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9月)B卷(全解全析).docx,共(7)页,48.656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b24fbc9d1e126625a8f3069c33264d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八年级阶段性检测卷B卷物理·全解全析1234567CACBADD89101112CBDDB1.C【解析】人们确定车行驶了一里还是十里是根据鼓和镯发声有不同的音色。故ABD错误,不符合题意;C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2.A【解析】AB.观察
图可知,第一次拨动时,音调偏高,应将A弦调松,使琴弦振动频率变慢,使音调降低;第二次拨动时,音调偏低,应将琴弦调紧,使琴弦振动频率加快,使音调升高,说明琴弦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CD
.第一次拨动时,响度小,为56dB,琴弦振动幅度小;第二次拨动时,响度大,为73dB,琴弦振动幅度大,即振动幅度第一次小于第二次,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C【解析】AD.敲击水瓶琴、吹着的哨子都因为物体的振动发出声音,故AD不符合题意;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能产生
声音,但不能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C.立体声收音机关闭,振动停止,不能发声,故C符合题意。故选C。4.B【解析】A.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噪声强度显
示仪能监测噪声大小,不能改变噪声大小,故B错误,符合题意;C.倒车雷达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倒车雷达根据回声计算出障碍物到车的距离,这是声能传递信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共振现象不能在真空中出现,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5.A【解析】由显示屏上的数据65.7分贝可知,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噪声监测器,外界的噪声越大,也就是响度越大,其所显示的数字就越大,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不是测音调、音色和声速的,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
合题意。故选A。6.D【解析】A.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B.沸水的温度在100℃左右,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所以不能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故B错误;C.体温计可以脱离被测物体来读数,实验室用温度计读数时不能脱离被测物体
,故C错误;D.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因此该体温计的示数是38.5℃,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6.5℃,体温计在没有甩的情况下直接测正常人的体温,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5℃,故D正确。故选D。7.D【解析】制作过程是向盛有冰激
凌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由于液态氮汽化吸热,使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8.C【解析】A.由题意可知,人坐
上该坐垫后,坐垫内的物质温度不变,但能让人感觉凉爽,说明吸收了热量,故A错误;B.人坐上去后,坐垫内的物质再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属于晶体,故B错误;C.坐垫内物质熔点低于人体温度,人坐上去后,坐垫内的物质从人体吸收热量熔化,人坐在上面会感觉凉爽,故C正确;D.人坐上去后,
坐垫内的物质发生了熔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C。9.B【解析】A.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600℃,高于碘的熔点,碘会发生熔化现象,故A错误;B.小红应该将试管底部放入开水中,这样不会达到碘的熔点,碘不会熔化,但
可以发生升华现象,达到实验的目的,故B正确;C.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温度为0℃,温度太低,碘不会发生升华现象,故C错误;D.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碘不易发生升华,且碘有毒,故D错误。故选B。10.D【解析】A.温度计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即量程,还要看清温度计的的分度值,
然后选用合适的温度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待液体充分接触,不能触碰容器底和侧壁,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体温计测量前要先甩一甩,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则不需要
这样操作,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1.D【解析】A.无皮鼓的鼓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无皮鼓的鼓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无皮鼓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40m/s,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3×108m/s,故C错误;D.同学
和无皮鼓之间是空气,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的耳朵里,故D正确。故选D。12.B【解析】AB.用A、B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小明不同距离的位置检测,监测器A距发声体较远,响度应较小;对比甲、乙两图可知,甲图中振幅小、声音的响度小,所以甲图
为监测器A处检测到声音的波形,且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响度减小,故A错误,B正确;C.声音是由长笛发出的,发声体不变,且甲、乙两图中声波的形状不变,说明音色不变,故C错误;D.室内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则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B。13.液
化吸收【解析】[1]露是液体,白露时节天气变冷,温度变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了小水珠,所以露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2]雪的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需要吸收热量。14.振动音调音色【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拨动三弦时,弦振动产生声音。[2]吹奏
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空气柱长度发生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发生改变,故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3]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音色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15.振动转换振幅响度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振动响度低【解析】(1)[1][2][3]图甲
中,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这种实验方法叫做转换法,通过乒乓球被弹起说明物体发声时在振动,乒乓球弹起的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该实验可以说明响度跟振幅的关系。(2)[4][5]图乙中抽气机不
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被拨打的手机的铃声响度越来越小,直到听不见,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6][7][8]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
振幅变大,响度变大,若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音调越低。16.音调响度70【解析】[1]弓弦摩擦
不同长度的金属杆时,不同金属杆的振动频率不同,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2]用小锤轻重不同的敲击琴的底部时,琴的振幅不同,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3]当演奏发出的声音不超过70dB时,可以保证其他人正常的工作和学习,超过90dB时,会损伤听力。17.固信息不同振动
【解析】(1)[1]小红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固体能够传声。[2]“通话”能获取相应的通话内容,体现了声能够传递信息。(2)[3]用
细金属丝代替细线,传播介质发生了改变,听到的声音大小发生了变化,说明不同介质传声效果不同。(3)[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手捏住线上一部分,由于手阻止了线的振动使声音无法通过线来传播。18.冷水沸腾气压越低,沸点越低【解析】[1][2]在烧瓶中注入刚沸腾的水,塞紧
瓶塞,将烧瓶倒置,用冷水浇烧瓶底部,烧瓶中液体上方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液面上方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水重新沸腾。[3]高原地区地势高,大气压低,水的沸点随之降低,因此当水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够高,所以高原地区普通锅煮不熟面条。19.乙减少不会凝华放出【解析】(1
)[1]甲装置,试管内的碘很容易达到熔点,出现熔化现象,出现熔化过程之后,液态碘也容易出现汽化过程,就不是升华过程了,乙装置水温最高是100℃,碘不会出现熔化和汽化过程,只发生升华过程,所以甲乙这两个实验
方法中乙同学的更合理。(2)[2][3][4][5]如图乙中,实验不久,水升高温度时,碘发生升华,试管内逐渐出现碘蒸气,水温越高,出现的碘蒸气越多,即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碘蒸气,且水温最高是100℃,碘不会出现熔化和汽化过程,故烧瓶底部不会出现液态的碘;再过一会儿,还可以观
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碘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凝华成了固态,在此过程中对外放出热量,可以观察到烧瓶内温度计示数变大。20.液化升华吸热【解析】[1]烧开水时壶嘴上方冒“白气”,是壶嘴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壶嘴周围
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2]室外的雪人没有熔化,慢慢变小,是由固态的冰直接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3]炎热的夏天,在水中游泳的人上岸后会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时要吸热的缘故,属于汽化现象。21.固体能够传声噪声大液体表面积【解析】[1][3]听音
棒是固体,传声效果好,能增大声音的响度,使声音听起来更大。[2]由于地下水管漏水时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较小,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可以避免噪声的干扰。[4]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
分的蒸发,原因是减小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22.压缩体积冷液态丁烷汽化要吸热【解析】[1]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气体打火机里的丁烷气体,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2][3]丁烷外泄后迅速汽化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
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冷。23.水浴法受热均匀BC吸热EF放热晶体固液共存【解析】(1)[1][2]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优点是使得物质受热均匀,并且温度变化比较缓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
[3][4][5][6][7]由图像可判断,该物质在BC段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C段处于熔化过程。其熔点为45℃;该物质在EF段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EF段处于凝固过程。其凝固点为45℃;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的,所以
此物质是晶体。(3)[8]图中EF段表示的是凝固过程,14min时物质处于凝固过程中,则14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24.振动在桌面放置一些绿豆,观察绿豆的跳动能量不能传播【解析】(1)[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而产生。(2)[2]用手使劲敲桌面,桌面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观察不到桌面的振动。为了能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改进方法是:在桌面放置一些绿豆,观察绿豆的跳动。(3)[3]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音叉也会发
声,泡沫小球被弹开,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4)[4]小龙把闹钟放在玻璃罩中,用抽气机向外抽气,闹铃声越来越小,由此可推理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25.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8C【解析】(1)[1]根据图所示
可知此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部了,不符合正确使用方法。(2)[2]由表格数据可知,水从第7min开始沸腾,沸腾后温度不变,而第8min时水的温度降低了,故该数据错误。(3)[3]第9分钟时水已经沸腾了,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逐渐变大,如图所示(4)[4]由题知,A容器中的液体沸腾了,
B容器中的液体也沸腾了,根据液体沸腾条件:要达到沸点并要持续吸热,要达到这个条件,B的沸点必须低于A的沸点,即ABtt,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6.ABCADF801.02错误见解析【解析】(1)[1][2][3]要验证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
横截面积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短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编号为A、B、C的琴弦材料、长度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所以用编号为A、B、C的琴弦可以验证猜想一。(2)[4][5][6]要验证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
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而琴弦长短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序号为A、D、F的琴弦材料、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所以用编号为A、D、F的琴弦可以验证猜想二。(3)[7][8]要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
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可以选用编号为E、G、H的琴弦进行实验,编号为E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应该与G、H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则长度应为80cm,横截面积为1.02mm2。(4)[9][10]小强打算选用
琴弦F和I同时验证猜想一和猜想三,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没有控制单一变量,不能确定是材料还是横截面积影响。27.蒸发器低C低于D【解析】(1)[1]由短文第一段可知,冰箱的制冷设备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等部件组成。(
2)[2]由短文可知,液态的冷凝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化学物质,所以沸点较低。(3)[3]一般来说温度越低保鲜效果越好,由表格数据知,冷藏保鲜最合适的位置是冷藏室下层,故选C。(4)[4]由表格数据可知,水的凝固点为0℃,而盐水的凝固点为﹣6℃,
所以盐水的凝固点更低。(5)[5]A.电冰箱的背面和侧面贴着墙放,不利于空气流通,会影响电冰箱散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冰箱的冷冻室内积着厚厚的霜,这是由冰箱室内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食物放进冰箱冷冻时用保鲜膜或袋子包起来,可以减少菜中水分的蒸发,从
而减少冰箱中的水蒸气,减少冰箱里产生霜,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下雪时,道路维护者在公路上的水泥桥面撒盐,这是为了降低冰的熔点,使冰雪容易熔化,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