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127.115 KB
  • 2024-10-0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2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15)页,127.11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3ef7b05d47364f062654e02984f725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期末试卷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3分)董仲舒以儒家“公羊春秋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思想为框

架,融合法家、黄老、墨家、阴阳五行等诸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以“天人感应”为轴心的思想体系,该体系后来取代黄老之学成为新的官方意识形态,促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黄老之学无力应对新的社会问题B.神学体系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C.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呼唤思想变革D.新儒

学适应了大一统政治需要2.(3分)清初的思想家反对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论说,他们把“理”和“欲”统一起来,认为“有欲斯有理”,“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到好处,即天理也”。这些主张()A.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要B.动摇了理学的官方地位C.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加速了社会转型的步伐3

.(3分)如图所示为意大利著名画家乔托(1266﹣1337)的代表作﹣﹣《逃亡埃及》,描绘的是玛利亚生下基督后,因受迫害由巴勒斯坦逃亡埃及。在这个传统的宗教题材中,乔托一反中世纪旧艺术的公式化象征手法,运用了初步的写实技巧,将有关人物和故事场面表现得生动、活泼。可见,该画作()A.突出了作者主

观情感B.揭露了教会统治腐败C.彰显了主流价值判断D.呈现了人性自我觉醒4.(3分)宋代民间艺术家元俊,文唯一等创造了无数生动的石刻造像,佛和菩萨形态端庄且具有士人气息,供养人、力士夸张有度,各有特征。经变故事造像中,大多是现实生活的片段与劳动生产的场景,朴实健康、微妙入

神。据此可知,宋代雕塑艺术()A.以佛文化为主要创作题材B.兼具人文情怀和世俗化特征C.回归自然追求艺术的本真D.主要代表集中在乡村艺人间5.(3分)牛顿认为存在着一种时间的时间,它是与任何事物及其运动无关的独立存在,人们普遍通常所感知到的时间只是对它的各种度量。这一看法()A.沉重打击

了宗教神学世界观B.颠覆了大多数人的时空观念C.超越了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D.对宇宙起源进行了初步阐释6.(3分)15世纪以来,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到17世纪末,全球所有大陆与主要岛屿的海岸线,已被大致准确地描绘在欧洲人的世界航海图上。这反映出当时()A.洲际海运活动正式出现B.

欧洲各国的殖民地遍及全球C.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D.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7.(3分)18世纪末期,英国仍有人为规定和限制工资的法令。1813年,规定最高工资的法令被废止,劳动力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工厂制度的出现B.生产力的进步C.福利制度的完善D.民主政治的推动8.(3分)尽管爱因斯坦多次强调:“自己,仅仅是一个物理学家”,但不可否认,他开创了一个在科学和思想上挑战一切“绝对”的时代。这说明爱因斯坦()A.丰富与发展经典力学B.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现象C.推动了近代物理学的形成D.影响了人类思维的方式9.(3分)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专利权,每年从发展中国家获得1000多亿美元的收入。同时,西方国家利用高工资的优势,挖走发展中国家原本就很短缺的科技人才。这主要反映出()A.科技革命改变人们的生活B.技术专利权开始受到重视C

.国家间科技竞争被政治化D.发达国家的科技优势突出10.(3分)1839年,林则徐到广州后,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着重搜集时政、地理和法律等方面的资料,并汇编成册。这些做法()A.增强了清政府的国防力量

B.受益于闭关锁国政策C.体现了开眼看世界的态度D.得到了外国人的支持11.(3分)如表所示是1918年5月陈独秀和李大钊有关巴黎和会的言论摘录。由此可知,两人都()记述出处在巴黎和会上,各国都注重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

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陈独秀这回欧战完了,我们可曾作梦,说什么人道、和平得了胜利,以后的世界或者不是强盗世界了……且看巴黎会议所议决的事,哪一件有一丝一毫人道、正义、平和、

光明的影子,哪一件不是拿着弱小民族的自由、权利,做几大强盗国家的牺牲品!李大钊A.对盲从西方的心态进行了反思B.反对欧美国家主导的世界秩序C.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的理论D.详细解析五四运动爆发的缘由1

2.(3分)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时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三个不变”:统一后“台湾的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台湾与外国的民间关系不变,包括外国在台湾的投资、民间交往照旧”。这一论述()A.标志着

“一国两制”思想的形成B.蕴含了“求同存异”的思想C.重申了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方针D.设定了台湾高度自治的底线13.(3分)如图所示为1957年一份以省长名义颁发给工人“扫盲”积极分子的奖状。作为史料,它可以用来证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A.着重提高青年人的学历B.致力于教学氛围的营造C.强调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D.向工农群众“开门”14.(3分)如表中的文学作品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70周年而推出的“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中的部分内容。这些文学作品的共同特征是()时间文学作品作品内容1946

﹣1949年《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红岩》展现解放战争历程1949﹣1978年《山乡巨变》《创业史》《三里湾》《青春万岁》寻找和重建民族文化自信1978﹣2020年《沉重的翅膀》《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尘埃落定》《突出重围》《天行者》改革开放后反映中国社会现状、探索中国道路A.艺术手法具有独特

性B.文学内容呈现民族性C.文学形式具有新颖性D.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15.(3分)发表于1922年的英国长诗《荒原》,思维上的跳跃很大,意象之间、场面之间的衔接常常很突兀,诗人的情绪深藏在那些奇特的意象和象征后

面,这些意象和象征与诗人的感情相对应。该作品()A.歌颂了人的本能感情B.直面社会现实的黑暗C.体现了反传统的特征D.反思理性王国的弊端16.(3分)如图是西班牙格拉纳达艺术家PedroPoyatos的画作,我们在欣赏他的艺术作品时很容易联想到毕加索的画作。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画作都()A.反

映了西班牙社会真实情景B.属于浪漫主义画作C.是二战时期的美术艺术作品D.具有超强的立体感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学者钱穆指出,其实“宰”和“相”,在春秋时代,也仅系封建贵族的

家臣,但到秦汉则化私为公,变成了正式政府的执政官。此后宰相失职,却又有另一批皇帝内廷私臣变成了正式的执政官便如唐代。何谓失职?因宰相职权,本该领导政府统治全国的,后来此项职权被皇帝夺去了。﹣﹣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明朝经过创造的阶段而

固定下来时,朝廷的主要部分实为百官臣僚之集团而不是君主。即算朱元璋罢宰相这一官位而终明代未曾复置,以后之各“大学士”实际上亦填补了此缺陷。大学士为文笔之士,起先参加皇帝各项诏书之起草,逐渐因拟稿而有了决定方针与政策的能力,到后来

官阶和声望与日俱增,实际上成为统合文官组织的主持人和他们的发言人,只不过他们的行动与决策还是要通过皇帝的正式批准而已。这实际上是一种表面奇特而内中有理的安排。﹣﹣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使宰相“失职”的举措及影响。(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特征,并谈谈你对“这实际上是一种表面奇特而内中有理的安排”的理解。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4~18世纪,是西方近代思想异常活跃的时代,西方近代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多向性特征与近代

西方社会民主多元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互相契合。西方近代思想所奉行的人文主义思潮往往与“自由”“光明”“反专制”等近代政治观念密切相关。文艺复兴时期,人类现世的生命似乎有了更加宝贵的内在价值,拥有了一种激动人心的存在意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

是为了精神自由,前者指向艺术自由,后者指向宗教自由。至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所形成的思潮几乎全部融合于当时人们的政治及宗教态度中,成为19世纪的新的宇宙观。﹣﹣摘编自张曦予、徐蓉《西方近代思想史的多向性特征﹣读布林顿(西

方近代思想史)有感》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一条或者多条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中国最早

的一批留学生是同治十一年(1872年)由清政府派往美国学习军事的30名幼童,以后连续三年又各有30名少年赴美留学(如表)。此为中国留学第一“波峰”。百名学生是依据先后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曾国藩、李鸿章合奏的“选送幼童赴美办理章程十二条”而派遣的。

留美幼童籍贯分布表年份/籍贯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山东合计(第一批)1872243011130(第二批)1873242400030(第三批)1874177321030(第四批)1875198210030小计8420942130﹣﹣据高宗鲁译注《中国幼童留美史﹣﹣现代化的初探》等整

理材料二1875年,两江总督沈葆祯派遣福建船政学堂学生去法国学习船政,是为中国学生留学欧洲之始。次年,李鸿章派天津武弁去德国学习陆军。甲午战后,张之洞等清朝重臣就认为日本之强在于“变法”;变法人才要靠留学来培养;而留学又以学习“西方政体”为根本。后来预备“立宪”,

一切新政同时举行,需人甚急,所以赴日大批留学生也多学习法政和师范。1899年,清政府派遣学生去美国和欧洲各国学习实业,清政府规定今后“所有出洋学生均令习实业”。1915年,蔡元培等均号召青年去法国“勤于作工,俭于求学”,学习

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各地青年赴法半工半读者有170余人。民国五年,吴稚晖极力主张“移家就学”,即移一部分中国家庭生活于“世界改良之域邑”,让一部分国人的生活习惯于“世界进取之社会”。于是乎,“一切文物,西洋皆好,中国皆坏”几乎成为自命为中国

明达之士的普遍观念。﹣﹣摘编自王运来《近代中国留学大势透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派遣幼童赴美留学的历史背景,并概括这一时期留学生群体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几次留学热潮所呈现的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孝文帝在太和年间多次召集群臣,议定律例,重用精通律学的中原儒生。他削繁复之律令,除严酷之立法,或从简从宽,或“恕死从流”,对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积极意义。他强调执法以法律为准绳,惩罚枉法官吏

,整顿司法机构,以求立法与执法相一致。﹣﹣摘编自简修炜、张耕华《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述论》材料二孝文帝熟读儒经,探究兴亡,高倡“营国之本,礼教为先”。以此为法制改革的思想基础,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明礼仪、定制度、移风易俗运动,为“开导兆人,致之礼教”服务。北魏儒学大行。朝

中论政议刑,不拘胡汉文武、官秩高下,人人尊崇引经据典。孝文帝强调治国“礼教为先”,又主张“法为治要”,先礼教是扬起仁政无敌于天下大旗,宣文德以惠天下;重法治是以公平之刑辅教化,刑斧在握,求臻“辟以止辟”。使北魏法制由前期严刑尚罚向后期德刑兼重转变,既表明当权者对专制集权已经

巩固之自信,也反映了对封建正统法文化的体认和吸收达到了新的水平。﹣﹣摘编自邓奕琦《论北魏孝文帝的法制改革》(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特点。(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影响。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

,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解答】根据材料“该体系后来取代黄老之学成为

新的官方意识形态,促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汉武帝时期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因而推动了思想上的变革,故C项正确;黄老之学无力应对新的社会问题和儒家成为统治思想没有必然关系,

排除A;B项没有解释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的原因,排除B项;D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C。2.【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关键信息是“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到好处,即天理也”。【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商品经济持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题干“天理正

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到好处,即天理也”等信息认可人正当的个人欲望,故A正确。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与发展,故排除B。C不合题干主旨,排除。当时仍处在封建社会时期,排除D。故选:A。3.【分

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要求学生结合文艺复兴的思想特征来分析。【解答】A.突出了作者主观情感浪漫主义美术的突出特点,材料中的绘画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B.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教会的统治腐败;C.材料中看

不出主流价值判断的特征;D.从材料中“乔托一反中世纪旧艺术的公式化象征手法,运用了初步的写实技巧,将有关人物和故事场面表现得生动、活泼”可以看出体现了当时人文主义思想,呈现出人性自我觉醒的特点。故选:A。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

代史综合,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解答】根据“创造了无数生动的石刻造像,佛和菩萨形态端庄且具有士人气息,供养人、力士夸张有度,各有特征”得出这体现的是人文情怀。根据“大多是现实生活的片段与劳动生

产的场景,朴实健康、微妙入神”可得出这体现的是世俗化特征,故二者兼具,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佛教是主题材,排除A;材料和回归自然无关,排除C;材料中还有涉及到佛教的内容,排除D。故选:B。5.【分析】本题考查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学牛顿的科学成就,准确分析材

料。【解答】A.题干是关于时间的认知的不同,没有涉及宗教神学;B.1905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颠覆了人类的时空观念,排除;C.牛顿认为存在着一种时间,“它是与任何事物及其运动无关的独立存在”,而多数人感知到的时间“

只是对它的各种度量”,可以看出牛顿的认识超越了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D.题干没有涉及宇宙的起源,排除。故选:C。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根据材料“已被大致准确地描绘在欧洲人的世界航海图上”,

可知人类具有了全球眼光.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故选C项;在15世纪以前,就存在着洲际的贸易活动,故排除A项;B项“各国”说法错误,故排除;此时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尚未形成,故排除D项。故选:C。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的特征和影响来分

析。【解答】从材料中“1813年,规定最高工资的法令被废止,劳动力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可以看出应该是工业革命时期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根本原因是由于工业革命导致的影响,B符合题干

的要求;ACD可能都是影响因素,但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B。8.【分析】本题考查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结合爱因斯坦的科学思想及其影响分析。【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爱因斯坦开创了一个在科学和思想上挑战一切绝对的时代,这说明爱因斯坦影响了人

类思维的方式,故D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爱因斯坦的思想丰富与发展经典力学,故A项错误;材料与“光电效应”现象无关,故B项错误;牛顿的科技成就推动了近代物理学的形成,故C项错误。故选:D。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要求学生结合经济全球化

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来分析。【解答】A.材料是强调发达国家拥有技术上的优势,并不是强调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B.材料看不出专利开始受到重视;C.科技竞争被政治化体现不出来;D.从材料中“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专利权,每年从发展中国家获得

1000多亿美元的收入。同时,西方国家利用高工资的优势,挖走发展中国家原本就很短缺的科技人才”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优势越来越突出。故选:D。10.【分析】本题考查林则徐开眼看世界,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翻译外国书刊,着重搜集时政、地理和法律等方面的资料,并汇编成册”的主旨即可得出

答案。【解答】依据材料“翻译外国书刊,着重搜集时政、地理和法律等方面的资料,并汇编成册”可以看出林则徐翻译外国书籍,搜集外国资料,表明林则徐开始关注世界形势,体现了其开眼看世界的态度,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做法并不能增强清政府的国防力量,故A项错误;材料

体现了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态度,不是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外国人对林则徐做法的态度,故D项错误。故选:C。11.【分析】本题考查巴黎和会,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表格中陈独秀和李大钊对巴黎和会言论的主旨,从中可以看出二人抨击了巴黎和会的不公正,进而分析得出他们对之前

盲从西方的心态进行了反思。【解答】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抨击了巴黎和会的不公正,认识到巴黎和会只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说明他们对之前盲从西方的心态进行了反思,故A项正确;陈、李二人是反对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并不是反对欧美国家主导世界秩序,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马

克思主义的内容,故C项错误;D项属于过度解读,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A。12.【分析】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演变情况。依据材料“台湾的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台湾与外国的民间关系不变”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进行归纳分析。【解答】“根统一后‘台湾的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台湾与外国的民间关系不变’,这一论述蕴含了“一国两制”的思想,体现了“求同存异”的思想,故B正确。80年代初,“一﹣国两制“思想的形成,故A错误。

材料不是重申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方针,故C错误。材料和台湾高度自治的底线无关,故D错误。故选:B。1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表现来分析。【解答】A.“扫盲”并不是为了提

高学历,主要是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B.材料中给工人发“扫盲”积极分子的奖状,对工人学习知识的肯定,体现不出要营造教学氛围;C.材料看不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特点;D.从材料可以看出给工人发“扫盲”积极分子的奖状,说明当时的教育向工农群众“开门”。故

选:D。14.【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抓住表格中各个时期文学作品的内容分析即可。【解答】依据表格中各个时期作品及其内容可以看出分别反映了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以及改革开放后的状况,这说明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故D项正确;表格信息无法体现艺术手法具有独

特性、文学内容的民族性以及文学形式的新颖性,故ABC三项错误。故选:D。1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主义文学,要求学生结合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A.选项是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材料表达的是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B.选项表达的是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C.从材料中“思维上的

跳跃很大,意象之间、场面之间的衔接常常很突兀”可以看出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是现代主义文学主要的特点包括反传统,反理性,突出个人的感受;D.选项表达的是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故选:C。16.【分析】本题考查19世

纪以来西方的美术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毕加索”。【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西班牙格拉纳达艺术家PedroPoyatos的画作具有现代主义风格,而毕加索属于现代主义画家,他的代表作《格尔尼卡》跟该画作一样,具有超强的立体感,故D正确;A项属于现实主义美术的风格,B项与

图画特征不符,均排除。毕加索的画作《格尔尼卡》是西班牙内战时期的作品,是二战之前的作品,故排除C。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隋唐三省六部制,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材料一中“此后宰相失职,却又有另一批皇帝内廷私臣变

成了正式的执政官便如唐代”的主旨,并正确掌握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影响。(2)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材料一中“在春秋时代,也仅系封建贵族的家臣,但到秦汉则化私为公,变成了正式政府的执政官。此后宰相失职,却又有另一批皇帝内廷私臣变成了正式

的执政官便如唐代”及材料二中“朱元璋罢宰相这一官位而终明代未曾复置,以后之各‘大学士’实际上亦填补了此缺陷”“大学士为文笔之士,起先参加皇帝各项诏书之起草,逐渐因拟稿而有了决定方针与政策的能力,到后来官阶和声望与日俱增

,实际上成为统合文官组织的主持人和他们的发言人,只不过他们的行动与决策还是要通过皇帝的正式批准而已”的主旨,并正确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及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解答】(1)第一小问举措,根据材料一中“此后宰相失职,却又有另一批皇帝内廷

私臣变成了正式的执政官便如唐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实行三省制,将相权一分为三。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的角度进行分析归纳。(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在春秋时代,也仅系封建贵族的家臣,但到秦汉则化私为公,变成了正式政

府的执政官。此后宰相失职,却又有另一批皇帝内廷私臣变成了正式的执政官便如唐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人治色彩;发展趋势的角度进行归纳。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朱元璋罢宰相这一官位而终明代未曾复置,以后之各‘大学士’实际上亦填补了此缺陷”“大学士为文笔之士,

起先参加皇帝各项诏书之起草,逐渐因拟稿而有了决定方针与政策的能力,到后来官阶和声望与日俱增,实际上成为统合文官组织的主持人和他们的发言人,只不过他们的行动与决策还是要通过皇帝的正式批准而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宰相的职责;君权与相权

的矛盾;殿阁大学士的职责等角度进行理解。故答案为:(1)举措:唐代实行三省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影响: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客观上有集思广益的效果,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巩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2)特征:人治色彩鲜明;总趋势是相权式微,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理解:宰相在中国封建社

会中央集权制度中发挥着双重作用,它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又可能会因为权力过大而威胁君权,形成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为解决此矛盾,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并以大学士辅佐皇帝政事,大学士有相职无相权,使得君主专制得到强化。因此,明代设置内阁大学士的举

措是“表面奇特而内中有理的安排”。1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解答】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根据“至

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所形成的思潮几乎全部融合于当时人们的政治及宗教态度中,成为19世纪的新的宇宙观。”概括出主题为启蒙运动深刻影响了18世纪以来的欧洲政治形态。论述时主要从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内容、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理解。也可以提炼有关文艺复兴的内容,言之有理即可。故答

案为:示例一:论题:近代西方思想解放呈现多向性特征。阐述:近代以来,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进程呈现出多向性的历史特征。16~17世纪的宗教改革在继承文艺复兴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人文主义的理解,对人文主义注入新的价值取向。宗教改革不仅是宗教领域反对教会

权威,追求信仰自由的宗教运动,也是宜扬理性主义、推崇个人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呈现出多维度的精神需求。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不仅反对欧洲封建专制制度,也反对欧洲的宗教势力,更推崇理性主义,又主张过一种世俗的生活,启蒙运动不仅在政治领域,而且在思想领域

、宗教领域乃至科学领域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近代以来的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具有多维度、多向性的价值趋向和时代特征。示例二:论题:启蒙运动深刻影响了18世纪以来的欧洲政治形态。阐述: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思想

解放运动的高潮,在继承和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的基础上,启蒙思想家提出了符合时代需求的思想主张。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以及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等学说均符合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要求,也符合资产阶级的价值追求。启蒙运动主张的理性主

义受到近代科学的影响,但也促进了18世纪以来人们对社会转型的认知,所宣扬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潮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仍然具有指导价值,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美国1787年年宪法等所体现出来的政治原则均来自启蒙运动。因此,启蒙运动深刻影响着近代以来欧洲历史的政治走向,为资产阶

级政权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第一问可结合晚清派遣幼童赴美留学的历史背景作答;第二问可结合近代中国留学热潮所呈现的特征进行概括。【解答】(1)历史背景:根据材料时间“同治十一

年(1872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清朝刚刚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清廷的统治危机加重,推动了晚清派遣幼童赴美留学;根据所学可知此时中国正在开展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技术,这也推动了幼童赴美留学;根据材料“百名学生是依据先后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曾国藩、

李鸿章合奏的”可概括出洋务重臣的大力推动。特点:根据材料表格可知,留学生以经济发达的广东、江苏、浙江等开放较早的沿海省份为主,而安徽、山东较少,由此可概括出特点为具有地域不平衡性;留学生数量与当地经济发展程度和开放程度密切相关。

(2)特征:根据材料“1875年…学生去法国学习船政”、“而留学又以学习‘西方政体’为根本”、“1899年,清政府派遣学生去美国和欧洲各国学习实业”、“一切文物,西洋皆好,中国皆坏”可概括出特征为从留学学习内容看,经历了学习“军备”“西政”“实业”到“全盘西化”的历程;根据材料“留学欧

洲…赴日大批留学…派遣学生去美国和欧洲各国学习实业…各地青年赴法半工半读者有170余人”可概括出从留学目的地看,经历了早期留学欧美、留日盛极一时,再到赴法俭学的历程。影响因素:根据所学可知,晚清以来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从而推动了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故答

案为:(1)历史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加剧了清廷的统治危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潮产生;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重臣的大力推动。特点:具有地域不平衡性;留学生数量与当地经济发展程度和开放程度密切相

关。(2)特征:从留学学习内容看,经历了学习“军备”“西政”“实业”到“全盘西化”的历程;从留学目的地看,经历了早期留学欧美、留日盛极一时,再到赴法俭学的历程。影响因素:国内外政局的变化;国人对东洋、西洋认识的变化。20.【分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第一问的特点,依据材料

一逐一分析概括;第二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对封建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南北统一、对缓和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以及对后世等方面的影响分析。【解答】(1)特点:根据材料“议定律例,重用精通律学的中原儒生”、“强调执法以法律为准绳,惩罚枉法官吏,整顿司法机构,以求立法与执法相一致”可以得出

重视立法,重视执法;礼法结合,法律儒家化;依据“他削繁复之律令,除严酷之立法,或从简从宽”可以得出废除残刑醋法。(2)影响:根据材料“使北魏法制由前期严刑尚罚向后期德刑兼重转变,既表明当权者对专制集权已经巩固之自信,也反映了对封建正统法文化的体认和吸收达到了

新的水平”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魏孝文帝法治改革使法制改革客观上有助于封建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有助于消除南北统一在政治法律、文化心理等方面的隔阂;有助于缓和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他创立的某些制度,也被后世法律吸收,影响千

年。故答案为:(1)特点:重视立法,重视执法;礼法结合,法律儒家化;废除残刑醋法。(2)影响:法制改革客观上有助于封建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有助于消除南北统一在政治法律、文化心理等方面的隔阂;有助于缓和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他创立的某些制度,也被后世

法律吸收,影响千年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