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416.322 KB
  • 2024-11-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重庆市万州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万州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万州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重庆市万州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共(7)页,416.32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2f4c2fe72d42640a2b5098712878e7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万州二中高2020级高二下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命题人:肖昌斌审题人:彭莉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请考生把班级、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选择题所选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对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孟子在阐述“王道之始”时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

胜用也。”《管子·八观》也提出:“山林虽广,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上述言论反映的共同理念是A.节用爱民B.因时而变C.天人和谐D.清静无为2.《北魏律》中“存留养亲”制度规定:对犯罪“十恶”死罪或应判处流

、徒刑的罪犯,若家有祖父母、父母年老或疾病而无其他男丁侍养者,得停止或免除刑罚的执行,返家侍养其亲。这表明北魏A.法律丧失公平公正原则B.奉行外儒内法治国理念C.法律开始具有人文情怀D.法律与伦理道德相结合3.汉唐时期,民

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种变化反映了A.重农抑商观念的强化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C.农业经济地位的提升D.土地兼并得到认可4.清王朝实行满蒙上层联姻,同时又对蒙汉两族乃至蒙古族各部人民之间的

正常交往和通婚严加禁限。该举措A.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服务于清王朝巩固统治的需要C.确保了蒙古族对清王朝的效忠D.阻碍了各族人民的交流与发展5.下图所示为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的市镇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据此可以推知,明2清时期江浙地区A.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社会B.重农抑商有所松

弛C.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D.经济结构发生变化6.近代以来,我国蚕丝业中的投机行为严重。以上海为例,大量缫丝者在打算从事生产时,只是向厂主租赁车间与设备,有时还租用商标、戳记。由于租期很短,缫丝者对自己购买机器、厂房不感兴趣。该现象会导致A.蚕丝业对外竞争力下降B.民族资本主义急剧衰

落C.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动D.小农经济解体速度加快7.如图所示,《东方杂志》第三十卷第一号刊行时,以“新年特大号”为题,以丰子恺的画作(一个儿童在水盆里洗刷地球仪上中国版图部分的污垢)为封面。这寓意A.提倡国货,抵制日货B.彻底革除社会陋俗C.洗雪国耻以展现民族新貌D

.知识分子教育救国的期盼8.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重庆和川东的广大农民到处传扬着“毛主席来了”的喜讯,发出了“农村要实行民主”的怒吼;进步知识分子说,毛主席“全心全意地领导中国走向独立、自由和富强的道路”。这反映了当时A.阶级矛盾有所缓和B.民众渴望国家

新生C.社会舆论左右政局D.中国革命胜利在望39.下表是《人民日报》(1950-1951年)关于“青年劳模”事迹的报道(部分),这些报道时间地区人物标题1950年3月山东赵桂兰《共产党的好女儿一赵桂兰》1950年4月河北王青梅《妇女劳动模范王青梅当选县人民政府

委员》1950年9月黑龙江梁军《新中国的女施拉机手梁军》1950年11月辽宁张子富《劳模张子富怎祥进行宣传鼓动》1951年6月安徽甘彩华《治淮女英雄甘彩华》A.有助于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B.反映了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C.激发了人民社会主义建

设的热情D.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10.有学者认为,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的《东方风来满眼春》,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并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关头的雄文”。两篇“雄文”都A.成为新时期拨乱反正的思想先导B.直接助推了重大的思

想解放运动C.体现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D.折射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11.考古学者徐旭生曾指出:“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以下考古研究中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德国学者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找

到了古代希腊遗址B.英国学者通过《摩诃婆罗多》破解了楔形文字C.中国近代学者通过甲骨卜辞证实了《史记》中夏史可信D.中国学者依据文献记载和天文学方法认定武王克商之年12..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公元前4世纪,监察官犹如斯巴达国家的僭主。斯巴达公民都有资格通过选举担任监察官,他们有权主持公

民大会、接待使节、派兵、与他国签订盟约。国王出征时,必须有两名监察官跟随。这说明斯巴达的政治制度A.剥夺了贵族的政治特权B.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C.确保平民行使城邦主权D.从共和制发展为帝制13.15世纪,威尼斯人改进了制镜技术,阿尔伯蒂在《论绘画》中分析了数

学、几何学与绘画的关系,推动了自画像写实风格的发展。艺术家们纷纷创作自画像,丢勒在自画像上写道:“我,丢勒,在28岁时用永不褪色的颜料画下了我自己。”这类作品的涌现A.体现出理性主义的内涵B.表达了幻灭

反叛的情绪4C.折射出工商业城市兴起D.反映了宗教改革的深入14.在14、15世纪的一些西欧城市,既有服务于教士作息的教堂钟声,还出现了适应市民生活的公共时钟。1370年,法国国王发布敕令,要求巴黎所有的钟表都要以宫廷时钟为准。“城市钟声”的变迁可以

佐证,当时的西欧A.世俗活动脱离教会控制B.世俗王权已经高于教权C.社会处于发展转型时期D.科技进步推动时钟普及15.2015年以来,欧洲经历了二战以来规模空前的难民危机及难民涌入导致的工作竞争,欧盟不得不在内部边境上重启临时管控,民众对难民的排斥情绪有增

无减。这种状况被称为欧洲的“再边境化”,该现象表明欧洲A.一体化进程遭遇到严重挫折B.传统治理模式面临新的挑战C.反经济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D.难民问题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5分。1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

华民族繁衍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与疾疫抗争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能辨别出伤寒、疟疾、痒疥疾等传染病,抗击传染病的措施也已出现,进而以“制天命而用之”的昂扬精神,鼓舞民众防治疫病的信心。疫情发生后,本着“天下之务莫大

于恤民”的思想,历代政府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救灾措施。唐大和六年春,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流传疫疾,文宗责成地方官员亲自下乡送药,向老百姓传播防治疫病的知识。发生疫病后,历代政府均要求地方官吏必须及时如实上报灾情,并且对上报灾情

的时间和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摘编自邓铁涛《中国防疫史》等材料二1910年,中国东北爆发了规模庞大的鼠疫疫情,并蔓延至京畿重地。清政府任命伍连德博士统管东北各省防疫事宜。伍连德在东北设立防疫局及防疫机关

吉---林防疫总局。总局外设31处地方防疫局,为处置疫情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颁布了《检疫规则》,包括了疫情报告检验、疫区隔离与阻断交通、强制消毒、疫尸及秽物处理、防疫奖惩及善后措施等。清政府通过报刊等新兴媒体力量大力倡导

居民食用干净食物、饮用卫生水源、定期消毒杀菌、保持环境洁净。1912年,清政府在沈阳召开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万国鼠疫研究会,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为此后的国际防疫合作奠定了基础。并颁布第一部全国性卫生防疫法规---《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至此,国家层面的

公共卫生体系初具雏形。当然从整体上看,清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受制于人才和财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极为滞后。5---摘编自余新忠《中国近代防疫体系的制度构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防治疫病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与古代防疫措施相相比,清未防疫体系有哪些不同,并简要评价。(12分)1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历史事件(部分)时期史实秦汉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至波斯湾而还;中国的铸铜和制漆工艺传

到朝鲜隋唐唐朝高丽乐盛行;玄奘西行;胡椒、波斯枣、无花果、开心果等传入中国;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自己的文字宋元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指南针、火药相继传到欧洲;刺桐港(泉州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明清郑和七下西洋,远至非洲、红海沿岸;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被译成多国文字流传海外;广州十三行统一经管对外贸易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明确,说明需史论结合)(12分)618.(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

料一秦汉北部边疆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秦始皇首先对新开拓的河南地“徙谪戌(戍)以充之”,又迁内地三万户到北河、榆中等地实边垦殖,拜爵一级。移民迁入后,“服习以成,勿令迁徙”“具田器、免罪、免赋役、予冬夏衣,廪食,能自给而止”等优惠政策。到武帝时,大规模移民实边,不断

加强边防防备,把北部边疆地区纳入统一国家一体化发展的轨道。---摘编自刘太祥《秦汉北部边防建设》材料二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华北和华东等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文教事业遭到日军严重破坏。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发表迁都

重庆宣言,宣布“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移驻重庆,以四川地区作为抗战大后方”,东部的工厂企业和文教机关团体纷纷西迁,大批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乃至官绅为了不做亡国奴,毅然背井离乡,向西部大后方迁徙,形成一次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人口

迁移大潮,迁移总数有1000余万人。---摘编自吴丽华等《抗战初期人口西迁大潮》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了持续且规模庞大的“民工潮”。据算,1987年,中国人口迁移规模超过3000万,到2020年,将达到2.9亿,并呈现继续增长

的态势。“民工潮”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摘编自刘洪彪等《“民工潮”促进农村现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移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

学知识,简述抗战时期人口西迁的背景。(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民工潮”出现的意义。(7分)7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