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0)页,100.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fe7df64a02793dff2e7a1a3f57fd26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高一下语文月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朱拓.(tuò)句读.(dòu)笑靥.(yè)转轴拨弦.(xián)B.吞噬.(shì)膏腴.(yú)歆.享(xīn)鞭天笞.下(chī)C.瘦削.(xuē)丝绦.(tiáo)形骸.(hái)百无聊赖.(lài
)D.洿.池(wū)逡.巡(qūn)搭讪.(shàn)间.或一轮(jiān)【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能力。字音题考查的重点是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方言字。要注意以义辨音,以形辨音,用普通话的标准读音来矫正错误的习惯误读。题干要求选出“
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项,“朱拓”的“拓”,应读“tà”,意思是“用银朱等红颜料从碑刻上拓印下来的文字或图形”;C项,“丝绦”的“绦”,应读“tāo”,意思是“丝编的带子或绳子”;D项,“间或一轮”的“间”
,应读“jiàn”,意思是“偶尔转动一下”。故选B。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兵刃既接.:交锋②王无罪.岁:归咎③非利.足也:锋利④蛟龙生焉.:于此⑤因.遗策:沿袭⑥追亡逐北.:北方⑦隳名
.城:高大的⑧吾师道.也:风尚⑨君子不齿.:并列⑩皆通.习之:普通A.①③④⑧B.②⑤⑥⑩C.④⑤⑦⑨D.③⑦⑨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
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③“非利足也”的意思是“并不是脚走得快”,所以“利”的意思是“麻利,快,敏捷”。⑥“追亡逐北”的意思是“追赶逃走的败兵”,所以“北”的意思是“溃败的敌军”。⑧“吾师道也”的意思是“我是学习道理(以道
为师)”,所以“道”的意思是“道理”。故选C。3.下列加点字中,与“序八州而朝同列”中“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约从离.衡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追亡.逐北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
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加点字活用方法相同的是”,这是要求选出“活用方法相同的”,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设题,考生可以先明确加点词本身的词性,然后根据在句中的位置或所做的成分来分析活用类型。例句,使动用法,使……朝见;A项,使动用法,使……离
散;B项,意动,以……为耻;C项,动词用作名词,逃亡的人;D项,名词活用做动词,意思是成为帝王、称王称帝。故选A。4.下列句子中与“何陋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輮以为轮【答案】B【解
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例句,宾语前置;A项,“也”表判断,判断句;B项,“
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C项,“利”“强”分别修饰“爪牙”“筋骨”,定语后置;D项,“以(之)为”,省略句。故选B。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
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B.《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儒家代表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C.贾谊,西汉文学家。《过秦论》分上中下,被鲁迅誉为“西汉鸿文”。过秦,指出秦的过失。D.韩愈,唐代
“新乐府运动”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文学文化常识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
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解答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常见的文学文
化常识能够了解、识记。本题,D项,“唐代‘新乐府运动’倡导者”说法错误,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故选D。6.下面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假.(借助,利用)舟楫者狐假.(借助,利用)虎威不假.(借助)思索B.冰,水为.(做,凝成)之行将为.(
被)人所并为.(为了)之奈何C.非利足也,而致.(达到)千里专心致.(集中于某方面)志闲情逸致.(兴致,情趣)D.劝.(劝勉,鼓励)学劝.(用道理打动人)导劝.(劝说,阻止)架【答案】B【解析】【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中一词多义词含义理解能力。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解题时
,注意一定要结合词语所在的上下文,来判断其在句中的含义。B项,“为之奈何”意思是“对此怎么办”,所以“为”是介词,“对”的意思。故选B。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B.师
道.之不传也久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内立法度.,务耕织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主人忘归客不发.【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中一词多义含义能力。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
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解题时,注意一定要结合词语所在的上下文,来判断其在句中的含义。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A项,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师:名
词意动用法,以……为师;B项,道:风尚/道:道理;C项,度:制度/度:常态;D项,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发:出发。故选A。8.选出“之”字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①邻国之民不加少②填然鼓之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④寡人之于国也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⑥申
之以孝悌之义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A.①④/②③/⑤⑥/⑦B.①②/④/③⑤/⑥⑦C.①⑦/②③/④/⑤⑥D.①⑦/②③/④⑥/⑤【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
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①助词,的;②③助词,补足音节,可不译;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代词,这种情况;⑥代词,他们;⑦助词,的。故选C。9.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的一项是()①其至又加少也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五十者可
以衣帛矣⑤百亩之田,勿夺其时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⑦斯天下之民至焉⑧移其粟于河内A.⑤⑦⑧B.①③⑤C.③⑥⑦D.②④⑤【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的活用类型判断以及含义理解能力。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
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本题,①至:动词作
名词,到的人;②王:名词作动词,称王;③树:名词作动词,种植;④衣:名词作动词,穿;⑤没有词类活用;⑥生: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丧:动词为动用法,为……办丧事;⑦没有词类活用;⑧没有词类活用。故选A。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斯天下..
之民至焉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D.吾从而..师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理解判断能力。所谓古今异义词,指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意思不同。古今异义词往往是双音节
词,所以看到这种词,就要仔细区分,一般可以用逐字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因为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平时注意多积累。本题,A项,然而:古义,两个词
,然,这样。而,却。今义,表转折连词;B项,天下:古义今义均为“天地之间”之意;C项,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D项,从而:古义,两个词,从,动词,跟从。而,连词,连接两个动作“从”“师
”,表顺承。今义,连词,表目的或结果。故选B。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登高》中诗人远离故乡,又处暮年,表达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作者谪居的浔阳,虽然也有音乐,但是很难听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锦瑟》中曲折表达往事不堪回首,内心惆怅苦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孟子在《寡人之于
国也》中批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荀子在《劝学》中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做“_______
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6)《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7)《过秦论》中,贾谊揭示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8)韩愈在《师说》中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由此得出基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万里悲秋常作客(2).百年多病独登台(3).岂无山歌与村笛(4).呕哑嘲哳难为听(5).此情可待成追忆(6).只是
当时已惘然(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9).知明而行无过(10).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1).锲而不舍(12).金石可镂(1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1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15).
师不必贤于弟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型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作、
岂、嘲哳、惘、彘、检、涂、莩、知、博、省、锲、镂、施、攻守、势、贤。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题目。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
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
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身:身体C.士大夫之族.族:类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复:恢复13.对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犹且..从师而问焉犹且:尚且,还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结构助词,的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于:对于D.今
其智乃.反不能及乃:竟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本段古今对比,赞美“古之圣人”,批评“今之众人”,指出他们在学习态度上是不同的。B.本段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原则,指出学习不要有门户之见,并论述了从师的必要性。C.本段重点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D.从论证方式上看,本段立足于“破”,逐层批判了“士大夫之族”、“今之众人”和“君子”,从反面论证了作者的观点。15.把文中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答案】12.B13.B14.D15.(1)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书中的文句的人,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
问题的人。(2)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3)圣人成为圣人,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自这个原因吧?【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
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项,“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的意思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所以“身”的意思是“自身,自己”。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
”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
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B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意思是“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此句中“之”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
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D项,“逐层批判了‘士大夫之族’、‘今之众人’和‘君子’”分析不符合原文,应该是:逐层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和“君子”。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
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彼”,那些;“授”,传授,教;“之”,代词
,他们,指童子;“习”,学习;“句读”,泛指文学的诵读;“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判断句,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人。(2)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或”,不定代词,有的;“师”,动词,从师学习;“不”,通“否”,指不
从师学习。(3)句中“所以”,……的原因;“为”,成为;“其”,语气词,表推测,大约,大概。【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
文: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
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
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
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
后题目。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
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
一项是()A.学不可以已.:停止。B.假.舆马者:借助。C.臂非加.长也:增加。D.其曲中.规,虽有槁暴:合乎。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不拘于时,学于.余B.①故木受绳则.直②河东凶,则.移其民于
河东C.①吾尝终日而.思矣②人非生而.知之者D.①蛟龙生焉.②犹且从师而问焉.18.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和现代汉语的意义相近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C.不如之须臾..所学也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19.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
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运用列举事例的论证方法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
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
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20.(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答案】16.C17.B18.C19.A20.(1)君子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对于自己反省,就智慧明达并
且行为没有过错。(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错误的一项”,C项,“臂非加长也”的意思是“胳膊没有更长”,所以“加”的意思是“更”。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
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A项,于:介词,从/于:介词,向;B项,则:连词,就/连词,就;C项,而:连词
,表修饰/而:连词,表承接;D项,焉:兼词,于此,在这里/焉:兼词,于之,向他(一说为句末语气词);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理解判断能力。所谓古今异义词,指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意思不同。古今异义词往往是双音节词,所以看到这种词,就要仔细区分,一般可
以用逐字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因为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平时注意多积累。本题,A项,博学:古义,广泛的学习。今义,知识丰富,学问高;B项,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C项,须臾:古义今义都为“片刻
,时间短”;D项,寄托:古义,寄身,容身。今义,指托付或把情感、希望、理想等放在某人某事物上。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本题要求选出“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项,“……运用列举事例的论证方法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分析错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是比喻论证。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博学”,广泛的学习;“日”,名词作状语,每天;“省”,省察;“乎”,相当于“于”;“知”
,通“智”,智慧;“过”,过错。(2)中“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上”“下”,向上,向下;“黄泉”,地下泉水;“用”,因为,由于。【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
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
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
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
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
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到。”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
,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辂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
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广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
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
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
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2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B.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
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C.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D.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2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
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族,一种说法是父族、母族、妻族的合称。夷灭三族,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B.髡钳,古时的刑罚,髡是去发,钳是用铁束头。这里指扮作一个犯罪的囚徒。C.郎中,本文中是指帝王的侍从,俸禄只有三百石,
级别虽然不高,但相当荣宠。D.上客,这里指非常重要的客人或者地位很高的人;门客中地位最高的也称作上客。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布颇具才能,深得滕公好评。季布曾经率领军队多次使得刘邦处于
窘境。后来刘邦召见他,授予他官职,可以看出刘邦对季布的器重。B.季布身处危难,得到众人保护。朱家给他穿上粗布的衣服,用一辆运输用的大牛车把他送给周氏。周氏把他买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C.季布四处躲避,惨况堪比伍员。不同的是,伍子胥对迫害他的楚国报仇雪恨;季布则成为刘邦的手下,曹丘让
人写了推荐信才能见到他。D.季布名闻天下,曹丘出力不少。经过曹丘的不断宣扬,楚人中流传这样一句著名的谚语,得到季布应诺的一句话,比得到黄金还要可贵。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2)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答
案】21.C22.A23.B24.(1)许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称赞季布能变刚强为柔顺。朱家也因此而在当时出了名。(2)由于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的拒绝我呢?【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
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擅长辞令,能言善辩,多次借重权势获得钱财。他曾经侍
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其中“楚人曹丘生”“辩士”是判断句,“辩士”是对“曹丘生”的评价,中间应当断开,排除AB项;“季布”是“闻之”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
、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夷灭三族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错,“灭九族”才是最残酷的刑罚。故选A。【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
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朱家”和“周家”应该对调。原文是“季布匿濮阳周氏……衣褐衣,置广柳车中
,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故选B。【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
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多”,称赞;“摧刚为柔”,变刚强为桑顺;“以”,因为;“名闻当世”,省略句,名闻(于)当世,在当时出了名。(2)“仆”,我;“游扬”,到处宣扬;“足下”,
您;“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天下游扬足下之名”;“顾”,难道;“距”,通“拒”;“何”,这么;“深”,坚决。【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
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
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
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家说:“汉王朝悬赏捉拿您非常紧急,追踪搜查就要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才敢给您想个计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季布答应了他。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
子,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买了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朱家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的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喝了几天酒。朱家乘机对滕公说:“季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追捕他这么急迫?”滕
公说:“季布多次替项羽窘迫皇上,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把他抓到才干休。”朱家说:“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滕公说:“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朱家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
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再说凭着季布的贤能,汉王朝追捕又如此急迫,这样,他不是向北逃到匈奴去,就是要向南逃到越地去了。这种忌恨勇士而去资
助敌国的举动就是伍子胥所以要鞭打楚平王尸体的原因了。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
。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在这个时候,许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称赞季布能变刚强为柔顺,朱家也因此而在当时出了名。后来季布被皇上召见,表示服罪,皇上任命他做了郎中。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擅长辞令,能言善辩,多次借重权势获得钱财。他曾经侍奉过赵
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等到曹丘先生回家,想要窦长君写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
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启程去了。曹丘先派人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的到来。曹丘到了,就季布作了个揖,说到:“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季布的一
句诺言。’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再说我也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由于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进来,留他住了几个月,把他作为最尊重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
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2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
父亲们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A.当仁不让责无旁贷义不容辞B.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当仁不让C.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当仁不让D.义不容辞当仁不让责无
旁贷【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当仁不让”指遇到应当做的事情就主动去做,不必退让,侧重于“主动承担”;“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表示理应承担,侧重于“理应担当”;“责无旁贷”属于自己应尽的责任,不
能推卸给别人,侧重“不能推卸”。第一句中,从语义来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应该做的事,故应使用“义不容辞”。第二句中,前面已经说明“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故后面应是说“教育子女”是父亲的责任,使用“责无旁贷”。第三句中,强调“出国演出任务”是“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应当承担的
事情,使用“当仁不让”。故选C。【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比如本题中的三个词语,“当仁不让”强调“积极主动”,“责无旁贷”强调“责任”,“义不容辞”强调“道义
上”。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
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6.2018年5月13日
是母亲节,在外地上学的小明给妈妈写了一封信,祝妈妈节日快乐。(其中存在的文字书写、语言表达和格式等方面共有六处错误,指出其中四处错误并修改。)亲爱的妈妈:您好!您寄奉的包裹已经收到。五月,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季节,有草的绿意,有花的芬芳,在和风细雨中,还有一个温馨的节日——母亲节。母爱不
像宏篇史诗那样撼人心魄,不像浩瀚大海那样波涛汹涌。母爱就像春雨,悄然无声但滋润着我的心田;母爱就像春风,虽不见其形,却吹皱了一池春水,吹散了我心头的阴云雾霾,帮助我度过人生一个又一个难关。在母亲节到来之际
,我要发自内心由衷地说声:“亲爱的妈妈,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此至敬礼!犬子:小明2015年4月25日【答案】①“亲爱的妈妈”顶格写。②“寄奉”改成“寄来”。③“度”改成“渡”。④“此至”改成“此致”。⑤“发自内心”和“由衷”重复,删去其中一个。⑥“犬子”改为“儿
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应用文书信的书写、语言表达得体以及字形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平时要注意积累相关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对语言的得体要能根据语境和语体要求够恰当使用语言。对于字形辨析要注意据义定形,以音定形。具体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干指出这是“在外地上学
的小明给妈妈写了一封信”,目的是“祝妈妈节日快乐”,并指出信中“存在的文字书写、语言表达和格式等方面共有六处错误”,要求“指出其中四处错误并修改”。仔细阅读这封信,可发现这封信有以下几处错误:①书信开头的称呼要顶格写,所以“亲爱的
妈妈”顶格写。②寄奉:“谓通过邮递奉呈”。此处指妈妈寄给他,不合语境。改成“寄来”。③“度”和“渡”的区别:“度”用在时间来方面:“欢度国庆”是指过一段时间,不是“从此到彼”,且与“水”义无关。“渡”用在空间方面,由这一岸到那一岸,通过(江河):渡过难
关,远渡重洋。所以将“度”改成“渡”。④“至”和“致”的区别:至:到。致:给予;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所以将“此至”改成“此致”。⑤“发自内心”和“由衷”重复,删去其中一个。发自内心指内心的真实想法,不是假装的。由衷指出自内心
的,发自肺腑的。⑥犬子是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儿子,此处用来指自己,表达不得体,改为“儿子”。作答时,在以上六处错误中选取自己最有把握的四处进行修改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