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指导 课件36张

PPT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6 页
  • 大小 4.663 MB
  • 2024-10-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指导 课件36张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指导 课件36张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指导 课件36张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3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指导 课件36张.pptx,共(36)页,4.66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2b54faba42de7f06bcd6714329f52c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文言文专题复习(一)明确考点题型,学会读懂文本课时目录以纲为纲以考为向以积为基选材变化高考真题备考建议以纲为纲(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理解分析综合考纲没有考试大纲不代表考试没有纲以考为向近几年高考题型看似没有

变化,但试题考点更加灵活。老题型新题型选择题·3个9分1.断句2.文化常识3.内容概括翻译·2句10分简答题·1题4分更加灵活、富于变化:如文言文阅读第1l题从侧重记忆能力的文化常识考查过渡为侧重理解能力的文言实词、虚

词考查。或考查文言实词古今意义的不同,如“尊重”,在文中是尊贵、显要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视,古今意义不同;或与教材中的含义和用法进行比较,如将材料“为赵蔽”中的“蔽”字与教材《邹忌讽齐王纳谏》“王之蔽”中的“蔽”字的含义加以比较。以积为基课时目标:如何读懂文言文?80%学习积

累20%了解文体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选材来源特点育人导向……字数总体在600字左右选材变化2020以前20212022来源:二十四史选材:人物传记特点:一人多事导向:以事育人来源:通鉴纪事本末选材:纪事本末特点:一

事多人导向:以人育人来源:战国策、说苑选材:国别体、杂史小说特点:宏大场景、真实事件导向:思辨提升体裁更加多元、丰富例1:人物传记2019年全国卷I高考题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

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例1:人物传记2019年全

国卷I高考题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

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例1:人物传记2019年全国卷I高考题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

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人物传记——一人多事人物时间事件贾谊年十八文帝初二十余太中大夫为长沙王傅4年厉王子

复列侯人物传记——一人多事人物时间事件贾谊年十八诵诗属书闻于郡文帝初通诸子百家,被荐为博士二十余尽对诏令,破格提拔太中大夫谏更制法,皆自其发遭人嫉妒,疏远被贬。途吊屈原为长沙王傅4年宣室征见,具道鬼神。傅梁怀王厉王

子复列侯上疏削藩,不听怀王堕马,忧戚而死人物传记——题型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

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选C。“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这是介词短语后置句,“于郡中”是“闻”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吴廷尉”,“廷尉”官职名,作“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

除A项。“召置门下”是一个事件,应与后面断开。排除B项。分析可知,C项断句正确。故选C。人物传记——题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

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选A。A项的解说错误,“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

学术派别的总称”,“农家”不是影响最深远的,故选A。人物传记——题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

,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

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D.贾谊劝止封候,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候,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C项。“重新得到

重用”原文没有提及,只是“征见”,“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顺序不当。故选C。人物传记——题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

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2)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

其封地。例2:纪事本末2021年全国卷乙高考题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

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鄃令裴仁轨私役门夫,上怒,欲斩之。例2:纪事本末2021年全国卷乙高考题殿中侍

御史长安李乾祐谏曰:“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臣恐人无所措手足。”上悦,免仁轨死,以乾祐为侍御史。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有司须臾之间,三

覆已讫。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

举乐。例2:纪事本末2021年全国卷乙高考题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惟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

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纪事本末——一事多人事件人物

小事件君臣道君臣论治伪造资历者戴胄唐太宗裴仁轨李乾佑唐太宗唐太宗负责的官吏唐太宗魏征隋炀帝於士澄张元济纪事本末——一事多人事件人物小事件君臣道君臣论治伪造资历者戴胄伪造资历欲杀VS依法处理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君:善于纳谏臣:直言法治唐太宗裴仁轨李乾佑私役

门夫欲杀VS遵守法律坐轻罪而抵极刑,臣恐人无所措手足唐太宗唐太宗负责的官吏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欲思之详熟;全活甚众。君:执政爱民臣:从善如流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唐太宗魏征拷讯取服;试寻其状,竟不敢执奏,尽杀之。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以史

为鉴臣:直言进谏隋炀帝於士澄张元济纪事本末——题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C.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D.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

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选C。其中“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以”作谓语,“选人多诈冒资荫”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之间不能断开,可排除AD项。“未几有

诈冒事觉者”这一句中“者”的意思是“……的人”,指代前文所说“诈冒事觉”这一类人,共同作“有”的宾语,之间不可断开,而下一句“上欲杀之”,“上”指皇上,是下一句的主语,引领一个新的句子,要单独成句,可排除B。故选C。纪事本末——题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执着态度。B.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罚。C.

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馔。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邢狱的官署。选B。“抵极刑”,极刑即死刑,抵意为达到,意即达到判处死刑的地步。没有尸体示众之意。故

选B。纪事本末——题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戴胄认为法律是国家用以取信于天下的条例,若皇上敕令与法冲突,应以法为准绳,唐太宗听从了戴的意见,并高度评价他的看法。B.裴仁轨因私事使唤门夫,唐太宗要处死他,李乾祐说法律为皇帝与天下共有,不可轻

罪重判;太宗免去仁轨死罪,以乾祐为侍御史。C.唐太宗认为死刑关乎人命,如果机械执行法条难免会出现冤案,于是加强死刑覆奏,让判决更为审慎,这一举措使许多人得以活命。D.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

朝灭亡,因此告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D项。“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错误。根据原文“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可知,隋朝灭亡是因为皇帝无道和大臣不尽忠两个原因造成的,而不仅仅是大臣的原因。故选D。纪事本末——题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1)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存大的信用。(2)(这些规定)都由门下省督察,有

依据法律应当处死而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记下情况上报朝廷。例3:宏大叙事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

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例3:宏大叙事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

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

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例3:宏大叙事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

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宏大叙事——宏

大场景、真实事件场景事件人物思辨提升秦说楚连横秦欲伐齐楚王不思利害贪利被间张仪、楚王秦齐暗盟秦王联齐伐楚,齐国暂保平安张仪、楚史短视失友助敌,楚国遭遇大败宏大叙事——宏大场景、真实事件场景事件人物思辨提升秦说楚连横秦欲伐齐秦王、张仪避免直接交锋,破坏齐楚联盟楚王

不思利害贪利被间离间齐楚张仪、楚王抓住楚王要害,一举三得利诱楚王被间楚王、陈轸直指联盟关键,分析断交后果楚齐断交楚王、齐王楚王三心二意,齐国孤立无援楚王不听谏言意气出兵秦齐暗盟秦王、齐王秦王联齐伐楚,齐国暂保平安秦辱楚

使张仪、楚史辱史激怒楚王,楚国首先出兵楚再失策楚王、陈轸点明伐秦弊端,说明联秦好处连横败楚秦、齐、楚短视失友助敌,楚国遭遇大败楚灭后,齐如何?宏大叙事——题型10.下对文中划线都分的断句,正角的项是()A.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

子/独不贺/何也/B.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诺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C.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D.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

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选B。“不烦一兵”和“不伤一人”字数相同,结构相似,都是后文“得商于之地六百里”的前提,“而”是连词,所以“而”之前应断开,由此排除A、D。“子”是第二人称,指“你”,是“不贺”的主语

,因此“子”前应断开,由此排除C。故选B。宏大叙事——题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B.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言”含义不同。C.孤国指孤立的国家,

“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含义相同。D.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选A。A.“约车”的“约”是“拴套、准备”之意,“与诸将约”的“约”是“约定”之意,二者含义不同。说法错误。宏大叙事——题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又担心楚国作梗,因为齐国曾经帮过楚国,齐楚关系密切。秦惠王希望张仪考虑如何应对,张仪答应尝试出使楚国。B.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如果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会下令献上商于之地

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齐国,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C.楚国群臣祝贺将得商于之地六百里,陈轸不以为然,认为秦看重楚是因为楚有齐为后援,若先绝齐后索地,一定受骗,齐秦两国都将攻打楚国。D.张仪返回,秦王随即派人与齐联合,拒不给楚

国六百里地,楚王大怒,起兵伐秦,秦齐合力大败楚兵。楚国失败是因为没有听从陈轸而误信张仪。B项。“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说法错误。原文中“西德于秦”的意思是“对秦国施有恩惠”,而不是“得到秦国的恩惠”。宏大叙事——题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楚王不听,日:“吾事善矣!子

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2)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日:“从某至某,广从六里。”(1)楚王不听从,说:“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就闭口不要多说,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2)张仪在证实楚齐确实断交以后,才出来接见楚国的索土使臣说:“是这里到那里,纵横总共是六里土地。”备考

建议关注课本、回归课本,注重迁移应对题目灵活、选材多样,增强理解和分析能力120个实词、18个虚词、句式、词类活动等多阅读、多训练,掌握翻译等做题方法谢谢大家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