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联考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30)页,304.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efb1bda9620fdc87cd3b9253d8e95a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A.显性性状B.隐性性状C.相对性状D.表现型【答案】C【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
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详解】生物体的每一种性状,往往有多种不同的表现类型,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A.生物的
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B.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由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推测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数量比接近1﹕1D.受精时,雌雄
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F2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答案】C【解析】【分析】假说—演绎法包括观察实验、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详解】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属于假说的内容,A不符合题意;B、形成配子
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属于假说的内容,B不符合题意;C、由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推测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数量比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C符合题意;D、受精时,雌雄配
子的结合是随机的,F2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假说的内容,D不符合题意;故选C。3.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B.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C.正确地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D.
先分析多对相对性状,后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答案】D【解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
总结遗传规律;(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假说—演绎法;故选D。【考点定位】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获得成功的原因4.将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将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绘
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据图分析,错误的说法是()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D.c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
数的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由此可见,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多,且无限接近于1;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的比例,且无
限接近于1/2;杂合子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且无限接近于0。【详解】A、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自交代数越多,该值越趋向于1,所以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A正确;B、纯合子包括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并且它们比例相等,因此显性纯合子=1/
2×[1-(1/2)n],自交代数越多,该值越趋向于1/2,所以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B正确;C、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相等,因此隐性纯合子的比例也可用b曲线表示,C错误;
D、杂合子的比例为(1/2)n,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后代杂合子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且无限接近于0,所以c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D正确。故选C。5.下列有关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C.杂合子自交
后代都是杂合子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答案】A【解析】【分析】1、纯合子: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再由此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个体.如基因型为AAbb、XBXB、XBY的个体都是纯合子。纯合子的基
因组成中无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配子(雌配子或雄配子),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2、杂合子: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再由此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个体.如基因型为AaBB、AaBb的个体,杂合子的基因组成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因此至少可形成两种类型的配子(雌配子或雄配子
),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详解】A、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仍是纯合子,A正确;B、纯合子的杂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例如AA×aa→Aa,B错误;C、杂合子的自交后代有纯合子,Aa×Aa→AA、Aa、aa,C错误;D、杂合子的测交后代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D错误。故选A。【点睛】6.若玫瑰的
花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红色玫瑰与白色玫瑰交配,F1均为淡红色玫瑰,F1随机授粉,F2中红色玫瑰:淡红色玫瑰:白色玫瑰=1: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玫瑰花色性状中,红色对白色为完全显性B.F2中出现红色、淡红色、白色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F2中相同花
色的玫瑰自交,其子代中红色玫瑰所占的比例为3/16D.F2中淡红色玫瑰与红色玫瑰杂交,其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与表现型的比例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中信息:“红色玫瑰与白色玫瑰交配,F1均为淡红色玫瑰
,F1随机授粉,F2中红色玫瑰:淡红色玫瑰:白色玫瑰=1:2:1。”可知花的颜色的控制属于不完全显性,F1淡粉色玫瑰为杂合子。【详解】A、玫瑰花色性状中,红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A错误;B、F2中出现红色、
淡红色、白色是基因分离的结果,B错误;C、F2中相同花色的玫瑰自交,其子代中红色玫瑰所占的比例为1/4+1/2×1/4=3/8,C错误;D、F2中淡红色玫瑰与红色玫瑰杂交,其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为1:1,表现型为淡红色与红色,比
例为1:1,D正确。故选D。7.两株高茎豌豆杂交,F1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选择F1中高茎豌豆自交,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A.3:1B.1:1C.9:6D.5:1【答案】D【解析】【详解】已知F1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所以亲本高茎一定是两个杂合,也就是Aa和Aa,则F1中高茎豌豆基因型及
比例为AA:Aa=1:2,即为AA占F1中高茎的1/3、Aa则占2/3。让F1中高茎豌豆自交,即AA和Aa分别自交,AA的后代只有AA,即在F2中有1/3的AA;Aa的后代则有AA:Aa:aa=1:2:1,也就是F2中有1/4×2/3=1/6AA、2/4×2/3=1/3Aa、1/4×2/3=1/6
aa,所以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高茎:矮茎=(1/3+1/6+1/3):(1/6)=5:1。故选D。【点睛】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用D、d表示),现进行高茎豌豆间的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D_)又有矮茎豌豆(dd),即发生
性状分离,说明亲代高茎豌豆均为杂合子(Dd),据此答题。8.下列有关伴性遗传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红绿色盲症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B.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男患者的母亲是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女患者的母
亲可以正常【答案】B【解析】【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详解】A、红绿色盲症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A正确;B、伴X染色体隐性遗
传,男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母亲可以是携带者而不患病,B错误;C、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患者其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C正确;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女患者的父亲和母亲必有一方是患者,女患者的母亲
可以正常,D正确。故选B。9.鸡冠的形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相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亲本玫瑰冠是双显性纯合子B.F1与F2中胡桃冠基因型相同C.该性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D.F2中重组类型的比例为5/
8【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2
、由遗传图解可知,子二代的表现性比例是9∶3∶3∶1,说明控制鸡冠的形状的2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如果两对等位基因用A(a)与B(b)表示,A_B_为胡桃冠,A_bb、aaB_为玫瑰冠、豌豆冠,aab
b表现为单冠,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亲本玫瑰冠、豌豆冠的基因型是AAbb、aaBB。【详解】A、由分析可知,亲本玫瑰冠是单显纯合子,A错误;B、子一代胡桃冠的基因型是AaBb,子二代胡桃冠的基因型是A_B_,有四种基因型,B错误;C、该性状由
两对基因控制,并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子二代的重组类型是胡桃冠(A_B_)和单冠(aabb),占5/8,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学会根据9:3:3:1的比例判断遵循的遗传规律及亲本基因型,分析子二代的基因型、表现型比例。10.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皮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正常表达(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基因型
为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A.4种;9︰3︰3︰1B.2种;13︰3C.3种;12︰3︰1D.3种;10︰3︰3【答案】C【解析】【分析】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
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且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本应是4种表现型为9∶3∶3∶1,现有W---均表现为白色,故应有3种表现型。W_Y_(白色)、W_yy(白色)、wwY_(黄色)、wwyy(绿色)
【详解】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①双显性个体(W_Y_):1WWYY+2WWYy+2WwYY+4WwYy,是9个个体,都是白色;②一显一隐(W_yy):1WWyy+2Wwyy,是3个个体,都是白色;③一隐
一显(wwY_):1wwYY+2wwYy,是3个个体,都是黄色;④双隐性个体(wwyy):1wwyy,1个个体,是绿色。所以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有3种表现型,比例是白色∶黄色∶绿色=12∶3∶1。即C正确。故选C。【点睛】11.下列人体结构或细
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A.一个四分体B.一个染色体组C.受精卵D.初级卵母细胞【答案】B【解析】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故A项不符合题意;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
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故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项符合题意;受精卵相当于正常体细胞,存在同源染色体,C项不符合题意;初级卵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还没分离,所以存在同源染色体,D项不符合题意。12.下
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基因是由四种碱基对随机排列构成的C.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软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D.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答案】B【解
析】【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详解】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A正确;B、基因中四种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B错误;C、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1个DNA分子,当染色体复制时含有2个DNA分子,C正确;D、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
列顺序决定的,D正确。故选B。【点睛】1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为()A.复制→分离→联会→分裂B.联会→复制→分离→分裂C.联会→复制→分裂→分离D.复制→联会→分离→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
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
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
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同源染色体发生两两配对即联会现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故在减数
分裂的过程中,有关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正确顺序是复制→联会→分离→分裂,D正确,故选D。14.如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②和③B.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
以上细胞C.③所示的细胞中不可能有基因重组D.细胞④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
裂中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和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和③,A错误;B、动物睾丸中的精原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可以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B错误;C、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所示的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正确;D、上述细胞④没有同源染色体,也没有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
母细胞,也可能是第一极体,D错误。故选C。【点睛】15.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
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亲本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YB.亲本白眼长翅果蝇产生两种配子C.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D.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知,长翅
果蝇交配后代出现残翅果蝇,因此长翅为显性性状,残翅为隐性性状,亲本都是杂合子,基因型为Bb,子代中残翅果蝇的概率是bb=1/4,因此F1代的雄果蝇中白眼的概率是1/2,所以亲代雌果蝇是杂合子,基因型为XRXr,所以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
的基因型为BbXRXr,白眼长翅果蝇基因型为BbXrY。【详解】A、据上分析可知,亲本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Xr,A错误;B、亲本白眼长翅果蝇基因型为BbXrY,可以产生4种配子,B错误;C、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都是1/2,C正确;D、F1中出现长
翅雄蝇的概率=3/4×1/2=3/8,D错误。故选C。16.关于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R型细菌和S型细菌不可能通过肉眼观察分辨B.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C.用含32P的肉汤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而标
记噬菌体D.两个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
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和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菌落特征不同,可通过肉眼观察分辨,A错误;B、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本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上,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C、病毒只能寄生在活
细胞内增殖,用含32P的肉汤培养基不能培养T2噬菌体,C错误;D、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
的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7.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由4种核糖核苷酸组成B.DNA单链上相邻碱
基以氢键连接C.碱基与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D.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脱氧核
苷酸链,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DNA分子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A错
误;B、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B错误;CD、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C错误,D正确。故选D。18.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2个氢键,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有3个氢键.现
有四种DNA样品,根据样品中碱基的百分含量判断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是A.含胸腺嘧啶32%的样品B.含腺嘌呤17%的样品C.含腺嘌呤30%的样品D.含胞嘧啶15%的样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DNA分子中氢键的多少
决定了其稳定性的高低。所以在高温环境中生活的生物其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中一定含有更多的氢键,B选项中,腺嘌呤17%,鸟嘌呤就是33%,鸟嘌呤和胞嘧啶就占66%,其它A、C、D中C+G分别是36%、40%、30%,B正确
。考点:DNA结构的稳定性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嗜热”,只有具有更多氢键的DNA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物,其它生物不可以。19.含15N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对,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30%;其中的一条链上腺嘌呤有20
个,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B.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2:2:3:3C.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560个D.该DNA分子在14
N的培养基连续复制3次,含15N标记的DNA分子占25%【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含15N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对即400个碱基,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30%,则可知A=T=60个、G=C=1
40个,其中的一条链上腺嘌呤有20个,可知另一条链上腺嘌呤有60个,据此分析。【详解】A、该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对,由于碱基数目确定,其碱基排列方式少于4200种,A错误;B、由分析可知:A和T的个数为60,C和G的
个数为140,所以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B错误;C、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2-1)×140=420个,C错误;D、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连续复制3次得到8个DNA分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
,其中有2个DNA分子有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其余6个DNA分子只含14N,所以含15N标记的DNA分子占25%,D正确。故选D。20.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或二个
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B.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C.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D.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核中能被碱性
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它们之间
的关系:基因位于DNA上,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含有许多个基因,A正确;B、若干基因组成DNA,再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所以三者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行为一致,B正确;C
、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C错误;D、由于DNA和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D正确。故选C。21.现有DNA分
子的两条单链均只含有14N(表示为14N14N)的大肠杆菌,若将该大肠杆菌在含有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两代,再转到含有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则理论上DNA分子的组成类型和比例分别是()A.有15N14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1:3B.有15N15N和14N1
4N两种,其比例为1:1C.有15N15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3:1D.有15N14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3: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
复制的特点,掌握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探索历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详解】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均只含有14N,该大肠杆菌在含有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两代,形成4个DNA,其中2个DNA为15N14N,另外2个DNA为15N15N。;再转到含有14N的培养
基中繁殖一代,DNA为15N14N形成的子代DNA中,一个DNA为15N14N,另外1个DNA为14N14N;而DNA为15N15N形成的2个子代DNA都为15N14N;因此理论上DNA分子的组成类有15N14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3:1。故选D。【点睛】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
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每个DNA分子都是由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构成。22.下列有关细胞中DNA和RNA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一个tRNA上只有一个反密码子,携带一个氨基酸B.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对数等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C.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D
NA空间结构的稳定D.通常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答案】B【解析】通常一个tRNA上只有一个反密码子,携带一个氨基酸,故A正确;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DNA分子的碱基对数大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故B
错误;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DNA的两条单链间间距相等,加上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保证了DNA空间结构的稳定,故C正确;多聚核糖体就是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故D正确。考点:细胞中DNA和RNA结构和功能点睛:多聚核糖体是一个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能够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提高蛋白质的合成效率。23.已知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
,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将某一红果高茎番茄植株测交,对其后代再测交。并用柱形图来表示第二次测交后代中各种表现型的比例,其结果如图所示,请你分析最先用来做实验的亲本红果高茎番茄植株的基因型是()A.RrDdB.RRDDC.RrDDD.RRDd【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
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图中红果:黄果=1:1,矮茎:高茎=3:1,由此推测第二次测交亲本的基因型,据此答题。【详解】柱形图中第二次测交后代红果∶黄果=1∶1,为Rr×rr的结果;高茎∶矮茎=1∶3,
为Dd×dd、dd×dd的结果,即第一次测交后代有RrDd、Rrdd两种,最先用来做实验的亲本红果高茎番茄的基因型为RRDd。综上所述,D正确。故选D。24.下列有关基因与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体中一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一种性状由
一个基因决定B.血红蛋白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血红蛋白结构一定发生改变C.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同时受环境影响,二者共同对生物的性状起作用D.囊性纤维病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答案】C【解析】基因与性状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有的性状受多对基因控制,一
对基因也可能对多对性状产生影响,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A错误;由于多个密码子可编码同一种氨基酸,所以血红蛋白基
因中有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血红蛋白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B错误;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同时受环境影响,二者共同对生物的性状起作用,C正确;囊性纤维病的致病原因是由于基因中缺失三个相邻碱基,使控制合成的跨
膜蛋白CFTR缺少一个苯丙氨酸,CFTR改变后,其转运Cl-的功能发生异常,导致肺部黏液增多、细菌繁殖,该病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D错误。25.如图表示遗传信息流的中心法则图解,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RNA的合成以e过程方式进行B.c过程需要R
NA聚合酶,d过程需要逆转录酶C.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能够进行的过程有a、bD.e过程参与的tRNA最多有64种【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b是转录过程;c是翻译过程;d是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e是RNA的自我复制过程,该过程只
能发生在少数病毒中.其中a、b、c过程是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d和e过程是中心法则的发展。【详解】A、原核细胞RNA的合成以b过程方式进行,A错误;B、c为翻译过程,不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d为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B错误;C、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能够进行遗传物质的复
制和转录过程,即过程a、b,C正确;D、e过程是RNA的自我复制过程,不需要tRNA参与,tRNA参与的是翻译过程,最多有61种,D错误;故选C。【点睛】26.下列关于生物体基因突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基因突变可由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诱发C.发生在DNA中的突变一定导致基因结构上的改变D.发生在植物体的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可遗传变异的三大来源之一,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突变不一定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比如由于密码
子的简并性(几个密码子都可以编码一个氨基酸的现象),一个碱基突变后,可能其氨基酸还是不变的,这样性状不会改变;如果突变发生在内含子或者发生隐性突变等等,生物性状也不会改变。【详解】生物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
异,其中基因突变是变异的根本来源,A正确;诱导基因突变的外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B正确;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所以DNA上的片段不一定是基因,则发生在DNA中的突变不一定导致基因结构上的改变,C错误;发生在植物体的
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D正确。故选:C。27.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B.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可以发生重组【答案
】D【解析】【分析】基因重组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详解】A、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A正确;B、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
确;C、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会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重组,C正确;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可以发生重组,例如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自合,D错误。故选D。【点睛】28.若一条染色体发生结构
变异,则位于该染色体上的基因M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缺失B.变为基因mC.重复出现D.置换到该染色体的另一位置【答案】B【解析】【详解】缺失是一条正常染色体断裂后丢失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这种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导致基因M的丢失,A不符合题意;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M变为基因m属于基
因突变,不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B符合题意;重复是指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结果就有一段重复基因,此种变异可引起基因M的重复出现,C不符合题意;倒位是指染色体中某一片段颠倒180度后重新结合到原部位引起的变异,此种情况
基因M并不丢失,只是置换到该染色体的另一位置,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基因的数目或排列
顺序发生改变。29.一个染色体组应是()A.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B.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C.体细胞中的一半染色体D.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答案】B【解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
,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所以答案B。30.从下图a~h所示的细胞图中,说明它们各含有几个染色体组。正确答案为A.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h图B.细胞中含有二个染色体组的是g、e图C.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a、b图D.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是f、c图【答
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判断方法。【详解】1、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1)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①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
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②细胞中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2)根据生物的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可简记为“同一英文字母无论
大写还是小写出现几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d、g;细胞中含有二个染色体组的是c、h图;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a、b图;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是e、f图。故选C。31.下列有
关单倍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B.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C.自然条件下,单倍体生物只见于植物中,动物中不存在单倍体D.一般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高度不育,但有的单倍体生物是可育的【答案】D【解
析】【分析】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与染色体组数目无绝对的对应关系,而精子或卵细胞只能说是含有几个染色体组。【详解】A、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为单倍体,不管其细胞含几个染色体组,A错误;B、判断是否是单倍体的依据
是看发育起点,而不是看染色体组数,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可能是多倍体,B错误;C、动物也有单倍体,如雄蜂,C错误;D、一般单倍体植株体细胞含1个染色体组,故高度不育,但是有的单倍体含偶数个染色体组,能正常形成配子,可育,D正确。故选D。32.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由花粉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是单倍体C.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D.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答案】C【解析】【分析】1、
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2、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1)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2)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
推。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详解】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A正确;B、由花粉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是单倍体,B正确;C、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不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为单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如果该植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则得到的个体是四倍体,C错误;
D、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D正确。故选C。【点睛】判断一个个体是单倍体还是几倍体的关键是看该个体是由什么发育来的。若该个体是由未受精的配子直接发育来的,则为单倍体;若该个体是由受
精卵发育来的,体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3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类遗传病是由于患者带有致病基因而引起的疾病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进行随机抽样C.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有效手段
D.患有遗传病的双亲能生出健康的孩子【答案】A【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
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A、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遗传病患者
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错误;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进行随机抽样,B正确;C、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有效手段,C正确;D、患有遗传病的双亲也可能会生出健康的孩子,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杂合双亲可能会生出隐性纯合正常个体,D正确。
故选A。【点睛】34.在下列基因工程的操作中,一定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步骤是()A.目的基因的获取B.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D.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
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其中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检测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之一是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该方法需要进行碱基互补配对,A错误;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时,进行碱基互补配对,B错误;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时,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C正确;D、检测和鉴定目的基因时需要用到基因探针,进行碱基互补配对,D错误。故选C。35.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染色
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理:4℃低温能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C.染色:龙胆紫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D.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染
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1、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
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详解】A、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与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
目加倍,A错误;B、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B错误;C、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故龙胆紫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C正确;D、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C。36.下列关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说法正确的是A.萨
顿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萨顿通过果蝇的白眼和红眼这一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通过实验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个基因【答案】D【解析】【详解】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
,没有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B、萨顿通过观察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果蝇的白眼和红眼这一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C、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通过
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错误;D、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故选D。37.有关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染色体上片段的重复不属于染色体变异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交叉互换不属于染色体变异C.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属于基因重组D.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有1/4为矮茎,属于基因重组【答案】C【解析】染色体上片段的重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A错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错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
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有1/4为矮茎,其原因是基因分离,这里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没有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考点定位】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38.血友病的遗传属于伴X隐性遗传。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不是患者.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传递的
顺序是()A.外祖父→母亲→男孩B.外祖母→母亲→男孩C.祖父→父亲→男孩D.祖母→父亲→男孩【答案】B【解析】【分析】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1)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
(2)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3)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详解】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XhY),其致病基因h来自母亲,而母亲正常,则母亲的基因型为XHXh;由于外祖父、外祖母均正常,因此母亲的致病基因h来自外祖母,即外祖母的基因型也为XHXh.因此,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的传递途径是
外祖母→母亲→男孩。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明确血友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次要求考生识记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推断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的传递途径。39.如图为红绿色盲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7号的致病基因来源于(
)A.1号B.2号C.3号D.4号【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遗传图谱,7号的基因型为XbY,Xb染色体由其母亲5号提供,5号的父亲1号为正常个体,所以5号的致病基因由其母亲2号提供。【详解】已知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7号的基因
型为XbY,其中Xa来自其母亲5号,所以5号的基因型为XBXb,由于1号正常(XBY),所以5号的Xb来自其母亲2号。由此可见,7号的致病基因最终来自2号。故选B。40.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B.对生物体有害的基因突变也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生物进化的内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捕食和竞争实现的【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
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大,A错误;B、对生物体有害的基因突变也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C、根据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动力是生存斗争,C错误;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可以通过捕食和竞争实现的
,也可以通过种间互助实现,D错误。故选B。第Ⅱ卷非选择题41.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1)图1中a、b、c柱表示染色体的是______。(2)图1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
2中的_______。(3)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________;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__过程。(4)符合图1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________。图1中哪些时期所对应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________(填编号)。
【答案】(1).a(2).乙(3).DNA复制(4).丙→乙(5).卵细胞或(第二)极体(6).Ⅲ和Ⅳ【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Ⅰ和Ⅳ中不含b,说明b表示染色单体;Ⅱ、Ⅲ中a:b都是1:2,说明a表示染色体,则c表示DNA分子。图2中
,甲表示有丝分裂中期,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详解】(1)图1中,Ⅰ和Ⅳ中不含b,说明b表示染色单体;Ⅱ、Ⅲ中a:b都是1:2,说明a表
示染色体,则c表示DNA分子。(2)图1中Ⅲ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对应于图2中的乙。(3)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由Ⅱ变化为Ⅲ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到减数第二次分裂,相当于图B中的丙→乙。(4)该生物为雌性动物,图1中Ⅳ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此时细胞名称是卵细胞或极体。图1中Ⅲ对应的时期染色体减半,但仍含有染色单体,说
明该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由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分离,所以图1中Ⅲ和Ⅳ时期所对应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图的分析,这就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
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2.如图表示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1)图1中以④为模板合成⑤物质的过程称为_________,②表示的物质是_____
____,核糖体在信使RNA上相对运动方向是____________;若合成⑤时到图中UCU决定的氨基酸后就结束,则终止合成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____。(2)图2中方框内所示结构是RNA的一部分,DNA与其在空间结构上的区别是______。(3)若①中有一个碱基对发
生了替换,导致该基因编码的肽链中氨基酸数目减少,其原因___________;若肽链未发生改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1显示的遗传信息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1).翻译(2).tRNA(3).从左到右(4).UAA(5).DNA是双螺旋结构(或DNA双链结构)(6).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翻译提前终止(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终止密码提前出现)(7).密码子具有简并性(8).DNA→RNA→蛋白质【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1表示遗
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①是DNA;②是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③为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④为mRNA,是翻译的直接模板;⑤是肽链;⑥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图2是转录过程,方框内所示结构是R
NA的一部分。【详解】(1)图1中以④为模板合成⑤物质的过程称为翻译;②表示的物质是tRNA;根据tRNA在核糖体中的位置判断,核糖体在信使RNA上相对运动方向是从左到右;若合成⑤时到图中UCU决定的氨基酸后就结束,则终止合成的密码子是其后面的
UAA。(2)图2中方框内所示结构是RNA的一部分,是单链结构;DNA与其在空间结构上的区别是DNA是双螺旋结构。(3)若①DNA中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发生了基因突变,最终导致该基因编码的肽链中氨基酸数目减少,其原因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终止密码出现,进而引起翻译提前终止
;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故碱基替换后可能肽链未发生改变。(4)图1显示的是转录和翻译过程,其遗传信息的流向是DNA→RNA→蛋白质。【点睛】本题结合转录和翻译过程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蛋白质的合成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的名称及作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43.如图表示以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培育出④、⑤、⑥三个品种的过程。根据图示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用①和②培育⑥所采用的方法Ⅰ和Ⅱ分别称为______和____
__。(2)由③培育出④的常用方法Ⅲ是__________,由③经Ⅲ、Ⅴ培育出⑤品种的方法称为______,其优点是__________。(3)由③培育成⑥的常用方法Ⅳ是__________,其形成的⑥称为______。【答案】(1).杂交(2).自交(3).花药离体培养(4).单倍体育种(
5).明显缩短育种年限(6).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7).四倍体【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题中所涉及的育种方式有杂交育种(Ⅰ→Ⅱ)、单倍体育种(Ⅰ→③→④⑤)和多倍体育种(③→⑥),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变异。【详解】(1
)由题图可知,用①和②培育⑤所采用的方法是杂交育种,过程Ⅰ和过程Ⅱ分别为杂交、自交。(2)过程Ⅲ和V为单倍体育种,与其他育种方法相比,其优点是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由③培育出④的常用方法Ⅲ是花药离体培养。(
3)过程Ⅳ为多倍体育种,常用方法IV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二倍体植株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发育成的个体为四倍体。【点睛】农业生产上培养优良品种的育种方法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问题,本题考查几种育种方式,意
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44.下图为两种遗传病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Ⅱ4无致病基因。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
_____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2)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Ⅲ1的基因型为________。(3)如果Ⅲ2与Ⅲ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4)若Ⅱ
2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基因型AAaXb的精子,则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2).伴X隐性遗传病(3).AaXbY(4).aaXBXb(5).7/32(6).aXbYY【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系谱图分析可知:Ⅱ2病而Ⅰ1未病(男病女未病),排除是伴X显性遗传病;Ⅱ3病而Ⅲ5未病(女病男未病),排除是伴X隐性遗传病;同时,显然也不可能是
伴Y遗传病;那么只能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如果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则Ⅱ4为携带者,有致病基因,所以甲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乙病由Ⅰ1、Ⅰ2无乙病生出Ⅱ2患乙病的男孩(无中生有),判断乙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同样如果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则Ⅱ4为携
带者,有致病基因,所以判断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由于Ⅰ1正常而Ⅱ2两病皆患,所以Ⅱ2的基因型是AaXbY,Ⅲ1的基因型是aaXBXb。(3)Ⅲ2的基因型AaXBY,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是AaXBXb(1/2
)或AaXBXB(1/2),他们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3/4,患乙病的概率为1/2×1/4=1/8,因此他们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3/4)×(1-1/8)=7/32。(4)假设Ⅱ2AaXbY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aXb的精子,说明在减数第一
次分裂后期,含A、a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且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A基因的两条染色体移向了细胞同一极,则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aXb、Y、Y。【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判断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进而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相关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