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化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1.782 MB
  • 2024-10-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省新化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新化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新化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6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省新化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线上测试历史试题.docx,共(9)页,1.78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b697fd119c052e46af4310aad93658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高三期末线上测试历史一、单选题(共48分)1.如表为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墓葬的随葬品情况表,据如表可知,这一时期()地点墓葬遗址名称随葬品情况山东泰安大汶口墓葬遗址大墓陶器多达八十多件,还有象牙梳、玉壁环等。小墓仅一到两件粗制

陶器和石器青海乐都柳湾墓葬遗址墓葬大小不一,随葬陶器数量不等,大者多达九件.小者一到两件甘肃武威皇娘娘台墓葬遗址随葬陶器数量不等.大墓多达三十七件,小墓一到两件A.母系氏族公社趋向稳定B.国家形态初具规模C.多元一体文明格局形成D.社会贫富分化出现

2.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3.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仁之美者

在于天。天,仁也”“人之主大,天地之参也”“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君子(一般指高层)是社会民族的栋梁,可以驾驭万物,自然也就是人民的父母。由此可知,董仲舒()A.勇于突破礼制的束缚B.强调完善个人的修养C.具有一定

的人文关怀D.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4.《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

映了宋代()A.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B.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C.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D.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5.下面是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和人均占有粮食的相关信息。这可以用来说明朝代每人粮食面积(市亩)粮食亩产(市斤/市亩)人均占有粮食(市斤)明代3.233461118潸中叶1

.71367628A.技术进步提高了粮食产量B.人口激增引发粮食潜在危机C.中国农业的提升空间有限D.耕地增加改善了百姓的生活6.甲午战争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在华的资本输出额由战前的2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902年的15亿美元,外资企业深入到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这一现

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合法化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十分缓慢7.中共二大通过宣言,指出在中国社会各阶级中,“幼稚的资产阶级,已能结合全国的力量,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和北京卖国政府”;“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

人握手革命”;工人阶级将会成为“革命领袖军”。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A.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B.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目标C.对中国国情形成理性认识D.领导全国反帝反封建斗争8.下图是抗战时期漫画家华君武的作品,该漫画旨在()A.歌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威力B.增强中

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C.挟击日本侵略中国的滔天罪行D.说明中国持久抗战的艰难曲折9.1951年,东北机械管理局第三机器厂车工赵国有发起爱国主义生产竞赛运动,提出“我们要把工厂变成战场,把机器变成武器”,这立刻得到全国工人

的响应,1200个工矿企业中的120余万职工加入生产竞赛。该运动A.有利于我国应对严峻的国际局势B.反映出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C.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D.助长了工业建设中的冒进倾向10.对如图内容解读正确的是中央财政支农投入

情况(单位:亿元)A.政府长期正视“美好乡村”建设B.农业生产出现规模化产业化趋势C.中央支持农业发展力度持续增强D.农业经济结构在调整中得到优化11.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人类文明,以下是最初文明出现于东亚黄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及北非的尼罗河流域标志性图片,它们的共同的

特征是()A.神权与政权相结合B.农业与商业相结合C.专制与法制相结合D.君主与民主相结合12.下图为拜占庭帝国画作《查士丁尼及其随从》,画作上查士丁尼不仅居中而且显得最为高大。他的左边是大主教马克西米尔和三位助祭师,右边是两个贵族近臣和五个年轻侍卫。这说明,当时拜占庭帝国()A.

军队决定帝国一切事务B.王权位于国家权力中心C.美术创作以宫廷生活为主D.教会权势凌驾于王权之上13.有人认为,哥伦布的行为是“在世界各地对他们所能奴役的一切民族所采取的野蛮和残酷的暴行,是世界史上任何时期、任何野蛮愚昧和残暴无耻的人种都无法比拟的”。执这一史学观点的

是()A.文明史观B.整体史观C.唯物主义史观D.民族史观14.下表是19世纪六七年代美俄等国的相关史事。据此可知国家重大措施美国林肯总统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普鲁士宰

相俾斯麦促成南德诸邦与北德意志联邦实现合并日本明治天皇颁布“废藩置县"、“四民平等”等法令A.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趋同B.各国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C.国家元首享有立法大权D.深化工业革命的条件成熟15.1910年前后,西欧社会主义者漠视体育运动,担心其挤占工会和党务工作的时间。1920年代,随

着资产阶级精英化、商业化的体育观念的盛行,很多社会主义者起而建立国际劳工体育联盟,举行国际工人奥运会,强调“把体育文化作为各国青年和平团结的语言”。这反映出西欧A.社会生活风尚急剧变化B.两种意识形态竞争

加剧C.经济大危机初见端倪D.国际工人运动出现分裂16.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年)的《尤利西斯》是一部典型的意识流小说,它不仅采用大量内心独白和心理描写,而且书中没有标点符号,部分段落没有逻辑次序,人物全由混乱不清的意念、潜意识

和性意识所支配。该小说()A.表达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不满B.以写实手法揭露工业文明道德沦丧C.表达了鲜明的反传统价值观和意识D.控诉了世界大战给世界造成的创伤二、非选择题(共52分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魏晋至宋元时期北民的大量南迁,以及南方人口

的自然增长,使该地成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终致人满为患,于是出现了明初政府组织的移民潮。明太祖将江、浙、皖、精等地数十万人民移至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黄淮间地区,又把山西和山东东部地区的人民移往河北、河南和山东西部等地。同时,在长城一线设置了9个边镇,设立卫所、移民屯边,规模达千万之多,这在历史

上是极为罕见的。——摘编自唐克周《中国古代移民问题初探》等材料二清军入关,东北人口大减,土地荒芜。顺治初年清政府“招徕流民”垦荒以开发东北,颁布《辽东招民开垦例》以减免税等政策鼓励移民。为了维持满洲固有的风俗以及保护满洲旗人的生计,1668年康熙皇

帝下令永远停止在辽东招民授官,东北地区进入了封禁期。清政府甚至企图通过“清边”之策来阻止流民出关,但效果不甚理想。1861年东北地区部分开禁后,特别是日俄战争爆发后,东北地区的移民急剧增加。清政府在吉林、黑龙江两省都设立了

招垦局,统一管理移民事务,因此关内北方各省的贫苦农民更加“蜂攒蚁聚”,聚族而居。光绪时东北完全开禁,闯关东的中原流民如洪水般涌入,使东北人口激增到1000余万。——摘编自李艳男《清末民初东北关内移民与社会变迁浅析》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明初移民潮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关内东北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16世纪—20世纪初的世界近代史历程中,现代化经验大多来自西方,西方化也由此被塑造成人类现代

化的代名词,然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这种神话正在被打破,人们正在更加全面地认识西方现代化。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固然有其共同特征,同时西方国家内部的现代化进程也存在较大差异。尽管现代化始于西方,但现代化

道路绝非西方“专利”。西方现代化建立在对非西方的掠夺和控制基础上,其历史黑暗面永远难以抹去。从原始积累时期通过圈地运动剥削农民,到机器大工业时代剥削工人;从寻找新大陆、建立贸易据点,到大规模殖民、建立跨洋帝国,西方现代化展现出恃强凌弱、泯灭人性的掠夺本质。——摘编自戴维来《世界现代化

道路绝非独尊西方》材料二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和基本逻辑。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开拓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推动世界现代化进

程迈向更高台阶;丰富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为其他还在探寻现代化路径的国家提供了更多可能。中国式现代化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的思维定式,开辟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元性。——摘编自任保平任欣怡《中国式现代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现

代化的共同特征并予以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性”的内涵及创新。1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中国疆域辽阔,村庄星罗棋布。全国的自然村落

1990年是377.3万个,2010年减少到273万个,到2015年减少到264.5万个。近年大量村庄合并和新型社区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乡村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原来自然分散、熟人性的、以乡土生活为主的村落共同体

,在快速消失,代之以更多集中化的陌生性的、以非农生活为主的新社区。这意味着整个农村社会发展已处于非常重要的转型阶段。材料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部分著作著作作者出版信息《屯堡乡民社会:九溪村》孙兆霞等2005年《城市化中的石牌村

》郑孟煊等2005年《李集村:农民生产和生活的60年变迁》林刚2010年《李罗侯村76年的变迁》朱文强2011年《一个北方村落的百年变迁》林聚任等2013年——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翼主编《改革开放40年社会发展与变迁》(1)据材料一,概括近年中国农村发生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

变化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这些著作研究的核心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些学者研究该问题的视角有何主要特点。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材料一对材料二的影响。20.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

惯例和国际组织等。以下是国际秩序发展史上重要事件的节选。材料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1651年,英国颁布了多项《航海条例》保

护本国贸易。为了迫使荷兰接受《航海条例》,英国发动了一系列对荷兰的战争。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南京条约》,条约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关税主权。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28年8月,美、

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1945年6月,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1947年,23个国家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该协定的框架下,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1970年,25届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

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中明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在内。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国际秩序”自拟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参考答案1-16D

ACDBACBACABDDBC17.(1)政府的组织和鼓励;南北人口分布不均衡;强化北方边境安全的需要。(2)特点:受政府政策影响;具有阶段性;近代以来形成高峰;以解决生计为主要目的。影响:缓解了内地人口压力和人地矛盾;促进了东北地区

的开发;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东北边境的稳定和安全;推动了东北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影响了近现代以来我国经济和人口分布格局。18.(1)共同特征:经济上实行工业化(以资本主义经济为根本);政治上实行代议制民主制度,思想上推行自由主义价值观;带有掠夺性、剥削性。(任答3

点)评价:西方的现代化打破了封建秩序,促进了社会转型;使西方社会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西方的现代化不仅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西方现代化是建立在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的现代化。(任答3点)(2)内涵:正确把握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借鉴世

界各国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遵循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探索现代化多元模式的“中国方案”。创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互利共赢、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现代化。(任答2点,其他言之有理也可)19.(1)自然村落不断减少(或村庄合并)、新型社区崛起、乡村面貌和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主要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工业化和城镇化推动、国家政策的引导(2)核心问题:中国农村的社

会变革。主要特点:微观切入、典型案例研究、注重研究变迁过程(或注重从较长时间观察)影响:中国农村的巨变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并提供了研究的素材。20.示例一:论题:近代国际秩序不断发展完善。论述:1618-1648年的30年战争促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

开创了用国际会议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是近代国际法国际秩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各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剧,旧体系已难以维系。于是一战、二战相继爆发。尽管1928年的《非战公约

》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和平的作用,但并没有化解矛盾。二战中《联合国宪章》的签署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通过各项国际协议推动了集体安全机制进--步完善,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举措,促进了国际秩序的进一步

完善发展。综上所述,随着国际协议的签订。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修改,以及国际组织的出现,国际秩序在不断发展完善。示例二:论题:国际经济秩序由贸易保护向贸易自由转变。论述:新航路开辟后,在殖民扩张中,欧洲国家

实行重商主义,保护本国贸易,用提高关税的方法维护本国利益。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并发动对荷兰的战争,迫使荷兰接受条例。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发展迅速,国际贸易更加繁荣,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更自由的环境实现利益最大

化。欧洲各国经济政策开始向自由主义转变,给贸易自由发展的空间,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国际经济秩序走向自由。二战后,1947年,23个国家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一步削弱了各国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间自由贸易的发展,推动自由贸易机制完善。由此可知,国际经济秩序由贸易

保护向贸易自由发生转变,促进了国际贸易繁荣,推动了各国共同发展。示例三:论题:中国在近代国际秩序中从被动走向主动。论述:1840年鸦片战争打破了清王朝闭关锁国的政策,战争失败迫使中国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一《南京条约》

。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清政府并不近代熟悉条约和国际秩序,被动接受,使中国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国家主权被破坏。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逐渐解决了中国近代外交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并在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创造性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不同社会和政治制度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1970年25届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中明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在内。综上,随着国家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国在近代国际秩序

中从被动走向主动,在国际秩序演变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维护国际秩序的重要力量。(其他论题,如:国际条约的签订在国际秩序中起重要作用:国际秩序的建立与完善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国际秩序与国家间实力对比密切相关等均可)获得更多

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52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