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1.353 MB
  • 2024-09-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4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7)页,1.35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745620f4a0dedc72db2234755b17cd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芜湖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控高一年级地理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

”共2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017年2月22日宣布,某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在距地球仅40光年外发现围绕单一恒星运行的7颗系外行星。中心天体Trappist-1的质量和亮度分别只有太阳的1/10和1/200,温

度只有太阳的1/2。天文学家认为,这一酷似太阳系的星系,堪称迄今为止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地点。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推测该天体系统属于()A.地月系B.银河系C.太阳系D.河外星系2.天文学家推测该星系的某颗行星上可能存在生命,需要从

哪些方面寻找论据()①大小与地球相似②存在液态水③距离地球较近④拥有与地球相近的温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1.B2.C【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天体系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1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该天体系统类似于太阳系,而且距离地球仅有40光年

,银河系直径为10万光年,说明天体系统属于银河系,B正确。【2题详解】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大小与地球相似,可形成大气层,①正确。存在液态水也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②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判断距离地球的远近,③错

。拥有与地球相近的温度,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和生命过程发生、发展,④正确。,①②④正确,选C。【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与地球所处的安全的宇宙环境和自身的有利条件有密切关系。太阳正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行星及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

期适当,地球表面平均湿度保持在15℃左右,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和生命过程发生、发展;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地球有液态水。公元前28年,史书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3.上

述现象中“黑气”发生在()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不确定4.“黑气”活动的周期为()A.23.5小时B.11年C.一个回归年D.一个恒星年【答案】3.A4.B【解析】【分析】【3题详解】资料中记载的“黑气”是指太阳光亮圆盘中出现的较阴暗的区域

,即太阳黑子,它是光球层中磁场聚集区域,比光球层其它区域温度略低,发出的可见光略少,在太阳表面形成暗斑,因此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A符合题意,排除D;色球层的主要活动现象是耀斑和日珥,日冕层的主要活动现象是太阳风,排除BC。故选A。【4题详解】前题分析可知,“黑气”即是指太

阳黑子,太阳黑子有的年份出现数目多,有的年份出现数目少,数目最多的年份称太阳活动极大年,数目最少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极小年,根据观察统计可知,两个相临的太阳活动极大年的平均时间间隔约为11年,因此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是11年,

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大气结构,由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太阳活动:黑子(光球层)、耀斑和日珥(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太阳活动周期(黑子数目变化周期)为11年。读地质年代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②-⑥的地质年代依次是()A.古生代、元古宙、太

古宙、中生代、新生代B.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C.古生代、元古宙、中生代、太古宙、新生代D.中生代、新生代、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6.出现在⑤时期的生物是()①三叶虫②恐龙③蕨类植物④爬行动物⑤原始鱼类A.①③⑤B.②④C.①④⑤D.②③⑤【答案】5

.B6.B【解析】【5题详解】地球演化的历史为: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中生代(距今2.5217亿~0.66亿年),新生代(距今0.66亿年至现在)。因此图中②—⑥的地质年代依次是太古宙

、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B正确。故选B。【6题详解】⑤时期为中生代,出现在中生代的生物有恐龙,而恐龙又属于爬行动物,②④正确;三叶虫、蕨类植物和原始鱼类出现在古生代,①③⑤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的演化史:1.

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出现了原始细菌、蓝绿藻类。2.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藻类日益繁盛。3.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①早古生代:三叶虫、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后期出现鱼类。②晚古

生代动物:鱼类→两栖类植物:蕨类植物繁茂。4.中生代(距今2.5217亿~0.66亿年),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裸子植物时代”动物: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5.新生代(距今0.66亿年至现在),被子植物为主

,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哺乳动物繁盛,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

此回答下列小题。7.不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A.天气严寒B.地面辐射强C.微风D.大气逆辐射强8.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棉花试验田中铺了一层粗砂进行试验。与不铺砂的棉田相比,铺砂棉田的()A.霜冻发生几率增加B.霜冻发生几率减少C.棉花花期不变D.棉花花期滞后【答案】7.D8.

B【解析】【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损失的热量少,地面温度较高,不易形成霜冻,D正确;天气严寒会加重霜冻,A错误;地面辐射强和微风对霜冻的影响不大,BC错误。故选D。【8题详解】粗砂比热容小

,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也快,但粗砂的导热性好,白天能迅速将热量传递给土壤,夜晚也能迅速将土壤中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从而减小了土壤与空气之间的温差,使霜冻发生的几率减少,A错误,B正确;铺沙的棉田改善了棉花生长的热量条件,可以使棉花花期提前,CD错误。故选B。【点

睛】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在冬春季,多为寒潮南下,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引起;或者受寒潮影响后,天气由阴转晴的当天夜晚,因地面强烈辐射降温所致,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读杭州湾示意图(下图),完成问题。9.与钱塘江

大潮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河口形状B.夏季风的C.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力D.地转偏向力10.上右图是日、地、月运动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位置。当钱塘江出现大潮时,月球位于()A.甲、乙位置B.丙、丁位置C.甲、丙位置D.乙、丁位置【答案】9.D10.C【解析】【

9题详解】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时期,发生大潮,再加上杭州湾是三角形海湾,口大内小,海潮涌起时,海水由外海进入湾中,潮位堆高,潮差可达10米;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了潮势。ABC错误,地转偏向力与钱塘江大潮形成无关,D正确。故选D。【10题详解】由图文信息可知,当

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位于一条直线时,形成天文大潮,即日地月成一直线时,甲和丙位置符合题意,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潮汐现象和读图分析能力。钱塘江潮汐的形成主要受海湾地形的影响和天体引潮力的影响,夏季风的影响等。当太阳和月球

的引潮力位于一条直线时,形成天文大潮,即日地月成一直线时。某中学生在我国西北某地野外考察时,感受到林地和沙地间存在热力环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该同学由沙地走向林地的过程中能感觉到()A.风从东南吹来B.风从东北吹来C.风从西南吹来D.风从西北吹来12.该同学依

据观察结论绘制了如下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A.B.C.的D.【答案】11.A12.B【解析】【11题详解】白天沙地气温高,气压低,林地气温低,气压高,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由林地指向沙地,相对于水平气压

梯度力,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再结合图中东西方向可知该同学由沙地走向林地过程中感觉到风从东南吹来,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题详解】陆地比热容小于水,因此白天温度高于水面,气流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水面上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在近地面

风应从水库吹向陆地,A项错误;白天沙地气温高,气压低,草地气温低,气压高,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草地指向沙地,因此风从草地吹向沙地,B项正确;陆地的比热容小于海水,夜晚降温快,温度低于海面,气流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海面上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

低压,在近地面风应从陆地吹向海洋,C项错误;城市气温高于周围郊区,气流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为高压,风从郊区吹向城市,D项错误。故选B。【点睛】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在气压

梯度力作用下→空气水平运动形成风。读某地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3.从地面垂直向下,土壤垂直分层顺序正确的是()A.有机层、腐殖质层、淀积层、淋溶层、母质层、母岩层B.有机层、淋溶层、腐殖质层、淀积层、

母质层、母岩层的C.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D.有机层、淋溶层、淀积层、腐殖质层、母质层、母岩层14.图中甲层颜色较浅,是因为()A.有机层有机质分解多B.淋溶层矿物质淋失多C.母岩层风化碎屑物多D.腐殖质层枯枝落叶多15.土壤中的许多营养元素在土壤

表层富集,其影响因素是()A.成土母质B.气候C.生物D.地形【答案】13.C14.B15.C【解析】【13题详解】森林植被下,有机质主要以地表枯枝落叶的形式进入土壤,明显集中在土壤表层,有机层位于地表;腐殖质层是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或黑色,位于有机层之下;淋溶层

是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位于腐殖质层之下;淀积层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位于淋溶层之下;母质层是指土层下部的层次,是未经受土壤发育过程的显著影响的土壤母质,母岩层位于母质层之下。从地面垂直向下,土壤垂直分层顺序正确的是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

,AB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图中最下方是母质层,其上应为淀积层,甲位于淀积层之上,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甲应为淋溶层。图中甲层是淋溶层,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B正确。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A错

误。母岩层位于最下部,对淋溶层颜色较浅影响不大,C错误。有机层枯枝落叶多,与淋溶层颜色浅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15题详解】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植物可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的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这种生物循环不断进行,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C正确。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

素(除氮)的最初来源,气候可以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以及植被类型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地形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引起物质、能量的再分配而间接地作用于土壤的,但成土母质、气候、地形不是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的

影响因素,ABD错误。故选C。【点睛】土壤垂直分层: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太阳辐射是地球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图中能表示海水水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曲线①B.曲线②C.曲线③D.曲线④17.造成曲线

③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热力环流D.海水导热率【答案】16.A17.A【解析】【16题详解】海水的热量主要来之太阳,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一般随海水深度增加而降低。但到达一

定深度以下,水温随深度变化不大,故本题选A。【17题详解】纬度是影响水温的主要因素。由曲线③可知,纬度越高,海水温度越低,其原因是纬度越高,海水接收的太阳辐射量越少,故本题选A。18.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读

图,回答问题。该农业区所属地貌为()A.冲积扇B.河流沿岸平原C.河边滩地D.河口三角洲【答案】A【解析】【详解】读图可知,该农业区位于山地河流出山口处,大致呈扇形分布,应为河流流出山口后因流速变化,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的冲积扇,A正确;河流沿岸平原一般分布在河流中

下游地区,B错误;河边滩地一般呈线状分布在河流沿岸,C错误;河口三角洲分布河流入海口或入湖口,D错误。故选A。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9.图中甲地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准噶尔盆地20.影

响图中溶洞、地下河发育的外力作用是()A.流水溶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堆积【答案】19.B20.A【解析】【19题详解】图中甲地地形起伏大,地表多溶蚀洼地,地下有溶洞、地下河,属于喀斯特地貌区,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石灰岩分布广泛的云贵高原

地区,B正确;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较少,喀斯特地貌较少,AC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喀斯特地貌中溶洞、地下河是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解和冲刷作用即

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的,A符合题意;溶洞、地下河等地貌发育与风力侵蚀、冰川侵蚀、流水堆积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

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等。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1.下列关于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垂直结构越丰富B.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森林的分布面积越广C.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越适合各类植

物的生长D.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垂直结构发育越不明显22.香樟树形雄伟壮观,四季常绿,树冠开展,枝叶繁茂,浓荫覆地,枝叶秀丽而有香气,是芜湖市的“市树”。香樟树所属植被类型是()A.落叶阔叶林B.热带

雨林C.常绿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答案】21.A22.C【解析】【21题详解】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类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如热带雨林地区,A正确,D错误;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并不是各类植物都能生长,如寒带的植物在热带通常是不能生长的,C错误;

森林的分布面积,不仅受气温和降水影响,还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B错误。故选A。【22题详解】芜湖市位于亚热带,香樟树四季常绿,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正确;落叶阔叶林春季发叶,秋冬季节落叶,A错误;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有板状根和

老茎生花现象,B错误;亚寒带针叶林,叶片呈针状,D错误。故选C。【点睛】常绿阔叶林群落外貌终年常绿,一般呈暗绿色而略闪烁反光,林相整齐,由于树冠浑圆,林冠呈微波状起伏。整个群落全年均为营养生长,夏季更为旺盛。内部结构复杂,仅次于热带雨林,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据中国地

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9年6月4日17时46分在台湾省台东县海域(北纬22.82度,东经121.75度)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9km。当地相关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23.人们在第一时间迅速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A.地理信息系统B.全

球卫星导航系统C.遥感技术D.“数字地球”24.上题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关键装置是()A.传感器B.卫星系统C.地面装置D.信号发射设备25.在对震区被困灾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①地理信息系统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③遥感技术④“数字地球”技术A.①④B.①②

C.③④D.①②③【答案】23.C24.A25.D【解析】【23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第一时间迅速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可知是大范围区域,所以只有运用遥感技术,才能监测较大范围的区域,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C正确;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

定位和导航,"数字地球"就是数字化的地球,它是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将地球及其上的活动和环境的时空变化数据,按地球的坐标加以整理,存入全球分布的计算机中,构成一个全球的数字模型,在高速网络上进行快速流通,这样就可以使人们快速、直观完整地了解我们所在的这颗星球。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导

航系统、“数字地球”均不能第一时间迅速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ABD错。故选C。【24题详解】上题中地理信息技术为遥感,根据已学知识,遥感系统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A正确,排除BCD。故选A。【25题详解】在对震区被困灾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需要利用RS迅速、正确地掌握受困人员的范围,

用GPS对被困人员进行定位,通过GIS技术分析确定救援方案,展开救援,①②③正确;“数字地球”技术对营救行动作用不大,④错误。故选D。【点睛】“3S”技术的判别:(1)“点”与“面”判断:①GPS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如果是“点

”则选用GPS。②RS和GIS的工作对象——“面”,如果是“面”则需看突出的是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的结果,若要监测则应选用RS技术。(2)“想”与“看”区分RS与GIS:“想”即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凡是需要“想”的选用GIS。只“看”不用“想”的选

用RS。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26.下图示意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____波,B表示____波。(2)判断两个不连续面:M____界面,N为____界面,地震波通过N

界面时,传播速度变化有何特征____?(3)分别写出圈层C、D、E名称。(4)圈层D物质状态为____态;圈层C厚度不均,大洋部分厚度较____。(5)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在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中画

出软流层的位置。为的【答案】(1)①.横②.纵(2)①.莫霍②.古登堡③.A(横)波突然消失,B(纵)波传播速度减慢。(3)地壳、地幔、地核。(4)①.固②.薄(5)位于上地幔上部。如图:【解析】【分析】该题以地震波的

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为载体,涉及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纵波传播速度大于横波,且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所以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小问2详解】地

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在大陆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的为莫霍界面(M),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的为古登堡界面(N),地震波通过古登堡界面(N)时,横波消失,纵波传播速度减慢。【小问3详解】地球内部由外向内依次为C地壳、D地幔、E地核。【小问4详解】古登堡界面以上物质均为固态;地壳厚

度不均,大洋地壳较薄,大陆地壳较厚。【小问5详解】软流层可画在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及地壳)以下。如图: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设,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

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材料二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曾一度出现耕地、林地、草地退化。(1)上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区域黄土形成过程,该区域的戈壁(主要由砾

石构成)、沙漠、黄土分别对应图中字母是:A____,B____,C____。(2)从西北到东南,黄土高原上黄土颗粒大小的变化规律是____。(3)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广布的黄土属于____地貌,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属于____地貌。(4)请从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可

持续发展角度,列举黄土高原在耕地、林地、草地退化期间造成的主要危害。【答案】(1)①.戈壁②.沙漠③.黄土(2)由粗→细,由大→小(3)①.风积②.流水侵蚀(4)危害:耕地的农作物单位产量降低;林地的植物生长量减少;草地的载

畜能力下降;水旱灾害加剧【解析】【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黄土高原的形成、地貌、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

吹过来的,所以距离风源地越远,风力越小,搬运能力越差,泥沙逐渐沉积,所以颗粒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变小,A处颗粒物最大,B处次之,C处最小,分别对应的地貌就是戈壁、沙漠、黄土。【小问2详解】距离风源地越远,风力越小,搬运能力越差,泥沙逐渐沉积,所以颗粒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变

小,越来越细。【小问3详解】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属于风积地貌。地表形态主要是植被覆盖率降低,流水侵蚀严重,出现千沟万壑的状况。黄土高原地区气候较干旱,大面积种树可能会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所

以最好的措施是种草发展牧业。【小问4详解】耕地退化主要体现为肥力下降,会导致农作物单产降低。林地退化,森林面积减小,大量植物死亡,生物量减少。草地退化,会导致载畜量下降,畜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植被覆盖率下降

会影响局部气候,并且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旱灾害会加剧。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城市空间扩大过程中,建筑物密度增大,沥青和水泥地面增加,绿树和水面减少,使地表性质发生变化,造成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

、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夏季午后东西方向气温分布示意图。(1)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所有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运动方向;该时段商业区和公园两地的风向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城市地表性

质改变导致城市温度升高的原因。(3)该市政府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热岛环流角度分析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4)请你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出两条合理性建议。【答案】(1)绘图:环流左半部分是逆时针

,右半部分是顺时针。西北东南(2)城市建筑物密度大,沥青和水泥等硬化地面多,比郊区大面积绿地、水面吸收和储存了更多太阳辐射,导致热量吸收多;城市地面大部分透水性差,蒸发量小,导致热量散失少:绿地少,吸收的二氧化碳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导致

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气温升高。(3)合理。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避免了污染物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向城市中心,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4)增加绿地面积(绿化楼顶、绿化墙壁);增加水域面积:生态廊道:通风廊道;合理规划城市建筑物

和道路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热岛环流原理及其对城市布局的影响等知识点。【详解】(1)市中心温度高于郊区,因此市中心是上升气流,郊区是下沉气流,据此画图环流左半部分是逆时针,右半部分是顺时针。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市中

心是低气压,郊区是高气压,该时段商业区和公园两地的风向分别是:西北、东南。(2)城市地表性质受城市建设用地影响大,城市建筑物密度大,沥青和水泥等硬化地面多,而郊区有大面积绿地、水面,沥青和水泥等硬化地面吸收和储存了更多太

阳辐射,导致热量吸收多;城市沥青和水泥等硬化地面多,地面大部分透水性差,蒸发量小,导致热量散失少;绿地少,人多、工业密集,排放的废气多,绿地少吸收的二氧化碳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气温升高。(3)钢铁厂对大气有污染,钢铁

厂位于甲处,从郊区吹向城市的风会将污染物带到市区;搬迁到乙处,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避免了污染物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向城市中心,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合理。(4)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可以增加绿地面积,如绿化楼顶、绿化墙壁;增加水域面积,建设人工湖;建设城市生态廊道;建

设通风廊道,便于热量散失;合理规划城市建筑物和道路,避免过度集中等。【点睛】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

,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有城市下垫面、人工热源、水气影响、空气污染、绿地减少、人口迁徙等多方面的因素。29.读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实线在图中画出长度最长的一条山谷,描述其主要特征(提示从山谷相对高度、走向、谷底形态和谷坡坡度等方面描述)。(2)图中甲附近陡崖()(选择填空)。A.相对高度大于30米B.位于山谷中C.底部海拔最低为860米D

.崖顶海拔可能为870米【答案】(1)该山谷幽深而狭长;呈西北—东南走向(或大致沿南北方向延伸);谷底较窄;两侧谷坡较陡。(绘图参考下图)(2)D【解析】【分析】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载体,涉及地形部位、坡度陡缓、地形特征的描述和判读,

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山谷是等高线凸向高处,两侧高、中间低的狭长区域,如下图。该山谷幽深狭长,相对高度较大;谷底狭窄,两岸谷坡陡峭;延伸方向大致为西北一东南方向。【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

为10米,甲附近陡崖只有一条等高线,所以该陡崖的相对高度不可能大于20米,A错误;陡崖顶部海拔可能为870米(大于等于870米,小于879米),D正确;底部海拔最低大于860米(大于860米,小于等于870米),C错误;该陡崖在山顶附近,B

错误。故选D。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