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福建新高考】2021年高三化学全真模拟卷05(解析版).docx,共(13)页,629.45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b71ffc92f1e44e7a3db904ad52951e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全真模拟卷(福建新高考)化学试卷05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Al27S32Fe56Cu64Zn65Ag108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唐代赵蕤所题《嫘祖圣地》碑文记载:“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弼政之功,殁世不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抽丝编绢”涉及化学变化B.蚕丝和棉纤维都是天
然高分子,不能灼烧鉴别C.蚕丝水解可以生成葡萄糖D.丝绸制品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能高温烫熨【答案】D【解析】A.“抽丝编绢”是将蚕茧抽成线,再编织成绢的过程,没有新物质产生,不涉及化学变化,故A错误;B.蚕丝是蛋白质,棉纤维是纤维素,两者都是天然高分子,蛋白质在灼烧时会有烧焦羽毛
气味,因此可用灼烧鉴别蚕丝和棉纤维,故B错误;C.蚕丝是蛋白质,水解最终产物是氨基酸,故C错误;D.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高温时蛋白质会发生变性,因此不能高温烫熨,故D正确;故选:D。2.水杨酸()是一种脂溶性的有机酸,可用于阿司匹林等药物的制备。下列关于水杨酸
的说法错误的是A.其化学式为763CHOB.能与3NaHCO溶液反应生成2COC.1mol水杨酸能与4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答案】C【解析】A.根据结构简式可判断水杨酸的化学式为763CHO,A项正确;B.水杨酸中含
羧基,能与3NaHCO溶液反应生成2CO,B项正确;C.羧基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而苯环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mol水杨酸只能与3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C项错误;D.水杨酸苯环上的氢原子有4类,因此其一氯代物有4种,D项正确;答案选C。3.已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3g金属钠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Na2O与Na2O2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B.常温常压下,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所含的分子数均为NAC.1mol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等于NAD.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有
的C−Cl键数为0.4NA【答案】A【解析】A.2.3g金属钠的物质的量是0.1mol,按得失电子数守恒,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Na2O与Na2O2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A正确;B.常温常压下,等物质的量的N2
和CO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当物质的量是0.1mol时分子数目才各自为NA,B不正确;C.1molCH4与Cl2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则按原子数守恒可知CH3Cl分子数小于NA,C不正确;D
.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为液体,2.24LCCl4中含有的C−Cl键数原大于0.4NA,D不正确;答案选A。4.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BCD装置目的用苯萃取碘水中的碘粗铜精炼实验室制备氨气
实验室收集NO气体【答案】D【解析】A.分液漏斗下端应紧贴烧杯壁,防止液体飞溅,故A错误;B.粗铜精炼时,精铜作阴极,应与电源负极连接,故B错误;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朝下倾斜,故C错误;D.NO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
收集,故D正确;故选D。5.氟利昂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它是本世纪20年代合成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当作制冷剂。如图为氟利昂(如CFCl3)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Ⅰ中有极性共价键的断裂B.过程Ⅲ中O+
O=O2是放热过程C.过程Ⅱ和Ⅲ的总反应可表示为O3+O=2O2D.上述过程说明氯原子和氧化氯均是破坏O3的催化剂【答案】D【解析】A.过程Ⅰ中CFCl3转化为CFCl2和Cl,断裂极性共价键C-Cl,A正确;B.原子结合形成分子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是放热过程,B正确;C.过程Ⅱ的
方程为O3+Cl=ClO+O2,过程Ⅲ的方程为O+ClO=O2+Cl,则过程Ⅱ、Ⅲ的总反应为O3+O=2O2,C正确;D.由图可知,Cl和ClO均是由CFCl3分解而来,故CFCl3是破坏O3的催化剂,D错误;故选D。6.短周期主族元素A
、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C的原子序数之差为8,A、B、C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的半径:B>C
>D>AB.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C>D>AC.C和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为强酸D.B与D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答案】C【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C的原子序数的差为8,说明A、C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设B的最外层
电子数为x,由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可知,A、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x,由A、B、C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可得:x+2x+2x=15,解得x=3,则A为O元素、B为Al元素、
C为S元素,由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知,D为Cl元素。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着核电荷数增大,离子半径依次减小,氧离子和铝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氧离子的离子半径大于铝离子,故A错误;B.元素的非
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三种非金属元素中,氧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则水的热稳定性最强,故B错误;C.硫元素和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硫酸和高氯酸,硫酸和高氯酸均为强酸,故C正确;D.氯
化铝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故D错误;故选C。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四氧化三铁溶于足量稀硝酸:3Fe3O4+28H++-3NO=9Fe3++NO↑+14H2OB.工业上
生产漂白粉的原理:Cl2+2OH−=C1−+ClO−+H2OC.向硫酸氢铵溶液中滴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4NH+OH−=NH3·H2OD.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入少量H2O2溶液:-42MnO+6H++7H2O2=2Mn2++6O2↑
+10H2O【答案】A【解析】A.四氧化三铁溶于足量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和NO,离子方程式为:3Fe3O4+28H++-3NO=9Fe3++NO↑+14H2O,故A正确;B.工业上生产漂白粉是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石灰乳中氢氧化钙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不能拆成离子形
式,故B错误;C.硫酸氢铵溶液中滴入少量氢氧化钠氢氧根先与氢离子结合,+-2H+OH=HO,故C错误;D.化合价升降不守恒,应为:-42MnO+6H++5H2O2=2Mn2++5O2↑+8H2O,故D错误。故答案选:A。8.利用电解法将
CO2转化为CH4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过程中,H+由b极区向a极区迁移B.电极b上反应为CO2+8HCO-3−8e−=CH4+CO2-3+2H2OC.电解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电解时Na2SO4溶液浓度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通过电解法可知此电池为电解池,由a极生
成O2可以判断出a极为阳极,则b为阴极。阳离子向阴极流动,a极上反应为4OH-―4e-=2H2O+O2,电极b上反应为CO2+8HCO3−+8e-=CH4+8CO2-3+2H2O。电解时OH-比2-4SO更容易失去电子在阳极生成O2,
所以电解Na2SO4溶液的实质是电解水,溶液中的水发生消耗,所以Na2SO4溶液的浓度是增大的。A.由a极生成O2可以判断出a极为阳极,b为阴极,阳离子向阴极流动。则H+由a极区向b极区迁移正确,故A错误;B.电极方程
式配平发生错误,电极b上反应应为CO2+8HCO3−+8e-=CH4+8CO2-3+2H2O,故B错误;C.通过电解法可知此电池为电解池,所以电解过程中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C正确;D.电解时OH-比2-4SO更容易失去电子,所以电解Na2SO4溶液的实质是电解水,溶液中的水发生消耗,所以N
a2SO4溶液的浓度是增大的,故D错误;故选C。9.H2A是一种二元酸,水溶液中存在形态有三种(H2A、HA−、A2−)。常温下,用NaOH调节溶液的pH,各形态的组成分数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δ(A2−)=()()()()2--2-2cAcHA+cHA+c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
线②是HA−的浓度分数随pH的变化曲线B.通过图像可以得出a点对应的横坐标为2.8C.A2−的水解常数Kh1=10−9.7,NaHA溶液显酸性D.pH=4.3时,溶液中c(Na+)+c(H+)=2c(H
A−)+c(OH−)【答案】D【解析】H2A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首先发生反应,H2A+NaOH=NaHA+H2O,该过程中H2A的浓度减小,HA−的浓度增大,当两者1:1恰好完全反应时,HA−的浓度达到最大值,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HA−的浓度减小,A2−的浓度增大,根据反
应的过程分析各粒子浓度的变化。A.由上述反应过程可知,曲线②代表HA−的浓度分数,故A正确;B.H2A的电离方程式为:-+2HAHA+H,-2-+HAA+H,-+a12c(HA)c(H)K=c(HA),由交点(1.3,0
.5)可知+-1.3a1K=c(H)=10,同理可由交点(4.3,0.5)可求得:-4.3a2K=10,a点时c(H2A)=c(A2−),()()()()()()()()()-2222-2a1a--222cHAcHAcHcHAcAcAc
HKK==c1AcHH+++=,则()-1.3-4.3-2.8a1a2=KK=1010=1H0c+,该点pH=2.8,故B正确;C.A2−的水解方程式为:2--2A+HOHA+OH−,--w2h2--a21Kc(HA)c(OH)c(HA)c(OH)c(
H)=c(HA)c(HA))Kc(HK++===-14-9,7-4.31.010=1010,故C正确;D.pH=4.3时,由电荷守恒可知:c(Na+)+c(H+)=c(HA−)+c(OH−)+2c(A2−),又c(HA−)=c(A2−),所以c(Na+)+c(H+)
=3c(HA−)+c(OH−),故D错误;故选:D。10.用还原法可以将硝酸厂烟气中的大量氮氧化物(NO)转化为无害物质。常温下,将NO与H2的混合气体通入Ce(SO4)2与Ce2(SO4)3的混合溶液中,其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转化过程的实质为NO被H
2还原B.反应Ⅱ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反应Ⅰ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e4++H2═Ce3++2H+D.反应过程中混合溶液内Ce3+和Ce4+的总数减少【答案】A【解析】A.总反应可以看作烟气与H2反应,则该转化过程的实质
为NO被H2还原,故A正确;B.反应Ⅱ方程式:2NO+4Ce2++4H+=N2+4Ce3++H2O,反应II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B错误;C.反应I中氢气是还原剂,Ce4+是氧化剂,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2+2Ce3+═2H++2Ce2+,故C错误;D.处理过程中,实质
为NO被H2还原,混合溶液中Ce3+和Ce2+总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1.(13分)合理利用工厂烟灰,变废为宝,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某钢铁厂烟灰(主要成分为ZnO,并含少量的CuO、MnO2、Fe2O3等)为原料制备氧化锌的工艺流程如
下:回答下列问题:(1)“浸取”工序中加入过量氨水的目的:①使ZnO、CuO溶解,转化为[Zn(NH3)4]2+和[Cu(NH3)4]2+配离子;②______。(2)ZnO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3)
“除杂”工序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4)滤渣②的主要成分有______(填化学式),回收后可用作冶金原料。(5)“蒸氨沉锌”工序中,“蒸氨”是将氨及其盐从固液混合物中蒸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蒸出物冷凝吸收后得到的碳化氨水可返回______工序循环使用。(
6)从碱式碳酸锌得到氧化锌的工序名称为______。(7)将滤渣①用H2SO4溶液处理后得到______溶液和______固体(均填化学式)。【答案】(1)增大溶液pH,将-3HCO转化为2-3CO(2)ZnO+2NH3·H2O+24NH+=[Zn(NH3)4]2++3H2O
(3)Zn+[Cu(NH3)4]2+=Cu+[Zn(NH3)4]2+(4)Zn、Cu(5)2Zn(NH3)4(HCO3)2+H2OΔ8NH3↑+CO2↑+ZnCO3·Zn(OH)2浸取(6)煅烧(7)Fe2
(SO4)3MnO2【解析】(1)由题意可知,烟灰(主要成分为ZnO,并含少量的CuO、MnO2、Fe2O3等),在浸取工序中可以使ZnO、CuO溶解变为[Zn(NH3)4]2+和[Cu(NH3)4]2+配离子进入滤液①中;NH3与-3
HCO反应,-3HCO的存在会影响[Zn(NH3)4]2+、[Cu(NH3)4]2+的稳定性,氨水过量可以将-3HCO转化为2-3CO,使以上两种络离子稳定存在。(2)浸出时,ZnO溶于碳酸氢铵与氨水的混合溶液中,形成配离子[Zn(NH3)4]2
+和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O+2NH3·H2O+24NH+=[Zn(NH3)4]2++3H2O;(3)在除杂工序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铜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Cu(NH3)4]2+=Cu+[Zn(NH3)4]2+;(4)滤渣②是在除杂工序中产生的,由(
3)分析可知,滤渣②是过量Zn与[Cu(NH3)4]2+发生置换反应产生的,因此其主要成分是Cu、Zn;(5)在“蒸氨沉锌”工序中,“蒸氨”是将氨及其盐从固液混合物中蒸出,Zn元素以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Zn(NH3)4(HCO3)2+
H2OΔ8NH3↑+CO2↑+ZnCO3·Zn(OH)2;蒸出物冷凝吸收后得到的碳化氨水,由工艺流程图可知,碳化氨水可返回到浸取工序中循环使用;(6)碱式碳酸锌(ZnCO3·Zn(OH)2)为固体,要想得到ZnO需要经过高温煅烧。
故从碱式碳酸锌得到氧化锌的工序名称为煅烧;(7)滤渣①的主要成分是MnO2、Fe2O3,向滤渣①中加入H2SO4溶液,Fe2O3与硫酸反应产生Fe2(SO4)3和H2O,而MnO2不发生反应,故将滤渣①用H2SO4溶液处理后得到溶液为Fe2(SO4)3溶液,固体为
MnO2。12.(14分)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易水解,178℃升华,190℃(2.5个标准大气压下测得)熔化。实验室现用下图装置制备少量无水氯化铝。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为氯气发生装置,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足
量MnO2与50mL12mol/L的盐酸充分反应,则所得氯气可制取无水AlCl3的质量应_________13.35g(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装置B中所盛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人认为若无装置B,其余装置、试剂保持不变,也能制备无水AlCl3,事实证明这样做非常危险,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和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待装置内充满黄绿色气体后,再点燃D处的酒精灯,理由是_______。(6)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
,请设计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MnO2+4HCl(浓)ΔMnCl2+Cl2↑+2H2O小于(2)饱和食盐水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3)制得的Cl2中混有HCl,HCl与Al反应时生成H2,受热
情况下H2、Cl2混合气体会发生爆炸(4)分液漏斗防止水蒸气进入D、E中,确保铝和氯气的反应在干燥的环境下进行(5)A处先产生氯气,能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这样可确保D处能制得纯净的氯化铝(6)测氯化铝在熔融状态下的导电性,若测得熔融氯化铝不能导电,说明它是共价化合物【解
析】(1)装置A为氯气发生装置,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ΔMnCl2+Cl2↑+2H2O。根据题意HCl物质的量为0.6mol,根据2Al+3Cl2点燃2AlCl3,得
到6HCl~AlCl3,理论上所得氯气可制取无水AlCl3的质量m=10.6mol133.5gmol=13.35g6−,但由于浓盐酸变稀,稀盐酸不和二氧化锰反应,因此产生的氯气比理论少,因此制取的无水AlCl3的质量小于13.35g。(2)氯气中含有HCl杂
质,因此装置B中所盛试剂为饱和食盐水,其作用是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3)根据题意,制得的Cl2中混有HCl,又由于HCl与Al反应时生成H2,受热情况下H2、Cl2混合气体容易发生爆炸。(4)根据装置图得到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由于氯化铝易发生水解,整个制备过程中要处于无水的环境下,因此装置
C和F的作用是防止水蒸气进入D、E中,确保铝和氯气的反应在干燥的环境下进行。(5)整个实验先产生氯气,利用产生的氯气排除装置内的空气,避免空气中氧气和金属铝反应,可确保D处能制得纯净的氯化铝。(6)利用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来分析,因此测氯化铝在熔融状态下的导电
性,若测得熔融氯化铝不能导电,说明它是共价化合物。13.(13分)正戊烷异构化为异戊烷是油品升级的一项重要技术.正戊烷和异戊烷的部分性质如表:名称结构简式熔点/℃沸点/℃燃烧热/1kJmol−正戊烷CH3CH
2CH2CH2CH3-130363506.1异戊烷(CH3)2CHCH2CH3-159.427.83504.1回答下列问题:(1)稳定性:正戊烷_______异戊烷(填“>”或“=”或“<”)。(2)25℃,101
kPa时,正戊烷异构化成异戊烷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3)在合适催化剂和一定压强下,正戊烷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①28~36℃时,随温度升高,正戊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原因是_______。②150℃时,体系压强从100kPa
升高到500kPa,正戊烷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③15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3.2,则正戊烷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4)在正戊烷中混入一定比例的H
2有利于异构化反应的进行,一种“分步法电解制氢气”的装置如图.该方法制氢气分两步,第一步在惰性电极产生H2,NiOOH/Ni(OH)2电极发生氧化反应;第二步在另一个惰性电极产生O2。①第一步反应时,开关K应该连接_______(选填“K1”或“K
2”)。②第二步反应时,NiOOH/Ni(OH)2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③当电路中转移6.25mol电子时,产生67.2LH2(标准状况),则电能的利用率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1)<(2)CH3CH2CH2CH2CH3(l)=(CH3)2CHCH2C
H3(l)∆H=-2.0kJ/mol(3)①28-36°C时,异戊烷汽化离开体系,产物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②不变③76.2%(4)①K1②NiOOH+e-+H2O=Ni(OH)2+OH-③96.0%【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正戊烷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大于异戊烷释放的热量,则异戊烷具有的能
量低于相同量的正戊烷,故异戊烷的稳定性大于正戊烷;(2)根据表中数据,①CH3CH2CH2CH2CH3(l)+8O2(g)=5CO2(g)+6H2O(l)∆H=-3506.1kJ/mol,②(CH3)2CHCH2CH3(l)+8O
2(g)=5CO2(g)+6H2O(l)∆H=-3504.1kJ/mol,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可得,CH3CH2CH2CH2CH3(l)=(CH3)2CHCH2CH3(l)∆H=-2.0kJ/mol;(3)①含有相同碳原子的烷烃,支
链越多,沸点越低,在28~36℃时,异戊烷气化,从体系中分离,导致平衡正向移动,正戊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②反应体系中,物质均为液态,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则增大压强,正戊烷的平衡转化率不变;③根据图像可
知,150℃时,正戊烷的反应量为m,()()()322233232CHCHCHCHCHl=CHCHCH1mmCHl1-mm初反平K=1mm−=3.2,解得m=0.762,正戊烷的平衡转化率=0.7621×100%=76.2%;(4)①第一步反应时,NiOOH/
Ni(OH)2电极发生氧化反应,则化合价升高,失电子,作阳极,故电路中闭合K1;②第二步反应时,在另一个惰性电极产生O2,则为水失电子生成氧气,故NiOOH/Ni(OH)2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NiOOH+e-+H2O=Ni(OH)2+OH-;③产生标准状况下67.2L
H2,需要转移6mol电子,电能的利用率=6mol6.25mol×100%=96%。14.(10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仪式上,最后亮相的DF-31A洲际战略导弹是我国大国地位、国防实力的显著标志。其制作材料中包含了Fe、C
r、Ni、C等多种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Cr与K位于同一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两种元素原子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关系为K___Cr(填“>”或“<”)。(2)Fe3+可以与SCN-形成一系列不同配位数的红色配合物,所以常用KSCN溶液检验Fe3+的存在,K
SCN中四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SCN-的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3)某镍铜合金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①晶胞中铜原子与镍原子的数量比为______。
②若合金的密度为dg.cm-3,该立方晶胞的边长约为____nm(列出表达式)。【答案】(1)<(2)K<C<S<Nsp(3)①3:1②17323251[]106.0210d【解析】(1)Cr原子的原子半径小
、核电数大,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大,故第一电离能K<Cr;(2)液态NH3和液态H2S相比,液态NH3分子间存在氢键,说明N比S更强烈的吸引H上的电子,而形成氢键,所以就电负性而言,N>S,C与N同一周期,电负
性N>C,硫酸是强酸,而碳酸是弱酸,故电负性S>C,K是金属元素,K的电负性最小,所以KSCN中四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K<C<S<N;SCN-与二氧化碳互为等电子体,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①由镍铜合金的立方晶胞结构可知,Ni位于晶胞的
8个顶点,平均每个晶胞中占有1个Ni;Cu位于晶胞的6个面心,平均每个晶胞中占有3个Cu,晶胞中铜原子与镍原子的数量比为3:1;②若合金的密度为dg·cm-3,晶胞的质量为23643596.0210+g,则晶胞的体积为233653596.0210dgcm−+,该立方晶胞的边长约为13232
516.0210d107nm。15.(10分)有机物F可用于某抗凝血药的制备,工业生成F的一种路线图如图:已知:①RCOOHRCOCl②D与FeCl3溶波能发生显色。回答下列问题:(1)E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B→C的反应类型是_____。(2)H的结
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3)有关F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A.属于芳香烃B.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C.可以发生水解、加成、氧化、酯化等反应D.1miolF最多可以跟4molH2反应(4)写出C+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酯基取代反应(2)(3)CD(4)CH3COCl++HCl【解析】根据生产路线分析可知,乙烯氧化得到A,A为乙醛,乙醛发生银镜反应后酸化得到B,B为乙酸,乙酸与三氯化磷反应生成C
,C为CH3COCl;根据E可知,CH3COCl与D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因此D为,逆推可知,H为,据此分析解答问题。(1)E的结构简式为,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酯基,B→C是乙酸与三氯化磷反应生成C,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H的结构简式为;(3
)A.根据F的结构简式可知,F中含有氧元素,不属于芳香烃,A错误;B.F中不含酚羟基,所以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错误;C.F分子中含有苯环、醇羟基、酯基,所以可以发生水解、加成、氧化、酯化等反应,C正确;D.1mol苯环可以和3mol氢
气发生加成,1mol双键可以和1mol氢气发生加成,所以1molF最多可以跟4molH2反应,D正确;故答案选CD;(4)C+D→E为CH3COCl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其化学方程式为CH3COCl++H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