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课练17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共(6)页,21.40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270805757da77e580d213172aef269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练17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最新单选一扫光1~2.答案:1.B2.B解析:第1题,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大气的直接热源位置高,同海拔高度的大气获得地面热量大于平原地区,导致图中同一纬度林线西
部青藏高原地区比东部地区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2题,从图示位置可知,最高林线处于雅鲁藏布江谷地附近,西南季风携带暖湿水汽沿雅鲁藏布江谷地上行,导致谷地附近水热特别丰富,从而形成图示中最高的林线,B正确,A、C、D错误。故选B。3~4.答案:3.D4.C解析:第3题,
一般山地随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变差,山地植物属呈现海拔越高数量越少的规律。图中显示1100米以下植物属数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说明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海拔17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合亚热带植物属越冬生存,因此海拔1
700米以上温带植物属数比亚热带多,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第4题,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可知,亚热带植物属数量乙处大于甲处主要是受人类活动影响,与水热条件关系较小,故A项错误;海拔1100米以下数量变化与海拔分布均呈正相关,故B项错误;从丙处到乙处海拔逐渐降低,山体面
积变大,植物属数量变大,故C项正确;植物属数量不但与海拔有关,还与人类活动和面积(生存空间)密切相关,故D项错误。故选C。5~6.答案:5.A6.D解析:本题以某山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降水量随地形分布图为背景,考查不同坡向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第5题,读图,年降水量最高
值出现在甲坡山腰的上部,说明甲坡位于山地迎风坡,A正确、C错误;甲坡1月均温和7月均温的差值比乙坡的小,故气温年较差较小,B错误;甲坡年降水量比乙坡多,故阴雨天气多,日照时数较短,D错误。故选A。第6题,读
图可知1月是最热月,根据1月均温等温线,对应均温0℃的海拔,对应到地形剖面线上向右读海拔,约为5200米,选D。7~8.答案:7.A8.C解析:第7题,读图,阶段Ⅲ为该山垂直带谱现状,山体海拔较高,基带为荒漠,北坡存在针叶林,应为天山山脉(天山北坡为阴坡,蒸发少,加
之北坡受来自大西洋水汽的影响,有针叶林的分布),A正确;秦岭山脉的基带不可能是荒漠,B错;太行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有明显的东坡和西坡,且其基带不会是荒漠,C错;冈底斯山脉基带应为高寒草甸,D错。故选A。第8题,自然带呈现从5到1的垂直分异主要受由于海拔不同导致的水热组合差异的影响,不
是单纯的热量影响,①错;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北坡水分条件较南坡好,针叶林分布范围广,②正确;注意材料信息“此山地气候变暖干,自然带上移,基带面积扩大,气候变冷湿则相反”。阶段Ⅰ,气候较阶段Ⅲ暖干,荒漠带上移,范围变大,而荒漠草原面积较小,③正确;阶段Ⅱ,气候较
阶段Ⅲ冷湿,基带为荒漠草原,缺少荒漠带,④错。故选C。9~10.答案:9.C10.B解析:第9题,根据材料图示显示4~10月不同海拔植被覆盖度状况,4~10月为我国绝大部分植被的生长期,图示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在1000~3000米左右可达到90
%以上,说明该山脉植被覆盖率较高。且在2000米以下的位置,南坡植被覆盖度高,说明在2000米以下的同海拔高度,南坡水热条件好,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为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其植被覆盖度较低,北坡受北冰洋和大西洋水汽的影响,水分条件比南坡好,所以北坡应比南坡植被覆盖度高,故B
错误;盘山主峰挂月峰海拔864.4米,盘山平均海拔高度400~600米,不符合本山的海拔,故A错误;秦岭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雨热同期,水热丰富,植被覆盖率高,则覆盖度较高,且秦岭海拔高度接近4000米,
南岭海拔高度较低,海拔仅千余米,故C对、D错。故该题选C。第10题,根据上题分析,该山脉为秦岭,南坡为阳坡和迎风坡,所以南坡水热条件比北坡好,甲处南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且北坡坡度较陡,南坡较缓,土壤不同,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其南北两坡植被覆盖度应不会相同,故A、C
、D错误;根据材料影响植被覆盖度的因素还有人类活动,若南北两坡人类活动相似可能使植被覆盖度相同,故该题选B。11~12.答案:11.A12.D解析:第11题,由表中数据可知,东坡整体低于西坡,故①描述正确;西坡最低在7月和9月,故②描述错误;由计算可知西
坡平均在0.72℃/100m,故③描述正确;东坡最高在3月,故④描述错误。综上所述,本题①③描述正确,A正确。故选A。第12题,气温垂直递减率主要与气流运动有关,青藏高原东南部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西坡为迎风坡,东坡为背风坡,
西坡降水多于东坡,西坡空气中水汽含量较高,水汽含量影响气温差,该山峰西坡和东坡的气温垂直递减率存在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两坡降水量不同,D正确;坡度和风速不会影响气温垂直递减率,该山峰西坡和东坡光照量差距不大,A、B、C错误。故选D。13~1
4.答案:13.A14.C解析:第13题,由图可知,在0~50cm的较浅层地表,甲坡的土壤容积含水量比乙坡大,而阳坡因为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和地表温度比阴坡高,蒸发量也大,从而导致阳坡的土壤表层含水量比阴坡小,所以乙坡为
阳坡,故排除C、D。图中在50cm到140cm甚至更深的土壤深度,乙坡的土壤容积含水量比甲坡大,说明乙坡降水量比甲坡大,所以乙坡为夏季的迎风坡,甲为夏季的背风坡,B错。故A正确。第14题,据材料可知,该区域是长江上游某小流域海拔33
00~4000米处,因为随着海拔增高,气温降低,每增高1000米,温度下降6℃,所以4000米气温下降24℃,湿冷的环境,应该适合针叶林生长,故C正确。平原区分布常绿阔叶林,故A错。常绿硬叶林在地中海气候区,故B错。高山草甸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故D错。本题选C。15~16.答案:15.C
16.C解析:第15题,读图,落基山山体内部七月10℃等温线分布的海拔较高,而东西两侧落基山外部分布的海拔高度较低,是由于落基山内部多盆地,高山盆地地形水汽更难以进入,使内部气候更干旱、太阳辐射更强,与外部相比升温更
快,大陆性显著,导致内部最热月气温比外部偏高,C正确。山体内部不受寒流影响,A错误。落基山外部和内部相同海拔处气温不同,说明与海拔关系小,B错误。图示落基山区总体距海远,并没有位于沿海地区,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为海岸山脉,距海远受洋流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小,D错误。故选C。第16题
,西侧降水多于东侧是因为西侧是西南风迎风坡,东侧是背风坡,和气温差别关系不大,A错误。垂直带谱的多少与相对高度、纬度、海拔等因素相关,气温的高低主要是影响同一自然带分布的高度,B错误。气温越低越利于冰雪积累和冰川发育,内部气温较高冰川更易融化,不利于冰川发育,内部雪线高
于外部,C正确。气温越高,热量越充足,越利于森林的生长,内部气温高则森林生长的热量条件好,森林生长的高度高于外部,D错误。故选C。17~18.答案:17.B18.D解析:第17题,由图可知,该地的7月气温比1月高,
因此位于北半球;山麓地区最冷月大于0℃,因此位于亚热带,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因该山脉海拔较低,不存在终年积雪,图中没有降水信息,无法判断迎风坡。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18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山地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南侧又为阳坡,热量充足,适合柑橘的生长,D正确
;椰林应位于热带,小麦多见于温带地区,排除A、C;山地地形更适合发展林果业,棉花适合大面积的地形平坦地区种植,东侧的棉花枝叶茂盛的可能性不大,B错。故选D。19~20.答案:19.C20.C解析:第19题,据图可知,垅川江河谷的植被为季风常绿阔叶林,而同样为河谷,怒江河谷却形成稀树灌木草原,表明怒
江河谷的水分条件比垅川江河谷差。图中显示,高黎贡山海拔较高,阻挡了水汽,怒江河谷位于高黎贡山的背风坡一侧,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导致河谷水分条件差,未形成季风常绿阔叶林,而是形成稀树灌木草原,C正确。怒江河谷海拔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但这不是
怒江河谷形成稀树灌木草原的主要原因,A错误。水汽不易扩散会导致区域内湿度高,水分条件较好,与题意不符,B错误。据图可知,受高黎贡山影响,怒江河谷位于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D错误。故选C。第20题,据图可知,灌丛草甸分布在高黎
贡山的山顶部位,这是因为山顶海拔高,水热条件差,这体现了自然带的垂直地带分异,C正确。干湿度地带分异和纬度地带分异都属于水平地带分异规律,与题意不符,A、B错误。该地的植被分布,符合垂直地带分异,不是地方性分异,D错误。故选C。21~22.答案:21.B22.C解析:
第21题,海拔2200~2800米乔木数量较多,是由于东坡为迎风坡,该海拔范围降水较多,有利于乔木的生长,B正确。光照和土壤对乔木数量影响不大,且高海拔地区的光照条件更好,光照和土壤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D错。海拔越低,热量条件越好,贺兰山乔木分布的海拔相对较高,热量不是影响该
海拔范围乔木数量的主要因素,A错。故选B。第22题,海拔高,热量条件相对较差,乔木数量减少,相互竞争较弱,胸径较粗,树高较高,C正确。海拔在3000米以上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但是热量条件较差,A错。虽然
海拔高距离冰川相对较近,但并不是由于该原因导致水源条件好,进一步导致该地区乔木树高较高、胸径较粗,B错。海拔高,土壤欠发育,D错。故选C。23~25.答案:23.B24.A25.C解析:第23题,据图可知,肯尼亚山植被带在高海拔处呈同心圆分布,A错
。低海拔处,东南坡为潮湿森林,西坡为干旱森林,差异大,B正确。东坡带谱比西坡带谱少,C错。海拔升高对植被带数量影响不大,D错。故选B。第24题,山体呈锥形,随着海拔升高,山体面积减小,各坡向水热交换作用增强,气温降水等差异减小,使得植被差异减小。因此A正确,C、D错误。人类干扰不是主要原因,
B错。故选A。第25题,结合材料可知,近年来,中科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对肯尼亚山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因此研究肯尼亚山植被带的生态价值是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C正确;认识地理环境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以及加强中非文化交流不属于
生态价值的范畴,A、B、D错误。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