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某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3.276 MB
  • 2024-10-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重庆市某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某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某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4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重庆市某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7)页,3.27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39d56c33eacb1775016df309657629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2023级高二上期月考地理试题第I卷(选择题)(本大题共3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2年湖北恩施山区发现古生代早期的软体动物化石(下左图)。恩

施大峡谷内天坑、地缝、绝壁、峰丛、岩柱群、溶洞、暗河等地质景观一应俱全。下右图为恩施大峡谷内云龙河地缝景观图。1.软体动物化石的发现可以()A.加速生物的演化进程B.重现全球海陆分布格局C.确定地层的年代D.推测恐龙生存的环境2.天坑、地缝、绝壁、峰丛、岩柱群、溶洞、暗河等属于()A.河流地貌B

.风沙地貌C.喀斯特地貌D.雅丹地貌3.该地貌的形成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是()A.地形变得更平坦B.丰富地表水资源C.利于开展农业活动D.不利于交通建设20世纪50年代,我国科学家自制了一种集沙仪器,通过收集大风中的沙粒来研究风沙流情况。图1是沙丘中集沙仪的安置位置示意图,

图2是集沙仪剖面示意图(①—⑩为收集沙粒的管子)。4.形成沙丘的主要原因是()A.风力侵蚀B.风力沉积C.风、水共同侵蚀D.风、水共同沉积5.管子内沙粒最多的是()A.①B.⑤C.⑨D.⑩下图为我国某海岸地区地貌景观图。6.甲图地貌为()A.海蚀柱B.海蚀平台C.海蚀崖D.

沙堤7.甲、乙两地貌景观分别属于()A.海蚀地貌、海积地貌B.海积地貌、河流地貌C.风蚀地貌、海积地貌D.河流地貌、海蚀地貌石冰川是指在重力和冻融作用下,沿着谷地或坡地缓慢向下蠕动的冰岩混合体,由于其形态类似于冰川,但表面通常无裸露的冰体,因此称之为石冰川

。它是雪线升高后,山岳冰川消退的遗迹。下图示意石冰川结构。8.我国石冰川主要分布在()A.兴都库什山B.喜马拉雅山C.小兴安岭D.横断山脉9.以下不是石冰川表面岩石碎屑层主要物质来源的是()A.冰碛物B.岩石风化物C.流水沉

积物D.谷壁崩塌物10.相比于一般冰川,石冰川()A.易受气温波动的影响B.不易受气温波动的影响C.反射太阳辐射更明显D.吸收太阳辐射不明显峡湾是冰川作用于山谷或河谷后,被海水淹没的“U”形谷。峡湾狭长深邃,状似山谷,延伸到海中。冰岛是世界上峡湾地貌较多的国

家,共有109个峡湾。下图为冰岛位置图。11.峡湾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A.地壳上升—流水侵蚀—冰川刨蚀B.冰川刨蚀—流水侵蚀—海水入侵C.流水侵蚀—冰川刨蚀—海水入侵D.流水侵蚀—地壳沉降—冰川刨蚀12.关于冰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渔业

资源丰富,渔业发达B.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C.纬度较高,观赏极光的理想地D.农业发达,盛产粮食、蔬菜我国东部一所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夏至日测得当地最大太阳高度为80°,下图为我国行政区划示意图。13.该中学可能位于()A.江苏省B.北

京市C.福建省D.黑龙江省14.当该中学所在地太阳高度最大时()A.乌鲁木齐太阳刚出地平线B.沈阳市太阳高度较当地大C.伦敦居民处于梦乡之中D.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未日出15.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N点的地方时为6点B.Q点的地方时为17:00C.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4日D.此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2/32022年10月12日16:00,备受瞩目的“天宫课堂”第三次开讲。此次“天宫课堂”,“太空教师”在空间站实验舱与地面学生进

行天地互动太空科普课。这也是时隔6个月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16.此次太空授课当天,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A.a、d之间B.d、c之间C.c、b之间D.b、a之间17.第二次太空授课到第三次太空授课期间()A.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北半球B.郑州正午日影逐渐变短C

.菏泽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大再变小D.地球绕日公转速度越来越慢18.北京(116°E、40°N)天安门广场国旗与太阳同升同落。2014年1月1日,升旗时间为北京时间7:36时,降旗时间为16:59时。当天安门广场开始升旗时()A.地球上2014年1月1日的范

围比2013年12月31日的范围小B.太阳直射南半球,并继续向南移动C.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小值D.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日照金山”是指在太阳高度低、光照很弱的晴天,太阳光近似垂直照射雪山,出现的山体一面金光灿灿、蔚为壮观的景象。贡嘎山(如图)位于四川省西部,是大雪

山的主峰,常年冰雪覆盖。某游客于10月1日清晨拍摄到贡嘎山日照金山的景象。19.拍摄该日照金山照片时镜头朝向()A.偏南方向B.偏北方向C.偏东方向D.偏西方向20.不考虑天气因素,下一次在同一时刻同一位置拍摄日照金山的日期为()A.3月13日B.4月9日C.6月10日D.8月5日马耳他

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著名旅游景点“蓝窗”分布在该国戈佐岛西北角,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21.形成“蓝窗”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排序正确的是()A.沉积、地壳抬升、海水侵蚀B.地壳抬升、沉积、海水侵蚀C.海水侵蚀、沉积、地壳抬升D.地壳

抬升、海水侵蚀、沉积22.“蓝窗”坍塌的首要原因是()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C.海浪侵蚀D.人类活动丹霞地貌是一种以陆相红层为物质基础,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地貌类型。近年来,在陕北地区发现了大量连片分布的

丹霞地貌,由陕北高原黄土盖层之下埋藏的巨厚红层发育而成。其中陕西省靖边县龙州镇有一大片特殊的丹霞地貌,因其岩石纹理形似波浪,被称为“波浪式丹霞”(如下图)。23.对该地“波浪式丹霞”的形成后期影响力最小的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

C.冻融风化D.温差风化24.陕北高原“波浪式丹霞”的形成过程大致是()A.陆相沉积—地壳抬升—风化侵蚀—黄土堆积B.陆相沉积—黄土堆积—地壳抬升—风化侵蚀C.黄土堆积—地壳下沉—陆相沉积—风化侵蚀D.风化侵蚀—地壳下沉—陆

相沉积—黄土堆积广东省石根山风景区,有无数奇形怪状的岩石,景色优美。调查发现,石根山风景区岩石多由某类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下面为石根山风景区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25.图中序号对应的地质作用

,正确的是()A.①——外力作用B.②——岩浆活动C.③——变质作用D.④——重熔再生26.材料中的“某类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和构成石根山风景区的主体岩石分别对应图中的()A.甲、丙B.甲、丁

C.乙、丙D.乙、丁27.石根山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是()A.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B.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变质作用-风化、侵蚀C.岩浆喷出一变质作用一地壳抬升-沉积作用D.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变质作用某地质考察队在某山区考察时,在冰缘区的陡崖坡

脚地带发现了大量“倒石堆”(堆积在岩壁下方的石块碎屑物,粒径上部小下部大),据此回答28-30题。28.据材料推测,与倒石堆地貌形成直接相关的地质灾害是()A.地震B.崩塌C.泥石流D.滑坡29.高山冰缘环境发育倒石堆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冰川堆积B.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D.冻融风化30.该地质考察队考察的山区可能是()A.秦岭B.南岭C.天山D.阴山第II卷(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原创)下图是高二年级教师Z君在2024年的某一天对手机天气预报部分内容的截图。请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14分)(1)请

你推测这个截图的时间最可能是:(选填字母:A.国庆节之后B.中秋节(9.17)C.五一假期)。理由是。(2)Z君告诉你说可以利用这个截图中的信息,推算出万州大致的经度位置。你知道如何推算吗?请写出你的思路和推算结果。。。(说明:截图中的日出、日落时间可能跟当天的天气有关,

所以这种推算结果会与真实情况有明显误差。)32.三圈环流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而且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为突破这个难点,设计了北半球三圈环流知识整理图。结合课文关于三圈环流的描述,将图中内容填写完整。(8

分)①②③④。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西江是珠江的最大支流,自古以来就是岭南地区的水运交通要道,其中羚羊峡河段水流湍急,且流经松软的砂岩分布区。西江中心有广东省最大的江心岛——砚洲岛(如下图所示),该岛形成以来,一直向北移动,羚羊峡两岸江面附近岩石上,有众多船篙插入岩石形成的扎孔,

孔口朝向上游方向。(1)简述砚洲岛形成的地质过程。(6分)(2)结合砚洲岛岸线形状,分析该岛向北移动的原因。(6分)(3)解释羚羊峡两岸江面附近岩石上多船篙扎孔的原因。(6分)第I卷(选择题)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CCDBACABC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

CDACDDCADA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CABABABDC第II卷(综合题)31.(1)A(国庆节之后)理由:当天昼短夜长(昼长=18:22-6:45=11h37m);直射点在南半球,日期应在春分之前、秋分之后;中秋节(9.17)、五一假期,万州昼长夜短,国庆节之后

昼短夜长。(2)思路:算出万州正午对应的北京时间为(18:22+6:45)÷2=12时33分30秒,正午地方时为12:00,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根据时差与经度差的关系可以推算万州的经度。或:先求出上午半天的时长(18:22-6:45)÷2=5小时48分30秒,再用12-日出=

5小时15分的时长与之相比,得出万州地方时与北京时间晚33分30秒,即可推算万州的经度。或:先求出上午半天的时长((18:22-6:45)÷2=5小时48分30秒),再用12减去它,得出日出的地方时(6:11分30秒),将它与

日出北京时间(6:45)相比较,即可推算万州的经度。推算结果:约为111.5°E。32.①西南②副热带高③下沉④极地高33.(1)河流上游落差大水流急,加之羚羊峡河段砂岩松软,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较强,带来了大量的泥沙;出羚羊峡后

流速减慢,河流的堆积作用变强,大量的泥沙在砚洲岛一带堆积,形成江心洲。(2)砚洲岛把西江分为北支水道和南支水道,砚洲岛北岸位于北支河流的凸岸,属于堆积岸,泥沙大量堆积,导致岛屿向北侧扩展;岛屿南岸位于南支水道的凹岸,属于侵蚀岸

,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影响,岛屿南岸向北退缩。(3)古代西江为水运要道,过往船只多;羚羊峡流速快,向上游航行需要依靠人力撑船;两岸岩性较为松软,船篙插入岩石易形成孔洞。月考试题解析1.C2.C3.D【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软体动物化

石属于古生代早期,其发现可以确定地层的年代,C正确。化石的发现无法加速生物的演化进程或重现全球海陆分布格局,AB错。该化石不是恐龙化石,且所处的年代为古生代早期,故无法推测恐龙生存的环境,D错。故选C。2.天坑、地缝、绝壁、峰丛、岩柱

群、溶洞、暗河等是可溶性岩石(多为石灰岩)受流水侵蚀形成,属于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风沙地貌以及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的地貌组合,多位于气

候干旱地区)等无关,C正确,ABD错。故选C。3.结合上题,该地貌形成后,地表崎岖而不是变得平坦,土层流失,不利于开展农业活动,崎岖的地貌形态不利于交通的建设,D正确,AC错。喀斯特地貌下渗多,减少了地表水资源,B错。故选D。【点睛】喀

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地上喀斯特地貌有:孤峰、峰林、峰丛、洼地、丘陵、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地下暗河、溶洞等。4.B5.A【解析】4.沙丘主要

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风挟带沙粒向前搬运的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风速降低,搬运能力减弱,风力沉积形成沙丘,B正确,A错误;沙丘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流水作用弱,CD错误。故选B。5.大风搬运沙粒的过程中,近

地面的地区沙粒搬运量更多。①—⑩收集管中,①更易收集近地面的沙粒,管子内沙粒储量最多,A正确,排除BCD。故选A。【点睛】沙丘一般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风蚀城堡和风蚀蘑菇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6.C7.A【解析】6.海蚀崖是海岸受海浪冲蚀及伴随产生的崩塌而成的一种向

海的悬崖陡壁,主要见于基岩海滩。读图可知,甲地貌海蚀崖,C正确,ABD错。故选C。7.甲地貌海蚀崖,为海蚀地貌;乙地貌为海滩,为海积地貌,A正确,BCD错。故选A。【点睛】海积地貌: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

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如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8.B9.C10.B【解析】8.兴都库什山脉不在我国,A错误;石冰川需要有冰川广泛发育,且岩石风化严重。喜马拉雅山位于青藏高

原,海拔高,冰川广布,岩石冻融风化强烈,岩石碎屑物较多,B正确;小兴安岭和横断山脉冰川发育较少,岩石冻融风化较少,不易发育石冰川,CD错误。故选B。9.冰川运动中,冰川携带大量的碎石(冰碛物)、沙土和黏土;周围岩壁风化、崩塌的

大量石块、碎屑物;冰川退缩后新暴露的基岩在强烈的寒冻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量碎石沉积。这些都是石冰川表面岩石碎屑层主要物质,ABD不符合题意;当地气候高寒,河流发育较少,且位于河流源头附近,河流流速快,流水堆积作用较弱,主要的物质来源不是流水沉积物,C符合题意。故选C

。10.石冰川表面通常无裸露的冰体,冰体在石冰川以下,受外界气温较小,不易受气温波动的影响,B正确;而冰川与外界接触面积大,相对于石冰川更易受到气温波动的影响,A错误;冰川反射太阳辐射效率高,吸收太阳辐射不明显,石冰川则相反,CD错误。故选B

。【点睛】藏高原东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其水汽较为丰富,西南季风携带的水汽受到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较为丰富,有利于冰川的形成;同时青藏高原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易被风化成

碎屑,从而容易与该地区的冰水混合,形成石冰川。11.C12.D【解析】11.根据材料“峡湾是冰川作用于山谷或河谷后,被海水淹没的“U”形谷”说明先形成河谷,后受冰川作用形成“U”形谷,最后海水入侵。因此,峡湾形成

的地质作用:流水侵蚀—冰川刨蚀—海水入侵,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冰岛靠近北海渔场,渔业资源丰富,渔业发达,A正确;冰岛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地热资源丰富,B正确;纬度较高,是观赏极光的理想地,C正确;纬度高,

热量不足,农产品生长季节短暂,普遍产量低,粮食、蔬菜、水果不能自给,D错误。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D。【点睛】在第四纪冰川运动过程中,对地面产生的刨蚀作用可以形成大量的“U”形谷,同时在“U”形谷的前缘产生冰坎。后来随着冰川的融化

,海平面的上升,冰坎被海水淹没,海水进入“U”形谷,于是成了峡湾。13.A14.C【解析】13.由图可知,夏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0°,通过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23°26|可知,当地纬度为33°26′N或13°26′N,根据

我国行政区划图可知,该中学可能位于江苏省,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由上题可知,该中学所在地太阳高度最大时为当地正午,此时北京时间大致为12时,乌鲁木齐大致晚于北京时间2小时,早已日出,A错误;沈阳市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较当

地小,B错误;伦敦位于中时区,伦敦当地时间大致在凌晨4时,此时伦敦居民处于梦乡,C正确;我国各地已经日出,D错误。故选C。【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

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15.D【详解】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日期变更线有两条:0时经线和180°经

线,其中0时经线应位于夜半球居中位置。由此判断,P点所在为0时经线,Q点所在为180°经线,则图中MON晨昏线右侧为黑夜,结合图中自转方向判断,N点位于P点以东,经度差大于90°,因此N点的地方时刻大

于6时,A错误;图中Q点所在经线位于P点所在经线以西120°,则地方时晚8小时,由此计算出Q点的地方时应为16时,B错误;图中阴影部分位于0时经线以西,应是旧的一天范围,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

新的一天,应为6日,C错误;图中阴影部分位于0时经线以西,应是旧的一天范围,跨经度120°,则非阴影部分为新的一天范围,跨经度240°,全球跨经度360°,因此此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240/360=2/3,D正确。故选D。16.D17.C【解析】16.根据图中地球不同位置判断

,图中a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应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c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应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判断,b、d分别表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和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此次太空授课当天为10月12日,应处于秋分日

至冬至日之间,即图中b、a之间,D正确,ABC错误。故选D。17.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第二次太空授课到第三次太空授课期间应为4月至10月。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先向北回归线后向赤道再向南半球移动,A错误;菏泽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大再变小,C正确;郑州正午

太阳高度的变化趋势同于菏泽,正午日影先变短再变长,B错误;因为中间要经过远日点,地球绕日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D错误。故选C。【点睛】每年冬至日至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各地昼增长,夜缩短,南半球各地昼缩短,夜增

长;每年夏至日至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南半球各地昼增长,夜缩短,北半球各地昼缩短,夜增长。18.A【详解】北京时间是东八区区时,当天安门升旗时,180°的时间是是11:36,所以地球上2014年1月1日(新的一天)的范围占的不到一半,比201

3年12月31日的范围小,A正确;太阳直射点12月22日直射南回归线,此时为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正向北移动,B错误;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时(12月22日前后),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才达一年中的最小值,C错误;晨昏线与经

线重合只出现在春分或者秋分,D错误,故选A。【点睛】日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上与经度180°相吻合,凡从西向东越过该线,日期减一天;相反,从东向西越过该线,日期加一天。19.D20.A【解析】19.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游客于10月1日清晨拍摄到贡嘎山日照金山的景象,

10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但靠近赤道,此时,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日出、日落方位接近正东、正西。该日日出时日照金山出现在西北方位,接近正西,因此,拍摄该照片时镜头朝向偏西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根据太阳

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判断,下一次太阳在同一时刻同一位置日照金山的日期,与10月1日应是关于冬至日12月22日对称的,为次年3月13日左右(或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应与10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同,后者在秋分之后,前者应在春分之前),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一天的位置和方向:1、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2、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偏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偏南)。21.A22

.C【解析】21.由材料分析可知,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而石灰岩属于浅海沉积岩,所以景点“蓝窗”基岩石灰岩形成的地质作用首先为沉积;“低丘”说明地壳抬升,石灰岩出露;“蓝窗”位于岛屿的东北角,海水作用比较广泛,受海浪侵蚀作用明显,因此形成“蓝窗”景观的地质作用依次为沉

积、地壳抬升、海水侵蚀,A正确,BCD错误。故选A。22.由材料可知,“蓝窗”位于地中海中部的岛屿,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海浪较大,海水侵蚀作用较强,破坏最强,据此可推测“蓝窗”坍塌的首要原因最可能是

海浪侵蚀,C正确;相比于海浪侵蚀作用,风化作用、风力侵蚀的影响较弱,AB错误;作为景观,人类重在保护,不会去主动破坏,D错误。故选C。【点睛】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主要取决于地域的特定环境和条件。不同地区的主导外力作用不同,导致地貌特征也有所不同。以下是外

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对应的地貌特征: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形成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这些地区常见沙丘、风蚀沟谷、风蚀城堡等地貌。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形成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这些地区

常见河流峡谷、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地貌。高山地区:冰川作用为主,形成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沉积地貌。这些地区常见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沿海地区:海浪作用为主,形成海蚀地貌和沙滩。这些地区常见海

蚀柱、海蚀崖、海蚀平台、沙滩等地貌。23.A24.B【解析】23.由材料可知,“波浪式丹霞”所在位置为陕西靖边县龙州镇,该地区为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蚀强烈,B不符合题意;陕北高原地区冬春季节有积雪覆盖,易受冻融风化影响,C不符合题意;陕北高原地区,气候

昼夜温差较大,易受温差风化影响,D不符合题意;材料指出该地区丹霞地貌由陕北高原黄土盖层之下埋藏的巨厚红层发育而成,故其形成后期受冰川侵蚀影响最小,A符合题意。故选A。24.材料显示“黄土盖层之下埋藏巨厚红层”,说明先有陆相沉积形成红层,后有黄土堆积,之后

地壳抬升,接受外力作用的风化侵蚀,因此陕北高原“波浪式丹霞”的形成过程大致是陆相沉积—黄土堆积—地壳抬升—风化侵蚀,B正确,C错误;丹霞地貌为地壳抬升出露侵蚀而成,地势较高,此后不易发生堆积,A、D错误。故选B。

【点睛】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

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25.A26.B27.A【解析】25.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甲表示侵入型岩浆岩,乙表示喷出型岩浆岩,丙表示沉积岩,丁表示变质岩。①是岩浆岩受

外力作用变成沉积物的过程,为外力作用,A正确;②环节是沉积岩转化为变质岩的过程,为变质作用,B错误;③是岩石的熔融再生作用,属于内力作用,C错误;④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的过程,D错误。故选A。26.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甲表示侵入型岩浆岩,乙表示喷出型岩浆岩

,丙表示沉积岩,丁表示变质岩。由所学知识可知“某类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应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多为花岗岩类岩石。此类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即分别对应甲和丁,B正确,ACD错误。故选B。27.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景观是由侵入岩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因此是由岩浆侵入岩层后形成侵入岩,通

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然后经过地壳抬升形成山地,岩石裸露,不断遭受风化侵蚀,形成如今的地貌景观,故石根山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是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形成奇形怪状的岩石,A正确,BCD

错误。故选A。【点睛】指向岩浆的地质作用表示重融再生,指向岩浆岩的地质作用表示冷却凝固,指向变质岩的作用表示变质作用,指向沉积岩的作用表示外力沉积,固结成岩作用。28.B29.D30.C【解析】28.倒石堆以上岩壁陡峭,大量松散岩屑崩塌堆积

,直接形成倒石堆,B正确;地震容易导致崩塌,进而形成倒石堆,但不是直接相关的地质灾害,不符合题意,A错误;若发生泥石流,碎屑堆积物会顺坡而下到达谷底,不符合题意,C错误;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整体顺坡向下滑动的

现象,与倒石堆不符,D错误。故选B。29.高山冰川边缘冻融作用显著,风化作用强烈,岩体易崩解破裂,堆积形成倒石堆,D正确;冰川作用堆积物大小混杂,不符合材料中堆积物粒径上部小下部大的形态,A错误;风力侵蚀和流水堆积作用不会形成倒石堆,BC错误。故选D。30.根据材料信

息,该山区倒石堆发育在冰缘区的陡崖坡脚地带,可知该山区海拔较高,有冰川发育,秦岭、南岭、阴山海拔不够高,无冰川发育,ABD错误。故选C。【点睛】倒石堆地貌是一种由于某种地质力学作用而形成的地貌类型。它们通常

是由岩石块状物堆积而成,形成了独特的地形特征。倒石堆地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具有丰富的形态和功能,对于了解地质演化和地质灾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33.【分析】本题以砚洲岛为材料设置四小问,涉及江心洲的形成过程及演变和人类活

动对河道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材料分析和信息获取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结合材料及所学可知,砚洲岛属于江心洲。上游的羚羊峡地势起伏大、且河道较窄,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较强,带来了大

量的泥沙,出了羚羊峡之后,河道变宽,起伏变缓,河流的堆积作用变强,大量的泥沙在砚洲岛处堆积,形成江心洲。(2)由图片可知,砚洲岛北岸属于北支河流的凸岸,属于堆积岸,泥沙大量堆积,导致岛屿向北侧扩展。而砚洲岛的南岸属于南支河

流的凹岸,属于侵蚀岸,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影响,砚洲岛南岸向北退缩。(3)结合图片分析及“西江是珠江的最大支流,自古以来就是岭南地区的水运交通要道,其中羚羊峡河段水流湍急,且流经松软的砂岩分布区。”可知该处为古时重要的水道,过往船只较多,羚羊峡处河道较窄,河流较为湍急,流速较快,

向上游划船较为费劲。而岸边为松软的砂岩,在船工长期的撑杆划船过程中,形成了岸边多扎孔的情况。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30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