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 专题55 写作——材料作文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4)页,151.05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03ab29620d9e98ff2724c595c1e32e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专题56写作——材料作文1.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参考例文】常抱少年气,欣乐探幽微星海横流,岁月成碑,人生如长河般奔涌不回。孩童必然长大,少年终将老去,
遇事顿生豪壮、万物皆觉新奇的少年锐气,总会被时光磨蚀成棱角平钝、麻木冷漠的“圆稳”性情。然而青春虽逝,年岁虽深,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亦不可灰心短念,怯懦颓唐,应以“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的少年之心,以勇烈昂扬、乐观进取的少年之
志,拥抱世界,探幽寻微。少年气,即是不失探索欲,永怀好奇心。成年之后,眼界渐宽,见闻愈多,知识益增,经验日丰,对生活与社会已有相当程度的认知,刺激的阈值一再刷新,新鲜感大大降低,不易再保持旺盛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但
是,新时代赋予奋斗者新的责任与使命,在拼搏奋进的漫漫征程中,奋斗者需一直以充分的动力、充足的勇气、充沛的激情,扬鞭策马,斩棘而行;若是随着年纪增长,反而减少追求真知的热望,失去探寻世界的热情,委顿枯槁,心无波澜,又如何能在奋斗中
建功立业,创造出突破局限、令人瞩目的不凡功绩?贝克勒尔的好奇心使他发现“铀射线”,富兰克林的好奇心让他成为发现金属尖端放电现象的第一人,弗莱明的好奇心让青霉素成功诞生……种种可见,唯有以少年的新奇目光丈量世界,以青春的执拗孤勇经营生活,以不灭的求知心火燃烧生命,方可学有所成、事有所建,业有所功
。少年气,即是不失挑战欲,不生畏缩心。“初而拍案,继而抚髀,终而揽镜”,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遇事难免诸般计算考量,揣度得失,权衡利弊,不复少年时孤身走暗巷、点烛燃暮色的不计成败、无畏无惧。然而,功业之成就、国家之希
望、民族之未来,不可能仅靠少年人独立支撑、一力承担,搭载着时代大船并肩破浪的奋斗者都应以敢于对峙绝望、甘于经受磨难、勇于搏击逆流、乐于超越极限的精神,笑对坎坷,迎击挑战,振翼风尘,纵横汪洋。假如人人但非少年,皆尽“佛系”、一律“躺平”,动辄畏难,见困则收,何来中华民族百年复兴之伟业,何来中国
人民众志成城之昂扬?两下南极、七测珠峰的壮丽业绩,一举解锁电磁弹射技术的惊人成功,自主研制近程反导系统的巨大进步,染色体精准重排技术的完美实现……无一不是科学家们不惧受挫、屡败屡战、艰难攻坚的硕果,无一不是以锋锐无匹、一往无前的奋勇精进之气谱写
出的不朽华章!常抱少年气,欣乐探幽微。新时代呼唤着全体奋斗者担负起奋力开拓、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鼓舞着全体奋斗者摆脱限制、跳出框架,振奋少年之气,探寻广阔天地。须知少年气绝不单是稚嫩的外形、活泼的妆饰、盲目的冲动,更应是一份不为年岁所困的恣意洒脱,一种不被时间制约的勃勃生
机,一捧不灭不熄的求知好奇,一身敢拼敢闯的盛气豪情。让我们抱持新时代的少年之气,劈波破雾,追月逐风,与天不老,与国长兴!【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题目贴近考生的生活体验
,引导考生关注自我成长,关怀社会现实,进一步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描述了小时候重视提问,长大后重视结论的一个生活现象:第二句话概括了人们对这种现象的两种不同态度,一种表示担忧,一种持肯定态度,提示考生表达自己的看法。题干中,“小时候”与“长大后”、“喜欢发问”与“注重结
论”是两组含义相对的词语,“发问”意味着对包括自我在内的对象世界的好奇和主动追问,是主体性突出的表现,呈现动态的、不确定的追求;“结论”意味着客观性的存在,则是主体性削弱的表现,带有更多被动接受的倾向,呈现静态的、
确定的取向。人的成长正是这样:小时候,世界对于自己来说是一片空白,到处都亟待填补,没有固有的、丰富的生活经验来为人生作支撑,只能一边摸索、探寻、质疑、努力想确定周遭世界的一切,一边艰难前进,不断获取新的信息,也不断扩大认知的边界;而长大后,随着自己阅历的增加、眼界的开拓,
随着人生经验的慢慢积累、信息的不断获取和丰富、刺激阈值的不断提升,往往对世界已经形成固有的、不易改变的认知,往往已经在生活中历练得更加成熟、圆稳、沉静,失去了小时候抱持的对世界的新鲜感,好奇心和探索欲不断被岁月所“修剪”,相对于去探
寻“为什么”,更加倾向于直接了解“是什么”。因此,看重结果,不问过程,成了成年人世界的生存原则。“爱提问”是童真时代对世界的每一种好奇、兴致,是指引我们不断探索和前行的动力之一;“重结论”是成长路上人越来越成熟的标志之一,是人越来越懂得利用自然规律、创造成果的依据。二者都符合自然规律
、成长规律,都是人生路上人人都走过的行程、人人都有过的共同体验,都是无可非议的,因此,“有人觉得正常”。但成年人若是完全失去了对世界的好奇与兴趣,凡事只求结果即可,则会被固封于既有经验之中,丢失了探秘更广阔可能的机会,也丧失了体悟世界、
享受人生的心灵情趣,从而变得越来越枯槁无味、寡淡平庸,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与创造力,因此,“有人感到担忧”。考生可以选择“觉得正常”和“感到担忧”中一个来进行写作,也可以跳出这两个既定答案,另有其他思考,如将“爱发问”与“重结论”完美结合:成长过程中,“爱发问”与“
重结论”都很重要,二者应当并举,不可偏废。例如,考生可以首先明确论点“以发问之心,践结论之本”,之后阐释“发问”和“结论”的具体含义,并分层论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只有有结论的发问,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同时也只有时时擦拭心尘,保有一份好奇之心,才能获得更多的乐趣。发
问与结论应当融合起来,不应只拘泥于其中一点,捆缚住自我成长发展的脚步和空间。最后重申观点,总结全文。此外,考生也应当注意不要审题错误,将文章写成“论述过程与结果的关系”。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锁”在深山里的下庄村,以前是巫山县最穷的地方。村民外
出只能徒步翻过绝壁,到县城得花两天时间。不能让大山“困”住下庄!被当地人称为当代“愚公”的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1997年开始,带领乡亲们“移山”,用了整整7年时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路通了,产业
也活了。在毛相林带动下,乡亲们种起了脐橙等水果,发展生态旅游。随之,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一辆辆小轿车来来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2015年,曾经最穷的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21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的4
0倍。上述材料能给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800字。【参考例文】自强不息,青春精彩愚公移山是一个寓言故事,但现
实生活中竟然真有愚公这样的人。他就是巫山县下庄村的村委会主任毛相林。毛相林被称作当代愚公,因为他带领村民竟然在悬崖峭壁上修出一条“天路”,打通了与外界的联系,从而使一个最穷的山村脱贫致富。从毛相林和他的乡亲们身上,我们看
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接过先辈手中的锹镐,开启新的挖山工程,挖去眼前困难的大山,让伟大祖国通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奏响青春华章。有一位数学家,他的成果享誉国际数学界,有些概念和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他幼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双腿残废;
上小学时遭逢战乱,被迫辍学。他凭借执着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最终走进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这位数学家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启铿。2015年,88岁的陆启铿在生命的最后两个月,连说话都很困难了,却仍然如往常一样,坚持每天上半天班。“我不是天才,做出一些工作完全是下苦功的结果。
”陆启铿的事迹启示我们什么叫自强不息,什么才是精彩人生。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用自强不息的精神书写人生大我。白居易曾说:“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温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杜甫也曾说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不同的人,如出一辙的话语,道出了“济天下”的伟大情怀。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的讲话中也谆谆告诫广大青年:“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这样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胸怀天下,兼
济苍生。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勇担时代重任。德以达人而有,以成物成事而显。黄文秀,北师大硕士毕业,放弃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革命老区百色。她选择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把双脚扎进泥土,为群众脱贫攻坚殚精竭虑。她忍痛告别重病卧床的父亲,深夜
冒雨奔向受灾的群众,面对危险坚定前行,不幸遭遇突如其来的山洪,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定格在芳华绽放的30岁。黄文秀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她的自强不息精神,将永远鼓舞着一代代青年,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不是等来的,是需要我们无数青年奋斗拼搏来的。深山“锁”不住下庄村,因为有毛相林和他的乡亲们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同样,任何困难也“锁”不住我们新时代青年前进的脚步,因为我们已接过了毛相林手中开山的锹镐。【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写
作的能力。这是一则记叙性材料作文题。材料讲述了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下庄村是巫山县最穷的地方,穷的原因是被大山“困”住,与外界隔绝。毛相林带领村民用7年时间在绝壁上凿出“天路”,有了通向外面的路,产业就搞起来了,人
们也就富起来了。对材料内涵的分析有三个角度:从下庄村的角度来说,被大山“困”住,“锁”在深山里,与世隔绝,贫穷落后。但正是因为开凿出一条“天路”,发展生态旅游,让深山里的人和优质产品能够走出去,让山外的人能够走进来,所以才搞活了经济,富裕了村
民。世间万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任何事物在其发展到衰落阶段时,就要寻求变化以谋出路。如果一味因循守旧而不思变化,就只能僵化致死;反之,如果能够因应环境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就可以绝处逢生,立于不败之地。这正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从毛相林的角度来说,他被称为当代“愚公”,
因为他作为村委会主任,尽职履责,一心致力于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上修出一条“天路”,也铺出一条致富之路。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从村民的角度来说,在村主任的带领下,大家
齐心协力,共克艰难,开凿“天路”,勤劳致富。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是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题目要求考生“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文体是记叙文或议论文。若写记叙文,首先要确定立意角度
,然后结合立意选材,写人叙事中可以运用对比、细节描写或心理刻画来凸显人物的责任意识或自强精神,结尾卒章显志,深化主旨。若写议论文,可以以当代青年作为立足点,应用层进式结构论述当代青年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
这种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如何践行这种精神。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3.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冲刀、切刀、布白是中国印章的篆刻技巧。冲刀行进较快,一气呵成,不能拖泥带水;切刀行进较慢,用短程碎刀连续切成,
不能盲目求快。布白,是为使整个作品更加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这是整体布局安排。对于创作者而言,通常应先从布白开始,即从印章整体出发;布白妥当,再具体操作,冲刀或切刀才能发挥其作用,才可能把印章刻好。如果过于强调某一种刀法,反而会削弱印章的魅力,
导致事倍功半。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例文】刻一枚人生的章布白、冲刀、切刀是篆刻之基,布白为先,落刀在后,时而冲刀,时而切刀,顺刻势而为
。人生之雕琢亦如玉石之篆刻,三思而后行,三思即布白,后行即落刀,若想刻好一枚人生的章,布白、落刀,缺一不可。布白者,格局也,以“我”观物之“我”,即我于己、于人、于万物之体认。布白当有境界,境界则有高下之分,境界高者,
光风霁月,高山景行,懔懔焉,皓皓焉,不囿于方寸,不拘于须臾。大漠黄沙、马嘶驼吟,枯石流赭,莫高窟成为了樊锦诗的“归处”、生命化不开的底色,这离不开她对自己“敦煌的女儿”的布白。猥琐卑劣之人眼中如何容得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坦荡?庸碌狭隘之人耳畔如何响得起“潮落
江宁,海晏河清”的升平?胸中有丘壑,方能于布白之时汇聚江河。人生亦当有大格局、高境界,越过一时、一隅来看当下,不避龃龉,不矜荣华,立身、立言、立德,善养吾浩然之气。篆刻是时间的艺术,冲刀也好,切刀也罢,终是一刀接一刀地刻;人生亦是如此,锦绣坦途也好,荆棘坎坷也
罢,终是一程更一程地走。再是微不足道的一刀,都要想好、看准、刻稳,落刀即无悔,因为无法预知哪一刀便是那颗毁了一场战争的马掌上的铁钉,便是那只扇了扇翅膀就引发千里之外的龙卷风的蝴蝶,人生的每一步亦是如此重要,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无不警示后人注重“日”“步”的累积,甚至这种警示还须内化为精神自觉,例如“君子慎独”。始终心怀布白之初心,以“首刀”之心刻每一刀,刻一刀停一刀,听循前一刀的“指示”,虔诚谨慎地落好每一刀。篆刻亦是空间的艺术,横与纵、重与轻、粗与细
、直与弯,刀刀不同,故下刀的手法各有其“用武之地”,其中冲刀与切刀是最基本的刀法,势必熟稔于心,方能因地制宜地衍生出其他刀法,正如《孙子兵法》所云: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数也,只有当基本刀法掌握到“技近乎道”的程度,才能“排列组合”得游刃有余,
这要求我们做到“君子不器”:拒绝设限,突破可能。方法没有高下之分,正如邓小平爷爷所言“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不可墨守陈规,亦不可剑走偏锋,固基为本,顺势而为。“少年心事当挐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作为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青年,不畏巨变,心有布白,朝乾夕惕,盈科后进。【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是关于中国印章篆刻技巧的分析。材料先对冲刀、切刀和布白进行分析,然后指出创作者如何处理布白、
冲刀和切刀的关系。“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写作时需要对其内涵进行引申,揭示里面包含的内涵。可见材料意在让考生阐释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哲理意味,考查的是学生的思辨能力。布白,指的是整体布局安排,这是前提。而冲刀,指
的是干事不能拖泥带水,应该一气呵成;切刀,指的是谨慎从事,不能盲目求快。从材料中的关键句“布白妥当,再具体操作,冲刀或切刀才能发挥其作用……如果过于强调某一种刀法,反而会削弱作品的魅力,导致事倍功半”来看,其中的寓意就是说,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事先布局安排,整体
把握,从全局出发,然后再具体操作,才可能把事情干好。也可以说,无论干什么事情,需要三思而后行。针对上述解读,考生可以引申到学习,工作、做事甚至治国,可以由个人、国家延伸到社会层面。干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预先的打算安排,都需
要从整体布局的例子有很多,比如绘画、用布裁衣、地上起房屋等;如果从大处着眼,国家的建设发展、世界的和平稳定等,都需要从整体布局,也都需要谋定而后动,三思而后行,先整体规划部署,然后再分部分、分阶段和情境具体操作。从“感悟和思考”可知,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可以
从学习、工作、做事、治国中选择一个方面阐释三者的关系,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从个人到国家层面谈如何用把握全局,整体考虑,长远谋划,然后顺势而为。注意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牵牛花,你永远高挂在别人的肩上,开自己的花。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
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例文】借力助成功柔弱的牵牛花借助其他事物的支撑而在高处开出美丽的鲜花;口渴的乌鸦衔来石子投入瓶中使水位上升最终喝
到了清水。由此我们得到启示:想达到目标,获得成功,需要借助外力。人类比牵牛花与乌鸦聪明得多。人类借助火烤熟食物,利用石块制作工具……人类在不断进化、走向文明的进程中,善于借助外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先后相继,代代传承,文明成果发扬光大,这是人类的智慧。就每个人而言,技能、智慧都是有限的,智者自然会借助外力——外物之力与他人之力。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就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借助外力既然如此重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借助外力呢?首先,要适时地借助外力。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借东风便显得尤为重要。当自身的力量不够,而事情又必须要做,否则就会贻误大好时机,甚至贻害子孙后代,那么,就须要借助外力。我国具有漫长的海岸线
和辽阔的海域,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我国亟须建造航空母舰。而建造航母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恰好,瓦良格号航空母舰于乌克兰建造时遭逢苏联解体,建造工程中断,完成度68%。我们将其购买回来,继续建造改进,使之成为我国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在维护国家利益上发挥了作用,也为我国继续建造航母奠定
了基础。借力是为我所用。其次,要有效地借助外力。王安石游褒禅山,进山洞观奇景,要带足够的火把用于照明,否则,“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要根据目的恰当地借助外力。借助竹篮去淘菜,能到达目的,取得成效;如果用竹
篮去打水,结果自然是如俗话所说——“竹篮打水一场空”,徒劳无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要渡过江河,须假借舟楫;要陆上远行,则须假借车马。反之,目标定然无法达成。还须注意的是,借助外力不能孤立地、
静止看待问题,而要有联系的、发展的眼光。20世纪中叶,为解决猪禽饲料问题,人们在我国南方一些水域放养原产于南美的水葫芦。水葫芦疯狂生长覆盖水面,导致当地很多水生植物因为缺乏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水生动物
随之因为缺氧而死亡。现在,水葫芦仍然在许多省市肆虐,滇池、太湖、黄浦江及武汉东湖等都出现水葫芦泛滥成灾的情况,有关方面耗费巨资却无法根治。类似的生物入侵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贻害无穷,必须警惕。第三,要适度地
借助外力。我们借助外力,要以自身为主体,而不能完全依赖外力。有人生病了,需要借助药物予以治疗,但必须对症下药,滥用抗生素会破坏自身的免疫力。据报道,中国需要从国外进口适量的铁矿石,但数量过大,供大于求,目前从国外运到中国港口的几万亿吨铁矿石堆积如山,还在源源不断地运进来
,这必然会造成浪费。美国以前要大量进口石油,而随着页岩气开采技术的逐渐成熟,美国对国外石油的依赖度越来越小,并有望从石油输入国变成输出国。这给我们启发:借助外力,绝不能忘记自力更生的精神。“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通向成功的路上,也许有无数的困难,我们要有战胜
勇气和毅力,在自力更生勤奋努力的基础上适时地、有效地、适度地借助外力,创造精彩与辉煌。【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引语性质的材料作文题。材料中的牵牛花意象是我们熟悉的,要全面、准确地体悟诗中蕴含的哲理,才能正确立意。牵牛花虽然
花茎很细,很不起眼,但是它善于把自己的身体全部缠绕在一切可攀爬的物体上,无论风吹雨打,都不会示弱。只知道向上,最终开出自己艳丽的花朵。从肯定的角度看,牵牛花善于借助外在的力量,由此联想开去,人生在世,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荀子说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匡衡凿壁借光,得到了知识的滋润,步入了学问的殿堂。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牛顿站到巨人的肩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善于凭借是人生的智慧。从否定的
角度看,牵牛花依附于其他,缺乏独立性,由物及人,我们不要有依赖性,而应独立天地间,保持精神与人格的独立。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善假于物方能成功。首先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牵牛花之所以在高处开出鲜艳的花是因为它善假于其它物的力量。接着列举诸葛亮草船借箭、沃森和克里克、荀子
《劝学》的例子分别论证善假于物是取得成功的秘诀、善假于物是取得成功的阶梯、善假于物是取得成功的明灯,最后总结升华主题,善假于物是明灯照亮我们曲折坎坷、沟壑纵横的路,善假于物是秘诀是阶梯是力量,它铺垫了通往人生最高峰的路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科技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迅捷。轻扫一码可以支付费用,点击图片可以领略风景,打开链接可以欣赏美文……我们共享着全球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拥有成果背后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
。虽然科技无国界,但科技工作者有国籍,技术共享有时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新时代的中国呼唤更多的青年人攻坚克难,成为某一领域核心技术的独创者、独有者。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例文】时代之青年,独创之精神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在科技文明日臻完善的今天,我们可以共享美文、美图、闪付,却难得独创的思考、体验、匠心;我们
可以共享他国科技成果,却难得独创的关键核心技术。共享不易,独创更难。因此,我们呼唤新时代的青年们,努力成为独创独有者,为个人,也为国家,更为民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
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代青年,秉承着“五四”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血脉,肩负着复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可谓任重而道远,只是坐享时代红利,抑或踩着前人的肩膀安眠当然不可。时代青年,应有独创之勇气,独创之远见,独创之精神,既为实现价值,也为国家担当。独创需勇气。时代青年共享着前辈们苦
心孤诣的成果,不应安逸懈怠,当思变革来之不易。在共享便捷与独创改革的博弈中,多少青年或佛系人生,随波逐流;或愤世嫉俗,思想大于行动,或固守眼前,屈服权威,不敢独创。尽管艰难,仍有毅然跋涉者,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邹勇松便通过自我顽强的意志和独创之精神,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提交了“共享打印机”
等6项专利和软件授权的申请;刘慈欣《三体》的科幻构建,郭帆《流浪地球》的影视呈现,让中国在科幻领域迈进了一大步。中国青年,就应该有“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的独创勇气!独创更需远见。科学家贝弗里奇曾言:“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
相得益彰。”共享文明,是前人思想与行动的智慧凝结,而当代青年,在吸取经验的同时,更应独创出自我成果,这是一种远见,也是一种格局。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一群研究生洞察科技发展,在人工智能研究基础上,融合古典文化,研制出会写诗的机器人“九歌”。耶鲁骄子秦玥飞带着西方经济学知识飞
回中国农村,独创性地发起黑土麦田公益计划。这一群群具有独创精神的青年们,既根基本土,又着眼未来,格局高远,让我们看见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时代的红利与危机始终并存:残酷的中美贸易战,让我们明了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紧迫性
;历年诺贝尔奖的尴尬,让我们知晓缺乏独创精神教育的危机;李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讲话,让我们明白独创的现实可行性。同时,我们看到比亚迪正突破美国经济封锁,紧锣密鼓向新能源汽车进军;潘建伟发表的量
子隐形传态等研究成果,有冲击诺贝尔奖的希望;大学生们就业遍地开花,或奔赴基层,或自主创业,让我们看到民族活力的源泉。独创,从来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海市蜃楼。而是勇于探索,凝聚智慧,才可滴水穿石,梦想成真。【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本题是关于“
大国崛起中青年的历史使命”的新材料作文,意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担当时代的责任,成为“中国创造”的真正主人。试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关注自身成长。材料暗含内容与思维层面的指令——必须围绕“共享和独创”尤其是“独创”来思考。“轻扫一码可以支付费用,点击图片可以领略风景,打开链接可以
欣赏美文……”,这是个人层面;“我们共享着全球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拥有成果背后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虽然科技无国界,但科技工作者有国籍,技术共享有时候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这是国家层面;“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人攻坚克
难,成为某一领域核心技术的独创者、独有者”一句,给出了立意和思维层面的任务指令——必须将青年的个人独创与国家独创融合,由个人独创构建国家独创。面对共享纷繁,独创不够的现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怎样成长,应该怎样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国家的发展同
中国梦结合,这也是作文写作的要义。对此,作文应该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对其含义的挖掘,确立文章的观点。从个人的角度:成长路上,面对伸手可摘的“共享”,要能透视其背后的“独创”,要历练自己的独创力,为国家之强盛贡献最有价值的个人力量。从国家的角度:在共享繁荣的新
时代,国家的强盛需要每个青年成为独创者,成为国家独创的一份子。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齐国有个善于识别狗的人。他的邻居委托他找一只能捉老鼠的狗。过了一年他才找到一只,说:“这是一条好狗呀!”那邻居把这狗养了好几年,狗却不去
捉老鼠。他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那个会识别狗的人。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说:“这是只好狗,它的志向在于獐、麋、鹿这类野兽,不是老鼠。要让它捉老鼠的话,就得捆绑住它的后腿。”后来,这个邻居捆绑住了那条狗的后腿,这狗才会去捉老鼠。上述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它引发了你哪些思考与联想?请结合材料,联
系现实,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例文】识人是基础,用人是根本善于识别狗的人,能找到一条好狗。这条狗的志向在于獐、麋、鹿这类野兽,而不仅仅是一
只小小的老鼠。这说明,这个人确有识狗之明,就如如今一些人有识人之明一样。然而,他却不能让狗得到施展远大抱负的地方,而只是令其屈居于捕鼠之地。可见,此人并无用人之能。诚然,人才能尽其才,贵在“知人”。知,即了解、理解、支持、懂得;知人,即了解人、理解人、支持
人、懂得人,最后赢得人。知人,才能更好地用人,才能有效避免用人失察。知人需要智慧。但是,人才能尽其才,更贵在用人。古人说:“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这就告诫我们,有了贤才,我们要识贤才,更要用贤才,给贤才委以专职。识才是基础,
是条件,用才则是目的,是结果。用人者需拥有一双慧眼。这双慧眼具有全面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准确的判断力,能发现人的长处与短处,能辨别贤才与庸才。为此,用人者要学会“下沉”,防止官僚主义,不能求全责备。就如刘邦之用韩信,刘邦不因为韩信出身寒门,从小寄食,曾受胯下之辱而轻视他、漠视
他,相反,刘邦通过听取韩信对楚汉双方形势的分析,敏锐地发现了韩信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立即采纳了韩信的建议。与之相反的是,也许因为出身,也许因为自负,项羽没有刘邦那双善于识人的慧眼。尽管韩信投奔刘邦之前追随的是项羽,也曾多次向项羽建
言献策,但项羽都拒绝采纳,导致韩信、陈平等优秀人才另择明主,图谋发展。打败项羽的是项羽自己,并不是刘邦、韩信。项羽用人的短视与愚蠢恰恰说明刘邦用人的高远与聪明。用人者还要克服唯我独尊的思想,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博大胸怀,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最好的机会,提供最好的平台
,正确处理舍与得。刘邦虚心纳谏,礼待韩信。他先后拜韩信为大将军、相国,立韩信为齐王,职位的提升、平台的变化表明了和谐的君臣关系,也为韩信大展锋芒提供了最好的条件。相比之下,项羽对下属虽慈爱,但吝于给平台、
给机会,项羽给予韩信的是低微的官职,安排韩信的工作是管理粮草、军饷。要知道,机会和平台深深影响人才的发展和人才创造的价值,就像雄鹰翱翔于蓝天,韩信只有统率千军万马才尽显英雄本色。知人善任者赢人心,得天下,事业蒸蒸日
上。识狗者如是,我们亦如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继往开来的伟大时代。时代呼唤人才。未来的竞争,从本质上说,就是人才的竞争。身为用人和被用的我们,都要努力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善于发现人才,更要善于使用人才。知人善任,人尽其才,让人才在国家富强
、民族复兴的征途大放光芒,尽显风采!【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寓言类材料作文题。本则材料出自《吕氏春秋·士容论》中“缚狗捕鼠”的寓言故事。把一条能捕捉獐、麇、鹿的好狗,捆住腿脚去捉老鼠,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所
以作者写这则寓言故事意在告诉统治者,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对今天的我们而言,这则故事同样意味深长。审题时可以从善于识别狗的人和狗本身出发,找到与我们现代生活相关的隐含信息。如从善于识别狗的人的角度,他有擅识狗这项本领,且能尽心尽力地为邻居找一条好狗,
这固然值得赞赏;但邻居委托他找的只是一条能抓老鼠的狗而已,他却没有尊重邻居的诉求,不仅花了一年时间才找到一条狗,而且找到的狗好几年也不捉老鼠,不能满足邻居的愿望。这一角度说明,我们在与人交往、替人办事时,不能恃才自矜。生活中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包括我,也包括你和他,所以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学会换位思考。从狗的角度来说,我们的思考应着重于这条好狗的遭遇。它有捉獐、麋、鹿这类野兽的志向和能力,却不能遇到一个真正赏识它让它发挥才能的伯乐(善于
识狗的人不能让它到一个得以真正发挥才能的地方,而邻居也不能认识到它的实际能力),以至于被缚上双腿去捉鼠。这告诉我们,要准确识别他人的实际才能,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地方去;或当才能不被发现时,不能消极躲避,要努力展现自己等。试题要求思考这个寓言故事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启示意义。所以写作时,不能仅仅
是对故事进行解释或补充,而是要找准立意点,如尊重用户需求、善于识人和用人、勇于展现自己的过人才能等。在此基础上,作文就不能止步于材料本身了,而是借助材料引出论点,然后引用其他相关的例子来充分论证自己想要阐述的道理。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八一勋章”获得者杜富国,在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时,对战友说:“你退后,让我来。”在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时,他说:“我虽然失去了双手,但我还有健全的双腿,可以继续为梦想奔跑;我虽然失去了双眼,但我有信仰的明灯
,可以继续照亮我前行。”在获得的荣誉面前,他说:“我是一名普通的扫雷兵,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但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杜富国的话对于我们青年学生如何正确认识“我”,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例文】有我与在我齐飞,责任与奉献共一色在“八一勋章”获得者杜富国身上,我看到了“功成不必在我,而功成必定有我”的两个“我”。对我们来说,只有每一个都担起自己的使命,奉献自
己,才能绘成崭新的蓝图。吾辈青年需奋楫笃行,但也不必去独揽功劳。我们需要的是高尚情怀、无私奉献和责任担当。“功成必定有我”是一种使命,一种担当,一种久久为功的坚守。“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青年时期的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往东山学堂求学,临行之际改诗赠
父以明少年心志。正是在这崇高志向的引领和救亡图存的刺激下,毛泽东百折不挠地走过了少年、青年,一步步成长为伟大的开国领袖,由此才有了新生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曾国藩说:“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方有成事之可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是青年一代对党和人民许下的
庄重誓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新时代领路人对人民的深情宣誓。一代代青年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即使无法看到成功,也一定会有功效,只有聚众、积久之“功力”,才能有一事之“功成”,复兴路上,你我同舟共行。“功成不必在我”体现了一种宽广大度和高尚情怀。吾辈青年要胸中要有大局
,眼中要有大我,看淡个人名与利,不因付出索回报,不为闻达而钻营。“立志者,当计其大舍其细,则所成之事业,当不至限于一隅,私于个人矣。”我们不应独揽功劳,今天我们所取得的成功,离不开千千万万人的庚续接力,切莫将“有我”当“唯我”
,让伙伴寒了心。“功成”在谁不重要,“功成有我”方可贵。出“功成”之力,而不求“功成”之誉。身似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功成必定有我”,催发我们努力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承担责任。“功成不必在我”,促使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小
我融入大我。新征程上,我们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吾辈青年应无私奉献、甘当无名英雄。因为“功成”虽然不必在我手中、在我有生之年实现,其中却有我的执着,有我的奋斗,有我的心血汗水!在“有我”之中彰显“在我”
,在“在我”之时不忘“有我”,才能保证各项事业走向胜利。有我与在我齐飞,责任与奉献共一色,玉汝于成,功不唐捐。【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试题材料以“八一勋章”获得者杜富国的话语为主体,展
现了他在不同的人生情境下对“我”的认识。杜富国在面对危险时的话语表现了一个在危险面前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我”;在英勇负伤后的话语表现了一个面对自己身体的残疾,仍坚定信仰、乐观前行的“我”;最后一句话表现了一个在荣誉面前不居功自恃、谦恭自守,对党和人民心怀感
恩的“我”。综合来看,这几句话共同体现了杜富国以个体“自我”融入家国“大我”,追寻高尚“真我”的崇高精神。试题有明确的“任务”限定,要求考生谈“如何正确认识‘我’”,因此,考生对这几句话的理解,必须要基于这个“任务”。对于“我”的思考
,写作时可以参考材料的思路,在不同条件和情境下思考。如,在思考个人身心修养时,这个“我”应该是怎样的“我”——有理想有志向、艰苦奋斗的“我”;在思考人我关系时,这个“我”显然应该是与人为善、律己宽人的;在思考个人与国
家的关系时,这个“我”不该是自私的小我,而应该是积极融入祖国需要,以国家发展为己之追求的“无我”或“大我”。所以,对于“我”的思考,可以借助不同的场景,在层层对比中逐层深入地剖析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