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地理基本概念 农业可持续发展.docx,共(10)页,1.350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14dc5c00cea4f78fbb36f7adfb9c73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九单元农业第三节农业可持续发展石油农业石油农业也称化学农业、无机农业或工业式农业,是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以廉价石油为基础的高度工业化的农业的总称。是把农业发展建立在以石油、煤和天然气等能源和原料为基础,以高投资、高能耗方式经营的大型农业。生
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精确农业“精确农业”指的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连续数据采集传感器(CDS)
、遥感(RS)等现代高新技术,获取农田小区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土壤结构、地形、植物营养、含水量、病虫草害等)实际存在的空间及时间差异性信息,分析影响小区产量差异的原因,并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
调控措施,区别对待,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业”。立体农业狭义的立体农业指地势起伏的高海拔山地、高原地区,农、林、牧业等随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带分异,按一定规律由低到高相应呈现多层性、多级利用的垂直变化和立体生
产布局特点的一种农业。如中国云南、四川西部和青藏高原等地的立体农业均甚突出。这里种植业一般多分布于谷地和谷坡,山地为天然林,间有草地,林线之上为天然草场,具有规律性显著、层次分明的特点。广义的立体农业指根据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特性及其对外界生长环境要求各异的特点,在同一单位
面积的土地或水域等空间,最大限度地实行种植、栽培、养殖等多层次、多级利用的一种综合农业生产方式。如珠江三角洲的桑基、果基、蔗基鱼塘、庭院的立体种养等、林地的株间、行间混交和带状、块状混交等都具有多层次、多级利用的
特点。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立体种养观光农业观光农业是指广泛利用城市郊区的空间、农业的自然资源和乡村民俗风情及乡村文化等条件,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施工,建立具有农业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农业区域。农业观光园耕作制度耕作制度是根据作物的生
态适应性与生产条件采用的种植方式,包括单种、复种、休闲、间种、套种、混种、轮作、连作等。与其相配套的技术措施包括农田基本建设、水利灌溉、土壤施肥与翻耕、病虫与杂草防治等。耕作制度在一定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并随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而发展变化。中国耕地资源不
多,因地制宜采用科学的耕作制度,可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保持良好的农业生态坏境,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亦是种植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复种复种是在同一耕地上一年种收一茬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有两年播种三茬,一年播种二茬,
一年播种三茬等复种方式。复种的方法有:(1)复播,即在前作物收获后播种后作物;(2)复栽,即在前作物收获后移栽后作物;(3)套种,即在前作物成熟收获前,在其行间和带间播入或栽入后茬作物。玉米套种早豌豆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提高单位耕地面积产量和总量的有效
措施。在我国,除东北、西北、华北北部因热量条件不足实行一熟制外,大部分地区实行复种制。复种北界已越过长城一线,双季稻种植已北移到北纬34°,在云贵高原已上升到海拔2420米处;三熟制界线由北纬25°北移到北纬32
°。复种指数复种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在同一地块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即年内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数值上等于年内耕地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或移栽)作物的总面
积÷耕地总面积×100%。复种指数的高低受当地热量、土壤、水分、肥料、劳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等条件的制约。热量条件好、无霜期长、总积温高、水分充足是提高复种指数的基础。经济发达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则为复种指数的提高创造了条件。间作(间种)间作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
,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间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间作形成的作物复合群体可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减少光能的浪费;同时,两种作物间作还可产生互补作用,如豆科与禾本科间作有利于补充土壤氮元素的消耗等。但间作时不同作物之间也常存在着对阳光、水分、养分
等的激烈竞争。玉米花生间作熟制所谓熟制,可以理解为某一地区或生产单位一年内多作的程度和类型,有时熟制也一定程度上代表某地的种植制度。熟制可以分为一熟制和多熟制,多熟制又包括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等类型。轮作轮作指在同一
田块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也叫倒茬。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措施,不仅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草害,还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最终
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顺坡耕作顺坡耕作是作物垄的方向和地块坡向方向平行的种植方式,是沿斜坡方向进行耕作。顺坡耕作虽然有利于排水和通风透光,但它加剧了水土流失,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远大于其协同作用。横坡耕作横坡耕作,也
称等高耕作,是相对于目前大多数农民采用的顺坡耕作而言的,即犁头的耕作方向与坡面保持垂直的种植方式。在坡耕地上,沿等高线方向进行横坡耕作可以利用犁沟、楼沟、锄沟拦蓄雨人增加土壤入渗能力,减轻水上流失,每条起垄形成一个个小梯田,起到保土、保水、保肥的作用。起垄耕作起
垄耕作,是指在高于地面的土上栽种作物的耕作方式,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起垄耕作比平作有许多优点:(1)土壤疏松,不易板结,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种植薯类时因垄作的土壤含水量少于平作,有利薯块膨大。(2)垄作地表面积比平地增加约20~30%,使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吸热散热快。由于昼夜温差大,有
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3)垄台与垄沟的位差大,大雨后有利排水防涝,干旱时可顺沟灌溉以免受旱,还可减轻土壤盐碱化。(4)垄台能阻风和降低风速;被风吹起的土粒落入邻近垄沟,可减少风蚀。植株基部培土较高,可防倒伏。(5)有利
集中施肥,可节约肥。休耕休耕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种一年作物,第二年停一年,第三年再种。有时候休耕并不一定是停止一年,也有可能是许多年。休耕不是让土地荒芜,而是让其“休养生息”,期间同样要注意耕地管理与保护,防止水土流失等土壤破坏现象
。免耕免耕是一种不翻动表土直接在茬地上播种,并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的耕作方式。免耕的优点主要有:(1)减少耕作机械多次作业而压实、破坏土壤结构。(2)降低成本和能耗。(3)地面保存残茬覆盖,有利蓄水保水、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
风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