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鲁教版2019选必1第1~3章)(全解全析)(鲁教版2019).docx,共(14)页,5.20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6a32685f3c09bcb1fcca7897cbac1f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第1~3章(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6.难度系数:
0.75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下图为某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的弧线为a恒星视运动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据图判断,
摄影师拍摄的地点最可能位于()A.北半球低纬地区B.南半球低纬地区C.北极点D.南极点2.摄影师在连续曝光拍摄照片期间,a恒星转过的角度约为33°。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长和a恒星视运动方向分别为()A.1个多小时、顺时针B.2个多小时、逆时针C
.1个多小时、逆时针D.2个多小时、顺时针3.关于星空轨迹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每条星空轨迹皆表现为直线B.形成与黄赤交角的大小有关C.反映了地球公转D.轨迹自下而上逐渐形成【答案】1.A2.B3.D【解析】1.据图中恒
星视运动轨迹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同心圆,所以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北半球,图中北极星略高于地平线上,且北半球北极星的仰角即为当地的地理纬度,北极星的仰角较小,所以该地纬度较低,可能位于低纬地区,如果在北极
地区,北极星应位于天顶位置,所以A正确,C错误;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所以BD错误。故选A。2.恒星日为23小时56分4秒,地球自转角速度约为15°/小时,a恒星视运动转过角度的33°,拍摄时长为2个多小时;在北半球观测北极星附近的恒星视运动方向为逆时针,B正确,A
CD错误。故选B。3.图中非正东方向每条星空轨迹皆表现为曲线,A错误;星空轨迹和地球公转、黄赤交角的大小无关,B、C错误;该星空轨迹反映的是恒星的视运动,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地球自西向东运动,相对来说,恒星自东向西运动,可知图示轨迹是自下而上逐渐形成,D正确。故选D。二十四节气是
我国传统历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指导意义。北京时间2024年6月5日12时10分迎来了北半球的芒种节气(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4.北京时间迎来芒种节气时,处于6月5日的范围约占全球
的()A.3/4B.1/3C.1/2D.2/35.芒种日后一个月内,昆明(25°N,103°E)的正午太阳高度()A.持续变大B.持续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6.芒种节气时,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农民应及时()A.种植水稻B.抢
收小麦C.采摘棉花D.收获玉米【答案】4.D5.C6.B【解析】4.当北京时间(东八区)为6月5日12时,西四区为0时;处于6月5日的时区从西四区开始,向东绕地球到达东十二区,为6月5日的范围,共有16.5个时区,约占全球时区的2/3,D正确,ABC错误,故选D。5.芒种日后一个月内,即6月5日
到7月5日间,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北移动,6月22日左右到达最北(北回归线),之后开始往南移动。昆明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期间太阳直射点先靠近后远离,故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C正确,D错误;太阳直射点不断北移,才会持续变大,A错误;太
阳直射点不断南移,才会持续变小,B错误,故选C。6.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而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则可能迎来小麦的成熟季节,正是小麦成熟并需要抢收的时期。农民们会在这
个时期抓紧时间收割小麦,以防天气变化导致小麦受损,B正确;水稻主要在春季播种,特别是在南方地区,而芒种时节并非水稻的主要播种期且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并非水稻的主要产区,A错误;棉花主要在秋季采摘,与芒种节气的时间不符,C错误;玉米的收获期主要在秋季,同样
与芒种节气的时间不符,且虽然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有玉米种植,但芒种时节并非其主要收获期,D错误,故选B。下图为南半球Q地全年日出时间变化曲线图,图2为T日北京时间8:10重庆某街道悬日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T日期过后()A.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增大B.该地正午日影由朝南转为朝
北C.北京日落时间提前D.全球极夜范围扩大8.有关该南半球Q地所处经纬度说法正确的是()A.25°E高纬度B.25°E低纬度C.180°低纬度D.180°高纬度【答案】7.A8.B【解析】7.由图可知,T日期日出时刻最早,
说明T日为冬至,该地最长白昼时间与最短白昼时间相差40分钟,可以判断该地距离赤道较近,T日过后,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该地移动,故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全球极昼、极夜的范围缩小,A正确,D错误;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北京昼长变长,北京日落时间推后,C错误;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往北向该地移动,正午
该地太阳位于正南方,日影朝北,B错误。故选A。8.结合图可知,该地日出北京时间最早是12:10,最晚是12:30,因此该地二分日时日出北京时间为12:20。在二分日当地的日出时间地方时为6时,地方时相差6小时20,经度相差95°,根据
东加西减的原则,该地的经度=120°-95°=25°E,CD错误。结合图可知,该地的日出时间最早和最晚时间只相差20分钟,说明一年中昼夜差别非常小,因此该地接近赤道,为低纬度,B正确,A错误。故选B。我国北方某城市(4
1°48′N,123°25′E)的一名中学生利用节假日,对空旷地的一座高层建筑的日影进行了11次观测,并绘制成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9.该中学生观测日影的节假日可能是()A.端午节B.劳动节C.建党节D.国庆节10.该同学再次观
测高楼日影,结果与图示相近的一天是()A.3月22日B.4月15日C.5月22日D.6月13日【答案】9.C10.D【解析】9.根据“我国北方某城市(41°48'N、123°25'E)的一名中学生”及图示信
息可知,图中日出的日影L1位于西南方向,日落的日影L11位于东南方向,则可知该地此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此时应是北半球的夏季;由图可知,从日影朝向正西到朝向正北,跨越90°,约为6小时,则该同学相邻两次观测的
时间间隔为1.5小时,由此得出该地的昼长约为15小时,则该日应为夏至日前后,七一建党节与其比较吻合,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该同学再次观测高楼日影,其结果与图示相近的一天,太阳应直射同一纬度,其日期关于夏至日6月
22日对称;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本次观测应在建党节,即7月1日,所以另一个日期应是6月13日,D正确,ABC错误。故选D。新西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貌类型多样,其南岛西部沿海有一处著名地质景观“薄饼岩”,它是由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叠形成数以百计的多层区域,沿着悬崖沟壑
垂直形成,形似层层薄饼,故而得名。图1为“薄饼岩”景观图,图2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下图为新西兰位置示意图,据北完成下面小题。11.新西兰东侧板块边界附近的海底地貌最有可能为()A.海岭B.海沟C.裂谷D.峡谷12.从岩石成因看,“薄饼岩”所属岩石类型为()A.甲B.乙C.丙D.丁13
.推测“薄饼岩”地貌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是()A.板块张裂一岩浆喷出一冷却凝固一海水侵蚀B.浅海沉积一固结成岩一地壳抬升一海水侵蚀C.岩浆喷出一冷却凝固一地壳抬升一变质作用D.板块碰撞一地壳抬升一海水沉积一固结成岩【答案】11.B12.A
13.B【解析】11.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东侧太平洋板块向下俯冲到印度洋板块以下,形成海沟,西侧印度洋板块一侧受挤压隆起抬升形成新西兰南北二岛及岛上的海岸山脉,B正确,ACD错
误。故选B。12.由材料“石灰岩和软砂岩堆积形成数以百计的多层区域,沿着悬崖沟壑垂直形成,形似层层薄饼,故而得名”可知,“薄饼岩”属于沉积岩,由图可知,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即甲为沉积岩,A正确,BCD错误。故选A。13.据图及材料“由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叠形成数以百计的多
层区域,沿着悬崖沟壑垂直形成,形似层层薄饼”可知,薄饼岩是海相沉积岩,故其形成先要经历浅海沉积,再经历固结成岩;目前,薄饼岩位于新西兰南岛西海岸,出露海面,说明固结成岩后,经地壳抬升使该地层出露海面,再遭
受海水侵蚀,最终形成现在的景观。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盘吉尔怪石林(如图所示)处于吐鲁番西部的“三十里风区”内,岩体多为石炭纪火山岩和角砾凝灰岩(一种火山碎屑岩),呈青灰或褐红色,岩石中含丰富的碳酸钙。在欣赏盘吉尔怪石林的过程中,需要沿铺设好的木栈道天梯拾级而上。完成下面小
题。14.形成盘吉尔怪石林主要的外力作用是()A.波浪侵蚀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冰川侵蚀15.铺设木栈道主要是为了()A.减少游客破坏B.降低地面坡度C.增加木材销售量D.减缓石林的生长【答案】14.B15.A【解析】14.根据材料可知,盘吉尔怪石林处于
吐鲁番西部的“三十里风区”内,则可推知这里风力强劲,风速快,风力侵蚀作用强,故形成盘吉尔怪石林主要的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B正确;吐鲁番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环境影响下的内陆盆地,不存在波浪侵蚀、冰川侵蚀,且降水稀少,石林地势相对较高,地面
流水侵蚀较弱,ACD错误。故选B。15.铺设木栈道,可以减少游客踩踏、触摸盘吉尔怪石林,减少人为破坏,A正确;木栈道穿梭在石林中,并没有改变地面坡度,也不会减缓石林的生长,BD错误;木栈道的修建会耗费木材,客观上在短期内可以增加木材的销售量,但是这种影响是短期的
、微弱的,不是铺设木栈道的主要目的,C错误。故选A。地下水封储油洞库是在具有稳定地下水的岩石区域挖掘洞穴,在洞穴内储存原油,利用建造的水幕系统向洞库顶部、洞室周围岩体裂隙注水,防止石油和气体泄漏,达到利用稳定地下水的水封作用储存洞室内石油的
目的。该方式在我国近年来启动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二期、三期建设中被广泛采用。下图示意地下水封储油洞库设施布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地下水封储油库库址的选择对下列条件考虑较少的是()A.洪水的水位及发生频率B.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C.断裂带构造的发育程度D.岩体质量等级和稳定性17.水
幕系统可以()A.稳定周围岩体温度B.避免地下水位下降C.增加罐内油气压力D.降低火灾发生危险18.与地面储罐相比,地下水封储油洞库方式()A.安全性能低B.服务范围大C.建设成本高D.占地面积小【答案】16.A17.B18.D【解析】16.由于油库处于地下,
一般对洪水的水位及发生频率对地下影响考虑较少,对地表设施的影响通常可在建造时修建防洪设施解决,对选址影响较小,A正确;地下水封储油库对库址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要求较高,根据地下水封洞库的原理特点,在选址前要考虑的主要有:库址区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位变化幅度一般较小,满足水封条件的
要求,B错误;库址区无影响洞库建设的不良地质作用,属稳定场地(库区及主洞室布置宜避开该断裂破碎带),C错误;拟建洞库岩体质量为坚硬等级且围岩稳定性较好,D错误。故选A。17.水幕系统的水幕孔须能最大程度地连接岩
体中结构面,使得水幕系统的水能最大程度补给至洞库周围岩体,从而在库区周围形成一个稳定的地下水位,避免地下水位下降,B正确;水幕系统对于稳定周围岩体温度、增加罐内油气压力、降低火灾发生危险作用较小,ACD错误。故选B。18.地下油库的地面设施
占地面积小,与周围设施的间距较地面储罐小,而地下油库上面的土地还可以进行种植、绿化等,D正确;地下油库埋于地下,油气散失量小,大大降低了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安全可靠、消防设施简单;抗震能力强,不易毁坏
,抗轰炸,有利于战时防备,安全性能高,A错误;其服务范围与油库本身关系不大,主要决定于社会经济因素,B错误;建造地下洞罐时,挖掘出的石渣还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良好的地方建造地下储库,其造价明显低于储存能力相当的地上储罐,C错误。故选D。希腊萨索斯岛形成古镇—新镇的“双子镇
”模式。古镇的传统建筑大多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排列紧密,建筑材料为天然石材和木材,新镇多为现代建筑。图1为萨索斯岛古镇与新镇分布示意图,图2为萨索斯岛古镇传统建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该岛新镇的空间分布特征是()A.南多北少B.东多西少
C.多位于河流中上游D.多位于沿海20.该岛古镇传统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是()A.坐北朝南,节约土地B.依山而建,利于采光C.排列紧密,通风散热D.石木建筑,就地取材【答案】19.D20.D【解析】19.据图可知,新镇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D
正确;新镇南北数量差异和东西数量差异均较小,故没有明显的南多北少和南多北少的特征,AB错误;图中新镇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地区,C错误。故选D。20.当地地形以山地为主,石材众多,且当地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分布较多,木材丰富,当地就地取材,建筑材料以石木为主,D正确;坐北朝南主要是考虑采光和冬季保暖,而非节约土地,A错误;古镇建筑依山而建,但这样的布局主要是为了适应地形,而非直接利于采光。采光主要取决于建筑的朝向和窗户
设计,而非简单的依山而建,B错误;古镇建筑排列紧密,这样的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通风散热,而非促进其通风散热,C错误。故选D。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读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1.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
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A.沿山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D.沿经纬线延伸22.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A.B.C.D.【答案】21.A22.C【分析】21.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
干流处应为山谷,A正确,B错误;图中没有等高线信息,无法判断,C错误;沿经纬线延伸,应为南北走向或者东西走向,D错误。故选A。22.读图可判定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山区公路一般呈“之”
字形,以减小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C正确;AB选项主要出现在城市中,AB错误;D选项一般是需要跨越大河或者跨海,D错误。故选C。玛旁雍措(措是湖泊的意思)位于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峰东南20千米处,湖面海拔45
88米,最大水深81.8米,面积412平方千米,曾与拉昂措(湖面海拔4574米)为同一湖泊,后由洪积,冰川堆积物堵塞而演化为两个湖泊。如今玛旁雍措是淡水湖,周围多温泉分布。图为玛旁雍措水系图。据此完成下面
小题。23.玛旁雍措水系的主要补给水源有()A.高山冰雪融水、湖泊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温泉水D.高山冰雪融水、温泉水24.玛旁雍措成为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A.湖盆深陷,储水量巨大B.水温偏低,蒸发微弱C.通过河流补给拉昂措D
.曾与拉昂措为同一湖泊【答案】23.D24.C【解析】23.结合所学,河流的补给方式有雨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沼泽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根据图文信息可知,玛旁雍措位于青藏高原上,且湖泊和周围山峰的海拔
均较高,故可推断其水系的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玛旁雍措是淡水湖,周围多温泉分布,玛旁雍措水系的主要补给水源有高山冰雪融水、温泉水,D正确。湖泊和周围山峰的海拔均较高,季节性积雪融水不如高山冰雪融水多;周围是高山,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雨水不是主
要补给水源,ABC错误。故选D。24.由图文材料可知,玛旁雍措与拉易措之间有河流相连,目河水由玛旁雍措流向拉昂措,导致玛旁雍措水中的盐分随径流汇入拉昂措,从而使玛旁雍措成为淡水湖,拉昂措成为咸水湖,选项C正
确。湖盆深蓄水量大、蒸发弱对其有一定影响,但不是成为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故AB错。玛旁雍措曾与拉昂措相通,但不是一个湖泊,故D错。故选C。读下图“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5.图中受西风吹拂而形成的洋流是(
)A.①⑤B.②④C.③⑤D.②⑥26.受洋流⑤影响,甲地()A.温带草原广阔B.常年寒冷干燥C.近海渔获丰富D.海洋污染物集聚【答案】25.D26.C【解析】25.读图可知,图中受西风吹拂而形成的洋流是②北太平洋暖流,⑥西风漂流,D正确;①是日本暖流,⑤是秘鲁寒流,④是南赤道暖流,③是加利
福尼亚寒流,都不是西风带影响形成的,ABC错误。故选D。26.洋流⑤是秘鲁寒流,甲地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岸,附近盛行东南信风,秘鲁寒流向西北流动,形成上升流,形成著名的秘鲁渔场,近海渔获丰富,C正确;甲地属于热带,AB错误;洋流可以扩大污染范围,将污染物带到别处,海洋污染物不会集聚,D错误。故选C
。不同季节,索马里洋流的性质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7月,当索马里洋流流经10°N时,下列四幅海水等温线示意图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B.C.D.28.7月,受索马里洋流影响,索马里半岛附近海域()A.污染物向西扩散B.易出现海雾C.鱼群
较分散D.易出现浮冰【答案】27.A28.B【解析】27.由图可知,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与洋流的流向一致可以判断出AD为寒流,BC为暖流。7月,该地盛行西南风,洋流流向与盛行风向一致,索马里洋流虽然由低纬流向高纬,却是上升补偿流,海底上泛的海
水水温低,因此,该时段洋流属于寒流,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28.7月,该地气温较高,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索马里洋流为寒流,受其影响,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易形成海雾,B项正确;7月,索马里洋流呈顺时针流动,污染物向东扩散,A项错误;上升流可使海水上泛,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
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鱼群聚集,C项错误;索马里半岛附近海域纬度较低,气温高,不易出现浮冰,D项错误。故选B。下图为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在2024年4月发布的6~8月赤道附近太平洋海
水温度变化值分布图(根据2024年1~3月太平洋海水温度变化预测)。完成下面小题。29.如果预测准确,则2024年下半年()A.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B.南太平洋东岸气温升高C.秘鲁沿岸地区干旱减轻D.秘鲁沿海地区渔业减产30.为监测太平洋海水温度变化及影响,可用()A.RS获取海
水温度信息B.GIS监测海水温度变化C.GNSS模拟海水温度变化趋势D.BDS测量海水温度变化范围【答案】29.A30.A【解析】29.从图中可以看出,预测显示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异常偏低,出现拉尼娜现象。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出现干旱,与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温上升,降水量比
正常年份明显偏多,澳大利亚东部位于太平洋西部,降水增多,A正确。南太平洋东岸气温降低,B错误。秘鲁沿岸地区降水减少,干旱状况会加重,C错误。秘鲁寒流增强,渔场增加产量,D错误。故选A。30.RS可以通过传感器接收电磁波辐射
来获取大面积的地表信息,包括海水温度,A正确。GIS(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数据管理、分析和可视化,不能直接监测海水温度变化,B错误。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导航和授时,不能模拟海水温度变化趋势,C错误。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一种定位导
航系统,不能测量海水温度变化范围,D错误。故选A。第Ⅱ卷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3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及A位置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在乙图中指出晨线和昏线。(2分)(2)该日,Q地的昼长为小
时,日出地方时为时,日落时直立物体的影子指向。(3分)(3)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该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2分)(4)画出M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3分)【答案】(1)PM为晨线,MN为昏线。(2分)(2)183东南(3分)(3)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
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赤道上昼夜平分。(2分)(4)如下图。(3分)【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地球上朝着太阳的部分为白天,因此乙图中晨昏线左侧的部分为白昼,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由甲、乙两图可知,A处地球位于远日点,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说明此时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故乙图所示半球为北半球,所以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PM为晨线,MN为昏线。(2)由乙图并结合
上题分析可知,Q地所在纬线的昼弧跨270°,故昼长为270°÷15°=18小时;则日出地方时=12-昼长÷2=12-18÷2=3时。乙图所示为夏至日,此日日落西北方向,则日影朝向东南。(3)读图并结合第(1)小题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
到C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夜越短、昼越长;北半球反之;赤道昼夜平分。(4)读乙图可知,M点位于北极圈上,春秋分时(3月21日、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冬至
日(12月22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0;夏至日时(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46°52′,则据此可画出M点的正午太阳高年变化图如下:32.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在土耳其(北纬
37.15度,东经36.95度)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下图为“土耳其地形和震中分布图”。(6分)(1)据图中信息可知,土耳其位于地震带。地震发生时,人们通常先感觉到的震动方向是(选填“上下”或“左右”)。(2分)(2)此次地震造成较大的危害,原因是
震级(选填“大”或“小”),震源深度较浅,震中区烈度(选填“高”或“低”)。(2分)(3)为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应采用(选填“遥感”或“地理信息系统”)技术。(1分)(4)地震发生时,身处楼房内的居民,应选择等开间小、不
易塌落的地方躲避。(1分)【答案】(1)地中海-喜马拉雅上下(2分)(2)大高(2分)(3)地理信息系统(1分)(4)厕所、厨房、墙角(1分)【解析】(1)读图,土耳其南临地中海,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震发生时,纵波传播的速度更快,因此人们
通常先感觉到上下颠簸。(2)由已学可知,震级越大,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震源越浅,震中区的破坏程度越大,烈度越高。(3)由已学可知,地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系统处理、分析从遥感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获得的信息
,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表达,为决策提供信息。所以地震发生后,通过遥感获取受灾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遥感等提供的震后数据,评估地震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4)地震发生时,身处楼房内的居民,应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的最小房间,如厕所、厨房等开间小、不易坦落的地方躲避,也可躲在
桌柜等家俱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墨西哥湾暖流绝大部分来自加勒比海,是世界上最强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支暖流。图为墨西哥湾区域示意图。(1)比较M处和N处海水盐度的高低,并说明
理由。(5分)(2)从洋流的角度,分析墨西哥湾海域没有形成大型渔场的原因。(4分)(3)说出墨西哥湾暖流对墨西哥湾地理环境的影响。(4分)【答案】(1)M处海水盐度低于N处。(1分)理由:与M处海域相比,N处海域
远离海岸,无河流注入,海水盐度较高;N处纬度低,蒸发旺盛,海水盐度较高;N处有暖流流经,海水盐度较高。(任答两条,每条2分,共4分)(2)墨西哥湾海域只有单一的暖流流经,无寒暖流交汇的情况;海洋深处的营养物质难以上泛,鱼类饵料少。(每条2分,共4分)(3)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能够加快所经海域污染物的扩散;影响海轮的航速。(任答两条,每条2分,共4分)【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世界各大洋表层的海水主要受蒸发、降水、结冰、融冰、陆地径流以及海域封闭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盐度分布不均。由图可知,M处和N处两
地主要的区别在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M相较于N纬度较高,因此蒸发较弱;M位于墨西哥湾沿岸,陆地有多条径流汇入淡水,降低了M处的海水盐度。N处纬度较低,且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较大,因此蒸发较多,盐度较高。(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补偿流处容易形成大型渔场。据图可知,墨西哥湾海
域只有单一的暖流流经,无寒暖流交汇的情况,因此缺少营养物质,浮游生物因此较少,所以鱼类饵料少,无法形成大型渔场。由于当地也没有明显的上升补偿流,海洋深处的营养物质难以上泛,浮游生物少,鱼类饵料少。(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流对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候、渔业资源、航海、污染物等方面。图示中的
洋流为墨西哥湾暖流,气候角度: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污染物方面:墨西哥湾暖流会加快流经海域污染物的扩散,扩大污染范围,降低污染浓度;航海方面:洋流影响海轮的航速,顺着暖流的船只易被加速。34.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11分)若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变化,则可能发生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下图为某现象发生时太平洋部分海区表层海水温度距平(与多年均温差值)分布示意图(单位:℃),该现象发生时会导致秘鲁沿岸海雾发生频率减少。(1)指出图示现象名称,并说明判断依据。(3分)
(2)说出图示①②洋流名称,并说明图示现象对①②洋流势力的影响。(6分)(3)图示现象发生时会导致秘鲁沿岸海雾发生频率减少,试简析原因。(2分)【答案】(1)现象名称:厄尔尼诺。(1分)判断依据: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东部海区表层海水温度距平为正值,表明表层海水温度较常年高,可推知发生了厄尔
尼诺现象。(2分)(2)①:北赤道暖流;②:秘鲁寒流。(各1分,2分)影响:①洋流势力减弱;②洋流势力减弱。(各2分,共4分)(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寒流势力减弱,加之水温升高,水汽冷却凝结概率下降,导致秘鲁沿岸海雾
发生频率减少。(2分)【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东部海区表层海水温度距平为正值,即海水温度比多年平均值高,这符合厄尔尼诺现象的特征,而拉尼娜现象是海水温度偏低,所以可判断为厄尔尼诺现象。(2)①北赤道暖流:它是在东北信
风吹拂下形成的自东向西流动的洋流。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升高,气压降低,减弱了信风的强度,从而导致北赤道暖流势力减弱。②秘鲁寒流:通常从南向北流动。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上升,冷暖海水温差减小,秘鲁寒流
的形成机制受到影响,势力也会减弱。(3)正常情况下,秘鲁寒流使沿岸水温较低,当较暖湿的空气经过时容易冷却凝结形成海雾。而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寒流势力减弱,水温升高,使得水汽冷却凝结的条件不那么容易满足,所以海雾发生的频
率就会减少。同时,海水温度升高本身也会降低空气冷却凝结的概率,进一步导致海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