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疆哈密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解析.docx,共(23)页,65.00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6f4999b69e743fc9d8221f1f097354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哈密市第八中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材料一: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不是诗歌之学,是指一切文艺作品,可见诗意对于所有文学艺术作品都具有
普遍意义。朱光潜说得更直接:“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一部好戏剧都要当成一首诗来看。”因此,诗意并不是诗歌所独有的。对于小说而言,诗意是好小说的标配。解读小说的诗意有两把钥匙。第一把钥匙是汉朝董仲舒所说的“诗无达诂”。意
思是说,对《诗经》从来没有一个完美的解释。之所以不能“达诂”,盖因读者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历不同,导致了审美鉴赏的差异性,于是就有了见仁见智。“达诂”成为研究者的共同理想,但要实现“达诂”却难乎其难。汪曾祺的小说《受戒》是诗意小说
的范本,极为精致的文本建构和冷静叙事,使小说打上了现代简约主义色彩。简约主义要求把作品中多余的元素删减到不能再删的地步,留下实实在在的干货,以达到以简胜繁的艺术效果。这样就产生了一些看不见的空白,它总是在触发你的思维引擎,让你不由自主地走进作品所
设置的艺术深渊,去抽丝剥茧,阐发新意。所以,《受戒》自发表几十年来,话题不断。解读小说诗意的第二把钥匙,是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海明威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这八分之一,
是小说文本表现出的文字和形象。水下的八分之七就是情感和思想。换句话说,八分之一是外在的,一目了然;八分之七是内在的,深藏不露,读者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探寻作品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内核,与作者的写作动因发生神交,以达到二者之间的情感契合。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叙述了渔夫桑地亚哥84天都没打到鱼,在
85天的时候终于打到一条大马林鱼的故事。当老人精疲力竭地把大马林鱼拖回家时,只剩下一个骨架,一个带着血腥的标本。这就是“冰山原则”的八分之一,水下的八分之七留给了读者。常识告诉我们,对渔民而言,出海打鱼只是其中的一种谋生方式,连续84次空手而归,如果
第85次成功了也倒不错,但他还是以失败告终。由此思索开去,是否意味着他在饥饿时露出了人类贪婪的本性?是否意味着他的方式方法的错误?这是不是阿Q“精神胜利法”的美国版本?假如他换一种打鱼的思路,又会怎样?总之,这是一部可以多解
的小说,绝不是教科书归纳的那样是唯一的主题。像《老人与海》这类优秀小说,都会给读者留下很多“话柄”。“话柄”是对诗意空间的想象、阐释和填充,是读者参与互动的激情对话。一般而论,叙事密不透风,主题鲜明单一,结局圆满,四平八稳的小说在诗意上是略逊一筹的。叙事太过细腻,不留白,所
有空间都被作者挤占了,堵住了行文的疏朗之气,也堵住了诗意的生长点。这样的小说或许是无可挑剔的,但同时也让读者无话可说,最终趋于平庸。(摘编自李春平《袅袅余音与淡淡幽香——关于小说的诗意》)材料二:早在17世纪,法国数学家、哲学家布莱兹•帕斯卡尔已经发出了“人应该诗意地活在
这片土地上”的呼声,海德格尔更是明确地期望一种“诗意地栖居”。可以说,不管是在西方还是东方,不管是在生存层面还是文学层面,人类都遭遇到了“诗意”的困境。而西方对于审美化的生存方式的追求,到了当下中国,同样引起相关研究者的思考。“当近代西方人还在寻求着‘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时,中国古代的
文人们早就实现这种‘诗意地栖居’了。不同的是,东方的诗人们主要是迫于政治和道德的现实压迫及其对人性的分裂与异化而选择了这种审美的生活态度,在与自然大化的同一和生命之道的彻悟中体验了诗意;而西方的诗人们则同时还出于
对科技工具理性对人的抽象化的抗争。”那么,到底何为诗意?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诗意是一种情思,一种意境,是与“美”有关、与“情”有关的一种文学要素。它可能是忧愁,可能是哀怨,可能是颓废堕落,可能是诗情画意,也可能只是一种含混的美学感应,但总能给人以审美的刺激和
享受。诗人何其芳在《<工人歌谣选>序》中谈到“诗意”时就认为:“它是从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直接提供出来的、经过创作者的感动而又能够激动别人的、一种新鲜优美的文学艺术的内容的要素。”这里的关键所在仍然是两个:一是“感动”,即诗意是与“情”有关的;一是“优美”,即诗意是与“美
”紧密相连的。这种判断同样得到了后代诗人的印证,周伦佑在谈到“诗意”时即认为:“所谓的‘诗意’便是我们从日常生活或艺术作品中所体验到的某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意味,是我们人类所独有的一种审美体验。”(摘编自韩松刚《含混的“诗意”,小说写
作的一种美学倾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识结构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往往会让不同读者面对同一篇作品时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很难在情感体验上完全一致。B.用“冰山原则”解读小说的诗意,八分之七的情感和思想需要读者发挥自
己的想象来探寻,以达到超越作者初衷的目的。C.叙事过于严密、主题单一,或叙事太过细腻,不能给读者留下思索的空间都是小说诗意不足的表现,极易让小说陷于平庸。D.文学作品的“诗意”有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情”,一个是“美”
,何其芳和周伦佑两位诗人在这一点上看法基本一致。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朱光潜的看法都说明了诗意不是诗歌所独有的,一切文学作品都应该有诗意,诗意是小说的标配。B.按照简约主义要求,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采取了极为精致的文本建构和冷静叙
事方式,留下空白,触动了读者的思维引擎。C.教科书中对于《老人与海》主题的理解过于单一,而实际上,人们对它可以有很多的解读,这得益于它所留下的诗意空间。D.在生存层面和文学层面,人类共同遭遇了“诗意”困境,西方和东方都向往着“诗意的栖居”,但产生背景和动因完全不同。3.下列关于小说的案例中,不属于
材料中“小说的诗意”的内涵一项是()A.鲁迅小说《药》的结尾,革命者夏瑜坟上的花环引起了读者对其隐藏意义的不同推测。B.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叙事极简,片段性的回忆连接起主人公的整个人生。C.茹志娟的战争题材小说《百合花》,有着
诗一样的情感和意境,凸显着意象美和人情美。D.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名字很多出自古典诗文,如周芷若、木婉清、风清扬、夏雪宜等【答案】1.B2.C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以达到超越作者初衷的目的”错,原文为“与作者的写作动因发生神交,以达到
二者之间的情感契合”,选项于文无据。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诗意是小说的标配”错,原文为“诗意也是好小说的标配”,选项范围扩大。B.“按照简约主义要求”错,根据原文“汪曾祺的小说
《受戒》是诗意小说的范本,极为精致的文本建构和冷静叙事,使小说打上了现代简约主义色彩”可知,汪曾祺的小说《受戒》并非按照按照简约主义要求去创作的,只是客观上达到了简约主义的效果,选项曲解文意。D.“产生背景和动因完全不同”错,原文为“而
西方的诗人们则同时还出于对科技工具理性对人的抽象化的抗争”,说明两者有相同之处,选项表述绝对。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根据材料二“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诗意是一种情思,一种意境,是与‘美’有关、与‘情’有关的一种
文学要素”“这里的关键所在仍然是两个:一是‘感动’,即诗意是与‘情’有关的;一是‘优美’,即诗意是与‘美’紧密相连的”可知,“小说的诗意”与“情”与“美”有关。D.小说中的人物名字很多出自古典诗文不属
于文中所说的“小说的诗意”。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任新民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和黄纬禄、屠守锷、梁守槃一起被誉为“中国航天四老”。任新民是安徽省宁国市人。1940年,任新民毕业于重庆军政部兵
工学校大学部,赴美留学后获得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被布法罗大学机械工程系聘为讲师。1949年8月回国。1952年,任新民进入新中国第一个军事学院—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作。钱学森在东北参观重工业工厂时注意到了任新民,邀请他一起创建中国的航天事业,任新民欣然应允。1956
年8月调任北京参加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筹建工作。从此,任新民开启了自己的“航天人生”,他的一生就与中国航天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一开始,任新民在五院担任的是总体技术研究室主任,后来很快转任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部主任。他第
一个任务是去接收从国外引进的P-1导弹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测绘仿制,探索导弹和火箭知识,大家互教互学。在导弹研制冲刺阶段,外国专家全部撤走。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在中近程导弹的自行设计工
作中,任新民担任副总设计师,主管发动机研制工作。“东风二号”于1964年6月29日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之后,由任新民全面负责研制工作的“东风三号”研制成功,使中国仅仅用了10年的时间就完全独立地拥有了中程导弹。任新民曾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
卫星的发射;曾担任试验卫星通信、实用卫星通信、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等6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被亲切地誉为航天的“总总师”。在1958年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地球卫星。该卫星最后被定名为“东方红一号”,而运载它的火箭为“长征一号”。任新民担
任该运载火箭的总负责人。经过5年多的艰苦奋斗,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成功发射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而揭开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序幕。任新民和着名科学家钱学森等研制试验的有功人员。被周总理称为“中国放卫星的人”。1980年5月
18日,中国向南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任新民担任发射区技术总指挥。在1986年到1990年5年的时间里,任新民相继领导研制和发射成功了5颗通信卫星,为我国的电视、广播、电教、通信、数据库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86年前后,
年逾古稀的任新民,又被任命为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工程、改进的返回式遥感卫星工程、新型返回式遥感卫星工程、发射外国卫星工程等5个工程的总设计师。1988年9月,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发射第一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获得圆满成功,当天就收到卫星云图照片。1986年他被任命为对外商务发射卫星工程的总设计师。1
990年初春,他坐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主持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地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准确送入预定地球同步轨道,圆满完成了发射任务,实现了我国用国产运载火箭进行国际商业发射零的突破。1992年中国的载人飞船工程在全国各地有关
单位全面开展起来。此时任新民已经是77岁的老人,但他仍然坚持参加研制中的各重大技术难题研讨会、各类评审会。后来的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的发射地都要亲临现场。2003年10月15日,迈入88岁高龄的任新民,再一次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目送着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首位
航天员杨利伟载上太空遨游。有人说,任老的一生波澜壮阔,因为参与了众多航天工程的论证、实施。但他自己却说:“我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任新民受过良好的教育。早年毕业于重庆军政部兵工学校大学部,赴美留学后
获得密执安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B.任新民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元老。参与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筹建工作,与黄纬禄、屠守锷、梁守槃一起被誉为“中国航天四老”。C.任新民为我国中近程导弹研制作出了贡献。他全面负责“东风二号”“东风三号”的研制工作,其成功使中国完全独立地拥有了中程导弹。D.任新民始终
献身祖国航天事业。在他已是77岁的老人时,他仍然坚持参加载人飞船研制中的各重大技术难题研讨会、各类评审会。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任新民的人生是“航天人生”,自1952年他进入哈尔滨军
事工程学院工作后,他的一生就与中国航天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B.任新民1960年参与了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的发射,还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C.任新民1958年开始负责研制“东方红一号”,在“长征一号”成功发射“东方红
一号”后,周总理称任新民等为“中国放卫星的人”。D.任新民88岁时,不顾年迈再一次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目送着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载上太空。6.任新民领导研制并成功发射的通信卫星有什么意义?请简要概括。【答案】4.C5.D6
.①1986年到1990年研制和发射成功的通信卫星,为我国的电视、广播、电教、通信、数据库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②1990年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准确送入预定地球同步轨道,圆满完成了发射任务,实现了我国用国产运载火箭进行国际商业发射零的突破。【解析
】【4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作答时,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来分析,概括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C项,“他全
面负责‘东风二号’‘东风三号’的研制工作”表述范围扩大,由原文“中近程导弹的自行设计工作中,任新民担任副总设计师,主管发动机研制工作。‘东风二号’于1964年6月29日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之后,由任
新民全面负责研制工作的‘东风三号’研制成功”可知,任新民全面负责的是“东风三号”。故选C。【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对读,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关于手法首先看手法概括的是否得当,然后看分析的是否合理。A项,“自1952年他进
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作后”错,应是1956年8月调任北京参加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筹建工作后;B项,“独立研制”错,应是“仿制”;C项,”1958年开始负责研制东方红一号”错,1958年只是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而任新民只负责“长征号”。故选D。【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的理解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认真阅读,找准试的笞题区间,到原文中去寻找答案。题干要求概括“任新民领导研制并成功发射的通信卫星有什么意义”,题干中的限制性信息是“任新民领导研制并成功发射的通信卫星”,由此确定答题区间为第10段和第12段
,可以找到两个信息点,“任新民相继领导研制和发射成功了5颗通信卫星,为我国的电视、广播、电教、通信、数据库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0年初春,他坐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主持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地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准确送入预定地球同步轨道,圆满完成了发射任务,实现了我国用国产运载火箭进行国际商业发射零的突破”。由此组织答案即可。【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主观题时,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
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三)文学类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十八岁的李响蔡楠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
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他这么大岁数了,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跳去的。他耳不聋眼不花,就是嘴笨,说话磨磨唧唧的。我就讨厌他这一点,有话就说,说完就走不好吗?还有,我还怕他蹦来跳去摔坏了,我可没
时间送他去医院。李直也没时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上了一杯茶,给他端过去。我把茶水送到了他的嘴边,喝点吧,喝完了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我明天还出门呢!李响就把一杯茶喝光了。我看到那杯茶透亮亮地流到了李响的体内,他的身体就不飘了,也不蹦不跳了,稳稳当当地站在了那里
。我知道,茶水冲掉了这些年堵在他喉咙里的东西,他的声道开始通畅了。我拿出一个宜兴紫砂陶壶,又拿出一罐好茶给他,“你可以走了!”他把东西拨拉到一边去,清清爽爽地说,“我不是来要东西的,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湾——”我吃了一惊。他怎么会知道我要去
南泥湾?我赶紧去扶他,我怕他说胡话犯病啥的。我把座椅搬了出来,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却不坐,腰板挺直了盯着我:“李游,你说到底带我去不?”“我去是有项目做,你去干什么?”“我给你当向导,我熟悉那里,在那里打过仗!”李响一
字一顿地说。“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是偷着跑出去的,瞒着父母,连新婚10天的媳妇都瞒着。知道李直为什么讨厌你吗?就是讨厌你偷着跑了。”“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李响争辩着。“那你打仗了吗?”“打了,不过,也算没……没打。”李响这回坐下了,我看到他的眼神有些黯淡,“我跟队伍
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鬼子打了一仗,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瘸了,我就当了炊事员。”我“噗嗤”一声,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那后来呢?”“后来我还参加了百团大战,后来就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安。”李响
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我是一瘸一拐地跟着部队来到延安来到毛主席身边的。那时候,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回有仗要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是……可是毛主席却让我们去南泥湾种地。”“你是说,你去南泥湾开过荒?”我觉
得李响顺畅的话有点离谱,“怎么这些年也没听你说过呢?”“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没种过地!”李响摆了摆手,“再说了,你和李直哪里关心过我啊。”李响说得对,李直和我确实不大关心他。他从18岁就扔下媳妇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
知道他爹是谁。李直他们娘俩在动乱的时光里自己熬过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关心他。“你们不关心我,可我惦记你们!”李响叹了口气,“原来我想打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地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你就别找理由了,你根本没想过回来!”我望着李
响。“别……别瞎说,我李响不是那种人。那时候的南泥湾,天寒地冻,荒无人烟。部队开拔到那里,没吃没穿没住的。我当炊事员还不知道吗?红米饭南瓜汤,那是后来才有的,挖野菜也当粮,大冬天往哪里去挖野菜?反正,炊事班里也没饭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跟大家去开荒了…
…”我不说话了。听李直讲过,他两岁的时候,县上的干部送李响的包裹回来时,确实带着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只剩了个破片片。见我不说话,李响来劲了,说,“你承认我说的是真的吧?带我去吧!”我凑近李响,把他抱住了。他的身体很轻,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
,还有李响的故事。我决定带李响走。李响跟着我来到了南泥湾,却蒙圈了。他找不到开过荒的地方了。他不吹了,只能由我给他当向导。我开着导航,带他去了三五九旅旅部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带他去了党徽广场,还带他去了南泥湾风景区,参观了南泥湾
特有的民宿……“看,我就在这里开过荒,在这里住过——”李响在一孔被改造成农家院的窑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来。我知道,我应该办我的大事了。我走进窑洞,一群人早已等在那里了。那是南泥湾开发区的领导。我从电脑包里拿出了一份签好字的合同。我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无偿地献给南泥湾,
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集团公司,捐献一批白洋淀环保充电车,方便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了……”办完这件大事,我回头再找李响,却没有他的踪影了。我不能弄丢李响。我知道李响去了哪里。我急匆匆来到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前,果
然看到李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我听到了导游的讲解: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4.23亩的记录,他用铁铲和镢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我的眼泪急速地涌了出来,我大声喊道,爷爷,你的孙子
来看你了……(有删改)【注】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提到“正忙一件大事”,这既是李游讨厌李响的说辞,又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B.
“眼神有些黯淡”“眼神突然有了光芒”等神情的变化,形象写出李响对革命斗争的自豪和热情。C.从一线战士到炊事员再到开荒者,身份的变化,既丰富了李响的经历,又使小说主题更加多元化。D.导游对李响故事的讲解,让读者更客观真实地了解了爷爷的伟大,丰富人物形象,
增强感染力。8.关于文中南泥湾垦荒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响回忆南泥湾开荒的情形,表现出生产运动的艰苦,反映了当时革命形势的严峻。B.“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等细节,以点带面,展现了战士们坚韧顽强的品质。C.李响南泥湾开荒的经历,集中体现了南泥湾精神,也促
使后文中李游的态度发生变化。D.南泥湾垦荒的情节,是李游与李响故事的纽带,也是下文“我不能弄丢李响”的原因。9.小说前后分别使用“李响”和“爷爷”两个不同的称呼,其中蕴涵着“我”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10.本文荣获“南泥湾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请结合文本从构思和主题
两方面分析小说获奖原因。【答案】7.C8.D9.①采用李响称呼,使其成为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我”客观冷静的态度;②使用爷爷称谓,拉近距离,增强亲近感,既是对爷爷的怀念,也是对老一代革命者的崇敬;③
称呼的转换,蕴含着“我”由不关心到仰慕的情感变化。10.构思:①小说采用幻想与现实相交融的手法,讲述李响的故事,给读者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②小说采用双线结构,将李响的故事和李游的故事交织在一起,使小说结构精巧,叙事集中。主题:①塑造李响等老一代革命者形象,歌颂了他们献
身革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②赞美了新一代青年传承革命精神、无私奉献的社会担当。【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又使小说主题更加多元化”错误。李响因为腿瘸了,不能跟着队
伍上战场打鬼子,但是他很快就释怀投入到同样能为革命做贡献的南泥湾开荒事业中,身份的变化更能凸显为国奉献的主题。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D.“是下文‘我不能弄丢李响’的原因”错误。“
南泥湾”这个地名把祖孙两代紧密相连,“我”要去南泥湾做公益项目,“我”的爷爷为革命牺牲在南泥湾,“南泥湾”见证了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南泥湾垦荒的情节并不是下文“我不能弄丢李响”的原因,“我不能弄丢李响”的原因是我不能丢弃爷爷的革命精神。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
赏文本情感的能力。“他从18岁就扔下媳妇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谁。李直他们娘俩在动乱的时光里自己熬过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关心他”,采用李响称呼,使其成为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我”客观冷静的态度;“我的眼泪急速地涌了出来,我大声喊道,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了……”,使用爷爷称
谓,拉近距离,增强亲近感,既是对爷爷的怀念,也是对老一代革命者的崇敬;“李响说得对,李直和我确实不大关心他”“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了……”,称呼的转换,蕴含着“我”由不关心到仰慕的情感变化。【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构思:“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四亩的纪录,他用铁铲和䦆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原来爷爷早已成为烈士,这场祖孙的对话只能在想象中完成,略显荒诞,但这种虚实结合的独特
写法令人耳目一新,令人回味,结局令读者恍然大悟,给读者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小说采用双线结构,通过祖孙对话这种虚写的方式交代革命烈士李响的人物经历,又实写革命先烈后代——“我”到南泥湾做公益项目,“我从电脑包里拿了一份签好字的合同,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
烯技术,现在我把它无偿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公司想捐赠一批环保充电车,方便南泥湾的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了……”,这样虚实穿插交织,革命烈士后代的“我”继承了“爷爷”的遗志,革命精神后继有人,薪火相传,将李响的故事和李游的故事交织在一起,。使小说
结构精巧,叙事集中。主题:“你当年是瞒着父母偷着跑出去的,连新婚十天的媳妇都瞒着”“后来我参加了百团大战,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安”“他十八岁就扔下媳妇偷着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谁”“原来我想打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地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
……”,塑造以“李响”为代表的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烈士形象,歌颂了他们献身革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我从电脑包里拿了一份签好字的合同,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把它无偿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公司想捐赠一批环保充
电车,方便南泥湾的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了……”,革命烈士后代的“我”继承了“爷爷”的遗志,赞美了新一代青年传承革命精神、无私奉献的社会担当。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
面小题。(一)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
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
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
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选自《六国论》)
(二)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选自《阿房宫赋》)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B.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C.秦
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D.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1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A.《阿房宫赋》与《六国论》两篇文章均涉及战国时代六国灭亡的史实,作者借古讽今,对所处朝代的帝王进行规劝。B.《阿房宫赋》与《六国论》都是在叙述史实的基础上生发议论,叙议结合。《阿房宫赋》意在诫唐,《六国论》意在规宋。C.关于六国破灭的原因,杜牧认
为封建暴君荒淫奢靡必然自取灭亡;苏洵则认为六国不抵抗外侮割地苟安以至灭亡。D.《阿房宫赋》是文赋,辞采华丽,铺陈夸张;《六国论》则是史论文,语言严谨准确,简洁明快。13.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结交,亲附。B.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再:第二
次。C.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经营:指金银珠宝等物。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怜:可惜。1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答案】11.B12.C13.B14
.(1)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较量,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2)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秦国除了用战争夺取
土地以外,还收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实际多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小则获邑”“大则得城”两句句式结构相同
,且结构完整,中间要断开,排除CD。“较秦之所得”结构完整,“与”放后一句起到连接前后两句的作用,同理,“与战败而亡者”与前句断开,排除A。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关于六国破灭的原因,杜牧认为封建暴君荒淫奢靡必然自取灭亡”分析有误,杜牧
的观点是“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再”,两次。句意:后来秦国又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了它。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数”,命运;“理”,理数;“当”
,同“倘”,如果;“量”,估量。(2)“哀”,为……感到悲哀;“鉴”,以……为借鉴;第一、三个“后人”指秦以后的人,包括作者所处的当时的唐统治者,第二个“后人”指唐以后的人。参考译文:(一)秦国除了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收到诸侯的贿赂,
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实际多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那么秦国最想要的,与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想到他们的
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都拿来送给别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样不珍惜。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明天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
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秦越多,秦侵犯六国就越急迫。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以至于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
”这话说得很正确。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可是)终于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避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守住他的国土,
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所以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对秦国五次作战。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
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战败了而亡国,确实
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护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唉!(如果
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了却咽不下咽喉的。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
势所胁迫啊!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形势。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二)燕国赵国收藏的金银,韩国魏
国聚敛的珠玉,齐国楚国挑选的珍宝,是诸侯年深日久,从他们的老百姓那里掠夺来是,堆积如山。一旦国破家亡,这些再也不能占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来。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砂
砾,随便丢弃,遍地都是,秦人看见这些,也并不觉得可惜。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呀。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
密集的钉头,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全国的城郭还多;管弦奏出的嘈杂声音,比集市上的人声还多。看着这些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独夫民贼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横顽
固。结果戍卒大呼而起,函谷关被一举攻下,楚兵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啊,消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啊,而不是秦国;消灭秦国的是秦王朝自己啊,不是天下的人。可叹呀!要是六国都能爱护自己的人民,就完全
能够抵挡住秦国了。要是秦国能够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皇位就可以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人来不及哀悼自己,而后人替他们哀伤;如果后人哀悼他们却不把他们作为鉴戒,只怕又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
小题。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15.下列对诗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抒情,情致婉转;末两句写“不遇”,重在写景
,景色优美。B.首句写所闻,,次句写所见,这是入山的第一程。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C.颔联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林间小道上麋鹿出没,林深路长,正午溪边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
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D.诗题为“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中却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句说不遇,然而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可见其构思的精妙。16.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进行赏析。【答案】15.A16.分和挂。分本意为分开,意思是野竹刺破了空中的青色云气,表现了野竹的高大参天,描
绘出翠竹与云气相浑然一体的景色。挂字化动为静,把白色的飞泉比作挂于碧峰的白练,一方面写出视距之远,一方面以白泉与碧峰相映衬,两个字生动形象,突出了道士居所之景的奇丽壮观,含蓄地表达对道士的向往之情(访道士的心情迫切)。【解析】【1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
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
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A项,“前六句写往‘访’,重在抒情,情致婉转;末两句写‘不遇’,重在写景”分析错误,本诗前六写景,后两句抒情。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炼字能力。解题的基本思路:(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
景象;(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本诗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
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化静为动,使人联想到山风徐来,移动的云雾不断地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飞泉”句用一个“挂”字,
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一个“挂”字,就又化动为静,使人联想山峰的陡峭峻拔和山泉的垂直落下的情状。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
怀。【点睛】诗歌中炼字题一般解答思路:①找出关键字词并解释其语境义;②展开联想描述该句景象或情状,或概括其营造的意境;③点出该字运用的表现手法(不要忘记“修辞手法”)。④分析诗人表达的感情或主题。虽然以上四点最终并不一定都会体现在答案中
,但锻字炼句题仍应始终牢记联系意境、情感、手法这三大鉴赏角度。诗歌赏析: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首联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这是入山
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
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有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环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与首联所写的桃源景象正
好衔接。这两句景语又含蓄地叙事: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不闻钟”与题中“不遇”遥相呼应。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
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句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
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尾联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这其中的苦思、探索,更能给人启示,也更能让人深刻理解诗人的其
他诗作。17.名篇名句默写。(1)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3)《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
蔑视权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覆压三百余里②.隔离天日③.吴楚东南坼④.乾坤日夜浮⑤.书生意气⑥.挥斥方遒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⑧.使我
不得开心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覆”“坼”“意”“遒”“事”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敦煌朝西边望去,大漠沉寂无声,只有旖旎的古道
在岁月里生长。当我站到烽火台上,(),海枯了,船搁.浅了,我攒着劲儿把小桥流水的江南推开,自愿困在这已不能侧马扬鞭....的,独自守护着这一处的大漠孤烟。迎着风沙,我一路颠箥..。我看到了,大漠的那边,是另一个大漠。数不清的沙丘相接,连向天际。想象中,大漠是属于诗人的,他们在一个细雨如烟
的早晨,折一段柳枝,与友人挥了挥手,来大漠看斜阳,来听琵琶胡笳.的清响;大漠是属于。此刻,大漠是属于我的。我站在这里,看着那条依稀可辩....的丝绸古道蜿蜒..西去,岁月散落的残片碎瓦。人生茫茫,日月往来。当我踩着古铜色的秦砖汉瓦,望着漫天黄沙里的
残垣.断壁,终于听清了来自远古的呢喃。站在岁月的岸边,我看到了自己的倒影。置身大漠,我缓缓伸出手,与过往轻握。阳关三叠,一叠天,一叠地,还有一叠就是我手中的风吧。风啊,从我的指缝间缱绻而过,静默地梳理着这片戈壁的脊梁..,清晰的脉理在风中
低吟着尘封在沙漠下的往事。敦煌以西,夕阳、古道,有风吹过!18.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侧马扬鞭搁.(ɡē)浅B.颠箥胡笳.(jié)C.依稀可辩蜿蜒..(wānyán)D.脊梁残垣.(yuán)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赤地千里绵
延拣选大约B.不毛之地绵延捡拾大概C.赤地千里蔓延拣选大概D.不毛之地蔓延捡拾大约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脚下的烽火台是一座孤岛,眼前的茫茫大漠如同汪洋大海B.眼前的茫茫大漠如同汪洋大海,脚下的烽火台是一艘船C.脚下的烽火台是一艘船,眼前是如同汪
洋大海的茫茫大漠D.眼前的茫茫大漠如同汪洋大海,脚下的烽火台是一座孤岛21.在波浪线上补充出合适的句子,使之与上下文保持语意完整连贯,自然流畅。【答案】18.D19.B20.B21.示例:(大漠是属于)侠客的,有少年的弓羽,有将军的长剑,哒哒的马
蹄声渐低,飞扬起来的是叮叮咚咚的驼铃声。【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侧马扬鞭”中的“侧”,应写作“策”;.的B.“颠箥”中的“箥”,应写作“簸”;“胡笳”中的“笳”,应
读作“jiā”;C.“依稀可辩”中的“辩”,应写作“辨”。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和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同样形容土地荒凉、贫瘠的景象,“赤地千里”侧重描述性,作谓语;“不毛之地”侧重名词性,作主语或宾语。语境用于作宾语,应用“不毛之地”,排除AC
;第二空,绵延:延续不断的样子。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地不断向周围扩展滋生,常用于不好的情形。语境指“数不清的沙丘”延续不断,应用“绵延”,排除D。第三空,捡拾:拾取。拣选:选择。语境指拾取“残片碎瓦”,应
用“捡拾”;第四空,同样表猜测,“大概”常用于对事件情形估计,“大约”常用于对数字的估计。语境用于对事件情形的估计,应用“大概”。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把“茫茫大漠”比作“汪洋大海”,把“烽火台”比作“一艘船”,与后文
“海枯了,船搁浅了”呼应,意思相照应,位置相对应。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情景补写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内容上,能体现与上下文内容的联系与区别,且有意象、有场景,情感一致;形式上,不要求句式相同,但应
体现句间的连贯性。如示例所给,对应上文大漠是属于“诗人的”,此处可选取符合大漠的意象,如“侠客”;后文注意结合侠客的情形加以补充,如侠客的携带的武器弓羽、长剑以及所骑的骏马等,加以想象,注意语言的连贯性。22.下
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提出修改建议,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借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商场里的室内冰场已十分常见,享受冰雪运动的快乐也不再限于冬季。②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冰场、走进雪场,在日常生活增添了别样色彩。③各地因地制宜,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冰雪运动推广普及。④在北京,“市
民快乐冰雪季”为更多人带来健康和欢乐,感受到喜迎北京冬奥会的浓厚氛围。⑤一系列伴随着冰雪运动的创新举措,“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美好愿景正在成为现实。【答案】②修改:“在日常生活”改为“为日常生活”。(介词使用不当)的③修改:“推广普及”后增加“体系”。(成分残缺)④修改:“感受到
”改为“营造出”(或“让人感受到”)。(搭配不当)⑤修改:“伴随着一系列冰雪运动的创新举措”(或者在“举措”后加“应运而生”)。(不合逻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略。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关于放弃,从来
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德国有一句谚语:“成功最大的障碍就在于放弃。”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央视前著名记者柴静说:“失败不是悲剧,放弃才是。”李斯特说:“人的最高尚
行为除了传播真理外,就是公开放弃错误。”柏拉图说:“不要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佛经云:“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你对此怎么看?请“不要轻言放弃”和“要敢于放弃”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拟题目,书写规
范工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要敢于放弃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光辉永存,风起云涌,大江翻腾,淘尽一切,历史上留下了他们永恒的名字!是谁在河边苦练武艺,是谁在屋中苦读兵法,是谁在疆场指挥千军万马战败项王,是谁在那个时代叱咤风云?他就是韩信,一个光辉的名字。成功之
前,他曾穷困卑贱,受人欺凌。一次在集市上他被市井无赖百般刁难、非要韩信从他们胯下钻过,这对他是何等屈辱,他犹豫了。钻,丧失了人的尊严,不钻,也许要葬身于此。经过千万次思考与痛苦挣扎,他选择了他慢慢地趴下,艰难地从无赖胯下爬过,因为他明白,为了成功,必须学会
放弃,忍一时之感。放弃一时,成就韩信风云一生!是谁又在挥笔呐喊,是谁又在那横眉冷对千夫指,是谁的名字发出万丈光芒?他就是鲁迅,中华民族的英雄。他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为了救人民于病痛之中,经过几番思想斗争,他放弃了学矿业,而选择了学医。学医几载,为了救人民于愚昧之中,经过几番痛苦
斗争,放弃了学医,毅然拿起了笔杆,挥笔写出振奋人心、斗志昂扬的大作,点燃了中华民族胜利的火焰。经过千百次思考,千百次挣扎,鲁迅学会了放弃,选择了放弃,选择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也就选择了成功!在是谁在国外学艺而毅然回国,是谁在物理界刚崭露头角又销声匿迹,是谁
在西北大漠含辛茹苦,是谁在为祖国事业默默奉献一生?他就是邓稼先,一个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光辉名字。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与妻子商量后,毅然选择回国,就在他崭露头角,一展身手之际,国家需他隐姓埋名,专心到西北大漠研究原子弹,他的心能够平静吗?去,将
很久再见妻儿,但能为祖国巩固国防;不去,将能天天见到妻儿,但国家却会失去可靠保障。经过前思后想,他放弃了小家,选择了大家,他选择了事业,选择了含辛茹苦,选择了祖国,也就选择了成功!一代英雄,一代伟人,一代宗师,他们学会放弃了半杯水,而得到了一杯水;学会了放弃毫无损伤之手,而得到
了芳香扑鼻的玫瑰。学会放弃,选择成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话题类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提出对于“放弃”不同人有不同看法。然后引用言语和名言印证人们对于“放弃”历来就有“不放弃”和“懂得放弃”两种不同的看法。坚持“不放弃
”的,也就是“不轻言放弃”的一方认为:放弃是成功的最大阻碍;人生不是游戏,人不能凭自己意愿放弃它;放弃比失败还可怕,放弃是真正悲剧。而认为“要敢于放弃”一方认为:放弃错误是人的最高尚行为;要求懂得放弃,放弃局部或某个小利益,会得到整体或更大的利益;有放弃,才会有收获。其实深
入品味我们可以发现,双方对于是否“放弃”的内容界定是不同的,坚持“不放弃”一方认为不能放弃,他们坚持的是人生,人生既定的目标等。认为“要敢于放弃”一方,他们放弃的是人生中错误、事物的不利因素、局部或某个小利益等。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关于是否放弃,双方的观点都正确,对于我们选
择好的人生,确定的人生目标,我们要勇于坚持,不放弃,直到胜利的彼岸。而对于事物的不利因素,自身的缺点毛病,局部的或者眼前的小利益,我们要懂得取舍,及时放弃。具体作文时,选取任意一方中某一观点切入行文皆可。作文还要注意题目关于文体要求
“写一篇议论文”。立意:1.人生路上要永不言弃,才能通向成功的彼岸。2.放弃是一种美丽,放弃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3.懂得放弃是人生的智慧。4.学会放弃,选择成功。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