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仿真模拟试卷02 含解析.docx,共(16)页,5.569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0f5718d7c80e42b164313a87dcb736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仿真模拟试卷02(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5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23年2月16日,欧洲南天天文台(ESO)宣布,在“伊波赛隆星座”(EpsilonEridani)中,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大约3,000光年的类地行星。位于易居带,有望提供生命繁衍生息。行星(K
epler-1649c)位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大约3,000光年的类地行星”可知,距离地球3000光年,超出了地月系和太阳系,但是未超出银河系,因此C正确,排除ABD。故选C。【点睛】天体系统指的是天体之间相互
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不同级别的系统。地球和月球相互绕转构成地月系;太阳,地球以及绕日公转的行星构成太阳系;太阳系又与其他恒星系统共同构成银河系;与银河系同一级别的称之为河外星系;银河系和亿以万计的星系构成总星系。2.2022年7月,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发布了张
家口市宣化区大型恐龙足迹化石群调查成果。恐龙足迹所在地层距今已有1.5亿年,化石群共有恐龙足迹4300多个,初露面积和足迹数量为全国之最。推测宣化区恐龙足迹化石所在地层形成于()A.元古宙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答案】C【详解】根据
材料,图示岩层中含有恐龙化石距今已有1.5亿年,属于中生代时期,C正确;元古宙距今约25亿年~距今约5.7亿年,A错误;约5.7亿年至2.3亿年前,B错误;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D错误。故答案选C。3.“巴山夜雨”泛指我国西南山地多
夜雨,是热力环流的一种表现。完成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巴山夜雨”原理的是()A.B.C.D.【答案】C【详解】我国西南山地,夜晚两侧的山坡由于散热较快,气温下降,气流下沉。山谷由于地形封闭,热量难以散失,气温相对于同高度两侧的山地高
,气流上升,因此容易形成降水,即“巴山夜雨”。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山谷风:近地面附近,白天风从山谷吹向两侧山地,夜晚风从两侧山地吹向山谷。4.人工河岸湿地是结合湿地原理设计的一种新型河流治理技术,可净
化河岸径流与河道的泥沙及污染物。我国华北某水厂为保证取水口水质,在取水口附近河段建立了人工河岸湿地。下图为人工河岸湿地示意图。人工河岸湿地能改善水厂取水口的水质,主要是通过影响水循环的()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C.蒸发D.降水【答案】A【详解】图文中信息表明
,人工河岸湿地是利用了湿地中水生植物(位于地表)净化河岸地表径流,沉淀地表径流中的泥沙,降解地表径流的污染物,从而改善水厂取水口的水质,因此河岸湿地主要是通过影响水循环的地表径流来改善水质,A正确;净化水质的河岸湿地及湿地水生植物位
于地表,取水的水源也是地表径流,因此河岸湿地不是主要通过影响地下径流来改善水质的,B错误;河岸湿地有可能影响水循环中的蒸发和降水,但这不是改善水质的途径,CD错误。故选A。5.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潮水都会如期而至。钱塘江大潮属于(
)A.波浪B.风暴潮C.洋流D.潮汐【答案】D【详解】钱塘江大潮是因受到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形成的潮汐现象,D正确;海水受海风的作用和气压变化等影响,形成的海上波浪,而钱塘江大潮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形
成的,A错误;风暴潮是由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无关,B错误;洋流不会形成天文大潮,C错误。故选D。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50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有一队攀登爱好者计划攀登图中陡崖,为了安全起见,他们打算事
先沿攀爬处从崖顶固定一根绳索到崖底,协助攀爬以备不测。以下最合适的绳索长度应为()A.250米B.300米C.220米D.100米7.图中()A.A处山顶可以看到小船顺水驶过图中河段B.B点附近地势平坦,泥沙淤积,适合修建码头C.C点纬
度低且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果园中的柑橘不会受到寒潮的影响D.D处附近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强,可以看到“V”型深谷【答案】6.A7.D【解析】6.据图可知陡崖处等高线重合的条数为4条,等高距为50米,因此此陡崖的相对高度介于(4-1)×50≤h≤(4+1)×50,即150米≤h<250米,因此最适合
的绳索长度应略长于250米。300米太长,不合适。故选A。7.据图可知A处山顶和河流之间有陡崖存在,因此不一定可以看到小船顺水驶过图中河段;B处位于河流侵蚀的一侧,因此地势陡峭;由图示可知,该地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
的东部,这里由于地势较为平坦,寒潮可以影响到这里;D处位于山谷的上游地区,由于这里受下蚀和溯源侵蚀较强,因此流水的侵蚀作用强,可以看到“V”型深谷。故选D。【点睛】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d(n-1)≤△H<
d(n+1)。d:等高距;n:等高线相交条数;中间H是陡崖的相对高度,注意H不能等于d(n+1),只能小于。而最大高度应该是小于d(n+1)+1,大于d(n+1)-1。频繁的土壤扰动和不合理的秸秆处理方式,是导致我国东北地区沙尘天气多发、黑土退化和流
失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免耕法(即少翻动土壤与作物残茬还田)能够有效防止黑土流失,恢复土壤肥力,适用于我国东北大部分地区。图示意传统耕作方式(a)与免耕法(b)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东北地区黑土形成的气候条件是()A.暖湿B.暖干C.冷湿D.冷干9.作物残茬还田有利于()A.增
加种植次数B.减少土壤水分C.改善光照条件D.减轻风力侵蚀10.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免耕法使作物根系更加通气透水,主要得益于()A.作物品种改良B.土壤生物增加C.地下水位下降D.人类践踏减少【答案】8.C9.D10.B【分析】本题以东北地区黑土为
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素养。8.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很难形成暖湿和暖干的环境,AB错误;东北地区属于我国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气候湿润,D错误,
C正确;故选C。9.作物残茬还田可以覆盖表土,减少风力侵蚀,D正确;遮挡部分太阳辐射,减少光照,C错误;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B错误;东北地区农作物基本上都是一年一熟,作物残茬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但不能增加种植次数,
A错误;故选D。10.免耕法,少翻动土壤与作物残茬还田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为土壤中的生物活动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从而增加土壤生物,使作物根系更加通气透水,B正确;作物品种改良主要是与基因相关,A错误;作物残茬还田可以保持土壤水分,但对地下水位影响较小,C错误;免耕法可以减少人
类践踏,但对土壤透水通气的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点睛】作物残茬还田可以覆盖表土,减少土壤外力侵蚀;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湿度;增加土壤有机质等。多数自然灾害我们无法阻止,但是可以通过防灾减灾手段减轻自然灾
害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地震发生后,通讯设备受损,救援人员为了第一时间向外传递灾情,可利用的最可靠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卫星遥感B.地理信息系统C.地面通信系统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12.结合我国各地灾害分布、发生强度和频率等情况,我国最大的中央救援物资储备库可能是
()A.沈阳B.合肥C.成都D.乌鲁木齐【答案】11.D12.C【解析】11.地震发生后,地面通信系统极易遭到损坏,不够稳定,C错误;卫星遥感图像不需要救援人员发出,可以用灾害监测卫星直接获取,但是不够精确,A错误;地理信息系统是用来处理信息的工具,B错误;救
援人员为了第一时间向外传递灾情,可利用的最可靠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D正确。故选D。12.结合我国各地灾害分布、发生强度和频率等情况,我国西南地区自然灾害多发,且强度大、频率高,因此成都是我国最大的中央救援物资储
备库所在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早期"3S"是指遥感(RemoteSensing)、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PositionSystem)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的简称,广义的说法则是遥感(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其中GNSS泛指所有卫星定位系统
,包括GPS。"3s"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总称。13.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全
球性问题之一。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该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森林、土地资源枯竭,人均量减少B.粮食问题突出C.环境污染严重,生存质量下降D.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D【详解】结合图示信息可以看出,该地毁林开荒,森林资源减少,扩大了耕地面积,土
地资源增加在,A错;该地扩大耕地能够增加粮食产量,且粮食问题属于社会问题而非环境问题,B错;由图示信息可以得出结论:该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以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为主,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图中展示的信息中未出现环境污染问题,C错、D对。综上,本题选D。【点睛】环境问题包括三类: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以及环境污染。此外,还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酸雨等。人口垂直分布结构是指居住在不同海拔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组成状况和构成
关系。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规模随海拔变化图,所在区段面积越大,人口分布总量越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图示地区最可能是()A.华北平原沿海地区B.塔里木盆地山麓地区C.云南南部山地地区D.青藏高原湟水谷地地区15.影响图示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交通C.地形D.河流【
答案】14.C15.A【解析】14.读图可知,图中人口规模最大的区域位于1700~2400m。华北平原沿海地区海拔50m左右,A错误;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水源是制约因素,山麓地区海拔800~1300m,水资源丰富,B错误;云南南部纬度较低,气候炎热,2000m左右的山地地区,气候
凉爽,适宜人口居住,C正确;青藏高原湟水谷地海拔4000m左右,海拔高,空气稀薄,不适宜人口居住,D错误。故选C。15.读图可知,图示人口规模最大的区域位于1700~2400m,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不是地形因素,因为受地形影响,人口一般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区,C错误;
热带地区高海拔的地方,气候凉爽,适宜人口居住,故影响图示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候,A正确;交通、河流因素图示中不能体现,BD错误。故选A。【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
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发展与布局、政策、战争等。下图为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阶段Ⅰ城市化进程最快C.阶段Ⅲ,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D.该国经济较发达17.阶段
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①劳动密集型产业②资源密集型产业③技术密集型产业④现代服务业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答案】16.D17.C【解析】16.读图可知,该国家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呈不同步增长趋势,该国家城市化进程一直在上升,但是阶段III工业化进程速度下降了,故A错误。
阶段I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II更慢,故B错误。应该是阶段I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而阶段III工业化进程是下降的,故C错误。该国1970年城市化水平为74%,而且阶段III工业化进程速度下降了,有可能高技术产业发达了,因此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故D正确。故选D。17.由上题可知该国可
能属发达国家。发达国家阶段III工业化进程速度明显下降了,有可能技术密集型产业发达了,以及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阶段,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第三产业,因此发达国家的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现代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故选C。【点睛】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
重可以把城市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30%以下为初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30%~70%为中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70%以上为后期阶段。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半岛,沙漠面积广大,农业生产条件差,但对
农业实行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节水设施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图为沙特何拉伯小麦、蔬菜、牛奶产量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影响沙特阿拉伯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A.光照B.热量C.水源D.地形19.沙特
阿拉伯蔬菜产量变化主要取决于()A.交通运输改善B.全球气候变暖C.劳动力的增加D.农业技术进步20.沙特阿拉伯大规模种植小麦对当地的影响为()A.抑制了蔬菜产量增加B.加剧地下水资源短缺C.降低了牛奶产品品质D
.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答案】18.C19.D20.B【解析】18.结合所学可知,沙特阿拉伯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农业用水不足,因此影响沙特阿拉伯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应是水源,
C正确;沙特阿拉伯的光照和热量都比较充足,AB错误;地形并不是影响沙特阿拉伯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D错误。故选C。19.结合图片可知,该地蔬菜产量在波动上升;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农业生产最大的限制性因素应为水源,因此该地主要是发展节水农业;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导致水资
源利用效率提升,因此蔬菜不断增产,D正确;交通运输和劳动力对于该地农业生产影响极小,AC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温度上升,蒸发量加剧,水分减少,不利于蔬菜产量增加,B错误。故选D。20.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
水资源短缺,因此大规模种植小麦之后,会加剧对于地下水的使用力度,因此会加剧地下水资源的短缺,B正确;结合图片可知,蔬菜产量仍在增加,并没有出现抑制,A错误;大规模种植小麦与牛奶品质无关,C错误;大规模种植小麦耗用水资源增多,可能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农业
的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土地价格、资金、管理、冷藏、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等。二、双向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1.下图为“某海域表层等温线分布图”。图中虚线表示流经该海区的洋流,点①与②、③与④分别处于同一纬度,完成下题。据材料可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洋
流为北半球暖流B.该洋流为北半球寒流C.④的海水密度大于③的海水密度D.②的海水密度大于③的海水密度【答案】AC【详解】图中等温线数值向北减少,说明向北纬度高,为北半球,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流向,图中洋流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为暖流,该洋流为北半球暖流
,A正确,B错误;一般来说,海水表层温度越高,密度越低,④温度较③低,④的海水密度大于③的海水密度,C正确;海水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②的海水密度小于③的海水密度,D错误。故选AC。22.下列各项防御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措施中,比较可行的有()A.
加强科学研究,进行灾情监测预报B.增加山石开采,修建梯田C.恢复植被,实施护坡工程D.铺设草方格沙障【答案】AC【详解】加强科学研究,进行灾情监测预报,及时疏散居民,可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A正确;山石开采容易诱发地质灾害,B错误;恢复植被,实施护坡工程,可以保持水土,减少灾害发生,
C正确;草方格沙障是防治风沙的措施,D错误,故选AC。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突出特点。下图为“近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3.乙省成为低碳区的原因有()A.科技水平较高B.森林
覆盖率较高C.能源需求量少D.产业结构轻型化24.下列促进甲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措施中,合理的是()A.调整能源结构,加大油气的开采量B.调整产业结构,集中发展高新技术C.加大科技投入,淘汰落后产能D.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答案】23.AD24.BC【解析】23
.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省为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水平较高,碳排放量较低,A正确;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数量较多,森林覆盖率较低,B错误;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源需求量较大,C错
误;广东省产业结构轻型化,重工业少,碳排放少,D正确。所以选AD。24.读图,甲省是山西,加大油气的开采量,不能表明耗能少,碳排放少,A错误;集中发展高科技产业,改变产业结构,可能降低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B正确;加大科技投
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可以减少碳排放量,C正确;延长煤炭产业链,不能说明排放总量减少,D错误。所以选BC。【点睛】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
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工业化率是指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是指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图左为甲国工业化率、城市化率变化过程图,图右为乙国三大产业构成图(图中M点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5.下列关于甲、
乙两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工业是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B.甲国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乙国C.甲国的城乡差别比乙国小D.乙国第三产业比重低于甲国26.促进甲、乙两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A.甲国应降低城市化速度B
.乙国应发展高科技工业C.甲国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D.乙国应控制第二产业的发展【答案】25.CD26.BC【解析】25.从左图可看出,目前甲国的城市化率很高,工业化率逐渐降低;说明甲国第三产业比重较高,属于发达国家,城乡差别较小,A错误C正
确;从右图可看出,乙国的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较小,说明乙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属于发展中国家,城乡差别较大,B错误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CD。26.从左图看出甲国城市化率增长速度很小,甚至处于停滞状态,无需再降低速度了,A错误;甲国工业化率较低,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促进
经济的增长,C正确;从上题解析可知乙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属于发展中国家,应加快第二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故B正确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C。【点睛】发达国家第一产业占比最低,第二产业占比会逐渐降低,第三产业占比逐渐升高。第Ⅱ卷(非选
择题42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2分)27.(22分)读材料及我国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6月30日晚开始,上饶大雨倾盆而下,一夜不停歇。第二日雨水未消,上饶市部分地区开启看海模式。7月以来,江西省
出现历史罕见的连续百日干旱天气。(1)由字母A、C、D、E组成的水循环类型属于____(2分)(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D____、G____、C____。(6分)(3)影响2022年夏季江西省降水偏少的干旱天气主要是____环节,最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影响
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用字母表示)。(4分)(4)地球上的水体通过水循环的各环节把____圈、____圈、水圈、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4分)(5)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这次上饶市城区
易发生内涝的原因(6分)【答案】(1)海陆间循环(2分)(2)降水(2分)地下径流(2分)水汽输送(2分)(3)C(2分)E(2分)(4)大气(2分)岩石(2分)(5)城区降水多;城区地面硬化程度高,下渗量少;地表径流超过排水能力。(6分)【分析】本题以江西上饶为背景考查
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素养。【详解】(1)字母A代表蒸发,C代表水汽输送,D代表降水,E代表地表径流,它们联系了海洋和陆地,构成海陆间循环。(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D代表降水;G代表地下径流;C代表水汽输送。(3)江西为季风气候,降水主要由季风从海上带来的水汽形成,所以影响2022年夏季江西省降水偏少的干旱天气主要是C水汽输送环节;最容易受到人类活动
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E地表径流环节。(4)地球上的水循环,可以联系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5)城市内涝主要是降水多,地表径流大,下渗慢形成的。上饶市6月30日形成内涝的原因:当日降水量大且集中;城区路面硬化程度高,下渗量少;地表径流汇水量大,排水不畅,形成内涝。
28.(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下图为1800—2050年英国、关国和中国三国城市化进程图。(1)城市化是指人口和____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在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____扩大,_
___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6分)(2)根据图示判断,相对于英国,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城市化起步____,当前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____。(4分)(3)英国和美国城市化进程中,有些大城市由于过度扩张,出现了___
_和逆城市化现象,是因为中心城区的____环境恶化,乡村环境较好,生活基础设施逐渐完善。(4分)(4)城市化的发展使得人居环境质量____,大城市的过度扩张,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____,给城市就业和配套服务造成很大压力,引发了诸多问题,如____、交通
拥堵、建设用地紧张等。(6分)【答案】(1)产业活动(2分)建设用地规模(2分)经济发展(2分)(2)晚(2分)低(2分)(3)郊区化(2分)居住(2分)(4)下降(2分)流入(2分)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2分)【分析】本题以1800—205
0年英国、关国和中国三国城市化进程图为材料,涉及城市化的概念、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及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
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镇化的表现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在空间上表现为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2)读图可知,英国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相比于英国,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城市化起步晚,当前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低。(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和美国城市化进程中,有些大城市由于过度扩张,城市中心区的居住环境质量不断下降,而乡村环境较好,生活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不少居民
迁往城市中心以外的乡村或郊区,出现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4)本题考查城市化带来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对地理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导致人居环境质量普遍下降,大城市的过度扩张,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给城市就
业和配套服务造成很大压力,引发了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价居高不下、建设用地紧张等。城镇化中单纯的人口增加和面积扩张,影响了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