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居家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954.500 KB
  • 2024-09-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居家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居家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居家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2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居家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共(15)页,954.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07a9dfbe907655cfac08d1a9fa8d21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居家模拟考试地理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出卷人:丁竹芳审卷人:邓荣健、施蓓蓓)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

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部分地区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C.降水量不同D.地形不同2.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A.气候资源优势B.生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D.土地资源优势3.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①温带季风气候②水稻土③矿产资源贫乏④旱地耕作业⑤有结冰期⑥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⑦重工业基地⑧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A.①②③B.③④⑥C.⑤⑦⑧D.

②③⑧【答案】1.B2.D3.D【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图示甲为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故农业生产一年一熟;乙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南方,热量条件较充足,故农业生产一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反映两地农业耕作制度和作物类型的差异主要是由热量条件的差异,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农业的发展方向:读图可知,P平原是我国东北平原,该平原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应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故D正确,

ABC错误,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农业区位因素的判断:直接根据乙图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判断,该地区为长三角地区,该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且位于沿海,海洋性稍强,故①错误;自然土壤为红壤,耕作土壤为水稻土,而不是黑土,故②正确;该地区矿产资源缺乏,故③正确;④该

地区耕地类型为水田,故④错误;该地区位于亚热带地区,无结冰期,⑤错误;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较弱,海洋性强,⑥错误;是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⑦错误;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⑧正确,据此判断,D正确,故

选D。“金匠中原计划”是富士康在中国大陆中原地区投资布局的发展计划,主要以河南郑州、洛阳和山西晋城三座城市为重点,形成中原金三角制造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金匠中原计划”对郑州、洛阳和晋城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有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

市场繁荣②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城市化进程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产业转移促进了区域产业、产品生产环节的分工和合作,下列各图中最能反映当前河南富士康所处地位组合的是A.Ⅰ、乙、②

、cB.Ⅱ、乙、④、bC.Ⅲ、乙、①、aD.Ⅲ、乙、③、a【答案】4.A5.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题详解】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郑州、洛阳和晋城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城市化进程,

①②正确,产业专业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是会导致迁入地环境质量下降,③错误;产业迁入会增加工业用地,土地利用多样化,会促使耕地面积缩小④错误,故选A。【5题详解】读图,河南经济相对落后,所以在产品生产周期模型图中主要是生产传统产品,且大量出口;而在产品生产环

节价值链中主要承担加工环节;在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中主要处于成熟期阶段(主要是电子装配工业);在全球产业竞争的金字塔模型中处于底层。据此判断Ⅲ、乙、③、a符合目前河南富士康所处的地位组合,故选D。下图中a、b是美国田纳西河上某水文站先后两次测得的降水

后河流流量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田纳西河流域内发生的地理事件最可能的是A.下游洪涝灾害增加B.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C.水文站上游流域内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D.上游修建水库7.该事件对田纳西河流域可能带来的影响有A.河道泥沙大量淤积限制航运发展B.

旅游业成为该地区首要产业经济C.影响河流生态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D.能够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答案】6.D7.C【解析】本题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6题详解】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变化的原因。读图可知,第二

年与第一年相比河流流量变化幅度明显减小,洪峰到来晚,洪峰水量减少,只能是上游修水库调节了河流水量,下游洪涝灾害减轻,A错误,D正确;如果流域植被破坏严重以及水文站上游流域内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会破坏植被和土壤,造成降水后河流流量变大,BC错误;故选D。【7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导致田纳西河流域河流水

文特征变化的原因是修建水库,河流上有地区修建,会使泥沙被拦截在上游,减少下游河道的淤积,有利于航运发展,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旅游业不是该地区的首要经济,B错误;修建水库,会影响河流生态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C

正确;水库的修建,不能够防治污染,D错误,故选C。下图为不同密度防护林对降低风速的效果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8.为大范围减弱风力,并做到经济合理、生态效果好,宜采用的防护林密度是()A.极密B.密C.中密D.

稀疏9.下列有关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净化空气、吸烟滞尘B.黄土高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城市地区——防风固沙、美化环境D.东北平原西部——降低噪声、保护农田【答案】8.C9.B【解析】考查森林的环境效益。【8题详解】根据图示

曲线,不同密度的防护林对降低林区附近风速有较大的差异,中密防护林削弱风力有效范围最大,能大范围减弱风力,且中密防护林造林成本较低,所以从经济和生态方面考虑,宜采用中密的防护林,C对。极密、密削弱风力有效范围小,A、B错。稀疏削弱风力效果最差,D错。故选C。【9题详解】西

北地区和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AD错误;黄土高原的防护林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正确;城市地区的防护林主要作用是净化空气,吸烟滞尘,减弱噪声,美化环境,C错误。故选B。由于对煤炭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东北、山西等地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虽为国家工业化发

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和资源支撑,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生命和后续发展能力的代价。下图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0.资源型城市最佳的产业结构调整时间段为A.①~②B.

③~④C.④~⑤D.⑤~⑥11.下列措施中,不适合我国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选择的是A.将煤炭产业的重心由开采转为深加工,延长开采周期B.增加科技投入,改造传统工业,提高产业竞争力C.大力扶植机械制造业和生物制药业,培

育新的经济增长点D.利用区位和市场优势,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削弱第三产业【答案】10.C11.D【解析】考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0题详解】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滞后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故资源型城市的最佳产业结构调整阶段

应处于资源开采进入衰退阶段、城市经济增长还维持着高位时期,故图中④~⑤阶段符合题意,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和带动就业,故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应该削弱第三产业的发展,D项措施不适合。本题要求选择不适合选项,故选D。“中国龙”黄河哺育了

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黄河各河段“病症”的成因及对症的“药方”组合正确的是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旱——加高、加固堤坝B.“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C.“腹泻”——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退耕还林、还草D.“脚肿”——土结

构疏松;地表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13.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A.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B.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C.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D.地处我国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答案】12.C13.D【解析】本题考查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12题详解】“大量脱发”是在描述荒漠化,主要是地表植被受到严重破坏造成,A错误;“动脉阻塞”描述凌汛现象,应当疏浚河道,B错误。“腹泻”指的是水土流失,

主要是地表植被严重破坏,因此要加强退耕还林,增加地表植被覆盖,C正确;“脚肿”指下游的地上河,地上河的发生也和上游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有关,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黄河上游属于温带大陆气候,降水量较少,A错误;黄河上游从青藏地区到西北地区,气温不高,B错误。黄河上游处于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大

,落差大,水能资源风丰富,C错误,D正确;故选D。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米×2米×1米)、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4.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①防风固沙②净化水质③涵养水源④塑

造地貌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5.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答案】14.B15.C【解析】【1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湿地

的功能。风沙灾害主要发生在干旱区,没有大面积湿地,有大面积湿地,也不会有风沙灾害,①错。模拟的土壤、芦苇的湿地环境具有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功能,②、③对。湿地没有塑造地貌的功能,④错。所以B对。A、C、D错。故答案选B项。【15题详解】如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

实验,没有了植物的阻挡,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出水口水流速度会加快,流出水量增加,含沙量增加,A、B错。C对。出水量大,泥沙流出多,有机质也会流失,含量减少,D错。故答案选C项。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武汉市城区略图。材料二“

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规划示意图”(如下图)。材料三武汉市迁入人口的来源地构成图及武汉市迁入人口就业结构图。材料四1949年武汉地区有大小湖泊500多个,水面占全市总面积的一半。至2017年,武汉市的湖泊数量为147个,水面比1949年缩小近一半,其中武汉中心城区湖泊由19

49年的127个锐减为38个。(1)三大城市群主要处在长江的中游,位于甲(简称)、湘和乙(简称)三省(区)内。(2)简述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3)三峡水电站的建成,缓解了该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试分析该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同时三峡水电

站对缓解荆江河段的洪涝灾害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除修建大坝措施之外,还应该、。(4)根据材料说明武汉市迁入人口的地区构成特点并分析人口迁入对武汉市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5)简述武汉地区湖泊变化对武汉市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1

)赣、鄂。(2)自然条件: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武汉地处江汉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基地,农业基础雄厚;利用原料发展棉纺织工业,邻近大冶铁矿发展了钢铁工

业,工业基础好;该市为铁路枢纽,地处河流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省会城市。(3)位于我国二、三阶梯的交汇处,地势落差大,河流落差大;降水量大,水量丰富。退田还湖、河道裁弯取直等。(4)特点:迁入人口以本省人口为主。影响:增加劳动力;促进武汉市第二、三产业发展。(5)影响局部气候(湿度降低,

昼夜温差增大等);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旱涝灾害增多等【解析】【分析】本题三大城市群的发展为背景,考查三大城市群的地理位置,城市形成的区位条件,水能资源丰富度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以及湖泊面积减少带来的影响等。考查学生解读和提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

1)本题考查三大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结合图示判断,武汉城市群、环长株潭城市群及环鄱阳湖城市群主要处在长江的下游,位于赣、湘和鄂三省内。(2)城市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地理区位(山脉、河流、湖泊、海洋、气候等)、经济地理区位(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国家

政策、军事、宗教、旅游、科技等).读图,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上交通便利;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铁路枢纽,陆上交通便利。(3)本题考查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从水量和落差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三峡处于长江流域,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足,三峡以上汇入长江的河流较多,水量充足;以及三峡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处,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河流的水能资源丰富。为缓解荆江河段的洪涝灾害,还应退田还湖、

河道裁弯取直等。(4)人口迁入对武汉市的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从就业、交通、住房、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人口迁入对武汉市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为增加劳动力;促进武汉市第二、三产业发展.不利影响是带来交通、住房、教育、环境压力等.(5)结合材料可知,武汉市湖泊面积锐减,到目前为止水面比194

9年减少一半,湖泊面积的缩小,将会导致湖泊调节气候的能力降低,使得局部地区昼夜温差增大;湖泊面积减少,导致生物的栖息地减少,大致生物的多样性减弱;湖泊面积减少,导致湖泊调蓄能力减少,导致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等。17.郴州市是“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东

连江西,南邻广东,作为湖南的南大门,郴州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是我国首批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之一。下图是湖南省略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郴州成为我国首批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之一的优势条件有哪些?(2)

郴州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哪些?((3)有人建议“十三五”期间郴州应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你是否赞成?说明理由。【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和地价低廉;距粤港澳地区近;有铁路与外界相连;政策扶持等。(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分

工与合作;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影响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可能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3)赞成。郴州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可以促进郴州的产业升级,有利于改善郴州的环境等。或不赞成。郴州的

城市等级较低;高校少,科技实力弱;交通条件相对较差;环境较差,因而郴州不具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条件【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工业的主要因素和产业转移,学生要熟悉影响工业的主要因素,掌握产业转移的主要因

素和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详解】(1)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图中的材料可知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本省劳动力和地价低廉;从相对位置看距粤港澳地区近;再从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2)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分析。接纳产业转移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但是也会加剧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3)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但是理由必须合理。结合郴州具体条件进行分析回答。【点睛】结合地图和题干材料进行分析影响工业的主要因素,读图分析是关键。结合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荒漠化是自然

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等。其中,“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地退化现象;“红色荒漠化”主要是指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下图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1)说出甲、乙两地土地

荒漠化相同的自然原因。(2)指出造成甲、丙两地土地荒漠化外力作用的差异。(3)说明乙地荒漠化带来的环境影响。(4)简述甲、乙、丙三地土地荒漠化治理的相同措施。(5)分析丙地区土地盐碱化比较严重的原因【答案】(1)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降水集中,多

暴雨;土层浅薄。(2)甲地:流水侵蚀作用。丙地: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3)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加重,洪涝威胁加大;生态环境恶化。(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发展农业技术

;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5)降水少,蒸发旺盛;灌溉方式不合理(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及成因分析。【详解】(1)图中甲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乙地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

两地都多为低山丘陵地形,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再加上土层浅薄,极易造成土地荒漠化。(2)甲地位于西南地区,降水丰富,外力作用主要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丙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强劲,降水稀少,外力作用主要以

风力侵蚀作用为主。(3)土地荒漠化带来的后果主要是土壤表层变薄,表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流水的侵蚀作用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下游泥沙淤积严重,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等。(4)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主要从减少植被破坏,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分析,具体而言,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

口素质,增加人们的环保意识;植物造林,植树种草,恢复地表植被,提高植被涵养水土的能力;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规划农业,合理利用土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解决农村能源问题。(5)丙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导致土壤盐渍化原因: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

稀少,农业生产需要灌溉;②灌溉农田时过度灌溉,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把土壤深层的盐分带到地表面。水分蒸发后盐分留着表层土壤中,形成土地盐渍化;③植被不良,冬春季节多大风。大风把咸水湖的盐分吹到周围土地上,导致土地盐渍化;19.读我

国部分地区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间工程名称是,适合采取的运输方式是(2)图中A是省,与之有关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除图示两项外还有工程。(3)试从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资源分布、市场消费

等方面,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4)在西气东输工程进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5)试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地区的影响。【答案】(1)西气东输管道。(2)山西;晋煤外运(北煤南运)。(3)西部地区天然气储量大,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贫乏;西部地

区经济比较落后,能源消费量小,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4)保护生态环境。因为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生态脆弱,生态环境被破坏后很难恢复。(5)对经济、社会的有利影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天然气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

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薪柴的需。施工过程中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解析】【分析】本题以西气东输为背景,考查西气东输的路线、环境保护、西气东输的原因及西气东输的

影响等。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由图可知,该工程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到上海市。判断为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主要采用管道输送,有效缓解了我国陆上铁路交通运输压力。(2)结合A省的轮廓图进行判断,该省为山西省;除了图中的西电东送外,还有晋煤外运(北煤南

运)工程。(3)我国之所以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是因为我国能源产地与消费地空间分布不一致:东部沿海地区能源短缺,但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能源消耗量大,且能源结构以煤炭和石油为主,对环境污染严重;西部地区能源充足,但人口稀疏,经济落后,能源消费量小。(4)由于西部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生态脆弱,生

态环境被破坏后很难恢复。因此在修建时一定要注意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5)本题考查西气东输的影响: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西部通过资源开发带动了经济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发展优势,促进天然气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增收;对生态环境的

影响:西气东输,使得沿线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减少了对植被的破坏,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施工过程中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