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十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1 页
  • 大小 1.236 MB
  • 2024-10-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重庆市十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十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十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8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重庆市十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31)页,1.23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432c4c6e1e50029a660e001e0c3a39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22—2023学年(下)中期学习能力摸底高一生物试题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2.试题总分100分;3.试卷页数6页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50分,

1-10每小题1分,11-30每小题2分)1.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B.结构简式为A-P~P~PC.末端磷酸集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D.由C、H、O、N、P组成【答案】A【解析】【分析】1、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称缩写,A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A-P

~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2、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远离A的那个特殊化学键很容易水解,于是远离A那个P就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Pi,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就转化成了A

DP。【详解】A、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错误;B、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B正确;C、ATP水解时,远离A的那个P就脱离开来,该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C正确;D、ATP的组成元素是C、H、O、N、

P,D正确。故选A。2.下列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属于兼性厌氧的真核生物B.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H2OC.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O2D.有氧呼吸时释放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答案】B【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全过程:(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2)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3)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

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2、无氧呼吸全过程:(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2)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详解】A、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

性,A正确;B、酵母菌只有在有氧条件下才产生水,B错误;C、酵母菌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无氧条件下第二阶段丙酮酸氧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C正确;D、有氧呼吸时释放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量转移到ATP中,D正确。故选B。3

.将小叶圆片减压抽气后,放入约含1%的NaHCO3溶液中,使其沉入底部。在直射光下小圆片很快上浮,在暗中小圆片不上浮。这现象说明植物()A.在光下重量变轻了B.将碳酸氢钠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C.在光下进行了光合放氧D.在暗中没有进行呼吸无二氧化碳释放【答案】C【解析】【分析】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详解】碳酸氢钠在直射光下分解出二氧化碳,叶片在光照和二氧化碳的情况下,可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氧气释放后部分会存在叶片细胞的

间隙,此时叶片上浮,C正确。故选C。4.实验发现,一定浓度的可可碱(一种化学物质)处理鬼针草根尖后,分裂期细胞减少,其中分裂后期(以染色体移向两极为指标)的细胞数目相对减少最为显著。其最可能的原因是可可碱抑制了()A.纺锤体的形成B.DNA的复制C.蛋白质的合成D

.细胞质的分裂【答案】A【解析】【分析】有丝分裂分裂期的特点:前期:核内的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破裂以及纺锤体开始形成。中期:中期是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纺锤体完全形成时期。后期:后期是各个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由赤道移向细胞两极的时期。

末期:为形成二子核和胞质分裂的时期,染色体分解,核仁、核膜出现,赤道板上堆积的纺锤丝,称为成膜体。【详解】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体的牵引下分别移向两极,可可碱处理鬼针草根尖后,分裂后期(以染色体移向两极为指标)的细胞数目相对

减少最为显著,说明可可碱最有可能是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A正确,BCD错误。故选A。5.老年人头发会逐渐变白,皮肤出现老年斑,还会出现行动迟缓等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老年斑是衰老细胞中黑色素沉积导致的B.头发变白是因为细胞中呼吸酶活性降低所致

C.行动迟缓与酶活性降低及代谢速率下降有关D.老年人体内都是衰老的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

谢减慢。【详解】A、“老年斑”是衰老细胞内脂褐素沉积形成的,不是黑色素,A错误;B、头发变白是因为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使黑色素含量减少所致,B错误;C、行动迟缓与酶活性降低及代谢速率下降导致产生的能量不足有关,C正确;D、老年人体内不都是衰

老的细胞,也有新产生的细胞,D错误。故选C。6.A和a分别表示硬币正面和背面,每次抛出后,A或a朝上的概率都是1/2。为了验证这一结论,有4位同学做抛硬币实验。他们的实验结果最具说服力的是()A.甲抛了两次,A/a=1B.乙抛了20次,A/a≈0.67C.丙抛了2

00次,A/a≈1.17D.丁抛了2000次,A/a≈1.02【答案】D【解析】【分析】通过实验的方法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大小,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误差越来越小,频率一般会越来越接近概率。【详解】结合题干分析可知,A或a朝上的概率都是1/2,这说明抛硬币的次数越多,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越高,

选项中D抛硬币的次数最多,A/a≈1.02,最接近1,D正确。故选D。7.人的双眼皮和单眼度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4个孩子,其中3个是单眼皮,1个是双眼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单眼皮个体是纯合子B.

这对夫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C.这个双眼皮孩子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D.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单眼皮的概率为3/4【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4个孩子,其中3个是单眼皮,1个是双眼皮,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双眼皮对单眼

皮是显性,并可判断这对双眼皮夫妇都是杂合体。【详解】A、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4个孩子,其中3个是单眼皮,1个是双眼皮,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双眼皮对单眼皮是显性,则单眼皮个体是纯合子,A正确;B、这对夫妇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都是杂合体,则双眼皮的女儿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1:2,其携带隐性遗传因子的概率为2/3,BC正确;D、这对夫妇都是杂合体,再生一个孩子是单眼皮的概率为1/4,D错误。故选D。8.M蛋白参与蛋白质的囊泡运输,结合GTP时呈活跃状态,结合GDP时呈不活跃状态。GTP和ATP的结构相似,仅碱基不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运输蛋白质的囊泡可能来自核糖体、内质网或高尔基体B.M蛋白由活跃状态转化为不活跃状态需要消耗能量C.GTP是由鸟嘌呤、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结合而成D.GTP丢失1个Pi后可参与RNA的合成【答案】C【解析】【分析】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细胞中,它与ADP的相互转化实现贮能和放能,从而

保证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生成ATP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植物体内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生成ATP;另一条是所有活细胞都能通过细胞呼吸生成ATP。【详解】A、运输货物蛋白的囊泡可能来自内质网或高尔基体,核糖体没有膜结构

,A错误;B、M蛋白参与蛋白质的囊泡运输,结合GTP时呈活跃状态,结合GDP时呈不活跃状态,则M蛋白由不活跃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需要储存能量,B错误;C、GTP中G表示鸟苷,由鸟嘌呤、核糖组成,P表示磷酸基团,则GTP是由鸟嘌呤、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结合而成,C正确;D、GTP丢失2个

Pi后是核糖核苷酸,是RNA基本单位之一,可参与RNA的合成,D错误。故选C。9.一马拉松爱好者参加了集训,经检测集训前后其跑步时单位时间的摄氧量无明显变化,完成跑步后血浆中乳酸浓度变化如图。与集训前相比,爱好者跑步过程中骨骼肌细胞在单位时间内()A.有氧呼吸减少,无氧呼吸增强B.

每克葡萄糖平均产生的ATP减少C.ATP消耗较多,ADP积累量增加D.产生的CO2量大于吸收的O2量【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经过训练后跑步爱好者摄氧量无明显变化,说明有氧呼吸强度不变;通过柱

形图可知,集训后乳酸浓度增强,说明无氧呼吸增强。【详解】A、根据题意“经检测集训前后其跑步时单位时间的摄氧量无明显变化”,说明与集训前相比,爱好者跑步过程中骨骼肌细胞有氧呼吸的强度不变,A错误;B、根据柱形图可知,集训后乳酸浓度增强,说明无氧呼吸增强,即经

过训练后,无氧呼吸所占的比例增加,由于无氧呼吸是不彻底的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少,合成的ATP少,因此与集训前相比,爱好者跑步过程中骨骼肌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每克葡萄糖平均产生的ATP减少,B正确;C、ATP在细胞内的含量较少,通过与ADP之

间快速的转化以满足ATP的需要,因此细胞内不会出现ADP积累量增加,C错误;D、由于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只有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而经过训练后跑步爱好者摄氧量无明显变化,说明有氧呼吸强度不变,因此与集训前相比,爱好者跑步过程中骨骼肌细胞在

单位时间内产生的CO2量等于吸收的O2量,D错误。故选B。10.某实验小组做了以下四组实验,①号锥形瓶实验前已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再连通②号锥形瓶,BTB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A组置于5℃环境中培养,BCD三组置于25℃环境中培养。一般情况下,四组实验中②号锥形瓶最快变成黄色的是()A.B.C.D.

【答案】C【解析】【分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代替澄清石灰水检测CO2的产生情况,颜色变化为由蓝变绿再变黄。【详解】A、酵母菌无氧呼吸最适温度为20~30℃,A组温度为5℃,BC

D为25℃,A瓶的无氧呼吸强度最弱,A错误;B、12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120mL的无菌水,最终其葡萄糖质量分数浓度为2.5%,相对于C和D瓶,葡萄糖含量最低,产生的二氧化碳最少,颜色变成黄色最慢,B错误;C、C瓶中葡萄糖含量最多,且温度适宜,菌种为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

最多,进而加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最短,C正确;D、乳酸菌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C。11.将紫月季叶片色素提取液点样后,先后置于层析液和蒸馏水中进行双向纸层析,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而用菠菜叶片进行同样实验,则观察不到色素a,下列分析正

确的是()A.色素a最可能存在于液泡中B.色素e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C.菠菜叶片提取失败,未提取到色素aD.可用无水乙醇替代层析液【答案】A【解析】【分析】纸层析法:将试样点在纸条的一端,然后在密闭的槽中用适宜溶剂进行展开,当组分移动一定距离后,各组分移动距离不同

,最后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详解】A、由步骤三可知,色素a在蒸馏水中被分离,说明色素a可能是液泡中的水溶性色素,A正确;B、由步骤二可知,色素e在层析液中扩散距离最远,说明色素e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B错误;C、由步骤三可知,色素a可溶解于蒸馏水,a可能是

液泡中的水溶性色素如花青素,而用菠菜叶片进行同样实验,则观察不到色素a,说明菠菜叶可能不含色素a,C错误;D、4种光合色素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差不多,故无水乙醇不能替代层析液分裂色素,D错误。故选A。12.下列有关农谚的解释错误的是()A.“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难增产”,农家肥

分解后可以为农作物提供CO2和无机盐B.“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特指谷物)历来一半收”,光合作用需要较多水分C.“疏禾有谷粜(tiao),密禾捞柴烧”,提高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从而提高产量D.“白天热

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有机物积累,增加产量【答案】C【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含水量以及矿质元素的量。肥料主要提供无机盐松土主要是加强根部细胞有氧呼吸。【详解】A、“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

难增产”,说明有机物可以被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小动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从而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增加产量,A正确;B、细胞代谢越旺盛,需要水越多,“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特指谷物)历来一半收”,说明立秋时谷物生长旺盛,需要的水较多,B正确;C、“疏禾有谷粜(tiao),密禾捞柴烧”,疏禾、密禾

情况下收获不同,说明合理密植能提高光合速率,进而提高产量,而过度密植不会增加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反而会导致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导致减产,C错误;D、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是说白天适当的提高温度,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夜间降低温度,降

低呼吸速率,所以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有机物积累,增加产量,D正确。故选C。13.种植在大田和大棚里的同种小白菜,往往在形态结构上出现差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因为是同种,二者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是相同的B.大田的小白菜叶子深绿,大棚里的浅绿,前者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

可能更大些C.大棚里的小白菜叶子薄,叶面积较大,是对弱光照的适应D.二者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和光波长不同,是导致上述差异的重要外因【答案】A【解析】【分析】1、植物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其中光反应阶段发生的物质变

化是:水的光解产生[H](NADPH)和氧气、ATP的形成;暗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是:二氧化碳的固定、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不同植物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是不同的,环境的改变也会改变植物的生理特征。【详解】A、大田和大棚里的同种小白菜,在形态、结构和生理方面会出现明显适应性的差

异,则二者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可能不相同,A错误;B、叶绿素a呈蓝绿色,叶绿素b呈黄绿色,所以大田的小白菜叶子深绿,大棚里的浅绿。前者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可能更大些,B正确;C、为了适应弱光,大棚里的小白菜叶子薄,叶面积较大,增大接受光照的面积,C正确;D、大田和

大棚里的同种小白菜由于接受的光照强度和光质(光波长)不同,是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外因,D正确。的故选A。14.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组

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B甲、乙、丙细胞均有间期细胞C.丙组中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一定相同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间期主要特点: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甲处于分裂间期的G1期(DNA复制前)和末期,乙处于间期的S

期(DNA复制时期)和丙处于间期的G2(DNA复制完成)、前期、中期或者后期。【详解】A、乙组细胞的DNA含量为2C~4C,说明该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A正确;B、甲处于分裂间期的G1期(DNA复制前)和末期;乙处于间期的S期

(DNA复制时期);丙处于间期的G2(DNA复制完成)、前期、中期或者后期,B正确;C、丙组包括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其中只有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D、甲组包括G1期和末期的细胞,所以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

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增多,D错误。故选D。15.图甲、乙为某生物的体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行为变化示意图,曲线①②为DNA含量变化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对应曲线①中的CD段,对应曲线②中的FG段B.图乙为有丝分裂后期示意图,这一时期两曲线有不同的变化C.图甲所示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观察

到D.观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时,可用同一细胞来观察甲、乙两种时期【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图甲处于有丝分裂间期,正在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图乙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体加倍,染色单体消失。【详解】A、图甲表示染色体的复制,核DNA含量加倍,对应曲

线①中的CD段,对应曲线②中的FG段,A正确;B、有丝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减半,但一个细胞中核DNA含量没有减少,B正确;C、染色体复制发生在间期,在光学显微镜下很难观察到,C正确;D、观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时,在解离时细胞已经被杀死,

因此不能用同一细胞来观察甲、乙两种时期,D错误。故选D。16.糖酵解是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的过程,氧气可以降低糖类的分解和减少糖酵解产物的积累,这种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研究发现ATP对糖酵解相关酶的活性有抑制作

用,而ADP对其有激活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催化糖酵解反应的酶均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B.NADH全部来自于糖酵解过程C.供氧充足时,细胞质基质中ATP/ADP增高对糖酵解速度有抑制作用D.供氧不足时,NAD+和NADH的转化速

度减慢且糖的消耗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全过程:(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2)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

H]和少量能量。(3)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详解】A、糖酵解是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的过程,该过程指有氧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催化糖酵解系列反应的酶均存在于细胞质基质,A正确;B、供

氧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NADH,故NADH不全来自于糖酵解过程,B错误;C、供氧充是的条件下,ATP对糖酵解相关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即细胞质基质中ATP/ADP增高对糖酵解速度有抑制作用,C正确;D、供氧不足的条件下进行无氧

呼吸为主,NAD+和NADH的转化速度减慢且糖的消耗增加,D正确。故选B。17.将新鲜的荔枝放入纸箱中密封保存,第3天将手伸进箱内取果时,会感觉到果实发热,存放时间长了,还可以闻到酒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纸箱密封会使果实发热,说明无氧

呼吸比有氧呼吸释放更多的热能B.荔枝果实产生酒精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并且还伴随着CO2的释放C.纸箱密封性能越好,荔枝细胞呼吸中释放的CO2和吸收O2的差值越大D.对荔枝进行保鲜时,应将新鲜的荔枝置于低温、低氧且有一定湿度的环境中【答案】A【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全过程:(1)第

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2)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3)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

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2、无氧呼吸全过程:(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2)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详解】A、有氧呼吸释放的

热量更多,纸箱密封会使果实发热,不能说明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释放更多的热能,A错误;B、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能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故可推测荔枝果实产生酒精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同时伴随着二氧化碳的释放,B正确;C、纸箱密封性能越好,氧气含量越低,则无氧

呼吸速率越高,荔枝细胞呼吸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吸收氧气的比值越大,C正确;D、对荔枝进行保鲜时,应将新鲜的荔枝置于零上低温、低氧且有一定湿度的环境中,这样不仅可以保鲜,而且无氧呼吸速率和有氧呼吸速率均较低,消

耗的有机物更少,D正确。故选A。18.植株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叶肉细胞中线粒体释放CO2的速率为m1,叶绿体和叶肉细胞吸收CO2的速率分别为m2和m3;线粒体吸收O2的速率为n1,叶绿体和叶肉细胞释放O2的速率分别为n2和n3,当光照强度

为植株的光补偿点时,下列数量关系正确的是()A.m1>m2、n1>n2B.m3>0、n3>0C.m1=m2=n1=n2D.n1=n2+n3【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能量。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净光合速率。植物的总光合速率一般用植物固定CO2速率、植物产生O2速率、植物制造有机物速率来代表,净光合速率一般用植物吸收CO2速率、植物释放O2速率、植物积累有机物速率来代表,呼吸速率一般用(黑暗

条件下)植物释放CO2速率、植物吸收O2速率、植物消耗有机物速率来代表。【详解】A、根据有氧呼吸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能量,可推知叶肉细胞中线粒体释放CO2的速率m1=线粒体吸收O2的速率n1,且二者均可代表

叶肉细胞呼吸速率;叶绿体吸收CO2的速率m2=叶绿体释放O2的速率n2,且二者均可代表叶肉细胞总光合速率;叶肉细胞吸收CO2的速率m3=叶肉细胞释放O2的速率n3,且二者均可代表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当光照强度为植株的光补偿点时,植物总光合速率=植物

呼吸速率,考虑到植物还有非光合器官只进行呼吸作用,则叶肉细胞的总光合速率>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即m1<m2、n1<n2,A错误;B、由上面分析可知,m3=n3,二者均代表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在光照强度为植株的光补偿点时,植物净光合速率=0,考

虑到植物植物还有非光合器官只进行呼吸作用,则椰肉细胞的净光合速率应该>0,即m3>0、n3>0,B正确;C、由上面分析可知,当光照强度为植株的光补偿点时,m1<m2、n1<n2,且n1=m1,m2=n2,因此可推知出n1

=m1<m2=n2,C错误;D、叶肉细胞总光合速率=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叶肉细胞呼吸速率,由上面分析可知,n1代表叶肉细胞呼吸速率,n2代表叶肉细胞总光合速率,n3代表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因此n2=n1+n3,D错误。故选B。19.将某植

物置于密闭的玻璃箱中一段时间,某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如图1,M、N表示细胞器,a、b表示气体。图2表示在CO2充足时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变化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此时玻璃箱中a的含量可能正在增加B.图1叶肉细胞受到的光照强度可能对应图2的b点C.M中N

ADPH的运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D.b在M中产生和在N中消耗均是在膜上进行【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M代表叶绿体,N代表线粒体,则a气体是二氧化碳,b气体是氧气。如图2所示,在二氧化碳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其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

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达到光的饱和点c后,光照强度不再增加。图2中的a点代表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c点代表饱和点。【详解】A、据图1可知,此时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一部分用于叶绿体的光合作用消耗,一部分释放到细胞外,因此此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因此密闭的玻璃箱内产生的a的含量正在增加

,A正确;B、据图1可知,此时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一部分用于叶绿体的光合作用消耗,一部分释放到细胞外,因此此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净光合作用小于0,若此时光照强度处于图2中的b点的光照强度,也可能因为密闭空间的二氧化碳的量、温度等的制约,使得净光合小于0,B正确;C、M代表叶绿体,其中的

NADPH是光反应的产物,暗反应的原料,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因此的NADPH的运动方向是从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C错误;D、b气体是氧气,产生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其场所是M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而氧气应用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其场所是N线粒体的内膜,D正确。故选C。

20.某酵母突变株有丝分裂后形成一大一小两个子细胞。分裂过程中,线粒体的第一次分配和核物质的分配是同时发生的,核物质可平均分配,但线粒体的分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线粒体的第一次分配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B.酵母突变株的细胞周期的时长远大于40分钟C.线粒体的

分配与细胞骨架的作用密切相关D.较小的子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少,物质运输效率高【答案】A【解析】【分析】酵母突变株有丝分裂后形成一大一小两个子细胞,图示表示将成为较小子细胞区域获得亲代细胞线粒体的比例,核物质分至两

极前进行了线粒体的第一次分配,线粒体所占比例在0.45左右,当核物质分至细胞两极后线粒体再分配,线粒体在细胞分裂完成时约占0.40左右。【详解】A、线粒体第一次分配发生在核物质分至细胞两极前,即是有丝分裂后期之前,A错误;B、从线粒体第一次分配开始到线粒

体再分配完成共40分钟,该时期属于分裂期,而细胞周期包括物质准备时期和分裂期,物质准备时期的时间远超过分裂期,因此酵母突变株的细胞周期的时长远大于40分钟,B正确;C、线粒体的分配涉及线粒体的运动,细胞器的运动与细胞骨架的作用密切相关,C正确;D、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较小的子细胞

获得的线粒体较少,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较少,细胞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物质运输效率高,D正确。故选A。21.科研人员为探究人参皂苷Rb1是否具有抗皮肤衰老的作用,使用不同浓度Rb1预处理后再加入600μM过氧化氢诱导,计算各组细胞活力(反映细胞衰老程度),结果

如图所示(DMSO为空白对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氧化氢可以产生自由基,从而导致细胞衰老B.衰老细胞会出现细胞核体积减小、细胞萎缩等现象C.该实验中过氧化氢浓度是无关变量D.250~1000μM人参皂苷Rb1可以有效缓解过氧化氢引起的细胞

衰老现象【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衰老的特征有: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细胞内大多数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的色素会积累;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颜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

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详解】A、自由基可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产物同样是自由基;自由基还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自由基还可以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致使细胞衰老,故过氧化氢可通过产生自由基引起细胞衰老,A正确;B、细胞衰老的特征是细胞核体积变大,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体积变

小,细胞萎缩,B错误;C、由题可知,不同浓度Rb1是实验的自变量,过氧化氢的浓度为实验的无关变量,C正确;的D、250~1000μM人参皂苷Rb1可以提高细胞活力,从而有效缓解过氧化氢引起的细胞衰老现象,D正确;故选B。22.细胞自噬在维持细胞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图是巨自

噬发生过程。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被来自内质网的膜包裹形成自噬体,之后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该过程由LC3蛋白介导。将LC3蛋白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可以通过LC3亮点观察自噬囊泡的数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巨自噬普遍存在于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中B.对细胞进行饥饿处理会使LC3亮点

减少C.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凋亡D.溶酶体中富含其自身合成的水解酶【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LC3可与自噬体膜结合,由于LC3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所以自噬体呈绿色;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接触到溶酶体内的酸性环境,绿色荧光猝灭。【详解】A、巨自噬只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原

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无膜细胞器,没有溶酶体,不能发生巨自噬,A错误;B、对细胞进行饥饿处理会促进细胞自噬,LC3蛋白会与自噬体膜上的磷脂结合,故LC3亮点增加,B错误;C、剧烈的细胞自噬可能会过度降解

细胞内的蛋白或细胞器,从而导致细胞凋亡,C正确;D、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错误。故选C。23.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项分离定律的实验过程假说—演绎法内容A具有

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正反交,F1均表现为显性性状作出假设B若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理论上后代可表现出1:1的性状分离比演绎推理C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实验验证DF1自交,F2表现出3:1的性状分离比得出结论A.AB

.BC.CD.D【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利用具有相对性状的一对亲本正反交,子一代都是高茎,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同时出现了高茎和矮茎,且比例接近3:1,孟德尔重复了其它性状的实验,结果和豌豆茎的性状几乎一样,就此孟德尔提出了问题,尝试用假说解释,然后进行了验证。【详解】A、具有一

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正反交,F1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孟德尔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研究阶段,A错误;B、若F1与隐性纯合子测交,理论上后代可表现出1: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孟德尔演绎推理阶段,B正确;C、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

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属于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内容,C错误;D、是F1自交,F2表现出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孟德尔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研究阶段,D错误。故选B。24.玉米属于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其叶形有宽叶、窄叶,受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纯种宽叶(A)与纯种窄叶(B)两个玉米品种,可进行如图所示的遗传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玉米进行杂交的基本流程:去雄→套袋→人工投粉→套袋B.实验一属于自花传粉、闭花授粉形成的自交实验C.若两种玉米间行种植、自由传粉,则每株玉米上的种子最多有两种基因型D.若两种玉米间行种植、自由传粉,则每株玉米上结

出的子代都有两种叶形【答案】C【解析】【分析】人工异花传粉过程为:1、两性花: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传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2、单性花:套上纸袋→人工异花传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详解】A、玉米是雌雄异花即单性花植物,雌花中无雄蕊,故可以不去雄,A错误;B、玉米属于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不是闭花授粉的,实验一是植株A的雄花给自身雌花授粉,是自交实验,B错误;C、假设控制叶形的基因用A/a表示。若宽叶为显

性,则宽叶产生含A的配子,窄叶产生含a的配子,自由传粉后,宽叶玉米所结种子的基因型为AA和Aa;同理,若宽叶为隐性,则宽叶玉米所结种子的基因型为Aa和aa,C正确;D、若宽叶为显性,则自由传粉后,宽叶玉米所结种子的基因型为AA和Aa,第二年播种所获得的植株都为宽叶

,而窄叶玉米所结种子的基因型为Aa和aa,第二年播种所获得的植株会出现性状分离,D错误。故选C。25.某种昆虫的眼色有红色、黑色和白色三种,分别受到基因EA、EB、e的控制,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如下。不考虑突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表型红眼黑眼红黑相间眼白眼基因型EAEA、EAeEB

EB、EBeEAEBeeA.该昆虫眼色的遗传不符合分离定律B.EA对EB、e为显性,EB对e为显性C.黑红相间眼昆虫与白眼昆虫进行交配,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黑红相间眼:白眼=1:1D.红眼杂合昆虫和黑眼杂合昆虫交配,根据后代的表型能确认后代的基因型【答案】D【解析】【分析】由表中基因型可知,细胞

中的基因成对存在,说明是细胞核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该昆虫眼色的遗传应符合分离定律,且黑红相间眼的基因型为EAEB,说明EA与EB为共显性关系。【详解】A、由表中基因型可知,细胞中的基因成对存在,说明是细胞核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该昆虫眼色的遗传应符合分

离定律,A错误;B、黑红相间眼的基因型为EAEB,说明EA与EB为共显性关系,B错误;C、黑红相间眼昆虫EAEB与白眼昆虫ee进行交配,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红眼EAe:黑眼EBe=1:1,C错误;D、红眼杂合昆虫E

Ae和黑眼杂合昆虫EBe交配,子代基因型为EAEB(黑红相间眼)、EAe(红眼)、EBe(黑眼)、ee(白眼),根据后代的表型能确认后代的基因型,D正确。故选D。26.椎实螺螺壳的旋向由一对等位基因D(右旋)和d(左旋)控制,D对d是完全显性。由于母体中某些物质积累在卵细胞中,使得

子代的旋向由母本基因型决定,而非自身基因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与螺壳旋转方向有关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B.♀Dd×♂Dd,F1个体中表现为右旋的纯合体比例为3/4C.左旋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Dd和ddD.欲判断某左旋个体的基因型,可用任意椎实螺作父本进

行杂交,统计后代的性状【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椎实螺螺壳的旋向是由一对等位基因D(右旋)和d(左旋)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旋向的遗传规律是子代螺壳旋向只由其母本基因型决定,与其自身基因型

无关,所以后代的性状受母本影响,取决于母本的基因型所决定的性状。【详解】A、根据椎实螺螺壳的旋向是由一对等位基因D(右旋)和d(左旋)控制,说明该性状受核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B、由于子代的旋向由母本基因型决定,而非

自身基因型,♀Dd×♂Dd的母本基因型为Dd,故子代全都表现为右旋,B错误;C、若子代表现为左旋,则其母本基因型一定为dd,因此表现为左旋的个体基因型中至少含有一个d,可能为Dd和dd,C正确;D、左旋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Dd或dd

,欲判断某左旋个体的基因型,可让其做母本,与任意椎实螺作父本进行杂交,统计后代的性状,若后代均为左旋,说明该左旋个体的基因型为dd,若后代一半为右旋、一半为左旋,说明该左旋个体的基因型为Dd,D正确。故选B。27.科研人员分离出某植物的叶绿体,让叶绿体交替接受5秒光照、5秒黑暗处理,

持续进行20分钟,并用灵敏传感器记录环境中O2和CO2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与光反应相比,碳反应较缓慢,不能及时消耗掉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B.S1、S3可分别表示光反应释放的O2总量与碳反应吸收的CO2总量,且S1=S3C.黑暗开始后CO2吸收速率稳定一段时间

后迅速下降,该段时间内C5的含量减少D.间歇光使植株充分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单位光照时间内光合产物合成量更大【答案】B【解析】【分析】光反应阶段需要光照,碳反应阶段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由图可知,光照开始时,氧气释放速率先增加,CO2吸收速率随后增加,黑暗开

始后,氧气释放速率先减小为0,随后CO2吸收速率才减小。【详解】A、光照开始时,氧气释放速率先增加,CO2吸收速率随后增加,但bc段氧气释放速率减小,cd段氧气释放速率与二氧化碳吸收速率相等,说明与光反应相比,碳反应较缓慢,不能及时消耗掉光反应产生的NA

DPH和ATP,使bc段光反应速率下降,A正确;B、据图可知,一个光周期内,光反应释放的O2总量=S1+S2,碳反应吸收的CO2总量=S2+S3,S1+S2=S2+S3即S1=S3,B错误;C、由于光反应时间内产生的NADPH和ATP有积累,因此黑暗开始后C3可以继

续被还原,故CO2吸收速率稳定一段时间后才随着NADPH和ATP被逐渐消耗减少而迅速下降,由于CO2继续与C5固定形成C3,而C3被还原为C5的速率减慢,因此该段时间内C5的含量减少,C正确;D、从一个光周期来看,“间歇

光”在一个光周期内光反应的产物恰好能被碳反应利用,而持续光照时间内光反应的产物会有剩余,因此间歇光使植株充分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单位光照时间内光合产物合成量更大,D正确。故选B。28.某科学兴趣小组以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以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在一定条件

下,通过控制氧气浓度的变化,得到了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时二氧化碳产生速率(Ⅰ)、氧气消耗速率(Ⅱ)、以及酒精产生速率(Ⅲ)随着时间变化的三条曲线,实验结果如图所示,t1时刻Ⅰ、Ⅱ两条曲线重合,S1、S2、S3、S4,分别表示图示面积

。该兴趣小组还利用乳酸菌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同的实验,实验装备和条件不变,得到乳酸产生速率(Ⅳ)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t1时刻,氧气浓度较高,无氧呼吸消失B.如果改变温度条件,t1会左移或右移,但是S1和S2的值始终相等C.若S2∶S3=2∶1,S4∶S1=8∶1时,0~t

1时间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的比值为2∶1D.若曲线Ⅳ和Ⅲ完全重合,则0~t1时间段酵母菌和乳酸菌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1mol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消耗6mol氧气,产生6mol二氧化碳和12mol

水;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1mol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2mol酒精和2mol二氧化碳。根据题意分析可知,S1+S2+S3+S4代表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S2+S4可代表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

的二氧化碳,S2+S3可代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详解】A、t1时刻,酒精产生速率为0,Ⅰ、Ⅱ两条曲线重合,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消失,A正确;B、如果改变温度条件,酶的活性会升高或降低,t1会左移或右移,0~t1产生的CO2=S1+S2+S3+S4,无

氧呼吸产生的酒精量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同,即无氧呼吸产生的CO2=S2+S3,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等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即有氧呼吸产生的CO2=S2+S4,即S1+S2+S3+S4=S2+S3+S2+S4,即S1和S2的值始终相等,B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S1=S2,若S2:S

3=2:1、S4:S1=8:1时,则S4:S2=8:1,有氧呼吸产生的CO2=S2+S4=9S2,无氧呼吸产生的CO2=S2+S3=1.5S2,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无氧呼吸产生的的CO2=6:1,有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6mol二氧化碳,无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

产生2mol二氧化碳,因此0~t1时间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的比值为2:1,C正确;D、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2mol乳酸,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2mol酒精,若曲线Ⅳ和曲线Ⅲ两者完全重合,说明酵母菌和乳酸菌进行无氧

呼吸且乳酸和酒精的产生速率相等,但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则0~t1时间段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大于乳酸菌,D错误。故选D。29.从G2期进入M期是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一个关键点。在这个过程中,周期蛋白cyelinB与蛋白激酶CDK1结合形成复合物MPF,激活

的CDK1促进细胞由G2期进入M期,之后cyelinB在酶的催化下降解。调控过程中MPF的活性和周期蛋白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yelinB与CDK1结合导致细胞进入有丝分裂过程B.细胞周期循环往复的过程中需要核糖体不断地合成细胞周期蛋白C.抑制细胞周期蛋白的合成或C

DK1的活性往往会导致细胞癌变D.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的长短【答案】C【解析】【分析】分裂间期:G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G2期主要为M期做准备,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

少。【详解】A、根据题意“周期蛋白cyelinB与蛋白激酶CDK1结合形成复合物MPF,激活的CDK1促进细胞由G2期进入M期,之后cyelinB在酶的催化下降解”,说明cyelinB与CDK1结合导致细胞进入有丝分裂过程,A正确;B、由于“周期蛋白cy

elinB与蛋白激酶CDK1结合形成复合物MPF,激活的CDK1促进细胞由G2期进入M期,之后cyelinB在酶的催化下降解”,因此细胞周期循环往复的过程中需要核糖体不断地合成细胞周期蛋白cyelinB,B正确;C、抑制细胞周期蛋白的合成或CDK1的活性将会抑制细胞由G2期进入M期,使细胞

不能分裂,因此不会导致细胞癌变,C错误;D、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细胞周期中酶的活性,因此会影响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的长短,D正确。故选C。30.许多生物体的隐性基因很不稳定,易逆转为野生型。玉米的基因A,决定果实产生红色色素:等位基因a1或a2不产生红色素。a1在玉米果实发

育中较晚发生逆转,且逆转频率高;a2较早发生逆转,但逆转频率低。据此,基因型为a1a2的玉米植株自交所得玉米果实可能具有的特征是()A.约50%的果实既有小红斑,又有大红斑,小红斑数量更多B.约25%的果实具有小而少的红斑C.约25%的果实具有大而多的红斑D.成熟果实红色和无色比例为3:1【答案】

A【解析】【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BC、基因型为a1a

2的玉米植株自交所得的后代为1/4a1a1、1/2a1a2、1/4a2a2,a1和a2都可能逆转成A,a1在玉米果实发育中较晚发生逆转,且逆转频率高,因此a1a1表现为小红斑多,a2较早发生逆转,但逆转频率低,因此a2a2

表现为大红斑少。a1a2表现为既有小红斑,又有大红斑,小红斑数量更多;所以约50%的果实既有小红斑,又有大红斑,小红斑数量更多(a1a2);约25%的果实具有小而多的红斑(a1a1),B错误;约25%的

果实具有大而少的红斑(a2a2),A正确,BC错误;D、玉米的基因A,决定果实产生红色色素,基因型为a1a2的玉米植株自交所得的后代没有A相关的基因型,因此不存在完全红色的果实,由于a1或a2都会逆转,因此后代也没有无色的果实,D错误

。故选A。二、非选择题31.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甲中数字代表细胞。图乙是以染色体数、核DNA数的数量关系为依据对该植物细胞进行分类而绘制成的细胞类型柱状图。在不考虑发生变异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有丝分裂时,宜选用该植

物根尖________区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装片的制作流程依次是________、漂洗、染色、制片。(2)图甲中标注的细胞在细胞周期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甲图中细胞④属于乙图中的________类型细胞。(3)图乙

中a类型细胞的染色单体数为________。细胞从b类型变为c类型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1)①.分生②.解离(2)①.⑤④①②③②.c(3)①.0②.染色体复制,形成染色单体【解析】【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

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小问1详解】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

裂旺盛的分生区细胞,且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小问2详解】图甲标注的细胞中,①中染色体处于移向细胞两极的状态,为有丝分裂的后期,②中染色体已经移到细胞两极,为有丝分裂的末

期,③中细胞一分为二,细胞分裂结束,④中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⑤中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央,为有丝分裂前期,故在有丝分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为⑤④①②③;甲图细胞④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已复制,有染色单体,核DNA数量是染色体数量的2倍,对应乙图中c类型的细胞

。【小问3详解】图乙中a类型的细胞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相等,且为体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量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没有染色单体(0条);细胞从b类型变为c类型是因为发生了染色体的复制,但是复制的染色体没有分开

,形成了染色单体。32.呼吸熵(RQ)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CO2量与吸收O2量的比值。图1表示萌发小麦种子中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表示测定消毒过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熵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1)图1中物质A为_

_______,物质B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2)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________。(3)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下观察10min,若发现

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小麦种子发生图1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若发现甲装置墨滴右移,乙装置墨滴左移,则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4)实际上小麦种子的呼吸底物除了糖类外,还有脂肪等,在2

5℃下10min内,如果甲装置中墨滴左移30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100mm,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熵是________。【答案】(1)①.丙酮酸②.由蓝变绿再变黄(2)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3)①.①③④②.细胞质基质和线粒

体③.①②③④(4)0.7【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图1中过程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过程②是酒精发酵第二阶段,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过程④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物质A是丙酮酸,物质B是二氧化碳,物质C是[H],物质D是氧气,物质E是酒精。【

小问1详解】图1中,过程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故物质A是丙酮酸。A+水→B,说明过程④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B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小问2详解】图2的

乙装置中KOH溶液可吸收CO2,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小问3详解】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作为呼吸底物,在25℃下经10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甲装置中烧杯内为清水,既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墨滴的

移动代表氧气消耗量和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差值,乙装置中烧杯内为KOH,可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墨滴的移动代表氧气消耗量;如发现乙装置中墨滴左移,说明消耗了氧气,即小麦种子进行了有氧呼吸,同时甲装置中墨滴不动,说明消耗的氧气和产生的CO2一样多,即小麦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即图1中的①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③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④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若发现乙装置中墨滴左移,说明消耗了氧气,即小麦种子进行了有氧呼吸,同时甲装置墨滴右移,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于消

耗的氧气,即小麦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酒精发酵,所以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①②③④过程。【小问4详解】甲装置中墨滴左移30mm,说明氧气消耗量比二氧化碳生成量多30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100mm,说明氧气消耗量为100。所以二氧化碳

为100-30=70mm,呼吸熵为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70÷100=0.7。33.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主要分布在植物叶片表皮。为了研究气孔开闭的条件和机理,研究者分别用拟南芥淀粉酶基因BAMI和BAM2的突变体进行实验,在显微镜下检测保卫细胞叶绿体中淀粉

粒的总面积以及气孔开度,结果如图。(1)研究表明可见光会刺激叶片的气孔开放,在此过程中,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并进一步转化为苹果酸进入液泡。据此推测:光照介导细胞液渗透压_________促进水分进入细胞,促进气孔开放。(2)_________(填“BAM1“或“BAM2“)基因控制的淀粉酶是保卫

细胞中催化淀粉水解的主要酶。(3)叶绿体中淀粉积累会导致_________膜结构被破坏,进而直接影响光反应;保卫细胞中淀粉含量增加会降低气孔导度导致_________,进而抑制暗反应。(4)要验证光下气孔开

放的原因是光照引发细胞中苹果酸含量增加而非光合产物量增加,对实验组之一的操作是在光照条件下,向_________拟南芥保卫细胞中注入苹果酸溶液,对另一实验组的操作是在黑暗条件下,向_________拟南芥保卫细胞

中注入苹果酸溶液,之后观察各组气孔开度的变化。【答案】(1)升高(2)BAM1(3)①.类囊体②.吸收二氧化碳减少(4)①.BAMI突变体②.野生型【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与夜晚结束时相比,光照1h后,野生型和BAM2突变体保卫细胞中的淀粉粒明显减少,但BAM1突变体淀粉粒仍大量存在。

【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照光一段时间后,气孔开放程度增加,已知在此过程中,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并进一步转化为苹果酸进入液泡。因此可推测光照介导细胞液渗透压增大以促进水分进入细胞,保卫细胞吸水促进气孔开放。【小问

2详解】根据图示可知,照光一段时间后,BAM2突变体保卫细胞中的淀粉粒明显减少,但BAM1突变体淀粉粒仍大量存在,说明基因BAMI控制的淀粉酶是保卫细胞中催化淀粉水解的主要酶。【小问3详解】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因此可知叶绿体

中淀粉积累会导致类囊体膜结构被破坏,进而直接影响光反应;气孔是CO2进入胞间的场所,因此保卫细胞中淀粉含量增加会降低气孔导度导致吸收二氧化碳减少,进而抑制暗反应。【小问4详解】要验证光下气孔开放的原因是光照引发细胞中苹果酸含量

增加而非光合产物量增加,需要选择不能产生淀粉酶的BAMI突变体作为光照条件下处理的实验材料,向BAMI突变体拟南芥保卫细胞中注入苹果酸溶液(该组处理后具有较多的淀粉粒和苹果酸),另一组在黑暗条件下,向野生型拟南芥保卫细胞中注入苹果酸溶液(该组处

理后苹果酸含量高但淀粉粒少),之后观察各组气孔开度的变化。若两组气孔开度相差不大,说明光下气孔开放的原因是光照引发细胞中苹果酸含量增加而非光合产物量增加。34.细胞色素c是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电子传递体,参与水的生成。细胞受到损伤时,细胞色素c

从呼吸链中流失导致线粒体释放出大量自由基(如ROS),并与蛋白A结合进而诱发细胞凋亡,如图所示。(1)ROS可以攻击DNA,可能引起_________;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_________,导致细胞衰老。(2)当紫外线、化学因素等导致细胞损伤时,细胞色素c被释放

到细胞质基质中,与蛋白A结合,在ATP的作用下,使_________,进而诱导细胞凋亡。(3)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_________死亡,该过程由基因决定,凋亡细胞解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由吞噬细胞内的_______

__(细胞器)将其消化,最终维持了内部环境的稳定。(4)为探究生物制用Q对阿毒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是否具有保护作用,设计如下三组实验:甲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理盐水:乙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理盐水+阿

霉素;丙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理盐水+阿霉素+生物制剂Q。每组所加心肌细胞数量相同,设置若干重复。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_。若_________,则说明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答案】(1)①.氧化

损伤②.丧失(2)C-9酶前体转化为活化的C-9酶,活化的C-9酶激活C-3酶(3)①.细胞编程性②.溶酶体(4)①.心肌细胞数,再计算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或心肌细胞的凋亡率)②.存活率丙组>乙组。【解析】【分析】细胞死亡:1、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

生命的过程,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属正常死亡。2、细胞坏死:不利因素引起的非正常死亡。【小问1详解】ROS可以攻击DNA,可能引起DNA链断裂、DNA位点突变、DNA双链畸变和原癌基因与肿瘤抑制基因突变,最终导致机体产生DNA氧化损伤;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丧失,导致细胞衰老【小问2详

解】由图可知,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细胞损伤时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发生了改变,细胞色素c会从线粒体中释放出来,释放出来的细胞色素c与蛋白A结合,在ATP的作用下,能促进C-9酶前体转化为活化的C-9酶,活化的C-9酶能激活C-3酶,

C-9酶和C-3酶的活化能促进细胞凋亡。【小问3详解】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属正常死亡。溶酶体为细胞浆内由单层脂蛋白膜包绕的内含一系列酸性水解酶的小体,凋亡细胞解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

由吞噬细胞内的溶酶体将其消化,最终维持了内部环境的稳定。【小问4详解】本实验材料为心肌细胞,要进行心肌细胞的培养,故计算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或心肌细胞的凋亡率)作为因变量。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纪录心

肌细胞数,再计算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或心肌细胞的凋亡率),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组的目的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可信)。实验中,甲为对照组,存活率最高,若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致心肌细胞凋亡具保护作用,则存活率丙组>乙组。因

此甲组和。丙组的存活率均高于乙组的存活率(或甲组和丙组的凋亡率均低于Z组的凋亡率),可说明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35.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需要满足一些条件的,比如F1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

生活力相同、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等等。科研人员对野生型玉米(DD)进行诱变处理,得到隐性突变体(dd),将二者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实验组别1234亲本组合DD♀×dd♂dd♀×DD♂F1♀×dd♂F1♀×DD♂种子不能萌发的比例49

.78%0%50.86%0%(1)本实验中,1、2组实验互为_________交实验,母本所结种子的胚的基因型均为_________。(2)根据1、2组实验结果,提出2种假设:Ⅰ、含有d基因的花粉使子

代种子50%不能萌发;Ⅱ、_________。(3)为进一步探究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进行第3、4组实验,综合以上结果,假设_________成立。(4)除上述研究之外,研究人员对F1个体产生的配子活力(与受精能力呈正相关)进行测定时还发现,卵细胞D与d的活力比是1:1,而花粉D

与d的活力比是3:2,将F1个体进行自交,则子代植株野生型:突变体=_________。【答案】(1)①.正反②.Dd(2)含d基因的雌配子受精卵异常发育的种子为0(3)含有d基因的花粉使子代种子50%不能萌发(4)7:1【解析】【分析】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杂交实验1中DD♀×dd♂→F1Dd,杂交实验3中的F1Dd♀×dd♂→后代Dd:dd=1:1,1、3组的父本均为dd,发育异常种子的比例均为50%,而第2组中母本为dd、父本为DD时则异常发育的种子为0,说明含父本d基因的受精卵使种子50%发育异常;

杂交实验3为F1Dd♀×dd♂,发育异常种子的比例约为50%,杂交实验4为F1Dd♀×DD♂→后代Dd:dd=1:1,异常发育的种子为0,2、4组父本均为DD,说明含父本D基因的受精卵异常发育的种子为0。【小问1详解】本实验中,杂交实验1为DD♀

×dd♂→F1Dd,杂交实验2为dd♀×DD♂→F1Dd,两者父本母本均纯合且基因型相反,1、2组实验互为正反交实验;母本所结种子的胚的基因型均为Dd。【小问2详解】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杂交实验1中DD♀×dd♂→F1D

d,杂交实验3中的F1Dd♀×dd♂→后代Dd:dd=1:1,1、3组的父本均为dd,发育异常种子的比例均为50%,而第2组中母本为dd、父本为DD时则异常发育的种子为0,说明含父本d基因的受精卵使种子50%发育异常。【小问3详解】杂交实验3为F1

Dd♀×dd♂,发育异常种子的比例约为50%,杂交实验4为F1Dd♀×DD♂→后代Dd:dd=1:1,异常发育的种子为0,3、4的母本均为Dd,综合以上结果,假设“含有d基因的花粉使子代种子50%不能萌发”成立。【小问4详解】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

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