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地理课件(老高考新教材) 专题9 交通运输与国家发展战略

PPT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0 页
  • 大小 7.895 MB
  • 2024-10-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地理课件(老高考新教材) 专题9 交通运输与国家发展战略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地理课件(老高考新教材) 专题9 交通运输与国家发展战略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地理课件(老高考新教材) 专题9 交通运输与国家发展战略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77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地理课件(老高考新教材) 专题9 交通运输与国家发展战略.pptx,共(80)页,7.89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c2beada4e4785659f0b5cf879d5c20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专题九交通运输与国家发展战略1网络构建专题总览2高频考点能力突破目录索引3专项模块素养培优1网络构建专题总览2高频考点能力突破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一交通运输典例剖析•悟考法角度一交通运输方式(2021·广东卷)随着我国高铁与民航快速发展,两城市互

通高铁直达列车和航空航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形成日趋复杂的高铁—民航竞争网络。下图示意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拓展模式。据此完成1~2题。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1.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的演变特征为()A.空间竞争由分散到集中B.空间竞争范围由小变大C

.空间网络趋向于双极化D.边缘城市参与机会渐少2.该拓展模式主要体现了地理事物空间扩张的()A.均衡性B.集中性C.临近性D.等级性BD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思维流程小大小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角度二区域发展与交通运输(2023·海南卷)由中国承建运营的蒙内(蒙巴萨至内罗毕

)铁路是肯尼亚在近100年间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在铁路建设过程中,为当地创造了约4.6万个工作岗位,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1.5%。下图为非洲部分区域图。据此完成3~4题。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3.

从铁路布局推测图示区域铁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A.方便农矿产品输出B.加速区域城市化C.加强人员对外交流D.完善区域铁路网4.蒙内铁路在建设期间对肯尼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促进人口向外流动B.缩小南北地区差距C.改善区域生态环境D.带动社会经济发展DA考点一考点一考点

二考点二思维流程第3题:第4题:沿海港口4.6万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归纳提升•学技法1.交通线区位分析的一般思路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2.从五个角度分析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需求特点对交通运输布局的

影响实例需求量大小需求量决定交通线的标准和场站规模北京站、广州站规模大,而一般的县级火车站规模很小需求量的区域差异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是交通运输布局的重点,区域主要交通运输线应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城市北京、天津两个大城市之间

建有高铁、高速公路等多种、多条交通线路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需求特点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实例需求本身的差异性交通运输需求有运距、运时、运量、运价、运向等差异,要求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合理衔接、转运,使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应运而生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可以实现高铁与

航空等便利转运需求的增长交通运输需求的增长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义乌对航空运输的需求提高,航空港得以建设需求的分布交通运输需求分布的特点决定了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非洲铁路多布局在沿海,从沿海向内陆延伸,没有形成相对完善

的铁路网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3.港口的区位因素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4.交通运输对区域的影响项目内容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山区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导

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对工业的影响交通运输费用是工业的一项重要支出,因此,工业企业一般布局在主要交通线附近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项目内容

对城市的影响沿重要的交通线可以形成城市轴线;交通线交会处往往会形成新的城市;交通线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对商业的影响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商业网点和商业中心一般布局在重要交通线沿线对旅游业的影响交通便捷程度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新的交通线的修建,可以带

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析方法解答交通运输布局类题目,关键是要抓住和明确以下几点。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辨析提升结论要语判断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克服交通运输中的困难交通运输布局只受社会经济条件影响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使

交通运输布局趋向完善、优化交通运输业能使产业链延长,经济拉动效应较为明显√×√√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典图解读下图为某轨道交通运行初期和运行五年后沿线街道人口规模分布图。已知:我国某都市西南轨道交通市郊线(从街道1到街道7)周边用地开发较晚,目前以居住用地

和部分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信息获取信息解读实践应用运行五年后核心区的人口规模远运行初期的人口规模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交通线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分布的变化,影响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市郊线运行五年后,边缘区市郊线沿线地区人口规模空间差异边缘区就业的空间现象

减弱大于核心减小集中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对点训练•明方法命题角度1高速船客运码头与交通布局(2023·山东潍坊二模)日本关西机场位于大阪湾东南部,机场对外联系只有一条跨海大桥。机场北面设有高速船客运码头。下图示意日本关西机场对外交

通线路。据此完成1~2题。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1.每年威胁关西机场与大陆联系的主要自然灾害是()A.洪涝B.台风C.海啸D.暴雪2.关西机场高速船客运码头的主要作用是()①促进海外贸易②利于应急救援③

分担大阪客流④方便神户客源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BD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解析第1题,结合图片和材料可知,关西机场和大陆的联系只有一条跨海大桥;大阪湾位于日本东南部,纬度较低,台风活动频繁,对关西机场与大陆联系

的威胁最大,B正确;洪涝、海啸和暴雪对于该处交通的威胁较小,A、C、D错误。第2题,关西机场高速船客运码头主要是用于短途运输,因此并不是为了促进海外贸易,①错误;结合图中位置可知,关西机场高速船客运码头可以在机场遭遇自然灾害时,提供应急救援,②正确;结合图中位置可

知,关西机场高速船客运码头靠近神户,因此有利于方便神户客源,④正确;大阪距离码头较远,且有高速公路直接到机场,因此并不需要使用客运码头来分担大阪客流,③错误。综上所述,②④正确,故选D。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命题角度2交通驿站与聚落分布

(2023·福建百校联盟三模)在交通要道上设置驿站以传递公文、接待来往官吏,称为驿传或邮驿。福温古道由官方驿道和民间驿道组成,沿线聚落规模小、数量多。下图示意福温古道三都澳段的聚落分布。三都澳曾经在1074年设置海上驿路,由于风大浪急在1160年停用。读图,完成3~5题。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

考点二3.福温古道沿线聚落“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主要取决于()A.气候B.地形C.水系D.土壤4.图示范围内聚落的分布趋向,体现了()A.人文要素向心布局的趋势B.聚落选址不同时代的转变C.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D.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结构的影响5.三都澳海上驿路的设置主要为了提高驿站

系统的()A.连续性B.灵活性C.效率D.运量BDC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解析第3题,福建沿海多山地丘陵,聚落倾向于选址在低平的盆地,每一处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因此聚落规模小、数量多,B正确;气候、水系、土壤对聚落有影响,但都不是主要因素,A、C、D错误。

第4题,由图可知,图示范围内聚落倾向于沿着古道分布,体现出交通条件便利之处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不能体现自然环境的影响,D正确,C错误;聚落分布较分散,不能体现人文要素的向心布局,A错误;题图不能体现不同时代,B错误。第5题,海上驿路易受大风影响,连续性差,A

错误;航运的灵活性不及陆上运输,B错误;海上驿路可以缩短运距,C正确;海上驿路货物装卸仍然需要通过陆上运输,仅靠一段海运无法增大驿站系统的运量,D错误。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二国家发展战略典例剖析•悟考法(2021·江苏卷)近年我国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

展规划纲要》,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广东省9个城市)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9+2)。下图示意粤港澳大湾区范围。据此完成1~3题。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1.相比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更易建立区域统一大市场的有利条件是()A.行政管辖关系B.

经济发展水平C.风俗习惯差异D.人口规模结构2.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更接近()A.单核多中心结构B.双核多中心结构C.多中心网络结构D.核心边缘结构3.将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香港发挥的最大优势体现在()A.旅游观光B.生产加工C.消费市场D.对外联系ACD考

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思维流程第1题:第2题:联系辐射带动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第3题:联系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归纳提升•学技法1.主体功能区的建设主体功能区地理背景发展方向优化开发区域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镇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但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接近饱和优化

产业结构,促进城镇群的协调发展重点开发区域经济基础较好,人口较为密集,城镇体系初步形成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主体功能区地理背景发展方向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耕地较多,农业发展条件较好保障农产品供给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脆弱保护和修复

环境禁止开发区域生态环境良好,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或地质、地貌禁止开发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2.长江经济带(1)长江经济带的优势优势说明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承东启西:以长江为轴线,将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内陆资源富集地区联系起来从全国角度看接南济北:京沪、京九、京广等南北铁路干线

在此交会,配合建设较完善的高速公路网,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地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还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区、生物基因宝库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优势说明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众多工业基地沿江分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工业走廊”。同时这里也是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城市密集,市场广阔区域内城市分布密集,数量超过全国城市数量的1/

3。人口众多,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各种消费需求较大,市场广阔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2)建设成效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加强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修复,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

功能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快推进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统筹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发挥大城市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统筹城乡发展。引导产业合理

布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3.京津冀协同发展(1)京津冀三地产业规划定位京津冀经济联系示意图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2)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内容主要措施交通一体化构建快速交通网(公路网、铁路网等);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强不同

运输方式的衔接,缩短不同运输方式的换乘时间;推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客运联程联运,实现主要城市交通“一卡通”产业一体化加强区域间产业规划与合作;促进中心城市的产业升级与扩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接产业

转移的能力;建设产业带、构建区域间产业链生态环保一体化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等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资源共享,统一规划、利用及保护;实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京津冀生态系统承载力考点一考

点一考点二考点二4.“一带一路”建设背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贸易增长缓慢,各种不稳定事件频出,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质疑的声音逐步增强意义“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新型国际合作大平台应运而生,对于推动和深化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

意义打造新型国际合作模式①背景: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聚焦全球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②丝路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③目标: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在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同时,更加倡导包

容性发展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意义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建设①原则:共商、共建、共享②国际合作观念:突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倡导所有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开拓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新空间聚焦根本性问题——发展,倡导政府间合作和政策沟通,突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各国间相互贸易和投资,

完善金融合作机制和保障体系,推动各国人民友好往来,致力于实现经济融合、发展联动及成果共享提供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文化驱动力尊崇“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强调在维护文化多元性的基础上共谋发展、共求繁荣、共享和平促进相关国家的共同

繁荣通过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既可提升我国自身发展动力,也可让相关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和便车,加快发展,得到实质性好处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拓视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①加强区域合作;②发挥区域优势;③加强对口

支援与扶持;④加大政策支持力度;⑤增强自我发展能力;⑥合理引进产业、引进人才。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5.我国的海洋国情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6.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命题视角(1)长江经济带:分析长江经济带的地理环境,从长江经济带的人口、城市分布、产业发展布局

及其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协同发展的措施等角度进行命题。(2)京津冀协同发展:分析京津冀地区的地理环境,从京津冀地区的资源供应、产业布局特征、城市职能规划、交通运输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措施等角度进行命题。(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着眼于粤港澳地区的地理位置,分析粤港澳地区的人口、

城市分布、经济发展特征,从产业的分工协作、转移以及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合理发展等角度进行命题。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辨析提升结论要语判断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我国不适宜工业化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缺乏,但凭借市场和交通优势,工业化较快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

环境放在首位台湾岛属于黄海大陆架,是台湾东部山岭的自然延伸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典图解读下图为京津冀地区及天津武清区位置图。已知:“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发展战略之一,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向周边地区转移,天

津市武清区成为制造业的主要承接地之一。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信息获取信息解读实践应用武清区位于天津的部,与北京市相邻武清区距离北京,便于就近接受产业转移在其他条件相差较小的情况下,地缘关系近可决定产业转移方向天津市与北京市之间各种线多,且均经过武清区武清区与

北京之间交通,利于产业转移交通条件是促进产业转移、两地协同发展的重要条件西北近交通便捷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对点训练•明方法命题角度1苏沪同城化与区域发展(2023·吉林二模)改革开放之初,以苏州为首的苏南地区,利用毗邻上海的优

势,以“星期日工程师”(周六晚上去,周日晚上回到上海)的方式引进上海的人才,助力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苏南模式”。近年来,苏南地区与上海建立了愈发紧密的经济协作关系,“苏沪同城化”将打开苏州与上海两地发展的新格局,打造辐射带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新中心,增

强发展的新动能,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下图示意上海大都市区。据此完成1~2题。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1.初期,“星期日工程师”更多地选择去苏州、无锡,而不是南通,其主要原因是()A

.交通条件B.气候因素C.地形因素D.企业数量2.在“苏沪同城化”的形成过程中,苏州具有的地理背景是()A.土地资源紧缺B.制造业基础较薄弱C.高端人才较多D.与上海文化和生活习惯相似AD解析第1题,由于南通位于长江以北,改革开放之初,受长江阻隔,交通条件差,人员往来不便,因此初期“星期日工程师

”更多地选择去苏州、无锡,而不是南通,A正确。南通与苏州、无锡的气候、地形差异不大,B、C错误。企业数量不是初期“星期日工程师”更多地选择去苏州、无锡,而不是南通的主要原因,D错误。第2题,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上海面临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苏州土

地资源并不紧缺,A错误。苏州制造业基础好,有利于承接上海产业转移,B错误。与上海相比,苏州经济水平较弱,高端人才较少,C错误。苏州和上海同属于吴语区,具有相近的文化和生活习惯,D正确。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命题角度2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发展战略(2023·山东日照二模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规定,将在2025年年底前适时启动海南全岛封关运作,这是全面实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货物进出口管理制度的标志。“一线放开”就是海南和国际的联系实行进口货物零关

税;“二线管住”,就是从自贸港进入境内其他区域要按照海关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全岛封关运作后,自贸港实施离岛免税政策:目前,每人每年离岛免税购物额度为10万元,不限次数;允许开展离岛的贸易及制造业、服务业和金融业联系,用“海南+N”的思维方式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据此完成3~4题。考点一考点一考点

二考点二3.实施离岛免税政策有利于海南()A.扩大旅游消费量B.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D.强化种业基地建设4.推进海南自贸港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可以()A.发挥资源优势,承接各类产业转移B.促进互联互通,实现城市趋同发展C.加强区域产业分

工,促进协同发展D.开展良性竞争,提升区域综合实力AC解析第3题,离岛免税有利于培育海南省旅游消费热点,促进海南省旅游消费升级,从而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A正确;离岛免税不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B错误;离岛免税不能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C错误;离岛免税不是农

业,故不能强化种业基地建设,D错误。第4题,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不是为了承接产业转移,A错误;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是为了协同发展,不是趋同发展,B错误;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利于加强区域产业分工,促进

协同发展,C正确;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不是为了相互间的良性竞争,D错误。3专项模块素养培优微专题16中欧班列专题突破1.含义中欧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等条件开行,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2.三条通道3.意义中欧班列以其运距短、速度

快、安全性高的特征,以及安全快捷、绿色环保、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的优势,成为国际物流中陆路运输的骨干方式。中欧班列物流组织日趋成熟,班列沿途国家经贸交往日趋活跃,国家间铁路、口岸、海关等部门的合作日趋密切,这些有利条件,为铁路

进一步发挥国际物流骨干作用,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将丝绸之路从原先的“商贸路”变成产业和人口集聚的“经济带”起到重要作用。培优演练2022年是中欧班列开通11周年。11年来,中欧班列开行累计突破4万列,打通73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2个国家的160多个城市。11年来,

中欧班列开创了亚欧陆路运输新篇章,成为沿线国家互利共赢的桥梁纽带。下图为中欧班列路线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中欧班列沿途经过的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雨热不同期B.乙地全年高温多雨C.丙地夏季高温多雨D.丁地冬季温和湿润2.通过中欧班列运回我国的货物及

其对应国家,正确的是()A.小麦—芬兰B.木材—哈萨克斯坦C.普通服装—英国D.汽车零部件—德国AD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地属于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A正确;乙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B错误;丙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C错误;丁地位于季风气候区,冬季降水少,D错误。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芬兰由于纬度较高,气温低,农业生产不稳定,小麦占比较少,且粮食仅能自给自足,因此不可能从芬兰进口小麦,A错误;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和荒

漠为主,森林资源匮乏,不可能从哈萨克斯坦运回木材,B错误;英国属于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普通服装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英国不大可能发展普通服装加工业,我国不可能从英国运回普通服装,C错误;德国汽车工业发达,我国可能从德国运回汽车零部件,D正确。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中欧班列是指按

照固定车次、线路等条件开行,往来于中国至欧洲及“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直达班列。亚欧之间的物流通道,主要包括海运通道、空运通道和陆运通道。通过中欧铁路可覆盖中国—俄罗斯、波兰、捷克、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东欧、西欧各内陆点,目前已

达欧洲22个国家的160多个城市。材料二2022年1月25日,中欧班列(泸州号)第一列在泸州港首发,开往德国杜伊斯堡;2022年2月25日,中欧班列(泸州号)第二列发车,开往莫斯科波多利斯克。来自泸州本地及周边地区和部分国内其他省级行政区的货物运往欧洲,回程又带

回欧洲产品。材料三下图为中欧班列部分线路示意图。(1)说出中欧班列相对于海运的优点。(2)简述中欧班列(泸州号)开通对泸州港的促进作用。(3)简析中欧班列(泸州号)开通给泸州带来的经济效益。答案(1)运距短;速度快(时效快);安全稳定(受自然因

素影响小);方便(便捷);连续性好。(2)扩大经济腹地(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货物吞吐量;提高运营效率。(3)融入国际市场,促进了对外开放;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投资环境;扩大商品出口,增加了外汇收入;减少销售成本,增加了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活跃经济市场。解析第(1)

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比较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可以从运距、运费、运速、运量、安全性、连续性等方面考虑。中欧班列作为铁路运输,与海运相比,运距更短、速度更快,时效性更强,基本不受天气影响,安全稳定又方便快捷,而且不需要像海运一样通过码头转运,

连续性强。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中欧班列的开通,使得泸州港成为周边地区和部分国内其他省市货物出口到欧洲的集散地,提升了货物进出口的吞吐量;加强了泸州港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扩大了泸州港的服务范围;中欧班列的开通,缩短了货物出口到欧洲

的时间,提升了运营效率;与此同时,也完善了泸州港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港口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中欧班列的开通有利于泸州的货物出口到欧洲,增加外汇收入;同时也增加了泸州货物出口的通道,利于打开欧洲市场,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铁路的修建带动了泸州的基础设施建设,利于吸引外国企

业入驻和投资;中欧班列的开通使得泸州的货物可以直达欧洲市场,减少了贸易环节和销售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通过泸州货物的“走出去”和欧洲货物的“走进来”,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活跃泸州的经济市场。微专题17桥专题突破1.桥梁建设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气温高低、降水多少、光照强

弱、有无气象灾害地形:地势起伏大影响建设,成本高地质: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会产生破坏,水底淤泥也影响地质条件。地质条件稳定,利于建设和运营水文:水深、水面宽度、水体流动、结冰期、水体盐度生物:生物对大桥建设的影响;大桥建设要保护生物等土壤:土壤性质影响工程地基的建设社会

经济因素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区域联系、资金、基础设施技术因素材料、施工方式等克服自然障碍2.桥梁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1)地质条件复杂,如地处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地势起伏大,地表崎岖,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地形复杂,多高山峡谷,山高谷深。(3)高山、高原冻土广布,

地基不稳,技术要求高。(4)气候复杂,多风沙、湿热、暴雨等恶劣天气,加大施工难度,延长施工时间。(5)水文条件复杂,如水域广、海水深、风大浪急、暗流汹涌,海水盐度高、腐蚀性强。(6)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加剧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7)基础设施落

后,交通不便,原料运输困难,运输成本高。(8)当地经济落后,资金不足。(9)技术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劳动力成本较高。(10)建设立交桥时,车辆通行密度大,且航运频繁,施工与交通相互影响大。3.桥梁建设的新技术、新手段技术或手段原因或

目的以桥代路①降噪;②避让良田,节约土地;③减少对沿线城镇的切割;④保证全封闭,保证安全性;⑤减少环境破坏,保护野生动物的迁徙路线不被截断;⑥克服冻土等不稳定地质条件,避免路基沉降模块化预制拼装法①减少对工地地面、植被的破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②预制构件不在工地生产,现场只是进行装配式施工,减

少粉尘、建筑垃圾等环境污染;③不同预制构件可以同时在外地生产,缩短了施工时间;④减少施工现场恶劣环境的影响培优演练(2023·湖北新高考协作体联考)荆州长江公铁大桥是“北煤南运”国家战略通道——浩吉铁路和沙市至公安高速公路(沙市和公安都是荆州市下辖县)共用的过江通道。桥

面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双向铁路。浩吉铁路北段主要运行运输煤炭的重载列车,荆州以南段主要运行动车组列车。下图示意浩吉铁路线路。据此完成1~2题。1.与修建铁路、公路两座大桥相比,荆州长江公铁大桥的建设()A.投资多B.土地占用多C.难度大D.工程

质量高2.浩吉铁路南北段主要运行列车不同,主要是因为()A.北段工业发达B.南段煤炭运量小C.北段冬季寒冷D.南段人口密度大CD解析第1题,与分开建设铁路、公路两座大桥相比,建设一座公路、铁路共用大桥的技术要求高、建设难度大、工程进度慢,C正确;铁路、公路共用

过江通道,可以减少占地,节约建设投资,A、B错误;大桥工程质量主要与建筑材料、建设技术等有关,D错误。第2题,荆州长江公铁大桥是“北煤南运”国家战略通道,加之南部能源资源短缺,并不是南段煤炭运量小,B错误;荆

州以南地区人口稠密,加之南部穿越地区多为山区,交通不便,所以浩吉铁路荆州以南段开通了动车组列车,D正确;北部工业相比荆州以南没有明显优势,A错误;气候对铁路南北段主要运行列车的影响不大,C错误。在沙漠建设铁路首要任务是不被风沙掩埋,可以

修建“过沙桥”。“过沙桥”顾名思义就是让流动的风沙能够顺利地从桥墩之间穿过,从而保障列车的安全通行。据此完成3~4题。3.过沙桥修建可以()A.疏通风沙流B.减少铁路建设成本C.阻挡风沙流D.减少风沙天气发生4.为缓解风沙对铁路的影响,研究人员最需研究()①沿线植

被种类②沿线沙源分布③风沙运动规律④防沙方案设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AC解析第3题,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区沙地和戈壁广布,气候干旱,风力较大,建设“过沙桥”有利于风沙流经过,减少风沙沉积,可减少风沙对铁路运行的威胁,减少对铁路的掩埋

,保障列车的运行安全,A正确,C错误;会增加铁路建设成本,B错误。对风沙天气发生影响不大,D错误。第4题,为缓解风沙对铁路的影响,研究人员最需研究沿线沙源分布、风沙运动规律,根据沙源、风向等确定治理、防范措施,②③正确。沙漠建设铁路

沿线植被种类差异不大,基本是荒漠草原,①错误。防沙方案设计应该根据沿线沙源分布、风沙运动规律制定,④错误。故选C。5.(2023·安徽、云南、黑龙江、吉林四省适应性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孟加拉国人口稠密,经济发展快速,绝大部分地区地势低

平。帕德玛河是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后的入海主水道,由于河道宽、流量大、洪水频发、淤积层深厚等,建造跨河桥梁成为世界难题。我国基建公司承接跨越帕德玛河的公铁两用大桥(主桥长6.15千米)的建设工程,经过8年,目前公

路桥已通车,结束了河流两岸人民长期靠摆渡往来的历史。上图示意帕德玛大桥的位置。(1)简述帕德玛大桥处河流流量、水位、河道宽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形成原因。(2)分析帕德玛河淤积层对修建大桥的不利影响。(3)说

明帕德玛大桥的建成对河流西南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4)结合“中国克服世界基建难题建成帕德玛大桥”,简述你的两点感受。答案(1)季节变化特征:每年5—10月,河流流量大、水位高、河道宽;11月至次年4月,河流流量小、水位低、河道窄。形

成原因:流域每年5—10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降水量大,叠加上游冰雪融水;11月至次年4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降水量小。(2)大桥桥址位于地势低平的三角洲,淤积层深厚、松软,加大桥墩建设难度;河上作业依靠施工船,淤积层使河道变浅,不利于施工船顺利作业,

施工过程需要经常疏浚河道。(3)大桥建成结束了河流西南部地区和首都之间靠摆渡往来的历史,促进人员往来,以及货物大量、快速运往首都达卡及河流东北部其他地区;同时大大缩减了与首都间的时空距离,可直接受到首都

的辐射作用,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4)可从技术(基建)、经济、文化等方面谈论。谈出一点感受且观点正确、逻辑合理。下面给出3个感受示例。示例1:修建此大桥被世界称为难题,但我国基建公司迎难而上,圆满完成,说明我国是基建强国,此大桥也成为我国基建实力的实证。示例2:此大桥的建成可作为

我国向世界各国积极宣传基建实力的名片,促使我国基建公司承接更多国家的基建项目,同时推广中国基建标准和服务标准。示例3:此大桥的修建说明我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相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相关国家互联互通、互惠共

赢,让更多的国家享受中国发展带来的实惠。解析第(1)题,根据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帕德玛大桥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区域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每年5—10月,河流流量大、水位高、河道宽;11月至次年4月,河流流量小、水位低、河道窄。帕德玛大桥处河流

流量、水位、河道宽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形成原因为流域每年5—10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降水量大,叠加上游冰雪融水;11月至次年4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降水量小。第(2)题,要求说出不利影响。根据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河上作业依靠施工船,淤积层使河道变浅,不利于施工船顺利作业,施

工过程需要经常疏浚河道;同时大桥桥址位于地势低平的三角洲,淤积层深厚、松软,加大了桥墩的建设难度。第(3)题,根据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帕德玛大桥建成对河流西南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说明有利影响。大桥建成结束了河流西南部地区和首都之间靠摆渡往来的历史,促进了人员往来,同时也促进了货物大量、快

速运往首都达卡及河流东北部其他地区;同时大大缩减了与首都间的时空距离,可直接受到首都的辐射作用,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第(4)题,可以从技术(基建)、经济、文化等方面来简述。根据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修建此大桥被世界称为难题,但我国基建公司迎难而上,圆满完成,说明我国是基建强国,此大桥

也成为我国基建实力的实证;此大桥的建成可作为我国向世界各国积极宣传基建实力的名片,促使我国基建公司承接更多国家的基建项目,同时推广中国基建标准和服务标准;此大桥的修建说明我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相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相关国家互联互通、互惠共赢,让更多的国家享受中国发展

带来的实惠。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21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