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640.994 KB
  • 2024-09-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1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共(14)页,640.99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b1bc54a4b4d4ace49898907f603249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兰州一中2024-2025-1学期阶段检测试题高二语文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共37分)(一)现代文阅读I(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

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才能具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在浙江台州葭沚老街,体验纸伞制作、制茶、翻簧竹

雕、彩石镶嵌等技艺成为热门文旅项目,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将米粒大的陶泥放到微型拉坯机上,用指尖捏出花瓶的形状,再用竹签、镊子精雕细琢,景德镇陶艺师傅王文化创作微型陶艺作品的视频走红海外,累计播放量超过1亿。

《只此青绿》以《千里江山图》为蓝本,用舞蹈“绘”名画,让观众沉浸在中华文化特有的意韵中。今天,文化创造与文化自信相互激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独特魅力,展现出蓬勃生机。文化贯通过去、现在与未来。在文化传承

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刻指出“‘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一种文化要具有穿越时空的引领力、凝聚力、辐射力,必须有其主体性。回望近代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百余年非凡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点燃精神的火种、重焕文明的辉光,使历史中国的深厚底蕴与现实中国的崭

新气象相融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深沉的文化自信、勇毅的文化担当,激活中华文化的“一池春水”,把中华文化发展推向新阶段。这一文化主体性,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在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两个结合”建立起来的。不断巩固

文化主体性,才能具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才能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坚定“走自己的路”的信心和自觉,彰显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升腾中国气象。(摘编自徐壮、施雨岑、王鹏《巩固文化主体性——深刻理解“两个结合

”的重大意义系列述评之六》,《人民日报》)材料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文化领域的时代使命是要坚守民族文化主体性,完成文化相承延展的任务。文化类电视节目无论是内容叙事还是节目架构中,都有当代元素和时代精神的融入,这些节目并不以“文化回归”为目的,而是唤醒大众的文化自觉,为民族文

化再增添新的一笔,从而达到真正传承的自信和坚定。文化类电视节目展示了主流媒体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阐释,将传统的思想精神与当下的价值观念联结。《典籍里的中国》中《楚辞》一集,读书人撒贝宁与屈原在对话中引领观众感悟《天问》,领会屈原为何叩问天道,

又与屈原一同感受当前中国航天事业中的“天问一号”“祝融号”的成果,指出中华民族如何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延续。在这样一集节目中,不仅完成了与古人对话的想象,也是完成了一场影响观众心灵的对话。文化类

电视节目如果只是浅表式罗列文化符号,或者倚重媒介化手段,而没有价值层面的根源和传承,那节目的深度意义仍会因为脱离文化土壤和现实而消解。节目即使凭借形式和内容能在观众群体中获得成功,却也会因为没有深层次的“共通

点”而无法维系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寻找“共通点”,即寻找传统文化与社会大众之间的共通联结,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代文化精神的共通联结,社会大众与时代背景的共通联结。从这一点看,近年来总台推出的几档文化类电视节目一方面围绕中华民族的文化基

因,紧紧扣住了民族文化的核心精神;另一方面也积极促成了新的解释项的产生,将时代精神的溯源过程呈现了出来,完成了从古至今,从一个到另一个的意义延展。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中始终强调时代和民族的使命,将个人的养

性修身置于集体、家国和时代之中,具有超越性、责任性、自由性的人文气息。总台所推出的几档文化类节目兼顾了集体与个人,既有宏大的家国情怀,也有细致的恒久话题。《国家宝藏》和《典籍里的中国》侧重于展示历史的纵深与辉煌,着眼于中华文化整体的传承,节目借

助历史长河中璀璨的个体,先贤君王或文化大家,让作为后人的我们产生尊敬和崇拜的感情,从而把自己融入中华儿女的集体身份中。这里的节目话语带有凝聚力和号召力,营造的是一种仰视浩瀚星空的磅礴氛围。相比之下,《朗读者》和《经典咏流传》则是

俯瞰自己,于永恒的人类话题中感悟生命,对话自己。《朗读者》以“陪伴、告别、青春、故乡”等为主题,于经典文学作品中融合人物故事,让每一个听者带入自己的经历,产生情感共鸣。《经典咏流传》将古代诗词中诗人的个人

情感承袭延续,展示了至今不变的情愫与感动。如贵州省石门坎支教老师和学生们共同演唱了清代诗人袁枚的《苔》,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效果,原因就是演唱者本身与诗人的情感具有一致性,都表达出对渺小自我的坚持和对生命的期待。如此一来,社会大众在节目中可以得到多种层次

下的情感唤醒,得以进入一个完整的文化空间,真正被民族文化感召和影响。(摘编自侯沈汐《具象再现唤醒:电视节目对文化主体性的媒介再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文化主体性,二者的出

发点和论述侧重点也基本一致。B.材料一认为,要对自身文化产生高度的认同,就必须坚持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C.材料二对《国家宝藏》的情感沿袭和《朗读者》的身份认同给予了高度赞扬。D.电视节目如果没有价值层

面的根源和传承,即使有深度意义,其意义也会被消解。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电视类节目是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重要方式,有责任承担文化相承延展的任务。B.文化自信的树立,离不开文化主

体性;一种文化要有力量,那么必须有其主体性。C.文化类电视节目只有抛开“文化回归”的目的,才能达到真正传承的自信和坚定。D.节目没有深层次“共通点”,即使观众喜闻乐见,也无法维系民族文化的自信心。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举葭沚老街微型陶艺和《只此青绿》的例子,说明了文化主体性的重要性。B.材料一提纲挈领,论述了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问题,材料二具体到媒介方面进行了论述。C.材料二第二段先摆观点,再分析典型案例,最后强调寻找“共通点

”的重要意义。D.材料二从两方面递进分述了文化类电视节目在文化主体性再塑方面的重要作用。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述文化主体性的时候都提到了“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二者的关系。(4分)5.一档好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应该具备哪些特征,请结合材料二

概括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四世同堂(节选)老舍瑞宣立了一会儿,刚要转身回去,一位和尚轻轻地走过来。和尚看左右无人,从袖口中掏出一张小纸,递给了

瑞宣,然后打了个问讯,转身走去。瑞宣赶紧走进院内,转过了影壁才敢看手中的纸条。一眼,他看明白纸条上的字是老三瑞全的笔迹。他看了三遍,才认明白那些字:“下午二时,中山公园后门见面,千万!”他跑进屋中,一下子躺在了床上。第一个来到心中的念头是:“我叫老三逃出去的!”他想:老三必定在外面做

过了惊天动地的事,所以才被派来做最危险的工作。哈,他教老三逃出去的,老三的成功也间接地应当是他自己的成功!好,无论怎么说吧,有这么一个弟弟就够给自己赎罪的了。过了一会儿,他不那么高兴了。假若老三问他:“父亲呢?”他怎么回答?他自己留

在家里是为尽孝。可是,他既没保住父亲的命,也没能给父亲报仇!他出了汗,他没脸去见老三!不,老三是明白人。对的,老三必定会原谅大哥的。瑞宣惨笑了一下。他想去告诉母亲,祖父,和邻居们:“我们祁家的英雄回来了!”可是,他没有动。他必须替自家的英雄严

守秘密。这个,使他难过,又使他高兴。他开开屋门,看看日影。影子告诉他,还没到正午。他不知道怎么迷迷糊糊地走出街门。走了半天,他才明白过来,时间还太早。他依然走得很快,好像已管束不住自己的脚。天气相当的冷,冷得干松痛快。穷破的北平借着阳光,至少是在瑞宣心里,显出一种穷而骄傲的神色。远远

的,他看见了禁城的红墙,与七十二条脊的黄瓦角楼。他看了看表,才一点钟。他决定先进到公园里去。公园里没有什么游人。他找了一条长凳,坐下。好容易到了两点钟,他向公园后门走去。还没走到,迎面来了个青年,穿着件扯天扯地的

长棉袍。他没想到那能是老三。老三扑过来。“哈,不期而遇!瑞大哥!”老三的声音很高,似乎是为教全公园的人都能听到。瑞宣这才看明白了老三,他的眼泪要夺眶而出。可是瑞全没给大哥留落泪的机会。一手扯着大哥的臂,他大声地说:“来,再溜一趟吧!老哥儿俩老没见了,大嫂倒好?”瑞宣晓得

老三是在作戏,可是,他几乎有点要恨老三能这么控制住感情去作戏。瑞宣试着找老三的脸,可老三的脸故意地向一旁扭着点。这,教瑞宣明白过来:老三是故意把脸躲开,因为弟兄若面对了面,连老三也恐怕要落泪的。老三不但有胆子,也知道怎么小心。老三学会了本事,老三已不是祁家四世同堂的

一环,而是独当一面的一个新中国人。“我们坐一坐吧?”瑞宣好容易想起这么句话来。兄弟坐在了一棵老柏的下面。瑞宣想把四年来的积郁一下子倾吐出来。可是,他说不出话来。身旁的老三,已不是他的弟弟,而是一种象征着什么的

力量。那个力量,像光似的,今天发射,而也许在明天,明年,或下一世纪,方能教什么地方得到光明。他没法对这样的一种力,一种光,诉说他自己心中的委屈,正像萤火不敢在阳光下飞动那样。老三说了话:“大哥,你怎么办呢?”“嗯”瑞宣似乎没听

明白。“我说,你怎么办呢?你失了业,不是吗?”“啊!对!”瑞宣连连地点头。在他心里,他以为老三一开口必定首先问到祖父与家人,他没想到老三却张口就问他的失业。“大哥!”瑞全放低了声音:“我不能在这里久坐!快告诉我,你教书去好不好?”“上哪儿去教书?”瑞宣以为老三是教他到北平外边去教书。他

愿意去。一旦他离开北平,他想,他自己便离老三的世界更近了一点。“在这里!”“在这里?”瑞宣想起来一片话:“这四年里,我完全不食周粟!我可是保持住了个人的清白!现在,我去教书,不论我的心地多么清白,别人也不会原谅我,教我一辈子也洗刷不清自己。”“教我去教书

也行,除非……”“除非怎样?”“除非你给我证明文件,证明我的工作是工作,不是附逆投降!”老三愣了一会儿才说:“我没有给任何人证明文件的权,大哥!”没等大哥回话,他赶紧往下说:“我得告诉你,当教员,当我所要的教员,有危险!我需要明知冒险而还敢给学生们打气的教员。我看哪,大哥,我明白你,你自己

明白你,就够了,用不着多考虑别的。”瑞宣没敢说什么。“还有,大哥,太平洋上的战争开始,我也许得多往乡下跑,去探听军事消息。我不能把我所担任的宣传工作交给你,因为太危险;可是你至少可以写点文章。假若你到学校里去跟青年们接近,你自然可以得到写作的资料。你看怎样?”瑞宣的脑子里像舞台上

开了幕,有了灯光,鲜明的布景,与演员。他自己也是演员之一。他找到了自己在战争中的地位。啊,老三教他去冒险,去保护学生,去写文章!好吧,既是老三要求他去这么做,他便和老三成为一体!他心中一亮,脸上浮出笑容:“老三,我都听你的就是了!你说怎办就怎办

!”他以为老三必定会夸赞他。可是,老三没有任何表示,而只匆匆地立起来:“好,听我的信儿吧!我不敢在这儿坐久了。再见,大哥!”老三向公园前面走去。瑞宣眼看着老三的背影,他心中感到空虚。哼,老三没有任何表

示!过了一会儿,他惨笑了一下,立起来。“老三变了,变得大了!哼,瑞宣,你又不是个小孩子,还需要老三说几句好听的话鼓励你?”他又向公园前门儿打了一眼。老三已经不见了。“就这样吧!”他告诉自己:“说不定,我会跟老

三一样有用的!”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接到老三派人送来的纸条,瑞宣“看了三遍”才认明白那些字的内容,这个细节表现了瑞宣紧张、激动的心情。B.“天气相当的冷,冷得干松痛快”这句话突显了北平的天气特征,也表现出瑞宣即将见到老三

时的舒畅、骄傲的感受。C.瑞宣正直有气节,在老三的开导下,最终克服了优柔寡断的性格弱点,爽快地接受建议去保护学生,去写文章。D.作者综合运用全知视角和限制视角叙事,既展现了瑞宣的内心世界,又通过瑞宣的视角表现老三的革命者形象。7.关于文中瑞宣跑进屋中到出门前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瑞宣感到自豪,他觉得老三能成为英雄与当初自己让他出逃的决定有很大关联。B.瑞宣因没保住父亲的命和没能报仇而深深自责,这为后文去冒险抗争做了铺垫。C.“惨笑了一下”,这表明瑞宣意识到指望老三能原谅自己的想法是一厢情愿的。D.瑞宣为不能向亲人与邻居宣

扬自家英雄而感到难过,为自己能严守秘密而高兴。8.本文中的对话描写具有鲜明的话剧特征,请具体分析。(6分)9.在瑞宣身上体现了老舍对传统家族伦理思想的理解与反思,请结合本文和《乡土中国》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6分)二、古诗文阅读(共37分)(一)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柳宗元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

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

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

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吾子行厚而辞深,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则可矣。

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

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凡苦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苟亟来以广是道

,子不有得秀,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矣!(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的位置的答案标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始吾

幼A且少B为文章C以辞D为工E及长F乃知G文者H以明道11.下列对材料一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意动用法,与《六国论》中“赂秦而力亏”的“亏”用法不一致。B.见,表被动,与《答司马谏议书》“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中的“见”用法不同。C.说,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均属于这一文体。D.以为,文中的用法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一致。1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魏晋以来,世风日下,人们耻于言师。而韩愈却不顾流俗,收召后学,抗颜为师,结果招致众人笑骂,被当作狂人,B.柳宗元亲见庸、蜀之犬吠日,以此为喻,既讽刺那些聚骂并反对从师的流俗之辈,也表达了自己的苦衷和怕连累后学的心情。C.柳宗元向韦中立讲述了自己的为文之道,强调要去除“

轻心”“怠心”“昏气”“矜气”使文章含蓄而明快,流畅而凝练,清雅而庄重D.文章围绕“取其实而去其名”的论点,分两部分展开论述,前部分论尊师重道,后部分谈写作理论。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2)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

。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14.面对韦中立“欲相师”的请求,柳宗元表明了怎样的态度并提出了怎样的做法?(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宋]陆游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遭编不我欺。白发无

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观书[明]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15.下列对第一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自叹为“无奇”的“腐儒”,既有自嘲

之意,不甘以“腐儒”自居,又含有不再作为,碌碌一生的消极思想。B.颔联诗人写头有“白发”,逼近“老境”,对“青灯”夜读,觉得意味盎然,与儿时读书一样,两句相映成趣,勾人联想。C.颈联写室外秋天深夜的情景。风摇动高高的梧桐树,传来阵阵寒意;咚咚敲打的更鼓报过二更,

诗人也到了睡觉的时间。D.尾联以写入睡前的进食作结。忍饥读书,一杯山药煮成的薯粥,却认为胜过“琼糜”,表现诗人安贫乐道、好学不倦的情怀。16.这两首诗对你的读书生活有何启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

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古人常借鸿雁传书、鲤鱼捎信来抒发游子思乡之情和羁旅之感,如《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含蓄地表现了相思之苦。(2)《答司马谏议书》中写到,盘庚迁都

之时,虽然“,”,但他并不是因为有人抱怨、反对就改变自己的计划。(3)《阿房宫赋》中杜牧用质问语气谴责秦统治者不知怜惜,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的句子是:“,?”(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

日夜记梦》中作者以“,”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寥寥数字,勾勒出亡妻在自己心目留存的温柔美好的印象。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在网上

搜索,会找到很多关于功能饮料的说法:“功能饮料与心血管功能密切相关”“功能饮料会使心跳加快心律不齐”“喝功能饮料有生命危险”等等。①,但是也都是各执一词,没有定论。有研究报道发现,功能饮料中含有牛磺酸和咖啡因,这些成分是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和反应力的主要有效成分。的确,每天摄入适量的咖啡因

②。根据推荐摄入量,咖啡因每天的安全摄入量不得超过300毫克。③,反而容易导致咖啡因中毒,引起失眠、头痛、易怒、暴躁、肠胃不适、心悸和肌肉颤动等不适症状,严重的话甚至威胁生命。我们平时喝一罐功能饮料,一般来说达不到引起咖啡因中毒的量,但如果每天都喝,或者一次喝得太多,

就可能引起不适的症状。因此,虽然每个人的体质和身体状况对功能饮料的敏感程度不相同,但是如果不是实在需要,还是尽量少喝或不喝功能饮料。18.下列句子中的“实在”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实在”,语意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这一件衣裳也只配他穿,别人穿了实在不配

。B.我愿意一点一滴地做点实在事情,留点痕迹。C.他名义上是个大学生,可实在只有中学程度。D.他匆忙上岸,竟不曾说真姓名与实在的住处。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

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辩论赛中,正反双方围绕“碎片化阅读利大于弊/弊大于利”的辩题展开辩论。请阅读正方的陈述,回答问题。我方认为“碎片化阅读利大于弊”。相信大家对于碎片化阅读都不陌生。(甲)碎片化

阅读,是在新媒体的帮助下,利用短而不连续的时间片段进行简短而少量的文本阅读。它有三个优点:(乙)一是利用多种媒介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十分方便快捷;(丙)二是“碎片”的内容包罗万象,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有助于推广阅读,从而迅速改良社会风

气;(丁)三是图文并茂,使阅读变得轻松有趣,而只有用这种方式来降低阅读门槛,才有更多的读者愿意走近那些厚重的经典。20.对甲乙丙丁四处逻辑错误,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处定义有误,碎片化阅读也可以读纸质书,并

不一定需要新媒体帮助。B.乙处以偏概全,有些人并不愿意随时随地读书,方便快捷也就无从谈起。C.丙处推理不当,推广阅读可以形成阅读氛围,但难以迅速改良社会风气。D.丁处过于绝对,除了图文并茂,还有其他的方式让读者走近厚

重的经典。21.请根据提示,将以下反方的反驳补充完整,不超过100字。(4分)我方认为,对方所说的优点恰是碎片化阅读的缺点。首先,碎片化阅读虽然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但是思考不连贯,理解不深入,阅读效果反而更

差。①。②。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方认为“碎片化阅读弊大于利”。四、写作(共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本试卷古代诗歌阅读中两位古人谈到了他们的读书精神和方法,语言文字运用Ⅱ中谈到了当代“碎片化阅读”的特点。作为一名高二的学生,你已经

有十多年的读书经历,高考之后,读书也将继续伴随着你的日常生活。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1[A][B][C][D

]6[A][B][C][D]12[A][B][C][D]20[A][B][C][D]2[A][B][C][D]7[A][B][C][D]15[A][B][C][D]3[A][B][C][D]11[A][

B][C][D]18[A][B][C][D]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兰州一中2024-2025-1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检测语文答题卡班级姓名4.(4分)5.(6分)8.(6分)9.(6分)请在各题目的

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1.(4分)①②13.(8分)(1)(2)17.(8分)(1),。(2),。(3),。(4)。。14.(3分)16.(6分)10.(3分)[A][B][C][D][E][

F][G][H]19.(6分)①②③22.写作(60分)兰州一中2024-2025-1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检测答案1.B2.C3.D4.①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才能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

新时代焕发出独特魅力,展现出蓬勃生机。②文化类电视节目需要将传统的思想精神与当下的价值观念联结,寻找传统文化与社会大众之间的共通联结,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代文化精神的共通联结。(每点2分)。5.①好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应有当代元素和时代精神的融入,唤醒大众的

文化自觉。②应寻找“共通点”,围绕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紧扣民族文化核心精神;积极促成新的解释项的产生,将时代精神的溯源过程呈现出来。③应能兼顾集体与个人,既有宏大的家国情怀,也有细致的恒久话题。(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6.C7.C8.示例:①对

话语言的性格化,对话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如瑞宣软弱多虑,瑞全敢作敢为;②语言的暗示性,对话具有丰富的潜台词,如“大哥,你怎么办呢”这句,瑞全暗示大哥勇敢地投身于反抗;③对话具有冲突性,兄弟俩的对话集中反映了两人对同一个问

题的矛盾冲突;④语言的动作性,语言反映内心的动作,如“教我去教书也行,除非……”反映瑞宣内心的纠结。(每点2分,话剧特征与分析各1分,答对三点即可)9.①在乡土社会,家族要遵循“长幼有序”“尊老爱幼”(孝悌)的家族之礼;②老舍理解瑞宣的选择,瑞宣是祁家的长

孙,在“尽孝”与“尽忠”两难之间,他选择“尽孝”,承担家庭责任;③在现实困境中,传统家庭思维被消解,瑞宣开始向弟弟学习,走出家族伦理的束缚,去承担国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体现了作家对传统家庭伦理关系的反思。(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0.BEF11.D12.B13.(1)住在长安,饭都来不及煮熟

,又(因为被外放)匆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不暇:没时间,来不及。挈挈:匆忙,急切地。大意2分))(2)这就是我用(文章)来辅佐道的方法。凡是类似上面所说的这些做法,到底是对呢,还是不对呢?(羽翼:辅佐。果:到底,究竟。大意2分)14.态度:委婉拒绝,不敢为人师

。(1分)做法:取其实而去其名。不拘泥老师的称呼,而就老师的实质,把心中知道的都讲出来,供对方选择、采纳。(2分)15.A16.①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陆游自少至老,都好学不倦,感到读书“有味”。②读书应勤奋刻苦、乐在其中。陆游深夜苦

读,以山药粥充饥,“二更”时刻才睡觉。于谦将书卷比作多情的“故人”,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相亲”相随。③读书可以让人心灵纯净。“全无一点尘”,写书本知识荡涤心胸,让人心无杂念。④读书要专心致志。“眼前直下三千字”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入迷情态。(每点2分,共6分,答出三点即可)17.(1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2)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4)小轩窗,正梳妆。18.A19.①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说法②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③但如果摄入太多(每处2分)20.B21

.①其次,碎片化阅读的内容虽然包罗万象,但比较浅显散乱。反而不利于系统的学习。②最后,碎片化阅读虽然看起来轻松有趣,但是容易造成思维惰性,反而让人无法领会真正的经典之美。22.略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562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