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2).pptx,共(40)页,3.29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ce5882d43147167874dfd4e8e40d74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疟原虫,Plasmodiumfalciparummalaria)感染而造成的传染病。至今仍有数以亿计的人感染,每年造成数十万人死亡。疟疾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本病主要表现为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
血和脾肿大。疟疾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至今依然还是一个全球广泛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古时人们对这种传染疾病束手无策,甚至认为是神降于人类的灾难。苏美尔人就认为疟疾是由瘟疫之神涅伽尔带来的,古印度人则将这种传染性和致死率极高的病称作「疾病之王」。古希腊的亚
历山大大帝、第一次攻占罗马这座「永恒之城」的蛮族西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文艺复兴初期的意大利大诗人但丁均死于疟疾。在中国的史书上,疟疾也是一名常客。汉武帝征伐闽越时,「瘴疠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十二三」;东汉马援率八千汉军,南征交趾,然而「军吏经瘴疫死者十四五」;清乾隆年间数度进击缅甸都因疟
疾而受挫,有时竟会「及至未战,士卒死者十已七八」。历史上,疟疾是最为流行而凶险的传染病之一,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演进方向。人类几千年来一直与疟疾斗争,其历史足以刻进基因。过去15年里,疟疾的死亡率骤降15%。直到今天,这种疾病仍然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卫生问题,
每年造成大约100万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是非洲最贫穷地区的婴幼儿。正如《华盛顿邮报》所说,作为中国第一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从植物中提取青蒿素对抗疟疾堪称「现代中国最为之自豪的成就之一」。美国《石英》杂志称,为这个罕见的成就,屠呦呦不知疲倦地工
作了三十余年。因抗疟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五位科学家:1、英国医师与细菌学家罗纳德·罗斯,确认蚊子是病媒;2、法国军医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发现疟原虫;3、瑞士化学家保罗·赫尔曼·穆勒,发现DDT可杀
死蚊子;4、美国化学家伍德沃德,人工合成奎宁。5、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研制青蒿素治疗疟疾。屠呦呦的贡献让每年有几百万人远离死亡威胁。世界防治疟疾日每年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WorldMalariaDay),世界疟疾日由世界卫生大会在2007年5月第六十届会议上设立,旨在推动全
球进行疟疾防治。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屠呦呦作者简介•屠呦呦,女,药学家,于1930年生于浙江宁波,其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中国科学家屠
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本文根据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经作者本人审阅。拉斯克医学奖
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其得奖者通常会在随后的一年得到诺贝尔奖,该奖项在医学界又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共和国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截
至2020年8月11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有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钟南山。2016年2月14日,屠呦呦荣获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2016年4月21日,入选《时代周刊》公布的2016年度“全球最
具影响力人物”。2018年,屠呦呦荣获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称号。2017年1月2日,被授予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授予女性科学家。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屠呦呦“共和国勋章
”。作者简介01人物评价: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评)人物风骨: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
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人物风采人物贡献: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
不同,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评价)字音青蒿素疟疾目睹精髓相悖肆虐羟基衍生物拯救砒霜瑰宝hāodǔbèiqiǎngzhěngguīnüèsuǐnüèyǎnpī1.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①用小标题领起各部分内
容,简明概括。本文用五个小标题提纲挈领概括了青蒿素从发现到制成药物经过的不同阶段,介绍了中医药学对人类作出的贡献。让读者一目了然。②采用了“总—分—总”过渡自然,条理清晰。在开篇综述部分,阐明了继承中医药精髓,提取出了青蒿素,并表达了对评委会、中国
同事、国际友人的感谢,同时呼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中医等的研究,最大程度地造福人类。然后从五个角度进行了精彩的演讲。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文本探究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概述提取青蒿素一事介绍科研的关键里程中医药学的贡
献发现提取传播超越总分总2.结合文章里的小标题,概括屠呦呦研制抗疟药物的历程。概括屠呦呦研制抗疟药物的历程①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②发现青蒿提取物有一定的抗疟药效③受古籍启发,低温提取获得青蒿中性提取物⑦在海
南疟疾疫区试用青蒿素胶囊,取得明确疗效⑧青蒿素成为第一个一类新药⑨将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发展为新药物④用青蒿提取物进行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治疗⑤分离提纯,得到青蒿素⑥在四川找到含量高的青蒿以适应药物生产的需求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从分子到药物影响世界发展与超越文中引用《肘后备急方
》一书中“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句话有何作用?•【明确】:①结构上,这句话既为上文“查找了大量的文献”提供例证,又引起下文“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的相关阐释,是最终找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关键转折点。②内容上,引用权威性古代医学著作,阐述传统中医药学的重大
意义及作用,材料真实可信,富有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引用是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经典著作、历史文献、谚语、成语、俗语、传说、古今诗文等,以此为依据,表达思想感情、证明观点的修辞方法。运用引用辞格,既可使文章言简意赅,较有权威性,有助于说理抒
情,又可增加文采,增强表现力。手法借鉴——引用手法1.明引引用分明引与暗引两种。明引又叫直引式,直接引用典籍文献、名言警句或诗句来阐释文章的中心,如下面的片段:在人类的语言中,有一个最神圣、最崇高、最永恒、最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不朽的价值的词,那就是“
祖国”。屈原抱石怀沙,投身汨罗江时,想到的是祖国;陆放翁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梦魂为萦、念兹在兹的也是“祖国”;东晋道教学家、化学家、医药学家葛洪说:“烈士之爱国也如家。”所报者,也是“祖国”。对
祖国,他们有着浓烈、深沉、溶解不开的爱恋。2.暗引•(1)修饰式,即引语在文中作定语,以修饰语的形式出现。如下面的片段:从为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从“繁霜尽是心头血,
洒向千峰秋叶丹”的戚继光,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从“愿与人民共患难,誓将热血固神州”的朱德总司令,到“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边疆卫士,真是英雄万千!他们在奉献之时,从没想过要得到什么回报
,而是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智慧乃至生命献给了崇高的事业。(2)镶嵌式,把引用的内容,组织进自己的叙述或议论,变成自己话语的一部分,如下面的片段:漫漫秋夜,冷冷秋风,你孤枕难眠,辗转反侧,“寒蛰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再回首,那携手穿行于菜花间的快乐往事;再回首,那临窗共饮
酒赋诗的闲情岁月。不会忘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那场离别啊!你追忆这一切,“欲语泪先流”。你日夜盼明诚归来,相思成灰,离恨成草,以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姑且起身,坐于院中。折一剪红梅,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你
愁了,拿来一壶水酒,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你“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啊!你深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你也懂得“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也许,是你早已厌倦了这种离别的痛苦了吧!•(3)化用式,它不是把原句组织进自己的文章,而是将典故、故事或某种
意境、片断性的镜头等组织进自己的文章,如下面的片段:•诗是色彩斑斓的梦。这梦里有灞桥伤别的烟柳暮云,有鲲鹏水击三千里的羽翼,有小轩窗里默默的相对,有大漠长河的遥遥思念。诗,是一支神来之笔,勾勒鹦鹉洲上的芳草,点化二十四桥的明月,渲染香炉峰的紫
烟。我爱诗,因为我难以抗拒自己的心灵在这美妙的诗行中与先哲们的心一起跳动的感觉,难以抗拒让自己忘情于呐喊者或低吟者所创设的一个个优美意境中的感觉。诗,让我体验屈夫子不能从俗的喟叹,让我领略魏武帝碣石山旁壮心不已的豪情,让我沉浸于康
桥边静谧的月夜,让我品味雨巷中那份丁香似的忧伤。从最后一部分看,中国医学对人类有哪些贡献?中国医学的贡献药名(治疗方案)治疗病症青蒿素疟疾白血病老年性精神障碍冠心病术后维护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砒霜石杉碱甲活血化瘀(治则)
芍药苷保健运动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这一次,在对抗新冠肺炎的过程中,中医疗法又一次发挥了强大的功效,看来中医药学真的是人类的精神宝库。那么,我们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呢?提示:文章的哪
一段,最能呼应这个标题?明确:文章的最后一段: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以两个并列的名词或名词短语作为标题,将青
蒿素的发现置于人类征服疾病的宏大背景中,揭示出青蒿素发现的重大意义。“一小步”将青蒿素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进行了客观定位,既满含民族自豪感,又对人类征服疾病的艰巨历程进行了理性判断。①丰富的知识及能力储备。在北京医科大学药学系的系统学习、用两年半时间全脱产学习中国传统医学
,使屠呦呦在中医药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提升了能力。②勤于思考。屠呦呦不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古代医者的经验中获得启迪,取得了关键性突破。③锲而不舍。在漫长的“抗疟”攻关岁月中,屠呦呦及其团队经历诸多困难、大量实验,无怨无悔地进行医学研究工作。④团
队力量。在“抗疟”之路上,屠呦呦并不是孤军奋战,这漫长浩大的工程是“523”团队以及无数科研人员团结合作完成的。⑤继承发展中医药学精髓。屠呦呦及其团队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中医药研究,因而能取得成功。屠呦呦及其团队能
在20世纪70年代艰苦的条件下发现青蒿素的抗疟功效,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展现了屠呦呦的哪些优秀品质?1.不辞劳苦、废寝忘食的拼搏精神为了从中草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屠呦呦和她的研究团队搜集了2000种中草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
用的640种,从其中的200种中草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做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2.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在研究毫无进展,面对重重困难的时候,屠呦呦和她的研究团队都没有放弃,而是大量阅读典籍,寻找突破口;在20
世纪70年代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屠呦呦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都坚持了下来。3.不畏风险、勇敢大胆的执着精神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做志愿者,亲身试药,测试青蒿提取物对人体的安全性。4.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屠呦呦只是讲述青蒿素的研究思路和发现过程,没有谈自己所付出的艰辛和受到的排挤,也没有抱怨
自己在获拉斯克奖之前所获得的微薄的奖励。5.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屠呦呦献身科研,以救治疟疾患者为己任,以世界人民的健康和福祉为目标。品析提示:本文语言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朴实而不乏生动的
特点,充满了理性的力量。全文以平实、准确的语言娓娓道来,让读者能够比较顺畅地把握作者所要叙述的事实和道理,从而获得科学的认识。这样的语言风格,显示了科学工作者理性、求实的精神。【品析语言】品析要求:请从文章中任选一两处语言进行品析。主要从
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朴实性不及生动性方面进行品析。(1)奎宁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试分析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明确:“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既强调了
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与奎宁的发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隐含着奎宁的发现也涉及其他因素的信息。(2)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
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明确:通过准确列举一连串数量庞大的数字,强调了科学研究的工作量之大,过程之艰辛,从侧面体现了作者科学严谨、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与精神。【品析语言】(3)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明确:“很难”“似乎”模糊性词语的运用,恰恰体现了用语的准确性
,说话留有分寸,符合客观实际情况。(4)“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明确:这两处都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充分生动地肯定了青蒿素的价值,又表达了对祖国中医药学的热爱、赞美、感激、崇敬之情。主旨概括:本文通过对青
蒿素的发现、临床试验和实际应用的叙写,表现了屠呦呦及其团队坚持目标、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科研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传统中医药学精华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必将得到有效利用,造福全人类的观点。梳理屠呦呦的科研历程,你有哪些启发?提示:可以抓住一个细
节,也可以着眼于全局;既要紧扣课文具体事例,也要展开联想,举一反三,联系自身学习,写出自己的感悟进行交流启迪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引用名言,高度概括)马克思如是说。诚
哉斯言(过渡)!为了攻克抗疟难关,屠呦呦埋头实验室,率领其团队,做了大量细致而艰苦的工作。发现青蒿的过程可谓是沙里淘金,而改变提取方式更是神来之笔。(叙述事例)没有艰苦地付出,就没有骄人的成绩(评点),科学研究如此,我们的学习也是如此(引申)。启迪二灵感来自于执着地探索。(分论点
)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中得到启发,改变了青蒿的提取方法,最大程度保留了药物活性,抗疟效果大幅提升。(叙事)这一神来之笔看似偶然,实际上是对她执着探索的奖赏。只有量变才能赢得质变,只有艰苦地付出,成功才会成为必然。(议论)思路一变天地宽。(引用)面对研究中的瓶颈,屠呦呦从
古人那里获得灵感,转变了青蒿的提取方式,一下子打破了僵局。让抗疟药的研究走上了快车道。(叙)墨守成规必将自缚手脚,求新求变才能开拓发展。(对比,辩证议论)启迪三启迪四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库。(分论点)屠呦呦发明青蒿素,正是得益于传统医学的滋养。她在学习传统医学的两年半时间里,发现了中医药学
的丰富宝藏,领悟了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精思妙想,在她的研制过程进入低谷的时候,是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给了她灵感,让她的研究取得了突破。(事实胜于雄辩)由此可见,传统并不意味着落后,传统和现代并不是水火不容。创新不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
否定,而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引申,对分论点的深化)文本探究——文本作为一篇演讲稿,本文的作者是如何根据演讲主题与听众情况来选择和组织材料的?✓演讲主题角度:作者紧紧围绕青蒿素的发现、提取过程和中医
药学对人类健康所作的贡献进行选材。演讲稿的主体部分以时间为序,按照四个阶段进行叙述,要点突出,思路清晰。另外,在开头,自己的亲身体会说明了中医药学对青蒿素的发现、提取所起的作用;在结尾,作者又通过一系列的事例证明了中医药学对人类健康作出的巨大贡献,首尾呼应,使演讲主题鲜明
突出。文本探究——文本作为一篇演讲稿,本文的作者是如何根据演讲主题与听众情况来选择和组织材料的?✓听众角度:作者演讲所面对的听众大都是专业人士,因此演讲稿里面选用了很多专业术语,如“熔点”“无色晶体——C15H22O5”“
羟基”“衍生物”“芍药苷”等。在保证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同时,作者还善于运用具有浓厚文学色彩的语言,如“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疟疾重新开始肆虐”等,把抽象深奥的科学道理表达的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给
听众留下来深刻的印象。不要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去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屠呦呦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