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53.576 KB
  • 2024-10-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辽宁省抚顺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抚顺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抚顺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8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辽宁省抚顺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共(11)页,53.57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739b9a4d7ea317d30c95e9c84b688e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抚顺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3月考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写一本小说不容易,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平常人读小说,往往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以就随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有无心

得,全不过问。这个态度,据我看来,是不大对的。小说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不是完全因为它“小”而易读,可供消遣。反之,它之所以能够存在,正因为它有它特具的作用,不是别的文体所能替代的。小说是讲人生经验的。我们读了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

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哲学能教咱们“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说说得那么有趣,那么亲切,那么动人。因为哲学板着面孔说话,而小说则生龙活虎地去描写,使人产生兴趣,因而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历史也写人间,似乎与小说相同。可是

,一般来说,历史往往缺乏文艺性,使人念了头疼;即使含有文艺性,也不能像小说那样圆满生动,活灵活现。历史可以近乎小说,但代替不了小说。世间恐怕只有小说能原原本本地描画人世生活,并且能暗示出人生意义。就是戏剧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因为戏剧须摆到

舞台上去,而舞台的限制往往让剧本不能像小说那样自由描画。于此,我们知道了,小说是在书籍里另成一格,它不是仅供我们念着“玩”的。读小说,第一能让我们得到益处的,便是小说的文字。世界上虽然也有文字不甚好的伟大小

说,但是一般来说,好的小说大多是有好文字的。所以,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注意它的内容,也须学习它的文字,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出复杂的物态心态来,看它怎样用最恰当的文字,把人情物状一下子形容出来,使其活生生地立在我们眼

前。况且一部小说。有景有人有对话,千状万态,包罗万象,更使我们心宽眼亮,多见多闻,假若我们细心去读的话,它简直就是一部最丰富的最好的模范文。文字以外,我们该注意的是小说的内容。要断定一本小说内容的好坏,颇不容易,因为世间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作为小说的材料,实在不容易分别好坏。不过,我们可以这样来决定

:关心社会的便好,不关心社会的便坏。这似乎是说,要看作者的态度如何了。同一件事,在甲作家手里便当作一个社会问题而提出,在乙作家手里或者就当作一件好玩的事来说。前者的态度严肃,关切人生;后者的态度随便,不关切人生。那么,前者就给我们一些知识,一点教训,所以好;后者只是供我们消遣,白费了我们的光阴,

所以不好。一部好的小说,必是真有的说,真值得说。它决不求助于小小的技巧来支撑门面,作者要怎样说,自然有个打算,但是这个打算绝不是把故事拉得长长的,好多赚几个钱。所以,我们读一本小说,绝不该以内容与穿插的惊奇与否去定好坏,而是要以作者处

理内容的态度和怎样谋篇布局去定好坏。假若我们能这样去读小说,则小说一定不是只供消遣的东西,而是对我们的为人处世和文学修养都大有裨益。(摘编自老舍《怎样读小说》有删改)材料二:《中华读书报》记者舒晋瑜在北京专访《小说课》作者毕飞宇。舒晋瑜:您以经典的标准选择篇目,《小说课》除汪曾祺的作品外几乎

没有当代作品,仅仅是篇幅和时间的限制,还是另有原因?您怎么看待当代作品和经典之间的距离?毕飞宇:当代作品讲得少是因为我缺少自信。讲过世的作家的作品相对来讲更安全,如果我讲余华,他也许会告诉我,他可没那

个意思,那我的脸还要不要?——这是玩笑了。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当代文学里有非常好的作品,但它到底有没有可能成为经典,我们都不知道。经典的产生过程极其诡异,它需要内部因素,外部的条件也得具备,有些时候一部经典作品的产生可能是历

史给这个作家、这个作品带来了特别的机遇。就作品本身而言,我认为当代文学已经产生了不少的杰作,许多作品的品相比现代文学的经典甚至更好,但是,当代文学的体量太大了,经典是一间小屋,它究竟能放多少东西呢?没有人

知道。舒晋瑜:在不断重读的过程中,您对经典作品有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吗?毕飞宇:我不记得是谁说的了,经典就是可以反复阅读的东西,千真万确。鲁迅的代表作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了,现在再读,还是有新的发现,还是能带来审美上的震撼。我对王彬彬教

授说,鲁迅的小说确实是太好了。过去我们过分在意鲁迅的思想。而实际上,这个作家的文本意识特别强。我现在是这样看待经典重读这件事的,它在骨子里有一个年纪的问题。我们读经典的时候往往很年轻,二十来岁,可是,写经典的作家阅历已经很丰富了,这个年龄落差就会带来一个问题,

阅读的理解力达不到写作的理解力,我们没有对话的能力。等我们也到了一定的年纪,我们的理解力长进了,这时候再读,就有了对话的资格。这个时候你对许多字句甚至是标点符号就会有新的感受。舒晋瑜:平时的阅读中,所有喜欢的经典作品您都这么翻来覆去地对比着看吗?

包括不同版本的同部作品?毕飞宇:我阅读经典小说,基本不能用“阅读”这个词,对我来说这个词太正式,其实我把玩的心更多,有点像玩古玩。我不玩古玩,我就把经典当做了古玩,很省钱的。我的重点不在看,而在摩挲,把宝物放在手上一遍又一遍的。我读经典是这样的心态,非常快乐幸福,我就是喜欢,我觉得这是最好

的阅读方式。舒晋瑜:我无法想象您如何把玩一部作品。毕飞宇:我看小说,有时候一页纸可能花半个小时,等我把这一页翻过去,才明白过来,我的眼睛里并没有小说,我早就沿着小说的场景岔出去了,沿着作家的描写对象按

照自己的想象“飞”出去了。舒晋瑜:您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毕飞宇:你也不是外人,那我就说了,我是土地上生长的艺术家,本质上我是艺术家,很不靠谱,斜着生,歪着长,如果风调雨顺,我也可以结几个果子,好不好吃不关我的事。舒晋瑜:《小说课》中的内容,跨度有多大?毕飞宇:比较大,我的好友庞余亮替我

算过了,从《水浒》到汪曾祺,六百年。(摘编自《毕飞宇谈怎样读小说》,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舍认为分析一部小说内容的好坏,应主要从作者在作品中对社会人生和事件的态度的角度入手。B.老舍认为我们只有读小说,才会明白人间,

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读哲学、历史、戏剧等作品做不到这一点。C.毕飞宇认为经典作品需要反复阅读,随着阅历的丰富、理解力的长进,读者会具备与作者对话的能力,不断有新发现、新感受。D.“很省钱的”“很不靠谱,斜着生,歪着长”“我的好友庞余亮替

我算过了”等表现了毕飞宇语言朴实幽默,使得访谈气氛更加融洽。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舍认为能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复杂的物态心态,最恰当的文字形容人情物状的小说,才是让我们受益匪浅的最好的小说。B.老舍认为读小说时,只要我们关注作者处理内

容的态度和谋篇布局的方法,就一定能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提高文学修养。C.毕飞宇认为当代文学的诸多优秀作品不确定能否成为经典,这是他缺少自信而在《小说课》中讲得少的重要原因。D.舒晋瑜运用“追问”,从“不断重读”到

“翻来覆去地对比着看”再到“如何把玩一部作品”,及时抓住新亮点,拓深、拓广访谈内容。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本次访谈核心话题的一项是(3分)()A.在不断重读的过程中,您对经典作品有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吗?B.您怎么看待当代作品和经典之间的距离?C.平时的阅读中

,所有喜欢的经典作品您都这么翻来覆去地对比着看吗?D.我无法想象您如何把玩一部作品。4.对于“怎样读小说”,老舍和毕飞宇分别给出了怎样的方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一课叶

圣陶上课的钟声叫他随着许多同学走进教室里。他手里拿着一个盛烟卷的小匣子,里面有几张嫩绿的桑叶,有许多细小而灰白色的蚕附着在上面呢。他将匣子摆在书桌上——两个膝盖便是他的第二张桌子。他开了匣盖,眼睛极自然地俯视,心魂便随着眼睛加入小蚕的群里,仿佛他也是一条小蚕:他踏在光洁鲜绿的地毯

上,尝那甘美香嫩的食品,何等的快乐啊!许多同学,也有和他同一情形,看匣子里的小生命的;也有彼此笑语,忘形而发出大声的;也有离了座位,起来徘徊眺望的。冷峻的面容,沉重的脚步声,一阵历乱的脚声,触着桌椅声,身躯轻

轻地移动声——忽然全归于寂静。他看见那位方先生——教理科的——来了,才极随便地从抽屉中取出一本完整洁白的理科教科书,摊在书桌上,那个储藏着小生命的匣子。现在是不能拿在手中了。他乘抽屉没关上,便极敏捷地将匣子放在里面。他手里不拿什么东西了,他连绵的、深沉的思考却开始了。他预算摘到的嫩桑叶可以供

给那些小蚕吃到明天。便想:“明天必得去来,同王复一块儿去采。”他立时想起了卢元,他的最亲爱的小友,和王复一样,平时他们三个一同出进、一同玩耍,连一歌一笑都互相应和。一种又重又高的语音振动着室内的空气,传散开来,“天空的星,分做两种:位置固定,并且能够发光的,叫做恒星;旋转不定,

又不能发光的,叫做行星……”这语音虽然高,送到他的耳朵里便化而为低——距离非常远呢。只有模模糊糊、断断续续的几个声音“星……恒星……光……行星”他可以听见。他也不想听明白那些,只继续他的沉思。“卢元几天没来上学了,他母亲说他跟了一个亲戚到上海去了。我不知道他现在做什么。”他这么想,回头望

卢元的书桌,上面积着薄薄的一层灰尘,还有几个纸团儿、几张干枯的小桑叶,是别的同学随手丢在那里的。“……热的泉源……动植物……生活……没有他……试想……怎样?”方先生讲得非常得意,冷峻的面庞现出不自然的笑,那“怎样”两字说得何等地摇曳尽致,停了

一会儿,有几个学生发出不经意的游戏的回答:“死了!”“活不成了!”“它是我们的大火炉!”语音杂乱,室内的空气微觉激荡,不稳定。他才四顾室内,知先生在那里发问,就跟着他人随便说了一句“活不成了!”他的心却仍在那条眠羊泾。“……北极……南极……轴……”梦幻似的声音,有时他约略听见,忽然有繁杂

的细语声打断了他的沉思。他看许多同学都望着右面的窗。他跟着他们望去,见一个白的蝴蝶飞舞窗外,两翅鼓动得极快,全身几乎成为圆形。一会儿,那蝴蝶扑到玻璃上,似乎要飞进来的样子,但是和玻璃碰着。身体向后倒,还落了些翅上的白

鳞粉。他就想:“那蝴蝶飞不进来了!这一问宽大冷静的屋子里,倘若放许多蝴蝶进来,白的、黄的、斑斓的都有,飞满一屋,倒也好玩,坐在这里才觉得有趣,我们何不开了窗放它进来。”他这么想,嘴里不知不觉地说出“开窗!”两个字来,

就有几个同学和他唱同调,也极自然地吐露出“开窗!”两个字。方先生梦幻似的声音忽然全灭,严厉的面容对着全室的学生,居然聚集了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放弃了那蝴蝶。方先生才斥责道:“一个蝴蝶,有什么好看!让它在那里飞就是了。我们且讲那经度……距离……多少度。”以下的话

,他又听不清楚了。他俯首假作看书,却偷眼看窗外的蝴蝶,哪知那蝴蝶早已退出了他眼光以外。他立时起了深密的相思:“那蝴蝶不知道哪里去了?倘若飞到小桥旁的田里,那里有刚开的深紫的豆花,发出清美的香气,可以陪伴它在风里飞舞。它倘若沿着眠羊泾再往前飞,一棵临溪

的杨树下正开着一丛野蔷薇,在那里可以得到甘甜的蜜。不知道它还回到这里来望我吗?”他只是望着右面的窗,等待那倦游归来的蜘蝶。梦幻似的声音,一室内的人物,于他都无所觉。时间的脚步本来是沉默的,不断如流地过去,更不能使他有一些辨知。窗外的树经风力吹着,似

乎点头、似乎招手地舞动,那种鲜绿的舞衣、优美的姿势,竟转移了他心的深处的相思。那些树还似乎正唱一种甜美的催眠歌,使他全身软软的,感到不可说的舒适。他更听得小鸟复音的合唱,蜂儿沉着而低微的祈祷。忽然一种怀疑——人类普遍的、

玄秘的怀疑——侵入他的心里,“空气传来声音,先生讲过了,但是声音是什么?空气传了声音来,我的耳朵又何以能听见?”他便想到一个大玻璃球,里面有一只可爱的小钟。“陈列室里那个东西,先生说是试验空气传声的道理的:用抽气机把里面的空气抽去了,即将球摇动,使钟杵动荡,也不会听见小钟的声音。不

知道可真是这样?抽气机我也看见,两片圆玻璃装在木架子上,但是不曾见它怎样抽空气。先生总对我们说:‘一切仪器不要将手去触着,只许用眼睛看!’眼睛怎能代替耳朵,看出声音的道理来?”他不再往下想,只凝神听窗外自然的音乐,那种醉心的快感,决

不是平时听到风琴发出滞重单调的声音的时候所能感到的。每天放学的时候,他常常走到田野里领受自然的恩惠。他和自然原已纠结得很牢固了,那人为的风琴哪有这等吸引力去解开他们的纠结呢?“……”他没有一切思虑,情绪……他的境界不可说。室内动的生命重又表现出外显的活动来,豪放快活的歌声告诉他已退了课

。他急急开抽屉,取出那小匣子来,看他的伴侣,小蚕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着。(选自叶圣陶《教育小说》1921年4月30日,有删改)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的开篇对课前

教室内的学生状态进行了描写,着重表现了学生们活泼快乐的一面,这与后文方先生出场时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B.“极随便地从从抽屉中取出一本完整洁白的理科教科书,摊在书桌上”一句,通过“随便地”“摊”等细节表现了他对学习内容毫无兴趣。C.“那‘怎样’两字说得何等地摇曳尽致”中,“摇曳尽致”一词饱含了作者对

方先生抑扬顿挫、眉飞色舞的讲课状态的肯定和赞许。D.“小蚕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着”,既表现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又写出他只能通过蚕才能与自然保持联系的无奈。6.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紧扣

题目“一课”,以时间为序,描写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学生的表现,思路清晰,结构紧凑。B.小说运用大量内心独白,生动而细腻地再现了课堂上一位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看似荒唐可笑,实则发人深省。C.小说将先生的讲课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交织在一起,目的是以老师的严肃认真负责,衬托学生们的顽劣和厌

学。D.小说在平淡无奇的描写中,把课堂活动中包含的喜剧性充分表现出来,产生了“含泪的微笑”般的讽刺效果。7.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来构思全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

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尚野,字文蔚,其先保定人,徙满城。野幼颖异,祖母刘,厚资之使就学。至元十八年,以处士征为国史院编修官。二十年,兼兴文署丞,出为汝州判官,廉介有为,宪司屡荐之。二十八年,迁南阳县尹。初至官,狱讼充斥,野裁决无留滞,涉旬,遂无事

。改怀孟河渠副使,会遣使问民疾苦,野建言:“水利有成法,宜隶有司,不宜复置河渠官。”事闻于朝,河渠官遂罢。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俄升国子博士,诲人先经学而后文艺,每谓诸生曰:

“学未有得,徒事华藻,若持钱买水,所取有限,能自凿井及泉而汲之,不可胜用矣。”时学舍未备,野密请御史台,乞出帑藏所积,大建学舍以广教育。仁宗在东宫,野为太子文学,多所裨益,时从宾客姚燧、谕德萧渼入见,帝为加礼。至大元年,除国子司业,近臣奏分国学西序为大都路学,帝已可其奏,野谓国学、

府学混居,不合礼制,事遂寝。四年,拜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诏野赴吏部,试用荫补官,野多所优假。或病其太宽,野曰:“今初设此法,冀将来者习诗书、知礼义耳,非必责效目前也。”众乃服。皇庆元年,升翰林侍讲学士。延祐元年,改集贤侍讲学士,兼

国子祭酒。二年夏,移疾归满城,四方来学者益众。六年,卒于家,年七十六。赠通奉大夫、太常礼仪院使、护军,追封上党郡公,谥文懿。野性开敏,志趣正大,事继母以孝闻,文辞典雅,一本于理。(节选自《元史·尚野传》)8.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德六

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B.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C.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

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D.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9.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处士,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或未做官的士人,文中指前者。B.赠,皇帝给予官员及其妻室、父母和祖先的荣典,文中指赐给死者官爵。C.移疾,旧时朝中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要求辞官隐退的婉语。D.国子祭酒,古代的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始于晋武帝。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

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尚野幼时聪慧,读书应召。尚野自幼聪颖异常,在祖母刘氏资助下读书学习,后以处士的身份被征召为国史院编修官。B.尚野清廉耿直,居官有为。尚野在汝州任上因清廉有为多次被上司举荐,改任河渠副使

时,派遣使者询问百姓的疾苦。C.尚野重视教育,广建学舍。尚野担任国子博士时密请御史台,请他们拿出些国库藏的财物,广泛建设学校,推行教育。D.尚野文章典雅,受人敬服。尚野多次担任学官,教学以经学为先,文章以理作为标准,辞官回乡后,来求学的人更多。11.在尚野试用荫补官时为什么有人批评他?

结果怎样?请简要说明。(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筹笔驿①罗隐②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③,两朝冠剑恨谯周④。唯余岩下多情水,

犹解年年傍驿流。注:①筹笔驿:在今四川省广元市北,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师伐魏,曾驻此地筹划军事,书写公文,因而得名。②罗隐,唐代诗人,应进士试屡试不中,史称“十上不第”。③孺子,指蜀国后主刘禅。④谯周:蜀国大臣,力主投降魏国,

蜀亡后受到魏国封赏。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称颂诸葛亮鞠躬尽瘁,离开南阳一心辅佐刘备,为蜀国大业用尽良谋。B.颔联总结了诸葛亮壮志未酬的原因,并提出一个普遍真理,

即时势造英雄。C.颈联运用对比手法,千里山河葬送之"轻"与两朝文武之"恨"形成反差。D.本诗咏史怀古,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自然流畅,不着痕迹。13.诗的尾联写岩下流水,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燕歌行》描写汉军被围后长期征战的士兵想象家中妻子悲苦断肠,自己徒然回首的句子是:,。(2)《燕歌行》运用对比手法把矛头直指汉将的诗句是:,。(3)《锦瑟》中“,”两句,借南海鲛人和蓝田美玉的传说写出了自

己理想的最终幻灭。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修身”,他主张并践行的做人要做君子、不做小人,成为儒家对后世的遗嘱。国人中,即使有人不通文墨,甚至____________,也乐

于被人称为“君子”,而绝不愿意被人看作“小人”。由此,儒家的遗嘱,也就变成了整个中国文化的主要遗嘱。其实,孔子完整的人生规划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一辈子下来,不但“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自己没有做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其十余年奔走于一个个政治集团之间,却并无成效。回来一看,亲人

的离世使“齐家”也成了一种自嘲。最后,他唯一能抓住的,只有“修身”。因此,他真正实践了、可让别人____________的结论,也只有这一条。(),没想到,竟变成了终点。不错,做人,是永恒的起点,也是永恒的终点。因为与人人有关,所以能够代代感应,成为有效遗嘱。做君子、不做小人,这是

一种永不止息的人格动员,它使多数社会成员经常发觉自己与君子的差距,然后择善而从,产生对高山景行的向往。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身”、____________人格的过程,而“即时打造、批量生产”的“君子”,肯定____________。15.依次填入文

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目不识丁依赖建造名不副实B.不学无术依赖锻铸名存实亡C.不学无术信赖建造名存实亡D.目不识丁信赖锻铸名不副实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但自己没有做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B.不但“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自己没有达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C.“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但自己没有达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D.不但“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自己没有实现,讲给别人听

也等于对牛弹琴。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修身”本是他规划的起点B.他规划的起点本来是“修身”C.作为他规划的起点的是“修身”D.“修身”作为他规划的起点四、本题共1小题,40分。18.作文(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

据要求写作。(40分)2020年,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676分、省文科第四名的成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这一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有人赞许认为其坚守梦想,勇敢追梦;有人则表示不解,家庭困难,为何不选择一个“热

门”专业,工作后能有丰厚的收入,反哺家庭。两种看法,都有人支持,也引发了人们对如何理性看待高考分数、专业选择、人生价值等的思考。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的讨论会上发表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

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3月语文月考答案1.B(3分)“只有读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读哲学、历史、戏剧等作品做不到这一点”说法绝对,原文“哲学

能教咱们‘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说说得那么有趣,那么亲切,那么动人”“历史往往缺乏文艺性,使人念了头疼;即使含有文艺性,也不能像小说那样圆满生动,活灵活现。历史可以近乎小说,但代替不了小说”强调的是哲学和历史也能让人明白人间,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只是它们不如小

说那么形象、有趣。故选B。2.D(3分)A项,“能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复杂的物态心态,最恰当的文字形容人情物状的小说,才是让我们受益匪浅的最好的小说”错误,原文“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注意它的内容,也须学习它的文字,

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出复杂的物态心态来,看它怎样用最恰当的文字,把人情物状一下子形容出来”是就读小说应该注重读什么内容而言,并没有说什么是最好的小说。B项,“只要我们……就一定能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说法绝对,原文“我们读一本小说,绝不该以内容与穿插的惊奇与否去定好环,而是要以作者处理内

容的态度和怎样谋篇布局去定好环”说的是读小说评价好坏的标准。C项,“这是他缺少自信”错,“当代作品讲得少是因为我缺少自信”只是他的自谦之说。故选D。3.B(3分)分析材料二,本次访谈的核心话题是“怎样读小说”,而“您怎么看待当代作品和经典之间的距离”是由核心话题延伸出来的话题。故选B。4.

(6分)①老舍:注意小说的内容及作者处理内容的态度,(2分)学习文字和谋篇布局;(1分)②毕飞宇:反复揣摩着读,(1分)把自己的想象融入到作品情境中去读。(2分)5.C(3分)“肯定和赞许”错。6.C(3

分)“以老师的严肃认真负责,衬托学生们的顽劣和厌学”错。7(3分)①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来写,仿佛作者站在“他”的身后,对“他”施以特写镜头,全方面地描摹与记录“他”的幻想和遐思。(1分)②这样写一方面使得作者能够灵活自如地周游于被叙述对象之间,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拥有更大的叙述空间;(

1分)③有利于作者客观地再现课堂生活,对现实的批判更为客观和公正。(1分)8.B(3分)“迁”是动词,主语是“尚野”,宾语是“国子助教”,“诸生”是下一句的主语,所以“国子助教”和“诸生”之间要断开,排除AC两项;“幸”是动词,指君王到某处,宾语是“上都”,动宾后要断开,且“丞相”是指哈刺哈孙

,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9.A(3分)“处士,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或未做官的士人,文中指前者”中“文中指前者”错误,文中的“处士”应是指后者,即未做官的士人。故选A。10.B(3分)应该是朝廷派遣使者

来询问百姓疾苦,不是尚野派遣使者询问。11(6分)原因:因为他给了许多人便利和优裕。结果:他认为现在刚刚开始推行这种选官方式,希望将来的人能学习诗书懂得礼义。人们听了他的说法,都心悦诚服。12.C(3分),“两朝文武之‘恨’”错误,两朝冠剑指诸葛亮,他既管政事,又管军事,是两朝冠剑。所以是

诸葛亮之恨谯周。13.(3分)①以景结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1分)②将岩下流水拟人化,意思是说一切成为历史,只剩山岩下多情的流水,年年从筹笔驿附近流过,仿佛还蕴藏着深情。(1分)③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尊敬怀念、感叹惋惜,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之情。(1分

)14.(6分)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15.D(3分)答案解析: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能力。根据“甚至”一词,此处所表达的意思应比“不通文墨

”程度更深,用“目不识丁”更合适。信赖:信任并依靠。依赖:①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②指各个事物或现象互为条件而不可分离。根据语境,此处是说孔子让别人信任的结论只有“修身”,用“信赖”更合适。建造:建筑;修建。锻铸:锻造和浇铸。根据语境,用“锻铸”更合适。名不副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不相符

;有名无实。名存实亡:名义上还有,实际上已经不存在。此处是说“‘即时打造、批量生产’的‘君子’”与实际不相称,用“名不副实”更合适。16.C(3分)文中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不但”应放在“目标”后;二是搭配不当,“目标”和“做到”不搭配,可将“做到”改成“达到”

“实现”。综合分析四个选项,C项修改最恰当。17.A(3分)根据上文,“这一条”指代的是“修身”,再结合下文“没想到,竟变成了终点”,可知括号内所填句子以“修身”为主语,与上下文衔接更紧密。据此可排除B、C两项。比较A、D两项,A项与下文“没想到,竟变成了终点”之间的转折意

味更浓,故A项更恰当。18.(40分)解析:[写作提示]两种看法,都有人支持,也让人对如何理性看待高考分数、专业选择、人生价值产生思考一这段话可以作为发言稿立论的生发点.由此可以讨论以下观点:①高考的

分数不应被“待价而沽”。高考对考生来说究竞意味着什么?高考应是一种评价、一种选择,更是一种成长。通过高考,进人心仪的院校,选择热爱的专业,坚定未来的志向,这才是高考的应有之义。②专业的设置本无高下之分,只有适合与否,即是否适合

国家发展建设的需要,是否适合行业更新的步伐,是否适合学生的全面成长与个性选择。当考生选择了适合的专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快乐充实的学习生活,选择了为自己未来职业成长注人力量、夯实基础的可能。③人生本就多样,成才路本

就有千万条。不同青年的多样选择、多彩路径,能够汇聚为一股洪流,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参考立意:(1)专业本无高下之分,只有适合与否(2)听从内心召唤,勇敢选择(3)为梦想尽力(4)走出适合自己、与众不同的道

路。其他立意,能紧扣材料,思想积极健康也可以。要符合发言稿的格式要求。参考译文:尚野字文蔚,他的祖先是保定人,搬迁到满城。尚野幼年的时候非常聪颖,祖母刘氏花巨资帮助他就学。至元十八年,凭借处士的身份被征召担任国史院编修官。二

十年,兼任兴文署丞,出京担任汝州判官,廉洁耿直有所作为,宪司多次推荐他。二十八年,迁任南阳县尹。刚到任时,那里的案件和诉讼积压很多,尚野进行裁审处理,不使它们被拖延搁置起来,经过了十天的办理,就没有事了。改任怀孟河渠副使,恰逢朝廷派遣使者询问百姓疾苦,尚野提议:“水利有既成之法,应该隶属有

关官员,不应该再设置河渠官。”事情上报到朝廷,河渠官一职就取消了。大德六年,迁任国子助教,入住值宿宫禁、担任警卫的诸生每年跟随皇帝到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开始任命尚野在上都分学来教导诸生,仍旧铸造印信给他,上都分学从尚野开始。不久尚野升任国子博士,教导

学生先教导经学后教导文艺,常常对诸生说:“学习没有收获,仅仅追求华丽的辞藻,如果拿着钱买水,所得有限,能够自己凿井和泉来汲取水,那就用不尽了。”当时没有建学舍,尚野密请御史台,请他们拿出些国库藏的财物,广泛建设学校来推行教育。仁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尚野担任太子文学一职,有很多益处,当时跟随宾

客姚燧、谕德萧渼进东宫见仁宗,仁宗给他厚于常规的礼仪。至大元年,被授予国子司业一职,近臣上奏把国学西序为大都路学,皇帝已经认可近臣的上奏,尚野说国学和府学杂设在一起,不符合礼制,此事就被停止了。至大四年,授予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朝

廷下诏让尚野到吏部任职,试用荫补官,尚野对此很多都是宽容优待的。有人责怪他太过宽容。尚野说:“现在刚设置这一法规,是希望将来的人能够熟读诗书,懂得礼仪罢了,不一定非要当前就取得成效。”众人才信服。皇庆元年,尚野升任

翰林侍讲学士。延祐元年,尚野改任集贤侍讲学士,兼任国子祭酒。延祐二年夏天,尚野上书称病回归满城,四方来求学的人很多。延祐六年,死在家中,终年七十六。被赠予通奉大夫、太常礼仪院使、护军的称号,并被追封上党郡公,谥号文懿。尚野性格通达明敏,

志趣正直远大,侍奉继母凭借孝心而出名,文辞典雅,文章以理作为标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