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02—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docx,共(7)页,476.06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9ed8dae402825cb1f05e32ef2b1111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姓名班级考号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随着郊区城镇化过程推进,城市不断向外围
扩展,使得毗邻乡村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从农业用地转变为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以及城市服务设施用地,多种土地利用类型并存,从而形成了城乡交错带。下图为城乡交错带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城乡交错带的区位条件()A.体现了过渡性特
征B.是最佳商业区位C.不利于居住选择D.与工业区完全相同2.图中小城镇发展速度取决于()A.周边乡村人口的多少B.与市区的交通便捷程度C.周边耕地资源的数量D.市区迁居该地的人数圣彼得堡城市空间结构遵循了西欧古典城市体系,市内广场、教堂
等古迹众多,由中心向外延伸形成多个功能区。区位熵是用来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空间分布的指标,数值越高说明该区域要素地位和作用越高,如图为2016年圣彼得堡城市土地利用区位熵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3.圣彼得堡从市中心到郊区空间分布
上差异最明显的用地类型是()A.工业用地B.商业用地C.住宅用地D.交通用地4.关于圣彼得堡城市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环状交通线缓解了市中心与郊区的交通压力B.该市城镇化水平已完全进入了逆城镇化阶段C.商业区的发展带动了城市住宅用地的快速发展
D.条带状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工业用地联系紧密我国东部某市为促进城市进一步合理发展,规划建设新城区,图中①为该市老城区,②③④为新城区。据此完成下题。5.随着该市新城区的建成,①②③④四个城区人口平均密度增长最快的可能是()A.①B.②C.
③D.④德国独具特色的“去中心化”城镇发展模式,通过削弱大城市的“社会资源中心”地位,防止人口向大城市过度集中,在规避“城市病”问题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示意德国主要城市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6.德国“去中心化”城镇发展
模式表现为()A.城市的规模普遍较小B.城镇均沿河流分布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C.大城市逆城镇化明显D.大城市城镇化质量低7.德国“去中心化”城镇发展模式主要是为了()A.增加城市数量B.促进区域均衡发展C.增加就业机会D.改善城市生态环
境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镇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镇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
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完成下面三题。8.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镇扩容模式,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密度小B.城镇化水平高C.人口数量多D.经济发展水平高9.若在我国的城镇发展中,效仿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
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B.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C.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10.今后我国城镇化的侧重点是()A.扩大城镇规模,积极建设新的开发区B.限制乡村人口向城镇迁移C.大城市的人
口逐步向乡村迁移D.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推进小城镇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是对城镇化中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分析评价的结果,其数值越高,城镇化质量越高。如图为2010—2019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值的变化图,2
010—2019年河北省经济水平和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据此完成下题。11.2015—2016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值有所下降,可能是由于当地()A.基础设施落后B.工业产值降低C.环境质量下降D.人口外迁量多肇兴古镇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狭长盆地中,由5个侗族村寨组成。鼓楼作为议事聚会、
集会场所设在二楼,设有火塘、围栏,下层为无隔断的立柱结构,呈开放式。如图为肇兴古镇村寨分布和塔形鼓楼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2.肇兴古镇的侗寨分散为5个村寨,主要是由于()A.气候湿热B.大风频繁C.地形限制D.水运便利13.盆地中塔形鼓楼的底层立柱极高,主要是
为了()A.减轻洪涝灾害B.方便居民进出C.便于利用水源D.防御外敌入侵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明的体现。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苏州古城体现了“天
人合一”的思想B.美国现代城市的布局与苏州类似C.法国巴黎市中心也为“前巷后河”景观姓名班级考号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D.苏州的建筑格局与北京类似15.下列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是(
)A.苏州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B.北京故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C.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D.商业区多布局在人流量大的地区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5分。)16.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下图是
某城市功能区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1)该城市计划将传统工业区A的工业外迁,在此建立大型文化广场和娱乐休闲之地,此举是否合理?为什么?(5分)(2)该城市拟在B、C两地中规划一处商业用地,你认为该商业用地适宜布局在何地?为什么?(5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城镇是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工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等,与区域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环境改善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对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下表示意我国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城乡人口数据(单位:亿
人)。年份城镇人口乡村人口19530.85.219641.35.919822.18.219903.08.620004.68.120106.66.720209.05.1(1)依据我国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补充完善下图并在图中绘制城镇化变化折线。并据此说出我国城镇化的变化
特点。(7分)(2)阐述城镇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原因。(4分)(3)说明城镇化对改善城乡居住环境的作用。(4分)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18.阅读下列有关江苏省城镇化发展的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改
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镇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如下图所示)。材料二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级行政区之一。20世纪8
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其发展模式被誉为“苏南模式”。下图示意1978—2008年江苏省城镇化进程。(1)分析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镇化发展的总趋势和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特点。(4分)(2)分析江苏省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
分)(3)江苏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8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东南亚的民居建筑都比较原始,大多采用竹木等植物建高脚屋,设置披檐和遮阳篷,墙壁或地板多用竹子编织而成,在铺设时预留一定的空隙,建筑形式大多简洁、宽敞,并且充分
利用室内穿堂风,保持房屋通风,加快室内外的空气对流和交换。高脚屋运用的联结方式是我国的传统技术,我国南方地区与东南亚同属一个大地域文化圈,历来有紧密的联系。下面左图为东南亚莱村传统民居布局示意图,右图为该村
局部景观图。(1)指出该村传统民居的布局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2)举例说明图中东南亚传统民居特点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6分)(3)分析东南亚的建筑风格与我国西南边陲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原因。(4分)姓名
班级考号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答案与解析第二章乡村和城镇1.A2.B3.B4.D5.B6.A7.B8.A9.C10.D11.C12.C13.A14.A15.D1.A城乡交错带的土地利用类型从农业用地转变为多种土地利用类型并存,体现出了过渡性特征
,与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并不完全相同,A正确,D错误;最佳商业区位应位于交通便利、消费人口密集的市中心,B错误;读图可知,通勤带包括城乡交错带和郊外居住区,地价相对较低,房租较便宜,有利于居住选择,C错误。知识拓展城乡交错带,为兼具
城镇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镇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又称城镇边缘地区。城乡交错带尤其是指接近城镇并具有某些城镇化特征的乡村地带,主要依靠交通干线连接,构成城乡联系密切的区域。2.B图中小城镇位于城市系统的通勤带范围内,其发展速度
取决于与市区的交通便捷程度,若交通便捷程度高,则市区迁居该地的人数多,小城镇的工业、商业及服务业都会得到快速发展;若交通便捷程度低,则市区迁居该地的人数少,其发展也会受到限制。与周边乡村人口的多少和周边耕地资源的数量关系不大。故选B。3.B圣彼得堡市中心附近商业用地的区位熵较高,郊区商业用
地的区位熵偏低,因此圣彼得堡从市中心到郊区空间分布上差异最明显的用地类型为商业用地,B正确。4.D环状交通线有利于增强城市的横向交通联系,而市中心与郊区的交通联系主要依靠放射状的交通线,A错误;由图示信息无法得知该城市目前处于何种城镇化水平,B错误;城市住宅用
地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人口增加,进而促进了商业区的发展,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住宅用地与工业用地的区位熵变化情况趋同,由此判断该城市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联系紧密,为了便于工人上下班,形成了与工业用地一致的条带状城市形态,D正确。5.B读图可知,与③④相比,②更靠近老城区,且位于两河
交汇处,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人口平均密度增长应是最快的,B正确,C、D错误;①位于老城区,城市发展趋于饱和,人口平均密度增长相对缓慢,A错误。知识拓展城市新区开发的目的:一是解决城市建成区因历史原因或发展过快而形成的布局混乱、人口密度过大、交通负荷过重等弊端;二是为了比较完整地保护古城的风
貌,在建成区外围进行集中成片的开发建设,以达到疏散和减小老城区人口密度、缓解老城区压力、改善老城区环境等目的。6.A德国“去中心化”城镇发展模式的目的是防止人口向大城市过度集中,因此城市的规模普遍较小,分布相对均匀,但这不是大城市的逆城镇化,A正确,C错误;读图可知,德国的城镇并非都沿
河流分布,B错误;“去中心化”城镇发展模式可有效规避“城市病”问题,因此德国大城市城镇化质量较高,D错误。7.B德国“去中心化”城镇发展模式是为了防止人口向大城市过度集中,不是为了增加城市数量,A错误;该模式可控制城市规模,发展多核心区域,可促进区域均衡发展,B正确;大城市的就
业机会更多,C错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只是该模式解决的“城市病”之一,D错误。8.A由材料可知,“外延式”城镇扩容的前提是该模式下城镇的建筑密度较低,可以通过在空间上扩大城镇范围,以增大城镇的空间容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都属于地广人稀的国家,其人口密度均相对较小,故可采用
“外延式”的城镇扩容模式,故选A。9.C我国人口相对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平原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若效仿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的建筑格局,将会大大降低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C正确;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
的布局并不会导致城市中心区萎缩,也不会导致居住条件差,A、D错误;城市建筑的发展模式与城市就业并无直接关联,B错误。10.D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大量城镇拓宽郊区土地实现郊区城镇化,但城镇内部空间规划存在诸多问题,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城镇化的侧重点应为控制城镇规模的扩展,加强城镇内部空间的完善,A错误;要促进中小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推进小城镇的经济发展,从而改善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的现状,但并不是要将大城市的人口迁移到乡村,C错误,D正确;我国并没有限制乡村人口向
城镇迁移,B错误。11.C在经济水平和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工业产值应增加,人口外迁量减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和经济效益应持续向好,但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环保建设的滞后可能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造成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值下降,故选C。12.C肇兴古镇村寨采用分散的居住
形式,主要是由于其位于峡谷中的狭长盆地中,平坦地形有限,因而聚落分布分散,C正确;肇兴古镇覆盖范围有限,因此交通、风力、气候条件差异小,A、B、D错误。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13.
A肇兴古镇地处盆地又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鼓楼的底层立柱极高,下层立柱呈开放式、无隔断,主要是为了减轻洪涝灾害,A正确;方便居民进出应以一层为主,B错误;对于水源的利用影响不大,C错误;开放
的格局无法防御外敌入侵,D错误。14.A苏州古城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A正确;美国现代城市的布局与苏州不同,B错误;欧洲的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法国巴黎市中心为巴黎圣母院,没有“前巷后河”景
观,C错误;北京以故宫建筑群为中心布局,与苏州的建筑格局不同,D错误。15.D苏州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体现了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北京故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体现了当时封建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权力;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商业区
多布局在人流量大的地区,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故选D。16.答案(1)合理。(1分)原因:传统工业区A距居住区较近,对环境污染严重,应该外迁;(2分)居住区基本上呈半环状围绕传统工业区A分布,在此建大型文化广场和文化娱乐场地,能最大限度方
便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2分)(2)适宜布局在C地。(1分)原因:C地与另外两个商业区的距离大致相同,B地与南侧商业区距离太近;(2分)C地交通条件更好。(2分)解析(1)由图可知,传统工业区A距居住区较近,对环境污染严重;居住区基本上呈半环状围绕传统工业区A
分布,若在此处建大型文化广场和文化娱乐场地,可为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提供便利的条件,所以应该外迁。(2)由所学知识可知,商业区要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利,服务最大消费人群。由图可知,C地与另外两个商业区的距离大致相同,且C地有公路经过,交通便利;而B地与南侧商业区距离太近,与北侧商业区距离
较远。故该商业用地适宜布局在C地。17.答案(1)折线图:(3分)变化特点:城镇化水平不断上升;(2分)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后城镇化速度加快。(2分)(2)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化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2分)城镇基础设施、公
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2分)(3)城镇化伴随着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同时也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2分)通过平整土地、修建基础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
环境。(2分)解析(1)根据“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总人口×100%”,可以计算出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城镇化水平,然后在坐标图内描点,最后用直线连接各点即可。从数据和图可以看出,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不断上升;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后城镇化速度进一步加快。(2)城镇化促进区域经
济增长的原因,可从促进工业化、科技进步、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来分析。城镇化加快,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化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城镇化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速度会加快,会拉动内需,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3)城镇化
对改善城乡居住环境的作用可从对污染物的处理、美化环境等方面来分析。城镇化对改善城乡居住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城镇化使污染物得以集中排放,有利于加强对污染物的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城镇化通过平整土地、修建基础设施、绿化和美化环境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
环境。18.答案(1)改革开放以前城镇化发展缓慢(有倒退、停滞等);(2分)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水平高。(2分)(2)环境污染加剧,如空气质量下降、水质下降、噪声污染加重等;(1分)土地(耕地)资源锐减;(1分)城市出现交通阻塞;(1
分)居住条件变差;(1分)等。姓名班级考号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3)加强城镇的科学合理规划;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镇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镇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景观保持协调,形成良
性循环;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镇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镇环境;等。(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解析(1)据图可知,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镇化水平较低,1965年到1978年呈倒退趋势,整体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
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水平高。(2)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会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并会引发土地减少、交通阻塞、居住条件变差等一系列问题。(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从科学
规划、节能、绿化、防治污染等角度分析。19.答案(1)特点:低密度、分散布局。(2分)原因:利于通风散热。(2分)(2)因当地气温高、雨季降水量大,高脚设计利于通风、散热、避洪;屋顶坡度大可以快速排水;披檐和遮阳篷能起到遮阳的
作用,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同时还可遮风挡雨;因为当地竹木资源丰富,所以建筑材料多选用竹木。(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3)东南亚与我国西南边陲自然环境相似;(2分)两地距离较近,往来较多。(2分)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
以判断出,图中该村传统民居空间分布较为分散,所以其布局特点为低密度、分散布局。由于该村传统民居位于东南亚,而东南亚主要受热带气候影响,气候较为湿热,因此低密度、分散布局是为了通风散热。(2)结合图文信息可知,该地传统民居屋顶坡度相对较大,因该地降水较多,故屋顶坡度大可以快速排水;材料中提到的披檐
和遮阳篷则可以起到遮阳的作用,避免室内温度过高,雨季时还可以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据图可知,该地传统民居有高脚设计,该地地处热带,气温高、雨季降水量大,高脚设计利于通风、散热与避洪;东南亚竹木资源丰富,采用竹木修建民居,便于就地取材,可节约建筑成本
。(3)东南亚与我国西南边陲接壤,因此两地距离近,自然环境相似,所以历史上两地居民多有来往,文化交流频繁,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因此东南亚的建筑风格与我国西南边陲有很多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