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50.404 KB
  • 2024-12-3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5)页,50.404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360e5759a240f80f72431f881980f8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度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儒,柔也”。一个“柔”字,切中要义,味道全出

。宋词专家叶嘉莹先生在一档节目中就特地提到了中国文化的“弱德之美”。她由“儒”字的“柔”这一本义出发,加以阐释,把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多维度地彰显出来了。“儒”字中含一个“需”字,“需”有“等待”之义。孔子就说过:“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孔子这里

说的其实就是“需”的意思,它体现的显然是一种等待的姿态。华裔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在描述一位华侨时说:“他是个中国人,有极好的耐心,能等待和忍耐。”这的确典型而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品性。韩素音在参观走访了中国内地之后,曾经感慨道:“我在这里重新发现了中国

的弹性——它所固有的柔顺性,这使它不受外界危机的影响,同时也使它克服一次又一次动乱。”因此,我们虽说“儒者柔也”,但并不是说柔就是软弱无力,就是废弃一切作为。老子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但是“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正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所在。俗话说“水滴石穿”,就是“以柔克

刚”的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其实,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柔是“水”最为突出的特性。在中国文化中,以水喻道是有其古老传统的。譬如,老子说:“上善若水”,他还说“弱者道之用”,此所谓“弱者”指的就是水的柔弱。他又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说

,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从不争夺,水中因此蕴含着大道理。管子就认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们知道,水是不定形的,它被放进怎样的容器中就成为什么样子的形状,但正是因为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形状,所以才能变成一切可能的形状,这正是“道”的品格。更为重要的是,它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

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以水来比喻道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的意义是双关的:一方面确立了存在论的基本意象,让人们能够由此及彼地去领会“道”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又奠定了道德论的基本取向,借助于水的“至柔”的性格来凸显道德的品性。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所采取的等待姿态,与儒家固有的“柔”的性格之间

,是有极深的渊源关系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在这里,不妨比较一下古典技术同现代技术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的分野,我们从中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柔性特点。这种文化取向塑造出来的古典技术,不具有征服自然界的

进攻性和侵略性。例如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就是采取因势利导、巧夺天工的办法,而不是采取逆自然而行的办法,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它可以涝排洪、旱蓄水,通过自然而然的方式来对水加以调节。(选自何中华《通过水的意象体味儒之

柔》,有删改)材料二:《易经》是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之一,易者变也,易经主旨是万物皆变。水变化多端:水无定形,随境而适;水有三态,常温为水,低温结冰,高温化汽,云雨雾露霜雪雹皆水之不同形式。水无处不在:土壤中含水,岩石中有结晶水,植物从根到叶皆

含水,动物从头到脚皆含水,人体含水量高达60%以上。无处不在的水千变万化,我们的祖先可能首先从水的变化中悟出万物皆变,这成为千古不易之哲理。水的形态千变万化,其结构却非常简单。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

成,是自然界最简单的化合物之一。这阐明一条重要的哲理:宇宙万物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复杂源自简单。古今中外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均深谙此理。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爱因斯坦说:“更简单的理论,涵盖更多不同内容,具有更广阔的应用,这才是更令人信服的理论。”皆此之谓也。孔子曰:“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师从善动之水可以益智,这种“智者乐水”和“智者动”的说法很容易获得认同。不过,仁者也是乐水的。海纳百川,水与仁者均具有包容性,此其一。孔子曰:“仁者人也。”仁者普济众人,水惠及一切生物。每逢大旱,禾苗枯焦,赤地千里,一场

甘霖普济众生,此其二。孔子还提倡中庸之道,主张凡事不可走极端。水适度有益,过多则成灾;正如父母关爱子女有利其健康成长,溺爱则反害之。《论语》说:“过犹不及。”此乃至理,水的哲学岂能例外?回顾生物进化史,从一个共同祖先不断分化出各种物种,水在每个环节都起到关键作用。对生物起

源目前尚无定论,陆地起源说、深海起源说、宇宙起源说……众说纷呈,有待验证。但无论何种起源都离不开水。水是一切生物所必需,无水则无生物。水孕育出一切生物,此乃至仁大爱。明乎此理,仁者怎能不乐水?仁者、智者携手悠游于山水之间,既乐山又乐水,仁智兼

备,相得益彰。(选自沈致远《水的哲学》,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待时而动”的儒家君子就像柔弱的水一样有极好的耐心,具有“弱德之美”。B.中国传统文化里,儒家和道家都注重以水喻道,因为水的“柔性”具备双关的意义。C.先辈可

能从水的变化悟出万物皆变的道理,哲学著作《易经》中阐释的道理与之相似。D.陆地起源说、深海起源说等关于生物起源的各种定论都确定生物起源离不开水。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观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文化中儒家柔性的特征可以从中国

人认识自然、社会交际的方式中观察、感知。B.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认为复杂的宇宙万物都源自简单,越简单应用越广阔。C.现代技术在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具有征服自然界的进攻性和侵略性。D.行为不极端,懂得隐忍包容、普济众人,崇

尚“至柔”的人可以说仁智兼备。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句子中的“水”意象没有体现“弱德之美”的一项是()(3分)A.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B.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C.水利万物而不争,人傲于世而不顺

D.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自古以来,人们以为海洋有着无穷大的容量,因此认为它是陆地废弃物的天然归宿。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随着化

工业、核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海洋成了各国有毒废料尤其是具有放射性的核废料的倾倒空间。核工业产生的废料,还有核武器和核事故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大量进入海洋。从1946年大约80千克低放射性的核废料在加利

福尼亚投入太平洋开始,到1982年约550千克核废料投入大西洋的西欧陆架为止,这36年里投入海洋的核废料,总的放射性活度高达63Bq[注],相当于每秒钟发生6.3亿亿次核衰变的放射性。目前,大多数核废料都是装在金属桶里沉到海底,可是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和六十

年代,有些核废料不加包装就直接投入海洋。幸好这种危害全人类的做法,早已被制止。为了控制废物的海洋投放,1972年全球各国在伦敦召开政府间会议并通过了《伦敦倾废公约》,约定全面禁止放射性废物投放海洋。在公约通过之后

,大多数负责任的国家坚决遵守公约。此后虽然“禁而不止”的事件偶有发生,会有极个别国家将核潜艇的核反应堆废物秘密投进海洋,但总的来说,明目张胆往海洋丢弃核废料的时代已经结束。对于核废料,有的从开始就没有认真处理,有的装入核废料桶后投入海

底,但由于遭受生物化学的腐蚀,很多也已经发生渗漏。往往前代人种下的苦果,要留给后代人去品尝。著名的比基尼环礁就是一例。1946年7月1日,美国在太平洋中部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环礁进行了战后首次核爆炸试验。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总共在马绍尔群岛进行了67次试验,最大的一次爆炸量达1500万

吨,相当于1000多颗广岛原子弹。1954年的一次试验炸掉了比基尼两座珊瑚礁,炸出一个100米深的大坑,这一带的岛礁受到严重的放射性污染。统计结果显示,比基尼环礁及其周边海域至少有42种当地原有生物物种消失,其中有28种生物出现了灭绝现象。1977年开始,美国军人在各岛上收集被污染的表层土壤,统统

投进被核试验炸出的一个深坑里,上面盖起一个穹隆状的圆顶,修起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核“坟墓”。美国在海洋环境上欠债累累,何止是核废料,更何止一处马绍尔群岛。就在其本土加利福尼亚的帕洛斯弗迪斯半岛外,仅1947—1971年间美

国就倾倒了超过100吨的DDT农药,导致该海域成为世界上DDT污染最大的海区。想要解决这一问题,一种处理办法是在被污染的海底上铺砂,但是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可想要处理核废料,那其花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无论对高放还是中低放核废料,至今各国的对策都还只是暂时存放。

那么最终的出路又在哪里?核废料的最终处理,无非是“上天,入地,下海”三条出路。“上天”是指去太空,将核废料用火箭送上太空,在宇宙里稀释。这似乎是个好主意,可惜数量太大、不胜负担,再说万一发射失败,就会给全世界散布放射性物质,过于冒险。“入地”是现在讨论的重点,是目前最安全和最成熟的方法,在地下挖

掘500—1000米深的隧道来储存高放射性废弃物,估计能有几十万年以上的稳定性,但是不清楚的是深层地下水的可靠程度,弄不好会导致放射性物质的流动。剩下的“下海”很有吸引力,一种办法是送入大洋底里的红黏土层,

因为在历史上这里有上百万年的稳定性。世界海洋各不相同,有发生“深海风暴”的洋底,也有地质稳定的红黏土区,如果能在深海找到长期安全和切实可行的核废料处理方案,将是海洋地质学对人类的重要贡献。但我们至今对深海地质的了解过于肤浅,难以应对全人类生命攸关的重大问题。现在我们迫切需要催马加鞭,尽早拿出合

格的答案来。(摘编自汪品先《深海浅说》)材料二:根据放射性的高低,核废料分为高放和中低放两类,处理方式各有不同。中低放核废料主要是指在核设施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工具、手套、服装等,以及核电站运行产生的废水和气体。这些核废料的放射性相对较低,一般经过固化或

稳定化后,储存在地表或浅层地下的设施中,等待其自然衰变至安全水平。高放核废料主要是指从核反应堆中取出的已经燃尽的核燃料,以及核废料的再处理产物。这些核废料的放射性极高,需要长期隔离和储存,以防止其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

害。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目前我国对高放核废料处理的方式主要是对其进行玻璃固化后密封在隔离辐射的容器中,然后埋进500到1000米深的地下处置库内,处于这一位置的地下处置库在10万年以内几乎不会因为各种地质条件而受到影响。目前中国的核废料处理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仍面临着挑战和

困难。核废料的处理和处置需要高昂的成本。据估计,中国每处理一吨高放核废料,需要花费约50万美元,而每建设一座深层地下处置库,需要花费约100亿美元。同时,核废料的处理和处置还需要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由于核废料的危险性

和敏感性,很多人对核废料的处理和处置持有担忧和恐惧的态度,不愿意接受在自己的附近建设核废料储存库或处置场。(摘编自《中国每年产生3500吨核废料,是如何处理的?》)注Bq: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简称贝可。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A.被装进金属桶沉入海底的核废料仍有泄露和扩散的可能,著名的比基尼环礁核污染就是一个典型例子。B.为控制废物的海洋投放,各国通过了《伦敦倾废公约》,该公约约定全面禁止放射性废物投放海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C.美国出现了世界上DDT污染最大的海区,可以采取铺砂的措施处理,但所需费用巨大。D.如何实现对放射性废弃物永久安全存放,目前包括中美在内的各国都还没有寻找到有效措施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第二段中的“禁而不止”和第三段中的核“坟墓”

,两处引号作用不同,前者起强调作用,后者表特殊含义。B.为增强说服力,两则材料均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例如材料一第三段列举相关数据,说明美国对环境保护的漠视。C.材料二介绍了我国处理核废料的方法,既肯定了我国核废料处理技术的先进性,也客

观陈述了目前仍面临的困难。D.文章认为,人们把海洋当作陆地废弃物的天然归宿有其合理性,但前提是不能够倾倒污染海洋环境的放射性废物。6.中国为什么会采用“固化密封,深埋地下”这一方法来处理高放核废料?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

面的文字,完成7~9题。山月不知心里事周克芹脱下汗湿的灰布衣服,换上一件崭新的月白色的的确良衬衫,容儿跨出小屋。屋外的院墙爬满了丝瓜藤,还有牵牛花。丝瓜是娘种的,牵牛花是容儿种的。上肥的时候,母亲偏心眼儿,丝瓜苗吃得又饱又足。如今藤儿爬起来,这派势可壮了,把又瘦又小的牵牛藤儿掩盖在它肥大的绿叶

下,露不出脸儿来。容儿在院墙下站了站。她已经忘记了牵牛花的委屈;就算还没忘吧,她也不计较这件事情了。近日来,她心头装着更大的委屈。天上有一抹淡淡的浮云。初升的圆月在薄薄的云后面窥视大地。山峦、田野、竹园、小路,一切都是这样的朦朦胧胧。容儿和巧巧约好去看小翠。朦胧的月光照着

两个姑娘,她们顺着一条拐了弯的田坎往前走去。巧巧成天爱说爱笑,她的话已经往哪州哪国绕了一圈,容儿不知道。这会儿,定了定神,却听她说:“小说还没写完,小翠抢了去看,却又叫她哥哥发现了……”“你没对我说过,你在写小说。”“我怕你呢

。因为我写了一家人:老娘自私透了,克得很;儿子呢,三十岁娶不上亲,又穷又懒;一个姑娘呢,二十多岁,成天劳动,还做着团支书和科研小组组长的工作,因为队里穷,家里穷,她一年四季都穿着又厚又粗的衣服,布的颜色又老,想买一件的确良衬衫吧,手上没有一个零钱……”“去去去……别说了。”容儿狠狠地

拧了她一把。月亮在水田里慢慢移动,伴着她的缓缓的脚步。容儿看看天,天上的浮云已不知去向。容儿想起小翠的哥哥,那个“怪人”!那些青年们,上过学,除了一年四季庄稼经,他们心里装着比父母兄嫂更丰富的东西。他们给农村的生活带来了变

化。在这个大队,小翠的哥哥读的书比谁都多,他担任大队会计以后,大胆地推行起生产责任制来,什么“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等等。起初大队支书都反对他。他因此得罪了一些生产队长和大队干部。可他满不在乎,社员们不反对他,一年下来,大家都得到了好处,那些记恨他的人也少了。转过田角,容儿听到“嚓嚓”的响声。

有人还在那儿挖地。麦桩地里站着一个男的,光着膀子,拄着一把锄头。容儿望着他,月光下,他显得很矫健。其实呢,他的相貌平常,个子也不高。这会儿,他已经认出了两人。“二位到哪儿去呀?”巧巧的嘴不让人:“嗨,你好哩!你妹子明天就出嫁了,你不在家里帮忙?”那人依然笑着。容儿想问:“你为什么在这儿挖地呀?这

不是你们家的包产地呀。”小翠曾告诉过她:“我哥假积极,没人包的山坡地,他包。累死我们了。”“正好,我有些事要给你们说,在田埂边坐一会儿吧。”明全说着,把单衣披在肩上。三人坐在田坎上。容儿盯着面前的田水,她又看见水里的月亮了。刚才,

她走,月儿也跟着走,这阵她坐下,月儿也不走了,就这么静静地守候在身旁,等待着她。明全点燃一支纸烟,问:“巧巧,你的小说快发表了吧?”“还没有写完呢。”“还没写完?不就只差个结尾了嘛。”明全说,“小说里那家人有什么

变化,你如实地写出来就好了嘛!那个儿子大变样了,还娶了媳妇。小春粮食超产一千斤,老大娘高兴得不得了,这一回,据说老人家一点儿也不‘克’啦,把卖粮食的钱全数交给儿女去安排!那个女儿,新添了两套‘料子’,衬衣是月白色的……这个结尾不是很真实么?容儿,你说真实不真实?”巧巧怕容儿生气,忙拉着她的

手要走。容儿没有动。不知怎么的,她愿意在这潮湿的田坎上多坐一会儿。听凭清风吹拂她滚烫的面颊。近两年,容儿家里的生活明显变化。然而,却只有在今夜,在此刻,对于变化了的生活,她才强烈地感觉到了。巧巧见容儿不动,便又向明全说:“你不是有事要给我们说么

?”明全笑着说:“自从生产责任制搞起来以后,大家都不再缺口粮了,这是第一步。现在……我要转告二位:明天晚上吃过夜饭到大队开会,研究科研组的工作。”巧巧忙说:“科研组不是都散伙了嘛!”“嘿嘿嘿,这事儿该我做检讨。不能散。还要办一

个农业技术夜校,把青年们组织起来学习科学技术。”容儿突然插嘴问:“是么,这是真的么?”明全认真地说:“今天支委会上决定的。你们的忧虑,也是当前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上级注意到了。”容儿依旧淡淡地说:“注意

到,就好了。”暗地却吐了口长长的气,心里感到说不出的舒坦。明全说:“不过,科研组不能像过去那样吃大锅饭。”容儿答道:“我们都不是懒人。我们小组愿意给生产队订立承包合同。”明全忙说:“当然,也不会叫你们吃亏。”他说罢,纵声大笑起来。这笑声有一种力

量,冲击着这初夏夜晚的宁静。一个老汉拄着棍走过来了。容儿认得老汉姓马,同时,她忽然想起:马大爷的老伴害病进了医院,儿女都到医院服侍老母亲去了,土地没有人来种。“这个怪人!”容儿心里这样说。马大爷和明全说什么,容儿完全没听。她望着明全那消瘦下去了的脸

频,心中暗暗责备起自己来。而那种讨厌的委屈情绪,已随着清风,在宁静的月夜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容儿回到家里了。她和巧巧在小翠家没呆一会儿,两人约定明晚一块儿去大队参加会议。矮墙里,满院子如水的月光。(有删改)7.下

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圆形结构,从容儿出门始,至容儿归家终,首尾呼应,章法谨严。B.从“天上有淡淡的浮云”,到“浮云已不知去向”不仅交代了环境的变化,还暗示容儿将消除对明全的芥蒂。C.全文以容儿的视角展开叙述,不仅刻画了明全等人物形象,而且

表现了容儿的内心世界。D.小说“以小见大”,通过叙述容儿、巧巧相约送别小翠途中偶遇明全的平常生活片段,折射出农村改革的社会背景。8.小说中“写小说”的情节设计颇具匠心,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有人评价周克芹先生的这篇小说是“用诗情画意的镜子反映了整整一个时代”,请

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楚庄王...好猎,大夫谏曰:“晋、楚敌国也,楚不谋晋,晋必谋楚,今王无乃耽于乐乎?”王曰:“吾

猎将以求士也。”因是道也,而得三士焉,楚国以安。故曰“苟.有志则无非事者”,此之谓也。汤之时,大旱七年,洛坼川竭,煎沙烂石,于是使人持三足鼎祝山川,教之祝曰:“政不节耶?使人疾耶?苞苴行耶?谗夫昌耶?宫室营耶?女谒盛耶?何不雨之极也!”盖言未已而

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殷太戊时有桑、楮①生于庭,昏而生,比旦而拱,史请卜之汤庙,太戊从之,卜者曰:“吾闻之: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殃者祸之先者也,见殃而能为善,则祸不至。”于是乃早朝而晏退,问疾吊

丧,三日而桑、楮自亡。高宗者,武丁也,高而宗之,故号高宗。成汤之后,先王道缺,刑法违犯,桑、楮俱生乎朝,七日而大拱,武丁召其相而问焉。其相曰:“吾虽知之,吾弗得言也。”闻诸祖己,曰:“桑、楮者,野草也,而生于朝,意者国亡乎?”武丁恐骇,饬身修行,思先王之

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养老。三年之后,蛮.、夷.重译而朝者七国,此之谓存亡继绝之主,是以高而尊之也。宋大水,鲁人吊之曰:“天降淫雨,溪谷满盈,延及君地,以忧执政,使臣敬吊。”宋人②应之曰:“寡人不佞,斋戒不谨,邑封不修,使人不时,天加以殃,又遗君忧,拜.命之辱。”君子③闻之曰:“

宋国其庶几乎!”问曰:“何谓也?”曰:“夫过而改之,是犹不过也,故曰其庶几乎。”宋人闻之,夙兴夜寐,早朝晏退,吊死问疾,戮力宇内。三年,岁丰政平,向使宋人不闻君子之语,则年谷未丰,而国家未宁。《诗》曰:“弗时仔肩,示我显德行。”此之谓也。(节选自《说苑•君道》)[注]①楮,一种树。②宋人,这里指宋

君。③君子,这里指孔子。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B.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C

.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D.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庄王,“庄”是谥号。春

秋时期,齐、秦国君常称“公”,楚国国君常称“王”。B.“苟有志则无非事者”与“苟以天下之大”(《六国论》两句中的“苟”含义相同。C.“蛮、夷”在文中指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在古代有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的称谓。D.“拜命之辱”与“拜臣郎中”

(《陈情表》两句中的“拜”含义相同,都指授予官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商汤因为连续大旱七年而令人向山神河神祷告,从政令是否适度、是否使百姓遭受痛苦,是否贪贿成风、是否

小人得势等方面进行反思。B.殷商太戊时,有桑秧和楮苗长在朝廷的院子里,这被认为是不好的征兆,太戊后来勤政爱民,早上朝晚退朝,关心百姓疾苦,吊唁死者。C.武丁看到治国之道被败坏、刑法遭破坏的情况,就约束自己,检点行为,追思先王的政绩,尊老敬贤,后来有少数民族国家前来朝拜。D.孔

子肯定宋君对鲁国使臣的回话,是因为他看到了宋君能够反思自己的过错,相信宋君能够改正错误。后来宋君对于国内的政事尽心尽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2)向使宋人不闻君子之语,则年谷未丰,而

国家未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吴中书事杨乘①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③深映月华空。尊

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注)①杨乘:晚唐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传说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天堑东”交代了吴中的地理环境,“十万人家”写出吴中的繁华,而“管弦台榭“写出了作者于亭台楼阁之中,欣赏着莺歌漫舞,如同春风拂面。B.颔联“国破西施一笑中”指范蠡用美人计助越灭吴,“名归范蠡五湖上”指范蠡功成退隐后,泛舟五

湖。但因为韵律要求,这一联上下句语序颠倒了过来。C.颈联描写现实之景,特别是“自”“空”二字,意蕴丰富。“自”独自之意,表现了香径荒凉冷落之景;“空”徒劳之意,渲染了响廊空寂无人之境。D.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15.这首诗表

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对秦始皇的暴取豪夺、奢靡浪费发出强烈的诘问和严厉的谴责。(2)《谏太宗十思疏》首段阐明此次进谏是针对君王执政出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并用形象的比喻指明其危害性。(3)曹

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望,就如同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一般热烈。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

杜甫描写江南的诗句。江南的民居,顺应天人合一,追求房屋格局的变化,注重细部的装饰,它的门窗,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充满了灵秀,形成了精巧细腻、活泼淡雅、肃穆华丽的风格。在花心、格子等几何纹、套环纹细节的点缀下,使

整个窗户线条流畅,匠心独具,增添了人居环境轻松灵动。当下,长三角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乡村空间改造,让粉墙上的一扇扇花窗成为。用瓦片、薄砖、木竹制作的圆形、矩形、回纹、万字、冰纹、花鸟、山水等几何形体和自然形体的江南符号,呈现出的、诗情画意,让人们在虚

虚实实、中,寻觅探幽。一扇扇诱人的花窗,似一团花影,如一缕花香,让江南春色关不住。处处门窗皆有意,花饰窗棂景醉人。江南的花窗,,演绎着一段段浪漫的传奇,它是江南文化的符号,透露出诗性和雅性的文化基因。它朴实、美观

,传承着江南的历史文化,传达着新时代最美的江南意蕴。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花心、格子等几何纹、套环纹细节的点缀下,整个窗户线条流畅,匠心独具,增添了人居环境轻松灵动。B.在花心、格子等几何纹、套环纹细节的

点缀下,使整个窗户线条流畅,匠心独具,增添了人居环境轻松灵动的感觉。C.整个窗户在花心、格子等几何纹、套环纹细节的点缀下,线条流畅,匠心独具,增加了人居环境轻松灵动的感觉。D.在花心、格子等几何纹、套环纹细节的点缀下,整个窗户线条流畅,匠心独具,增添了人居环境轻松灵动的感觉。18.依次

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点睛之笔千姿百态朦朦胧胧历经沧桑B.点睛之笔千娇百态模模糊糊饱经风霜C.生花妙笔千姿百态模模糊糊历经沧桑D.生花妙笔千娇百态朦朦胧胧饱经风霜19.文中画横线

的句子使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小题。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的最后时刻,①。一组部件是“伽马刹车指令员”,它位于返回

舱底部,负责利用伽马射线测量返回舱距离地表的高度。在接近地面时,②,然后快速捕获反射回的射线,并做出精确测量,精度达厘米级。另一组部件就是“着陆反推发动机”,“伽马刹车指令员”计算出着陆的最佳距离和时机后,③,得到指令的“

着陆反推发动机”立即点火,大量燃气积聚在燃烧室内,形成高压,最终从尾部的喷口中喷出,以反推力来减缓降落速度,提高返回舱降落的安全性。作为飞船上最后一个实现国产化的单机设备,“伽马刹车指令员”在此次返回舱顺利着陆中,交上了令人满意的

答卷。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1.下列句子中的“人”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人怎么还不来?B.他人在心不在。C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清代的袁枚在其《随园诗话》中,曾有一句重要的有关如何学习的经验之谈,“不取亦取,虽师勿师”。其中之意可以这样理解:

“不取亦取”指的是“取”其精华,而“不取”其糟粕:“虽师勿师”指的是“师”法其长,而“勿师”其短。看似矛盾的表述,其实并不矛盾。这样的理念,不仅适用于个人的成长,也可以运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以及全球意

识的树立和各种世界关系的处理等。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4-2025学年度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参考

答案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生物进化史上关于生物起源的各种定论”错,材料二最后一段说“对生物起源目前尚无定论,陆地起源说、深海起源说、宇宙起源说……众说纷呈,有待验证”,有关生物起源的

各种学说有待验证,不是定论。故选D。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认为复杂的宇宙万物都源自简单,越简单应用越广阔”错。原文是“爱因斯坦说:‘更简单的理论,涵盖更多不同内容,具有

更广阔的应用,这才是更令人信服的理论。’”以偏概全,故选B。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运用能力。A项中“水在瓶”,无固定形状、B项中的“善下”、C项中的“利万物”都很明显体现水的“弱德之美”。D项只是借水抒写对时光的感慨。故选D。4.A【解析】“著名的比基尼环礁核污染就是一个典型

例子”错。材料一第三段举比基尼环礁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本段的观点,而不是论证“被装进金属桶沉入海底的核废料仍有泄露和扩散的可能”。5.D【解析】“但前提是不能够倾倒污染海洋环境的放射性废物”错。根据材料一

第四段“如果能在深海找到长期安全和切实可行的核废料处理方案,将是海洋地质学对人类的重要贡献”可知,前提是找到安全可行的核废料处理方案。6.①践行大国担当: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遵守《伦敦倾废公约》,合理处置

核废料。②考虑废料特性:高放核废料放射性极高,固化密封、深埋地下能有效地隔离和储存。③保证安全可靠:深埋地下是目前最安全、最成熟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地质影响。【解析】①根据材料一第二段“1972年全球各国在伦敦召开政府间会议并通

过了《伦敦倾废公约》,约定全面禁止放射性废物投放海洋。在公约通过之后,大多数负责任的国家坚决遵守公约”可概括出: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国家,坚决遵守公约,不将放射性废物投放海洋,而是进行地下深埋。②根据材料二第二段“高放核废料……放射性极高,需要长期隔离和储存”“进行玻璃固化后密封在隔离辐

射的容器中,然后埋进500到1000米深的地下处置库内,处于这一位置的地下处置库在10万年以内几乎不会因为各种地质条件而受到影响”可概括出:高放核废料的放射性极高,根据其自身的特点,采用固化密封、深埋地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隔离和储存,在10万年以内几乎不会受到影响。③根据材料一第四段

“‘入地’……是目前最安全和最成熟的方法,在地下挖掘500—1000米深的隧道来储存高放射性废弃物,估计能有几十万年以上的稳定性”可概括出:“入地”是目前最安全和最成熟的处理核废料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地质影响。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全文以容儿的视角展

开叙述”错误,全文写容儿与巧巧在一月光溶溶的夜晚相约去看明天就要嫁人的“闺蜜”小翠,在月夜、在月光下、在不远的一段路上,容儿与巧巧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构成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可见应该是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故选C。8.①与小说本身的内容形成呼应,补充了容儿的家庭、职业等信息,使

情节更加完整;②丰富了容儿能干、追求进步的形象,人物更加立体饱满;③更好地表现容儿一家的变化,折射改革开放下的农村变迁;④叙事灵活,增加叙事的层次感,提升读者阅读体验。(每点1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

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结合原文“我怕你呢。因为我写了一家人:老娘自私透了,克得很;儿子呢,三十岁娶不上亲,又穷又懒;一个姑娘呢,二十多岁,成天劳动,还做着团支书和科研小组组长的工作,因为队里穷,家里穷,她一年四季都穿着

又厚又粗的衣服,布的颜色又老,想买一件的确良衬衫吧,手上没有一个零钱……”可知,容儿的母亲自私,哥哥又穷又懒,自己做着团支书和科研小组组长的工作。与小说本身的内容形成呼应,补充了容儿的家庭、职业等信息,使情节更加完整;结合原文“容儿答道:‘我们都不是懒人

。我们小组愿意给生产队订立承包合同’”“容儿回到家里了。她和巧巧在小翠家没呆一会儿,两人约定明晚一块儿去大队参加会议”可知,丰富了容儿能干、追求进步的形象,人物更加立体饱满;结合原文“小说里那家人有什么变化,你如实地写出来就好了嘛!那个儿子大变样了,还娶了媳妇。小春粮食超产一千斤,老大娘高兴得不

得了,这一回,据说老人家一点儿也不‘克’啦,把卖粮食的钱全数交给儿女去安排!那个女儿,新添了两套‘料子’,衬衣是月白色的……这个结尾不是很真实么?容儿,你说真实不真实?”可知,更好地表现容儿一家的变化,折射改革开放下的农村变迁

;结合原文“巧巧成天爱说爱笑,她的话已经往哪州哪国绕了一圈,容儿不知道。这会儿,定了定神,却听她说:“小说还没写完,小翠抢了去看,却又叫她哥哥发现了……”“巧巧的嘴不让人:‘嗨,你好哩!你妹子明天就出嫁了,你不在家里帮忙?’”“巧巧怕容儿生气,忙拉着她的手要走容儿没有动”“巧巧见容儿不动

,便又向明全说:‘你不是有事要给我们说么?’”“巧巧忙说:‘科研组不是都散伙了嘛!’”可知,穿插巧巧的内容,叙事灵活,增加叙事的层次感,提升读者阅读体验。9.①景物描写营造意境美:文中对月亮的描绘,营造了乡村夜晚朦胧静谧的景象,为小说增添诗情画意美。②人物塑造表现人性美:明全晚上帮马

老汉种田,表现了热心助人的美好品质;如果从有追求、有理想、勇挑重担等角度分析亦可;也可以分析容儿的勤劳质朴和巧巧的心思细腻体贴。)③语言叙述体现诗意美:运用散文化笔法,淡化情节,叙事细腻,使小说富有诗意美。④把“包产到户”、“包产到组”的农村改革和向科学进军的重大题材放入普通而诗意生活

片段的叙述中。(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结合原文“天上有一抹淡淡的浮云。初升的圆月在薄薄的云后面窥视大地。山峦、田野、竹园、小路,一切都是这样的朦朦胧胧”“矮墙里,满院

子如水的月光”可知,景物描写营造意境美:文中对月亮的描绘,营造了乡村夜晚朦胧静谧的景象,为小说增添诗情画意美;结合原文“一个老汉拄着棍走过来了。容儿认得老汉姓马,同时,她忽然想起:马大爷的老伴害病进了医院,儿女都到医院服侍老母亲去了,土地没有人来种。‘这个怪人!

’容儿心里这样说”可知,人物塑造表现人性美:明全晚上帮马老汉种田,表现了热心助人的美好品质;结合原文“巧巧怕容儿生气,忙拉着她的手要走容儿没有动”可知,巧巧的心思细腻体贴;结合原文“一个姑娘呢,二十多岁,

成天劳动,还做着团支书和科研小组组长的工作”“我们都不是懒人。我们小组愿意给生产队订立承包合同”可知,容儿勤劳质朴;结合原文“屋外的院墙爬满了丝瓜藤,还有牵牛花。丝瓜是娘种的,牵牛花是容儿种的。上肥的时候,母亲偏心眼儿,丝瓜

苗吃得又饱又足。如今藤儿爬起来,这派势可壮了,把又瘦又小的牵牛藤儿掩盖在它肥大的绿叶下,露不出脸儿来”“她望着明全那消瘦下去了的脸频,心中暗暗责备起自己来。而那种讨厌的委屈情绪,已随着清风,在宁静的月夜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可知,语

言叙述体现诗意美:运用散文化笔法,淡化情节,叙事细腻,使小说富有诗意美;结合原文“在这个大队,小翠的哥哥读的书比谁都多,他担任大队会计以后,大胆地推行起生产责任制来,什么‘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等等。起初大队支书都反

对他。他因此得罪了一些生产队长和大队干部。可他满不在乎,社员们不反对他,一年下来,大家都得到了好处,那些记恨他的人也少了”“自从生产责任制搞起来以后,大家都不再缺口粮了,这是第一步。现在……我要转告二位:明天晚上吃过夜饭到大队开会,研究科研组的工作”可知,把“包产到户”、“包

产到组”的农村改革和向科学进军的重大题材放入普通而诗意生活片段的叙述中。10.B11.D12.D13.(1)吉祥的事物是福的先兆,但是如果遇到吉祥的事物却做不善的事,福就不会降。(2)假设宋君没有听到孔子的话,那么粮食就不会丰收,国家也不会太平。【解析】10.本

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话没说完就天降大雨,所以上天对人,好像影子总是跟着身体,回响随着声音一样。《诗》说“祀天祭地奠埋祭品,天地诸神无不敬奉。”就是表达痛恨旱情啊。“天大雨”中,“天”是主语,“大雨”是谓语,结构完整,且“故”是所以的意思,一般放在句首,应在“天大雨”后断开,排除A

D;“影之随形”和“响之效声”结构相同,故应在“影之随形”后断开,排除C。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及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D.“拜命之辱”中的“拜”是拜谢,句意:拜谢厚命,这是我的耻辱

。“拜臣郎中”中的“拜”是授予官职。含义不同。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肯定宋君对鲁国使臣的回话”错误,原文“君子闻之曰:‘宋国其庶几乎!’”不是肯定宋君,而是用这样的话警示宋君,以期他能改正错误。故选

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祥”,名词,祥瑞,吉祥的事;“先”,先兆;“生”,降临。(2)“向使”,假使;“语”,话语;“丰”,丰收。14.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A项“写出了作者于亭台楼阁之中,欣赏着莺歌

漫舞,如同春风拂面”错,这是作者的想象,虚写当年吴国的繁华。故选A。15.答案:(1)愁:诗人孤独寂寞,无人理解的伤感;对国运渐衰、世事难测的感叹。(2分)(2)表现:①对比。通过当年的繁华和眼前的凄清冷落对比,借古伤今,感叹晚唐国运渐衰。②直抒

胸臆。通过写尊前多暇,只能独自借酒消愁,表达无人理解的惆怅。③用典。以范蠡和西施颠覆吴国的典故,感叹历史兴衰,寄寓了对唐朝衰落的感慨。(如果学生分析典故从范蠡帮助勾践灭吴,最终名成归隐的角度,点出作者的羡慕之情或回答诗人对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的悲叹,分析合理,也可酌情给分)(手法任答两点,每点2

分)16.(8分)(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17.D【解析】A项缺少宾语“感觉”,B项缺少主语,C项没有D项通顺流畅。18.A【解析】点睛之笔,指文章传神绝

妙之处。生花妙笔,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或绘画才能。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千娇百媚,意思是形容女子姿态美好。模模糊糊是指看不清楚东西,或记忆思想上的不清晰。朦朦胧胧是指人意识不十分清晰或者事物界限不清。历经沧桑,指一个人变化很大,多半用来形容饱经忧患,经历了许多。饱经

风霜的意思是比喻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的磨炼,“风霜”就是喻指坎坷、挫折和磨难。19.①修辞手法:比喻、通感。(2分)②表达效果:将一扇扇的花窗喻为一团花影,将看到的花窗转化为嗅觉,即一缕花香,将视觉和嗅觉融合在一起,(2分)生动描写出花窗精美、迷人的特点。(1分)20.①有两组部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它向地表发射伽马射线③就会发出点火指令【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根据句间结构,①所在的句子与后文“一组部件……一组部……”是总分关系;从内容上看,此处需要填写这两组部件在“最后时刻”的作用,故填“有两组部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②处,根据后文“然后快速捕获反射回的射线”可知,机器要完成精准测量,需要首先向地表发射伽马射线,故填“它向地表发射伽马射线”。第③处,根据后文“得到指令”可知,“伽马刹车指令员”计算出着陆的最佳距离和时机后需要及时发出点火指令,故填

“就会发出点火指令”。2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中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C.选项和画横线处的“人”是一个代词,代指每个人,或者是指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人。A.“人”是指别人、他人;B.“人”是指“身体”;D.“人”是指夜归的主人。故选C。23.【作文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

文题。材料选取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的两句话“不取亦取,虽师勿师”,“不取亦取”指的是取其精华,而弃其槽粕,“虽师勿师”指的是“师”法其长,而“勿师”其短。材料表明,从求知的角度来说,这是有关如何学习的经验之谈,既要向别人学习,但又不要全盘照搬,意思是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避免其短处

。意在告诉我们,在读书做学问时,既要取法于别人,又不可全盘接受;以别人为师,既要向他学习知识,又不可毫无疑义地照单全收。切忌盲目跟风,更不可“东施效颦”。跟随别人而又不苟从别人,这才是最佳的选择;从人生成长的角度出发,要认真求师,又不能是非不辨,盲目效法,学来精华,扬弃糟粕,这才是真正的成材

之路;从国家和集体的角度来讲,选择与拿来的方式和方法是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决定着未来的方向和前景。写作重点:1.立意上:突出“取”“不取”‘师”“勿师”的内涵,阐述清楚“取”“师”的是什么,“不取”“勿师”的是什么。突出“取”和“不取”(“师”和“勿师”)

的辩证关系。要注意材料中的表述“看似矛盾的表述,其实并不矛盾”,对“不取亦取”的表述可以是:知道不取什么,也就是懂得了“取”的真谛。2.内容上:能够联系现实,从学习、成长、人际交往、国家交流等至少两个角度来谈启示意义。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28952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