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 全书课件声声慢(寻寻觅觅).pptx,共(30)页,774.04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a8f9f26d9f00b1c509f9cb2b1d576f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声声慢(寻寻觅觅)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欲学·任务单欲学·任务单研学·任务单研学·任务单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她
,是中国第一女词人。她的词,时而温婉细腻,楚楚动人;时而横放豪迈,掷地有声。她在那个视女性为附属物的时代里,巾帼不让须眉。她追求平等的爱情和独立的人生,在她的身上,新时代独立女性的特征已经凸显。自古文人之路,极少有女人大步走过。她跌宕起伏的一生向我们证明,
作为一位词人,她成就卓越,作为一位女性,她意义非凡。于小我中张个性,于风雨中念中原,虽然孑然半世,一身轻愁,却给了我们永不褪色的传世风流。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欲学·任务单C:\Users\A
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导读——掌握必备知识一、认识作者作者生平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易安居士婉约C:\Users\Admini
strator\Desktop\图片1.png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
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别是一家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
.png代表作品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她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如(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后期金兵入侵,她遭遇国家巨变,又逢丈夫去世,多写伤时感乱、怀乡忆旧之作,寄托亡国之思,其作品变得凄凉悲痛,如《声声慢
》(寻寻觅觅)、《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等。在诗方面,表现爱国之情,具有现实性,如。散文方面的代表作是《金石录后序》。代表作品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一剪
梅》《夏日绝句》《漱玉词》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清照骨子里所追求的是一种人格的超群脱俗,这就难免
像屈原一样“众人皆醉我独醒”,难免有超现实的理想化的悲哀。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二、了解背景颠沛流离声声慢《声声慢》是李清照的晚期作品,词情凄清。李
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她
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三、知识助读易安体李清照的词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
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导学——新知预习,语言构建一、预习文本,疏通文句阅读课文,完成相关题目。❶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①戚。乍.②暖还寒时候,最难将.③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④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❷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⑤,如今有谁堪.⑥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⑦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⑧,怎一个愁字了得..⑨!C
:\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1.解释文中加点词。①戚.②乍.③将.④敌.⑤损.⑥堪.⑦兼.⑧次第.⑨了得.悲愁,哀伤。初,刚。调养,保养。抵挡,抵抗。这里相当于“极”,表示程度很深。可以,能够。表示另一方面,可译
为“还”“同时”“再加上”之类。光景,状况。完成,了结,了却。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2.下列对《声声慢》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B.下片由秋日高空转
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憔悴损”是指菊花枯萎凋谢。C.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D.这首词的语言接近口语,朴素清新,不事雕琢,音乐性强,抒情自然而真切。答案:B解析:“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C:\Users
\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3.试分析《声声慢》是如何通过各种残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答案:(1)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明写气候的忽热又冷、反复无常,暗写词人烦闷难熬的心境。(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渲染愁情,并通过酒力敌不过风力,显示出愁情
的无比深重。(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通过飞雁引发的对故国故家和往昔伉俪生活的追怀,表现词人由家破人亡所造成的痛苦心情。(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明写菊花惨败,无人采摘,暗喻自己容颜的衰老与心境的悲凉,抒发昔盛今衰、身世变迁之感,突出了词人晚年年老色衰、孤苦无依的困境。(
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通过梧桐细雨对心灵的敲击,将愁情推向高潮,进而发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绝望呼告。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二、再读文本,整体感知1.读文本,
悟内涵。本词的词眼是“愁”,它包含了怎样的丰富内涵?答案:这种“愁”,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私愁外,更有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2.读文本,填导图(填写空缺部分)。北雁南飞憔悴损
雨打梧桐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三、巩固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戚戚.(2)憔.悴(3)乍.暖还寒(4)堆.积(5)堪.摘(6)寻觅.qīqiáozhàduīkānmìC:\Users\Administrator\De
sktop\图片1.png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还()()正()()更()()huán归还hái还要zhēng正月zhèng正在gēng更新gèng更加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
p\图片1.png3.为下列形近字组词。憔()樵()谯()堪()勘()湛()损()陨()殒()乍()诈()摘()谪()悴()粹()第()笫()憔悴渔樵谯门难堪勘测湛蓝损失陨落殒身不恤乍暖还寒尔虞我诈
摘要贬谪憔悴精粹次第床笫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1)凄凄惨惨戚戚()(2)乍暖还寒时候()(3)最难将息()(4)憔悴损()(5)这次第()悲愁、哀伤的样子忽暖忽冷,天气变化无常养息、休
息这里相当于“极”,表示程度很深状况,光景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5.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1)敌①怎敌他、晚来风急()②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③敌众我寡()④势均力敌()(2)过①雁过也,正伤心()②以其境过清()抵挡,抵御攻击敌人同等,相当飞过,经过过分,过于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6.填空。(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2),到黄昏、点点滴滴。(3)李清照,号,山东
历城人,她的词风格清新,语言明白如话,在艺术上独有成就,曾被称为“”。(4)词,根据字数多少可以分为、、。词牌是词的曲调名,请写出你熟悉的三个词牌名、、。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易安居士易安体小令中调长调如梦令沁园春念奴娇等C:\Users\Administrator\Desk
top\图片1.png研学·任务单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2.抓住意象,体验意境,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学习重点】凄苦意境的深切感受,厚重愁情的深入体会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导思——披文入情,思维提升一、文本理解(一)赏析意象该词善于使用意象渲染感情。请结合词句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填写下表。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2.png意象
所表达的情感淡酒①急风②过雁③黄花④梧桐⑤细雨⑥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二)赏析语言及内容1.本词开篇的叠词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寻觅无果冷冷清清环境处境冷清心境清冷凄凄惨惨戚戚心理沉痛凄厉音韵
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诉,定下了全词悲苦愁绝的基调。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2.为什么大雁飞过会让词人感觉是旧时相识?表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答案:词人看到大雁想到了与丈夫的书信往来,而此时丈夫已逝,美好幸福的生活已成为
回忆,国破家亡,不能北归。表现了词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二、疑难探究1.《声声慢》中作者是怎样用秋景来衬托自己的孤独和凄凉的?答案:在词的上阕中,作者写整个冷冷
清清的秋景来衬托自己的孤独和凄凉,但是由于作者深沉的感情所感受到的不幸又那么深刻,于是由空间的描写转到眼前的景物:“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南渡以后,李清照所感受到的已不是“寂寞深闺”中的闲愁,也不是“离情别恨”,而是社会带给她的苦难。社会的动乱,山河的破碎,丈夫的去世,使她
的人和心也相继憔悴不堪。自己的满腹才学得不到施展,理想与抱负也变成泡影,不是正如同满地堆积的黄花一样,还有什么可摘的,还有什么可寄托的呢?在这种百感交集的心情之下,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守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更
何况淅沥的秋雨又下个不停,飘打在窗外的梧桐树上,“到黄昏”还在“点点滴滴”,发出凄楚的声响。自然界的秋雨不过是打在梧桐树上,而有一种比秋雨更令人心寒的无影而无情的风雨吹打在她的心上,这“点点滴滴”的是
蕴含家国之恨的沉痛之泪。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1.png2.《声声慢》中的“愁”,具有什么样的广阔的社会内容?答案:作者写此词时,南宋已偏安一隅,不思恢复中原,她的丈夫赵明诚不幸病故
。她从此成为一个寡妇,一直在孤苦伶仃的日子里煎熬。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偏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不幸遭遇接踵而来,李清照的词扩大了意境,感情更加悲痛深沉。此时的词作反映了时代的苦难,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词中所抒发的沉痛悲凉的感情不但是作者个人的感情,也是当时无数流离失所的妇女的
共同感情。作者的遭遇和痛苦是时代造成的,因此这首词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