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练6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24.329 KB
  • 2024-10-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课练6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课练6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课练6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课练6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docx,共(7)页,24.32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9dce02caf03d55dad8663e35ee88df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形态近年真题全覆盖1~2.答案:1.A2.C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湖为断层陷落湖,湖的东西两岸的湖滩和台地主要是由沉积物构成,可知东西两岸的宽度差异主要是沉积物的多少而造成,排除B、D,该地位于东北,降水量相对较多,流水沉积明显大于风力沉积,

A正确,C错误。故选A。第2题,由图可知,“酱缸包”主要分布在湖的西侧,西侧沉积物相对东侧要少,A错误;含盐量高低与“酱缸包”形成关系不大,B错误;由于位于断层带,地下泉水丰富,喷涌而出,使沉积物被软化,形成软泥层,C正确;入湖沉积物颗粒比较细,D错误。故选C。3~4.答案:

3.D4.A解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图的判读。砂岩、页岩、石灰岩均为沉积岩,一般而言,越向下,沉积岩形成的时间越早。由图中信息可知,①处发生断层且该处地层最上层为石灰岩,其他几处中石灰岩均位于最下层,因此该处应该是

最老的岩层;④处地层最上层为页岩,位于石灰岩层之上、③处砂岩岩层之下,所以④处较①处岩层新、较③处岩层老;②处黄土地层位于最上层,应该是最新的岩层。故A、B、C错误,D正确。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岩溶地貌主要是石灰岩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读图可知,该地位于华北某地,因此与西南

地区相比,该地岩溶地貌发育程度低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地水热条件较差,不利于岩溶地貌的形成,A正确;由于两地是同类岩层,因此岩石的可溶性无差异,B错误;地表植被茂密与否对岩溶地貌形成的影响较小,C错误;岩溶地貌的发育与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关系较小,D错误。故选A。5~6.

答案:5.D6.C解析:第5题,花岗岩是地下岩浆向上侵入、冷却凝固形成的,花岗岩之上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变质形成变质岩,花岗岩形成于地下,丁图花岗岩位于地下,甲乙丙图花岗岩出露地表,说明丁图最早出现,A、B、C错误。因地壳抬升,花岗岩之上的变质岩被外力侵蚀,其厚度逐渐变薄,部分

区域花岗岩出露地表接受外力侵蚀,花岗岩表面变的起伏不平,因此丁图之后应该是乙图,再以后是丙图;甲图中出现断层,使原来的花岗岩、变质岩发生断裂错位,相对下沉的部分接受沉积,出现松散沉积物,因此正确的地质地貌演化的顺序是丁乙丙甲,D正确。故选D。第6题,据上题分析可知,甲图中,

①是花岗岩,形成最早;②④是变质岩,形成晚于①花岗岩;③是松散沉积物,形成于断层下降岩块上,因此是先有断层使原来的变质岩发生断裂形成②④两块变质岩,其中④是下降岩块,之后在④之上沉积形成松散沉积物,因此形成最晚的是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7.答案

:(1)特征:长度先变长后变短,宽度基本是先变宽后变窄,高度先变高后变低。原因是夏秋降水多,沙丘潮湿,难以被风搬运。冬春多大风,风力搬运作用强。(2)趋势:沙丘长度、宽度、高度减小。原因树木减弱风力,增大地

面的摩擦,降低风速,风力搬运作用减弱。解析:第(1)题,长度先变长后变短,宽度基本是先变宽后变窄,高度先变高后变低。3~6月,多西北风,风力作用强,使沙丘变长、变宽,变高。6~9月,多降水,沙丘潮湿,风力小,沙丘移动速度慢,长度和宽

度及高度变小。第(2)题,在河流两岸种树,沙丘长度、宽度、高度减小。原因是树木增大地面的摩擦,降低风速,风力减弱,风力搬运作用减弱。沙丘长度、宽度、高度减小。8.答案:(1)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

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2)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3)金矿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

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较多,金矿石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4)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或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水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横断山区,是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该区域断裂发育主要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强烈挤压碰撞造成的。第(2)题,本题可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

分析。该地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板块挤压碰撞,断裂发育,断裂沿线岩石破碎;该地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地表岩石破碎地带易受流水侵蚀形成河谷,发育河流。第(3)题,由材料可知,金矿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该地区在地壳缓慢上

升过程中,断裂发育,河流不断下切,形成山河相间、山高谷深、纵列分布的地貌特征,河谷(河床)两岸众多岩层出露,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空间范围增大。第(4)题,可结合上题分析,从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角度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课练6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最新

单选一扫光1~3.答案:1.D2.C3.C解析:第1题,依据图示海陆分布及指向标可知,图中丁为大洋中部生长边界,甲、乙、丙均位于丁西部,即位于大陆东部,B、C错误。依据火山灰常年扩散方向可知,亚洲东部主要受季风控制,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A错误。当地盛行偏西风

,大洋洲东部大部分区域为海洋,受西风影响大,D正确。故选D。第2题,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石灰岩是在浅海环境下由生物遗体堆积形成的,之后石灰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最后岩浆侵入大理石内部,发生置换作用而形成红宝石,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3题,依据红宝石的特征可知,其多分布在浅海、岩浆

活动频繁的地区,丙处位于浅海地区、板块边界处,地壳活跃,C正确。甲、乙两处岩浆活动少,A、B错误。丁处位于大洋中部,海水较深,无石灰岩分布,D错误。故选C。4~6.答案:4.D5.C6.A解析:第4题,据左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由沉积物形

成的是沉积岩,即戊为沉积岩;乙为岩浆,甲为喷出岩,丙为侵入岩,丁为变质岩,故选D。第5题,据材料可知,“精灵烟囱”是数亿年前火山喷吐而出的火山灰和熔岩堆积分别形成凝灰岩和玄武岩层,后经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头带玄武岩“帽子

”的圆锥形尖塔。“精灵烟囱”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精灵烟囱”的岩石是岩浆岩和沉积岩。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冷却凝固而成,沉积岩是外力作用而成。由文字材料知“精灵烟囱”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岩浆喷发冷凝②、火山灰堆积④、风化侵蚀⑤。故选C。第6

题,将“精灵烟囱”开凿窑洞建设客栈,主要是因为凝灰岩质地疏松,有利于窑洞的开凿,A正确;当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塔形外表坡度大与利于排水无关,B错误;玄武岩面多气孔,利于通风透气及岩体层理清晰,结构稳定,不是开

凿为客栈的主要原因,可排除C、D。故选A。7~9.答案:7.A8.D9.C解析:第7题,图示河流西岸,由河流向西依次分布着T1、T2、T3、T4、T5地层,为整合接触,西岸持续下降沉积了T1、T2、T3、T4、T5五个地层,A正确,B、C

、D错误。所以选A。第8题,图示河流向两侧地势逐渐升高,地层依次为T1、T2、T3、T4、T5,一般下部地层先形成而年龄较老,故地层年龄最可能是T3>T4>T5,所以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第9题,若地层年龄T1>T2>T

3,则由中心向两翼岩层年龄越来越新,说明该地为背斜,图示海拔中间低、两侧高,说明是谷地,故可能是背斜谷,所以A、B、D错误,C正确。所以选C。10~12.答案:10.C11.D12.A解析:第10题,本题考查地质景观的形

成顺序,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现今乌兰盆地地区由北向南流动的辫状河道沉积开始广泛发育,说明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可能发源于北侧的宗务隆山。当时河流能够向东流入现在共和盆地,独立的乌兰盆地尚未形成,更不会成为河流尾闾形成盐湖。随着盐分积累

,茶卡盐湖逐渐形成。鄂拉山的隆升导致独立的乌兰盆地形成,水系无法东流,逐渐积水成湖,盐分富集形成柯柯盐湖。故最早形成的应为宗务隆山,故C选项正确。第11题,本题考查柯柯盐湖的形成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鄂拉山的隆升导致独立的乌兰盆地形成,水系无法东流,逐渐积水成湖,盐

分富集形成柯柯盐湖。故D选项正确。第12题,本题考查地势对沉积环境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牦牛山剧烈隆起,山南的查查盆地构造形成并被整体抬升,地势相对较高,缺乏沉积物的沉积环境,A正确。故选A

。13~14.答案:13.A14.D解析:第13题,由图可知,混杂岩处,洋壳向陆地板块一侧俯冲,碰撞挤压产生断裂抬升,A正确;图中是断裂后岩体上升,不是张裂,B错误;混杂岩形成后会受到风化、侵蚀、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但这些外力作用不是

混杂岩形成的地质背景,C、D错误。故选A。第14题,由图可知,甲处地形为山地,岩石为板岩,板岩是页岩变质而成,而页岩是沉积岩,故甲处岩石及其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是:沉积固结形成页岩,页岩经变质作用形成板岩,甲处受大洋板块的俯冲挤压,岩层断裂抬升,形成山地,

山地受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故选D。15~16.答案:15.C16.D解析:第15题,甲山的岩石为页岩,而喀斯特地貌的岩石为石灰岩,A错误;乙山由于岩层向上凸而形成,B错误;丙处河流右岸凹陷,左岸凸起,河流凹岸侵蚀,凸岸沉积,C正确;丁

处海拔较高,位于山脊,不易受到泥石流的侵蚀,D错误。故选C。第16题,据图可知,①为沉积岩,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岩浆岩处,A错误;②为石灰岩,是沉积岩,B错误;③为花岗岩,是侵入岩,物质来源于软流层,C错误

;④处的岩浆岩发生断裂,故岩浆侵入发生在断层之后,D正确。故选D。17~19.答案:17.A18.B19.D解析:第17题,由材料可知,“泥火山的固体喷出物主要为粉土、粉细砂和砂砾石等,泥火山喷出的气体以天然气和甲烷类为主”,在地下水或天然气的带动下,沿裂隙或断层等通道喷出地面堆积而成,由此

推断,该区域泥火山的喷发物主要来自地壳浅层的松软物质。故选A。第18题,由材料可知,泥火山是指由构造运动或地震等原因,使松软的物质在地下水或天然气的带动下,沿裂隙或断层等通道喷出地面堆积而成,因此其形成过程首先是岩层受挤压,隆起形成背斜构造,当挤压力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后,岩层断裂,泥浆在压

力作用下沿背斜顶部的破裂带喷出地面堆积而形成。故选B。第19题,读图分析,沉积岩和岩浆的交界处受岩浆高温高压作用的影响,可能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D正确;读图可知,岩浆和沉积岩交界处岩层没有受张力作用影响发生断裂,A错误;沉积岩与岩浆的交界处埋

藏在地表以下,不易发生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B、C错误。故选D。20~21.答案:20.A21.C解析:第20题,根据所学知识,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厚。结合世界海陆分布大势可知,40°N处,最宽广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是b,亚欧大陆西侧为大西洋a,东侧为太平洋,因此

,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21题,结合上题,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厚,A错误;读图可知,d位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交界处,为板块交界处,B错误;图中c处位于大西洋中脊部位,这里由于岩浆上涌强烈,是新的岩浆的诞生地,所以c

处岩石年龄最新,C正确;喷涌而出的岩浆冷却成玄武岩类岩石,由于喷涌力度大,故这里的玄武岩埋藏深度浅,D错误。故选C。22~23.答案:22.D23.A解析:第22题,甲处为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

成山地,A错误;弯曲的岩层发生了断裂错动,说明乙断层形成晚于褶皱,B错误;丙处和陆地连为一体,是大陆岛,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大陆板块被挤压抬升,再加上海峡处断裂下陷,形成岛屿,C错误;丁位于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

压,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形成沟状地貌,即海沟,D正确。故选D。第23题,据图,根据所学知识,①岩石为侵入型岩浆岩,是液态岩浆在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由于地下压力巨大,该类岩石致密坚硬,花岗岩是该类岩石典型代表,A正确;该岩石为岩浆岩,B错误;

该类岩石由冷却凝固作用形成,C错误;该类岩石是侵入型岩浆岩,致密坚硬,喷出型岩浆岩有气孔,D错误。故选A。24~25.答案:24.A25.B解析:第24题,甲处为背斜,属于天然的储油储气构造,有利于钻探;乙、丁为向斜,丙为断层,其储存的油气资源少,故A正确,B、C、D错。故选A。第25题,据图可知

,丁处所在岩层断裂上升,地势较高,故①正确;丁为向斜构造,岩层坚硬,故②错;区域内力作用占主导,外力作用较弱,③正确;丁处为沉积岩,岩石的性质与其他地方相同,故④错。本题选B。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