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doc,共(23)页,669.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ba1f2050013732eca4741ead61732f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西校区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酿制苹果醋的基本流程图和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①过程要清洗灭菌以减少杂菌的污染B.②过程加入蛋白酶可以提高苹果的出汁率C.③过程发酵瓶中留的空间可防止发酵
时培养液溢出D.④过程需要关闭发酵裝置的充气口并适当提高温度【答案】C【解析】【分析】①切块、②打苹果汁、③酿酒、④酿醋。【详解】①过程要简单冲洗即可,不需要进行灭菌,灭菌会杀死野生的酵母菌,A错误;②过程加入果胶酶可以提高苹果的出汁率,B错误;③过程发酵瓶中留的空间,
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可防止发酵时培养液溢出,C正确;④过程需要打开发酵裝置的充气口并适当提高温度,进行果醋发酵,D错误。故选C。【点睛】果醋、果酒制作过程中为了避免杀死野生菌种,不能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2.有人就腐乳制作的传说故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豆腐长白毛,致和
真苦恼;撒盐把它腌,腐乳变成宝。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所长白毛主要为毛霉菌丝B.长白毛和盐腌是腐乳制作的两个关键步骤C.为调制风味可在盐腌后加入卤汤,卤汤没有杀菌防腐的作用D.腐乳成宝的价值在于大分子蛋白质和脂肪被分解成了易于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答案】C【解析】
【分析】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详解】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A正确;长白
毛和盐腌是腐乳制作的两个关键步骤,B正确;卤汤也具有杀菌防腐的作用,C错误;腐乳成宝的价值在于大分子蛋白质和脂肪被分解成了易于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质,D正确。综上,本题答案为C选项。3.目前网络传言,单位面积的手机屏幕上细菌比马桶按钮上的多。两生物兴趣小组为辨别真伪进行了相关实验,过
程及结果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本实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B.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实验C.本实验使用的培养基应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D.两组实验结果不同,可能因为样本来源不同【答案】B【解析】【分
析】1、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即有些化合物作为营养要素成分时并不是起单一方面的作用。2、两种纯化细菌的方法的比较:
【详解】A.由图中菌落的均匀分布可知本实验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A正确;B.本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B错误;C.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等,故本实验使用的培养基应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C正确;D.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可知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都存在多种微生物,两组报道结果不同,可能是手机的取样环境和马桶的取样环境都不相同,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培养基的成
分,掌握微生物分离和计数的方法,能够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实验误差的原因等。4.下列与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鉴别培养基中的CMC—Na能为纤维素分解菌提供碳源B.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纤维素粉作为唯一碳
源C.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筛选出来的目的菌不一定都能分解纤维素D.实验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能分解纤维素的目的菌【答案】B【解析】【分析】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的原理:①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酶,包
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②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详解】A、CMC-Na是天然纤维素经化学改性后得到的纤维素衍生物,是纤维素的羧甲基醚化物,能为纤维素分解菌提供碳源,A正确;B、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不一定选择纤维素粉作为唯一碳源,
可以选择那些富含纤维素的物质,如滤纸等,B错误;C、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筛选出来的目的菌不一定都能分解纤维素,可能还会生长一些能利用纤维素分解的产物---葡萄糖的微生物,C正确;D、通过分析可知,实验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能分解纤维素的目的菌,D正确。故选B。【点睛】本
题主要考查纤维素分解菌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纤维素分解菌的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5.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后,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试管苗的培育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愈伤组织是花粉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后形成的不规则的细胞团B.在愈伤组织的形成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获得水、无机盐和小分子的有机物等营养物质C.为促进花粉细胞分裂生长,在培养基中应加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等激素D.试管苗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AABB或AAbb或aaBB或aab
b【答案】D【解析】【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2、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即AB或Ab或aB或ab,经过离体培养能形成基因型为AB、Ab、aB、ab的四种单倍体。【详解】A、愈伤组织是花粉细胞通过脱分化(该过程中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后形成的不规则的
细胞团,A正确;B、愈伤组织细胞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因此在愈伤组织的形成中,必须从培养基中获得水、无机盐和小分子的有机物等营养物质,B正确;C、为促进花粉细胞分裂生长,在培养基中应加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等
激素,C正确;D、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试管苗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AB或Ab或aB或ab,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单倍体育种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花药的离体培养、基因工程中受体细胞的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后杂种细胞的培养及植物的大量快速繁殖都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
技术。6.限制酶是一种核酸切割酶,可辨识并切割DNA分子上特定的核苷酸碱基序列。下图为四种限制酶BamHI,EcoRI,HindⅢ以及BglⅡ的辨识序列。箭头表示每一种限制酶的特定切割部位,其中哪两种限制酶所切割出来的DNA片段末端可以互补黏合?其正确
的末端互补序列为何?()A.BamHI和EcoRI;末端互补序列—AATTB.BamHI和HindⅢ;末端互补序列—GATCC.EcoRI和HindⅢ;末端互补序列—AATTD.BamHI和BglII;末端互补序列—GATC【答案】D【解析】【分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能够识别双
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DNA连接酶可以催化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的DNA片段之间连接。【详解】分析题图可知,BamHI和Bg
lII两种限制酶切割出来的黏性末端最相似,黏性末端切点之后的末端序列都为—GATC,因此这两种限制酶所切割出来的DNA片段末端可以互补,D正确。故选D。7.基因工程为花卉育种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如图为花卉育种的过程(字母代表相应的物质或结构,数字代
表过程或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过程需要的酶有限制酶和DNA聚合酶B.②过程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C.③、④过程为分化和再分化,该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转基因生物DNA上是否插入目的基
因,可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答案】B【解析】【详解】过程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的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A错误。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到植物细胞中常用农杆菌转化法,B正确。③、④过程为脱分化和再分化,该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检测DNA是否插入到生物体内,应用DNA分子
杂交技术,D错误。8.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生长激素基因通过质粒介导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来表达产生生长激素。已知质粒中存在两个抗性基因:A是抗链霉素基因,B是抗氨苄青霉素基因,且目的基因要插入到基因B中,而大肠杆菌不带有任何抗性基因。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A.导入大肠杆菌的质粒一定为重组质粒B.RNA聚合酶是构建该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C.可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D.在含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中不能生长,但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能生长的可能是符合生产要求
的大肠杆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已知质粒中存在两个抗性基因:A是抗链霉素基因,B是抗氨苄青霉素基因,且目的基因要插入到基因B中,而大肠杆菌不带任何抗性基因,因此获得“工程菌”能够抗链霉素,而不能抗氨苄青霉素.解:A、导入大肠杆菌的质粒可能为重组质粒,也可能为普通质
粒,A错误;B、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不需要RNA聚合酶,B错误;C、由于目的基因要插入到基因B中,即抗氨苄青霉素基因破坏,即工程菌不能抗氨苄青霉素,因此不能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C错误;D、据分析可知,在含氨苄青霉素培养基
中不能生长,但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能生长的可能是符合生产要求的大肠杆菌,D正确.故选D.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9.下图表示蛋白质工程的操作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a、b过程分别是转录、翻译B.蛋白
质工程中对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了解是非常关键的工作C.蛋白质工程是完全摆脱基因工程技术的一项全新的生物工程技术D.蛋白质工程中可能构建出一种全新的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蛋白质工程的操作过程”示意图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实质及操作流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
和理解能力。【详解】a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转录过程,b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多肽链的翻译过程,A正确;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
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因此蛋白质工程中对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了解是非常关键的工作,B正确;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C错误;蛋白质工程中,可能根据已经明确的蛋
白质的结构构建出一种全新的基因,D正确。【点睛】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的异同项目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过程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获取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
测与鉴定实质定向改造或生产人类所需的蛋白质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以获得人类所需的生物类型或生物产品结果可生产自然界没有的蛋白质只能生产自然界已有的蛋白质联系①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②基因工程中所利用的某些
酶需要通过蛋白质工程进行修饰、改造10.下面为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④中的筛选是为了获得能产生多种抗体的杂交瘤细胞B.上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C.②中培养基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D.⑤可以无限增殖【答案】A【解
析】【分析】据图分析,①过程表示获取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②过程表示细胞融合,可采用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灭活病毒等方式诱导,③筛选出杂交瘤细胞;④中的通过专一抗体检验阳性,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⑥过程表示动物细胞培养;据此分析。【详解】A.单克隆抗体制
备过程中,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A错误;B.图中有一处错误,即没有先给小鼠进行免疫,B正确;C.②中培养基目的是筛选出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C正确;D.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既
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过程.11.下列关于小鼠体外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精子在获能液中于37
℃、5%CO2条件下培养的目的是使精子获能B.小鼠在特定光控周期条件下饲养,注射相关激素有促进超数排卵的作用C.分割的胚胎细胞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发育成的个体没有形态学差异D.注射到囊胚腔中的胚胎干细胞可以参与个体器官的发育【答案】C【解析】【详解】A、精子在获能液中于37℃、5%CO2条件
下培养,可使精子获能,A正确;B、给小鼠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进其超数排卵,B正确;C、分割的胚胎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发育过程中基因突变或环境因素影响等,最终发育成的个体可能会有形态学差异,C错误;D、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
能性,能分化成各种组织器官,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体外受精和胚胎发育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精子获能和超数排卵、胚胎干细胞的功能特点,难度中等。12.我国卫生部将猪流感病毒正式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
表面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类脂层内合成的B.该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C.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定含有C、H、O、N、P等化学元素D.利用高温等常规方法难以
杀死甲型H1N1流感病毒【答案】C【解析】【详解】A、病毒不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其蛋白质是在宿主的核糖体上合成的,A项错误;B、该病毒为RNA病毒,遗传信息储存在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B项错
误;C、该病毒含有蛋白质和RNA,一定含有C、H、O、N、P等化学元素,这C项正确;D、高温等常规方法可以杀灭该病毒,D项错误。故选C。1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与组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观察向日葵叶片的保卫细胞时,若将玻片标本
向右方移动,则视野中保卫细胞向左移动B.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中呈现p字母C.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3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调整在1.5cm左右D.视野中观察到眼虫游向右上方,则应将玻
片向右上方移动以便追踪【答案】C【解析】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倒像,观察向日葵叶片的保卫细胞时,若将玻片标本向右方移动,则实际上保卫细胞向左方移动,A正确;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倒像,左右倒,上下也倒,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
呈现p字母,B正确;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3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小于0.5cm,错误;视野下观察到眼虫游向右上方,实际眼虫在视野的左下方,则应将玻片向右上方
移动以便追踪观察,D正确。14.如图是两类生物体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用纤维素酶处理这两个细胞,都可以获得原生质体B.细胞甲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细胞乙只能进行有氧呼吸C.甲、乙两细胞中不存在共同
的细胞器D.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答案】D【解析】【详解】A、图甲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细胞乙是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用纤维素酶处理,只有乙能获得原生质体,A错误;B、细菌虽然没有线粒体,但因为含有有氧呼吸的酶也能
进行有氧呼吸,植物的根尖细胞也能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C、细菌是原核生物,但和真核细胞有共同的细胞器核糖体,C错误;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故选D。【点睛】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但因为含有有氧呼吸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因为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15.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种生物细胞的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相同,它们的代谢强度也相同B.癌变细胞和衰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C.给水中毒患者注射质量分数为1.8%的盐水,是为了降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D.血浆pH能维持相对
稳定,与它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考点是水和无机盐,涉及水的存在形式和相互转化及它们与代谢之间的关系,无机盐的生理作用,属于理解和识记水平的考查。【详解】不同种生物细胞中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不同,细胞代
谢的强弱不仅与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有关,还与温度等环境因素有关,A错误。衰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而癌变细胞代谢活跃,不具有这些特征,B错误。水中毒患者由于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给其注射质量分数为1.8%的盐水,是为了升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C错误。血浆中含有的HCO
3-、HPO42-等离子能中和进入血浆的酸性和碱性物质,维持内环境的酸碱平衡,D正确。【点睛】自由水是细胞中良好的溶剂,细胞代谢在溶液中进行,水还参与某些化学反应,自由水的含量与代谢强度有直接关系;自由水和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二、不定项选择题16.组培苗在移栽前
,一般需要炼苗,目的在于提高组培苗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下图横坐标表示不同炼苗方式组合,纵坐标表示白兰地红枫组培苗移栽存活率,以下叙述正确的是闭盖炼苗:T1=3天,T2=6天,T3=12天开盖炼苗:t1=1天,t2=2天,t3=3天A.炼苗初期应创设与室外环境相同的条件,促使组
培苗适应环境B.闭盖炼苗期间应控制的环境条件为:无菌、无光,并保持一定的湿度C.白兰地红枫组培苗的最佳炼苗方式是闭盖锻炼6天后,再开盖炼苗3天D.白兰地红枫组培苗的移栽存活率随着闭盖锻炼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答案】D【解析】【分析】组培苗的炼苗,
即驯化,目的在于提高组培苗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提高其光合作用的能力,促使组培苗健壮,最终达到提高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目的。驯化应从温度、湿度、光照及有无菌等环境要素进行,驯化开始数天内,应和培养时的环境条件相似;驯化后期,则要与预计的栽培条件相似,从而达到逐步适应的目的。【详解】炼苗开始
数天内,应和培养时的环境条件相似;炼苗后期,则要与预计的栽培条件相似,从而达到逐步适应的目的,A错误;组织培养期间需要无菌操作,长成幼苗后不需要无菌的环境条件了,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白兰地红枫组培苗的
最佳炼苗方式是闭盖锻炼6d后,再开盖炼苗2d,C错误;分析题图,白兰地红枫组培苗的移栽存活率随着闭盖锻炼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D正确。【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获取题图信息及把握关键文字信息“炼苗,目的在于提高组培苗对外界环境条
件的适应性”,然后分析作答。17.下列关于DNA重组技术基本工具的叙述,正确的是()A.天然质粒须经过人工改造后才能作为载体B.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分别催化磷酸二酯键的水解和形成C.基因表达载体除了有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以及标记基因等D.DNA连接酶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结
合到引物链上【答案】AB【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
,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详解】A、天然的质粒不能作为运载体,必须经过人工改造后才能作为运载体,A正
确;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DNA连接酶是在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B正确;C、基因表达载体除了有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以及标记基因等,C错误;D、DNA
连接酶不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结合到引物链上,DNA连接酶可修复DNA片段,D错误。故选A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及特点、操作步骤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8.有人担心
重组微生物会对环境甚至人体构成威胁,下面哪项是他们担心的原因()A.重组DNA与微生物杂交,会产生对植物和人类有害的病原微生物B.重组微生物在降解某些化合物时会形成有害的中间产物C.重组微生物一旦进入自然界,会破坏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D.重组微生物只含有一两种外源基因,原来的分类地位不会改变【答案】ABC【解析】【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是指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对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破坏,包括重组微生物在降解某些化合物的过程中可能会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重组DNA进入水体或土壤后可能与微生物杂交,产生对动植物和人类有害的病原微生物,转基因植物花粉中可能含有的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很可能会进入蜂蜜,经食物链有可能进入其他动物和人体内
。【详解】A、重组DNA进入水体或土壤后可能与微生物杂交,产生对动植物和人类有害的病原微生物,造成环境安全问题,A正确;B、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造成环境安全问题,B正确;C、重组微生物一旦进入自然界,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D、重组微生物只含有一两种外
源基因,原来的分类地位不会改变,但这不属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问题,D错误。故选ABC。19.下列有关高等动物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之间观察到两个极体时说明卵子已受精B.精子与卵子结合过程中,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C.精子细胞膜与卵子细胞膜的融合依靠细胞膜
的功能特点D.获能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后,会发生顶体反应,防止多精入卵【答案】AB【解析】【分析】受精过程为:顶体反应→穿越放射冠→穿越透明带(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并
释放第二极体→雌雄原核的形成、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第一次卵裂开始。【详解】A、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之间观察到两个极体时说明卵子已受精,A正确;B、精子与卵子结合过程中,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B正确;C、精子细胞膜与卵子细胞膜的融合依靠细胞膜的结构特
点——流动性,C错误;D、获能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后,会发生顶体反应,帮助精子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D错误。故选AB。【点睛】本题考查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受精作用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0.小麦、大豆、
花生三种干种子中三类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萌发时相同质量的三种种子需要的O2量相同B.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大豆组织样液中的蛋白质,加热呈紫色C.向小麦种子的研磨滤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就会呈砖红色D.选用花生检验细胞中的脂肪颗粒
时需要使用显微镜【答案】AB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小麦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淀粉、其次是蛋白质,脂肪含量最少,所以用作鉴定淀粉的材料;大豆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其次是淀粉,最后是脂肪,适宜用作检测
蛋白质的实验材料,也可以用来做成榨食油;花生中含量最多的是脂肪,适宜用作检测脂肪的实验材料,也适宜用来做成榨食油。【详解】A、相同质量的三种化合物中,脂肪需要的O2量最多,淀粉需要的O2量最少,因此萌发时相同质量的三种种子需要的O2量不同,A
错误;B、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大豆组织样液中的蛋白质,不需要加热,B错误;C、向小麦种子的研磨滤液中加入斐林试剂,经水浴加热后才会出现砖红色,C错误;D、用花生检验细胞中的脂肪颗粒,需用花生子叶切片,制作装片,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D正确。故选AB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
键是根据柱状图判断三种植物的化合物含量的多少,进而确定其可以作为鉴定何种化合物的材料,并结合鉴定原理分析答题。三、简答题21.研究发现一些嗜冷细菌产生的蛋白酶可使乳蛋白分解,导致牛奶变质。为了筛选检测变质牛奶中的嗜冷
细菌,某研学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注:培养皿旁的数字代表菌落数目),请回答下列问题:(1)牛奶饮用前要经过巴氏消毒,以杀死有害微生物,与煮沸消毒相比,巴氏消毒的牛奶在常温(约28℃)下保存时间较短,原因是__________,导致牛奶中营养成分被分解而变质。(
2)若要筛选嗜冷细菌,应将牛奶样品稀释液接种在以_________为唯一氮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并且在______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以利于嗜冷细菌生长,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3)据图分析,研学小组采用的是______
__________法分离和计数嗜冷细菌。(4)用上述方法统计样本中菌落数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按照菌落
计数的要求,据图可得出1ml牛奶样品中嗜冷细菌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个,与用血球计数板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目较_______。【答案】(1).(巴氏消毒的)牛奶中没有被杀死的微生物(或细菌)在适宜温度(或常温)下大量繁殖(2).乳蛋白(3).低温(或较低温度)(4).稀释涂布平板(
5).需要(6).需要证明(或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7).3.9×105(8).少【解析】【分析】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适用对象主要有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养基等。消
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适用对象主要有操作空间、某些液体、双手等。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
进行微生物的计数。【详解】(1)由于巴氏消毒的温度为75~80°C之间,有些微生物在此温度下没有被杀死,故在适宜温度(或常温)下,(巴氏消毒的)牛奶中没有被杀死的微生物(或细菌)会大量繁殖,导致牛奶中营养成分被分解而变质。所以巴氏消毒的牛奶在常温(约28℃)
下保存时间较短。(2)由于嗜冷细菌产生的蛋白酶可使乳蛋白分解,故要筛选嗜冷细菌,应将牛奶样品稀释液接种在以乳蛋白为唯一氮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并且在低温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以利于嗜冷细菌生长,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3)
根据图示中将牛奶样品稀释后涂在培养基上进行菌落计数,可知研学小组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和计数嗜冷细菌。(4)由于不知道制备的培养基是否被污染,故需要设置不接种微生物的培养基进行对照,以证明(或判断)培养基是否
被杂菌污染(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5)菌体计数时应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稀释倍数进行计数,由图中菌落数量可知,应选择稀释103的进行计数,故1ml牛奶样品中嗜冷细菌的活菌数为(36+39+42)÷3÷0.1×103=3.9×105个。该种方法计数时,计数的是活菌的数量
,且当两个或多个菌体连在一起生长时,平板上观察的只是一个菌落,故与用血球计数板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目较小。【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技术、分离微生物的方法,主要考查学生设计和完善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
获取结论的能力和提出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利用所学的微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22.人血清蛋白(HSA)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下图是以基因工程技术获取重组HSA(rHSA)的两条途径。(1)如果HSA基因序
列未知,可以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获取该目的基因,为了使目的基因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和稳定保存,通常要先构建_____________后才能导入宿主细胞。(2)方框中的“?”一般选用的生物是______
__,为了提高II过程的导入成功率,通常用_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3)人体合成的初始HSA多肽,需要经过膜系统加工形成正确的空间结构才能有活性,所以,选择_____途径(填I或II)获取rHSA更有优势。(4)为了鉴定宿主
细胞中是否产生rHSA,可以用_____________方法来进行检验。A.检验HSA基因是否导入B.检验细胞中是否产生相应的mRNAC.抗原、抗体杂交D.检测是否有标记基因【答案】(1).从基因文库中提取(2)
.重组DNA(3).农杆菌(4).氯化钙(5).I(6).C【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I过程将目的基因导入的是植物细胞,一般采用农杆菌转化法,示意图中?表示的是农杆菌;II过程的受体细胞是大肠杆菌,而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内
质网和高尔基体,所以该过程产生的蛋白质一般没有生物活性。(1)如果HSA基因序列未知,则不能人工方法合成或通过PCR技术扩增,则只能采用从基因文库中提取的方法获取该目的基因;为了使目的基因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和稳定保存,通常要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重组DNA)后才能导入宿主细胞。(2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因此方框中的“?”一般选用的生物是农杆菌;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时常有感受态细胞法,即用氯化钙处理微生物细胞,使之成为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态。(3)由于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
,其细胞中不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而人体合成的初始HSA多肽,需要经过膜系统加工形成正确的空间结构才能有活性,所以选择I途径获取rHSA更有优势。(4)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形成蛋白质可以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
据植物细胞判断?表示的生物种类,根据受体细胞的种类判断目的基因的产物是否有生物活性。23.通过转入特定基因可将体细胞诱导形成多能干细胞(iPS细胞)。iPS细胞与胚胎干细胞相似,可以产生各种类型的体细胞。下图是应用iPS细胞治疗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技术流程,请回答:(1)过程①是体外培养由患
者身体分离的体细胞,需要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以防止培养过程遭受细菌微生物等的污染。(2)过程②中,科研人员首先要利用__________技术,把c-Myc等四种目的基因扩增,然后将目的基因与逆转录
病毒结合,然后将其导入人体的体细胞,诱导形成iPS细胞,该过程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3)用限制酶EcoRV单独切割该普通质粒,可产生14kB(1kB即1000个碱基对)的长链,而同
时用限制酶EcoRV、Mbol联合切割同一种质粒,得到三种长度的DNA片段,见下图,其中*表示EcoRV限制酶切割的粘性末端。若Mbol限制酶独立切割该普通质粒,则可以产生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的DNA片段。(4)科研人员在iPS细胞中,用健康的基因取代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并使其定向分化成________________,移植入患者体内,使患者能够产生正常的红细胞。与异体移植相比,该
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抗生素(2).PCR(3).构建目的基因表达载体(4).2.5KB(5).11.5KB(6).造血干细胞(7).避免免疫排斥【解
析】【分析】分析题图:该图是应用iPS细胞技术治疗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技术流程;①分离并培养体细胞→②诱导iPS细胞→③建立iPS细胞系→④纠正遗传缺陷(健康的基因取代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⑤定向分化成造血干细胞→⑥移植
到患者体内。【详解】(1)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加入抗生物,防止遭受微生物的污染。(2)扩增目的基因的技术是PCR,目的基因与逆转录病毒结合,然后将其导入人体的体细胞,相当于转基因工程,其核心是构建目的基因表
达载体。(3)用限制酶EcoRV单独切割该普通质粒,可产生14kB的长链,而同时用限制酶EcoRV、Mbol联合切割同一种质粒,得到三种长度的DNA片段(2.5kb、5.5kb、6kb),其中5.5kb的DNA片段含有EcoRV限制酶切割的一个粘性末端,说明这两个片段
是EcoRV酶切割后能产生的,所以Mbol限制酶切割能产生6+5.5=11.5kb和2.5kb两种长度的DNA。(4)用健康的基因取代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并使其定向分化成造血干细胞,使其可以分裂分化形成红细胞,与异体移植相比,该技术的优点是避免免疫排斥【点睛】本题图表考查基因工程、动物
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
论。24.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惊喜。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若A、B分别是白菜和甘蓝的原生质体,则之前已经用______________除了细胞壁。常用来诱导其融合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_______。图中的杂种细胞D再生出细胞壁后需要
通过_______________技术才能发育成杂种植株白菜-甘蓝。若白菜和甘蓝杂交产生了子代,该子代是否可育?__________(可育/不可育)。(2)若A、B是动物细胞,通常用_________处理获得分散的单个细胞。A、B到C的过程中,动物细胞融合
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该图是利用小鼠生产抗丙肝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则A为从小鼠体内获取的_______________;图中B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符合要求的D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A、B分别是优良奶牛的精子和卵细胞,在进行体外受精时,一般要把B培养到___________期,A细胞则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处理才能与B结合为受精
卵D。【答案】(1).纤维素酶、果胶酶(2).聚乙二醇(PEG)(3).植物组织培养(4).不可育(5).胰蛋白酶(6).细胞膜的流动性(7).B淋巴细胞(浆细胞)(8).既能产生特定抗体,又能无限增殖(9).次级卵母细胞(10).获能
【解析】【分析】图示为A和B细胞经过融合得到D细胞,此图可表示原生质体的融合,也能表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或精卵结合。【详解】(1)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除掉细胞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常用于诱导原生质体
融合的化学试剂是聚乙二醇(PEG);从杂种细胞发育为杂种植株需要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杂交后代是否可育,应该看同源染色体是否为偶数,由于白菜和甘蓝都是二倍体,杂交后得到异源二倍体,内含白菜和甘蓝各一个染色体组,无同源染色体,因此不能正常减数分裂,不可育。(2)通常用胰蛋白酶将动物细胞分散开;将细胞融
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3)若该图是利用小鼠生产抗丙肝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则A为从小鼠体内获取B淋巴细胞(浆细胞);符合要求的D细胞具有的特点是既能产生特定抗体,又能无限增殖。(4)进行体外受精
时,一般要把卵细胞培养到次级卵母细胞期,精细胞则要经过获能处理才能与次级卵母细胞接合为受精卵。【点睛】熟知细胞工程及相关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5.下图1、图2表示小麦开花数天后测定种子中几种物质的变化,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构成小麦植株的细胞中
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种子成熟后期,含水量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结合水/自由水的值______(填“上升”或“下降”),进而改变干物质的量,干重的变化主要与________元素密切相关。(2)小麦成熟过程中
糖类物质之间可以发生转化,______含量增多,用______试剂检测还原糖的量,还原糖的多少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3)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某兴趣小组猜测土
豆中可能不含______酶,所以淀粉不能被分解成甜度比较高的还原糖。为验证这一说法,他们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帮助其完成以下实验。实验原理: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备选材料与用具:去掉淀粉与还原糖
的红薯提取液,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苏丹Ⅲ染液,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实验步骤:(请补充完整)第一步第二步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_____,水
浴加热至60℃,保温5min第三步将___________注入C试管混合均匀后,向A、B试管中各加入2mL,然后50~65℃恒温水浴2min。实验结果预测:该实验最可能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
案】(1).水(2).下降(3).上升(4).碳(5).淀粉(6).斐林(7).砖红色沉淀的多少(或砖红色颜色的深浅)(8).淀粉(9).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能生成砖红色沉淀(10).第二步:质量分数为3%的
淀粉溶液(11).第三步:等量(或等体积)的斐林试剂甲液和斐林试剂乙液(12).A试管内液体为蓝色,B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解析】【分析】还原糖的鉴定:1.实验材料: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
好;菲林试剂。2.原理: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3.过程:①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组织样液;②向试管内注入1mL斐林试剂;(甲乙液混合均匀,甲液量较多,乙液只需少量,然后再注入)③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
杯中加热约2min;④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出现砖红色沉淀)4.实验现象:出现砖红色沉淀。【详解】(1)构成小麦植株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种子成熟后期,含水量下降,淀粉等积累,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例
上升,进而改变干物质的量,干重的变化主要与C元素密切相关。(2)小麦成熟过程中糖类物质之间可以发生转化,淀粉含量增多,用斐林试剂试剂检测还原糖的量,还原糖的多少可通过砖红色沉淀的多少来判断。(3)该实验中还原糖的鉴定原理: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②还原糖与斐林
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由还原糖的鉴定的步骤为可得该实验步骤:第一步:将A、B试管的提取液在60℃条件下保温备用;第二步:需加实验材料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第三步:等量(或等体积)的斐林试剂甲液和斐林试剂乙
液,其作用条件为50-65℃水浴保温2min。实验现象:B试管有还原性糖的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A试管无还原糖的试管为蓝色(斐林试剂的颜色)。【点睛】本题考查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作用及还原糖的检测方法,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旨在考查学生利用所
学知识分析、评价实验、完善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并获取结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