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疆乌鲁木齐市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精准解析】.doc,共(25)页,843.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70d50b61cc77c35676ee22242d4d24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阶段性诊断测试高二年级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间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B.图中甲、
乙、丙分别代表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C.过程③表示光合作用,过程④⑤表示呼吸作用D.过程⑦破坏了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甲、乙、丙分别是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④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⑤表示呼吸作用,①②
分别表示生产者的枯枝败叶、消费者的遗体粪便被分解者分解,⑥表示消费者的摄食作用,⑦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详解】A、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A错误;B、甲、乙、丙分别是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B错误;C、过程④表示绿色植物
的光合作用,过程③⑤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C错误;D、过程⑦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破坏了生物圈中的碳循环,D正确。故选D。【点睛】2.某生物有二对染色体,下列各图表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四个细胞。表示次级卵母胞的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细胞不含同源染
色体,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可表示次级卵母细胞,A正确;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可表示卵原细胞,B错误;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表示初级卵
母细胞,C错误;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表示初级卵母细胞,D错误;故选A【点睛】3.对下列细胞分裂的相关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A.a、b、c、d细胞可出现于同一器官中B.a、b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同,染色单体数相同C.b、c细胞中四
分体数均为2D.c、d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染色体单体数也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
丝点分裂,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性腺中的原始生殖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也可进行减数分裂,因此a、b、c、d细胞可出现于同一器官中,A正确;B、a细胞染色体数8,染色单体数0条,b细胞染色体数4条,染色单体数8条,a、b细胞染色体数和染色单体
数都不同,B错误;C、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因此b、c细胞都没有四分体,C错误;D、c、d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但染色单体数目不同,c有8条染色单体,d染色单体数为0,D错误。故选A。4.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一般不会影响()A.生物
的性状B.蛋白质的结构C.信使RNA的核苷酸顺序D.DNA的空间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DNA通过转录形成mRNA,再通过翻译形成蛋白质,因此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改变mRNA中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有可能改变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
已知,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改变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进而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改变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即蛋白质的
结构可能发生了改变,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改变mRNA中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C错误;D、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不会影响DNA的双螺旋结构(空间结构)
,D正确。故选D。5.如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要测定果蝇的基因组,应测定4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B.如果要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用基因型为AaBb
的雌雄果蝇交配C.只考虑3、4与7、8两对染色体,该个体能形成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D.自然选择通过对基因型的直接作用,使果蝇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果蝇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组成可知,该细胞
内共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1和2这对染色体上含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呈连锁遗传;3和4这对染色体含一对等位基因(D/d);7和8这对染色体是性染色体为XY,说明该细胞来自于一只雄果蝇。详解:如果要测定果蝇的基因组,应测定5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
,即3对非同源的常染色体+两条性染色体(X和Y),A错误;如果要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则必须选择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及其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如可用基因型为AaDd的雌果蝇与该细胞所在的雄果蝇交配,B错误;考虑3、4与7、8两对染色体时,该个体的基因型为DdXeY
,其减数分裂可以产生DY、dXe、dY、DXe四种配子,且配子数量相等,故C正确;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种群个体的表现型,使果蝇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错误。点睛: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必须选用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进行
交配实验,这样才满足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6.下列关于人体免疫器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扁桃体、脾、淋巴结、骨髓等免疫器官组成免疫系统B.分布最广的免疫器官是淋巴
结,淋巴结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体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增后降D.免疫器官由淋巴组织构成,借助于淋巴循环相互联系【答案】C【解析】【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
、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3)免疫分子: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
要是淋巴细胞,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详解】A、免疫系统由扁桃体、脾、淋巴结、骨髓等免疫器官以及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A错误;B、淋巴结遍布全身,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B
错误;C、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体积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增后降,C正确;D、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D错误。故选C。7.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是噬菌体、细菌、酵母菌体内都有的细胞
器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CO2和H2OC.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DNA、R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D.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高尔基体活动加强【答
案】D【解析】【分析】【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A错误;B、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形成的,不是在线粒体中生成,B错误;C、叶绿体是真核绿色植物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DNA、R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原核生物例如蓝藻没有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D、
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活动加强,形成细胞壁,D正确。故选D。8.正常人体内血糖浓度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维持平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注射大量胰岛素会使人产热增加,甚至休克死亡B.
葡萄糖和神经递质均为调节胰岛素分泌的信息分子C.血糖升高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活动加强D.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无效,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受损【答案】C【解析】【分析】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也是唯一一个能降血糖的激素,它的功
能是:促进血糖进入肝脏合成肝糖原;促进血糖进入肌肉氧化分解供能;促进血糖进入脂肪等组织细胞变成脂肪。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互为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互为协同关系。【
详解】A、胰岛素能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葡萄糖在细胞内分解过程中产热,血糖浓度过低会使人休克死亡,A正确;B、血糖浓度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B细胞可以作为效应器,细胞膜上含
有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B正确;C、血糖升高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活动加强,C错误;D、II型糖尿病患病胰岛素受体受损,注射胰岛素无效,D正确。故选C。9.要将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培育出以下基因型的品种:①AaBb;②AaBBC;③AAaaBBBB;④aB。则对应的育种方法依次
是()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答案】A【解析】【分
析】【详解】①要将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对应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②要将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C的生物,对应的育种方法是转基因技术育种;③要将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培育出基因型为的AAaaBBBB生物,对应的育种方法是多倍体育种;
④要将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培育出基因型为的aB生物,对应的育种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将培育后代的基因型与AaBB比较,根据基因种类、数目等判断育种的方法。10.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B.细胞
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C.衰老的人体内所有细胞均处于衰老状态D.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
胞不正常的增殖,A正确;B、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B错误;C、衰老的生物体中,大多数细胞处于衰老状态,也有幼嫩的细胞,如造血干细胞,C错误;D、细胞坏死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解细胞
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对于单细胞生物,细胞衰老等同于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细胞衰老不等同于个体衰老,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并不是同步的,细胞的衰老在个体的一生中随时可以发生。11.下列生命现象中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A.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B.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C.体外培养皮肤细胞得到
皮肤组织D.兰花茎尖细胞经组织培养诱导形成幼苗【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
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5)细胞全能性以细胞形成个体为标志。【详解】A、
种子不是一个细胞,是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因此用植物种子繁殖后代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B、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没有形成新个体,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B错误;C、体外培养皮肤细胞得到皮肤组织,体现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未形成完整个
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D、兰花茎尖细胞经诱导形成幼苗,这体现了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D正确。故选D。12.现提供可配制斐林试剂的溶液: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以及蒸馏水,如果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可灵活地鉴别出下
列哪些物质?()①葡萄糖②蔗糖③胃蛋白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④RNAA.①③B.①②C.只有①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葡萄糖是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鉴定,所以用上述试剂可以检测,①正确;蔗糖是非还原性糖,不能
用斐林试剂鉴定,②错误;胃蛋白酶是蛋白质,需要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若将斐林试剂的乙液用蒸馏水稀释为质量分数为0.01g/mL,则可以与甲液组成双缩脲试剂,因此可以对胃蛋白酶进行鉴定,③正确;以上试剂只能鉴定还原糖和蛋白质,而不能
鉴定RNA,④错误。综上所述,可以用以上试剂进行鉴定的是①③,故选A。13.银边天竺葵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叶片边缘的部分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呈黄白色)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h后,用锡箔纸遮盖叶片两面,如图所示
。在日光下放置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并漂洗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先将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h,目的是消耗原有的营养物质B.该实验结束后,银边天竺葵叶片a、c、e部位最后的颜色不同C.脱色时用酒精进行处理,说明叶片中的色素能溶解
在酒精中D.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素,光合作用可产生淀粉【答案】B【解析】【分析】从叶片的颜色可以判断,绿色的部位含有叶绿体,黄白色的部位不含有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题干中实验做了一组对照实验,实验之前首先进行暗处理,以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有
机物,然后一部分照光,一部分遮光。淀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遇碘变蓝。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叶片没有出现蓝色的部位,说明没有产生淀粉,而出现蓝色的部位则有淀粉生成。【详解】A、该实验先将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h,目的是消耗原有的营养物质如淀粉,A正确;B、a部位叶片是黄白色,
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部位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e部位没有光照又没有叶绿体,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结束后都不变蓝色,B错误;C、叶片中的色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C正确;D、该实验
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素,产物是淀粉,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思路点拨。14.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时,让纯合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的F2进一步自交产生F3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F2一半的植株自交时能够稳定遗
传B.F2高茎植株中2/3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C.F2杂合子自交的性状分离比为3∶1D.F3植株中的高茎与矮茎均为纯合子【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设控制豌豆茎高的基因为D和d,则纯合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得F1(Dd),F2(DD:Dd:dd=
1:2:1即:Dd占1/2),F3(Dd占1/22=1/4)。【详解】A.F2中DD和dd占子代的一半,故一半的植株自交时能够稳定遗传,A正确;B.F2高茎植株中DD:Dd=1:2,Dd(占高茎个体2/3)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故F2高茎植株中2/3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
B正确;C.F2杂合子自交的性状分离比为3∶1,C正确;D.F3植株中的高茎中有杂合子,D错误。15.下列关于细胞的组成物质、结构等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B.只有蛋白质
和DNA也能组成生物C.基因通过复制、转录和翻译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D.一般而言,新生细胞比衰老细胞的线粒体多【答案】C【解析】细胞核中可以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自身的DNA和核糖体,也能进行基因的表达,
因此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A项正确;只有蛋白质和DNA也能组成生物,如DNA病毒,B项正确;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完成基因的表达,C项错误;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产生ATP的主要场所,对于需氧的生物来说,需要能量越多的细胞,线粒体的数量就越多,代谢越旺盛,D项正
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要系统、全面地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尽可能与细胞代谢过程(如转录、翻译过程)建立联系。易错点是容易忽略核糖体上tRNA与mRNA之间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16.某科研小组将新鲜的萝卜磨碎,过滤制得提取液,对提取液中过氧化
氢酶的活性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甲中两支试管内加入的H2O2的浓度和量都属于无关变量B.若将图甲中的萝卜提取液换成等量新鲜肝脏研磨液,则O2产生总量明显增多C.图乙中引起A、B曲线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温度不
同D.过氧化氢酶可保存在低温、pH为7的环境中【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图甲中两支试管内加入的H2O2的浓度和量都属于无关变量,A正确;B、若将图甲中的萝卜提取液换成等量新鲜肝脏研磨液,则反应速率会加快,但O2产生总量不变,B错误;C、图乙中引起A、B曲线出现差异
的原因可能是温度不同,C正确;D、过氧化氢酶可保存在低温、PH为7的环境中,D正确。故选B。1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冬季在温室种植的番茄开花后施用乙烯可以促进番茄果实的形成B.高浓度2,4-D作为除
草剂的原理是可以抑制双子叶植物类杂草的生长C.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不同浓度比诱导愈伤组织分化的方向不同D.给收获后的农产品适当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有助于储存保鲜【答案】A【解析】【分析】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
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详解】A、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生长素促进果实形成,A错误;B、双子叶植物类杂草比起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较敏感,在较高浓度的2,4D作用下会抑制生长,B正确;C、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高时诱导根的分化,反之则诱导芽分化,比值处于中间水平时愈伤组织只生长不分化,C正确;
D、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延缓植物器官的衰老,所以在农产品贮藏保鲜时要用细胞分裂素,D正确。故选A。18.关于下图所示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装置是实验组,乙装置是对照组B.H2O2溶液的浓度属于无关变量C.乙试管产生气泡
的速率比甲试管快D.两支试管中H2O2溶液的体积应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甲乙两组实验,其中自变量为反应条件,因变量为气体产生速率,无关变量为温度、底物浓度、底物剂量等,甲组作为对照组,乙组作为实验组。【详解】甲装置是对
照组,乙装置是实验组,故A错误;H2O2溶液的浓度、温度等属于无关变量,故B正确;乙装置中有H2O2酶催化,因此产生气泡的速率比甲试管快,故C正确;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了自变量不变,其他变量均保持相同,因此两支试管中H2O2
溶液的体积应相同,故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对实验变量的分析。19.下列表示各种物质的结构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②的单体,③是⑥⑦的单体,④是⑤的单体B.同一生物不同具核细胞中⑤相同,②⑥
⑦不同C.②⑤⑥⑦属于生物大分子,②③④⑤⑥⑦可以存在于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中D.细胞中只能发生⑤→⑥→⑦的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①是氨基酸,②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③是脱氧核苷酸,④是核糖核苷酸,⑤是DNA,⑥是mRN
A,⑦是tRNA。【详解】A、①氨基酸是②蛋白质的单体,RNA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④,不是脱氧核苷酸③,DNA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③,不是④核糖核苷酸,A错误;B、同一生物不同细胞中⑤DNA和⑦tRNA相同,②蛋白质和⑥mRNA不完全同,B错误;C、②⑤⑥⑦属于生物大分子,由于叶绿体、线粒体、
细胞核中都含有DNA和RNA,因此都含有②③④⑤⑥⑦,C正确;D、细胞中能发生⑤→⑤DNA的复制和⑤→⑥→②基因的表达的过程,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几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及蛋白质的基本结构,目的考查学生对常见生物大分子的识
记和理解,分化的细胞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mRNA和蛋白质不同。20.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B.cd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
,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对应的值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据图分析,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点时,增长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
种群的繁殖力最强;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bc段表示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大,ce段表示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详解】环境阻力是指因环境淘汰的个体,出现于c点后,A
错误;cd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种群增长率大于零,种群数量持续增长,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淘汰掉的个体数量,C错误;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且种群数量不再随着时间增加,增长速率为0,D正确;故正确的选D。【点睛】“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
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K/2处种群增长率最大。21.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和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乳酸菌、青霉菌、大肠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B.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和DNAC.T2噬菌体中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D.有些细菌只含有RNA【答案】B【解析】【分析】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详解】
A、乳酸菌、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但青霉菌是真核生物,A错误;B、乳酸菌和酵母菌都是细胞生物,都含有核糖体和DNA,B正确;C、T2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含核糖体,C错误;D、细菌是细胞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D
错误。故选B。【点睛】22.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有关遗传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型为AAXHXH的个体是纯合子B.基因型为AaB的绵羊,产生的配子一定是卵细胞C.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n次,后代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2)nD.兔子的长毛和短毛属于一对相对
性状【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中涉及纯合子定义、减数分裂过程、自交计算、以及相对性状的定义等知识,只要注意审题,以上问题即可迎刃而解。【详解】在考虑多对等位基因时,只有每对等位基因均纯合的个体才是纯合子,A正
确;基因型为AaB的绵羊,其完整的写法应该是AaXBY,故产生4种不同类型的精子,故B错误;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n次,逐代计算得出规律,可知后代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2)n,C正确;兔子的长毛和短毛是一对相
对性状,D正确;综上所述,选B项。【点睛】Aa的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各类基因型比例计算结果如下:23.如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过程是由光激发的反应,不需要酶B.b
过程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C.水参与c代谢过程中第二阶段的反应D.X代表的物质是b代谢过程的还原剂【答案】C【解析】【分析】考点:本题考查绿色植物体内进行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
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详解】A、图中a过程是由光激发的光反应,该过程中也需要酶,如ATP的合成过程中就需要酶的催化,A错误;B、b过程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B错误;C、c
过程表示有氧呼吸,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C正确;D、a过程产生的[H]是b代谢(暗反应)过程的还原剂,X代表的物质是ATP,为暗反应过程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C。24.噬藻体是
感染蓝藻的DNA病毒,其增殖过程与噬菌体类似。某兴趣小组进行下面的实验:①用32P标记噬藻体→②噬藻体与蓝藻混合培养→③搅拌、离心→④检测放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A.此实验能证明DNA是噬藻体的遗传物质B.④的结果是只能在
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C.③的作用是加速蓝藻的解体,促进噬藻体从蓝藻体内释放出来D.②过程的培养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偏高【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噬藻体是感染蓝藻的实验步骤及分析。过程为:分别用32P标记噬
藻体→噬藻体与蓝藻混合培养→噬藻体侵染未被标记的蓝藻→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此实验缺少对照组,不能证明DNA是噬藻体的遗传物质,A错误;B、④的结果是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检测到放射性,只是沉淀物中的放射性较强,B错误;C、③搅拌、离心的
作用是让噬藻体和蓝藻分开,C错误;D、②过程的培养时间过长会导致部分噬藻体释放,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偏高,D正确。故选:D。【点睛】噬藻体是感染蓝藻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藻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藻
体的DNA;原料:蓝藻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5.下列选项中的内容与概念图中①——⑤不能依次对应的是()A.细胞、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核、染色体B.无膜细胞器、中心体、核糖体、蛋白质、RNAC.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脂质,脂肪D.遗
传物质的载体、线粒体及叶绿体、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①包括②③两种,其中③包括④,④又包括⑤。【详解】A、细胞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真核细胞中含有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A正确;B、无
膜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核糖体两种,其中核糖体中有蛋白质,但是蛋白质不包括RNA,B错误;C、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其中有机化合物中含有脂质,脂质中包括脂肪,C正确;D、遗传物质的载体存在、线粒体及叶绿体、染色体,其中染色体中有DNA,
而DNA是由脱氧核苷酸构成的,D正确。故选B。二、综合题26.某雌性动物体细胞内的核DNA分子数为2a,下图表示该雌性动物卵细胞产生及受精作用和受精卵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核DNA分子数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1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_____段,上图中DNA复制发生在_____段。(用图中的字母表示)(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_____段,姐妹染色单体的分裂发生在_____段(用图中的字母表示)(3)F点所能表示
的生理活动过程是_____,它和减数分裂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_____,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答案】(1).CD(2).BC、GH(3).CD(4).DE、HK(5).受精作用(6).染色体数目的
恒定【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其中AE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规律;FK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F表示受精作用。【详解】(1)AE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其中同
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CD段,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中DNA复制发生在BC、GH段,即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CD段,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
体的分裂发生在DE、HK段,即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3)F点所能表示的生理活动过程是受精作用,它和减数分裂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具有重要意义。【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
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7.甲图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乙图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CO2浓
度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丙图表示夏季晴朗的白天,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_____
_________。(2)甲图中的a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以缺镁的全营养液培养A植物幼苗,则b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3)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从_______________向_______
_____方向移动。(4)e点与f点比较,e点的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__。(填“高”、“低”或“基本一致”)(5)丙图中曲线AB段表明随光照增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6)如用14CO2示踪,在光合作用过程中,14C在下列分子中的转移途径是_____A.14CO2→叶绿素→ADPB.14CO2→ATP→糖类C.14CO2→三碳化合物→糖类D.14CO2→叶绿素→ATP【答案】(1).A(2).植物呼吸速率(3).向右(4).叶绿体基质(5)
.类囊体薄膜(6).高(7).光合作用强度增加(8).C【解析】【分析】分析图甲:a点时,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ab段,植物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点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分析图乙:图乙表示A植物
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效率受光照强度影响曲线.分析图丙,曲线AB段表明,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强;在夏日中午12时,由于阳光过强,蒸腾作用过强,植物为了保持水分使气孔关闭,就会影响二氧化碳的
进入,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曲线DE段表明,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减弱而减弱。【详解】(1)根据图甲可知A植物需要较强的光照才能达到光合作用的最大值,即A植物属于阳生植物,并且阳生植物的呼吸作用也较强,所以在连续阴雨的环境中,光照强度较弱,A植物受到的影响大。(
2)a点时,光照强度为零,此时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此点表示A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如果以缺镁的完全营养液培养A植物幼苗,A植物叶绿素的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呼吸作用不变,光的补偿点升高,即b点右移。
(3)c点时,A植物光合作用且强度最大,ADP从叶绿体基质(暗反应)向类囊体薄膜(光反应)方向移动。(4)e点的CO2浓度比f点的高,因而固定的CO2多,合成的C3也多,所以e点C3含量高。(5)分析题图1可知,A
B线段随时间延长光照强度增大,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加。(6)如用14CO2示踪,根据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中的物质变化可知,暗反应过程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C5与14CO2形成C3,C3还原成糖类有机物,
14C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为14CO2→三碳化合物→糖类,即选C。【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要求考生掌握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影响,识记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
原理,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28.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____________。接受刺激后,兴奋在图甲所示的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是__
__________(填“A→B”或“B→A”)。(2)情绪压力刺激下丘脑,相应的神经产生兴奋,以____________的形式传至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释放激素a,产生短期压力效应。从该反
射弧结构的角度看,肾上腺髓质属于___________的一部分。(3)下丘脑对激素d分泌的调节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已知激素d为肾上腺皮质激素,请推断,激素b的名称为____________,图中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皮质之间存在的这种分层调控称为______
____,综上所述:人体因为情绪产生压力的调节属于____________调节。(4)下丘脑除上述功能外,还可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当人体严重腹泻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该兴奋一方面传至___________,产生渴感;另一方面可使_______
_激素释放增多,从而促进____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答案】(1).外正内负(或:内负外正)(2).A→B(3).电信号(或:神经冲动)(4).神经递质(5).效应器(6).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释放激素(7).分级调节(8).神经-体液(9).大脑皮层(10).抗利尿(11).肾小管和集合管【解析】【分析】1、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
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2、下丘脑对垂体和腺体有分泌调节作用,是体液调节的枢纽。3、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
→尿量减少。【详解】(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表现为静息电位,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外正内负;由于兴奋在突触间只能有突触前膜传递至突触后膜,所以在图甲所示的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是A→B。(2)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至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髓质;肾上腺髓质属
于效应器的一部分。(3)下丘脑通过释放激素b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激素c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进其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所以b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这种调节方式是分级调节人体因为情绪产生压力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4)渴觉的产生在大脑皮层;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
高,会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神经调节、水盐调节和分级调节的过程,考生可以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和该过程进行联系比较解答。29.棉花的纤维有白色的,
也有紫色的;植株有抗虫的也有不抗虫的。为了鉴别有关性状的显隐关系,用紫色不抗虫植株分别与白色抗虫植株a、b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假定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颜色和抗虫与否的基因可分别用A、a和B、b表示),请回答:组合序号杂交组合类型F1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紫色不抗虫白色不抗虫甲紫色不抗虫
×白色抗虫210210乙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0420(1)上述两对性状中,_____是隐性性状。(2)组合甲的子代210株白色不抗虫的个体中,杂合子有___株。(3)组合甲中的亲本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4)让组合乙的F1白色不抗虫的
个体自交得F2,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若F2中A纯合致死则白色不抗虫:白色抗虫:紫色不抗虫:紫色抗虫的比例为_____。【答案】(1).紫色抗虫(2).210(3).aaBB(4).Aabb(5).白色不抗虫:白色抗虫:紫色不抗虫:紫色抗虫=9:3:3:1(6).6
:2:3:1【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组合乙中,紫色与白色杂交的后代中只有白色,说明白色对紫色为显性;组合甲中,不抗虫与抗虫杂交的后代中只有不抗虫,说明不抗虫对抗虫为显性,据此答题.【详解】(1)由分析可知,紫色抗虫是隐性性状。(2)组合甲的子代白色不抗虫的基因型是AaBb,全
部为杂合子,因此杂合子有210株。(3)组合甲中根据后代紫色:白色=1:1,以及后代都是不抗虫,可知亲本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4)让组合乙的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AAbb,则F1白
色不抗虫的基因型是AaBb,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白色不抗虫:白色抗虫:紫色不抗虫:紫色抗虫=9:3:3:1,若A纯合致死则白色不抗虫:白色抗虫:紫色不抗虫:紫色抗虫的比例为6:2:3:1。【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
由组合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0.图1为某温带草原食物网的部分示意图,图2为某生物的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1
)在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_______条,其中初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____。(2)若图2所示为某鼠种群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若该种群起始数量为N0,以后每年均增加倍,则三年后该种群数量为_
______;在C点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采用样方法调查该草原中风信子的种群密度,选取样方的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若同时统计各样方中物种数目,则可以调查_________
_____。(4)多年来,该草原牧民大力植树种草,使草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牧业产量呈持续增长势头,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也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得以增强。【答案】(1).5(2).兔、鼠、昆虫(3).N0(1+λ)3(4).增长型(5).随机取样(6).物种
丰富度(7).速度和方向【解析】【分析】分析图1:图1所示为某一温带草原食物网的一部分示意图,其中草是生产者,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该食物网中含有5条食物链。分析图2:图2所示为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种群密度在A~C时,出生率大于死
亡率,且两者的差值在增大,因此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增大;种群密度为C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此时两者的差值最大,因此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最大;种群密度在C~D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两者的差值在减小,因此种
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降低;种群密度为E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详解】(1)在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即草→兔→狼、草→兔→红狐→狼、草→鼠→臭鼬→红狐→狼、草→鼠→鸟→红狐→狼、草→昆虫→鸟→红狐→狼。其中初级消费者是
兔、鼠、昆虫。(2)若图2所示为某鼠种群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按照Nt=N0(1+λ)t若该种群起始数量为N0,以后每年均增加λ倍,则三年后该种群数量为N0(1+λ)3;在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此时两者的差值最大,因此种群数量增
长速率逐渐最大,所以此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3)采用样方法调查该草原中风信子的种群密度,选取样方的关键在于随机取样。若同时统计各样方中物种数目,则可以调查物种丰富度。(4)草原牧民大力植树种草,
使草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也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得以增强。【点睛】本题结合食物网图解、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
统的组成成分和种群的特征,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