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5年高考一轮总复习地理(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习题 课时规范练25地质构造与地貌 Word版含解析.docx,共(6)页,1.239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5d4ffe101754f3398550783f00d1ed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规范练25地质构造与地貌(2023·福建三明一模)岩层产状是指岩层的产出状态,是由倾角、走向线和倾向构成岩层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总称。图1为岩层产状三要素示意图;图2为岩层产状图例说明;图3为某区域略图,图中a、b、c
、d、e为沉积岩。据此完成1~3题。1.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岩层具有储水构造B.乙处适合修建地下隧道C.a、b、c、d、e岩层由新变老D.该区域岩层具有明显的片理构造2.沿XY线作剖面,与其相符的地层分
布可能是()3.甲、乙两地地表形态的差异反映了()A.构造运动不同B.成岩时间不同C.堆积程度不同D.侵蚀程度不同(2023·江苏南通二模)下图示意某区域地层和地质构造剖面。据此完成4~5题。4.甲处地质构造名称及形成年代分别是()A.向斜上寒武世之后、下志留世之前B.背斜中志留世之后
、中泥盆世之前C.向斜下志留世之后、中泥盆世之前D.背斜中寒武世之后、上寒武世之前5.中志留世到中泥盆世期间,该区域所处的古地理环境是()A.陆地,遭受剥蚀B.盆地,接受沉积C.海洋,地震活动D.洋盆,岩浆活动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甲、乙、丙三处的海拔和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地面至地下岩层的垂直距
离)。据此完成6~7题。6.该山最有可能位于()A.上海B.福建C.青海D.西藏7.该地质构造通常被用来()A.勘探油气资源B.开展滑雪运动C.寻找地下水源D.研究岩溶地貌(2023·江苏扬州三模)沉积岩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通常有整合、假整合和不整合三种情
况。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平行且连续,假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平行但不连续,不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不平行且不连续。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平面图,据此完成8~10题。8.③处的接触关系表明新老地层形成期间,该地()A.未发生剧烈构
造运动,沉积从未间断B.未发生过褶皱运动,但有过沉积间断C.发生过褶皱运动、地面侵蚀和再沉积D.发生过褶皱运动,但无地壳升降运动9.断层线①②两侧岩层的相对运动特点是()A.①西侧岩层相对下沉B.①东
侧岩层相对北移C.②东侧岩层相对上升D.②西侧岩层相对南移10.该区域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断裂升降作用早于岩浆侵入作用B.二叠纪沉积作用早于水平挤压作用C.水平挤压晚于岩浆侵入D.白垩纪沉积作用早于侏罗纪沉积作用
下图为清源县地质图。据此完成11~12题。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Q地层含有Pt2地层物质B.清风岭的地质构造是地垒C.清源县县城位于向斜谷D.清风寺附近断层在二叠纪前形成12.推测卧虎坡岩层在变质前的成因是()A.海洋中溶解物化学沉积B.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C.高温高压下变质形成D
.岩浆喷出后冷却凝固13.(2023·山东济宁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地裂缝是一种在内外力作用下地表浅表部发生线性破裂的地质现象。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赤道横贯其中部,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2018年雨
季,在持续降雨的影响下,肯尼亚中部的东非裂谷区出现了一条数千米的巨大地裂缝(图1),研究发现:肯尼亚地裂缝常与断层相伴而生,地裂缝形成处地表土层孔隙较大、结构松散,肯尼亚东非裂谷区内的地下水最终会沿断裂注入裂谷南部的湖泊。图2示意肯尼亚地裂缝的形成过程。图1
图2(1)指出与肯尼亚地裂缝形成有关的主要内、外力作用。(2)说明在肯尼亚地裂缝形成过程中,地表水和地下水空间迁移的过程。(3)肯尼亚地裂缝具有“自我修复性和原地复发性”,试推测其原因。错题题号易错要语参考答案课时规范练25地质构造与地貌1~
3.1.C2.A3.D解析第1题,根据岩层产状的定义和图示信息,可以判断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具有储油构造;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具有储水构造;隧道应该选址背斜位置。根据向斜的岩层新老关系,观察乙地为中心的岩层
分布,乙地为向斜岩层,应该表现为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可以判断a、b、c、d、e岩层由新变老。a、b、c、d、e岩层均为沉积岩,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片理构造为变质岩的特点。第2题,由图可知,沿X—Y剖面线,岩层走向大致与等高线平行,故地层分界线与X—Y剖面线平行。第3题
,甲为背斜谷,乙为向斜山,地形倒置,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影响,岩性疏松,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发育成山岭,由此可知,甲、乙两地地表形态的差异反映了侵蚀程度不同。4~5.4.B5.A解析第4题,由图示信息,根据地层叠置顺序和构造样式可以
判断出甲处是背斜构造。根据图示信息,与该背斜一起发生弯曲的最新地层形成时代是中志留世;因为盖层是中泥盆世,由图可以看出,其不属于背斜的一部分,因此该背斜在形成后接受中泥盆世物质的堆积。第5题,图中从中志留世到中泥盆世两个时代的地层直
接接触,中间缺失了上志留世、下泥盆世地层。说明上志留世和下泥盆世时期,该地区处在陆相(山地或高原)环境,地势较高,不易沉积,或后期遭受风化和剥蚀。6~7.6.B7.C解析第6题,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
以判断出,该山的海拔在700米左右,属于山地地形,由于上海整体地势较为平坦,以平原、丘陵为主,所以该山不太可能位于上海。由于青海与西藏地区整体海拔较高,而该山的海拔相对较低,所以该山不太可能位于青海与西藏。福建地区
以山地为主,所以该山可能位于福建。第7题,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该山地甲、乙、丙三处的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从甲到丙为先增加后减小,所以同一沉积岩层的海拔从甲到丙先减小后增加,因此可以判断出该地质构造为向斜,向斜有利于储水,所以该地质构造通常被用来寻找地
下水源。背斜有利于储存油气。滑雪运动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与地质构造关系较小。岩溶地貌主要受岩层性质以及降水因素影响,与地质构造关系较小。8~10.8.C9.C10.B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③处上部为侏罗纪岩层,下部为石炭纪岩层,上下岩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且新老地层不平行,其接触关系为不整
合接触,表明新老地层形成期间,该地发生过褶皱运动、地面侵蚀和再沉积。第9题,由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分布特点可知,以二叠纪岩层P向两侧岩层依次变老,推测该处地质构造为向斜。向斜核心部位同一岩层上部宽,下部窄,当发生断裂错位后,在地质平面图中同一岩层在断裂线两侧就出现宽窄差异,
由图中(下图所示)P层在①②断层中间部分(灰色部分)较两侧岩层(黑色部分)宽,则得出①②断层中间部分岩层相对下沉,两侧岩层相对上升,即①西侧岩层相对上升、①东侧岩层相对下沉、②东侧岩层相对上升、②西侧岩层相对下沉。第10题,如图所示,该地
区先后经历了沉积作用(O、S、C、P)—水平挤压(向斜形成)—岩浆侵入(花岗岩)—断层—沉积作用(J、K),所以断裂升降作用晚于岩浆侵入作用;二叠纪沉积作用早于水平挤压作用;水平挤压早于岩浆侵入;白垩纪沉积
作用晚于侏罗纪沉积作用。11~12.11.A12.B解析第11题,Q地层为第四纪沉积岩且在河流下游,河流挟带上游泥沙在此沉积,因此Q地层含有Pt2地层物质;地垒构造两边下沉,中间抬升,清风岭只有一条断层,无法判断;县城只有一侧地层,无法判断地质构造,且谷地整体中间老两边新,为背斜;断层切
断二叠纪岩层,在二叠纪后形成。第12题,卧虎坡岩层为石英岩,由砂岩变质而成,砂岩为沉积岩,由碎屑物质物理沉积并固结成岩形成。13.答案(1)地壳断裂、流水侵蚀、流水搬运、重力塌陷。(2)地表水沿土层孔隙、断裂面等下渗到地下;地下水在地下渠道内顺势流动
,地下水最终排泄至东非裂谷区中海拔较低处(湖泊)。(3)肯尼亚雨季降水集中,水量大;质地疏松的土层在雨季易被侵蚀、搬运至地裂缝内,地裂缝在较短时间内会淤积填满;地裂缝的形成受控于当地的活动断裂带,断裂带内的地下径流会持续侵蚀周围土
层,使淤积后的地裂缝重新开裂。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肯尼亚地裂缝是在东非裂谷带上,肯尼亚地裂缝常与断层相伴而生,因此首先是地壳断裂,地裂缝形成处地表土层孔隙较大、结构松散,由于持续降水,流水沿孔隙下渗,发生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最
后发生重力塌陷。第(2)题,根据材料,肯尼亚地裂缝常与断层相伴而生,地裂缝形成处地表土层孔隙较大、结构松散。地表水沿土层孔隙、断裂面等下渗到地下;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地下水在地下渠道内顺势流动,地下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最终排泄至东非裂谷
区中海拔较低处的湖泊之中。第(3)题,肯尼亚为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雨季降水集中,水量大;质地疏松的土层在雨季易被侵蚀、搬运至地裂缝内,地裂缝在较短时间内会淤积填满;根据材料,肯尼亚地裂缝常与断层相伴而生,说明
地裂缝的形成受控于当地的活动断裂带,断裂带内有地下径流,地下径流会持续侵蚀周围土层,使淤积后的地裂缝重新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