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9)页,4.389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2ecd82db779417a1a87a085775d542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北京九中高一10月月考地理一、选择题(30道小题,共60分)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媒体报道了相关事宜,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着陆的返回舱外表“烧焦”,看起来“颜值”不是那么高。读图
完成下面小题。1.图1中的神舟十四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与其成因类似的是()A.流星B.极光C.彗星D.磁暴2.按照天体类型,图2中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属于()A.恒星B.行星C.流星D.卫星3.下列有关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绕恒星运转的天体是卫星B.宇宙中最
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C.晴朗的夜空,肉眼所见的多是恒星D.天体都是由固态物质组成的【答案】1.A2.D3.C【解析】【1题详解】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在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与大气产生摩擦,产生类似“烧焦”的痕迹,与流星的成因相类似,A正确;极光现象是由于
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B错误;彗星绕日进行周期运动,未进入大气层,C错误;磁爆是由于带电粒子(质子、电子)形成的电流冲击地球磁场,引发地磁扰动的
现象,D错误;故选A。【2题详解】按照天体类型,在太空运行空间站围绕地球转动,属于卫星,D正确;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质量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A错误;行星不发光,沿着固定轨道围绕恒星运动,B错误;宇宙中的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摩擦燃烧发光形成流星,C错误;故选D。【3
题详解】环绕恒星运转的天体是行星,A错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B错误;晴朗的夜空,肉眼所见的多是恒星,C正确;天体可能是由固态或气态物质组成的,D错误;故选C。【点睛】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2022
年7月14日凌晨,本年度“最大满月”即将亮相夜空,这将是2022年最大的“超级月亮”。“超级月亮”指的是月亮位于近地点、附近时的满月,此时的月亮看上去更大、更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超级月亮”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可观测宇
宙5.相对于地球来说,月球更易遭受陨石袭击,其原因是()的A.体积更大B.离小行星带更近C.宇宙环境不安全D.表面无大气层【答案】4.A5.D【解析】【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超级月亮”是月亮位于近地点附近的满月
,此时的月亮看上去更大、更亮。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组成最低级的天体系统地月系,A正确;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组成太阳系,B错误;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组成银河系,C错误;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组成最高级的天体系统可观测宇宙,D错误
。综上所述,故选A。【5题详解】月球是地球的自然卫星,因此月球体积比地球体积小,A错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月地距离38万千米,月球比地球距小行星带的距离忽远忽近,B错误;月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一样安全,C错误;陨石与行星大气高速摩擦可以使陨石燃烧,减少陨石对行星的影响。由于月球质量比地球
质量小,大气比地球稀薄,所以月球更易遭陨石的袭击,D正确;综上所述,故选D。【点睛】天体系统由高级到低级的顺序为: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月球质量小,吸引力小,月球表层无大气层。“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的
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下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示意图。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的大小。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6.在这个宜居带中,之所以可能出现生命,主要影响因素是()A.液态水的存在B.
宇宙辐射的强度C.行星的体积D.适宜呼吸的大气7.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A.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B.地球上将只有固态和晶体物质C.地球上将会被水淹没,人类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D.地表温度
太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生物大分子,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答案】6.A7.D【解析】【6题详解】材料主要反映宜居带与恒星的距离适中,故使宜居带内行星表面的温度适中,有液态水的存在,故A正确;材料中不能反映出宇宙辐射的强度、行星的体积以及是否有适宜呼
吸的大气等,故BCD错误。故选A【7题详解】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那么地球就成为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A、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大行星,水星上有极稀薄的大气,故A错误;B、地球上不是只有固态和晶体物质,还会有气态的物质,故B错误;C、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大行星,温度非常高,目前
没有发现有液态水存在,故C错误;D、距离太阳近,地表温度太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生物大分子,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故D正确。故选D8.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为地球提供光和热B.维持地表
温度C.孕育丰富的地热资源D.为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能量【答案】C【解析】【详解】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A对。维持地表温度,B对。地热资源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C错。太阳辐射为地球上水循环和大气运动提供能量
,D对。故选C。集中式光伏电站是集中建立的大型光伏电站,所获的电力直接并入国家电网。分布式光伏电站是指装机规模较小,布置在用户附近的发电系统,下表为我国四省区光伏发电统计数据。完成下面小题。装机总量(单位:万千瓦)集中式(单位:万千瓦)分布式(单位:万千瓦)江苏21319
521179新疆1295127817西藏1381362甲12281143859.甲省份最有可能是()A.四川B.浙江C.福建D.甘肃的10.影响西藏与新疆光伏装机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国土面积B.自然环境C.市场需求D.科技水平11.
与新疆相比,江苏分布式光伏装机比例较大,其优势是()A.输电损耗低B.稳定性强C.空间限制小D.便于管理【答案】9.D10.C11.A【解析】【9题详解】根据图示,甲省份集中式光伏电站装机总量位居四省份第三,集中式位居四
省份第二,光伏发电量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光伏发电占地面积大、需要在晴天较多的区域,选项中只有甘肃位于西北地区、光照充足,可占用建设光伏电站的面积较大,D正确;四川、浙江、福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且地形崎岖,排除A
BC。故选D。【10题详解】从图示信息可以得出,新疆的光伏电站装机总量远大于西藏,结合所学知识,新疆探明的矿产资源丰富,工业规模大于西藏,市场用电需求较大,光伏电站装机总量远大于西藏,C正确;比较两个区域可知,新疆位于西北地区,
西藏属于青藏地区,光照条件都很优越,自然环境对两地光伏装机总量差异影响较小,国土面积大小相差较小,排除AB;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下,科技水平对建设光伏电厂影响较小,且两地科技水平差异较小,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分布式光伏电站是指装机规模较小,布置在用户附近的发电
系统”可知,与新疆相比,江苏经济发达地区,用户数量多,其光伏发电输距离短,损耗较小,A正确;江苏气候降水较多,稳定性差,排除B;江苏经济发达,面积小,空间限制大,光伏发电可用面积小,排除C;光伏电站建设后都会配备检修和维护人员,所以二者管理上差别不大,排除D。故选A。【点
睛】中国太阳辐射分布状况: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下图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1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
分别出现在()A.①②层B.①③层C.②③层D.②④层13.下列现象主要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是()①指南针失灵②降水异常③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④地球高层大气高速散逸到星际空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12.C13.A【解析】【12题详解】读图可知,①
为太阳内部,而为光球层,③为色球层,④为日冕层。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②),太阳耀斑出现在色球层(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指南针失灵,①正确;太阳活动会影响降
水,出现降水异常,②正确;极光现象只出现在高纬地区,③错误;太阳活动不会使地球高层大气高速散逸到星际空间,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选A。【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
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孑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等。1859年9月1日早晨,英国天文爱好者理查德·卡林顿观测太阳黑子时,发现太阳北侧的一个大黑子群内突然出现了两道极其明
亮的白光,在一大群黑子附近正在形成一对明亮的月牙形的东西,最终人们把这一事件定为卡林顿事件,是历史记录中最大规模的太阳风暴。下图为太阳黑子“蝴蝶图”(日面纬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的太阳黑子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下列有关太阳黑子“蝴蝶图”信息描述,正确的
是()A.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22周年B.黑子分布集中在低纬地区C.1900年前后地球降水异常增多D.蝴蝶出现在太阳的色球层15.下列关于卡林顿事件对地球的影响描述可信的是()A.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出现下降趋势B.高纬度地区能观测到绚丽的极光C.出现磁暴并影响无线电长波通信D.许多地方发生了
火山喷发和地震【答案】14.B15.B【解析】【14题详解】读图可知,太阳同一纬度地区黑子数量的多少变化大约为11年,而黑子数量的多少可以指示太阳活动的强弱,故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11周年,A项错误;
读图可知,太阳黑子分布集中在太阳纬度0°—30°的范围内,即低纬地区,B项正确;读图可知1900年前后,太阳黑子数相对较少,说明该年份太阳活动较弱,对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影响较小,天气变化相对稳定,C错误;太阳黑子出现
在光球层上,D错误。故本题应选B。【15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卡林顿事件出现时,太阳黑子数量明显增多,地球上异常天气出现的概率增加,但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不一定下降,A错误;卡林顿事件出现时,太阳黑子数量明显增多,太阳活动强度增加
,抛射出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导致高纬度地区能观测到绚丽的极光,太阳活动释放的强电磁波会干扰地球大气的电离层,出现磁暴并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B正确,C错误;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地球上不一定许多地方发生
火山或地震,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活动表现为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形式。太阳活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且对地球的气候、磁场、无线电通信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监测,提前做好准备,防范太阳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地质学家们在青藏高原考察时发现了棕榈化石,这是在青藏高
原的核心地带、较高海拔上发现的棕榈化石(如下图)。全球现生棕榈科植物共有2500多种,多为乔木,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而像青藏高原中部这样的气候环境,棕榈科植物完全不可能存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由棕榈化石的发现可推知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曾经是()A.寒
冷干燥B.寒冷湿润C.炎热干燥D.高温湿润17.据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棕榈化石这一事件可推测青藏高原()A.地壳不断抬升B.曾经位于热带C.生物不断演化D.曾经是海洋【答案】16.D17.A【解析】【16题详解】由材料“全球现生棕榈
科植物共有2500多种,多为乔木,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地质学家们在青藏高原考察时发现了棕榈化石”可推知,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曾经是炎热的,排除AB选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棕榈科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据此可推知,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曾经是高温湿润的,C错误,D正确。故选D。【17题
详解】在青藏高原上发现热带植物棕榈的化石,说明该地区地质史上曾经有过高温湿润的气候,后来地壳上升,才演化成现今的高原山地气候,A正确;由材料“像青藏高原中部这样的气候环境,棕榈科植物完全不可能存活”可推知,青藏高原历史上并不位于热带地区,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棕榈化石这一事件并不
是生物不断演化的结果,BC错误;青藏高原曾经是海洋与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棕榈化石这一事件没有因果关系,D错误。故选A。【点睛】棕榈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耐寒性强,稍耐阴。适生于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中性、石灰性或微酸性土壤,耐轻盐碱,也耐一定的干旱与水湿。抗大气污染能力强,
易风倒,生长慢。近日,在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主办的“寻找中国美丽化石”公益盛典上,来自浙江建德市李家镇的二叠纪菊石获评科普观赏类“美丽化石”。下图为地质年代表示意图(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建德菊石化石的发现,可以()①确定沉积地层的年代②重现全球海陆分布格局③重塑地球
的表面形态④推测当时的环境特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9.关于二叠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重要的造煤时期B.发生最大的灭绝事件C.欧亚大陆雏形形成D.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答案】18.C
19.D【解析】【18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建德菊石化石来自浙江建德市李家镇的二叠纪,故可以确定沉积地层的年代,①正确;不能根据化石重现全球海陆分布格局,②错误;化石的发现与重塑地球的表面形态无关,③错误;化石可以推测当时的环境特征,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C。【19题详
解】二叠纪位于古生代末期,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是在中生代,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期,发生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欧亚大陆雏形形成,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通过研究化石,说明现在的各种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化
而来的;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近期,在我国辽宁西
部发现的一种细嫩且根系不发达的草本植物化石,被科学家确认为迄今最古老的被子植物化石,命名为“中华古果”,在其化石周边同时也发现了鱼类的化石。图为“中华古果”化石及复原图,完成下面小题。20.根据材料中信息推测,中华古果的生存环境可能是()A.沙
漠B.湖泊C.草原D.森林21.中华古果出现的地质年代,()A.爬行动物盛行B.哺乳动物盛行C.是重要成矿期D.早期鱼类繁衍【答案】20.B21.A【解析】【20题详解】在“中华古果”化石周边同时也发现了鱼类的化石,鱼类生活在水里,所以中华古果的生存环境
可能是湖泊,B正确;故选B。【21题详解】根据材料“中华古果”化石是被科学家确认为迄今最古老被子植物化石,因为是最古老的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出现在白垩纪时期,是中生代。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A正确;哺乳动物盛行在新生代,B错误;成矿期在前寒武纪,不是中生代,C错误;鱼
类繁盛在古生代,不是中生代。D错误;故选A。【点睛】古生代动物发展:海洋无脊椎时代-鱼类-两栖动物。中生代:爬行动物的时代。新生代:哺乳动物时代。地球上生命出现后,生物多样性随着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出现变化。下图示意
古生代至新生代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的22.从石炭纪到白垩纪地表温度()A.持续下降B.波动下降C.持续上升D.波动上升23.恐龙等大批生物灭绝的时期发生在()A.甲B.乙C.丙D.丁24.乙时期生物大灭绝最有可能()A.与地表升温有关B.与地磁变化有关C.与植物中毒
有关D.与陨石撞击有关【答案】22.D23.D24.A【解析】【22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从石炭纪到白垩纪地表温度呈波动上升的趋势,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23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灭绝发生在中生代白垩纪与新生代古近纪之间,对
应图中的丁,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24题详解】从图中资料可以看到,乙时期物种大灭绝时期,其地表温度相较之前有很大上升,故乙时期物种大灭绝可能与地表升温有关,A正确;无法获取地磁、植物中毒、陨石撞击的相关知识,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生物灭绝又叫生物绝种,是一种特定的地质现象。它并不总是匀速的,逐渐进行的,经常会有大规模的集群灭绝,整科,整目甚至整纲的生物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彻底消失或仅有极少数残存下来。在集群灭绝过程中,往往是整个分类单元中的所有物种,无论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如何,都逃不过这次劫难,而且还常
常是很多不同的生物类群一起灭绝,却总有其它一些类群幸免于难,还有一些类群从此诞生或开始繁盛。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回答下面两题。25.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A.由北向南逐渐增大B.由东向西逐渐增大C.由南向北逐渐增大D.由西向东逐渐增大26.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A.
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D.软流层中部【答案】25.B26.C【解析】【25题详解】图示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由图可知等厚度线的数值越大即为地壳厚度越大,根据数值变化趋势可知整体自西向东地壳
厚度减小,D错误,B正确。南北方向并无明显变化,AC错误。故选B。【2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是从莫霍面到地表的部分,地壳厚度为0就是地壳起算的位置,即莫霍界面,C正确。海拔
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因此A错误。岩石圈是软流层到地表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岩石圈底部和软流层中部都不是地壳厚度为0千米的位置,B、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
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大屯火山群处于“太平洋火圈”上,是我国台湾省最著
名的火山区。大屯山火山口直径360米,深60米,雨季多积水成湖,享有“天池”之称。结合大屯山火山口景观图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7.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①B.②C.③D.④28
.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A.①圈层主要成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和海洋厚薄不一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答案】27.C28.B【解析】【27题详解】地球圈层分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以莫霍界面(地下33千米处)和古登堡界面(地下2900千米处)为界,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读图可知,①是大气圈,②是地壳,③是地幔中的软流层,④是地核
的外核,⑤是地核的内核。岩浆一般认为来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据上分析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28题详解】①圈层为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氧,A错误;②圈层为地壳,地壳的厚度陆地比较厚,海洋比较薄,B正确;③圈层为软流层,横波可以穿过,C错误;④圈层为外核,其物质状态为液态,
D错误。故选B。【点睛】软流层的位置在上地幔顶部,岩石圈底部,深度在80-40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2022年10月9日,意大利斯特龙博利火山喷发,现场喷出滚滚浓烟,大量熔岩流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
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30.图中包含的各圈层()A.有明确的界面B.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
换C.独立发展变化D.物质运动的能量均来自太阳辐射【答案】29.A30.B【解析】【29题详解】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首先进入大气圈,外力沉积沉淀于地表土壤,溶解于水体中(水圈),而后被植被(生物圈)吸收
,后归还给地表,低洼处沉积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30题详解】图中包含大气圈、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融合,界面模糊,A错误;各圈层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正确;各圈层相互联
系、相互作用,C错误;岩石圈地壳运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能的释放,D错误。故选B。【点睛】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一起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其中生物圈是四大圈层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二、综合题(3道大题,共40分)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行星科学家发现了一颗仍在形成的巨大外行星ABAurigaeb(如图8),其质量约为木星的9倍。目前这颗行星处于诞生阶段,正在一个年轻不稳定的气体和尘埃盘中发育。它围绕运转的恒星只有200万年历史,光热尚不稳定。它的轨道离恒星很远,相当于冥王星与太阳
距离的两倍多。研究发现,相对于外行星ABAurigaeb与恒星的关系,地球与太阳的关系会更紧密。(1)指出相对于ABAurigae系行星来说,太阳系八大行星运行的显著特征。(2)推测外行星ABAurigaeb上不
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3)相对于外行星ABAurigaeb与恒星的关系,地球与太阳的关系会更紧密。简述太阳辐射对地球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答案】(1)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2)该行星处于诞生阶段,发育不稳定;没有浓厚稳定且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层;远离恒星,表面
光热不足;表面温度低,缺乏液态水等。(3)为地球生物提供充足稳定的光热资源;为大气运动、水运动和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生产生活能源。【解析】【分析】本大题以行星ABAurigaeb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行星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调动和运用地理知
识、基本技能、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八大行星都围绕日公转,且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面具有共面性;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因此八大行星运行的显著特征为: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行星ABAurigaeb围绕运转的恒星只有200万年历史,光热尚不稳定,说明该行星缺乏生命发育的稳定的光热条件。行星ABAurigaeb正在一个年轻不稳定的气体和尘埃盘发育,说明该行星正处于诞生阶段,发育不稳定,也意味该行星尚
未形成浓厚稳定且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层,该行星的轨道离恒星很远,相当于冥王星与太阳距离的两倍多,说明该行星的表面温度低,缺乏液态水的存在。【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地球不同纬度地
带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不同,使得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呈现纬度地带的差异。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是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能量。【点睛】地球能够存在生命主要依赖于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其自身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有液态水;外部环境主要是:安全的宇宙环境;
太阳正值壮年期,光照条件较为稳定。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利用太阳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下面甲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乙图为地球表面各纬度全年和冬、夏半年太阳辐射总量示意图。(1)图甲B处为我国太阳辐射最贫乏的地区之一,
与B处相比,分析A处太阳辐射丰富的原因。(2)描述地球表面各纬度夏半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3)说明我国大力开发太阳能的意义。【答案】(1)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地势高空气稀薄,能见度高,太阳辐射丰富。(2)夏
半年太阳辐射总量从赤道向两侧先增后减,最大值出现在20°附近。(3)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大气污染;促进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保障能源安全。【解析】【分析】本题以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开发利用新能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
作答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根据图中等值线的数值规律可知,图中B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而该地区位于我国四川盆地。结合所学知识,A处为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太阳辐射穿过的路径短,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北削弱的少;晴天多,云层少,大气透明度高,被削弱的少,
故年太阳辐射总量高。小问2详解】根据图乙可知,虚线表示夏半年,则夏半年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方出现在20°附近,从20°向赤道和南北两极,纬度逐渐升高,太阳辐射量在随之递减,最小值出现在极地点。【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太阳能是
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所以开发太阳能能够减轻环境污染,改善大气质量;加之我国人口众多,太阳能的开发利用能直接缓解能源紧张的现状,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开发利用太阳能的过程中,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热水器等相关产业得
以发展,能进一步带动我国的经济发展。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四川省自贡市恐龙博物馆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青少年科学教育基地,该地质公园成为了人们了解和研究地球历史的重要科研基地。下图为博物馆内的一个恐龙化石。据研究,恐龙这类大型动物逐水草而栖。(
1)推测恐龙生活时代自贡的古地理环境。(2)说出恐龙生活时代植物的发展对现代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作用。(3)说出人类研究生物化石及地球历史的意义。【答案】(1)高温多雨(温暖多雨);滨湖地区;植被茂密。(2)植被(裸子植物)丰富,
被埋藏于地下,形成煤炭资源,人类提供能源。(3)帮助人类认识地球的演变,更深刻地认识地球的现状和未来;了解地球进化规律,以便掌握人类的进化方向;了解地球进化史,了解环境生态灾难的原因,防止人类重蹈覆辙;掌握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以便开发等。
【解析】【分析】本题以自贡市恐龙化石的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质历史环境、自然地理整体性、环境变迁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为【小问1详解】在侏罗纪时期,四川盆地就
已经跟海洋隔绝,在侏罗纪中期,四川盆地内温暖湿润,湖泊较多,植被繁茂,是恐龙的天然栖息地。【小问2详解】石炭纪这一时期,其形成的煤炭储量便占据了全球储量的半数以上,裸子植物的出现则为煤炭的形成提供了最初的材料。恐龙生活时代裸子植物丰富,被埋藏于地下,形成煤炭资源,为人类
提供能源。【小问3详解】研究生物化石可以帮助我们以古为鉴,展望未来:了解地球进化规律,以便掌握人类的进化方向;帮助人类认识地球的演变,更深刻地认识地球的现状和未来。研究地球历史的意义是:了解环境生态灾难的原因,防止
人类重蹈覆辙;掌握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以便开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