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07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精测word)-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docx,共(6)页,23.358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899e7d665a79b399cdb728fdd03270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考试范围:必修3;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版将于2023年1月1日施行。该条例对于“
生前预嘱”设置了专门规定,医疗机构在患者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者临终时实施医疗措施,应当尊重患者生前预嘱的意思表示:有采取或不采取插管、心肺复苏等创伤性抢救措施,使用或不使用生命支持系统等。该条例的修订体现了()①生命权是公民基本政治权
利②坚持以人为本的法治精神③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④对患者人权的尊重和保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一段时间以来,体育课被占用,“体育老师生病了”,每天运动时间不足,不仅让孩子们失去了锻炼权,也让“小
眼镜”“小胖墩”日益增多,孩子们不同程度存在健康隐患。2022年6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讨论通过了新修订的体育法,规定体育课不被占、在校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等条款,将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表明()A.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
和表决权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C.法律体现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D.国家用法律强制力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3.对于法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
基本国情决定的。他曾引用《商君书》中“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的观点加以说明。这启示我们法治建设要()①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②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③坚持
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④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法律文化,服务于当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以下事项说明法在执行政治职能的是()A.某地国家安全局破获了一起向国外情报机构
提供我国军事保密资料的重大间谍案,被告人因犯间谍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无期徒刑B.一农户与当地一家粮油公司签订了小麦收购合同,后双方因款项支付发生争议并诉诸法庭。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粮油公司按照农户的诉讼请求支付购粮款C.国家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坚决取缔无证生产食品的黑窝点和黑作坊D.2011年,“醉驾入刑”后,“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观念深入人心。酒后驾车行为及因此造成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5.法治
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全社会都要树立法治思想。下列表述符合法治思想的是()①国有常法,虽危不乱②治国之道,唯在举贤③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大治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A.①②B.①③C.②
④D.③④6.下列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做法分析正确的是()①某省建立与司法权力运行模式相适应的制约机制——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近日修订通过——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颁布实施——完善党内法规体系④某市提出建立完善《生态立市“1+N
”法制保障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7.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从前期调研,到进入立法规划,再到2021年的三次审议。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2022年1月1日起实施。该法律的
出台说明()①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表决权和立法权③法律一定要反映广大群众的意志④我国坚持人民为中心的法治思想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中华法系是以周礼、法家、唐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东亚法律体系,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以礼法结合、德主刑辅为基
本特征。下列中华法系发展的历程,传导正确的是()①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②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③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重要贡献④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议》并为历代所传承和发展A.③→④→①→②B.②→
①→④→③C.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9.全国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工作要点强调,要提高备案审查工作质量,对工作中发现的合宪性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对违反宪法法律规定的法规、司法解释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依法予以撤销。这是基于()①全面依法治
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③宪法是党的主张和公民意志的体现④合宪性审查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2022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最受人们关注
的是细化了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见义勇为的制度规则,进一步在“扶不扶”“劝不劝”“救不救”等问题上亮明态度,坚决防止“和稀泥”,鼓励人们敢于见义勇为,该扶就扶、该救就救。这一“解释”()①表明道德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②发挥了司法裁判的价值导向作用③是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④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1.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正式施行。该法规定,英雄烈士近亲属为维护英雄烈士的人格权益、当事人因见义勇为行为主张相关民事权益等情形申请法律援助,不受经济困难条件限制。上述规
定有利于()①凝聚正能量,为正风扬善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③完善我国法治体系,保证我国法治建设方向④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是
文物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国家出台和实施了很多保护文物的政策和措施,下列文物保护措施与依法治国原则对应正确的有()①国家文物局设立12359文物违法举报电话——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②开展“寻找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活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③李
某犯盗掘古墓葬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处罚金人民币50000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建设高质量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3.当前,我国正处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
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起点,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这是因为()①建设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②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③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④法治是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4.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2022年一季度,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立案审查调查
中管干部16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4.3万件,处分11.2万人。这表明()A.我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法是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C.社会主义法律以惩治犯罪为出发点D.党员干部实施违法行为受到的处罚更为严厉15.习近平指出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治以德治为基础,德治又需要法治作保障,两者是密切联系、内在统一的。法治和德治作为两种不同治国方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说明()①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②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
开法律约束③人民的日常生活应以“德治”为主,国家治理应以“法治”为主④讲道德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讲法律是国家治理的需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的历史交汇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依靠法治,更加需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同时,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过程中,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的重要论述,要求我
们必须严明党的纪律,把纪律挺在前面,完善党内法规,严明党的纪律,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同时,任用干部必须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如何
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的。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4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这是该法自1996年颁布施行以来的首次大修,新职业教育法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职业教育法于1996年公布实施,对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
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职业教育发展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此次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聚焦职业教育领域热点难点,回应社会
各方关切,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新职业教育法规定了不少的“实招”,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既反映了多年来职业教育实践探索的成果,又符合中国国情、符合职业教育规律;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
享有平等的机会。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体现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坚持的原则。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政权建设规定的立法实施,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重要制
度保障。修改地方组织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2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对
这部法律进行了第六次修改。主要修改内容如下:★充实“总则”内容。明确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贯彻民主集中制原
则……★完善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职权等相关规定。完善地方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的设置,充实、细化常委会主任会议和专门委员会的职责;完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完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职权等相关规定。明确地方政府建设的原则要求;完善地方政府职权和工作方面的有关
规定;明确地方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和优化协同高效以及精干的原则,设立必要的工作部门……★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明确区域发展合作机制。★充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并完善相关规定。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我国修改地方组
织法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今年4月15日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主题为“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恰逢党的二
十大召开在即,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各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如国家安全宣传进社区、进校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与法治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普及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让广大群众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法律的了解,明白在维护国家安全中应履行什么法定义务,提高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国家安全的意识,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人心,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结合材料,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的相关知识,分析2022年全民国家
安全教育日活动对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何启示。2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但在社会上,有些人认为只要
有法治就足够了,道德对社会治理没有什么用;也有人认为,治理国家要以道德教化为主,从而维护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①运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②主题明确,逻辑清晰;③
内容简洁,观点符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