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31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共(31)页,49.50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18949f724f5976f4554ed5621f7c6d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统教版高一必修下册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被后世尊为“圣人”。他在
鲁国做过官,又曾游说四方,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聚众讲学,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我国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孔子(前551—前479)孔子思想◆教育:◆政治:◆修身:◆伦
理:◆品德“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等。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礼治”。“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温、良、恭、俭、让”《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
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传递了孔子
在治国、齐家、修身等方面的思想,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了解作品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及《论语》,掌握文中有关的文言词句。➢2.学会从人物对话中分析人物性格特
征。➢3.追求理想,塑造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古人有姓、名、字及号。名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称谓对方时,便以称字为礼貌。解读题目仲由曾点冉求公西赤在尊长(孔子)近旁陪坐论语饥馑曾皙舞雩铿尔小相冠者喟
俟摄比及毋千乘之国莫春者哂沂撰冉lúnjĭnxīshĕnyúkēngxiàngyíguànkuìsìshèngbìwúrănzhuànmùshè听录音,正字音听读完一遍之后,请用一句话概括:你认为这篇文章大概在讲
什么?明确:孔子和四名弟子畅谈人生志向。(1)文言现象通假字鼓瑟希(同“稀”)莫春者(同“暮”)(2)词类活用端章甫鼓瑟希风乎舞雩冠者五六人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弹奏吹风行冠礼作动词(3)文言现象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毋吾以也不吾知也则何以哉何伤乎尔何如]状语后置句[以吾一
日长乎尔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为国以礼]定语后置句[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文段理解连词,因为年纪比你们大平日、平时不要同“已”,止不知吾,不了解我连词,表假设代词,有人用、做孔子说:“因为我年纪
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译文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
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夹处泛指饥荒军队接续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等到治理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的中间,外部有军队来攻打他,接下来内部又有饥荒;
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每个人勇敢善战,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译文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
,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待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那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了)。微笑纵横,方圆或者治理至于富足等待等到译文译文译文“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
焉。"胜任、能做到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或者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公西华的谦辞“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在这方面学习。在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务中,或者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主持赞礼的司仪官。”译文译文“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同“稀”,稀疏放下起身、站起来为政的才能何妨,意思是有什么关系呢“曾点,你怎么样?”曾点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接着铿的一声,(曾点)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个人的才能不同。”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不过
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译文译文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暮春已经成年人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歌叹息的样子赞成(曾晳)说:“暮春时节(天气暖和),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
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歌走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啊。”译文译文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走在后面,名词作动词指示代词,那语气助词连用,相当于“罢了”治理用谦让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问孔子:“那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不过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的话毫不谦让
,因此我笑他。译文译文译文“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语气助词,无实义国语气助词,表疑问怎见得代指诸侯“难道
冉求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赤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的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整体
感知思考:课文是如何围绕谈“志”展开的?1孔子问志2-12弟子言志13-16孔子评志合作探究:悟先贤风范1.思考:你从孔子问志与评志的过程中感受到其怎样的风范?和蔼可亲先用温和自谦的话从自身谈起,解除学生的思想顾虑,营造营造了一种轻松、亲切的教学氛围。循循善诱和蔼可
亲之后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怎么办?水到渠成地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地交谈个人志向。因材施教针对子路、冉有、公西华和曾皙的回答进行不同的“评价”,态度委婉,以鼓励为主。合作探究:寻先贤之志2.结合课文,谈一谈:四位弟子各自
的志向是什么?其言行表现了什么性格特征?你更赞同谁的志向?(在学案中完成下表)人物回答问题时的动作、神态志向性格特征子路(仲由)冉有(求)公西华(赤)曾晳(点)合作探究:寻先贤之志人物回答问题时的动作、神态志向性格特征子路(仲由)冉有(求)公西华(赤)曾晳(点)率尔而对曰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非曰能之,愿学焉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有魄力、自信但轻率鲁莽谨慎、小心谦虚、退让谦恭有礼娴于辞令洒脱高雅从容淡定侧重强国侧重富民侧重以礼治国“暮春游乐图”宁静高雅的生活合作探究:析先贤之志3.孔子对四个弟子的谈话作了什
么评价?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哂][叹][惜][与]合作探究4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孔子为什么“哂由”?•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合作探究5孔子为什么唯独“与点”?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
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总结孔子赞赏曾皙之志,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子路等人的说法。事实上就治理国家而言,子路讲的是“不挨打”,即“强兵”;冉有讲的是“
不挨饿”,即“富国”;公西华讲的是“知礼节”,即“文明”,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而曾皙讲的是“幸福”,是终极目标,富强、文明的终极目标是人民的幸福。目标重要,过程同样重要;既应敢于承担,又要谦逊礼让——这就是孔子的态度。孔子主张以礼治国,想要重整春秋末期混乱的社会秩序,而曾皙
说的正是礼治下的太平盛世的图景,是治国的最高境界。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分角色朗读选六名同学分角色共同完成课文的朗读,其中一人旁白,五人角色朗读。读的过程中注意要尽可能贴近人物的身份、语气、动作。通过朗读,一方面进一步熟悉文本,也为进一步思考探究做铺垫。拓展延伸:对话先贤谈吾志评析先
贤之志后,你在“立志”“求志”方面获得了哪些启示?请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片段,谈谈你对“志”的认识与思考。做有志青年如何立志国泰方能民安,我们立志要结合个人兴趣、才能,也要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把个人追求与国家发展、人类幸福紧密结合起来。如何求志儒家认为,修身方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因
而,立志后更应该加强个人修养,不断提升自我学识和人格境界,如此方能实现志。此外,我们还应该安贫乐道,纵使“求志”道路上遭遇挫折,也应不失本心,自在坦荡,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诗意,快乐进取。伟人之“志”毛泽东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开始,便深切关注民族命运,树立“改造中国与世界”的
宏大志向。周恩来14岁的周恩来回答老师提问时,斩钉截铁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习总书记寄语青年: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早立志,立大志将个人志向与国家振兴、人民安宁的追求结合起来!争做有志气的青年!志同学们下节课见高一必修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