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1届高三9月测试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244.500 KB
  • 2024-09-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1届高三9月测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1届高三9月测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1届高三9月测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1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1届高三9月测试历史试题.doc,共(14)页,244.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ccd5e55fa6663d344929a7fc0df1b1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0年9月测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商代国家事无大小,都要通过占卜。祝、宗、卜等神职人员对军国大事起着重要作用;西周时期,司巫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较低,明保、明公等

宗教官职在政权机构中已不复见。神职人员地位的降低A.适应了周代统治者的需要B.说明周代摆脱了神学的束缚C.有效防止殷商贵族的叛乱D.反映了商与周矛盾不可调和【答案】A【解析】【详解】西周时期改变商代神职人

员影响军国大事的局面,降低司巫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裁减宗教官职,适应了周代统治者的需要,A项正确;周代“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与仍然存在神职人员不符,B项错误;周代神职人员地位降低不是防止殷商贵族叛乱的有效做法,C项错误;周代神职人员地位降低不能说明商、周两个政权间矛盾

不可调和,D项错误。2.刘邦一入关中便废除秦朝苛法;高后元年,“驰商贾之律”;文帝十三年“除肉刑法”“除田之租税”。以上史料可以用来说明汉初A.儒家仁爱思想的普及B.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C.适应时代的治国之道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弃【答案】C【解析】【详解】西汉初期“废除秦朝苛法”、“驰商贾之律”、“

除肉刑法”、“除田之租税”等休养生息的措施,体现了当时统治者的治国之道,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适应了时代需要,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黄老“无为”思想,不是儒家“仁爱”思想,A项错误;材料与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无关,B项错误;汉初没有废弃重农抑商

政策,D项错误。3.唐代史书多称武则天为“皇”;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则仅称其为“后”,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史料搜集程度不同B.正统观念标准不同C.女性社会地位不同D.社会主流思想不同【答案】B-2-【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与唐代史书多称武则天为“皇(帝)”不同,宋代《资治通鉴》仅称其为“(皇)后”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宋代理学的发展,正统观念标准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史料搜集程度不同不是导致唐宋史书对武则天定位不同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唐宋女性社会地位的不同不是造成史书对武则天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C项错误;

唐、宋时期社会主流思想基本一致,D项错误。4.南宋皇帝赵昀运用皇权,打击理学其他学派,正式确立了程颢、程颐、朱熹是孔孟以来儒学道统的真正继承人。这反映出南宋A.皇权直接决定理学兴亡B.其他理学学派销声匿迹C.理学的政治地位空前强化D.理

学背离了先秦儒学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南宋时期,皇帝运用皇权打击理学的其他学派,确立程朱理学“道统”(即正统)地位,反映出当时理学政治地位空前强化,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皇权“直接”决定理学兴亡,A项错误;其他理学学派“销声匿迹”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理学背离了先秦儒学思想,D

项错误。5.唐宋以来,江浙地区一直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东南之田,所种惟稻”;但明中后期,江浙“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以他种以图利”。据此可知明代江浙地区A.农业生产无利可图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区域经济较大差异D.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

【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以他种以图利”体现的是当时经济作物在江浙地区进行种植,说明当时社会经济结构开始进行调整,D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B排除;材料与区

域经济差异无关,C排除。故选D。6.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将知识体系分为经史子集四类:清末《书目表》将知识体系分为中学、西学、杂学:民国时期《生活全国总书目》将知识体系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近代知识体系分类的转

变本质上体现了A.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B.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C.近代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D.西方殖民侵略不断加深-3-【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清末以来,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时代潮流,西学大量传入中国。清末《书目表》和民国《生活全国总书目》的知识分类方法冲击了传统四部分类法。《书目

表》的三大类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图书三大部类的雏形,这三大部类又在《生活全国总书目》中得到更为具体的划分,这种以西方知识体系为基础的学科分类体系的建立,反映了中国现代知识体系逐渐形成。因此B正确;ACD是这种近代知识体系分类的转变的原因,非本质,

排除。故选B。7.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中国,孙中山在《民国日报》发表文章“吾人对此近邻的大改变,不胜其希望也”,并提出“以俄为师”的口号。1923年8月,孙中山派出由蒋介石率领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问苏联,考察军事、政治和党务

。这表明国民党A.民主革命内涵不断丰富B.以实现人民民主专政为己任C.民主革俞群众基础深厚D.革命指导思想发生根本转变【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十月革命后,孙中山对苏俄的学习,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这说明国民党的民主革命内涵不断丰富,A正确;B是共产党的主张,排除;材料与革命基础无关,C排除;国民党的指导思想仍然三民主义,只不过有新旧区分,D排除。故选A。8.1913年,中国产业工人有50万人,而到1919年,全国产业工人已有260万人,其中仅铁路工人和矿业工人就有90万人。这一现象A.得

益于实业救国思想的出现B.说明中国铁路与采矿业较为发达C.标志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为民主革命的发展提供社会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从1913年到1919年中国的产业工人数显著增加,这说明工人阶级力量得

到加强,为民主革命的发展提供社会基础,D正确;这一现象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排除;近代中国的重工业发展较为落后,B排除;C是五四运动的意义,排除。故选D。9.1935年国民党将法币确立为唯一法定货币,1939年底

法币发行总量为16亿元。1945年底为10319亿元,八年间增加了738倍。法币的大量增发A.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B.扰乱了敌占区的金融秩序-4-C.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D.封锁了抗日根据地的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1939年底法币发行总量为16亿元。19

45年底为10319亿元,八年间增加了738倍”体现的是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出现非正常增长的状态,这使当时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正确,A排除;国民政府的法币主要流行在国统区,B排除;D与

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10.20世纪20年代郭沫若出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贯彻到史学研究中,把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历史分为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创造了一个唯物史观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这一文化体系构建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马克思

主义史学研究方法得到传播B.历史研究成为民国时期的显学C.各行各业意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弊端D.学术研究与国际前沿紧密结合【答案】A【解析】【详解】20世纪20年代,郭沫若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史学,划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创造出一个唯物史观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可以用来说明当时马克思主义史学

研究方法得到传播,A项正确;郭沫若个人的史学研究成果不能说明历史研究成为民国时期的“显学”,B项错误;郭沫若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古代史,不能说明“各行各业”意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弊端”,C项错误;20世纪20年代“中国古代文化体系”的构建不能说明当时中国的学术研究与

“国际前沿紧密结合”,D项错误。11.如图是张文新创作的宜传画《入社去,我们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前进》,这一宣传画宣传的主题是A.一五计划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D.大跃进【答案】B-5-【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到195

6年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是合作化,因此根据材料时间及信息可知是三大改造,B正确;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A排除;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的时间是在1958年开始的,CD排除。故选B。12.对于当代中

国的某项政治制度,西方有评论家说它“是中共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最闪亮的部分”。这里的“它”最可能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答案】D【解

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成就之一,D正确;ABC均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故选D。13.据统计1986—1988年,平均每年新设县级市21.3个。1992—1997年,有173个县

撤县设市。其主要原因是A.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B.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C.改革开放重心的转移D.沿海开放城市示范效应【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国家鼓励

社队企业的发展,农村打破单纯经营农业的格局,使非农产业人口增加,大量县级市涌现,C正确;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于200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农业范畴的改革,不会使非农产业人数增加,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沿海港口城市开放

于1984年,且主要目的是促进对外经济活动,与非农产业发展无过多关系,排除D。故选C。14.下表为2001—2005年中国提供的部分紧急人道援助一览表(单位:万元),据此可知中国-6-A.以援助发展中国家为主

B.始终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C.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D.积极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从2001年到2005年,中国对外进行人道主义援助,说明的是中国积极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D正确;美国不属于发展中国家,A排除;B

与材料无关,排除;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以国家利益为主,意识形态色彩逐渐淡化,C排除。故选D。15.古罗马相当一个时期对公民身份严格控制,但到帝国时期最终赋予所有被征服民族的自由民以罗马公民的身份。导致这种差异的最重要原因是A.罗马帝国统治需

要B.罗马法律体系完善C.罗马道德人心败坏D.罗马自然环境恶劣【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罗马帝国版图的扩大,出现了许多民族矛盾和经济纠纷,受到公民法的局限性,这些新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为了巩固帝国统治,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因此A正确;B错在“完善”,排除

;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16.雅典法律规定公民不得因为私事耽误自己应承担的公共事务;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处死刑。”这些规定A.维护了本国的民主政治B.限制了个人的合法权益C.维护了贵族阶级的专权D.体现了国家至上的理念

【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处死刑”强调的是国家利益至上,D正确;材料与-7-维护民主政治无关,A排除;材料并非是限制个人的合法权益,B排除;材料与维护贵族阶级特权无关,C排除。故选D。17.

15世纪的欧洲城市,逐渐重视公共空间的建设。畅通的道路、宏伟的广场、藏品丰富的博物馆成为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趋势出现的因素包括A.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原始积累B.文艺复兴对人的关注C.资本主

义已经登上了政治舞台D.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欧洲城市逐渐重视公共空间建设,反映出文艺复兴对人的关注,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是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不是当时城市重视公共空间建设趋势出现的原因,A项错误;15世纪资

本主义尚未登上政治舞台,C项错误;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是在19世纪中期,不是15世纪欧洲城市重视公共空间建设的原因,D项错误。18.它是向英国的旧制度的公开挑战,它要改变几百年的选举议员的做法,这就意味着

贵族、大地主不得不做出让步,最终26个有两个议员席位的城市全是新兴的工业城市。材料中“公开挑战”指的是A.光荣革命成功,限制国王权力B.《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君主立宪C.建立责任内阁,君主立宪完善D.18

32年议会改革,打击新贵族势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变陈旧的“选举议员的做法”,迫使贵族、大地主让步,使26个有两个议员席位的城市“全是新兴的工业城市”,这一公开挑战旧制度斗争,指的是1832年议会改革,打击新贵族势力,D项正确;1688年光荣革命成功,限制国王权力与“改

变选举议员的做法”不符,A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君主立宪与“新兴工业城市”的胜利不符,B项错误;建立责任内阁,君主立宪完善与“改变选举议员的做法”不符,C项错误。19.马克思没有描绘社会主义的蓝图,这不是他的目标。他想要分析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断

变革的生产力。换句话说,他想要确定的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生产力产生了它的反命题。材料意在说明马克思A.指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B.没有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概念-8-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D.社会主义理论要不断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他想要确定的是

,在资本主义内部,生产力产生了它的反命题”体现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从而破坏生产力导致资本主义灭亡,因此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A。20.苏联曾出台《住房建设法案》,该法案明确提出除了国家为民众分配住房外,“有必要鼓励私人

投资国有住房建设”。该法案最有可能颁布的时间是A.1918年B.1928年C.1938年D.1948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明确提出“有必要鼓励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的特点,该法案最有可能颁布的时间是1928年,B项正确;1

918年苏俄为打击国内外敌人,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大中小企业全部国有,不鼓励私人投资,A项错误;1938年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已经形成,不鼓励“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C项错误;1948年苏联“四五计划”时期,不鼓励“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D项错误。21.1890—1911年,洛克菲勒组建的

标准石油公司控制了美国95%以上的炼油能力、90%的输油能力、25%的原油产量。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依据《谢尔曼反垄断法》作出判决,标准石油公司被拆分为34家地区性石油公司。这表明美国A.否认垄断企业的合法地位B.深受自由主义政策影响C.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D.垄断企

业阻碍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美国最高法院依据《谢尔曼反垄断法》,将垄断美国石油工业的标准石油公司拆分为34家地区性石油公司,表明美国政府反对垄断,维护自由竞争,深受自由主义政策影响,B项正确;最高法院依据反垄断法拆分标准石油公司,

不能说明美国认定垄断企业的不“合法”,A项错误;美国直到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才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C项错误;美国拆分垄断组织不能说明垄断企业阻碍经济发展,D项错误。22.1959年9月,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进行了为期3天的非正式会谈,双方就德国问题、

柏林问题、裁军问题、禁止核试验问题、进行科学文化交流、发展经济合作-9-和双边关系等广泛地交换了意见。戴维营会议的召开A.标志两极格局的形成B.标志美苏“热战”转向“冷战”C.有利于缓和国际形势D.使美苏关系进入苏攻美守阶段【答案】C【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戴维营会议发生在1959年,世界正处于两极格局对峙时期,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占据优势,戴维营会议上双方达成了在国际争端中不诉诸武力的共识,因此有利于缓和国际形势,C正确,D排除;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A排除;美苏之间未发生大规模的热

战,B排除。故选C。23.美国一向标榜自由贸易,二战后一直扮演贸易自由主义鼓吹者,但近期却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对中国发起了贸易战。美国贸易政策的改弦更张A.根本目的是维护既得利益B.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C.自由贸易不符合时代要求D.扭转了美国对外贸易劣势【答案】A【解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推行自由贸易主要是为扩大商品输出,但是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的做法是为了打击中国对外贸易,因此美国贸易政策的改弦更张是由其国家利益决定的,A正确;材料与国际格局变化无关,B排除;自由贸易是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的,C排除;材料无法得出美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劣势问题的,D排除。

故选A。24.1879年易卜生的小说《玩偶之家》出版。小说为读者塑造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娜拉,她从一个美丽、活泼、无忧无虑的家庭主妇形象,最后变为一个头脑清醒、向往独立、追求自由和平等,愿为真理而奋斗的性情高尚的女性形象。该作品A.揭

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B.表现了西方社会精神危机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D.反映工业革命的社会状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叶以来,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则在这一时期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

命。所以“1879年”仍处于第一次来革命时期。从材料中“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把被压迫妇女的悲惨命运展现在读者面前”可以看出其映了这一时期的一些社会现实状况,D正确;作品既然描写的是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状况,那就是对-10

-资本主义的批判,而不是对封建社会的揭露。排除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小说反映的是社会现实问题,而不是西方社会严重的精神危机。反映西方精神危机的是现代主义文学。排除B;从材料中“把被压迫妇女的悲惨命运展现在读者面前”可

以看出这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而不是浪漫主义文学。排除C。故选D。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国以前,并无乡村卫生组织及相关制度,20世纪20、30年代,在借鉴美英经验的基础上,乡村卫生建设才有所起色

,但政府在乡村卫生方面的工作多流于形式,西方传教士和中国知识分子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在部分地区组织了有限工作……共产党对乡村医疗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面对国民党的“围剿”与西药管制,中国共产党开始有意识地利用中医,

推行以中医为主,融合中西医的乡村公共卫生模式。红军在部分条件具备的根据地对部分民众实行“医费免除,药费自理”的政策。——摘编自刘洁《民国时期乡村卫生建设研究》等材料二据1964年统计,用于830万享受公费医疗人员的

经费,比用于5亿多农民的还多,了解到城乡卫生资源的差距如此之大,毛泽东十分震怒并发表“六二六指示”:“医疗体制要改革……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医学教育用不着高中、初中毕业,高小毕业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在“六二六指示”精神指导下,短时间在中

国大地上造就了百万计以上的农村基层卫生人员——赤脚医生1559214人、生产队卫生员3282481人。到1975年,全国85%的生产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他们为农村医疗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摘编自李德成《毛泽东与计划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

乡村卫生医疗体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20世纪60年代的农村医疗改革。(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中国医改应注意的问题。【答案】(1)医疗体制形成时间较晚、体制不健全;覆盖面较窄;借鉴西方的乡村医疗体制;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发挥作用,

但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明显;共产党进行了积极有益探索。(2)述:获得国家领导人的强力支持;将农村医疗改革作为改革重点;不重视医生教育水平,强调在实践中培养。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经济水平较低;新中国城乡医疗水平差距大、医学教育落后;培养了大批农村医护人员;建立起农村合作医疗体制;促进国民经济

的发展;为农村医疗体制改-11-革提供经验;带有浓厚的政治运动色彩。(3)扩大医疗保障的覆盖面;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注重提高医疗队伍的专业素质。【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20世纪20、30年代,在借鉴美英经验的基础上,乡村卫生建设

才有所起色”可知,医疗体制形成时间较晚;根据“乡村建设运动在部分地区组织了有限工作”可知,覆盖面较窄;根据“利用中医,推行以中医为主,融合中西医的乡村公共卫生模式”可知,借鉴西方的乡村医疗体制;根据“政府在乡村卫生方面的工作多流于形式”可知,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明显;根据“共产党对乡村医疗

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可知,共产党进行了积极有益探索;综合乡村卫生医疗体制创建过程可知,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发挥作用。(2)述:根据材料二中“毛泽东十分震怒并发表‘六二六指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的农村医疗改革获得国家领导人的强力支持;根据“把医疗

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可知”,将农村医疗改革作为改革重点;根据“医学教育用不着高中、初中毕业,高小毕业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可知,不重视医生教育水平,强调在实践中培养。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初,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经济水平较低;根据材

料二中“(1964年)用于830万享受公费医疗人员的经费,比用于5亿多农民的还多”,“城乡卫生资源的差距如此之大”,可知,新中国城乡医疗水平差距大;根据“短时间在中国大地上造就了百万计以上的农村基层卫生人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医学教育落后,短时间

内培养了大批农村医护人员;根据“全国85%的生产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可知,建立起农村合作医疗体制;根据“为农村医疗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综合材料二中的相关措施和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的

农村医疗改革,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医疗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同时带有浓厚的政治运动色彩。(3)问题:根据材料一、二和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近代以来我国农村医疗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教训可知,当代中国医改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扩大医疗保障的覆盖面,注重发挥政

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注重提高医疗队伍的专业素质等。26.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流行语,他们记载着一个时代的特色,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阅读下表回答问题-12-——数据——摘自《人民日报》相关报道根据材料结合所

学知识,任选一个阶段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语,提炼一个观点并简要论述。(要求:写出阶段和选择的词语,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词语:苏联老大哥、列宁装见解:新中国初期积极与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论述:20世纪50年代两极格局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为巩固新政权,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采取“三大政策”,积极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苏联的友好关系。中国的服饰、

教育等方面也受到了苏联的影响。50年代苏联老大哥、列宁装等词汇的盛行是当时国际关系的体现。示例二:20世纪50年代词语:解放汽车、公私合营见解:50年代中期新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论述: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建立社

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1953年,提出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在总路线大指导下,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合理的工业布局。为适应工业化的需要,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

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苏联老大哥、列宁装”可提炼出论点是新中国初期积极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关

于阐释可从可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环境、对外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如根据材料“解放汽车、公私合营”可提炼出论点是50年代中期新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关于阐释可从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等方面进行分析即

可。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20年代以后,英国主要工业部门产量大增,传统的运河航运运力有限,交通运输业供给与需求矛盾愈发突出,曼彻斯特与利物浦的商人大力提倡修建铁路,并预言“运-13-河时代来日不多了”。冶铁业的技术革新,大

大降低了铁的价格,多管式汽锅发明极大增加了蒸汽容量,解决了火车动力不足与成本过高的问题。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的通车运营,标志着英国“铁路时代”的开始。该铁路线营运的前18个月,运送旅客70万人次,不到两年公司股票价格翻倍,1835年铁路净收益达10万英镑。鉴于经营铁路展

现的可观经济利润,几乎所有的英国有产阶级都投资铁路,1849年铁路投资占到英国国内固定投资的40%。1835—1837年间、1844—1850年间英国兴起两次“铁路热”,到1870年,英国铁路通车长达15500英里,囊括全英的近代铁路体系基本建成。英国铁路的成功揭示了一个规律:交通运输业本身的发展

,共寓于经济发展总进程这一共同体中。——摘编自张廷茂《英国铁路运输与工业革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发展铁路事业迅速发展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铁路时代”的意义。【答案】(

1)工业革命的发展;传统运河航运的运力不足(运输业供求矛盾突出);商人群体的推动;技术革新的推动;投资铁路利润丰厚吸引大量投资;英国社会稳定。(2)形成了完善的铁路运输网络;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开展(促进英

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国民的收入。【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中“19世纪20年代以后,英国主要工业部门产量大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发展;根据“传统的运河航运运力有限”可知,传统运河航运的运力不足(运输业供求矛盾突出);根据“曼

彻斯特与利物浦的商人大力提倡修建铁路”可知,商人群体的推动;根据“冶铁业的技术革新,大大降低了铁的价格”可知,技术革新的推动;根据“鉴于经营铁路展现的可观经济利润,几乎所有的英国有产阶级都投资铁路”可知,投资铁路利润丰厚吸引大量投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展铁路事

业迅速发展的背景还包括,当时英国社会稳定。(2)意义:根据材料中“英国铁路通车长达15500英里,囊括全英的近代铁路体系基本建成”可知,形成了完善的铁路运输网络;根据“交通运输业本身的发展,共寓于经济发展总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开展(

促进英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经营铁路展现的可观经济利润”可知,提高了国民的收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铁路时代”的意义还包括丰富了人们的生活。-14-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5759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