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化学+含解析.docx,共(18)页,3.098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bc3b45774f221af72068b94a4e59da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年高二12月份联合考试化学命题人:本溪市高级中学崔哲审题人:本溪市高级中学杨凡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航天员乘组成功返回地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飞船采用的太阳能刚性电池阵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飞船使用的高温结构陶瓷34SiN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返
回舱烧蚀层材料在熔化或汽化时放出大量热从而保护舱体D.返回舱缓冲需要借助无水肼24NH自身分解产生两种单质气体,该反应属于熵增反应2.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2H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2H(g)Cl(g)====2HCl(g)+Δ184.6kJ/molH=−B.相同条件下,等物质
的量的S(s)与S(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前者的ΔH大C.燃烧反应中燃料的能量一定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甲烷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222CH2O====CO2HO++点燃3.水是生命的源泉。室温下,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2SO溶于水后溶液可以导电,因此2SO属于电解质B.稀氨
水在稀释过程,一水合氨电离程度增加,碱性增强C.冰醋酸中加入少量水,体系的导电能力减弱D.水中加入少量碳酸钾固体,水的电离程度增大4.已知223N(g)3H(g)2NH(g)+催化剂高温高压Δ92.4kJ/molH=−在恒压反应器中进行,原料气2N、2H按等物质的量进行投料,以下分析正
确的是()A.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差异可以分离出产物B.工业上选择500℃而不是室温与勒夏特列原理有关C.2N的体积分数不变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体系内充入He(g)对平衡转化率没有影响5.人体血液存
在23HCO(2CO)与3NaHCO的缓冲体系,能有效除掉人体正常代谢时产生的少量酸、碱,保持pH的稳定,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代谢产生的H+被3HCO−结合形成23HCOB.代谢产生的碱被H+中和,H+又由23HCO电离补充C.血液中的缓冲体系可抵抗大量酸、碱的影响D.人体出现酸中毒时可
注射少量3NaHCO溶液缓解6.下列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BCD测定中和反应的热效应比较2Mg(OH)与3Fe(OH)的spK用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醋酸溶液蒸干3AlCl溶液获得无水3Al
Cl固体7.证明甲酸为弱酸,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①将5滴0.1mol/L的甲酸溶液滴入1mL0.1mol/L的23NaCO溶液中,观察现象②分别将1L()Hc+相同的盐酸和甲酸溶液加水稀释至2L,比
较二者稀释后的pH③向甲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甲酸钠固体,测定溶液的pH变化④将足量Zn分别加入到浓度和体积均相等的盐酸和甲酸溶液中,测定反应完成时Zn的质量变化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西汉刘安组织编撰
的《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其反应4FeCuSO====+4CuFeSO+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基础。设A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实现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该反
应如果用电解池实现,Fe作阴极C.1L0.1mol/L4CuSO溶液中阳离子数目大于A0.1ND.惰性电极电解4CuSO溶液若加入0.1mol2Cu(OH)可使电解液复原,则电路中的转移电子数为A0.2N9.
已知25℃时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弱酸23HCO23HSOHClO电离平衡常数7a14.510K−=11a24.710K−=2a11.410K−=8a26.010K−=8a4.010K−=在25℃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2CO发生反应:22232CONaClOHO====NaCO2HClO+++B.等浓度23NaCO与23NaSO两份溶液比较:()()()()223333SOCOHSOHCOcccc−−−−
C.ClO−的水解常数5h2.510K−=D.3NaHSO溶液(pH5.6=)含S微粒的离子浓度大小:()()()23323HSOSOHSOccc−−10.锂-磺酰氯(22LiSOCl−)电池的工作原
理如图所示,选择性透过膜只允许Cl−通过。已知电池反应为2222LiSOCl====2LiClS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可以是盐酸B.Li电极发生氧化反应,Cl−由右向左移动C.电路中转移0.1mole−,选择性透过膜有0.2molCl−通过D.
使用该电池精炼粗铜,精铜与右侧C电极相连11.恒容密闭容器(忽略固体体积的影响及温度对物质状态的影响)中一定量X发生反应2X(s)Y(g)2Z(g)+,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如下:温度/℃152025平衡气体总
浓度/(310mol/L−)2.13.06.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5℃时,平衡前任意时刻的v逆均大于平衡时的v逆B.2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334mol/LC.25℃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
01molY和0.02molZ,达平衡后Y浓度不变D.30℃时,Y的体积分数大于1312.三室式电渗析法将含24NaSO废水处理并得到两种常见的化工产品,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
交换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阴极附近碱性增强B.阳极区电解质溶液可以是稀NaOH溶液C.ab为阴离子交换膜,cd为阳离子交换膜D.若阳极材料为石墨电极,长时间使用不会损耗13.某水溶液中不同温度下pH和p
OH的关系如图所示()pOHlgOH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图2A.将纯水升温可以实现f点到d点,且水仍为中性B.cdO区域(dO线除外)溶液呈酸性,可采用图2方法测定盐酸的pHC.若a6=,该温度下pH2=的24HSO溶液与pH1
2=的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呈中性D.d点纯水中加入NaOH溶液pH可以变化到e点,同时抑制了水的电离14.国产航母山东舰采用模块制造然后焊接组装而成的,对焊接有着极高的要求。实验室模拟在海水环境和河水环境下对焊接金属材料使用的影响(如图甲、乙)。下列相关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是河水环境下的腐蚀情况,乙是海水环境下的腐蚀情况B.由图可推知,若镀锡铁表面发生破损,铁不能继续被保护C.检验腐蚀区溶液中的2Fe+,可取铁附近少量溶液滴加46KFe(CN)溶液D.为防止舰艇在海水中被腐蚀,可在焊点附近用锌块打“补丁”15.分析化学中将“
滴定分数”定义为:所加滴定剂与被滴定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常温下,以10.10molL−NaOH溶液为滴定液滴定10.10molL−一元酸HA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6aHA1.910K−B.a点:()()HAAcc−C.b点:()()()1
NaHAA0.10molLccc+−−=+=D.c点:()()()()ANaOHHccc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12分)硫酸镁具有镇痛、镇静等功效在医疗中应用广泛。一种以硼镁泥(主
要含3MgCO,还含CaO、FeO、23FeO、23AlO、MnO、2SiO等)制取七水硫酸镁的流程如下:已知:ⅰ.本题中涉及的部分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如下表:难溶电解质3Fe(OH)2Fe(OH)3Al(OH)2Mg(OH)spK388.01
0−164.010−331.010−11910−ⅱ.当溶液中某离子浓度610mol/L−„时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lg20.3=,lg30.5=。回答下列问题:(1)“酸浸”滤渣的成分为________,为提高2Mg+的浸取率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列出两种
措施)。(2)“氧化”的目的之一是氧化2Mn+,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调pH”时,最适宜使用的Y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此时体系为25℃,pH至少调到_______
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A.32NHHOB.MgOC.NaOHD.2MgCl(4)“调pH”后的滤液中()()33Fe:Alcc++=________。(5)已知4CaSO与4MgSO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
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结晶2”的操作为________,洗涤,低温干燥。17.(15分)铬酸钾(24KCrO)和重铬酸钾(227KCrO)是化学实验室中的一种重要分析试剂。回答下列问题:(1)电化学法
制备重铬酸钾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1阳极区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后续制得重铬酸钾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0.1000mol/L3AgNO标准液滴定20
.00mL溶液中的Cl−,采用24CrO−为指示剂。(已知24AgCrO、AgCl的spK分别为124.010−和101.010−)①24CrO−可以作指示剂的原因除了生成砖红色的沉淀外,还与________有关(从溶解度角度回答)。②3AgNO标准液盛装在图2________
(填“A”或“B”)滴定管中,滴定管检漏后装液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到达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③以下是实验数据记录表:实验次数滴定前读数/mL滴定后读数/mL10.1020.
4022.0024.0631.5521.75()Clc−=________mol/L(保留四位有效数字),若配制标准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18.(14分)我国科学家首
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关键的一步是利用化学催化剂将高浓度2CO还原成3CHOH:2232CO(g)3H(g)CHOH(g)HO(g)++。(1)已知相关键能数据如表所示,则上述反应的ΔH=________1kJmol−。化学键HH−HO−CO=
CO−CH−键能/(1kJmol−)436464803326414(2)有利于提高甲醇平衡产率的条件是________(填字母)。A.高温高压B.低温高压C.高温低压D.低温低压(3)实验室在模拟该反应的过程中,将气体体积比为1:3的2CO
和2H混合气体按相同流速通过反应器,2CO的转化率()2CO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该反应的催化剂活性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①1p________2p(填“>”“<”或“=”)。②分析236℃
后曲线变化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图中①坐标为(237,20),请计算此时反应的平衡常数xK=________[对于反应A(g)B(g)mn+C(g)D(g)pq+,()()()()xCDABpqmnxxKxx=
,x为物质的量分数,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4)该反应2232CO(g)3H(g)CHOH(g)HO(g)++经过如下步骤来实现:Ⅰ.222CO(g)H(g)CO(g)HO(g)++11Δ40.9kJmolH−=+;Ⅱ.23CO(g
)2H(g)CHOH(g)+2ΔH。①反应Ⅰ、Ⅱ的lnK(K代表化学平衡常数)随1T(温度的倒数)的变化如图所示。线________(填“a”或“b”)表示反应Ⅰ的lnK随1T的变化。②已知反应Ⅰ是整个反应的决速步,下列示意图中能体现上述反应能量变化的是______
__(填字母)。A.B.C.D.19.(14分)33HPO(亚磷酸)主要用作制造塑料稳定剂的原料。(1)已知33232HPO2NaOH()====NaHPO2HO++过量。33HPO属于________(填
“一”“二”或“三”)元酸,23NaHPO属于________(填“正盐”或“酸式盐”)。(2)25℃,亚磷酸溶液中的33HPO、23HPO−、23HPO−的物质的量分数()X随()Hc+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222XXHXHXXc
ccc−−−−=++。①10.11molL−的33HPO溶液的pH为2,33HPO的电离平衡常数a1K约为________(33HPO的后续电离和水的电离忽略不计)。②图像中C点()()2333HPOHPO0cc−=,那C点对应的()Hc+=________
mol/L。③A、B、C三点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④浓度均为0.1mol/L的23NaHPO和NaOH的溶液混合,加水稀释10倍后的溶液中()()2323HPOHPOcc−−将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3)
亚磷酸可用电解23NaHPO溶液来制得,装置如图所示:①阴极室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②产品室中发生反应生成产品的总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C【解析】载人飞船采用
了太阳能刚性电池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飞船使用,A项正确;高温结构陶瓷34SiN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项正确;飞船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与大气发生剧烈的摩擦,会使舱体外表的温度升到很高,返回舱烧蚀层材料在熔化汽化时吸收
大量热量从而保护舱体,C项错误;返回舱利用了无水肼24NH发生的分解反应:2422NH====N2H+,产生气体量增多,利用熵增反应对返回舱起到了缓冲保护作用,D项正确。2.B【解析】氢气的燃烧热指的是1mol2H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所放出的热量,A项错
误;相同条件下,固体硫的能量低于气态硫,且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ΔH均小于0,反应热前者大于后者,B项正确;燃烧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但是燃料自身的能量不一定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项错误;燃
料电池不需要加热,D项错误。3.D【解析】2SO溶于水后溶液可以导电,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了弱电解质亚硫酸,因此2SO属于非电解质,A项错误;稀氨水在稀释过程中,一水合氨电离度虽然增加,但是由于稀释碱性减弱,B项错误;冰醋酸不导电,加入少量水后,醋酸
电离,体系的导电能力增强,C项错误;水中加入碳酸钾固体,碳酸钾会发生水解反应从而促进水的电离,因此水的电离程度增大,D项正确。4.A【解析】利用氨气沸点较高、易液化的物理性质可以分离出氨气,A项正确;该反应放热,升温平衡逆向移动,500℃比室温产率低,因此不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B项错误;223N(g)3H(g)2NH(g)+催化剂高温高压初始110反应x3x2x平衡1x−13x−2x求得2N的体积分数12=为定值,所以2N的体积分数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平衡,C项错误;充入He后,反应有关气体的分压下降,平衡逆向移动,D项错误。5.C【解析】代谢产生的H+被3HCO−
结合形成23HCO,A项正确;代谢产生的碱被H+中和,H+又由23HCO电离补充,B项正确;当遇到大量酸、碱时,()3HCOc−和()23HCOc浓度变化大,由()()()3a23HCOHHCOccKc−+=,()Hc+变化明显,故不可抵抗大量酸、
碱的影响,C项错误;人体出现酸中毒时可注射少量3NaHCO溶液缓解,D项正确。6.B【解析】测定中和反应热实验缺少环形搅拌棒,A项错误;通过实验设计NaOH少量可以实现沉淀的转化,说明3Fe(OH)的溶解度比2Mg(OH)小,二者spK的计算方式不同,但是3Fe(OH)
的次幂高,因此可以比较出二者大小,B项正确;用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醋酸溶液应该用酚酞作指示剂更接近滴定终点,盛装NaOH溶液的滴定管应该为碱式滴定管,C项错误;蒸干3AlCl溶液制无水3AlCl固体时,氯化铝会水解,应在氯化氢气流中进行,D项错误。7.D【解析】
证明甲酸为弱酸,①将5滴0.1mol/L的甲酸溶液滴入1mL0.1mol/L的23NaCO溶液中,由于23NaCO溶液过量即使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且有现象也无法得出甲酸是弱酸的结论,故①设计不合理;②分别将1L()H
c+相同的盐酸和甲酸溶液加水稀释至2L,测定二者稀释后的pH,甲酸pH的变化值小于盐酸,故②设计合理;③向甲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甲酸钠固体,测定溶液的pH,若pH升高则证明甲酸为弱酸,故③设计合理;④浓度和体
积均相等的盐酸和甲酸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且均为一元酸,因此消耗Zn也相等,故④设计不合理。故选D项。8.C【解析】该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项错误;该反应如果用电解池实现,Fe参与反应因此需要作阳极,B项错误;1L0.1mol/L4CuS
O溶液中2Cu+发生水解反应会使阳离子数目增多,所以阳离子数目大于A0.1N,C项正确;惰性电极电解4CuSO溶液若加入0.1mol2Cu(OH)可以使电解液复原,说明2Cu+放电完全水开始放电,则电路中的转移电子
数为A0.4N,D项错误。9.D【解析】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大小可知,酸性强弱顺序为:232333HSOHCOHSOHClOHCO−−。酸性强弱为233HCOHClOHCO−,则由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
知,ClO−和3HCO−不反应,次氯酸钠溶液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3ClOCOHO====HClOHCO−−+++,A项错误;等浓度23NaCO与23NaSO两份溶液比较,由于酸性顺序,越弱越水解因此碳酸根的水解程
度大于亚硫酸根,顺序应为()()()()223333SOCOHCOHSOcccc−−−−,B项错误;ClO−的水解常数147wh8a1102.510410KKK−−−===,C项错误;3NaHSO溶液pH7,说明3HSO−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
,因此含S微粒的浓度大小顺序为()()()23323HSOSOHSOccc−−,D项正确。10.B【解析】根据电池反应为2222LiSOCl====2LiClSO++可知,放电时Li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失去电子,所以Li电极是负极,则碳
棒是正极,正极是22SOCl中6+价的硫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锂与盐酸,磺酰氯与水发生反应,因此不能是盐酸作为电解质溶液,A项错误。Li电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l−由正极向负极移动,B项正确。电路中转移0.1mole−,选择性透过膜有0.1molCl−通过,C项错误。使用该电池精
炼粗铜,精铜与负极相连做阴极,因此与锂电极相连,D项错误。11.C【解析】15℃时,正向反应建立平衡,生成物浓度不断增加,v逆逐渐增大因此平衡前任意时刻的v逆均小于平衡时的v逆,A项错误;20℃时,()3Y110mol/Lc−=,
()3210mol/LcZ−=,)23333933110(210mol/L410mol/LK−−−==,B项错误;25℃时,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且()()2YZKcc=,反应混合气体中Y和Z的比值始终是1:2,故重新平衡时Y的浓度不变,C项正确;30
℃时,反应混合气体中Y和Z的比值始终是1:2,Y的体积分数为13,D项错误。12.A【解析】两膜中间的Na+和24SO−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根据电解池“异性相吸”,则通电后24SO−通
过中间隔室的阴离子交换膜向阳极迁移,阳极区中水电离出的氢氧根失去电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结合形成硫酸得到产品2,同理左侧得到产品1NaOH。同时为了增强两极的导电能力,同时不引入新杂质,阴极区应该使用稀NaOH溶液,阳极区使用稀硫酸。阴极反应为222HO2e====H2
OH−−++,因此阴极附近碱性增强,A项正确;阳极区电解质溶液可以是稀硫酸溶液,B项错误;ab为阳离子交换膜,cd为阴离子交换膜,利于形成产品,C项错误;若阳极材料为石墨电极,石墨会因为发生氧化反应而造成损耗,D项
错误。13.D【解析】图1pH、pOH越大,对应离子浓度越小,f到d水的离子积常数在减小,所以需要将纯水降温可以实现f点到d点,且水仍为中性,A项错误;cdO区域(dO线除外)溶液呈酸性,图2方法用湿润的pH试纸会让pH增大产生误差,同时这也是错误的操作
,B项错误;若a6=,则12w10K−=,该温度下pH2=的24HSO中()2H10mol/Lc+−=,pH12=的KOH溶液()OH1mol/Lc−=,二者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C项错误;d点纯水中加入NaOH溶液pH可以变化到e点,同时抑制了水的电离,D项正确。14.C【解析】从腐蚀程度
来讲,乙明显比较严重,因海水中含有较多的盐分,腐蚀速率比河水快,故甲是河水环境下的腐蚀情况,乙是海水环境下的腐蚀情况,A项正确;由图可推知,若镀锡铁表面发生破损,铁不能继续被保护,B项正确;检验腐蚀区产
物,由于产物是2Fe+,可取铁附近少量溶液滴加36KFe(CN)溶液,C项错误;为防止舰艇在海水中被腐蚀,可在焊点附近用锌块打“补丁”,利用牺牲阳极法进行保护,D项正确。15.A【解析】同浓度的一元碱NaO
H与一元酸HA反应,恰好反应时是1:1,体积相同。所以当反应处于y点时,可认为是NaOH加入0.95mol,未反应的HA是0.05mol,此时溶液体积为V,则()()()()76a0.9510HAHA1.9100.05HAccVKcV−+−−==,A项正确
;a点滴定分数为0.50,此时溶液中成分为NaA和HA,且二者浓度相等,pH7,证明HA的电离程度大于NaA的水解程度,()()HAAcc−,B项错误;b点滴定分数为1.00,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但是体积变成二
倍,浓度降为原来的一倍,()()()1NaHAA0.05molLccc+−−=+=,C项错误;c点根据电荷守恒:()()()()NaAOHHcccc+−−+,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6.(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2SiO和4CaSO(每个物质1分,写错不得
分)适当升温、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搅拌、将硼镁泥粉碎(其他合理也可以得分,每种1分,写升温、增加酸的浓度也给分)(2)222ClOMnHO====ClMnO2H−+−+++++(写成化学方程式不得分,环境错不得分,配平错误扣1分,漏写物质不得
分)(3)B(1分)5.0(1分,写成5不得分)(4)5810−(5)蒸发浓缩或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蒸发结晶不得分,不写蒸发浓缩不扣分,不写冷却结晶不得分,少过滤扣1分)【解析】一种以硼镁泥(主要含3MgCO,还含C
aO、FeO、23FeO、23AlO、MnO、2SiO等)加入X试剂后酸浸,最后要制备42MgSO7HO,说明加入的是硫酸溶液,2SiO难溶于酸,生成微溶的4CaSO,滤渣为2SiO和4CaSO,得到2Mg
+、2Ca+、2Fe+、3Fe+、3Al+、2Mn+,加入NaClO溶液将2Fe+、2Mn+氧化为3Fe+和2MnO,加入MgO或者2Mg(OH)调pH将3Fe+、3Al+转化为沉淀除去,蒸发结晶趁热过滤除去4CaSO,冷却结晶得到42Mg
SO7HO。(1)要制备42MgSO7HO说明加入的是硫酸溶液,故X为24HSO溶液。根据分析可知2SiO难溶于酸,生成微溶的4CaSO,故滤渣为2SiO和4CaSO;提高2Mg+的浸取率采取的措施有适当升温、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搅拌、将硼镁泥粉碎等。(2)根据分析可知加入Na
ClO溶液将2Fe+、2Mn+氧化为3Fe+和2MnO,氧化2Mn+的离子方程式为222ClOMnHO====ClMnO2H−+−+++++。(3)“调pH”时,为了不引入新杂质,最适宜使用的Y试剂是MgO,故应该选B项;此时,溶液中主要要除去的杂质
离子是3Fe+和3Al+,3Al(OH)溶解度大,所以调pH最小要保证3Al+沉淀完全,当溶液中()36Al10mol/Lc+−=时,根据33sp3Al(OH)1.010K−=,()339361.010OH10mol/L1.010c−−−−==,()5H10mol/Lc+−
=,则所调pH5.0=。(4)“调pH”后3Fe(OH)和3Al(OH)两种沉淀共存,因此滤液中()()33Fe:Alcc++=5sp3sp3Fe(OH):Al(OH)810KK−=。(5)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4MgSO的溶解
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4CaSO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因此结晶2的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17.(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22=24===HO4eOH−+−+(写成22O==4OH4O==e2H−−−+也可以得分)2242722CrO2HCrOHO−+−++(2
)①AgCl比24AgCrO更难溶,在相同浓度的Ag+溶液中,Cl−更易结合Ag+生成沉淀(体现铬酸银溶解度大即可得2分)②A洗涤、润洗(每个1分,少写一个扣1分,多写1个扣1分)滴入最后半滴3AgNO标准溶液,锥形瓶中产生了砖红色沉淀,且30s(或半分钟)内不消失(半滴写1滴不扣分,砖红
色沉淀1分,后半句1分,没有砖红色沉淀直接不给2分)③0.1013偏低(1分,偏小、变小不扣分)【解析】(1)阳极区能得到重铬酸钾溶液的原因是:阳极上2HO放电,222HO4e====O4H−+−+,溶液中H+浓度增大,发生后续2242722CrO2HCrOHO−+−++
,使24CrO−转化为227CrO−,部分K+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移动到阴极区,使阳极区溶液的主要溶质变为227KCrO。(2)①AgCl比24AgCrO更难溶,在相同浓度的Ag+溶液中,Cl−更易结合Ag+生成沉淀
。②3AgNO标准溶液为酸性溶液,应该放在酸式滴定管里,故选A项;滴定管检漏后装液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洗涤和润洗;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滴入最后半滴3AgNO标准溶液,锥形瓶中产生了砖红色沉淀,且30s(或半分钟)内不消失。③第二组数据偏差过大
,舍弃,标准液消耗的体积20.3020.20mL20.25mL2+==,()3320.25mL100.1000mol/LCl0.1013mol/L20.00mL10c−−−=;配制3AgNO标准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所得标准溶液浓度偏
大,然后用该溶液进行滴定,会导致滴定时标准溶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18.(14分,每空2分)(1)46−(没写负号不得分)(2)B(3)①>②反应已达到平衡,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随温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放热1分,逆向移动1分)③364(4)①b②A【解析】(1)()1Δ803234
363414326464346kJmolHEE−=−=+−++=−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2)该反应焓变小于0,为放热反应,低温有利于反应正向移动,同时该反应为气体系数之和减小的反应,高压有利于反应正向移动,可以提高甲醇的平衡转化率,故选B项。(3)①
由反应2232CO(g)3H(g)CHOH(g)HO(g)++知,相同温度下,压强越大,平衡正向移动,2CO转化率越高,12pp。②分析236℃后曲线变化的原因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随温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二氧化碳转化率在236℃后逐渐降低。③根据条件列出三段式可求解,假设初始
量为2CO1mol,2H3mol,则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0.82.40.20.23.6mol+++=,则()20.8CO3.6x=、()22.4H3.6x=、()()320.2CHOHHO3.6xx==。计算得()()()()2
32x33220.2CHOHHO33.6COH640.82.43.63.6xxKxx===。(4)反应Ⅰ为吸热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K增大即随着1T的增大K减小,所以Ⅰ的线为b。根据盖斯定律,总反应式=+①②,则1
2ΔΔΔHHH=+,则2Δ86.9kJ/molH=−,反应Ⅰ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Ⅱ,反应Ⅰ为决速步,总反应为放热反应,A项正确;反应Ⅰ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Ⅱ,反应Ⅰ为决速步,总反应为吸热,B项错误;反应Ⅰ的活化能小于反应Ⅱ,反应Ⅱ为
决速步,总反应为吸热,C项错误;反应Ⅰ的活化能小于反应Ⅱ,反应Ⅱ为决速步,总反应为放热,D项错误。19.(14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二(1分,写成“2”不扣分)正盐(1分,不写“盐”字不扣分)(2)
①3110−②5210−③BCA(写成小写扣1分,写反了如果没有“<”号不得分,有“<”号扣1分)④增大(写变大不扣分)(3)①22=2HO2eH===2OH−−++(写H+放电不扣分)②2333HP===PO2H=HO−++【解析】(1)已知33232HPO
2NaOH()====NaHPO2HO++过量,则33HPO属于二元酸,得到23NaHPO属正盐。(2)①忽略33HPO的二级电离和水的电离,则()()2123HPOH110molLcc−+−−=,()33HPOc=()2110.11110molL0.1molL−−−−=,则该温
度下33HPO的电离平衡常数()()()23a133HHPOHPOccKc+−=2231101101100.1−−−=。②()()()233a133HHPO110HPOccKc+−−==、看图可知()()()237a223HHPO41
0HPOccKc+−−−==,a1a2KK=()()()()()()()()()22223337310333323HHPOHHPOHHPO410110410HPOHPOHPOccccccccc+−+−+−−−−−===,根据图示,图像中C点()()2333HPOH
POcc−=,所以()210H410c+−=,对应的()105H410210mol/Lc+−−==。③A、B、C三点水的电离程度比较,在整个分布曲线上当溶液中溶质恰好成为正盐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因此三点从左到右的变化趋势为逐渐增大,因
此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CA。④浓度均为0.1mol/L的23NaHPO和NaOH的溶液混合,二者不发生化学反应,且23NaHPO能水解,而NaOH抑制水解,加水稀释10倍后促进了水解,NaOH抑制水解程度减弱,所以溶液中()()2323
HPOHPOcc−−将增大。(3)电解23NaHPO溶液的阴极反应式为:22=2HO2eH===2OH−−++,阳极室的电极反应式为22=24===HO4eOH−+−+,H+透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到产品室。阴极室
中Na+透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到阴极室,23HPO−透过阴膜进入到产品室,发生反应为:2333HPO2H====HPO−++。所以①阴极反应式为222HO2e====H2OH−−++;②产品室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33HPO2H
====HPO−++。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