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暨新高三适应性联合考试 语文 含答案.docx,共(16)页,2.669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fd55a84bc9c54a434065de507b34d3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名校联考联合体2021年春季高二期末联考暨新高三适应性联合考试语文总分:150分时量: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历史、红色文化符号与红色文化意
义的有机统一体,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传承的核心是红色文化精神。在近百年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积累了内涵丰富、具有不同时代特点的红色文化精神,诸如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这些红
色文化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内在组成部分,已融汇成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我们历来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建设,如总结红色文化精神,保护红色文化遗迹,搜集红色文化遗存,建设红色文化场馆,出版红色文化书籍,组织大型纪念活动,开辟红色文化旅游线路,拍摄红色文化影视
作品,等等。现在,这一切已经构成了一个红色文化的传承系统,成为当代中国主旋律文化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红色文化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警惕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红色文化符号和红色文化精神分离上,导致红
色文化精神难以得到很好的传承。有的将红色文化符号形式化,忽略红色文化意义。一些作品把红色文化符号高大全化,脱离了人民群众的感受和体验。例如,一些抗日神剧中的英雄形象,完全脱离了当时的历史条件,成为无所不能的传奇,看
似抬高而实际是损害了英雄形象。有的将红色文化低俗化,贬低了红色文化意义。例如,一些地方在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把红色文化同各种编造的故事混为一谈,甚至捏造一些革命历史人物的风流韵事,把低俗的内容混杂在高尚红
色文化精神当中,冲淡甚至消解了红色文化意义。有的脱离红色文化历史,妄自改造红色文化精神。例如,把个性张扬、锐意创新等现代元素加进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之中,似乎雷锋、焦裕禄这些英模人物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而不是革命或建设年代,这使人们长期认同的红色
文化精神也失去了本色。红色文化同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不同时代的红色文化历史、红色文化符号、红色文化意义,对于当代人具有强大的形象感染力、精神吸引力和行动感召力。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能够增加教育的示范性、形象性、故事性和体验性,避免单纯进行思
想政治教育的空洞性和说教化。这也正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研究、宣传红色文化的根本意义所在。(摘编自金民卿《红色文化的精神传承与理想信念的当代建构》)材料二红色文化至少包括红色革命历史、红色革命人物、红
色革命遗存和红色革命文艺等几个层次。第一,红色革命历史是红色文化的根脉。这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旧世界”,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奋斗史,是红色文化形成、积淀、凝炼和升华的文化根脉。第二,红色革命人物。红色文化正是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无
数革命人物用自己的艰辛甚至生命谱写而成。第三,红色革命遗存。这是指红色文化中的物质载体,是红色革命中形成的与革命历史人物密切相关的遗址、物品等。既包括红色革命遗址,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也包括红色革命人物的著作、书信、讲话稿等文字资料;还包括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第四,红色革
命文艺。这主要是指广大红色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历久弥新的红色文艺作品,如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小说《林海雪原》、歌剧《白毛女》等。这些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文化基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三个层次的价值准则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当前青年价值观培育必须关注和重
视的珍贵财富。(摘编自林于良、刘广登《以红色文化为青年人补足精神之钙》)材料三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实践的伟大创造,是革命事业的精神遗产和文化传承,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优良传统与品格风范的集中体现,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要充分阐释红色文化的内涵,讲好红色文化故事,传播红色
文化精神。通过查证史料、寻访革命遗址、访谈老红军老战士等方式,抢救性记录革命历史事件,让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意义非凡的历史事件、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目前,红色歌谣、红色经典书籍、红色影视剧、红色旅游中的故事讲解等,已成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充
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人们在历史的发生地触摸历史、感知历史;充分利用声光电技术,重现当年的革命情景,以令人震撼的力量发挥影响人的作用;通过举行学术研讨会或英雄事迹报告会,增强红色文化传播力;开辟红色旅游线路,提升讲解质量,打造传播文化自信主战场;邀请老红军
、老战士等走进校园,让青年学生接受心灵洗礼,激发“忆光荣传统,当红色传人”的热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以启蒙式、启迪式的教育方式,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喜闻乐见的教材,让青年一代的纯洁心灵受到革命文化的熏陶,思想和品德受到锤炼。(摘编自朱喜坤《以革命文化培育时代新人》)1.下列对“红色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A.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红色文化精神是红色文化传承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内在组成部分。B.红色文化可以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避免空洞性和说教化,因此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深人研究、宣传红色文化。C.红色文化是指红色革命历史、红色革命人物、红色革命遗存
和红色革命文艺等四个层次的文化,涉及范围广泛,内容十分丰富。D.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小说《林海雪原》、歌剧《白毛女》等红色文艺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基因,是珍贵的精神财富。2.根据材料二的界定,下列属于“红色革命遗存”的一项是(3分)A.20
21年面向海内外征集到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百副优秀楹联。B.博物馆珍藏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军号和红缨枪。C.市民广场刚刚修建完成的象征革命精神的艺术雕像。D.红色歌谣、红色经典书籍、红色影视剧、红色旅
游中的故事讲解等。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过程中,尊重了红色文化历史,就能传承好红色文化精神。B.福建省举办“坊巷春晓——福建革命历史述略展”,说明了福建是最重视红色文化建设的。C.在当代理想信念教育中,红色文化内
容越新奇,形式越新潮,就越能发挥它的教育功能。D.红色文化是当代中国主旋律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述思路。(4分)5.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弘扬红色文化?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6~9题。开锁程奋只民国初年,沧州城里出了个有名的开锁师傅,名叫王继业。王师傅开锁的本领极高,沧州城里没有他打不开的锁。王师傅有一个徒弟,名叫小六,自幼聪明伶俐,学艺十年,学得一手开锁的好本领。王师傅开锁全凭手上的感觉,小
六开锁却全靠一双耳朵,他那耳朵异常机敏,开锁的时候把耳朵贴在锁上,锁孔里的动静听得一清二楚,开锁也就易如反掌了。看过小六开锁的人都说,这孩子的本领不在他师父之下。有一天,王师傅对小六说:“小六,你开锁的本领已在师父之上,师父教不了你了。
”小六听闻此话,嘴上不说,心中却暗喜:我终于可以自立门户了。王师傅继续说:“只是为师还有一事,二百里外有座香积寺,寺内有一把古锁,三十年来无人能够打开,我也不曾打开,你要是能打开此锁,那天下再也没有你打不开的锁了。”小六说:“师父,我定要打开此锁,否则绝不
出师。”于是,小六日夜兼程,赶到香积寺后见到了方丈,说明了来意,方丈亲自把小六带到一间密室前,说自从三十年前他不慎把钥匙落在密室中后,此锁就再也没有打开过。小六抬眼观看,密室的门上果然有一把巨锁,而且这巨锁是镶嵌在石门的凹槽中的,像一把巨大的门闩。小六不禁一惊,等到他把
铁丝探入锁孔,心中更是惊讶,原来那锁看上去笨重厚拙,实际上锁孔里有复杂的机关,小六足足用了两炷香的工夫,终于听到“啪嗒”一声,锁开了。小六心中一阵狂喜:天下再也没有我小六打不开的锁了。这时方丈推门进入密室,去寻找钥匙。站在外面的小六抬眼一看,只见密室内堆了一地的银元和银子,顿时惊坏
了。不一会儿,方丈拿着钥匙出来,把石室的门一关,那把大锁竞自动关闭了。方丈拿出一点银钱酬谢了小六,见天色已晚,让人给小六收拾出一间空房,并安排斋饭。小六吃完饭,就早早歇了。可他躺在床上,满脑子里都是那白花花的银钱,心想,要是自己悄悄拿来一些用,应该不会被发现吧?就这样,小六动了
邪念,等到夜半三更,他偷偷来到密室前,打开巨锁,潜入密室,用一个布袋胡乱装了大半袋银钱,正准备返回,却怎么也找不到门,也找不到锁。原来刚才小六进来时,怕被别人发现,就顺手把门关上了,谁料这个密室的门一旦关上,就再也无法从里面打开了。
小六在黑暗中打亮火石。仔细观察,这个石室四壁空空,只有室顶上有一个拳头大小的小洞,他连忙冲着这个小洞大喊救命,可喊破了喉咙也没见人来。这下小六绝望了,才想起师父平日里常说的“学艺先修德”,只是自己心浮气躁,哪里听得
进去,这才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小六也不知道在密室里困了多久,只觉得饥渴难忍,到后来神智都不清了,昏死了过去。等小六醒来,已经在一间明亮的屋子里了,旁边坐着师父和方丈,师父表情严肃,方丈却仍是微笑,他看着小六,慢慢讲了一段故事。原来这香积寺素来香火旺盛,但也时常引来盗贼,为了防盗
,多年前,方丈命人修筑了这个坚固无比的石室,石室四面密闭,只有一扇石门可以进出,石门配以巨锁,唯一的一把钥匙由方丈亲自保管。这石室在建造上还颇费了一番苦心,石门一旦关上,就自动上锁,只能从外面开锁进入,这样即使贼人进入石门,只要他关上了门就无法逃脱。本来以为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谁料千防万防,家
贼难防,三十年前,竟有一个小沙弥,趁方丈外出讲禅,半夜偷出钥匙。打开石门潜入密室,却被困在石室中,方丈回来发现钥匙被盗已经是三天以后了,他透过小孔看到那小沙弥已经昏死在石室中,方丈怕出人命,命人砸锁救人,可费了半天工夫都没砸开巨锁。也是那小沙弥命不该绝,当时恰好沧州城有名的开锁师
傅王一康来香积寺祈愿,听闻此事连忙赶来帮忙。救出小沙弥后,方丈为了表示感谢,拿出银钱作为酬谢,可王师傅不仅分文不收,还让方丈为了安全,重新换一把锁。可方丈还是决定不换锁,而且为了防止钥匙再次被盗,干脆把仅
有的一把钥匙也故意丢在密室之中,反正已有能开此锁之人了。再说那个小沙弥,从鬼门关里走了一遭,也算是大悟了,可是庙里有规矩,他还是被逐出了庙门,小沙弥本就是个孤儿,王一康看他可怜,又见他是真心悔悟,于是就收他为义子,取名继业。王继业跟着王一康学艺二
十年,得到了他的真传。十年前,王一康去世,临终前告诚王继业:“学艺先修德。”不久,王继业也收了一名徒弟,这就是小六。小六聪慧异常,是一块好料,就是鬼点子多,心不实。王继业怕他有了这门手艺却不走正道,反而为害一方,为这事,王继业没少操心。再说这香积寺里的密室,自从三十年前再次锁上,就再也没有人打开过
,一年一年的香火钱从密室顶上的小洞投下去,积攒下来,因此才有了满地的银钱。今年天下大旱,百姓颗粒无收,政府的赈灾粮又不够,所以方丈决定打开密室,将里面的银钱全部取出,救济天下苍生,这才写信给小六的师父王继业,让他前来开锁。接到方丈的信,王继业想,正好借
这个机会,试一试小六,借开锁之名,看看他的心术正不正,这才有了上面的故事。听到这里,小六不禁泪流满面。(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师傅要徒弟小六到二百里外的香积寺去开锁,主要原因是他知道小六心浮气躁,不能出师。B.小六说:“
师父,我定要打开此锁,否则绝不出师。”这句话语气决然,体现了小六不知道天高地厚。C.“小六心中一阵狂喜:天下再也没有我小六打不开的锁了。”这是小六开锁之后的真实想法,因为他找到开一切锁的窍门。D.小说写的是一个“开锁”的故事,但实际上是要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学艺先修德。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看过小六开锁的人都说,这孩子的本领不在他师父之下”运用侧面描写,交代了小六手艺精湛,为下文师父叫他去香积寺开锁做铺垫。B.文中的“锁”当然是虚指
各种有形之门锁,不仅是故事情节的连接点,又具有以小见大的作用。C.方丈写信叫王师傅去开锁,但王师傅却借开锁试探小六,运用了照应手法,暗示故事结局具有巧合性。D.王师傅和小六有相似的经历,二者形象相互补充,但小说借方丈之口讲小沙弥的故事,客观冷静,发人深省。8.小说用了大量篇
幅多次交代香积寺的密室,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听到这里,小六不禁泪流满面。”这句话包含着哪些意蕴?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题。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长安人。年十三,嫔于太宗。隋大业中,常归宁..于永兴里。太宗即位,立为皇后,赠后父晟齐献公。太宗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
时后兄无忌以佐命元勋,将任之朝政。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妾既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太宗不听,竟用无忌为大将军、吏部尚书。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太宗不获已而许焉。有异母兄安业,好酒无赖。献公之薨也,后及
无忌并幼,安业斥还舅氏,后殊不以介意。及预刘德裕逆谋,太宗将杀之,后叩头流涕为请命曰:“安业之罪,万死无赦。然不慈于妾,天下知之。今置以极刑,人必谓妾恃宠以复其兄,无乃为圣朝累乎!”遂得减死。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
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谏曰:“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征,今闻其谏,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缺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
器物也八年,染疾危惙,太子承乾密启后曰:“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冀蒙福助。”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承乾以告房玄龄。玄龄以闻,太宗及侍臣莫不歔欷,朝臣咸请肆赦。太宗从之,
后闻之固争,乃止。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时玄龄以遣归第,后固言:“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愿勿弃之。又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慎勿处之权要。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但请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旧唐书·卷五十一》,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缺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B.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缺少/欲有奏请
/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C.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缺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D.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缺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
扬/何忧少/于器物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归宁,为古代礼俗,指已出嫁的女子回娘家探视父母。B.长主,意为年长的君主或长公主,此指后者。长公主是古代对公主中年长者的通称。C.“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
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神和谷神,即祭社稷,后来“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D.帝、后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唐太宗即位后,长孙皇后身居后宫,不愿干预朝廷政事。太宗准备提拔长孙皇后的兄长,她多次向皇帝表明自己的反对态度。B.长孙安业是长孙皇后同父异母的兄长,品行不端,薄情寡义,曾置养护弟妹的责任于不顾。长孙皇后并不介怀,反在他获罪时
救他一命。C.唐太宗宠爱长乐公主,出嫁时给她的赏赐超出了礼法规定,大臣魏征正言指出这一做法的错误。对于魏征的直谏,长孙皇后大加肯定。D.长孙皇后病危之际,太子欲上奏太宗大赦囚徒以祈求福佑,长孙皇后为太子孝心和朝臣的诚意所打动,只好答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太宗不获已而许焉。(4分)(2)玄龄以闻,太宗及侍臣莫不歔欷,朝臣咸请肆赦。(4分)14.请概括长孙皇后临终遗嘱的要点。(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
成15~16题。吴淞江蒋堂江人见我谓谁何,行李无羁野意多。六幅青帆趁潮去,一樽白酒扣舷歌。沙边历历辨云树,岛外溅溅弄月波。兴尽归来还更喜,舞鸥相送入烟萝。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整首诗从早出写到晚归,诗人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纵情享受自然山水之乐、
向往归隐生活的形象。B.首联写诗人来到吴淞江,卸下了行李对自我的羁绊去追求山野意趣,体现了诗人的率性洒脱。C.颔联对仗工整,进一步写诗人乘船出游:乘着涨潮扬帆游玩,边喝酒边唱歌,追求自由的生活乐趣。D.尾联整联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抒发了旅途兴尽归来的愉悦,
而海鸥伴舞相送则更是令诗人感到欣喜。16.诗歌颈联在写景方面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韩愈在《师说》中写了世人在对待从师学习的问
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的不同态度:对其子“”,对自身“”。(2)杜甫《登高》中的“,”两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上着笔,充分表现了诗人在漂泊异乡、年高多病状况下的悲凉心境。(3)古代诗人常常以“酒”人诗,表达情感,例如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高唱
“,”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感谢,也表现了自己积极乐观的精神。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掌灯清影立,开卷暗香流”,在阅读《乡土中国》《乡土情结》等作品时,很多人都会产生此种感
触,并极其自然想说说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
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的旅游圣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
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地走向世
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实践证明,中国的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了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轰轰烈烈趋之若鹜从容不迫饱经风雨B
.如火如荼纷至沓来趾高气扬饱经沧桑C.方兴未艾心驰神往信心百倍饱经沧桑D.轰轰烈烈接踵而至胸有成竹饱经风雨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
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B.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C.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
断涌现。D.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其中,①。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②,也同样要“望”。()。在园林建筑艺术中,窗子起着“望”的重要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
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去,③,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富了。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丰富的审美感受。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都是为了“望”。B.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C.
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丰富和得到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D.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丰富和得到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都是为了“望”。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7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古训有言:“一埂田坎三节烂,三穷三富不到老。”其大意为“一条田埂也总有几处会出现缺口,不容易完整,形容人生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材料二明代郑淑云说:“惟吾一身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
反身颇严,乃穷于行。”大意是,人生常陷于三种困顿之中:一是才华卓越,想奋发有为,却无人赏识,没有平台;二是以诚挚宽厚之心待人,却朋友寥寥,知已不多;三是对自己要求严格,时常反省,却处处受挫,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材料三《曾国藩家书》有言: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读了上述材料,你肯定有自己的思考。若在此时,你的亲友——云轩恰遇到某种困顿,请你写一封信安慰他,解开他的心
结。要求:构思作文时要关涉到上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自拟标题,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统一署名为“阿新”;不少于800字。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