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2.244 MB
  • 2025-02-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共(16)页,2.244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43f65e66dd214f1d9352ce03655826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石家庄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一、选择题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表是商周档案保管和使用情况简表,由下表可见,西周时间档案主管人员情况档案保管或利用商朝巫和史官负责占卜、祭祀、文字记录,同时也负责保管档案,巫史垄断神坛、把持政坛集中保管在宗

庙地区。将龟甲与兽骨分别保管,穿扎成册或按包保管西周“六卿”中,史官主管档案工作,协助周王理政,其他各官也都掌管与其职务相关的档案,其地方机关均有官员掌管丁籍档案图版、盟书、谱牒这三种档案都设立副本制度,正本保存到宗庙,也是贵族子弟学习的教材A.沿袭了商王朝的基本政治制度B.国

家治理呈现理性化特点C.重视对贵族子弟进行儒学教育D.依据档案确立政权合法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从商朝到西周时期的史官的宗教职能开始淡化,突出的是档案工作,协助周王理政的职责,说明的是国家治理呈现理性化特点,

B正确;西周是对商王朝的政治制度是继承和发展,并非是简单的沿袭,A排除;儒学是在春秋时期产生的,C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2.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侍郎,隶属于中央散骑省。该职具有位高职闲的特点,且无人员限制,受到高门士族与皇室

子弟的青睐。南朝将该职位大量授予军功起家的庶族,员外散骑侍郎数量扩大,品级和社会地位不断降低。这一变化A.助推军功授爵趋向常态化B.使皇权呈现弱化态势C.弥补了九品中正制的不足D.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2【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南朝将

员外散骑侍郎职位大量授予军功起家的庶族”体现的是南朝时期的庶族地主崛起,政府给予政策支持,这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基础,D正确;军功授爵并非常态化,A排除;庶族地主的兴起冲击了门阀政治,加强了皇权,B排除;材料与九品中正制无关,C排除。故选D。3.欧阳修在“天人相分”的基础上,提出“知人

不知天”“书人而不书天”的思想,对谶纬之学进行了批驳。范仲淹倡明经旨,注重义理,提倡“明体达用之学”,否定章句训诂,疑传惑经,开研究经学之新风气。他们的认识A.有助于传统儒学的整合创新B.旨在维护理学的正统地位C.折射出儒学神圣化发展

趋势D.肯定了士大夫的民权意识【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欧阳修批判谶纬之学,范仲淹提倡“明体达用之学",这是对过去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反思与创新,开了研究经学之新风气,推动了宋代新儒学的发展,有助于传统儒学的整合创新,故A正确;理学的正

统地位确认在南宋时期,而材料中的欧阳修、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故B错误;谶纬之学,中国两汉时期一种把经学神学化的儒家学说,材料中欧阳修正是批驳了谶纬之学,故C错误;材料主要是在讲士大夫的对国王儒学思想的批判,并未涉级民权意识,故D错误。4.明朝中期,苏州画家摹古拟古,别成一派。“

苏州片”(伪古书画)制作作坊化,作坊中起稿定型,线条皴染,人物、树石、建筑等分工绘制,跋文题写、伪造钤印、作旧装潢等各司其职,并有统一的书画蓝本。所谓“古董自来多赝,而吴中尤甚,文士皆借以糊口”。这反映了当时A.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盛行B.社会需求导致书画艺术分野C.市民的主流

价值观念改变D.政府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监管【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古董自来多赝,而吴中尤甚,文士皆借以糊口”体现的是在商品经济冲击下,苏州地区的3古玩出现了许多赝品,说明的是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盛行,A正确;B说法

与材料无关,排除;市民的价值观本质仍然是逐利,并未改变,C排除;明清时期政府仍然厉行重农抑商政策,D排除。故选A。5.有学者认为,中国内战的爆发时间恰恰与美国内战几乎同时,这使得英国面临同时失去两个市场的风险,因为中国既是英国最大的茶叶进口市场,又是

鸦片倾销市场;美国则是它的长绒棉进口市场。这种失去对英国棉纺织业是致命的,这就使英国想办法恢复其中一个秩序,于是美国内战从旁影响了中国内战的结局。这可以用来说明A.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B.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C.太平天国运动

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经济秩序D.中国内战和美国内战都带有反殖民主义性质【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中国与美国内战几乎同时爆发,使英国很恐慌,因为它失去了两个海外市场,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与美国内战分别是19世纪60年

代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和美国内战,因为中国既是英国最大的茶叶进口市场,又是鸦片倾销市场,因此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经济秩序,故选C;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不是内战,排除AB;中国内战(太平天国运动)目的不是反殖民主义,主要目的是反对清政府,排除D。【点睛】6.1902年,清政府组建天

津卫生总局,开启了地方卫生行政的序幕。1904年,成立第一个区域性卫生机构-北洋卫生局,并颁布《天津防疫章程》,规定天津铁路枢纽四围路口均派士兵把守,倘有车船搭载患病旅客,不但乘客要送医院隔离,而且车船也将被扣留没收,以示惩戒。这反映出当时天津A.公共卫生安全得到有效保护B.成为清政

府推行新政的试点C.政府主导市民生活习俗嬗变D.公共卫生管理体系逐渐形成【答案】D【解析】4【详解】根据“清政府组建天津卫生总局,开启了地方卫生行政的序幕”“规定天津铁路枢纽四围路口均派士兵把守,倘有车船搭载患病旅客……”可以看出,清政府加强

了对城市卫生的管理,反映出当时公共卫生管理体系逐渐形成,D项正确;有效的说法错误,排除A;材料不能证明天津是试点,排除B;材料体现的不是政府对民众生活改变的主导,排除C。7.1919年底,北京、天津以及留法学生中的进步青年以“工读、互助”为信条,组织了互助社一类的小团体,过起

了“共产”的生活。此外他们还模仿日本九州的“新村”和美国的“劳动共产村”的做法,在中国进行“新村”实验。此类实验A.旨在促进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B.助推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力图探索不同于苏俄的革命道

路D.得益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工读、互助”为信条,组织了互助社一类的小团体,过起了“共产”的生活。”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后,一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并进行了社会实践,这有

利于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正确;A项不是主旨,是客观影响,排除A;材料并没有体现要学习苏俄,排除C;马克思主义还没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排除D。8.1942年,“九一”扩大运动会在延安召开,参加人员来自各个阶层、各个民族以及国际人士等。朱德致开幕词,强调将来运动

的发展方向“应着重于军事方面”,以便“把许多人都锻炼成为坚强的人”,具有“健全体格”。会议结束时,毛泽东接见了战斗篮球队全体队员,鼓励大家除了坚持锻炼身体以外,还要好好工作,为革命事业献出自己的力量。此

次运动会的召开A.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范围B.奠定了持久抗战的群众基础C.完善了根据地的体育教育体系D.助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答案】D【解析】5【详解】材料反映了“九一”运动会参加人员广泛,并且注重将强身健体与军事、革命事业相结合,这有利于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故选D;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包含着国内外一切进步的抗日势力,材料无法体现统一战线范围的扩大,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根据地注重将体育与军事、革命事业相结合,不能体现奠定持久战群众基础、完善教育体系,故排除BC。9.如表是1953-1955年职工人数和

住宅投资数据表(部分),由下表可知,国家旨在时间住宅投资占全国投资比重新增住宅资产占新增固定资产比重中国职工人数(万人)1953年12.4%12.6%18561954年9.3%11……4%20021955年6.6%7.1%

2162A.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B.推进社会主义改造步伐C.保障工业化战略的实施D.奠定“二五”计划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从1953—1955年间,虽然中国的职工人数在增加,但新增住宅资产占新增固定资产比重却在下降,住宅投资占全国投资比重也在下降,说明当时的投

资并没有用于改善职工的居住条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时期是一五计划期间,所以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节约资金投资工业化以保障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故选C;材料仅有住宅投资占全国投资的比重,无法说明是调整国民经济产业

结构,排除A;社会主义改造在1953年已经开始,排除B;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保障当时的工业化战略,而非为了奠定“二五”计划基础,排除D。10.如图为20世纪80年代的一幅漫画《字的大小》。其反映了6A.扫盲教育成效显著B.

农业生产焕发活力C.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凸显D.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图一反映的是写的字大,可是粮食收获少。图二反映的是粮食收获的多,说明农民有所发展,农业焕发了活力,B正确;材料与教育无关,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农民,而不

是市场经济,排除C;材料不能看出与机械水平提高有关,排除D。11.公元前6世纪末,“刺杀僭主”叙事被雅典贵族发明之后,很快便成为城邦政治话语中的重图要符号,成为雅典人反抗僭主暴政,保卫独立、自由和平等的象征。城邦为刺杀僭主者树立雕像、并举行祭祀仪式,同时赋予其后代法定特权。“刺杀僭主”叙事从贵族

意识形态变为大众政治话语的桥梁。这说明当时雅典A.民主政治的社会氛围浓厚B.奴隶主贵族垄断了城邦政治生活C.贵族和大众政治意识趋同D.城邦权力运行机制逐渐趋向规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成为雅典人反抗僭主暴政,保卫独立、自由和平等的象征。城邦为刺杀僭主者树立雕像、并举行祭祀

仪式,同时赋予其后代法定特权”可得出雅典公民都反对僭主政治,因此对“刺杀僭主”进行宣扬,体现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氛围浓厚,A正确;垄断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趋同的说法太绝对,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行政的规范,排除D。12.如图为11-15世纪欧洲

大学分布图。其本质上反映出当时欧洲7A.人文主义获得广泛传播B.社会经济趋于活跃C.世俗教育突破王权束缚D.商业中心发生转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随着西欧城市经济的发展,及城市自治权的扩大,大学兴起并不断发展,从图片大学分布范围可以看出,此时大学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

这主要得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11世纪人文主义并没有复兴与传播,排除A;突破的说法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大学,而不是商业,且商业中心也没有转移,排除D。13.1750-1850年间,英国乡

村地区普通劳工的生活受到了很大冲击,生产资料丧失,就业不稳,粮价高涨。为此,政府结合乡村自身特点,通过济贫法、慈善、互助等多种方式进行贫困救济。英国的做法A.致力于福利国家的建立B.解决了圈地运动的遗留问题C.适应了社会转型的

需要D.防止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政府结合乡村自身特点,通过济贫法、慈善、互助等多种方式进行贫困救济。”可得出英国政府救济的措施适应了英国工业革命中大量人员失业,物价上涨的现状,因此体现了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C正确;福利国家是二战后建立的,排

除A;材料中的问题并不是圈地运动遗留的,排除B;防止的说8法错误,排除D。14.十月革命后,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租让政策公布后,英国、美国、德国、瑞典等十七个国家同苏俄签订了租让合同和技术援助协定。当时,苏

俄几乎同所有的欧洲国家以及亚洲的许多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苏俄此举A.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局面B.利用了西方大危机的国际时机C.加速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D.契合了世界整体化的发展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新经济期间,苏俄同世界上主要国家建立了贸易往来,这一做法顺应了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D正确;A是十月革命的意义,排除;经济大危机爆发是在1929年至1933年,时间不符合,B排除;此时苏俄尚未进行工业化建设,C排除。故选D。15.1972年,美苏两国首脑于莫斯科签订了《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关于防止

公海水面和上空意外事件的协定》《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及扩大贸易、科技合作等一系列协定。这些协定的签署A.标志着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流B.起因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动C.超越了国家间意识形态的对抗D.适应了两级格局瓦解的趋势【答

案】B【解析】【详解】根据“《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关于防止公海水面和上空意外事件的协定》《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可以看出,美苏两同国的对抗有所缓和,对话加强,这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动有关。即美国经济滞胀,西欧与日本的崛起,苏联国内改革等因

素相关,B正确;材料9不能成为标志,排除A;C项太绝对,排除C;当时两极格局还没有瓦解,排除D。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初官修《明史》的基本情况表(部分)类别概况体例延用了传统纪传体史书的体例,其中列传部分,继承了汉族政权编史的基本分类传统,如《文苑

传》《儒林传》等。不同以往把少数民族归入蛮夷传,更侧重从地域的视角来编撰内容《太祖本记》记载“罢相,设府、部、都察院分理庶政,事权归于朝廷。嗣君不许复立丞相。臣下敢以请者置重典。””“(太祖遺诏)丧祭仪物,毋用

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忠义传》共七卷,详细的记述忠义之士,并大加赞扬。除此之外,对两类人群进行详细记载,一类是“孝义”,记载了七十多人的孝义行为,另一类是“列女”,记载也有数百人之多

《流贼传》中对农民起义军处处以“贼”相称,对起义军进入北京城的情况大肆歪曲:“贼又编排甲,令五家养一贼,大纵淫掠,民不胜毒,嵘死相望”——摘编自石中玉《清初《明史》的编撰特点》(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官修《明史》的基本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

明清初官修《明史》的史料价值。【答案】(1)特点:继承传统体例,有所创新;体现民族交融,淡化民族分类;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强调君主集权,树立圣明君主形象;贬低农民起义;体现统治者意志。(2)史料价值:其为官修史书,距明朝较近,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对于研究明清政治、经济

、文化发展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体现了统治者意志,使用中应注意辨析,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延用了传统纪传体史书的体例,其中列传部分,继承了汉族政权编史的基本分类传统”得出继承传统体例,有所创新;根据材料“延用了传统纪传

体史书的体例,其中列传部分,继承了汉族政权编史的基本分类传统”得出体现民族交融,淡化民族分类;根据“列女”“孝义”得出宣扬封10建伦理道德;根据“罢相,设府、部、都察院分理庶政,事权归于朝廷。嗣君不许复立丞相。臣下

敢以请者置重典。”得出强调君主集权,树立圣明君主形象;根据“《流贼传》中对农民起义军处处以“贼”相称,对起义军进入北京城的情况大肆歪曲”得出贬低农民起义,体现统治者意志。(2)史料价值:根据清初官修《明史》的这一形式以及内容中体现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可以看也,其为官修史书,距

明朝较近,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对于研究明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的学可得出其体现了统治者意志,使用中应注意辨析,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70-1979年主要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

长率(不变价格)1870—19131913—19501950—19731973—1979法国1.51.04.12.6德国1.60.7而5.02.6意大利0.80.74.82.0日本1.50.58.43.0英国1.00.92.51.3美国2.01.62.21.9平均1.

40.94.52.23——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根据材料所示信息,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答案】示例:论题: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7

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变动。1870—1913年,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和德国广泛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工业生产能力迅速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于英法。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积极引进最新技术成果,经

济发展水平迅速提升。工业革命后形成的英国主导的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发生变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11913—1950年,欧洲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的打击,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衰落,日本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经济遭受重创。这一时期欧洲和日本经济增长明显低

于美国。美国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建立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机制,并在二战中逐渐发展成为资本主义超级大国,构建起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等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1950—1979年,欧洲国家经济逐渐恢复,在发展中逐渐走向联合,并成立了欧共

体。日本经济也在美国的扶植下高速发展。欧洲、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欧、美、日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和贸易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动摇。总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技术革命、战争等因素影

响下,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特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变动。(注:“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其它论题言之有理也可得分。如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表格中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表格中某一时段内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特征等方面,自拟主题,并进行论

述。)【解析】【分析】【详解】根据主要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数据,可提出论题: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变动。论证:根据1870—1913年的数据,结合所学,可从美国和德国广泛采

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工业生产能力迅速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于英法;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升等;说明工业革命后形成的英国主导的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发生变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据1913—1950

年的数据,结合所学,可从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衰落,日本经济遭受重创,这一时期欧洲和日本经济增长明显低于美国;美国建立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机制,并在二战中逐渐发展成为资本主义超级大国,构建起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说明美国确立了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根据1950—1979年的数据

,结合所学,可从欧洲的联合、日本崛起,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欧、美、日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和贸易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动摇等;说明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最后总结说明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技术革命、战争等因素影响下,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特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变动。【点睛】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材料一瓷器是中华民族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聚佣万余

人”,德化地区“骈肩集市让,堆积群峰起,一朝海泊来,顺流价倍蓰,不怕生计穷,但愿通潮水”,瓷器远销亚欧非,外销空前发展。16-18世纪,英、法、荷、丹、瑞典等国先后在广州设立贸易机构,将中国瓷器运往欧洲。外销瓷器为满足各国不同需求,开拓了

“纹章瓷”“广彩瓷”等新品种。华瓷广泛进入欧洲社会各阶层,并掀起了华瓷收藏风潮。在中东,华瓷则被广泛用于伊斯兰建筑中。——摘编自黄纪阳《明清华瓷外销研究》材料二18世纪以来,西班牙、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家瓷厂大都采取工业化生产方式,运用抛光、平面切割技术

提供新型陶瓷装饰材料并进行大批量生产,在国际和中国市场排挤中国瓷的生产与销路。而中国陶瓷仍然采用焚香计时、试片测温这种几千年的传统方法。由于自身存在的各种因素,中国陶瓷生产日渐凋零,不仅退出了国际竞争,甚至国内市场也逐

渐被日本和西方占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变成了一个陶瓷进口国,高档细瓷需要大量进口。1927年以前,景德镇每年产值为1000万元,“据最近江西陶务局调查去年(民国十八年)景德镇瓷器出产总值实减少三四百万元。”到1932年,全年产值仅60

万元。这种巨大反差,引起爱国人士反思。——摘编自练崇潮《近代中国陶瓷业发展轨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瓷器外销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瓷器贸易地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瓷器贸易地位变化的认识。【答案】(1)影响:传播了中国文化,扩大了中国影响力;促进了中国手工业水平的提升和发展;促进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加强了经济往来,促进中外友好交流

。(2)原因:工业革命后,西方技术先进;中国固守传统,缺乏技术创新;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国家在世界市场中占主导地位;近代中国国力衰退,国际贸易缺乏强力后盾;西方列强加紧经济侵略。(3)认识: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实力依赖于国家的综合国

力;注意技术创新,更新观念,顺应发展的潮流。【解析】【详解】(1)影响:根据材料“瓷器远销亚欧非,外销空前发展”“华瓷广泛进入欧洲社会各阶层,并掀起了华瓷收藏风潮”“。在中东,华瓷则被广泛用于伊斯兰建筑中”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传播了中国文化,扩大了中国影响力、促进了中国手工业水

平的提升和发展、促进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及加强了经济往来,促进中外友好交流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原因:根据材料“大都采取工业化生产方式,运用抛光、平面切割技术提供新型陶瓷装饰材料并进行13大批量生产”可归纳出

工业革命后,西方技术先进;根据材料“而中国陶瓷仍然采用焚香计时、试片测温这种几千年的传统方法”可归纳出中国固守传统,缺乏技术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国家在世界市场中占主导地位;近代中国国力衰退,国际贸易缺乏强力后盾;西方列强加紧经济侵略。(3)认识: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

可知,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实力依赖于国家的综合国力;注意技术创新,更新观念,顺应发展的潮流。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魏苏绰当政时,逐渐确立了一套新的户籍登记制度。新的户籍包括户口、土地、赋役三个部分。在户口方面,要完

整地记录各户的人口情况,不受田、不纳租不服役的中、老、小、黄家庭成员,甚至死亡、迁出的成员,都要无遗漏地进行登记。土地、奴婢、耕牛过去是资簿登记的重要内容,现在也被列入新的户籍统计之中。在土地方面,详细登记受田的丁男、丁妻、丁婢的口数;应受田若干、未受田

若干,受田中麻田、正田、园宅各若干,受田率是足或几分未足;受田人所受各段土地的亩数、方位及四至。在赋税方面,包括每户的户等,全家人口的详细情况,全家应纳租、布、麻数量等内容。由于苏绰创造的这种户籍制度格外强调各种统计数字,所以被称为“计账户籍”。——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魏户籍登记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魏户籍登记制度改革的影响。【答案】(1)特点:户籍内容丰富详细;土地、赋税等统一纳入户籍统计;户口为主导,是土地登记和赋税登记的重要依据;强

调统计数字;户籍登记与均田制推行相结合。(2)影响:有利于户籍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政府加强对人口的控制;赋税征收有了准确的依据,有利于赋税的征收和政府的财政收入的稳定;保障了均田制的顺利实施;为后世的户籍制

度发展提供了借鉴。【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新的户籍包括户口、土地、赋役三个部分”可归纳出户籍内容丰富详细;根据材料“要完整地记录各户的人口情况,不受田、不纳租不服役的中、老、小、黄家庭成员,甚至死亡、迁出的成员,都要无遗漏地

进行登记”可归纳出土地、赋税等统一纳入户籍统计;根据材料“详细登记受田的丁男、丁妻、丁婢的口数”可归纳出户口为主导,是土地登记和赋税登记的重要依据;根据材料“受田人所受各段土地的亩数、方位及四至”可归纳出强调统计数

字;根据材料“在土地方面,详细登记受田的丁男、丁妻、丁婢的口数;应受田若干、未受田若干,受田中麻田、正田、园宅各若干”可归纳出户籍14登记与均田制推行相结合。(2)影响: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

户籍制度的完善、政府加强对人口的控制、赋税征收有了准确的依据、利于赋税的征收和政府的财政收入的稳定、保障均田制的顺利实施及为后世的户籍制度发展提供了借鉴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世纪末以来,埃及一直是英国的势力范围。1922年,埃及获得独立,但英国仍保留

若干特权。为了防患于未然,英国于1936年与埃及签订了《英埃同盟条约》。在二战中很长时间内,埃及政府长期奉行对德意断交而不宣战的立场,但又同时积极履行《英埃同盟条约》义务,甚至以超过条约要求的积极态度配合盟军作战,比如1943年1

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曾聚集埃及召开开罗会议。作为回报,英国支持埃及参加战后国际安排的和平会议。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明确强调,拟议中的联合国会议的应邀国家应是1945年3月1日前对共同敌人宣战的协同国家。美国曾支持厄瓜多尔、巴拉圭、智利、秘鲁、委内瑞拉和乌拉圭6个拉美协同

国家宣战。因而,在此次会议上,英国首相丘吉尔对埃及宣战的要求予以支持。埃及方面对这一消息的反应十分积极。其首相曾说,为了维护自己国家的权利和利益,和平会议将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使那些捍卫《大西洋宪章》所载民主原则和人类自由的国家听到埃及自己的声音。2月26日,埃及国王签署敕令

,埃及正式对德日宣战。——摘编自曹占伟《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埃及参战立场的演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支持埃及对德、日法西斯宣战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埃及对德、日法西斯的

宣战。【答案】(1)原因:英埃两国长期以来的密切关系;抑制美国势力扩张,维护英国利益;埃及对抗击法西斯做出了贡献;埃及的积极要求。(2)简评:壮大反法西斯阵营的力量,加速法西斯的溃败;提升埃及在国际的影响力;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并未能实现埃及国际利益最大化。【解析】【分析】【详解】(1)原因:根据

“埃及一直是英国的势力范围”得出英埃两国长期以来的密切关系;根据“美国曾支持……6个拉美协同国家宣战。因而,在此次会议上,英国首相丘吉尔对埃及宣战的要求予以支持”得出抑制美国势力扩张,维护英国利益;根据“积极态度配合盟军作战”得出埃及对抗击法西斯做出了贡献;根据“

埃及宣战的要求”得出埃及的积极要求。(2)简评:根据“英国首相丘吉尔对埃及宣战的要求予以支持”得出壮大反法西斯阵营的力量,加速法西15斯的溃败;根据“使那些捍卫《大西洋宪章》所载民主原则和人类自由的国家听到埃及自己的声音”得出提升埃及在国际的影响力;根据所学,还可

从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并未能实现埃及国际利益最大化等分析总结。【点睛】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南汉宸(1895-1967),山西洪洞县人。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2月,任中共皖北第二届特别委员会特委书记,多次

组织领导太和等县的农民运动,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后,南汉宸参加中共代表团,反复向杨虎城宣传我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1941年,南汉宸担任陕甘宁边区财政厅厅长,主持发行边区货

币,禁止法币流通。同时他还主持草拟各项税务政策与粮食征收章程,使粮食征收的具体措施日臻完善,边区度过了难关。1948年12月南汉宸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任行长,接收国民党官僚资本的金融系统,基本上实现了全国金融步调的一体化。新中国成立后,南汉宸率中国

代表团多次出访亚、非、拉各国,坚持党和政府的外交原则,增强了同亚、非、拉人民的友谊。——摘编自李茂盛等《纪念南汉宸同志诞辰110周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汉宸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做的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简析推动南汉宸为革命和建设做出贡献的主要因素。【答案】(1)贡献:领导和组织农民运动,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参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进行边区金融和税收改革,促进边区经济发展,打破日、伪、顽对抗日根据地

的经济封锁;出任人民银行行长,为人民币的发行以及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多次出访亚非拉地区,推动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2)主要因素: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民主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南汉宸个人的为革命与建设的献身精神。【解析】

【详解】(1)贡献:根据材料“多次组织领导太和等县的农民运动,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可归纳出领导和组织农民运动,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根据材料“南汉宸参加中共代表团,反复向杨

虎城宣传我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可归纳出参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根据材料“主持发行边区货币,禁止法币流通”“同时他还主持草拟各项税务政策与粮食征收章程,使粮食征收的具体措施日臻完善,边区度过了难关”可归纳出进

行边区金融和税收改16革,促进边区经济发展,打破日、伪、顽对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根据材料“1948年12月南汉宸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任行长,接收国民党官僚资本的金融系统”可归纳出出任人民银行行长,为人民币的发行以及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做了大

量准备工作;根据材料“南汉宸率中国代表团多次出访亚、非、拉各国,坚持党和政府的外交原则,增强了同亚、非、拉人民的友谊”可归纳出多次出访亚非拉地区,推动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2)因素: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

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民主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南汉宸个人的为革命与建设的献身精神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