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综合强化练 第43练 语言表达+名句默写+古代诗歌阅读(三)Word含解析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22.154 KB
  • 2024-10-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语文专题综合强化练 第43练 语言表达+名句默写+古代诗歌阅读(三)Word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语文专题综合强化练 第43练 语言表达+名句默写+古代诗歌阅读(三)Word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语文专题综合强化练 第43练 语言表达+名句默写+古代诗歌阅读(三)Word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语文专题综合强化练 第43练 语言表达+名句默写+古代诗歌阅读(三)Word含解析.docx,共(5)页,22.15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c1e06ca2928e729814c99f04fa725d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43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古代诗歌阅读建议用时50分钟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97页1.[2024·兰州市高三诊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仔细吃一枚煮鸡蛋,也能感受到造物主精巧的心

思。鸡蛋外壳虽薄,但弧线优美,均匀而细密。握在手心,用力,据说张飞也很难捏碎它。里面,有一层薄膜,小心翼翼地隔开了蛋壳和蛋白。蛋白里面,是个正圆的蛋黄,如即将落山的太阳。你要是再吃慢点,还能发现玄机呢!椭圆的鸡蛋两端看似A,但较大的一端里面有一处小小的空缺。专家研究后弄清了它的用处

:这是母鸡留给刚孵化还没出壳的小鸡的呼吸室。如果外部环境冷热异常,它还能调节蛋液的体积,以免涨破蛋壳。一枚鸡蛋,分明..就是高端科技和艺术设计完美结合的产品。只是,我们B。其实,放眼望去,造物主似乎在自然界处处都充满了伟大的设计意图,堪称技艺绝

伦的艺术大师,细细想来,简直C。这让人们想到了几乎就要消失的手工业,那些匠人踏实朴素,那些产品精致温润。工匠精神,也许能让人安静优雅起来。(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答:(2)下列选项中的“分明”和“分明就是高端科技和艺术

设计完美结合的产品”中的“分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B.《瑞鹧鸪·海棠》中“两行芳蕊傍溪阴,一笑嫣然抵万金

”,描述了海棠列植水边的场景,景观层次显得非常分明。C.贾母便命将为首者每人四十大板,撵出,总不许再入;从者每人二十大板,拨入圊厕行内。手段强硬,处罚分明有度。D.以白话为表达形式的新诗和以古典美学为旨趣的旧体诗,是现代诗歌发展中的两个泾渭分明的阵营,此消彼长,各领风骚。(3)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

,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答案:(1)A相差无几B熟视无睹C不可思议(2)A

(3)D解析:(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A处,“但较大的一端里面有一处小小的空缺”是说鸡蛋两端有小小差别,再结合横线前面的“看似”可知,此处所填成语应是说鸡蛋的两端看起来差不多,故可填“相差无几”之类的成语。相差无几:指

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B处,本处是说鸡蛋是我们常见的事物,却一直没有人注意到它的艺术性和内部结构的科学性,忽视了其中的智慧,故可填“熟视无睹”之类的成语。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应该关心的事

物漠不关心。C处,本处是说造物主似乎在自然界处处都充满了伟大的设计意图,超出人们的想象和理解,故可填“不可思议”之类的成语。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2)辨析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分明就是高端科技和艺术设计完美结合的产品”中的“分明”

作副词,是“明显”的意思。A项,“分明”作副词,是“明显”的意思;B、C、D三项,“分明”都作形容词,是“清楚”的意思。(3)辨析修辞手法。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张飞也很难捏碎它”运用了夸张的手法。A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河破碎”比作“风飘絮”,将“

身世浮沉”比作“雨打萍”。B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西湖之美比作西施之美。C项,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晴”即可指天气晴朗,也可暗指感情的“情”,形成语意双关的效果。D项,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会须一饮三百杯”属

于夸大。2.[2024·兰州市高三诊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众所周知,梅花一般在冬季或早春开放,花期可持续一个月左右。这段时间的气温比较低,不过,如果没有低温的“冷冻”过程,①,

因为梅树这种植物有一个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就是要经过一定的低温过程,才能形成花芽。梅花极为耐寒,通常不会因为一场凄风冷雨便一蹶不振,萎靡凋谢。②,与花瓣的构造不无关系:其花瓣上有一层特殊的蜡质,这层蜡质就好比给它们披上了一件厚厚的外衣,可以帮助花朵抵御严寒。梅树的枝干较为细腻紧实:③

,为自身生长提供基本保障;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从而增强了自身的御寒性。梅树具有耐寒能力,最适合它们开花的温度一般在-5℃~7℃。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梅树的叶子全部凋落,花朵争相绽放枝头。然而,梅树开花的温度

也不能太低。它们对温度十分敏感:开花前,如果气温骤降,它们会把开花时间延后;开花期间,如果遭遇低温天气,它们也会把花期延长一段时间。梅树还是一种短日照植物,只有当光照时间少于12个小时,它才能生长和开花。冬季昼短夜长,光照时间短,很适合梅花开放。(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

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65个字。答:答案:(1)①梅树是不会开花的②梅花之所以能够御寒③一方面能够储藏水分(2)梅树在冬季开花,与冬季的气温和光照时长有关,但当气温低于

适宜梅树开花的温度时,梅树会延后开花或延长花期。解析:(1)补写句子。第①处,应填“没有低温的‘冷冻’过程”这一假设情况导致的结果,根据后文“梅树这种植物……要经过一定的低温过程,才能形成花芽”可知,如果不经受低温“冷冻”,梅树就不会开花,故此处应填

“梅树是不会开花的”之类的语句。第②处,前文说“梅花极为耐寒”,后文“与花瓣的构造不无关系……可以帮助花朵抵御严寒”是在具体解释梅花能够抵御寒冷的原因,故此处应填“梅花之所以能够御寒”之类的语句。第③处,此处所填语句和分号后面的“另一方面

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形成对照,句式上应是“一方面……”的形式,内容上说的应是梅树枝干紧实,除“减少水分蒸发”以外的作用,结合“为自身生长提供基本保障”及其在水分蒸发方面的作用可知,梅树枝干紧实有利于储藏水分,故此处应填“一方面能够储藏水分”之类的语句。(2)压缩语段和选用句

式。第二段共六句话。前两句讲的是梅树开花需要低温环境;第三、四句主要讲的是温度过低的话梅树会把开花时间延后,或把花期延长一段时间;最后两句主要讲梅树开花和光照时间的关系,指出冬季光照时间短,适合梅花开放。整合以上信息可知,第二段主要讲了冬季具有适宜梅树开花

的气温和光照条件——低温、光照时间短,但气温过低也会影响梅花的开放——低于适宜开花的温度时,梅树会延后开花或延长花期,其中的转折关系已经非常明显了,用包含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组织句子作答即可。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

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写诗人摒弃尘俗返归自然的诗句是“,”。(2)在《项脊轩志》中,归有光通过描写妻子当年亲手种植的枇杷树如今已长得枝繁叶茂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句子是“,,”。(3)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两句具体写对故

国的回忆,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深深感慨。答案:(1)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4.[2024·遵义航天中学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满江

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

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本词写于词人统兵收复襄阳六州驻兵鄂州时。(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全词采用散文化笔法,所写有歌舞之欢、沦陷之乱、恢复之志、凯旋之思,当年、而今、来日,事情交织,纷至沓来。B.词的上阕词人着

力描写风尘之恶,写出了当时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的景象,堪称千村寥落,民不聊生。C.词人写北方铁蹄践踏占领区,情景惨痛,与记忆中北宋朝廷的歌舞升平景象形成强烈对比,可谓繁华成空,惊心动魄。D.词人用《汉书》终军请缨的典故,表达他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而

“何日请缨提锐旅”反映出词人一种时不我待的急切心情。(2)本词从登黄鹤楼“遥望中原”写起,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答:答案:(1)B(2)开篇写词人登临黄鹤楼北望中原失地,回想当年歌舞升平,心中满是对北宋朝廷享乐致山河沦陷的悲慨;接着写

金兵侵占中原后民不聊生的惨状,国破家亡的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后遥想自己统领精锐之旅肃清河洛的情景,心中满是胜利的报国信念和收复失地的乐观情绪。解析:(1)本题考查把握诗句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B项,“风尘恶”是词的过片,并非上阕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重点考查诗人的感情变化。作答时,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表现出的“悲慨”“愤恨”“乐观情绪”等感情。5.[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

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

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

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答案:(1)A(2)①从“翁前子后孙扶掖”可以看出,词人重视长幼

之序。②从“商行贾坐农耕织”可以看出,词人认为农商各行都应当安于本分,自食其力,努力劳作。解析:(1)A项,“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理解错误。“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的意思是尽管遍地都是春天的景

色,但人们还是要苦苦地去南山寻觅。“苦”字表达出了人们寻觅春色的执着。(2)阅读题目可知,本题要求我们理解词文大意并简要分析概括词中所蕴含的做人之理。首先,下阕的首句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祖孙三代赶来祈福的画面,爷爷在前,儿子在后,孙子扶掖,长幼有序,孝

悌仁爱。其次,“商行贾坐农耕织”一句,点明无论是商贾还是农人,都要自食其力,努力劳作,以获得丰收和幸福。“须知此意无今昔”一句更是直接表明古往今来,孝悌仁爱、自食其力、努力劳作都是我们应该懂得并遵循的做人之理。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秋思陆游半年闭户废登临,直自春残病至

今。帐外昏灯伴孤梦,檐前寒雨滴愁心。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①忧勤德泽深。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②城阙又秋砧③。【注】①列圣:指历代帝王。②大梁:北宋都城开封的古称。③秋砧:秋日捣衣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叙事,

作者说自己秋日里不去登高望远,而在这半年中一直闭门养病,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B.首联两句作者采用倒装的写法,次句点明自己“半年闭户废登临”的原因:从晚春至今都抱病在身。C.颔联描绘了一幅画面感强的秋夜难眠图,用“昏灯伴”“寒雨滴”衬

托了作者的孤老之状和愁苦之深。D.颈联写中原山河壮美,地势险要,希望南宋朝廷像历代明君那样忧劳国事,守住中原,恩泽天下。(2)这首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答案:(1)D(2)①想象中原遗民被外敌侵犯,处

于悲苦哭泣之中;秋日时节,北宋的故都大梁城外的捣衣声,让人思念流离失所的亲人。②表达了诗人的故国之思(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希望南宋朝廷能够收复中原的愿望。解析:(1)本题考查把握诗句内容、表达技巧和诗人思想情感的能

力。D项,“守住中原,恩泽天下”错,从诗歌的创作背景及现实情况来看,南宋朝廷已偏居江南,中原已被金国占领。“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忧勤德泽深”,颈联陆游所写是希望南宋收复中原大好河山。(2)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和分析诗歌思想

感情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把握诗句的表层含义,是说想象中原遗民在被外敌侵占的地方悲苦哭泣,北宋的故都大梁城外又响起秋天捣洗衣服的声音;然后结合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理解主旨来分析深层含义。由想起“遗民垂泣”“大梁秋砧”可知,诗中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

怀,同时也表达希望朝廷能够收复中原的愿望。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