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安庆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0)页,1.04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dbf3ed8217b461fc70607cc194f8ec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从传统发酵技术到发酵工程,走过了漫长的科技探索历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公元5世纪我国就有关于腐乳生产工艺的记载,在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曲霉B.19世纪法国微生物家巴
斯德通过实验证明,乳酸发酵是由活的乳酸菌引起的C.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利用厌氧发酵技术,实现了青霉素生产的产业化D.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能够自动记录和控制发酵过程的全部参数【答案】D【解析】【分析】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
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反应安全,原料简单、污染
小,反应专一性强,因而可以得到较为专一的产物。发酵工程在医药、食品、农业、冶金、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详解】A、早在公元5世纪的北魏古籍中,就有关于腐乳生产工艺的记载,腐乳酿造微生物种类十分复杂,包括四大霉菌、酵母菌、各种细菌,但毛霉占主要地位,A错误;B、
19世纪,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酒精发酵是由活的酵母引起的,B错误;C、20世纪40年代,利用发酵工程大规模生产青霉素成为研究的主攻方向。由于青霉素产生菌是需氧型的,科学家在厌氧发酵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深层通气液体
发酵技术,实现了青霉素生产的产业化,C错误;D、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已经进入能够人为控制和改造微生物的阶段,已经能够自动记录和自动控制发酵过程的全部参数,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D正确。故选D。2.泡菜古称
葅,是指为了利于长时间存放而经过发酵的蔬菜。它是一种在低浓度食盐液中泡制的蔬菜乳酸发酵加工品。其制作流程如下:鲜菜→整理→洗涤→切分→晾干明水→入坛→加盐水泡制→密闭发酵→成品。老坛酸菜包里的酸菜则是从外面收购的“土坑酸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泡菜主要是靠盐的渗透压来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和繁
殖B.腌制时间过短和制作过程污染严重等会使土坑酸菜易腐烂变质C.泡菜之盐水加热煮沸后应立即加入陈泡菜液以防止杂菌污染D.制作泡菜时要选择新鲜的原料,且为创设无氧环境泡菜坛要装满【答案】B【解析】【分析】参与泡菜
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详解】A、泡菜主要是靠乳酸菌的发酵生成大量乳酸而不是靠盐的渗透压来抑制腐败微生物的,A错误;B、与标准化腌制相比,腌制时间过短、制作过程污染严重、密封不严等是造成土坑酸菜
易腐烂变质的原因,B正确;C、泡菜之盐水加热煮沸冷却后才加入陈泡菜液,否则会使陈泡菜液中的乳酸菌失活,C错误;D、制作泡菜时要选择新鲜的原料的目的是新鲜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低,泡菜坛只能装八成满,因为在泡菜发酵初期,由蔬菜表面带入的大肠杆菌、酵母菌等较为活跃,它们可进行发酵,发酵
产物中有较多的CO2,如果泡菜坛装得太满,发酵液可能会溢出坛外;另外,泡菜坛装得太满,会使盐水不太容易完全淹没菜料,从而导致坛内菜料变质腐烂。泡菜坛留有一定的空间,也更方便拿取泡菜,D错误。故选B。3.家庭制作百香果果酒的过程如下:将准备好的新鲜百香果从中间切开,用干净的小勺取出果肉,放入已消毒
的玻璃容器中,加入适量冰糖,拌匀,倒入米酒后密封容器口,放在适宜温度下让其自然发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家庭制作百香果果酒的菌种主要来源于米酒中的酵母菌B.果酒发酵的最适温度应该低于果醋发酵的最适温度
C.玻璃容器中发酵液呈酸性,且酒精浓度较高,杂菌难以生存D.将醋酸菌菌种放入果酒瓶中并密封容器口可制作成百香果果醋【答案】D【解析】【分析】制作百香果果酒过程中倒入米酒的目的是为了将米酒中的酵母菌接种于百香果果肉中。【详解】A、由题
意可知,在制作果酒时倒入了米酒,所以家庭制作百香果果酒的菌种主要来源于米酒中的酵母菌,A正确;B、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25℃,而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故果酒发酵的最适温度要低于果醋发酵的
最适温度,B正确;C、杂菌难以在呈酸性,且酒精浓度较高的发酵液中生存,C正确;D、醋酸菌为好氧型细菌,将醋酸菌菌种放入果酒瓶中并通入无菌氧气可制作成百香果果醋,D错误。故选D。4.下表是关于四种生物的能源、碳源、氮源、新陈代谢类型的描述,描述正确的一组生物是()硝化细菌乳酸菌根瘤菌衣
藻能源氧化NH3分解乳酸固定N2利用光能碳源CO2糖类糖类CO2氮源NH3N2N2NO3-代谢类型自养需氧型异养厌氧型异养需氧型自养需氧型A.硝化细菌与乳酸菌B.乳酸菌与根瘤菌C.根瘤菌与衣藻D.硝化细菌与衣藻【答案】D【解
析】【分析】硝化细菌是化能合成型微生物,其代谢类型为自养需氧型;乳酸菌是厌氧型生物,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根瘤菌能固定N2,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衣藻是光能型生物,其代谢类型为自养需氧型。【详解】(1)硝化细菌能
利用氮源,且能利用氧化NH3释放的化学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需氧型生物,正确;(2)乳酸菌异养厌氧型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氮气,且能量来源为糖类,错误;(3)根瘤菌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糖类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错误;(4)衣藻是低等植物,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
养需氧型生物,正确。所以描述正确的一组生物是硝化细菌和衣藻。故选D。5.幽门螺杆菌(能分泌脲酶)感染是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严重者则发展为胃癌。我国的共餐制是导致幽门螺杆菌高发的重要原因
。在患者体内采集样本并制成菌液后进行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对幽门螺杆菌进行分离和计数可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B.若空白对照组长出了菌落,则应将实验组的菌落数减去空白对照组的菌落数C.幽门螺杆菌可能通
过分解尿素产生氨以适应胃部酸性环境是的D.分离纯化幽门螺杆菌时应使用以铵盐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答案】C【解析】【分析】分离纯化细菌的方法包括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氨气。【详解】A、稀释涂布
平板法可用于微生物计数而平板划线法不能计数,A错误;B、若空白对照组长出了菌落,则说明培养基遭到杂菌污染,应重新配制培养基,B错误;C、幽门螺杆菌可以合成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成氨气,呈碱性,能中和胃部的酸以适应胃部的酸性环境,C正确;D、幽门螺杆菌可
以合成脲酶,可以利用尿素,所以分离纯化幽]螺杆菌时应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D错误。故选C。6.下图是从土壤中筛选产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中的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都是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其中鉴
别培养基中还应加入刚果红B.筛选培养时应设置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相同条件下接种培养作为对照C.对纤维素分解菌计数时应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D.保留菌种时应选择透明圈直径最大的菌落【答案】D【解析】【分析】1、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
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因此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
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A、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通常采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
维素分解菌,所以鉴别培养基中需加入刚果红才能对纤维素分解菌加以筛选,A正确;B、实验组和对照组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可用等量的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设置对照组能证明经选择培养,的确得到了想分离的微生物,B正确;C、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
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C正确;D、菌落大小与菌种的生长快慢有关,也与培养条件和时间有关。透明圈的大小既与纤维素酶的分泌量、酶活性有关,也与菌落的大小有关。因此用“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这一指标更准确,D错误。故选D。7.
丙草胺(C15H22ClNO2)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能抑制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生长。某研究小组从某地土壤中分离获得能有效降解丙草胺的细菌菌株,并对其计数(如下图所示),以期为修复污染土壤提供微生物资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提供适宜的温度,将培养基的pH调至
酸性,有利于降解菌的生长繁殖B.利用该方法计数结果往往比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偏小C.配制以丙草胺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可以提高降解菌的浓度D.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ml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7×109个【答案】A【解析】【分析】1、微生物常
见的接种的方法:(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划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
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2、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选择培养基。【详解】A、能有效降解乙草胺的菌株包括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不同微生物对培养基中的pH的要求不同,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的pH调
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要将培养基的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A错误;B、图示采用的计数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在平板上观察到一个菌落,因此用该方法计数结果往往比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偏
小,B正确;C、乙草胺可提供碳源、氮源,配制以乙草胺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可提高降解菌的浓度,C正确;D、由图可知共稀释了106倍,则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ml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68+175+167)÷3÷0.1×106=1.7×109个,D正确
。故选A。8.为培育抗旱性强、可溶性糖含量高的甘薯KI1,研究者设计如下流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需要考虑甘薯A和甘薯B之间的生殖隔离问题B.该技术用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和细胞膜的流动性原理C.过程②需要高尔基
体参与再生出新的细胞壁D.过程③需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中①表示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②表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形成杂种细胞;③表示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详
解】A、植物体细胞杂交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所以该过程不需要考虑甘薯A、B的亲缘关系远近,A错误;B、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涉及到原生质体的融合过程,该过程依赖膜的流动性,同时需要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该技术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正确;C、杂种细胞形成的标志是形成新的细胞壁,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所以过程②需要高尔基体参与再生出新的细胞壁,C正确;D、过程③利用植物组培养技术,需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可避免杂菌污染培养基,以保证植物组织培养的成功,D正
确。故选A。9.人参是名贵的中药材。研究人员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现了人参的快速繁殖,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需对外植体进行消毒以抑制细胞变异B.②过程不会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③、④过程所用的培养基的植物激素比例相同D.⑤过程中存在细胞的分
裂、生长、分化和凋亡【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温度、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详解】A、①过程是接种外植体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消毒以实现无菌
操作,A错误;B、②是脱分化过程,脱分化过程中也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错误;C、③和④分别是诱导生芽和诱导生根的过程,两个过程所用植物激素的比例不同,C错误;D、⑤是植物形成新的植株的过程,该过程中存在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和凋亡,D正确。故选D。10.下列关于动
物细胞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A.贴附性细胞培养时会出现贴壁和接触抑制现象B.在含2CO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细胞,2CO的作用是刺激细胞呼吸C.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合成培养基中通常需加入血清等天然成分D.动物细胞培养可应用于生产一些生物制品、克隆动物培养等领域【答案】B【解析】【分析】培养动物细胞使用
合成培养基时需要加入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必须保证环境是无菌、无毒的,培养液还需要定期更换。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细胞贴附在培养瓶的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贴壁细胞在生长增殖时会发生接触抑制的现
象。【详解】A、细胞贴附在培养瓶的瓶壁上生长增殖,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通常会停止分裂增殖,即接触抑制现象,A正确;B、在含CO2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细胞,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B错误;C、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尚未全部研究清楚,因此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
常需要加入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C正确;D、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可用于生产一些生物制品、克隆动物的培养等领域,D正确;故选B。11.2020年6月,学术期刊《自然》发表论文称,利用人类多能干细胞
培养的皮肤类器官在培养4~5个月后,形成了多层皮肤组织,包含毛囊、皮脂腺和神经元回路,是迄今最逼真的人皮肤类器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多能干细胞形成多层皮肤组织的过程中,遗传物质通常会发生改变B.多能干细胞培养形成多层皮肤组织,说明了动物的体细胞具有全能性C.给烧伤病
人移植自身多能干细胞培养成皮肤类器官可减弱免疫排异反应D.该项研究结果表明多能干细胞可以分化成为人体内所需的各种组织和器官【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特征等方面发生稳定性
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选择性表达,【详解】A、多能干细胞形成多层皮肤组织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只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错误;B、全能性是指已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的潜能,多能干细胞培养形成多层皮肤
组织,未体现出发育成完成个体,不能体现全能性,B错误;C、由于多能干细胞培养成的皮肤类器官由自身细胞发育而来,不会出现排异反应,C正确;D、研究结果表明,多能干细胞能形成多层皮肤组织,包含毛囊、皮脂腺和神经元回路,但不能说明其能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D错误
。故选C。12.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获得两只克隆猴——“中中”和“华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从卵巢中取出的卵母细胞可以直接作为核移植的受体细胞B.灵长类动物克隆成功,可为人类相关疾病研究提供模型动物C.两只克隆猴体细胞的
染色体数目及组成与核供体的完全一致的D.克隆猴的获得还涉及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操作【答案】A【解析】【分析】动物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
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核移植得到的动物称克隆动物。我国科学家利用体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培育出了克隆猴中中和华华。【详解】A、从卵巢中取出的卵母细胞需要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做核移植的受体细胞,A错误;B、灵长类与人
类有共同的祖先,灵长类动物克隆成功,可提高人类对疾病研究的效率,B正确;C、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内,两只克隆猴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及组成与核供体的完全一致,C正确;D、克隆猴的获得过程涉及体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D正确
。故选A。13.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表面的棘突蛋白(S蛋白)与人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ACE2受体结合,侵入人体,引起肺炎。单克隆抗体可阻断病毒融合的粘附或入侵,故抗体药物的研发已成为治疗新冠肺炎的研究热点之一。图为筛
选、制备抗S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研制抗S蛋白单克隆抗体,需先注射棘突蛋白免疫小鼠以激活小鼠的免疫细胞B.经HAT筛选后的杂交瘤细胞即可用于大规模培养获取抗S蛋白抗体C.单克隆抗体可以制成诊断盒,用于疾病的诊断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采用了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答案】B【解析】【分析】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将骨髓瘤细胞与浆细胞结合,经过选择培养基的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并经专一抗体检测后,培养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即可得单克隆抗体,涉及动物细
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杂交瘤细胞集合了两个细胞的遗传物质,但不一定全部表达。2、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用途是用作体外诊断试剂,具有准确、快速等优点。【详解】A、研制抗S蛋白单克隆抗体,需先注射棘突蛋白免疫小鼠以激活小鼠的免疫细胞,从而获
得能产生相应抗体的效应B细胞,A正确;B、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专一抗体检测,才可用于单克隆抗体的生产,B错误;C、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将单克隆抗体制成诊断
盒,用于疾病的诊断,C正确;D、结合分析可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采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因为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D正确。故选B。二、选择题14.金黄色葡萄球菌(SAU)是细菌性肺炎的病原体之一,A、B、C、D四种
抗生素均可治疗SAU引起的肺炎,为选出最佳疗效的抗生素,研究者将分别含等剂量抗生素A、B、C、D的四张大小相同的滤纸片a、b、c、d置于SAU均匀分布的平板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48h,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A.可采用干热灭菌的方法对该实验使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进行灭菌B.抗生素D治疗SAU感染的效果最好C.滤纸片b周围抑菌圈中出现一个菌落,可能是形成该菌落的SAU发生了基因突变D.接种涂布后的培养皿立即倒置放置于37°C的恒温箱
中培养【答案】ABD【解析】【分析】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①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燃烧来灭菌;
②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③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C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
。【详解】A、由分析可知,实验使用的培养皿可采用干热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但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A错误;B、抑菌圈越大,说明该菌对此药敏感性越大,反之越小,因此抗生素A治疗SAU感染的效果最好,B错误;C、由图可知,滤纸片b周围抑菌圈中出现一个菌落,可能
是形成该菌落的SAU发生了抗药性基因的突变而得以存活,C正确;D、接种后,并不立即将平板倒置,原因是有利于涂布的菌液被培养基吸收,D错误。故选ABD。15.以鲜山楂为主要原料酿制的山楂酒,将山楂的营养成分充分释放,更易被人体吸收,具有防治疾病的功效和较高的保健价值。如图所示是进行山楂酒
发酵的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山楂酒时,为减少杂菌污染,应将山楂清洗后切块B.扩大培养时,进气口要通入无菌空气使酵母菌大量繁殖C.发酵产酒时,搅拌可增加溶解氧和使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接触D.传统发酵制作山楂酒为纯种发酵且利用厌氧条件抑制杂菌污染【答案】AB【解析
】【分析】果酒的酒精发酵是指果汁中所含的己糖,在酵母菌的一系列酶的作用下,通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终产生乙醇和CO2的过程。【详解】A、制作山楂酒时,若先切块再清洗,容易引起杂菌污染,A正确;B、扩大培养时,进气口要通入无菌空气使酵母菌得以大量繁殖,为发酵阶段提供更多的菌种,B正确;
C、发酵产酒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原理,不需要增加溶解氧,C错误;D、传统发酵制作山楂酒为自然发酵,酵母菌为山楂自带的多种微生物,利用无氧条件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保证酵母菌为优势菌,D错误。故选AB。16.为了培育菊花新品种,科学家利用二倍体野生夏菊和六倍体栽培秋菊进行杂交,培育过
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株d的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有8个染色体组B.①过程应用了酶的专一性和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原理C.植株d可表达野生夏菊和栽培秋菊的全部优良性状D.进行③培养时应在培养基中加入有机碳源和植物激素等
【答案】AD【解析】【分析】由图分析可知,过程①为去除细胞壁,根据酶具有专一性,去壁用的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形成原生质体a和原生质体b,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包括电融合法、离心法等;化学法包括聚乙二醇(PEG)融
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等。过程②表示融合后的原生质体再生出新的细胞壁,过程③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的脱分化过程,过程④表示再分化。【详解】A、野生夏菊为二倍体,栽培秋菊为六倍体,两者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的植株d为异源八倍体,故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有8个染色体组,A正确;B、过程
①为去除细胞壁,根据酶具有专一性,去壁用的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形成原生质体a和原生质体b,B错误;C、植株d是达野生夏菊和栽培秋菊杂交的植株,不一定表达出两者的全部优良性状,C错误;D、过程③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的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
程,应在培养基中加入有机碳源和植物激素等,D正确。故选AD。17.细胞毒素类药物能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但也会对健康细胞造成伤害,科学家将细胞毒素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制成抗体药物偶联物(ADC),ADC可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其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DC中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B.ADC进入肿瘤细胞的过程需要蛋白质参与并消耗能量C.含ADC的小泡与溶酶体融合后,溶酶体裂解释放药物引起细胞坏死D.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可定位诊断肿瘤、心血
管畸形等疾病【答案】BD【解析】【分析】题意分析,科学家将细胞毒素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制成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其中抗体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胞吞的方式把细胞毒素一并带进靶细胞,引起靶细胞溶酶体膜的破裂,最后导致细
胞凋亡,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与能借助其中抗体的作用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从而将细胞毒素类药物带入到肿瘤细胞,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A错误;B、ADC进入肿瘤细胞的过程是胞吞,该过程需要消耗肿瘤细胞代谢产生的ATP
,并且需要蛋白质的参与,B正确;C、含ADC的小泡与溶酶体融合后,溶酶体裂解释放释放水解酶诱发肿瘤细胞凋亡而杀伤肿瘤细胞,C错误;D、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可定位诊断肿瘤、心血管畸形等疾病,该过程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实现,D正确。故选BD。三、非选
择题18.某技术人员设计了青霉素生产菌——产黄青霉菌的诱变育种方案,具体包括:①配制培养基,准备相关的培养皿、稀释用水;②进行菌种的紫外线诱变;③用接种环蘸取诱变后的产黄青霉菌孢子悬液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④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到长出单菌落;⑤挑取单菌落,进行生产青霉素性能的测定。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按照青霉素生产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培养基,一般含有水、无机盐、_______(提供碳元素的物质)、_______等营养物质。(2)使用平板划线法把聚集青霉素生产菌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从而分离得到单菌
落。为达到这一目的,操作上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2项)。使用该方法不易获得青霉素生产菌突变体的单菌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产黄青霉菌的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
______。该育种存在不合理的步骤,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碳源②.氮源(2)①.每次划线前要灼烧接种环、冷却后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②.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青霉菌只能在划线的末端得到少量的单菌落,会减
小获得突变株的概率(3)①.基因突变②.培养基及相关物品需要灭菌、分离青霉菌突变菌种应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解析】【分析】稀释涂布平板法:①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②操作:a、设置重复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b、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③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
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小问1详解】培养基的成分一般包括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碳源是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是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小问2详解】使用平板划线法把
聚集的青霉素生产菌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每次划线前要灼烧接种环和冷却后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由于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使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青霉菌只能在划线的末端得到少量的单菌落,会减小获得突变株的概
率。【小问3详解】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该设计方案应该为:配制培养基,准备相关物品,高压蒸汽灭菌,倒固体平板,菌种紫外线诱变,稀释涂布平板,培养,挑取单菌落,抗菌性能测定。因此,该方案不合理之处的为培养基及相关物品需要灭菌,分离青霉菌突变菌种
应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19.甘肃某地由于TNT(主要成分为2,4-二硝基甲苯磺酸盐)红水蒸发池渗漏,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威胁到黄河上游的水质安全。因此,TNT红水污染土壤修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某实验小组欲通过生物修复分离有效降解2,4-二硝基甲苯磺酸盐的菌株,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
题:(1)LB培养基的制备:取胰蛋白胨、NaCl和酵母提取物溶于蒸馏水中,用NaOH调节pH至7.2,用___________在121℃条件下灭菌25分钟。若要获得本研究所用的固体培养基,需在上述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2)菌株分离与鉴定:取______
_____土壤,放入装有100mL无菌LB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在30℃和120rpm的恒温摇床上振荡24小时,此过程的目的是___________。取1mL培养液,采用___________法分离纯化菌株。(3)该实验小组欲进一步探究菌株
对2,4-二硝基甲苯磺酸盐的降解能力,请帮助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4)探究盐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纯化的菌株在NaCl浓度为0%~3%之间对2,4-二硝基甲苯磺酸盐的降解率在96小时后达到90%,但当
NaCl浓度达到5%后,降解率几乎为0。研究中偶然发现菌株B1在NaCl浓度达到5%后,降解率却达到50%,说明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高压蒸汽灭菌锅②.琼脂(2)①.甘肃某TNT红水污染场地污染②.富
集培养③.稀释涂布平板(3)取人工配制的一定浓度的2,4-二硝基甲苯磺酸盐(TNT)溶液加入锥形瓶中,之后再在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纯化菌液,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定2,4-二硝基甲苯磺酸盐浓度(4)菌株B1具有一定的耐盐能
力,能在较高盐浓度条件下降解2,4-二硝基甲苯磺酸盐【解析】【分析】稀释平板计数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筛选目的菌株的原理:在
寻找目的菌株时,要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小问1详解】蛋白胨既可以提供碳源,也可以提供氮源;用NaOH调节pH至7.2,在121°C条件下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15分钟;若要获得本研究所用的固体培养基,需在上述培养基中加入琼脂。小问2详解】自然界中目的
菌株的筛选依据: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本实验要分离有效降解2,4-二硝基甲苯磺酸盐的菌株,因此取甘肃某TNT红水污染场地污染土壤。放入装有100mL无菌LB【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在30°C和120rpm的恒温摇床上振荡24小时,此过程的目的是富
集培养,让微生物的数目增加;取1mL培养液,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菌株。【小问3详解】要分析菌株对2,4-二硝基甲苯磺酸盐的降解能力,可以取人工配制的一定浓度的2,4-二硝基甲苯磺酸盐(TNT)溶液加入锥形瓶中,之后再在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纯化菌液,每隔一定时间取
样,测定2,4-二硝基甲苯磺酸盐浓度。【小问4详解】由题干可知,纯化菌株在NaCl浓度为0%~3%之间对2,4-二硝基甲苯磺酸盐的降解率在96小时后达到90%,但当NaCl浓度达到5%后,降解率几乎为0。而偶然发现菌株B1在NaCl浓度达到5%后,降解率达到50%,说明菌株B1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
能在较高盐浓度条件下降解2,4-二硝基甲苯磺酸盐。20.中医治疗疾病多用复方,三白草和鱼腥草是同科不同属的两种常见药用植物,二者因疗效相近且具有叠加效应常被用作“药对”,在我国全年可采收两次。研究者欲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复方的配伍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提前到个体生长或生产过程,并实现有效成分的工厂化生产,具体操作如下图。(1)植物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建立在植物细胞培养的基础上。植物细胞培养是指在_____条件下对单个植物细胞或细胞团进行培养使其增殖的技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获得纯净的培养物,需用70%乙醇和
5%的次氯酸钠对两种植物的嫩叶片进行_____(填“消毒”或“灭菌”)处理,每次处理后用无菌水冲洗叶片5次,去除残留于叶片上的药剂。(2)过程①是利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获取原生质体,过程②除了可利用化学诱导剂PEG透导融合外,还可以采用的化学
法有_____等。细胞融合完成后,融合体系中有_____种融合细胞。(3)过程③诱导愈伤组织期间一般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光照。请写出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需按一定比例添加哪两种关键植物激素?_____。【答案】(1)①.离体②.消毒(2)①.高Ca2+—高pH融合
法②.3(3)①.不需要②.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为三白草和鱼腥草体细胞杂交过程,其中①为去除细胞壁,②为原生质体融合,③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④提取代谢产物。【小问1详解】植物细胞培养是指在离体条件
下对单个植物细胞或细胞团进行培养使其增殖的技术,如细胞不离开母体,细胞只能分化;为了防止杂菌污染,获得纯净的培养物,需用70%乙醇和5%的次氯酸纳对两种植物的嫩叶片进行消毒处理,每次处理后用无菌水冲洗叶片5
次,去除残留于叶片上的药剂。【小问2详解】过程②为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化学诱导剂有PEG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等;细胞融合完成后,融合体系中有3种融合细胞,三白草自身融合细胞、鱼腥草自身融合细胞和杂种细胞。【小问3详解】过程③形
成愈伤组织,称为脱分化,脱分化过程需要在避光条件下培养,因为避光有利于形成愈伤组织,如果给予光照,会促进组织分化而不能形成愈伤组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固体培养基常添加的植物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21.成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0)会在肺癌、胃癌及结肠癌细胞中过量表达,可作为潜在的肿瘤标志物。因此抗FCF20抗体可以用于癌症早期诊断筛查及预后评估。研究者设计如图流程制备抗FCF20单克隆抗体。回答下列问题:(1)①过程可用_______酶处理剪
碎后的小鼠脾脏,从小鼠脾脏中提取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体外培养⻣髓瘤细胞时,必须保证环境是无菌、无毒的,具体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2)②过程应先用灭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后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以得到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④过程是将______________的杂交瘤细胞大量增殖,可采用的方法有将相应的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的腹腔内增殖或______________。(3)抗FCF20抗体可以用于癌症早期诊断筛
查及预后评估,请说明理由:________。【答案】(1)①.胰蛋白/胶原蛋白②.需要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处理、在无菌环境进行操作、定期更换培养液(2)①.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抗体②.抗体检测呈阳性③.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3)抗FCF20抗体只能与癌
细胞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特异性结合【解析】【分析】图示过程为利用动物细胞融合制备单克隆抗体。流程为,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①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②,利
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③;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④,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小问1详解】①过程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可用胰蛋白或胶原蛋白酶处理
剪碎后的小鼠脾脏。培养动物细胞时,为了体外培养⻣髓瘤细胞时,必须保证环境是无菌、无毒的,需要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处理以及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同时培养液还需要定期更换,以便清除代谢物,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小问2详解】杂交瘤
细胞的特点是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抗体,可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④过程是将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培养,这些杂交瘤细胞抗体检测呈阳性。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
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小问3详解】由题干可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0)会在肺、胃及结肠细胞中过量表达,抗FCF20抗体只能与细胞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特异性结合,因此,抗FCF20抗体可以用于癌症早期诊断筛查及预
后评估。【点睛】本题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0)为素材,考查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等相关知识点,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过程,掌握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和原理以及相关应用,并能结合题意进行准
确作答。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