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绵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精准解析】.docx,共(21)页,2.25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87e672f55f9b54bf2e7e422b320f9c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中2018级第二学年末教学质量测试地理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套(非选择题)组成,共6页;答题卡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
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
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1.5分,共48分)PointNemo点(48°52.6'S
,123°23.6'W)位于海面上,是地球表面距离大陆最远的地点,最近的大陆与此相隔2688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PointNemo点位于()A.大西洋B.太平洋C.印度洋D.北冰洋2.PointNemo点距离赤道约()A.500千米B.5000千米C.13000
千米D.2680千米3.PointNemo点所处纬度带常年吹()A.极地东风B.东北信风C.东南信风D.盛行西风【答案】1.B2.B3.D【解析】【1题详解】该题有两种思考方向:第一种,材料信息表明,PointNemo点是地球表面距离大陆最远的地点
,因此该应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上,由此推断该点位于太平洋。第二种,材料信息表明,PointNemo点的地理坐标是(48°52.6'S,123°23.6'W),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点应位于南美洲以西、大洋
洲以东的南太平洋上,B符合题意;南大西洋应位于本初子午线附近,经度值较小,而该点经度约为123°W,排除A;印度洋位于东半球,而该点位于西半球,排除C;北冰洋位于北半球高纬度,而该点的纬度约49°S,排除D。故选B。【2题
详解】材料信息表明,PointNemo点的地理坐标是(48°52.6'S,123°23.6'W),PointNemo点的纬度约49°S,与赤道相差约49个纬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个纬度代表的南北距离约为111千米,因此PointNemo点离赤道约49
×111≈5439千米,四个选项中,B选项最接近,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3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PointNemo点的纬度约49°S,处于40°S~60°S之间的大洋上,属于南半球中纬西风带,常年盛行西风(西北风),D符合题意;
极地东风位于高纬度地带,而该点处于中纬度,排除A;东北信风位于北半球低纬度,而该点位于南半球中纬度,排除B;东南信风位于南半球低纬度,而该点位于南半球中纬度,排除C。故选D。【点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赤道附近、30°附近、60°附近、90°附近分别分布着赤道低气
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低纬度信风带、中纬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相应风带风向关于赤道对称,如南、北半球低纬信风的风向分别为东南风和东北风,南、北半球的中纬度西风带的
风向分别为西北风和西南风,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的风向分别为东南风和东北风。下图为2001和2025年(预测)全球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据(单位:百万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甲大洲人口()A.自然增长为主B.机械增长为主C.出现了
负增长D.北部密度最大5.2001~2025年,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或地区是()A.亚洲B.大洋洲C.非洲D.拉丁美洲【答案】4.A5.C【解析】【4题详解】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甲大洲应为非洲,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迁入相对较少,机械增长不占主导;人口增长模式主要为传统
型,该大洲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并未出现负增长,A正确,BC错;非洲北部多沙漠地区,人口密度较小,D错。故选A。【5题详解】首先,应根据图示信息明确亚洲、大洋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所在的位置。用各
大洲2025年的人口数据减去2001年的人口数据,再除以2001年的人口数据即可得出:亚洲人口增长速度约为0.27,大洋洲人口增长速度约为0.32,非洲人口增长速度约为0.54,拉丁美洲人口增长速度约为0.34,故选C。【点睛】该
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各大洲所在的位置。同时,需要注意第2小题是判断人口增长速度,而不是人口增长数量。下列四图为世界重要海上通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中东的石油海运至日本,最近路线需经图()A.①水道B.②水道C.③水道D.④水道7.图示
重要水道,沟通两洋的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海员能见到众多的、具有墙厚且窗小特色土坯房的是()A.①地区B.②地区C.③地区D.④地区【答案】6.A7.A8.B【解析】【6题详解】根据图中海上通道的位置和形态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
运河、英吉利海峡。中东的石油海运至日本,往东航行是最近路线,中东石油向东经印度洋,再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太平洋,向北至日本,A符合题意;中东石油经苏伊士运河、巴拿巴运河或英吉利海峡,是向西航行,这不是中东石油输往日本的最近路线,排除B、C、D。故选A。
【7题详解】根据图中海上通道的位置和形态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①水道符合题意;苏伊士运河直接沟通地中海与红海,从而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
②水道符合题意;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与太平洋,③水道符合题意;英吉利海峡直接沟通比斯开湾与北海,这两个水域均属大西洋,没有沟通两个大洋,④水道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8题详解】①
地区和③地区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民居多具有通风散热的功能,不具有墙体厚、窗户小的特征,排除A、C;②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当地光照强、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为了避免强烈阳光照射、维持室内温度相对稳定,当地民居往往墙体厚、窗户小,B符合题意;④
地区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当地终年温和湿润,在当地海员不会见到众多具有墙厚且窗小特色土坯房,排除D。故选B。【点睛】沙漠地区炎热且干燥,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又极低。因此当地民居往往墙体厚、窗户小。墙体厚是为了保证室
温能维持在一个较为舒适的范围内,不至于太热或太冷;窗户小则是为了减少沙漠地区强烈阳光的照射,同时也降低空气流动,减少室外热空气或冷空气进入室内。印度尼西亚境内的卡普阿斯河(下图)自东向西入海,河流全长1143千米,流域内多沼泽,大部分河段
可通航。2020年1月1日起,印度尼西亚政府全面禁止本国镍矿出口,同时鼓励企业在当地进行冶炼加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从地理位置看,印度尼西亚位于()A.南亚B.东亚C.西亚D.东南亚10.印度尼西亚限制镍矿出口的原因有()①国内供不应求②国内冶炼技术高③扩大就
业并增收④保护有限矿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1.生活在卡普阿斯河流域的人,感受到()A.全年高温多雨B.旱雨两季分明C.全年四季分明D.全年炎热干燥12.流域多沼泽主要是因为()A.植被茂密B.年降水量多C.地势低平D.年蒸发量小【答案】9.D10.B11.A12
.C【解析】【9题详解】根据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可知,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地区,故选D。【10题详解】根据材料“印度尼西亚政府全面禁止本国镍矿出口,同时鼓励企业在当地进行冶炼加工”可知,印度尼西亚政府限制镍矿原矿出口,但鼓励企业在当
地对镍矿进行冶炼加工,说明并不是国内对镍矿供不应求,而是原矿出口附加值低,资源消耗速度快,限制镍矿原矿出口,同时鼓励企业在当地进行冶炼加工,既可以保护有限的矿产资源,还能扩大就业并增收,①错,③④正确;在全面禁止之前,印度尼西亚镍矿为原矿出口,同时根据“鼓励”等信息可知,国
内冶炼技术并不高(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也可推测其冶炼技术一般),②错。故选B。【11题详解】卡普阿斯河流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题详解】读图可知,卡普阿斯河部分河段河道弯
曲(还有水域等信息),间接表明流域地势低平,同时区域降水较多,排水不畅,流域多沼泽分布,C正确;植被茂密以及年降水量多不是主要原因(沼泽的本质还是在于积水,假如地势坡度较大,即便植被茂密,降水多,形成沼泽的可能性依然小),排除AB;该区域地处热带,气温高,年蒸发量大,D错。故选
C。【点睛】沼泽或湿地的形成原因:湿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如我国主要湿地的成因总结如下:①三江平原地区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
地表水不易下渗。②青藏高原湿地的形成原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化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地表水不易下渗。③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形成原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下图为东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三地
纬度大致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甲地与乙地差异最明显的是()A.气温年较差B.降水季节分配C.气温日较差D.夏季气温特征14.日本1月0℃等温线纬度高,与38°N基本吻合。主要影响因素()A.地形B.洋流C.季风D.光照
15.下图为丙地(36.6°N,136.7°E,海拔26米)的气候统计资料,则该地气候类型属于()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16.导致丙地冬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A.地形影响B.台风影响C.低压影响D.西风影响【答案】13.A
14.B15.D16.A【解析】【13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乙两地纬度大致相同,同时均属于季风气候,夏季气温较高,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及夏季气温特征差异不明显,BD错;两地
纬度相同,一天中获得的太阳辐射差异不大,气温日较差的差异不大,C错;甲地距离海洋相对较远,气候的大陆性偏强,气温年较差较大,乙地距海洋较近,气候的海洋性强,气温年较差较小,两地气温年较差的差异最为明显,A正确,故选A。【14题详解】日本受日本暖流的影响,1月0℃等温线纬度偏高,B正确;日本多山
地,海拔高会导致气温偏低,1月0℃等温线纬度不会更高,与题干信息不符,A错;季风和光照对日本1月0℃等温线纬度偏高影响不大,CD错。故选B。【15题详解】读图可知,丙地位于日本(靠日本海一侧),最冷月均温大于0℃,为亚热带气候,C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应位于大陆西岸,AB错;由此可知
该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较多主要是受地形以及冬季风的影响),D正确,故选D。【16题详解】冬季,丙地所在区域盛行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从日本海获得水汽,受地形的影响,在丙地形成地形雨,所以冬季降水较多,而不是受低压的影响,A
正确,C错;台风多发生在夏秋时节,B错;该区域主要受季风影响,而不是西风影响,D错。故选A。【点睛】大湖效应: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为湖泊),从中获得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湖泊的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典型案例如北美五大湖东岸冬季多雪,日本靠近日本海一侧的“里日本”冬季多降雪
等。与世界绝大多数河流不同,密西西比河上游(属于五大湖区)经济发达而下游贫穷,入海口的密西西比州是美国的“贫困地区”。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量人口却从密西西比河上游迁往下游,下图为美国局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
.密西西比河上游重工业发达,主要是因为()①矿产丰富②水运便利③地形平坦④市场广阔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8.密西西比河下游“贫穷”的原因是()A.地势低平B.灾害频发C.气候炎热D.资源贫乏19.大量人口从上游迁往下游,主要是因为
()①文化②经济③水源④环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7.C18.B19.D【解析】【17题详解】读图可知,密西西比河上游位于五大湖区,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位于五大湖区,人口城市密集,市场广阔,五大湖等水运便利,所以,密西西比河上游重工业发达,C①②④正确。地形平坦不是上游重工
业发达的主要影响因素,③错误,ABD错误。故选C。【18题详解】密西西比河下游洪涝等灾害频发,经济损失大,收入低,所以“贫穷”,B正确。地势低平、气候炎热与贫穷没有直接关系,AC错误。密西西比河下游石油等
资源丰富,D错误。故选B。【19题详解】密西西比河上游位于五大湖区,重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南部多新兴工业区,经济发展快,环境优美,气候温暖,所以,大量人口从上游迁往下游,D②④正确。文化、水源对人口从
上游迁往下游影响不大,AB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②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③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下图为世界某岛屿等高线图,该岛环境优美,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20.仅考虑交通成本,到该岛旅游最多的公民来自()A.美国B.日本C.澳大利亚D.英国21.岛屿上山脉的走向为A.东西B.西南——东北C.南北D.西北——东南22.游客可感受当地的特色旅游项目是()A.畅游大河
B.探险沙漠C.沐浴温泉D.旷野狮群【答案】20.C21.B22.C【解析】【20题详解】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以及海陆轮廓信息可知,该岛国为新西兰。若仅考虑交通成本,澳大利亚距离新西兰最近,交通成本最低,到该岛旅游的公民最多,而美国、日本
、英国等与该岛国距离遥远,交通成本较高。故选C。【21题详解】经线表示南北,纬线表示东西。结合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岛上山脉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故选B。【22题详解】新西兰位于板块交界附近,地热资源丰富,游客可感受当地特
色旅游项目是沐浴温泉,C正确;该岛屿河流短小急速,并不能畅游大河,A错;该岛屿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不能探险沙漠,B错;旷野狮群应分布于热带草原气候中,D错。故选C。【点睛】该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在于结合经纬度信息以及海陆轮廓信息明确区域所在位置。从而结合新西兰
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分析判断即可。某国有大量木屋坐落在群山环抱的原野深处,保持着返朴归真的原生状态。汽车不能开到木屋门口,居住者须步行(冬天滑雪)几公里才能到达。木屋里没有供水管道,用水需从附近池塘提水,甚至从镇上拉水。木屋里没
有淋浴设备,不通电,照明靠油灯或者蜡烛。目前,木屋已成为该国多数国民私人户外活动的理想用房,一年之中总要在此居住数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当地修建大量的木屋是为了()A.举行运动会B.伐木工人居住C.开发房地产D.游客的体验24.该国可能是()A.巴西B.印度C.澳大利亚D.挪
威【答案】23.D24.D【解析】【23题详解】由材料“木屋已成为该国多数国民私人户外活动的理想用房”可知,当地修建大量的木屋不是为了举行运动会和伐木工人居住,AB错。木屋的位置交通不便,条件设备简陋,不适合开发房地产,而是适合游客的体验,C错,D对。故选D
。【24题详解】由材料“居住者须步行(冬天滑雪)几公里才能到达”可知,该国冬季有积雪,因此不是巴西、印度和澳大利亚,而应该是纬度较高,森林资源丰富的挪威,冬季有降雪,有大量木材建造木屋,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题干中材料信息的解读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
关键信息,进行试题解答。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地2019年降水量(单位mm)逐月累计曲线图。该地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该地降水量最多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6.影响当地降水的大气环流主要是()A.盛行西风B.副热带高压带C.季风环流D.赤道
低气压带27.该地可发展的典型农产品加工工业是()A.橡胶加工B.蚕丝纺织C.甜菜加工D.鲜奶乳业【答案】25.B26.C27.B【解析】【25题详解】该图表示降水量的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可知,该地夏季(注意北半球)降水累计曲线坡度大,
降水量的累积速度快,表明夏季降水量最多,B正确;其他季节降水量累积速度慢,降水量较少。故选B。【26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少,读图可知,该地2019年年降水量介于900~1000㎜,年降水相对较多,最可能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属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冬季少雨,C正确;
若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为均匀;该地位于北半球,若受季节性受盛行西风影响,则为地中海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这两种情况均与图示信息不符,A错;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降水少,B错;若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则年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均匀;若季节性受赤道低气压影响,则
该地为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多雨,但图中显示该地夏季降水很集中(图中夏季几个月中降水量的累计间隔),应为季风气候的特点(草原气候降水量的过渡更为平稳),排除D。故选C。【27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
最可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年降水总量可判断),适合种桑养蚕,典型的农产品加工业是桑蚕纺织业,B正确;橡胶主要位于热带,甜菜主要位于中温带,AC错;鲜奶乳业多分布于城市周边,不是该地“典型”的农产品加工业(要紧密结合季风气候进行分析),D错。故选B。【点睛】该题综合性较强,难度
较大。首先,需要理解降水量逐月累积曲线的内涵,累积速度快,表明降水量大;其次,需要区别季风气候和草原气候降水量分布的差异,受季风的影响,季风气候降水量的变化更为“极端”,而草原气候降水量的变化更为平稳;最后,该地典型农产品加
工工业需要紧密结合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这一结论进行分析判断。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由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办。下图为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多位于(
)A.乌拉尔山脉B.安第斯山脉C.落基山山脉D.阿尔卑斯山脉29.影响冬奥会举办地选址的主要自然因素有()①气温②降雪量③海拔高度④海陆位置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28.D29.A【解析】【2
8题详解】从图中的经纬度位置看,举办冬奥会最多的城市主要集中在经度为0度,纬度40多度左右的位置,应为阿尔卑斯山脉,D正确,排除ABC。故选D。【29题详解】冬奥项目,尤其是室外举办的雪上运动项目,受气象条件影响更大,气温、降雪量、海拔高度是影响冬
奥会举办地选址的主要自然因素,①②③正确;海陆位置冬奥会的影响较小。故选A。【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世界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地形对气温的影响等,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下图为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0.流域发展农业生产缺乏水资源,主要原因是
()A.受西风影响,降水少B.东北信风控制,降水少C.地处雨影区,降水少D.地表破碎,雨水渗漏31.与该流域农业生产特征最为类似的是()A.美国的小麦带B.印度的水稻生产C.西欧的乳畜业D.巴西的咖啡种植32.据图可判断墨累—达令河干流(
)A.结冰期长B.含沙量大C.流量季节变化大D.一年两汛【答案】30.C31.A32.C【解析】【30题详解】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位于大分水岭西侧,地处东南风的雨影区,降水少,C正确;受西风影响,降水应较多,A选项自身矛盾,A错;东北信
风位于北半球,图示区域不受东北信风影响,B错;即便雨水渗漏,也不是该流域发展农业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D错。故选C。【31题详解】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为混合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美国的小麦带为典型的商品谷
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A正确;印度的水稻生产属于季风水田农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B错;西欧的乳畜业面向城市市场,且生产规模程度无该地的生产规模典型,C错;巴西的咖
啡种植为热带种植业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D错。故选A。【32题详解】根据图中纬度信息可知,墨累-达令河干流主要位于亚热带地区,河流无结冰期,A错;含沙量与流域植被覆盖率、流域土质情况、降雨的集中情况等均有关系,无法根据图示信息直接判断(注意“据图判断”),B错;读图可知,
墨累-达令河发源于大分水岭地区,主要靠少量山区降水以及积雪融水补给,流量季节变化大;同时,中下游流经平原地区,蒸发量巨大,径流量较小,不存在两个汛期(春季积雪融水增多,会有短暂的春汛),C正确,D错,故选C。【点睛】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在山地迎风坡,含有水汽的空气受地形阻挡抬
升,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形成降雨,降水一般从山麓向山顶呈先增多后减少的变化规律;在山地背风坡,空气下沉增温,难以形成降水,且空气下沉干绝热增温(海拔每下降100m,气温升高1℃),形成焚风效应。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一)必做题(共42分)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坦桑尼亚(如图)面积约94.5万平方千米,人口约5500万。境内大部分地区为高原,自然保护区众多,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每年总计上百万的角马、斑马等野生动物迁徙于此。近年来,坦桑尼亚在保护野生动物领域加强与中国的合作。(1)
说明一年中,角马迁徙到塞伦盖蒂草原的月份及原因。(2)指出中坦两国在保护野生动回高尼喀湖物方面可以合作的内容。【答案】(1)11月至次年4月。赤道低气压带南移,降水多,水草丰美,吸引角马迁徙于此。(2)保护区建立,保护立法、技术、教育、旅游开发等。【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关知
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塞伦盖蒂草原位于南半球,位于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11月至次年4月,赤道低气压带南移,降水多,水草丰美,为该地的雨季,吸引角马迁徙于此。(2)坦桑尼
亚自然保护区众多,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中国经济发达在生态保护方面经验更丰富,中坦两国可合作保护区建立,在保护的同时加强开发,如保护立法、技术、教育、旅游开发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点睛】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山、
大湖、大文化”是对吉尔吉斯斯坦(如图)景观最好的概括。大山,主要指天山(西段),该国国土面积的80%位于天山之上。大湖,是以伊塞克湖为主的高山湖泊群,约1923个,其中伊塞克湖面积6236km2,是青海湖的1.5倍,
湖面海拔1609m,平均深度274.8m,湖泊封闭,没有出水口,终年不冻。大文化,指古丝绸之路和游牧文化。(1)描述吉尔吉斯斯坦的地理位置特点。(2)说明吉尔吉斯斯坦在古丝绸之路中的重要性。(3)分析伊塞克湖终年不冻的主要原因。【
答案】(1)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温带地区(中纬度),与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相邻(与我国新疆接壤)。(2)地处丝绸之路的中间点,是亚洲到欧洲的重要中转站。(3)北部山地阻挡冬季南下冷空气侵入,气候温和;咸水湖,湖水盐度高,湖水不易结冰;湖泊水面宽、水位
深,冬季降温慢。【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吉尔吉斯斯坦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理位置描述、交通位置的重要性、影响气候的因素、湖泊水文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描述和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详解】(1)吉尔吉斯斯坦的地理位置特点应从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进行描述。吉尔吉斯斯坦位于中亚地区,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深居内陆,离海洋远;吉尔吉斯斯坦位于东半球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图中显示,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
坦相邻。(2)吉尔吉斯斯坦在古丝绸之路中的重要性应从交通位置方面进行归纳说明。陆上丝绸之路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因此位于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地处丝绸之路的中间点,是亚洲到欧洲的重要中转站,地理位置十分重要。(3)伊塞克
湖终年不冻的主要原因应从气候、湖水盐度、水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伊塞克湖北部有较高大山脉,山地阻挡冬季南下冷空气侵入,使得湖泊地带冬季气温相对温和,湖水不易结冰;材料信息表明,伊塞克湖湖泊封闭,没有出水口,因此为咸水湖,湖水盐度高,湖水不易结冰;材料信息表明,伊塞克湖面积62
36km2,是青海湖的1.5倍,平均深度274.8m,表明该湖湖泊水面宽、水位深,水量大,热容量大,冬季降温慢,湖水不易结冰。【点睛】3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沙漠蝗是蝗虫中最具破坏力的一个种类。高温天气利于其繁殖,其繁殖时虫卵必须产于土
壤之中,主要以植物的花叶为食。在干旱区,为适应生存沙漠蝗一般为散居,当一地能提供大量食物时,沙漠蝗能迅速繁殖并形成蝗灾。2018年阿拉伯半岛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5%以上,导致阿拉伯半岛蝗灾严重,随后,蝗虫于2019年6月向东迁移至印度和巴基斯坦。
下图为阿拉伯半岛和南亚地区示意图。(1)说出沙漠蝗2018年在阿拉伯半岛繁殖成灾的自然条件。(2)说出蝗虫于2019年6月东迁至印巴地区的原因。【答案】(1)全年高温,利于其繁殖;沙漠广布,沙土裸露,利于蝗虫产卵;当年雨水增多,草本增多,能提供大量食物。(2)大量蝗
虫导致阿拉伯半岛食物短缺,需要寻找新的食物源地;6月蝗虫可随西南季风东迁印巴地区;印巴地区西北沙漠广,沙漠蝗能够生存,且当地水热条件好,植物生长茂密。【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生物灾害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图文材料的获取与解读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
识的能力。【详解】(1)根据材料“高温天气利于其繁殖”可知,阿拉伯半岛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有利于沙漠蝗的繁殖;其次,根据材料“其繁殖时虫卵必须产于土壤之中”可知,阿拉伯半岛沙漠广布,有利于蝗虫产卵;根据材料“主要以植物的花叶为食”、“当一地能
提供大量食物时,沙漠蝗能迅速繁殖并形成蝗灾,2018年阿拉伯半岛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5%以上”可知,2018年雨水明显增多,使得阿拉伯半岛草本增多,能提供大量食物,从而形成蝗灾。(2)首先,2018年阿拉伯半岛蝗虫繁殖成灾,而
大量蝗虫集聚必然导致食物短缺(阿拉伯气候干旱,即便2018年降水偏多,但提供的食物总量有限),因此蝗虫需要迁移以需要寻找新的食物源地;其次,注意时间“2019年6月”和地点“印巴地区”,该时间段印巴地区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蝗虫借西南季风飞行可节省体力,由此迁移至印巴地区;再次,读图
可知,印巴地区西北部为塔尔沙漠,满足蝗虫繁殖条件,沙漠蝗能够生存,且印巴地区水热条件相对较好,植物生长较好,食物来源丰富。【点睛】(二)选做题(共10分)36.【旅游地理】徽州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如今的徽州地区大致包括黄山市、绩溪县和婺
源县,是中国少有的传统村落富集区,现存有119个传统村落,保护较好且文化底蕴深厚,徽州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经历了自主探索阶段(1979—1996年)、外部资金注入阶段(1997—2011年)和整合提升阶段(2012年至今)。下图为徽州传
统村落旅游开发数量变化图。描述徽州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数量的变化特征。说明外部资金注入徽州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主要原因。【答案】特征:开发数量持续增多,1996年前,传统村落开发数量较少,1997年开始,传
统村落旅游开发的数量迅速增长。原因:徽州传统村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禀赋好);97年前传统村落数量多,保护好,但开发较少;距离黄山近,地域组合好;97年后国内和世界对旅游消费需求增大。【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
解读能力,其传统村落开发数量的变化特征要注意总体特征与细节方面的特征。外部资金投入开发的主要原因,可从内因(资源禀赋和资源的地域组合等)和外因(旅游市场的需求扩大)两个角度分析说明。【详解】①特征:读图可知,自1984~2016年,总体而言,徽州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数量持续增多;在细
节特征方面,不同的时间段,徽州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数量增长的速度快慢不同,根据图中曲线的坡度可知,1996年前,传统村落开发数量较少,而从1997年开始,图中曲线坡度明显加大,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数量迅速增长。②原因分析:首先,外部资
金注入徽州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说明该地区旅游资源值得开发,根据材料“徽州是中国少有的传统村落富集区,现存有119个传统村落,保护好其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禀赋好,值得资金投入;其次,根据材料可知,外部资金注入是从1997年开始,1997年前徽州传统旅游开发主要是自主探索阶段,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9
97年之前,徽州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数量较少,表明该区域传统村落数量多,但开发较少,开发潜力大;同时,根据材料“徽州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如今的徽州地区大致包括黄山市…”可知,距离黄山近(黄山风景区知名度高),而徽州地区的传统村落主要为人文旅游景观,所以地域组合条件
好;最后,1997年后随着中国以及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和世界对旅游市场的消费量增大,客源市场大大加大,也促使了外部资金投入徽州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点睛】37.【环境保护】东居延海位于内蒙古西部,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
的尾闾湖泊。1958年航测水面为35.5平方千米,由于流域工农业大量用水,至1992年湖泊彻底干涸。2002年开始生态修复,东居延海得到恢复。下图为2004-2015年东居延海平均湖泊面积年内变化。描述东居延海面积的年内变化特征。说明一年中1
1月至次年4月湖泊面积基本稳定的自然原因。【答案】特征:年内变化明显,5—7月湖泊面积快速萎缩,9—11月湖泊面积快速增大,11月至次年4月面积基本稳定。原因:湖泊面积小且水浅,冬季结冰期长。【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图像的判读描述、湿地的保护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详解】①特征描述:读图可知,根据湖泊面积在各月份面积的情况,5~7月湖泊面积快速
萎缩(图中曲线下降速度快),9~11月湖泊面积快速增大(图中曲线上升速度快),11月~次年4月面积基本稳定(稳定保持在50㎞²上下)。②原因分析:根据材料可知,东居延海位于内蒙古西部,是黑河的尾闾湖,湖泊面积较小,水源补给有限,湖水浅,11月至
次年4月主要为冬季,该区域位于内蒙古西部,降温快,受冬季风影响强,气候寒冷,加之湖泊面积小且水浅,湖泊水量有限,冬季湖泊结冰期长,所以湖泊面积基本稳定(若湖泊水量巨大,其结冰的时间会有一定的推迟)【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