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2020年四川省雅安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共(14)页,487.629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bdd600fee08a53eec3af7164009af1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雅安中学2019—2020学年下期初2017级“一诊”考试历史试题全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政治、历史共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学会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与关键词“俄国”、“开启近代
化进程”相吻合的历史人物是A.彼得一世B.亚历山大二世C.列宁D.斯大林【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俄国”、“开启近代化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开启近代化进程,A符合题意;亚历山大二世领导的俄国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B不符合
题意;列宁和斯大林的改革是现代史的内容,CD不符合题意。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点睛】本题的易错项是B。注意区分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相关内容。2.1864年,美国联邦部
队中的黑人团队增加到166个,达到12.6万多人。其直接原因是A.独立战争爆发B.英国承认美国独立C.法国大革命的推动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战争中,18
62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激发了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这是“1864年,美国联邦部队中的黑人团队增加到166个,达到12.6万多人”的直接原因。故D符合题意;独立战争爆发时间是1775年,与题干的“1864年”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是1783年,故B不符合
题意;法国大革命和美国联邦部队中的黑人团队增加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23.19世纪中叶以前日本掌握实权的是A.天皇B.幕府C.新兴资产阶级D.中下级武士【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德川幕府”又称“江户幕府”。日本第三个封建
军事政权。由德川家康建立,德川氏以江户为政治根据地,开幕府以统治天下,故亦称江户幕府。1853年,美国佩里率军抵达日本,逼迫幕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面临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险,激起国内人民的矛盾,幕府的统
治岌岌可危。最终引发倒幕运动。所以答案选B。4.“(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发明)多半是由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
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话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A.科学家比技工伟大B.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C.发明家主要来自非凡才能的技工D.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
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多半是由熟练的技工完成的,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结合不紧密,第二次工业革命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结合紧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
的阁楼和作坊”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的特点,科学与工业生产结合紧密,故B项正确。科学家比技工伟大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第一次科技革命发明家主要来自非凡才能的技工,C项错误。机器生产代3替了手工劳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不
符合题意,排除D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5.它的发明,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界。下图反映了1870年和1900年的世界石油产量,以下选项中影响该时期世界石油产量的是A.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B.瓦特改良的蒸汽机C.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D.富尔顿的汽船【答案】C【解析
】【详解】影响该时期世界石油产量的是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兴起,故本题选C。6.阅读如图,从中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857—1905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卡特尔数量增长情况统计表注:卡特尔
,一种垄断性联合企业A.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B.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与生产的紧密结合C.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对外扩张D.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组织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1857—1905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卡特尔数量持续增长,这表明第二次工
业革命推动了垄断组织的形成,19世纪晚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的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资本主4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使大量的
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卡特尔即是垄断组织的形式之一。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对外扩张,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7.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以下不属于工业化国家发生的变化的是A.人口迅速增长B.人民教育水平下降C.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城市D.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
革命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促使欧洲国家推广大众教育;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使贫富差距不断拉大,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B。8.“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
....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这场“大战”的性质是反法西斯战争②这场“大战”以协约国的失败而告终③科技的不当应用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④战争危害巨大,我们
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A.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大战历时4年多”“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性质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故①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第一
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②项不正确;科技推动社会进步,但科技应用不当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例如一战中飞机、毒气等的使用直接导致战争死亡人数的增多,故③项符合题意;由材料“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达3400多亿美元”分析可知,战争危害
巨大,故④项符合题意。由5此可知③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9.华盛顿体系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这二者的相同之处是①都涉及到了中国问题,侵犯了中国主权②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③都是战胜国对战败国严厉制裁的体现④都体现了帝国主义战胜国利益再
分配原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华盛顿体系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这二者都涉及到了中国问题,都侵犯了中国主权;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都体现了帝国主义战胜国利益再分配原则。凡尔赛体系是战胜国对战败国严厉制裁的体现,而华盛顿体系
不是战胜国对战败国严厉制裁的体现。故D①②④符合题意。含有③的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10.1917年3月25日,《申报》刊文报道:“十六日夜间,(哈尔滨)各界俄人皆手执国旗,由军乐队率领沿街欢呼呜啦。十七日,租
界内满街悬旗,俄人皆彼此道贺。”“俄人”庆贺的是A.农奴制度的废除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苏维埃政府成立D.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中的信息“1917年3月25日”“俄人皆彼此道贺”可知,“俄人”庆贺的是二月革命的胜利,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
治,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B符合题意;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A排除;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成立,C排除;1917年3月25日社会主义革命还没有取得胜利,D排除。故选择B。11.“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这里的“新阶段”新在()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B.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6【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17年11月(俄历10月),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世界上第一个社会
主义国家诞生,C项符合题意;AB两项是二月革命的成果,不符合题意;D项是在苏联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后所取得的成就,不符合题意。ABD可排除,故选C。1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
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B.高度评价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C.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否定了斯大林模式【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题干中“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
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可以看出,这主要从正面评价斯大林模式的,这表明该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苏联仅用了十余年就完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上百年的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3.下图为1927~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图(单位:亿美元)其中影响A段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
事件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B.经济大危机C.第二次世界大战D.罗斯福新政【答案】B【解析】7【详解】根据图表数据可知,A段所处时间是在1929-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首先爆发于
美国。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大危机由此开始。紧接着就是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遭遇的规模最
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4.在罗斯福”新政”的所有计划中,受到最严厉批评的是农业玫策。这种在千百万人处于饥饿的情况下去减少粮食生产的设想,在人道主义者看来,是极其错误的。但农业政策的实施,不仅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也推动了整
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该政策A.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B.使银行的信用得列了恢复C.缓解了生产过剩的状况D.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克服经济危机,罗斯福一上台,就实行新政,在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
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以防止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可见,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缓解了生产过剩的状况。C符合题意;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是以工代赈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使银行的信用得到了恢复是整顿银
行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D不符合题意。故选C。15.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德国突袭波兰D.日本偷袭珍珠港【答案】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的标志;选项B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爆发的标志;选项D日本偷袭珍珠港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标
志,因此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C8符合题意,故选C。16.下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德国入侵波兰②太平洋战争爆发③诺曼底登陆④斯大林格勒战役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①②④③【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德国进攻
波兰在1939年;②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③诺曼底登陆在1944年;④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于1942年—1943年。所以先后顺序排列为①②④③,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战的过程
。17.当今世界,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联合国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②联合国秘书处是联合国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③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④以联合国名义派出的武装力量,被人们称为“联合国
维持和平部队”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①符合题意;联合国秘书处是联合国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最高行政首长,领导整
个秘书处工作,被看作“世界的总管”,②符合题意;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③符合题意;以联合国名义派出的武装力量,被人们称为“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④符合题意。所以D符合题意,ABC9排除。故选择D。18.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20
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C.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
局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会议签署了《凡尔赛和约》,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署了《九国公约》,通过这两个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45
年雅尔塔会议的召开及其三项内容,决定了战后世界格局,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形成,因此主宰此后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是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美苏冷战结束后,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9
.世界贸易组织自成立后的十年间,贸易总额增加了3倍,成员国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这表述的是该组织的A.成立背景B.建立过程C.活动方式D.积极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95年1月1日,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
立了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瑞士10的日内瓦,是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世贸组织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贸组织为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的发展及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生活
水平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20.当你踏进家门的一刻,生活变得更智慧。一键开启空调、电视、扫地机器人……回家即是安心,这一切的便利得益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有①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②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
念和生活方式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④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③不符合题意,故把包含③的ABD项排除,故选择C。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
择题题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3月3日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根据该法令的条款,所有农奴都被宣布为自由的,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进行分配……作为回报,农民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以偿还政府。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
概括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材料二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看不惯北方人……当前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共处了。——部编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
教材解读(2)材料二中“这场斗争”指什么事件?该事件在美国历史上有何影响?11材料三19世纪中期的日本同当时的大清一样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1853年,美国战舰打开了日本的国门……日本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部编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材解读(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19世纪中期,日本通过哪一改革摆脱了“内忧外患”?这次改革的哪一项内容加强了中央集权?(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体现的19世纪中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答案】(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2)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3)明治维新;废藩置县(4)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所有农奴都被宣布为自由的”可归纳出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根据“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进行分配……作为回报,农民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以偿还政府。”
可归纳出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2)据材料二“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看不惯北方人……当前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共处了。”可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南北战
争。林肯领导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3)据材料三“19世纪中期的日本同当时的大清一样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1853年,美国战舰打开了日本的国门……日本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可知,19世纪中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内忧外患”。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
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明治维新在政治上,实行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体现了19世纪中期的时代特征是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德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1)根据材
料一,概括阿登纳的主张及其目的。12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等国先后签订了条约,建立“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其同体”。1965年,法国、联邦德国等西欧六国决定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组成欧共体……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1993年,欧洲联
盟正式建立。——摘编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联合从哪一领域开始?欧洲联合有什么意义?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初,美苏两极格局终结。欧盟却日益扩大,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多极化发展趋势中重要的一极。
——摘自岳麓版《世界历史教学参考书》(九年级下册)(3)根据材料三,概括欧盟扩大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4)综上所述,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崛起历程中,最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是什么?【答案】(1)主张:欧洲各国进行联合;目的:避
免欧洲走下坡路,提高欧洲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避免欧洲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2)经济;方便了人们生活,提高欧洲国际地位,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等等。(3)欧盟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4)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合与合作。【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如果欧洲人不想在
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可知阿登纳主张欧洲各国进行联合。其目的是避免欧洲走下坡路,提高欧洲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避免欧洲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2
)根据材料二“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其同体”等相关经济组织的建立,可知欧洲联合从经济领域开始的。欧洲实现联合方便了人们生活,提高欧洲国际地位,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等等(3)由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初,美苏两极格局终结。欧盟却日益扩大,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多
极化发展趋势中重要的一极”可知,欧盟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4)综上所述,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崛起历程中,最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是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合与合作。【点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
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23.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但是导致战争的因素依然存在。让我们共同总结历史的教训,关注世事风云变幻,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材料一“二
战”结束时,美国的工业生产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1/2以上,出口额占1/3,黄金储备占3/4,谷物占1/3。与此同时,美国不仅军队庞大,装备先进,拥有核武器,而且在世界许多地区驻军。——岳麓书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材料反映出“二战”后美国的国际地位是怎
样的?材料二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被看做是西方“冷战”的第一枪。(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材料三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
拉夫联盟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2003年,美国又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3)分析材料,概括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材料四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血腥
的热战、冰冷的冷战……上世纪上半叶以前,人类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冷战结束后,各方最殷切的诉求,就是扩大合作、共同发展。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
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4)依据材料,概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历史原因。(5)综合上述材料,世人应如何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4【答案】(1)美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军事实力最强大的
国家。(2)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约”。(3)霸权主义。(4)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美苏冷战带来的动荡。(5)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符合正确态度价值观即可。如,尊重主权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倡导和平,反
对战争;加强合作,相互借鉴,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等等。【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信息“美国的工业生产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1/2以上,出口额占1/3,黄金储备占3/4,谷物占1/3。与此同时,美国不仅
军队庞大,装备先进,拥有核武器,而且在世界许多地区驻军”可知,“二战”后美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2)依据所学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冷战开始;二战后,西欧
国家经济濒于崩溃,1947年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各国联合起来,主动向美国提出经济合作计划,美国尽可能地加以援助,这就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便利了美国控制西欧,同时在经济上遏制苏联,达到美国一箭双雕的目的;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和华约两
大军事集团的建立。(3)依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霸权主义。(4)依据材料信息“人类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冷战结束后,各方最殷切的诉求,就是扩大合作、共同发展。”可知,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美苏冷战带来的动
荡,是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历史原因。(5)开放性题目,尊重主权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倡导和平,反对战争;加强合作,相互借鉴,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