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3章)(全解全析)(中图版2019).docx,共(14)页,3.379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64c8525d70bb39568978bf054926c3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
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第一~三章(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
修1)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6.难度系数:0.6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北斗七星几乎是夜空中最亮、最容易识别的恒星。我国古代先民不仅用它来指示方向,还能用
它区分季节。图1为一年内四个日期的同一时刻看到的北斗七星位置的合成图。图2为北半球某地同一天甲、乙两个不同时刻观测到的北斗七星与北极星的相对位置。完成下面小题。1.图1中北斗七星斗柄的朝向变化是由于地球的()A.逆时针公转B.逆时针自转C.顺时针公转D.顺时针自转2.图2中,若甲是17:
00,则乙约为()A.11:00B.14:00C.20:00D.23:00【答案】1.A2.D【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
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北斗斗柄指向上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的,地球的公转形成季节的变化。从北天极上空看,地球的公转是逆时针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2.由于地球自转,我们看到了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北天极附近的天体绕北极星呈同心圆逆时针转动,其角速度就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即15
°/小时(除南北两极点外)。甲、乙两个时刻北斗星位置相差约90°,说明地球自转了90°,即6小时,乙在甲之后6小时,约为23:00。D正确,ABC错误。故选D。我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共24节气。研究发现相邻节气平均气温变化量与黄赤交角密切相
关。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相邻节气平均气温变量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由图推测,该地一年中气温最低的节气为()A.大寒B.冬至C.大雪D.立冬4.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当黄赤交角变为22°00'时,该地的气温可能()A.夏季平均气温更高B.各节气平均气温变量更大C.冬季平均气温更低D.各
节气平均气温变量更小【答案】3.A4.D【解析】3.读图可知,在大寒之后,平均气温变量为正值,即开始升温,则在大寒之前、立秋之后,气温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则大寒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节气,A正确;立冬、大雪、冬至节气的气温变量为负值,但是气温处于一直下降状态,未达到最低温,BCD错误。故选A。4.黄赤交
角现在约为23°26',若黄赤交角变为22°00',则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缩小,当地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夏季平均气温会降低,但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的纬度变低,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冬季平均气温会升高,所以气温的年较差会变小,各节气平均气温变量会更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下图为全
球经纬线展开示意图,图中AS虚线代表晨昏线,D点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D点也是GF的中点,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6日和7日两个不同的日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此时F点的地方时为()A.7日21时B.6日9时C.6日21时D
.7日9时6.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AS线为晨线B.BC所在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C.赤道上西半球的白昼长于黑夜D.赤道上东西半球的白昼长度之比为23∶13【答案】5.C6.D【解析】5.两个日期的界线为0时所在经线和180°经线,AS线为晨昏线,所以D
点的地方时为6时或18时。从图中可以看出D点与图中左侧日界线的经度间隔为45°,所以左侧日界线不可能是0时所在经线,从而判断左侧日界线为180°经线,右侧日界线(BC所在经线)为0时所在经线。F点所在经线
位于BC所在经线以西,这两条经线经度相差45°,所以F点的地方时为21时。又因F点位于0时所在经线以西,其所在日期应为6日,所以F点地方时为6日21时,C正确,ABD错。故选C。6.依据“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6日和7日两个不同的日期”可知,图中BC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则AS
线为昏线,G所在经线为180°即国际日期变更线;则D点所在经线为135°W;赤道上白昼的范围为45°E向东到180°,再向东到135°W,则属于东半球的白昼范围为115°,属于西半球的白昼范围65°,故赤道上西半球的白昼短于黑
夜,赤道上东西半球的白昼长度之比为23∶13,D正确,ABC错误。故选D。下表示意小明同学摘录的我国某地连续五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日期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第一天6:13:0722:09:17第二天6:13:4
522:09:31第三天6:14:2922:09:12第四天6:15:0922:08:31第五天6:15:5322:08:277.该地可能位于()A.长白山脉B.横断山脉C.台湾山脉D.阿尔泰山脉8.小明同学摘录的这五天可能在()A.3月初B.5
月初C.7月初D.9月初【答案】7.D8.C【解析】7.由表可知,该日昼长接近16小时,远大于12小时,说明纬度相对较高。同时该地日出和日落的中点(即地方时正午12点)在北京时间14时附近,推测该地地方时比
北京时间晚约2小时,故该地位于90°E附近,因此该山地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阿尔泰山脉符合题意,D正确;长白山脉、台湾山脉均位于我国东部,横断山脉位于西南,ABC不符题意。故选D。8.结合表中信息可知,所示时期内该地昼长夜短,且昼变短、
夜变长,判断为夏至—秋分期间,且由于该日昼长接近16小时,远大于12小时,昼夜差异较大,推测接近夏至日,而不是秋分日。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地理爱好者小张在我国某盐湖(35°N,111°E)研学期间,于北京时间6:
36在湖畔拍摄到日出景观(左图),12:00小张发现民宿室内太阳照射区如右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想拍摄该盐湖日落景观,小张应选择的北京时间和拍摄方向是()A.18:36西北B.18:36正西C.17:24西南D.17:24正西10.该民宿
的阳台窗朝()A.正南B.西南C.东南D.东北【答案】9.B10.C【解析】9.由材料知,北京时间6:36在湖畔拍摄到日出景观,该盐湖经度比120°E偏西9°,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36分钟,此时当地地方时应为6:00,所以该日日出地方时6:00,该日应为春、秋分
前后,昼夜平分,地方时18:00日落,日落方位为正西。想拍摄该盐湖日落景观应朝向正西,地方时为18:00前后,所以小张应选择的北京时间为18:36。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由图示可以看出,该民宿阳台窗与北京时间12:00的太阳光线垂直,此
时当地地方时为11:24,太阳位于盐湖东南方,所以民宿阳台窗朝东南。C正确,ABD错误,故选C。图1为广东省韶关市“长老峰”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图1所示“长老峰”的岩石类型对应图2中的()A.甲B.乙C.丙D.丁12.“长老峰”景观的形成地质过程最可能为(
)A.固结成岩—风力侵蚀—地壳抬升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流水侵蚀C.固结成岩—地壳抬升—流水侵蚀D.岩浆侵入—风力侵蚀—地壳抬升【答案】11.B12.C【解析】11.读图2结合所学知识,丁“三进一出”为岩浆,丙为岩浆岩,变质作用指向甲,甲为变质岩,乙为
沉积岩。读图1可知,“长老峰”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为沉积岩,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由上题可知,形成“长老峰”的岩石为沉积岩,沉积物经过长时间的沉积固结成岩,后因地壳运动抬升至地表,最后受流水侵蚀形成丹霞地貌的“长老峰”景观
,C正确;广东省韶关市降水多,主要受流水作用影响,风力作用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A错误;岩浆侵入形成的是岩浆岩,BD错误,故选C。大同盆地西缘的口泉断裂带是一条控制盆地形成与发展的主干断裂带。下图示意位于大同盆地西缘的口泉山断裂切割新生代玄武岩,f1(盆地与山体的分界线)、f2(低坡度山体与
高坡度山体的分界线)为口泉山断裂的分支,两处分支兼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自断裂发育起,较低海拔地块地势不断降低。图中75m和190m数值表示水平移动距离。完成下面小题。13.图中地质发育说法正确的是()A.低坡度山体为地堑构造
B.冲积扇形成于f2断裂水平运动之后C.高坡度山体为向斜构造D.盆地冲沟形成于f1断裂水平运动前14.根据河流流向,判读低坡度山体的运动特点最可能是()A.上升运动并有右行错移B.上升运动并有左行错移C.下陷运动并有右行错移D.下陷运动并有左行错移【答案】13.B14.C【解析】13
.地堑构造的两侧岩块相对上升,图示低坡度山体西北侧岩块相对上升,东南侧岩块则相对下降,A错误;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图中冲积扇所在位置位于低坡度地区,是由于f2断裂形成后,低坡度地区地势平坦,河流摆脱侧向束缚,铺散沉积而成,B正确
;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高坡度山体是向上隆起的,C错误;冲沟被f1断裂改向,说明冲沟形成于f1断裂垂直运动前,D错误。故选B。14.依据图示信息可知,口泉山断裂的两条分支既有垂直运动,又有水平错位运动,低坡度山体脱离于高坡度山体,有下陷趋势,低坡度山体冲沟均右行错移,C正确,
ABD错误。故选C。太湖石是我国观赏名石之一,形状各异,多有孔洞,其孔洞形成机制与喀斯特溶洞相似。部分太湖石经历波浪长期侵蚀而形成品质更优的“水石”。太湖中心的西山岛自唐代以来就是太湖石的主产地。下图
为西山岛地质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图中具备“水石”形成条件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16.下列属于西山岛盛产太湖石的自然条件的是()A.人为干扰较小B.地形起伏较大C.夏季高温多雨D.地质条件复杂【答案】15.B16.C【
解析】15.由材料“其孔洞形成机制与喀斯特溶洞相似。”可以推测水石属于可溶性岩石,受到水的溶蚀作用形成孔洞,所以水石不可能是砂岩,①④错误;②③处属于石灰岩是可溶性岩石,材料“部分太湖石经历波浪长期侵蚀而形成品质更优的“水石”。”可知“水石”形
成在湖边,③处地处内陆,②处在湖边,②处具备“水石”形成条件。ACD错误,B正确,故选B。16.题目要求的是自然条件,A错误;西山岛整体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较为平缓,B错误;夏季高温多雨,水热丰富,水的溶蚀作用较强,C正确。西山岛的地质条件虽然
相对复杂,但是太湖石的形成与喀斯特溶洞相似,对太湖石的形成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冬季,黑龙江省东南部、东部地区水汽充足,利于降雪的形成。因此,通常情况下黑龙江东部降雪量大于西部。有时,短时间内黑龙江西部地区降雪量大于东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7.
黑龙江西部地区降雪量大于东部通常指示()A.冷气团势力强B.冷暖气团势力相当C.南北温差减小D.东南季风减弱后退18.黑龙江西部降雪量大于东部之后,西部积雪融化速度更慢,主要是因为西部()①上层积雪保温②光照时间较短③大气湿度较大④受海
洋调节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17.A18.B【解析】17.冷气团势力强,西部相对干燥的暖气团上升强烈,易于降雪,A正确;据材料可知,短时间内黑龙江西部地区降雪量大于东部,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为
准静止锋,控制时间长,B错误;东西部降雪差异与南北气温关系小,C错误;冬季,盛行偏北风,D错误。故选A。18.黑龙江西部降雪量大于东部之后,西部积雪融化速度更慢,主要是因为西部上层积雪保温,保持低温状态,①正
确;光照时间较短,气温较低,积雪融化速度较慢,小范围内,光照时间差别不大,②错误;大气湿度较大,气温较高,积雪融化速度较快,③错误;西北靠近内陆,受海洋调节弱,气温较低,积雪融化速度较慢,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黄河气旋是生成于河套和黄河下
游地区的锋面气旋,全平均可出现。但以夏季居多,约占全年总次数的80%、黄河气旋对华北和东北南部天气影响很大。下图示意某日黄河气旋分布,完成下面小题。19.图示黄河气旋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黄土高原气温偏高B.副高移至华北和东北C.寒潮气象灾害消失D.黄河中下游进入雨季20.图示黄河气旋的
主要云雨区位于()A.气旋中心B.气旋东部暖锋区C.气旋边缘D.气旋西部冷锋区21.冬春季节,黄河气旋中心所经之处可能带来()A.龙卷风天气B.沙尘暴天气C.干热风天气D.晴朗的天气【答案】19.A20.D21.B【解析】19.据材料可知,黄河气旋是生成
于河套和黄河下游地区的锋面气旋,锋面是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因此寒潮气象灾害(带来冷空气)消失不利于锋面气旋形成,C错误。黄土高原气温偏高,形成低气压中心,低压槽利于气流相遇,利于形成锋面气旋,A正确。副高盛行下沉气流,气旋是上升气流,因此副高移至华北和东北不利于黄河气旋形成,B错误。黄河
气旋形成利于黄河中下游降水,黄河中下游进入雨季不是黄河气旋的成因,D错误。故选A。20.图中黄河气旋是生成于河套和黄河下游地区的锋面气旋,黄河西北有高压中心,黄河气旋是低压,图中冷锋位于两个气压中心之间,气压差较大,风力
较大,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抬升较明显,形成的降水较多;D正确。暖锋两侧等压线较稀疏,风力弱,暖气团抬升不明显,降水少于冷锋,B错误。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带来降水,但是不如冷锋降水多,A错误。气旋边缘等压线稀
疏,风力弱,暖气团抬升弱,降水少,C错误。故选D。21.冬春季节,北方比较干燥,暖气团水汽少,暖气团抬升不易形成降水,黄河气旋中心所经之处,带来大风会扬起地面的沙尘形成沙尘暴天气,不是晴朗的天气,B正确
,D错误。龙卷风的产生条件包括近地面的风切变和显著的垂直运动、不稳定能量,黄河气旋中心所经之处不会带来龙卷风天气,A错误。冬春季节黄河流域气温较低,很少出现干热风天气,C错误。故选B。南极大陆盛行由内陆高原向四周海域俯冲的下降风影响,下图为南极秦岭科考站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2.在下降风的影
响下,秦岭站五星红旗飘扬的方向主要是()A.西北方B.东南方C.东北方D.西南方23.南极下降风()①风向日变化显著②风速昼夜差异小③受冰盖的影响大④使近海生物增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22.A
23.D【解析】22.秦岭站位于南极大陆极地东风带,常年盛行东南风,因此红旗常年飘扬的方向为西北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23.南极大陆被厚厚的冰盖覆覆盖,冰盖的光滑性减少了风的阻力,增强了下降风的风力,③正确;南极下降风可能会引发海水的上升流,将海底的营养物质带
至表层,使近海生物增多,④正确。南极下降风的风向非常稳定,由内陆高原向四周海域俯冲,大多为偏东风,①错误;南极昼夜温差较大,导致南极下降风的风速昼夜差异较大,②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尤卡坦半岛
(如下图)位于中美洲地区,海拔大多低于15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尤卡坦半岛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是()A.①地比②地年降水量大B.②地比①地年降水量大C.①地②地年降水量相当D.难以确定25.尤卡坦半岛①地气候类型为()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答案】24.B25.C【解析】24.尤卡坦半岛常年盛行东北信风,北部(①地)地势平坦,东北信风受地形抬升的影响较弱,降水较少;南部(②地)地势起伏大,山脉北侧迎风
坡受地形抬升作用显著降水较多。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25.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地所在的尤卡坦半岛北部降水较少,植被为草原,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多地形雨,为热带雨林气候。综上所述,C正确,A
BD错误,故选C。第Ⅱ卷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26.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6分)下图为我国局部8月初某日天气形式图。前后数日内东北地区出现“桑拿天”。(1)描述图中锋面在气压场中的位置并解释锋面的成因。(8分)(2)简述该时段东北地区出现“桑拿天”的原因。
(2分)(3)结合副高的移动规律,说明降水线主要集中在云南到黑龙江一线的原因。(6分)【答案】(1)北(东)段锋面位于低压槽部位(2分)。低压槽位置气流辐合,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2分);南(西)段锋面位于高压前等压线密集处(2分)。受高压影响,北部冷空气南下,与南部暖气团相遇,之间形
成锋面(2分)。(2)东北地区8月初为夏季,气温高,海洋气团控制该区,空气湿度大(或答“受夏季风影响,海洋湿润气候影响该地,空气湿度大”也可)(2分)(3)此时副热带高压脊西伸北进,控制我国东部地区,气流下沉,降水少(2分);副高压脊外缘气流成顺时针方向,把
南部海洋水汽向北输送(2分);在副高压脊的西、北边缘水汽充足,多降水(2分)。【分析】本大题以等压线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锋面、等压线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详解】(1)据图可知,北(东)部为低压中心,北(东)段锋面位于低压槽部位。结合所学知识,低压槽位置气流辐合,冷暖气团在此相遇形成锋面;据图可知,南(西)段锋面位于高压前等压线密集处。锋面北部为高压,南部为低压,受高压影响,北部冷空气南
下,与南部暖气团相遇,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8月初为夏季,此时气温高,夏季风吹东南风,受夏季风影响,海洋气团控制该区,空气湿度大,故出现“桑拿天”。(3)8月初,副热带高压脊西伸北进,我国东部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盛行气流下沉,降水少;由于位于北半球,
地转偏向力向左,副高压脊外缘气流成顺时针方向,把南部海洋水汽向北输送;在副高压脊的西、北边缘水汽充足,易产生降水,故降水线主要集中在云南到黑龙江一线。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某河段地质构造剖面及阶地分布示意图,该河段因河流下切而在河流两岸发
育了多级阶地。该河段阶地的形成过程中,地壳抬升的速度较为均匀。(1)简述该河段河谷的形成原因。(3分)(2)从阶地成因的角度比较图中各级阶地形成年代的早晚,并说明理由。(5分)(3)比较阶地T1与T3各自形成时地壳经历的抬升时间的长短,并说明理由。(6分)(4)指出T4、T5阶地上
的黄土或黄土状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地及形成时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答案】(1)该河谷地处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受流水侵蚀形成河谷。(3分)(2)阶地T1到T5形成年代越来越早(2分)。理由:
阶地主要是在地壳抬升与河流下切侵蚀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有几级阶地,地壳就经历过几次抬升运动,阶地位置越高,形成年代越早(3分)。(3)与阶地T1相比,阶地T3形成时地壳经历的抬升时间更短(2分)。理由:阶地形成时地壳抬升时间
的长短决定阶地的抬升高度(即该阶地与下一级阶地的高差)(2分);阶地T3比T1的抬升高度低,说明经历的抬升时间更短(2分)。(4)主要来源地:中亚、蒙古、我国新疆等地(2分)。主要外力作用:风力堆积(沉积)(2分)【分析】本题以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某河段地质构造剖面及阶地分布
示意图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地质构造、外力作用与地貌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详解】(1)据图可知,该河谷所在地岩层向上拱起,
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有裂隙发育,易受流水侵蚀形成河谷。(2)构造运动往往造成河道比降的变化,影响河流系统中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当地壳相对稳定或下降时,河流以侧向侵蚀作用为主,此时塑造出河漫滩;然后地壳上升,河床比降增加,水流转而下切,于是原来的河漫滩成了河谷两侧的阶地
。如果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则可以形成多次阶地。因此阶地主要是在地壳抬升与河流下切侵蚀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有几级阶地,地壳就经历过几次抬升运动,阶地位置越高,距河流越远,表明形成年代越早。据图可知,阶地T1到T
5位置逐渐升高,形成年代越来越早。(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阶地形成时地壳抬升时间的长短决定阶地的抬升高度(即该阶地与下一级阶地的高差),读图可知,阶地T3与T2之间相对高度小,阶地T1与河流之间相对高度大,所以阶地T3比T1的抬升高度低,说明经历
的抬升时间更短。(4)我国西北地区深受西北风的影响,因此黄土或黄土状沉积物主要来自中亚、蒙古和我国新疆等地,是西北风从中亚、蒙古和我国新疆等地搬运过来,受地形阻挡,风速下降,由风力堆积(沉积)作用形成的。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
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1)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
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图2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1)指出甲地的降水特点并说明其成因。(6分)(2)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4分)(3)分析20世纪70~80年代
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6分)【答案】(1)年降水总量较少,降水冬季稍多夏季少(2分);冬季受西风控制降水稍多,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2分);甲地位于沿海,地形平坦,冬季西风的抬升作用不显著,年降水总量较少(2分)。(2)地处
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左右),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2分);当地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分)。(3)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2分);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温,生
产成本低(2分);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2分)。【分析】本题以西班牙农业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降水、农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理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详解】(1)读图2结合材料“甲地附近干旱少雨”可
知,甲地降水冬季稍多、夏季极少,全年降水量200mm左右,年降水量较少。读图1可知,甲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受西风与副高交替控制,故降水呈现出冬多夏少的特点,又由于甲地位于沿海,地形平坦,冬季虽受西风控制,但地形对西风的抬升作用不明显,故年降水总量较少。
(2)气候角度主要包括气温、降水、光照等方面。甲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保温需求较低,日光温室即可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当地年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气候较为干旱,日光温室可以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3)20世纪70-8
0年代甲地日光温室快速普及,甲地相对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纬度低,热量条件好,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温,生产成本低;由材料“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可知,相对发达
国家,甲地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所以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在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