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政治期末模拟试卷卷详解新.docx,共(7)页,40.885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690dfe11ff1572a53102bd5bef7d0b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二政治详解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题号12345678答案BADBADDA题号9101112131415答案DBDCBCC1.B【解析】A:恶意下单是指不真实购买,
或者下单后会通过抵赖等手段拒绝付款或收货,对商家造成经济损失和时间浪费的行为。材料中的消费者不属于恶意拍单。A不选。D:材料中“3罐一组全脂益生菌驼奶粉”标价为2元,属于要约,具有法律约束力,D错误。C:商家标价为要
约,顾客下单购买属于承诺,合同订立。商家拒绝发货,属于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C错误。故B正确。2.A【解析】①:有遗嘱不一定是遗嘱继承,还有可能是遗赠,故①错误。②③:遗嘱继承是在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确定具体继承人及份额,其法律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②
正确,③错误。④:打印遗嘱需要遗嘱人和见证人在每一页上签名。故④错误。故选A。3.D【解析】①:奶茶店的广告违法了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①错误。②③:奶茶店如对市监局的处罚决定不服,可提起行政诉讼。②错误。③正确。④:在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应当提供
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④正确。故D为正确答案。4.B【解析】①:法律规定无过错侵权责任的,则行为人只要损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不论其有无过错,均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李某作为大型烈犬饲养人不论其有无过错都应承担无过错侵权责任。因此①正确。同时法律也规定了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④正确。材料中张某和李某不存在违约关系,故②错误。而过错推定是指受害人若能证明其受损害是由行为人所造成的,而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对造成损害没有过错,则法律就推
定其有过错并就此损害承担侵权责任,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5.A【解析】夫妻平等意味着夫妻在生活中平等行使权利、平等履行义务、共同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平等不是均等,并非指夫妻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权利义务一一对等。夫妻双方所生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性
。①②正确,③错误。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不能仲裁。④错误。故选A。6.D【解析】①:该公司弄虚作假,误导消费者,其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不是自主选择权,①与题意不符。②:题中公司的行为受利益驱使,主要体现市场调节的自
发性,②与题意不符。③④:该公司制造虚假口碑,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属于不正当竞争,违背公平、诚信原则,不利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7.D【解析】A: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A说法错误。B:题
中未涉及小宋上诉的时间,且当事人如果不服一审裁判,才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上诉,B不符合题意。C: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被国际社会誉为化解社会矛盾的“东方经验
”,C说法错误。D:仲裁程序比较灵活、仲裁审理一般不公开进行,而且一裁终局,即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故D符合题意。8.A【解析】①:双方当事人均有权委托代理人,①
正确。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并且谁主张谁举证,②正确。本案为民事案件不是刑事案件,③不符合题意,故不选。再审程序属于“非常程序”,是法院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有重大瑕疵的判决进行再次审理的一种非常途径。④不涉及,故不选。故本题选A。9.D【解析】①:ChatGPT这一概念
属于抽象思维,①与题不符。③:ChatGPT不能代替人脑进行思维,③说法错误;②: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其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④: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④说法正确,且符
合题意。故选D。10.B【解析】知识产权和商标权是属种关系,①符合图示关系。②江苏省和扬州市的外延是全异关系。③关系判断和性质判断的外延是全异关系。④相容关系和交叉关系是属种关系。故B正确。11.D【解析】甲说:“
不是我。”丙说:“是甲。”根据矛盾律,甲和丙的回答必有一假。①错误。根据排中律,甲和丙的回答必有一真。因此②正确。三位同学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如果是甲说的是假话,那么丙说的就是真话,一等奖是甲。但是乙说的也是真话。就有两人说的是真话,不符合题意。如果是甲说
的是真话,那么丙说的就是假话,一等奖不是乙就是丙,如果是丙那么乙说的也是真话,不符合题意;如果是乙那么乙自己说的就是假话,符合题意。故选D。12.C【解析】①:看似寻常实际最崎岖,写成好像容易却饱含艰辛,体现了对立统一
的观点看问题,并没有违背矛盾律,①错误。②:“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运用了形象化想象,运用了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是一种形象化想象,②正确。③:“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现象揭示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
知事物的认识,体现思维的间接性。④: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均是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不体现归纳推理,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13.B【解析】要么……要么……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正确的不相容选言推理的结构是否定肯定式和肯定否定式。已知小峰选修了篮球
,可以推出他一定没有选其余三门课程,故选B。14.C【解析】求同求异并用法是指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
现象出现的原因。使用步骤是:通过在正反两面分别使用求同法,再对其结论使用求异法,最终推出A与a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即A出现,则a出现;A不出现,则a不出现。可知:A是a的原因。结合题意,第一次求同:品种、年龄等情况各有差别的甲组狗,都被切除胰腺,都出现糖尿现象,得了糖尿病;第二次求同:品
种、年龄等情况各有差别的乙组狗,都切除胰腺,都注射胰岛提取液,都不出现糖尿现象,没有糖尿病;一次求异:得糖尿病与没有糖尿病的两组狗相比,差异在于注射胰岛素提取液。故选C。15.C【解析】①: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
思维方式是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是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路中,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①说法错误。③: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切思维活动都围绕这个轴心进行的是聚合思维,③说法错误。②④:题中运用的是信息交合法,将坐标轴上的各个点联结起来,可以得出很
多新奇的创意,如“钢笔式温度计”“钢笔式电子表”等,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5分。(其中16题12分,17题9分,18题10分,19题12分,20题12分)16.【答案】①罗某和老李
的买卖合同签订有效,罗某应负违约责任。(2分)罗某基于该合同负有向老李交付画作“声断衡阳”的义务,而其将画作出售并交付给老谢的行为使其陷入履行不能。(2分)②买卖合同中,定金罚则与违约金条款不能同时适用。(2分)因而法院仅判决罗某双倍返还定金20万元;或者罗某向老李返还定金10万元,并支付8
万元违约金。(2分)③老李要回画作的请求无法得到法院支持。(2分)老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画作,是基于善意第三人取得制度获得的该画作的所有权。(2分)【分析】背景素材:罗某和老李的买卖合同纠纷。考点考查:有约必
守,违约有责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设问要求是结合本案的基本案情和法官判决结果做分析点评,属于材
料分析题。具体解答可结合材料中罗某、老李、谢某三人间关于名家画作的买卖合同纠纷情境并调用一方违反合同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责任的方式中定金罚则与违约金条款不能同时适用的原则以及善意取得制度、动产所有权取得应当依照
法律规定交付等知识的角度回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双方在2022年5月签订书面合同,定金10万元,违约金8万元,并约定于同年9月向老李交付画作。→可从买卖合同具有约束力角度说明一方违反合同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罗某和老李的买卖合同签订有效,罗某应负
违约责任。关键词②:2022年7月以800万元价格出售给不知情的买家老谢,并完成了交付。老李请求法院判决罗某从老谢处要回画作“声断衡阳”,并按照2022年5月签订的合同交付给自己。→可从善意取得制度和动产所有权取得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的角度阐释老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画作,是
基于善意第三人取得制度获得的该画作的所有权,因此老李要回画作的请求无法得到法院支持。关键词③:老李请求法院判决罗某:第一,双倍返还定金20万元;第二,赔付违约金8万元。→可从买卖合同中,定金罚则与违约金条款不能同时适用的角度分析法院仅判决罗某双倍返还定金20万元的原因。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7.【答案】①打官司就是打证据。证据是打官司决定胜负的关键砝码,是当事人主张自己权利的重要工具,也是司法机关正确裁判的依据。(2分)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丰富取证方式、探索远程调取等高技术手段,解决公民维权过
程中“有理说不清”的烦恼。(1分)②民事诉讼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取证难、认定难,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就要承担不利后果。(2分)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着力解决举证难、周期长、赔偿低的问题,助力证据的收集和取证。(1分)③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
为准绳,有利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利。(2分)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做法有助于解决矛盾纠纷,实现社会公平正义。(1分)【解析】背景素材:侵权责任案例考点考查:证据的收集与运用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度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
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谈谈对“打官司就是打证据”的理解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8.【答案】(1)尊重客观实际,遵循规律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善于把握
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作出正确决策并接受实践检验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每点2分,共6分)(2)超前思维建立在对事物发展情况的把握之上,而把握事物的发展情况离不开调查研究。(1分)没有
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分)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才能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分),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测。(1分)【分析】背景素材:“事后的反应再迅疾,也比不上未雨绸缪”俗语;党中央提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考点考查:科学
思维的特征和超前思维的方法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从“事后的反应再迅疾,也比不上未雨绸缪”这句俗语开始,
结合今年5月党中央提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的时政背景,围绕超前思维要注重调查研究展开,题型为原因类,运用科学思维的特征和超前思维开展调查研究的原因的相关知识作答。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根据材料中“我们需要立足现实
,我们在开展调查研究时要尊重客观实际,遵循规律”→体现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的知识和超前思维建立在对事物发展情况的把握之上,而把握事物的发展情况离不开调查研究。有效信息②:材料中“用超前思维规划美好的未来,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对事物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可体现科学思维的
结果具有预见性;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才能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测。有效信息③:材料中“了解基层真实情况和群众诉求,作出正确决策并接受实践检验。”→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没有调查就没有
发言权,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才能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9.【答案】甲乙推理的结论均是正确的。①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为: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后件真,前件就一
定真。(2分)在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时,如果否定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后件;如果肯定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前件。(2分)甲认为:只有在乙已经完全尽到注意义务的前提下,自己才需承担责任,乙未尽到完全注意义务,自己无需承担责任。这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遵循了否定前
件必然否定后件的逻辑规则。(2分)②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为: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2分)在进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时,如果肯定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后件。(2分)乙认为:只要占用公共区域,就是违约、违法行为,甲占用公共区域导致自己摔伤,所以甲
应承担赔偿责任。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遵循了肯定前件必然肯定后件的逻辑规则。(2分)【解析】背景素材:公共区域占用引发的侵权案考点考查: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公共参与、科学精神、法治意识第一步:审设问。明确题型、作
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说明类主观题,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别判断甲乙推理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0.(1)【答案】①法律保护
个人隐私权。公民进出住宅信息及访客信息等,与家庭和财产安全、私人生活习惯高度关联,应视为具有隐私性质的人格利益,受法律保护。(2分)②衡量“财产权益和隐私、个人信息保护”的权益序位,更应强调对隐私、个人信息的优先保护,以彰显法律“以人为本”的精神。(2分)③甲的行为超出了合理限度,具有过错
,构成对乙的侵权,因此,法院支持拆除该可视门铃摄像头。(2分)【分析】背景素材:因安装使用人工智能摄像头,导致财产权益和隐私、个人信息保护引发的冲突纠纷。考点考查:隐私权、民法优先保护人身权、权利的界限。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
物的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设问要求是结合本案的基本案情和法官判决结果进行分析,属于材料分析
题。具体解答可结合材料中可纠纷情境与法官判决结果,并调用隐私权、民法优先保护民事权利、权利的界限、侵权责任等知识回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句,链接教材知识。关键句①:可视门铃摄像头可能拍摄到乙日常
进出信息,其信息内容与乙私人习惯及其人身、财产安全所直接关联,应属个人隐私范畴,应当受法律保护。→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关键句②:在安装摄像头所维护的财产权益和他人的隐私利益之间进行衡量,应强调对隐私、个人信
息的法律保护。→优先保护人身权,以人为本。关键句③:甲在02室入户门上安装了可视门铃摄像头,03室人员进出入户门前的走道区域在摄像头监控范围。→甲具有过错,构成对乙的侵权【详解】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2
0.(2)【答案】①小华: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1分),应该要遵循“中项在前提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1分)②小芳:犯了“四概念”的逻辑错误(1分),应该要遵循“一个形式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的规则。(1分)③小明:甲的行为侵害他人的隐私权,所以,甲的行为要依法承担侵权责任。(2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