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鄂东南联盟2023年五月模拟 语文参考答案.pdf,共(3)页,391.74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b58a55c470ca83fac308e55dae3864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2023年五月模拟考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共4页)第1页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2023年五月模拟考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共4页)第2页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年五月模拟考高三语文参考答案1.B(“功致”“指在器物的生产制作
过程中追求奢丽华侈”并无必要信息支撑,追求质量上乘不等于追求奢丽华侈)2.D(原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技术精湛的私营手工业者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借鉴官营手工业“物勒工名”的做法,主动在商品上刻下自
己的名号,来标识和推销自己的产品”,说明一些私营手工业者并非被“物勒工名”的制度潮流裹挟而前,而是自身主动的选择)3.D(D项中窦宪于燕然山刻石勒功不属于“物勒工名”这一制度的范畴。A项是指政府于器物上刻印以表器物的归属。B项是
指唐代的“物勒工名”制度和工匠的培养考核。C项指器物生产者把名号铭刻其上,可视为对“信”的强化与表达)4.①提升产品质量的要求。②社会分工的需要。③商品经济发展。④民间手工业者的推动。(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给2分,任答三点给4分)5.①制造企业专注产品质量提升。②政府通过制度进行监督引导。③社会层
面营造工匠精神风尚。(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给2分,三点给4分。分析应从企业、政府和社会三个角度展开)6.C(A项,主要是突出了她一心为公的特点,而非带有一定贬义色彩的“倔强不听劝告”;B项,姑娘大夫来到村里,并不是因为听到生产队长在喇叭里面的一通嚷,而是诊所里接到了一张关
于新媳妇难产的事情的条子;D项,“为自己没有去问那些给予自己帮助的人的姓名而感到羞愧”错误,应该是浅浅的自责中带有感动)7.B(比喻手法判断错误,可以从夸张的角度进行分析)8.①刻画人物不畏险阻、救急扶危的形象。过河进山路上,河水黑浪起伏,
宽窄莫辨,深浅难估,水风砭骨;山高谷深,岩陡道窄,但姑娘大夫克服困难,成功接生,凸显出她善良坚韧、急人所难的美好品质。②烘托人物兴奋愉悦、充实幸福的情感。帮助难产的新媳妇迎来新生命的成功诞生,激起了她的职业幸福感;得到八方支援,激起了她得人相助的感动
充实。(答案必须紧扣姑娘大夫,从情感与形象方面进行分析。每点3分,每个要点必须有概括有分析)9.简洁之美:①情节设计。小说以姑娘大夫出诊救助难产新媳妇这一中心事件,凝聚了众多人物,情节集中紧凑,简洁清晰。②人物刻画。小说采用人物群像描写,先后写了胡子车把式、小伙
子、老爷子,用墨节制,不事夸张。含蓄之美:①形象刻画贴切含蓄。如小伙子的端正干净,刻画出一名复员军人的热情柔和而又不虚张声势,凸显出山区人民的坚毅寡言。②主题表现含蓄深刻。小说中的人物多用简笔勾勒,不事夸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物美好群像的描写,含蓄深刻地呈现出社会
主义的美好精神风尚。(答案须从“简洁”与“含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答对三个要点给满分。如果只分析“简洁”或“含蓄”之美,最多给4分)10.HNR(每答对一处给1分,可不理会顺序;超出3处0分)11.C(“逋”在本文中为拖欠之意,而“诏书切峻,责臣
逋慢”则意为“拖延,推迟”)12.C(“已被征募”错,结合上下文,此处只是计划征募,还未实施。同时,“中男”指未满十八岁的男子,而不是中年男子)13.(1)以前朕觉得你太过固执,疑心你可能不通晓政务,如今见你议论国家大体,实在是说到了它的精要部分。(“向者”译为“以前”,“达”译为“通晓”,
“诚”译为“实在,确实”,三个关键词各1分,句意1分)(2)唐太宗知道以后,每每见人奏事,必定对别人和颜悦色,希望可以听到大臣的劝谏。(“假”译为“给”,“辞色”指“言语和神态”,此处需意译为“和颜悦色”“好言好语”等,“规谏”译为“劝谏”,三个关键词各1分,句意1分)14.①首先指
出治军关键在于得法,不在人数多寡。②然后引述唐太宗自己倡导的以诚信治天下的主张。③最后指出唐太宗失信于民的事实。(每点1分)【参考译文】武德九年,唐太宗励精图治,多次将魏徵带入卧室,询问他自己施政的得失。魏徵知无不言,太宗总是欣然接纳。太宗派遣使臣征募士兵,封德彝禀奏
:“青年男丁虽然未满十八岁,但其中身体强壮魁梧的,也可以一并征用。”太宗同意封德彝的意见。下诏之后,魏徵坚持认为不可,不肯签署,拒签了几次。太宗十分生气,召见并责备他说:“未满十八岁的青年男子中那些身材壮大的都是狡猾的百姓,欺骗官府妄图
以此逃避兵役,征用他们有什么害处,而你却固执到这种程度!”魏徵回答说:“军队是否有用在于能否统领得法,而不在人数众多。陛下征募成年男子中身体健壮的,用合适的方法统领,足够无敌于天下,何必再征募许多尚未成年的男子来增添虚假的数目呢!况且陛下经常说
:‘我以诚信治理天下,希望带动臣民都不做欺骗和奸诈的事。’如今陛下即位没多久,就已经几次失去信义了!”皇上吃惊地问:“我做的哪些事失去信义了?”魏徵答道:“陛下刚即位时下诏书说:‘百姓拖欠官府的财物,一律免除。'但有关部门的官吏以为拖欠秦王府库的,不是朝廷的钱物,照常督促征收。陛下从秦王升为天
子,秦王府库的财物,不是朝廷的财物是什么!又下诏说:‘关中免去两年的租调,关外免一年的赋税徭役。'不久又下诏说:‘当年已经服役和交纳赋税的,就从第二年开始。'把大家上交的赋税散还以后,又重新开始征收,百姓当然不能没有怪罪之意。如今既然已经征收赋役,又征召中男为兵,怎么能说从下一年
开始呢?再加上,与陛下共同治理天下的都是地方官员,经常要接受陛下检阅,将重任托付给他们;可是到了征兵的时候,却开始怀疑他们有心欺骗,这难道是以诚信来统治天下吗?”太宗高兴地说:“从前朕认为你比较固执,怀疑你不通达政务,现在看到你议论国家大事,都切中要害。朝廷政令不讲诚信,那么百姓不知应当遵从什么,
国家如何能治理好呢?朕的过失很深呐!”于是,不再征召青年男子,并赐给魏徵一个金瓮。唐太宗神采英毅,群臣觐见的时候心中畏惧,经常举止失措;太宗知道以后,每每见人奏事,必定对别人和颜悦色,希望可以听到大臣的规谏。太宗曾经对公卿说:“人想见到自己
的样子,必定要靠明镜的帮助;君王想要了解自己的过失,必定需要忠臣的劝谏。如果君王刚愎自用,不听劝告,大臣阿谀顺从,一旦君主亡了国,大臣怎么能保全自己呢!就像虞世基等人逢迎侍奉隋炀帝以求保全自身的富贵,隋炀帝遇弑以后,虞世基等人也被处死,各位应当把这些当作前车之鉴,如果我处事有过错,你们要知无不
言。”15.A(“相同的归隐之情”错误。本词表达的是苏轼因贬谪而起的思念故乡之情,并非想要归隐)16.示例一(简版):认同,此词既表达了去国怀乡的怅恨失意,却又不失达观豪爽。(2分)①上片前五句,既写出了宦途失意的怅恨,又写出了君命难违有家难归的
痛苦,还饱含时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无限悲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2023年五月模拟考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共4页)第3页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2023年五月模拟考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共4页)第4页慨。(2分)②下片写感悟人生如梭,闲看洛水清波,细心呵护
柔柯,传语父老晒渔蓑,平静超然,自解为乐,情致温厚,哀而不伤。(2分)示例一(详版):认同,此词既表达了去国怀乡的怅恨失意,却又不失达观豪爽。(2分)①上片前五句,既写出了宦途失意的怅恨,又写出了君命难违有家难归的痛苦,还饱含时光易
逝、人空老大的无限悲慨。(2分)②上片“坐见”五句,笔锋一转,抒发对黄州语音风俗、邻里父老的深厚情谊;下片“待闲看”两句,展望赴任之地的山水,表现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好在”至篇末,以莫剪柔柯、时晒渔蓑的温柔嘱咐,含蓄表达对雪堂及
黄州生活的深切留恋。情致温厚,哀而不伤。(2分,能结合诗句举出两例即可。)示例二:不认同,此词表达了词人去国怀乡的怅恨失意,虽似有放达,然实则哀愁。(2分)①上片前五句,既写出了宦途失意的怅恨,又写出了君命难违有家难归的痛苦,还饱含时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无
限悲慨。后半写对山川人物的深情厚谊,依依惜别中难言伤感。(2分)②下片写人生如梭,闲看洛水清波,折射出词人宦海浮沉、才华难展的惆怅;细心呵护柔柯,传语父老晒渔蓑,虽情致温厚,然看似雅逸洒脱,实则饱含将别惯居之地重又羁旅的无奈与伤慨。
(2分)17.(1)不赂者以赂者丧与嬴而不助五国也(2)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3)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门外湖光清似玉,雨桐烟柳扶疏/绿槐烟柳长
亭路,恨匆忙分离去/两行烟柳,一湖春水(每空1分,共6分)18.B(A.①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B.祷(dǎo);C.【甲】【乙】两处均有比喻。)19.秦汉民众的交通往来与外界联系,是社会学研究中“交换和权力”这一重要论题的反映。
(不是单句不给分,不是以“秦汉民众的交通往来与外界联系”开头不给分,丢掉信息如“社会研究学中”“重要”等每丢失一处信息扣1分)20.示例①:传世、出土文献显示,秦汉时期社会流动频繁,民众与外界的联系较多,眼界也较为开阔。示例②:结合传世、出土文献可知,秦汉时期
社会流动频繁,民众与外界的联系较多,眼界也较为开阔。(解析:“结合……显示”句式杂糅,“眼界……开放”搭配不当)(每改对一处给1分,句子通顺2分)21.甲:纷至沓来/接踵而至乙:蠢蠢欲动丙:相得益彰/珠联璧合(每空1分)22.①惊醒
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虫子。②地下冬眠的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③来防范病虫害的发生。(每个句子2分。要点:①字面上要出现“惊”和“蛰”,否则不能给分;②如果没能突出“听觉”,则只给1分,如:让地下冬眠昆虫醒来的不是雷声)23.材料分
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以中华文化为话题中心,从古今、中外层面予以相关阐述。材料一选自《周易》,意为观察天地规律,以知时节变化;注重文明礼仪伦理道德,教化社会崇德向善。这体现的是文化的价值功能。材料二选取
了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对中国文化的评价,尤重中华文化独特的思维方法。这是从侧面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超卓智慧。材料三选择了习近平主席的发言,“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
着眼于文化传承,既要让文化走出去,又要从外国优秀文化中吸取精华,中西文化互鉴,扬长避短,吐故纳新,强根固本,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发展之路。写作导语部分要求“整体把握三则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则需要注重三则材料的逻辑层次,条理贯通;要求“体现作为
新时代青年的你对文化的感悟与思考”,则是潜在要求写作者应站在新时代的角度,以文化为中心,呈现自己的思考,而不能仅仅只是贴住“文化”这一关键词而无限拓展行文。立意提示:①挖掘中华民族文化智慧,以文化人,追求美善。
②中国文化底蕴深厚,思维独特,有助于处理事务,应对争端。③中国文化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传承创新,与时俱进。学生在具体写作时,应紧扣三则材料内容进行,可以侧重谈如何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侧重谈中国文化的智慧,充分彰显我国文化自信。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一等(20~16分)二等
(15~11分)三等(10~6分)四等(5~0分)基础等级内容20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发展等级特征20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较深刻较丰富较
有文采较有创意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有文采略有创意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内容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新意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