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重庆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9 页
  • 大小 158.500 KB
  • 2024-09-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重庆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重庆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重庆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6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重庆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共(19)页,158.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c6d3d06144efad03fc1de1f822e6a8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重庆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高2022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1.周公平定了商朝旧贵族的叛乱后,除了封亲周的殷商旧贵族微子启于宋(都商丘)之外,还在其周边分封了一些曾被商灭国的古代先王的后裔为诸侯。这表明A.旧贵族势力强大占据中原

B.周朝统治者实行战略收缩C.分封格局有利于加强统治D.同姓诸侯分布于战略要地【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中将“亲周”的“微子启”分封于“宋”,以统治殷商遗民,然后在宋的“周边分封”“曾被商灭国的古

代先王的后裔为诸侯”,这种分封格局有利于制约殷商遗民,加强统治。故答案为C项。周公分封旧贵族的目的是笼络人心,维护统治,排除A项;周朝统治者实行战略收缩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题干不涉及同姓诸侯的分封情况,排除D项。【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

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2.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

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宗法血缘关系B.家国同构观念C.专制集权意识D.安土重迁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中“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父母官”、“君父”

等信息,体现了“家国同构”的思想,反映出“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B选项符合题意;题干中将“家”和“国”联系在一起,不仅仅体现家族血缘关系,A选项排除;材料与专制集权无关,C选项排除;安土重迁强调的是乡土意识,题干中未涉及这一内容,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D。3.

下表整理自《考工记》对西周城邑的记述,这表明西周()类别天子的王城诸侯的国都卿大夫的都城城墙高度九雉(雉为一尺)七雉五雉南北向道路宽度宽九轨(九辆车的宽度)宽七轨宽五轨A.传统城市得到较快发展B.建筑风格突出礼制观念C.统治者对城邑进行改建D.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考工记》中的记载,对“王城”“诸侯的国都”“卿大夫的都城”的城墙的高度、道路的宽度都有明确的规定,体现了西周时期,城市建设中比较重视礼制,故B正确;材料不能确定哪些是传统城市,哪些是新兴城市,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改建、和合理规划

,CD错误。4.“(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秦朝驰道的修建A.加强了对诸侯国的控制B.有效地扩展了统治疆域C.建立起了垂直管理体系D.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驰道为秦始皇于公元前222年修筑的,以咸阳为中心、通

往全国各地的交通要道,它是皇帝的专用车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式的“国道”。驰道的修建东连燕、齐,西达吴、楚,加强了全国的交通联系,促进了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故D项正确。秦朝实行郡县制,已不存在诸侯国,故A项错误。秦灭六国,完成了统一,驰道有利于巩固统治而不是有效扩展了统治疆域,

故B项错误。建立起了垂直管理体系是指郡县制,不是修建驰道,故C项错误。点睛:B为误选项。秦朝驰道以都城为中心,四通八达,目的是加强经济文化的交流,维护统治,加强中央集权。5.明太祖曾作诗:“百僚未起朕先起,

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改变这种状况,他设立了A.内阁B.殿阁大学士C.锦衣卫D.东厂、西厂【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明太祖疲于处理国事,为改变这种状况,他设立了殿阁大学士,故B项正确;明成祖设内阁,不是明太祖,

故A项错误;锦衣卫不是帮助皇帝处理政事的机构,是监察特务机构,故C项错误;东厂、西厂也是宦官特务机构,故D项错误。故选B。6.从秦朝到汉初,我国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化体现了A.从统一逐步走向分裂B.皇权不断得到强化C.中央集权遭到了削弱D.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

答案】C【解析】【详解】图一体现的是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强化的产物;图二是汉初的郡国并行制,最终引发了七国之乱,威胁了中央集权,因此体现的是中央集权遭到虚弱,C选项符合题意;秦汉时期属于大一统国家,A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未涉及君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B选项排除;

图二是汉初的郡国并行制,行省制是在元朝时期出现的,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C。7.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A.科举制度

B.察举制度C.刺史制度D.世官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选官依据是考试成绩。科举制的推行有利于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打破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推动社会向学的风气,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察举制的选拔依据是孝廉,B选

项排除;刺史制度属于监察制度,C选项排除;世官制的依据是血缘,造成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D选项排除。8.学者余英时指出:“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时代。”宋代为削弱宰相权力而采取的措施有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B.设枢密使分割宰相

的军权C.废除丞相,设立内阁D.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通过二府三司制实现了分化相权,加强皇权的目的,其中枢密使分割的是宰相的军权,B选项符合题意;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在

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属于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D选项排除;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是在明朝,C选项排除。故答案为B。9.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该书中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

学术机构)之下。这主要是因为A.内阁地位无足轻重B.皇帝权力过度膨胀C.内阁不是法定机构D.阁臣多来于翰林院【答案】C【解析】材料不承认内阁制度的合法性,“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之下”,说明内阁不是法定机构,故选C;材料中毕竟赋予内阁的职权,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皇权问题,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内阁

的来源,排除D。10.明史专家吴晗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大臣从“坐而论道(到)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再到)跪着说话了”。这种君臣间的礼仪从侧面反映了A.礼仪制度逐渐规范B.君臣关系日益紧张C.皇权不断得到加强D.对地方控制更规范【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大臣从“坐而

论道(到)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再到)跪着说话了”来看,大臣的地位越来越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反映了君主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故答案为C项。A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君主专制制度自建立以来,就确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排除;B项材料中君臣

关系知识意味着君主权威的加强,没有反映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排除;D项材料未涉及对地方的控制,排除。【点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存在着两对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总的趋势是皇权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相权和地方分权不断削弱。11.伯利克里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

发放津贴,甚至入场观看城邦组织的戏剧会演的公民也可得“观剧津贴”。这一做法A.有利于缓和城邦内阶级矛盾B.进一步扩大了城邦公民的权力C.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D.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答案】D【解析】【详解】伯利克里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

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解决了平民参加政治活动的后顾之忧,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故答案为D项。发放津贴是针对公民,不包括奴隶,与缓和阶级矛盾无关,排除A项;发放津贴没有涉及公民权力的变化,且“居民”说法错误,排除B项;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

排除C项。12.梭伦的宪政改革,使从前毫无议政权的下层贫民可以通过参加公民大会和四百人议事会,参与制定国家的方针、政策;梭伦还创设了陪审法庭制度,使贫民获得了一定的司法自主权。据此可知梭伦改革A.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到来B.废除了旧氏族贵族特权

C.扩大了雅典的公民范围D.赋予了民众广泛的权利【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内容看出梭伦改革使贫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参与制定国家方针政策、参加陪审法庭制度,从而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到来,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故答案为A。废除了旧氏族贵族特权过于绝对,

B错误。公民范围是有限定的,不是可以随意扩大的,C错误。材料显示民众的权利是一定的,不能说“广泛”,D错误。13.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包括选举任免的官员在内,所有官职均非一人充任,而是以多人,通常是10人担任同一官

职。其目的是A.防止出现个人专权B.体现公民平等原则C.激发公民竞争意识D.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包括选举任免的官员在内,所有官职均非一人充任,而是以多人,通常是10人担任同一官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通过多人担任同一官职来防止绝对权力的

出现,防止个人专权的出现,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中的措施目的是防止出现个人专权,与体系公民平等没有直接的关系,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所有官职均非一人充任,而是以多人,通常是10人担任同一官职”可知,雅典通过上述手段来防止个人专权的出现,而不是

为了激发公民竞争意识,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一官职多人担任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D选项错误。14.罗马法学家认为“它包含着各民族根据实际需要和生活必需而制定的一些法则”,“它”是指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C.公民法D.

万民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它包含着各民族根据实际需要和生活必需而制定的一些法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法律适用的范围是罗马帝国境内的各民族,这主要和万民法的适用范围相适应,D选项符合题意;习惯法和《十

二铜表法》从范围上来看都属于罗马公民法,与材料中的“各民族”相矛盾,因此ABC选项排除。故答案为D。15.二战时期,演讲出色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实施“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过程中,曾遭到英国上议院的极力反对,但口吃的国王乔治六世坚定支持丘吉尔,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A

.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B.君主立宪制削弱了君主权力C.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D.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但口吃的国王乔治六世坚定支持丘吉尔,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团结在一起”信息可知,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

,国王在维护英联邦团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在英国责任内阁制下,首相与内阁共进退,而不是国王;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君主权力的削弱,结合所学可知,在英国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C选项错误,在英国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后,行

政权在内阁,不在国王。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6.为避免会议过长,沃波尔总是先找几位有实权的大臣预先交换意见。1724年国务大臣卡特赖特违背内阁的温和外交政策,纵容国王进行对外战争,沃波尔将他罢免。由此看出沃波尔A.重视内阁行动的一致性B.已得到

下院议员的大力支持C.与国王权力之争愈演愈烈D.打破了内阁集体辞职的惯例【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国务大臣卡特赖特违背内阁的温和外交

政策结果被首相沃波尔罢免体现的是重视内阁行动的一致性,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下议院议员对沃波尔做法的支持,B选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国王的权力受到严格限制,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内阁集体辞职,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A。17.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

时这样说:“小国有自由,大国有力量。十三个州就是一个个小国,现在要让渡权力建立起一个大国……”与作者表述吻合的是A.建立共和体制B.扩大各州自主权力C.实行三权分立D.加强联邦政府权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十三个州就是一个个

小国,现在要让渡权力建立起一个大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在联邦制下中央权力有所加强,地方依然保持一定的独立自主的权力,D选项符合题意;共和制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并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A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减小各州自主的权力,B

选项排除;三权分立指的是总统、国会和法院之间的分权制衡,并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C选项排除。18.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如国会在规定期限(10天)届满之前休会,总统就可以把法案搁置不理,装进自己的口袋,

使法案自行无效,这就是所谓的口袋否决权。这一规定体现了A.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B.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C.总统实际权力大于国会D.总统与国会矛盾激化【答案】B【解析】【详解】总统行使口袋否决权体现的是行政

权对立法权的制约,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A选项排除;美国三权分立体现的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选项排除;D选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答案为B。19.凯瑟琳•德林克•鲍恩在《民主的奇迹:美国宪法制定的127天》中这样描述:如果我

们要做张大桌子,可是发现相拼的两块的木板边缘不相配,通常匠人就得在两头分别去掉一些,才能拼得合适。我们在这里也是一样。据此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A.体现了适时妥协的理念B.强调了三权分立原则C.损害了地方各州的权利D.加强了联邦政府集权【答案】A【解析】【详

解】根据材料“通常匠人就得在两头分别去掉一些,才能拼得合适”可知,美国宪法的制定是中央和地方互相妥协的产物,故选择A选项;材料体现的是宪法制定过程中中央和地方的做法,与三权分立原则和联邦政府的集权无关,故排除B、D选项;做出妥协并不会损害各州的权利,故排除C选项。20.某宪法赋予总统有较长任

期,并拥有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极大行政权,但总统提出的法案都必须经过政府部门部长的签字,而部长则对立法机构(参议院)负责。据此判断,该宪法是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D.法国1

875年宪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总统有较长任期”,“总统提出的法案都必须经过政府部门部长的签字,而部长则对立法机构(参议院)负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正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D项正确;英国《权利法案》确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

没有总统,A项错误;美国总统提出的法案不需要政府部门部长签字,B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没有总统,C项错误。21.近代某一资本主义国家帝国议会由所有年满25岁的男性公民普通投票选

出。它对国家的外交和军事没有发言权,也不能单独通过对政府不利的法案,无权要求政府做政务报告。该国家是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答案】D【解析】【详解】德国具有帝国议会,当时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但由于军国主义传统君主具有较大的权力,公民权

利受限很大,故D选项正确;英国只有议会,并没有帝国议会,故A错误;美国只有参议院和众议院,并没有帝国议会,故B选项错误;法国只有议会,并没有帝国议会,故C错误。22.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就政治色彩而论,与东欧及东南欧的绝对专制独裁体

制相比,不失“现代民主政治”的色彩。这因为该“宪法”规定()A.帝国议会由民选产生B.宰相由联邦议会产生C.国家体制实行联邦制D.皇帝对帝国议会负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比起

东欧和东南欧国家的绝对专制有着“现代民主政治”色彩,A项符合题意;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皇帝有立法权及对议会的控制权,BD两项错误,联邦制分配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民主政治无关,C项不符

合题意。23.某文献诞生后,欧美各国不断再版,被誉为“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所有国家的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这一文献是A.《人权宣言》B.1787年宪法C.《共产党宣言》D.《独立宣言》【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

生,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C选项符合题意。《人权宣言》属于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与工人运动无关,A选项排除。1787年宪法是西方资产阶级第一部成文宪法,B选项排除。《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脱离了英国的殖

民统治,D选项排除。24.近代某次革命“体现出由人民掌权的趋势”,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这一革命是A.法国大革命B.法国巴黎公社革命C.俄国十月革命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革命

是指1871年的法国巴黎公社,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故B项正确;A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排除;C项是1917年,排除;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D项排除。【点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关键信息。25.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俄国十月革命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推翻了沙皇政府的统治C.使得俄国出现了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D.借鉴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并结合的学可得知,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A正确;B项是二月革命的成果,排除;C项是在二月革命

后了现的,排除;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没有借鉴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排除D项。26.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惟中国将来如有特恩、旷典、优免保佑,别国得之。佛兰西亦与焉。”材料中涉及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B.传教士传教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

租地权【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惟中国将来如有特恩、旷典、优免保佑,别国得之。佛兰西亦与焉”体现了片面最惠国待遇中的“利益均沾”原则,故C项正确;领事裁判权指的是一国公民在侨居国成为民事、刑事诉讼被告时,该国领事具有

的按照本国法律,予以审判、定罪的权力,故A项错误;材料和传教士传教权无关,故B项错误;居住及租地权后来发展为租界,故D项错误。27.蒋廷黻指出:“不平等条约的根源,一部分由于我们的无知,一部分由于我们的法制未达到近代文明的水平。”下列不平等条约内容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允

许日本在华设厂B.惩办“首祸诸臣”C.领事裁判权D.准许华工出国【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蒋廷黻”指出鸦片战争一定程度上的原因是“由于我们的法制未达到近代文明的水平”即认为当时的中国人的完全不懂国际公法。根据所学可知,

领事裁判权即在一国家内,对于这个国家来说的外国人在当地犯罪,可以不接受这个国家的法律审判,而这个审判的权力,归属于外国派来的领事官(外交官),这是破坏国家司法主权的表现。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中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

事裁判权正是当时中国人缺乏“法制”观念的表现。故答案为C项。ABD项,根据所学可知,“在华设厂”属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资本输出方式;惩办“首祸诸臣”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条款,强调的是清政府要负责镇压人民反抗;

准许华工出国是《北京条约》的内容,会造成中国劳动力的流失。以上不平等条约的条款都与材料中“法制”无关,排除。【点睛】知识型选择题的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

基础知识。28.1861年,洪秀全邀请美国传教士罗孝全到南京并度过了十五个月。对此,罗孝全曾声称:(洪秀全)要我来,是让我来做官,让我宣扬他的那套教条,还让我说服外国人皈依他本人。洪秀全此举意在A.用外交手段迫使清政府承认其合法B.利用宗教信仰实现其政治

目的C.重振太平天国政权的内政以及外交D.打破清政府对太平天国的围剿【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罗孝全曾声称:(洪秀全)要我来,是让我来做官,让我宣扬他的那套教条,还让我说服外国人皈依他本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意在利用宗教信仰实现其政治目的,故选B项。洪秀全并非利用外交手段迫使清政

府承认其合法,故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这时期洪秀全主要是提拔陈玉成、李秀成和洪仁玕等重振太平天国的内政外交,排除C项。洪秀全此举与打破清政府对太平天国的围剿无关,故排除D项。29.就甲午战争而言,日本当然赚的盆满钵满。但放在大历史中看,大获全胜的日本却因此埋

下祸端,最终差点落得个亡国灭种的境地。该分析,意在指出甲午战争A.制造了中日的历史仇怨B.助长了日本的军国主义C.激化了美日之间的矛盾D.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甲午战争对日本的深远影

响是刺激了其军国主义,最终导致其在二战中一败涂地,选项B正确;选项A与题无关,排除;甲午战争中并未涉及美国,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甲午战争对日本的深远影响,而非对中国,排除D。【点睛】解题关键在于掌握材料主旨是强调甲午战争对日本的

深远影响,即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最终导致其在二战中一败涂地。30.义和团采用刀枪不入的理念和简单易行的降神附体仪式,借以吸引民众以推动其广泛传播。这说明义和团()A.盲目排斥近代科技B.缺乏科学革命理论C.忽视政权组织建设D.没有形成统一领导【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义和团

采用……降神附体仪式……推动其广泛传播”可知,义和团运动采用封建迷信来发动群众,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故选B项;材料没有近代科技的信息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政权组织建设,排除C项;材料不足以体现义和团运动的领导权的问题,排除D项。31.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至于政府之组织,有总统制,有内阁

制之分。法国则内阁制度,美国则总统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的是A.责任内阁制B.君主立宪制C.总统共和制D.专制君主制【答案】A【解析】【详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的是责任内阁制,内阁享有较大的行政权,故答案为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民主共和制,不是君主立宪制,更

不是专制君主制,排除B、D项;《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废除了先前的总统制,排除C项。【点睛】《临时约法》中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通过这种制度设计,总理

分割了总统的一部分权力,总统权力受到较大削弱。《临时约法》的主要特点就是从各方面设定条款,对袁世凯加以限制和防范。32.梁漱溟在《国民公报》中说:“从道理上讲,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汝霖)章(宗祥)罪大恶极,在罪名

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作者强调A.爱国与法治存在冲突B.反思五四运动过激行为C.法律要保护个人自由D.学生爱国行为违背道德【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纵然曹(汝霖)章(宗祥)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体现的是梁漱溟认为爱

国应该理性,是对五四运动过激行为的反思,B选项符合题意。爱国与法制并不冲突,A选项排除。法律要保护个人自由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学生的过激行为触犯了法律,D选项排除。33.1927年,毛泽东在新湖南省委会议上说:“暴动的发

展是要夺取政权,要夺取政权,没有兵力的护卫也是白欺。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60%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枪杆子上夺取政权。”该主张反映出A.中国革命尚处于低潮期B.共产党犯了“左”倾错误C.土地革命的条件尚不成熟D.共产党意识到革命武装的重要性【答案

】D【解析】【详解】材料“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60%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枪杆子上夺取政权”体现的是共产党对武装斗争领导的重视,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

的是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排除;这一时期共产党犯的错误是“右倾”,B选项排除;土地革命是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C选项排除。故答案为D。34.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在吴起镇召开会议,决定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任务是建立西北

苏区,以领导全国革命。材料表明红军长征实现了A.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民族革命任务的转变C.革命发展区域的转移D.革命领导核心的调整【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信息表明,党中央做出了以陕北作为全国革命大本营的战略决策,这意味着红军通过长征把革命发展的区域从南方转移到了北方,故C项正确;在

此之后,一直到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仍然是放在农村,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排除A项;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的任务没有发生转变,故B项错误;革命领导核心从遵义会议后没有发生过变化,故D项错误。35.某一时期开

始,清华大学运送部分图书仪器,中央大学着手制造木箱。接下来清华、南开与北京大学在长沙合设临时大学,后再迁云南昆明,合称西南联合大学。这一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民国时期学制改变B.国民革命全面展开C.优化文教布局的需要D.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答案】D【解析】【详解】

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高校内迁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7年11月1日,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一度在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由于长沙遭到日军轰炸,1938年4月,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改

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由此可见,西南联合大学的主要原因是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D选项符合题意;西南联合大学的主要原因是战乱而非教育改革,AC选项排除;国民大革命尚未打到北京,B选项排除。故答案为D。第Ⅱ卷二、材料分析题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

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英国……有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我们胜利的舰队把我们的

光荣带至四海,而法律保障了我们的财富;从来没有一个法官可以主观地解释这些法律,从来没有人能毫无根据地做出判断。在这儿,老是由两党用笔或用阴谋斗争着;然而,到了武装保护国家和自由的紧要关头,这两党又团结起来了。——摘编自伏尔泰《巴比伦公主》(1

)材料一的“这两种制度”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2)根据材料二,思考伏尔泰是如何描述英国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的政治制度在19世纪获得怎样的发展。【答案】(1)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

局面,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分工明确,相互制约,标志着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成熟。(2)国王是国家元首,王权受到限制;实行法治;实行政党政治。1701年英国通过《王

位继承法》排斥了信奉天主教的国王复位的可能性;1721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使国王的行政权受到限制;1832年议会改革,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唐代制度,在下有……

,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可判断出是科举制;根据材料“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可判断出是三省六部制。关于对“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的理解需要从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影响进行分析即可,要重点突出是如何巩固统治的。如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

的局面,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分工明确,相互制约,标志着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成熟。(2)根据材料“有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可归纳出国王是国家元首,王权受到限制;

根据材料“我们胜利的舰队把我们的光荣带至四海,而法律保障了我们的财富”可归纳出重视法治;根据材料“然而,到了武装保护国家和自由的紧要关头,这两党又团结起来了”可归纳出实行政党政治。关于英国的政治制度在19世纪获得的发展需要

从《王位继承法》的颁布、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和1832年议会改革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

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材料二辛亥革命不仅打

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10日)(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革命是如何打破部落政治

局面的?秦汉时期又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2)据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迈出“第一步”的具体成果。【答案】(1)西周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构筑了家国一体的政治格局;秦汉时期通过郡县制是官僚政治

取代贵族政治的显著标志。促进民族、民主精神的觉醒。(2)“第一枪”: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或帝制)。“第一步”:颁布《临时约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打破部落政

治的松散局面;秦汉时期通过推行郡县制,最终使官僚政治得以确立。根据材料“……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可归纳出意义是促进民族、民主精神的觉醒。(2)根据材料“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可归纳出“第一枪”指的是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

建君主专制制度;根据材料“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第一步”需要从辛亥革命的成果进行分析即可,如颁布《临时约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