,城镇化进程快。(2分)【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江苏昆山、福建晋江、浙江慈溪和义乌对外开放时间较早,产业起步较早,产业区位较好,劳动力充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基础较好;区域经济发展专业化程度较高,生产协作条件较好,生产效率较高;区域产业集聚,便于信息
的交流与融合,产业创新水平较高。(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晋江、慈溪和义乌的人均GDP低于昆山。晋江优势产业为体育鞋服,慈溪优势产业为小家电,义乌优势产业为小商品,均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技术水平较低,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昆山优
势产业为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较高,附加值较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晋江、慈溪和义乌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较低,昆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较高,说明三地的企业规模较小,小于昆山的企业规模。(3)优势产业能够吸纳大量的
劳动力,吸引大量外来人口,促进城镇化进程;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四地的产业规模较大,产业集聚效益较强,能够发挥集聚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2023.6·浙江·统考高考真题)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材料一黄河上、中游蒸发的水汽会随大气环流输送,并在沿途形成降水
。径流深度是单位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总量。近年来,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径流深度变化影响显著。材料二图1为黄河中上游流域略图。图2为黄河中游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示意图。图1图2(1)黄河中游地区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并指出造成径流深度变
化的主要人类活动____。(4分)(2)黄河中上游流域蒸发后的再降水,太行山西侧明显多于黄土高原,分析其原因。(3分)(3)有专家认为,“南水北调”西线引水有利于黄河中上游流域的种植业发展。你是否赞同?
试从水循环角度,说明你的理由。(6分)【答案】(1)南深北浅(2分)生产生活用水(2分)(2)太行山西侧受西北风影响,黄河中上游蒸发的水汽受太行山地形抬升的作用,属于迎风坡的位置,降水量较多(2分);而黄土高原受边缘海拔阻挡的影响,导致内部降水量少,且距海较远,气候加干旱,降水量较
少。(1分)(3)赞同(2分)。“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增加黄河中上游水量,进而增加中游流域内的地表径流,有利于区域内的种植业的灌溉(2分);中上游河流流量增大,蒸发量加强,区域内水汽增加,降水量增加,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2分)。【解析】(1)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黄河中游地区南部区域支流较多且落差较大,因此径流深度较深,而北部区域支流较少,水量较小,落差相对较小,因此径流深度较浅。两个时期对比下,主要影响其径流深度变化的人类活动是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不断增加,导致径流的水量减少,因此
深度变浅。(2)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黄河中上游流域蒸发的水汽,会形成再次降水。太行山位于中上游以东,冬季受西北风的影响,太行山西侧处于迎风坡上,且太行山地势较高,地形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因此降水量较大;黄土高原四周相对陡峭,将会阻挡中上游水汽的进入,导致
其降水量较少,且距离海洋更远,气候较为干旱,降水难度相对较大。(3)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水引入黄河,增加了黄河中上游的水量,为沿线的农业增加水源,同时增加了区域内水汽的蒸发量,使得区域内的空气更加湿润,更易形成降水,有利于
农业的水分吸收。同时区域内的雨水灌溉增多,也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通过对各种要
素的集聚来促进郊区发展,1978以来上海郊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并通过建设大型购物中心来吸引入驻商家,促进新城发展材料二:临港新城(L城)是产城结合的典范。其秉承绿色发展理念,通过铺设由废弃陶片制成的再生地砖,和覆盖蓝色
透水沥青路面实行,道路两旁草木林立,海风婆娑。其森林覆盖率已达50%以上。森林与滴水湖相得益彰,围绕滴水湖,形成各种各样的功能区。(1)据图归纳从阶段I到阶段III郊区的功能区变化特点。(4分)(2)说明阶段III各个要素流动对中心城区人口拉力
作用。(6分)(3)从集聚效应角度出发,评价大型购物中心对入驻商户的影响。(6分)(4)说明临港产城发展模式中体现的自然环境协调功能。(4分)【答案】(1)数量增多(或密度增大)(1分);种类增加(或类型增加)
(1分);规模扩大(或占地面积扩大)(1分);有些工业区、开发区与卫星城融合(或产城不断融合、有些功能区不断融合、多功能区融合度提高)(1分)(2)生产要素向郊区流动,就业岗位增加。或者促进经济发展或者收入增加或者产业转入郊区;(2分)居住要素向郊区流动,改善居住
条件。或者增加居住地或者基础设施完善;(2分)消费要素向郊区流动,生活更加便利。或者消费条件改善,布局大型购物中心。(2分)(3)利:商家集聚,共用公共设施,降低成本(2分)。扩大知名度(或影响力,市场)或消费群体(人流或客源),提高利润(
增加收益)。(2分)弊:加剧内部竞争,减少收益。(2分)(4)[大气圈部分]:利用海滨(森林、湖泊),调节气候(缓解热岛效应、减小昼夜温差)或者写净化空气(减少空气污染、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1分)[环境污染部分]:循环利用再生地砖,减少环
境污染(减少环境压力)(1分)[水圈部分]:铺设透水路面,增加下渗(减少城市内涝可能)[城市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保留生态空间(减少生态破坏)(1分)【解析】(1)由图可知个工业区、卫星城数量增多,各功能区数量增多,密度增大;后期又
形成新的开发区,功能区的种类增加,类型增加;各功能区占地面积增大,规模扩大;由图可知第三阶段,有些工业区、开发区与卫星城之间不断融合,多功能区融合度不断提高。(2)郊区的功能区不断增多,使得生产要素向郊区流动,
郊区就业岗位不断增加,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居民者收入,提高生活水平;随着产业要素的流动,居住要素也向郊区流动,增加居住地基础设施,郊区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随着居住区流向郊区,消费要素也向郊区流动,布局大型购物中心,生活更
加便利。(3)利:大量的商家集聚,共用当地公共设施,降低成本投入。大量的商家集聚,产生集聚效应,扩大知名度,增强影响力,扩大了消费群体,扩大市场,提高利润。弊:商家增多,加剧内部竞争,减少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