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单元检测六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含解析.docx,共(8)页,352.05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cf3fc37a3a61631dd5a305fd719e05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单元练习六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选择题1.(2023·山东中学联盟高考押题)朱克敬的《瞑庵杂识》里面记载了清末一位官吏所说的话:“来办事的人就像乘客,政府各部门就像车子,我们这些人就像是车把式,各部门当官的就像是骡子,我们用鞭子抽着他们往哪儿走就行了。”其坦率和自信程度简直到了令人吃
惊的地步。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选官制度的僵化B.进步思潮的传播C.等级秩序的失序D.地方宗族势力的发展2.(2023·泰安模考)清政府在1901年发布上谕称,“现在振兴庶务,亟应加意澄清,嗣后无论何项事例,均不准报捐买官,自降旨之日起,即行永远停止”;还规定以后官吏主
要从专门学校的毕业生中挑选,并且须参加招聘考试,合格者方可录用。这些举措()A.解决了清政府内忧外患困局B.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C.有利于现代官僚体制的形成D.开启了中国民主化进程3.(2023·日照模拟)1908—1911年,清政府先后公布两份
宪法性质的法令。1908年8月《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11月《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君上)总揽;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都不得见诸施行;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涉;宣战、媾和、缔约“由君上亲裁”……皇帝之权以宪
法所规定者为限;皇帝继承之顺序,于宪法规定之;皇帝对内使用军队“须依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国际条约非经国会之议决不得缔结……对后者的合理解释是()A.政治改革的重大突破B.拉拢立宪派的政治欺骗C.应对时局的被动之举D.清末“新政”改革的继续4.(
2023·湘潭模考)1907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该报不用光绪年号,改用干支和公元纪年,仅发售37天就因故休刊。虽然复刊后附送的《神州画报》上仍有不少讽喻时政的漫画,但每期画报都醒目地印有“(大清光绪)宣统×年×月×日神州日报附送”字样。这可
用于说明()A.辛亥革命爆发的舆论条件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C.清末新政对传媒业的刺激D.革命者对社会现实的妥协5.(2023·宜昌月考)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立宪派和革命派是一对矛盾……二者的并峙表现了它们的不同一性,也有对抗性,但这种矛盾反映
的是同一个阶级的不同阶层在改革方式和道路上的分歧,对立着的双方都在为沉沦中的中国寻求新的出路……因而又具有同一性。”对两派理解正确的是()A.两派都主张推翻君主制度B.两派所依赖的经济基础不同C.两派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D.爱国是两者共同的历史起点6.(2022·威海模拟)1912
年1月24日,《申报》刊登了题为“北京某要津之秘密信”的文章,内有“项城(袁世凯)并不坚持君主政体,惟所处地位,断不能直截了当宣布共和。南中舆论,每不谅其苦心……”等内容。该文的发表客观上()A.反映了袁世凯的真实想法B.推动了中华民国的成立C.减轻了新政府的外部压力D.加速
了清帝退位的步伐7.(2022·安徽“皖南八校”模考)竹枝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形成下面这首竹枝词中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政局纷纷类弈棋
,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A.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称帝B.总理人选的频繁更换C.民族资本主义的力量薄弱D.辛亥革命后政局动荡8.(2022·泰安四模)据统计,自武昌起义成功至1913年底,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公益团体。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大到国家的行政建设,几乎都或多
或少地有这些团体的踪迹。这主要是由于当时()A.传统伦理观念崩溃B.民族工业发展迅速C.政策环境相对宽松D.实业救国思潮兴起9.(2022·潍坊模拟)据同盟会会员居正回忆:“迨孙公解职,袁氏继任,中央政府须得解组,约法问题因之而起。孙公命胡汉民召
集同志、参议院及我等讨论大体……至中央则宜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这说明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A.反对袁世凯担任民国大总统B.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分歧C.力图通过立法维护民主共和D.借政党政治巩固革命成果1
0.(2022·天津和平区三模)1911年12月1日,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新闻纪录片《武汉战争》在上海首映,它真实地记录了武昌起义后革命军的一些战斗情况。1913年,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一部反映二次革命的新闻纪录片《上海战争》。上述材料反映出中国
早期新闻纪录片()A.具有重要史料价值B.题材形式过于单一C.丰富了人们的生活D.制作水平普遍较高11.(2023·东北三省四市一模)下图名为《专制椅》的漫画刊登于1912年8月出版的《真相画报》。该漫画表明()A.袁世凯复辟缺少相应社会基础B.浪漫主义推动了民国文艺创
作C.北洋军阀专制混战引起了不满D.当权者若再行专制将面临危险12.(2023·山东名校联盟高三检测)1913年初,在国民党选举获胜后,孙中山指出:“本党今即得占优胜地位,第一应研究者,即为政党内阁问题”。但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又强调:“俄国完全以党治
国,比英、美、法之政党,握权更进一步”“可为我们模范”。由此可知,孙中山思想的转变()A.鉴于政党政治受挫的现实B.说明其转向社会主义探索C.抛弃了资产阶级政治立场D.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13.(2022·枣庄二模)下表为中国近代
部分时期的经济主张(部分),此表可用于说明()时间经济主张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主张发展实业可以“强国强民、富国御辱”甲午中日战争后张謇认为实业是“富强之大本”,提出轻工业以棉为纲,重工业以铁为纲的“棉铁主义”辛亥革命
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提出振兴实业的“要道五条”A.实业救国思想的兴起与发展B.传统自然经济的加速解体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历程D.政府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14.(2022·丹东市二模)晚清《赏奇画报》记录了男女着新式衣装上茶楼品茗(茶),当众牵手遭非议的往事;《时事画报》
绘制的“酸儒末路”,描绘了废除科举制时旧文人结伴专程前往官府查看张贴出的公告,“惊骇异常”甚至当街恸哭之状。这反映了当时()A.西方思想的深远影响B.陈规陋习受到舆论抨击C.社会风尚的新旧杂陈D.报刊如实记载社会变迁15.
(2022·菏泽月考)“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当时出现这一论述的主要原因是()A.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B.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C.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D.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16.(2022·襄樊模拟)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知识分子既从西方文明中看到了新希望,又注意到了西方科学发展所带来的道德伦理沦丧问题。他们力主中西调和,在西方科学、物质文明和东方伦理、精神
文明之间寻求平衡。这一主张形成的关键因素是()A.中外文明呈现融合的趋势B.救亡图存成为知识分子的共识C.知识界对中外文明的反思D.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批判继承二、非选择题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是发自中国社会内部需求的一场革命
,因而具有划时代意义。现代政治就是一个妥协的协商过程,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的最大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赢。我们今天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其实更应该用一种温情和敬意去公平地看待辛亥革命每一方的参加者。材料二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
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革命的最后阶段是否已经达到目的,这是未来的秘密……我们希望,这会给中国带来一个它所期望的进步的稳定的政府。—
—1912年2月16日英国《泰晤士报》评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共赢双赢”的内涵,并说明其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泰晤士报》对清帝退位的评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1年四
川保路运动大事记5月9日,清政府为了向英、法、德、美银行团借款,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川人群情激奋,拒款保路风潮急剧高涨6月17日,成都各团体在川汉铁路公司开会,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推举立宪
派领袖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会员很快即逾10万人,各地分支机构达67个之多,几乎遍布全川8月初,保路同志会派代表刘声元进京请愿,结果被押解回籍8月24日,保路同志会决议立刻罢市、罢课。与此同时,在各地还发生了捣毁巡警署、自治局、经征局和教堂的
暴力事件9月1日,川汉铁路公司股东会议通告全川不纳粮食税。抗粮抗捐斗争在全省蓬勃兴起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下令逮捕蒲殿俊、罗纶等人,关闭保路运动的机构。并下令对示威群众开枪镇压,制造“成都血案”,同盟会利用此事件开展革命事业
9月8日,成都附近的同志军在同盟会会员秦载赓率领下首先起义,汇集了20多万人围攻成都9月10日,清廷将赵尔丰免职,命端方署理四川总督,率湖北新军入川镇压9月25日,同盟会员吴玉章、王天杰等人在荣县宣布独立,建立第一个革命党人的县级政权,成为全川独立的先导——摘编自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新政
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川保路运动的演进趋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四川保路运动的原因和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8
年,康有为在《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中公开向皇帝提出脱去长袍马褂改穿新式服装。在强调“与欧美同俗”的同时指出必须改革中国褒衣博带的服饰传统。他提到:“然以数千年一统儒缓之中国褒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之万国竞争……诚非所宜矣。”这一举措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次意义
重大的思想启蒙。材料二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服饰改革思想的典型体现,其基本思想为:“博采西制,加以改良;此等衣式,其要点在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中山装的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因其口袋的对称性,给人以凝重、持重、庄重之感。三个袖扣象征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而门襟
的五个纽扣则象征五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衣袋上的四个纽扣象征人民拥有的四权:选举、创制、罢免、复决。袋盖的倒山形样式则代表对知识分子的重视。中山装虽取材于外来服饰样式,却是一种将外来服饰改制成功的典型,因符合中国的国情与审美风格,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至今仍被国人穿
用,成为中国国服男装的代表。——上述材料均摘编自《西风东渐与都市主流服饰文化变迁(1898—1927)》(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服饰观,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服饰观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8分)20.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文化领袖陈独秀之除旧布新的新文化观当然是一种典型的“全盘性反传统主义”思想模式。他主张:“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断不可调和和迁就的……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
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尽管陈独秀对儒学的攻击主要限于纲常礼教,但他认定此即孔教的本质,故对孔教必须整体废除之。——高力克《文化激进主义的矛盾与局限——新文化运动百年陈思》材料二他(辜鸿铭)认为:所谓“良民宗教”即指孔孟之道……首先
,和平、秩序与安宁乃至国家本身的存在,不是依赖于法律和宪法,而是依赖于中国的每个臣民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过一种真正虔诚的生活,或时髦地说,一种道德的生活;其次,孝悌应作为道德生活或虔诚生活之本;再次,良民宗教的秘密是人们尽义务而不是争权利。人们不对权威表现出不信任和怀疑,而表现出对它
的尊崇……因此,他要把中国人礼仪并重的良民宗教奉送给欧洲,以制止这场世界大战,以这样的道德力量使军国主义失去存在的必要性,“把欧洲文明从毁灭中拯救出来”。——韩星《辜鸿铭:中西文明比较视野中的孔教观》运用上述材料,自拟一个与
新文化运动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出清末吏治的僵化,因循守旧,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选官制度的僵化,不
能选拔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官吏,故选A项;题干内容反映出其思想的保守和固化,这与“进步思潮”的表现截然相反,排除B项;题干内容与“等级秩序”无关,排除C项;政府权力运作方式的因循守旧与地方宗族势力发展没有关系,排除D项。2.答案C解析由材料“无论何项事例,均不准报捐买官”“官吏
主要从专门学校的毕业生中挑选,并且须参加招聘考试,合格者方可录用”可知,清政府改革官员任用机制,立足于现实统治的需要,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官吏,有利于现代官僚体制的形成,故选C项;“解决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清政府改革的目的在于维护自身统治,并未改变原有社会
结构,排除B项;1898年的维新变法运动开启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排除D项。3.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在1908年所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中,充斥着君主专制的色彩,在1911年所颁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中,君主的权力有了很多的限制,这是因为1911年
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其法令内容也出现了重大的变化,故选C项。4.答案D解析资产阶级革命派利用报刊进行反清宣传,但因在纪年方式上较为激进,容易遭到保守力量的打压,所以对现实进行一定的妥协
,醒目地标注晚清的皇帝年号,故选D项;材料中仅是革命派的某一报刊,不足以说明辛亥革命爆发的整体舆论环境,故排除A项;清末新政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期,故排除B项;该报纸的创立并不是清末新政所导致的,故排除C项。5.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
识可知,两者都是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历史背景下为沉沦中的中国寻求新的出路,故选D项。立宪派主张君主立宪,而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故排除A项;两派都属于资产阶级,都是同一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股新的政治势力,故排除B、C项
。6.答案D解析材料大意是袁世凯并不赞成君主制,因其是晚清重臣的身份,不便直截了当宣布共和,这说明了袁世凯对革命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帝的退位,故选D项;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很快走上复辟帝制之路,该文不能反映袁世凯的真实想法,排除A项;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
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与减轻新政府的外部压力无关,排除C项。7.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竹枝词的前四句话主要叙述了以下史实: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有利于中国民主化进程,后四句话主要叙述了以下史实:辛亥革命的胜利果
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政治形势又变得混乱不堪,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最根本的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故选C项;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是出现该竹枝词中现象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B、D两
项是该竹枝词所述的现象,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8.答案C解析大量公益团体的建立显然是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帝制,建立了民国,通过各项法律维护民众的集会、结社等自由,政策环境相对宽松,故选C项;辛亥革命并未彻底批判封
建思想,故排除A项;民族工业发展迅速是在一战期间,故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实业救国思潮,故排除D项。9.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为防止袁世凯专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即资产阶级革命派力图通过立法维护民主共和,故选C项;“反对”说法错误,材料只是制约袁世
凯的权力,排除A项;改总统制为内阁制是为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而不是说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分歧,排除B项;材料是通过参议院立法巩固革命成果,而不是政党政治,排除D项。10.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两部纪录片拍摄时间与武昌起义和二次革命时间距离较近,能真实反映当时的战争状况,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故选
A项;B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纪录片播出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中仅说明了两部纪录片真实记录战斗状况,没有体现出中国早期新闻纪录片的制作水准,排除D项。11.答案D解析漫画《专制椅》中,一把椅子象征着专制,上面悬
着一把刀,而且刀尖悬得很低,椅子只要坐上人,就会被刀砍到,寓意只要当权者实行专制就会面临危险,故选D项;袁世凯复辟发生在1915年底到191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漫画与中华民国初期袁世凯统治的现实息息相关,所以不属于浪漫主义,排除B项;题干中只有象征专制的椅子
,没有象征混战的信息,不能得出专制混战引发不满的结论,排除C项。12.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孙中山的政治设想经历了从欧美的政党政治向苏俄以党治国的转变,这一转变是由于现实政治的受挫,故A项正确;孙中山依然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国,阶级属性不变,故排除B、C两项;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故排除D项。13.答案A解析在“洋务运动时期”“甲午中日战争后”“辛亥革命时期”三个时间段内,都有相关的“经济主张”,其关键词都是“发展(振兴)实业”,据此可知,该表格可以用来说明实业救国思想的兴起与发展,故选A项。14.答案C解
析《时事画报》所绘制的“酸儒末路”却不是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排除A项;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对两个史实进行评论,不能得出“陈规陋习受到舆论抨击”的结论,排除B项;《赏奇画报》和《时事画报》属于文学作品的范畴,其所述史实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但不能扩大为“如实记载”社会的变迁,排除D
项。1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可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使民族资产阶级意识到批判儒家正统思想的必然性,故选B项。16.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国知识分子既从西方文明
中看到了新希望,又注意到了西方科学发展所带来的道德伦理沦丧问题”可知,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反思,即认识到先进性,也认识到其存在一定的弊端,故选C项;知识分子强调中西调和,并不是融合,排除A项;救亡图存早在
鸦片战争后就成为先进知识分子的共识,排除B项;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不是批判继承,排除D项。17.答案(1)内涵:指辛亥革命中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通过谈判、对话方式达到了革命的直接目标,即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国。历史意义:在各方妥协下,清朝皇帝退位,中国实现了共和,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通过极小的代价、避免社会动荡达到革命的目标,有利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2)评价:以较少的代价推翻了清政府,为国家的进步和稳定创造了条件。功绩:推翻
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18.答案(1)演进趋势:从人民自发开展发展为成立保路同志会的组织领导;从文明争路发展为暴力保路(或从进京请愿发展为罢课、罢
市、抗粮抗捐等多种形式,甚至发生暴力事件);从立宪派领导发展为同盟会领导;从保路运动发展为反清武装起义(或独立运动)。(2)原因:民间自筹资金修筑铁路,民族意识高涨,民间掀起收回利权运动;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铁路投资,争夺铁路的修筑权;清政府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
收归“国有”,出卖给英、法、德、美银行团;清政府对四川民众的爱国行动进行打压;资产阶级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宣传、组织与领导等。意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清王朝在四川的统治开始土崩瓦解;成为点燃武昌起义的导火线,促动了全国革
命运动高潮的到来(或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19.答案(1)服饰观:康有为崇尚西式服装,提倡改革传统服饰。原因: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统治腐朽,政治变革需要;康有为作为维新派代表,主张向西方学习;西学东渐,近代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2)特
点:中西结合,既结合了西方服饰理念,又融汇了中国传统思想、价值取向。原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趋新求变的思想也在人们的意识中体现;西学东渐,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中西文化碰撞之下对中国文化风俗的理性探索与创新;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影响。20.答案
示例,题目:陈辜论争。论述: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高举民主、科学大旗,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于是采取“全盘性反传统主义”思想模式。他认为东西方文化“不可调和和迁就”,应全盘西化,对孔教进行彻底批判。而辜鸿铭则认
为,孔教是“良民宗教”,是中国人一种真正虔诚的生活,一种道德的生活。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宁。要把中国人礼仪并重的良民宗教奉送给欧洲,让欧洲人反思,看到中国道德的力量。陈辜二人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都有着绝对(片面)的一面;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批判地继承,推陈出新,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以开放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外来文化,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陈辜论争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
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