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陕西省咸阳市永寿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摸底)生物试题.doc,共(22)页,271.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99f1bfed174e2916c8c396dc54b1f3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三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2020年1月至今,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其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B.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4种碱基C.该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D.组成该病毒的元素只
有C、H、O、N【答案】D【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且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所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病毒没有独立的代谢系统;病毒不能独自繁殖后代,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后代。【详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
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A正确;B、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只含其中之一,因此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4种碱基,B正确;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得细胞中才能生存,C正确;D、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核酸含有C、H、O、N、P五种元素
,D错误。故选D。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泌蛋白的加工与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B.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主要场所C.所有细胞都具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D.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与膜蛋白有关而与磷脂分子无关【答案】A【解析】【详解】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过程中,内质网能对蛋白质进行合成和加工,高尔基体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运输,A正确。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场所,B错误。细胞生物膜系统是指由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有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组成,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
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以及绝大多数细胞器,因此没有生物膜系统,C错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为一定流动性,与膜蛋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磷脂分子的流动性有关,D错误。【点睛】学生对细胞器
之间的协调配合理解不清以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分泌为例:3.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要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新陈代谢繁殖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每个细胞独立完成D.除病毒外,细胞是
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答案】C【解析】【详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A正确;单细胞生物体能独立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正确;多细胞生物体的单个细胞只能完成该细胞的特定功能,不同细胞密切合作才能完成生物体的生命活动,C错误
;对于有细胞形态的生物而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病毒无细胞结构,基本单位不是细胞,D正确。【点睛】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一般
来说,细菌等绝大部分微生物以及原生动物由一个细胞组成,即单细胞生物;高等植物与高等动物则是多细胞生物,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4.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1)线粒体(2)叶绿体(3)高尔基体(4)
核糖体(5)内质网(6)中心体①上述所有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②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只有(3)(5);③含单层膜的细胞器只有(3)(5)④含RNA的细胞器只有(1)(2)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分析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主要的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
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
。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核糖体: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蛋白质的“装配机器”。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
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详解】①上述所有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①正确;②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②错误;③含单层膜的细胞器只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③正确;④含RNA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
体和核糖体,④错误.故选A.5.几位同学在探索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其中操作及顺序最合理的是()①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②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1mL
③置于适宜温度下保温5min④分别置于100℃、60℃、0℃环境中保温5min⑤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现象⑥将试管中溶液的pH分别调到3、7、11,保持5minA.①④②③⑤B.①⑥④②⑤C.
①②⑥③⑤D.②⑥①③⑤【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在探索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是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pH是自变量,应设置具有一定梯度的多个不同pH条件,比较α-淀粉酶的催化效率,一般至少应设置“低pH、最适pH、高pH”三个指标;因酶具有高效性,应先将酶溶液进
行处理,使之达到实验pH,再与底物混合进行酶促反应,以保证反应一开始便达到预设的pH,最后对因变量进行检测,从而得出结论。综上分析,最合理的操作顺序是②⑥①③⑤,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故选D【点睛】6.在剧烈运动时,人
体骨骼肌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肌糖元B.脂肪酸C.葡萄糖D.三磷酸腺苷【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分子,考查对细胞中能源物质的种类及其供能特点的理解和识记。明确糖类、脂质、ATP的供能特点即可解答该题。【详
解】肌糖元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脂肪酸是脂肪分解的产物,脂肪在缺少糖类时分解供能;葡萄糖是生命活动主要的能源物质;ATP是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故选D。7.能够促使麦芽糖酶水解的酶是A.淀粉酶B.蛋白酶C.脂肪酶D
.麦芽糖酶【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酶,考查对酶的本质和特性的理解。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生化反应。【详解】麦芽糖酶是可以专一性催化麦芽糖水解的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促使麦芽糖酶水解的
酶是蛋白酶。故选B。8.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或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应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双缩脲试剂B液B.可用低倍镜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C.在21三体综合征的患者家系中调查单基因遗传病的特点D.“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
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无需设置空白对照【答案】C【解析】【分析】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
液。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如白化病)、多基因遗传病(如腭裂)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应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制造碱性环境,再加双缩脲试剂B液,A正确;B、用低倍镜就能清晰的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B正
确;C、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遗传遗传病,因此不能在21三体综合征的患者家系中调查单基因遗传病的特点,C错误;D、“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需要先做预实验,所以不必考虑用蒸馏水处理作为空白对照,D正确。故选C。9.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研磨时,添加二氧化硅,目的是保护色素B.利用光合色素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不同可将色素层析分离C.为了让更多的色素附着在滤液细线上,可在细线上连续画多次D.层析时,层析液不能淹没滤液细线,否则色素会溶于其中,实验失败【答案】D【解析】【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原理分
别为: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故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慢。【详解】A、研磨时,添加二氧化硅的作用是有利于研磨充分,A错误;B、利用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可将
色素层析分离,B错误;C、画滤液细线时,需要画线,待滤液干后,再重复画一两次,C错误;D、层析时,层析液不能淹没滤液细线,避免色素溶解于层析液,D正确。故选D。10.下列是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其中都需要消耗ATP的
有()①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②肌肉收缩③蛋白质的分泌④萤火虫发光⑤大脑思考⑥蔗糖的合成⑦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⑦【答案】C【解析】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需要能量的反应一般都需要消耗ATP,如主动运输、肌肉收缩
、萤火虫发光等,大脑思考时ATP中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合成蔗糖时ATP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化学键中。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是渗透作用,不需要消耗能量。11.下图表示人体内氧元素随化合物代谢转移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
.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水中的H只来自于—NH2B.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C.M物质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D.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②③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呼吸的相关知
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①过程为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中,水中的H分别来自于相邻两个氨基酸的氨基(-NH2)和羧基(-COOH),A错误;③过程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缺氧的情况下也
会发生,B错误;M物质是丙酮酸,④过程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C正确;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发生于线粒体中,D错误。【点睛】理清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
吸的过程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12.放置在阳光下的鱼缸中的鱼哪一个会先死去(鱼、缸大小均相同)()A.一缸清水2条鱼和一部分水藻B.一缸清水2条鱼C.一缸清水10条鱼D.一缸清水10条鱼和一部分水藻【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
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而生产者、消费者等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据此答题。【详解】A、一缸清水中只有两条鱼,因而其呼吸消耗的氧气较少,部分的水藻可以制造氧气,所以金鱼一般不会死亡,A错误;B、一缸清水中只有两条鱼,因而其
呼吸消耗的氧气较少,死的较慢,B错误;C、10条鱼的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氧气最多,故而死的最快,C正确;D、一缸清水10条鱼,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多,一部分水藻可以制造部分氧气,所以只有10条鱼的死的慢些,D错误。故选C。13.如图所示装
置先放暗处一昼夜,然后用铝箔纸将甲叶片全部包裹,乙叶片不包裹。在连续照光数天后,摘下甲、乙叶片通过去除叶绿素和漂洗后,再滴加碘液。叙述正确的是()A.包铝箔纸的目的是为防止水分散失B.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
要二氧化碳C.滴加碘液之后,甲叶片呈蓝色,乙叶片呈黄白色D.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需要照光后才能由叶片合成【答案】D【解析】【分析】解此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的目的。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
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详解】A、甲叶片包铝箔纸的目的是为了和乙叶片形成对照,A错误;B、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需要照光后才能由叶片合成,且产物为淀粉,B错误;C、
滴加碘液之后,甲叶片因不能合成淀粉呈黄白色,乙叶片能合成淀粉呈蓝色,C错误;D、通过甲、乙叶片的对照及最终的实验结果,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需要照光后才能由叶片合成,D正确。故选D。14.如图是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而获得的色素带,层析结束后立即在暗室中用红光照射
,此时看到较暗的位置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②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
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详解】图中滤纸条上的四条色素带①②③④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由于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得到不
同的色素带中,能吸收红光的色素带是③④:叶绿素a和叶绿素b,故此时看到较暗的位置是③④。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将洋葱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发生了
质壁分离的细胞自动复原。其原因是()A.细胞因为失水而死亡B.细胞只允许水分子进入C.溶液中的离子进入细胞液D.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水【答案】C【解析】【分析】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到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会产生质壁分离;然后硝酸根离子和钾
离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植物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详解】A、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但并未死亡,A错误;B、细胞允许水分子进入,也允许K+和NO3-进入,
B错误;C、K+和NO3-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液泡,增加细胞液浓度,导致细胞重新吸水复原,C正确;D、细胞通过自由扩散吸水,D错误。故选C。16.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是()A.
0B.8C.16D.32【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染色体单体数为4N,末期染色单体数为2N;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染色体单体数为2N,后期开始染色体单体数为零。【详解】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中染色体
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且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每条染色体只含有一个DNA分子,不含染色单体,因此此时细染色单体数是0。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已知某牛群黑色对棕色为显性,且黑色牛中
有75%为杂合子。一头杂合的黑公牛与一头黑母牛交配,生了下一头黑色小牛,这头小牛为杂合子的概率是()A.1/4B.1/2C.8/13D.3/5【答案】C【解析】【分析】已知某牛群黑色对棕色为显性(用A、a表示),则一头杂合黑公牛的基因型为Aa;该牛群中黑色牛中有
75%为杂合子,则黑母牛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4AA、3/4Aa,据此答题。【详解】若母牛的基因型为1/4AA,其与杂合黑公牛(Aa)交配,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4×(1/2AA×1/2Aa);若母牛的基因型为3/4Aa,其与杂合黑公牛(Aa)交配,
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3/4×(1/4AA×1/2Aa×3/4aa)。因此,一头杂合的黑公牛与一头黑母牛交配,生了下一头黑色小牛,这头黑色小牛的基因型为AA或Aa,其为杂合子的概率=Aa/AA+Aa=(1/4×1/2+3/4×1/
2)/(1/4+3/4×3/4)=8/13。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18.下图是某遗传病系谱图,其中3号、4号是双胞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遗传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3号、4号二者性状差异主要来自基因重组C.5号患者与正常的男性结婚,建议他们生
女孩D.3号、4号二者基因相同的概率为4/9【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1号和2号均不患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相
关基因用A、a)表示。【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因为基因突变的概率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具有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B正确;C、该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男性和
女性的患病几率相同,C错误;D、3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4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也是1/3AA、2/3Aa,二者基因相同的概率为2/3×2/3+1/3×1/3=5/9,D错误。故选B。19.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经过了
()A.实验→分析→假设→结论B.假设→实验→结论→验证C.实验→假设→验证→结论D.分析→假说→实验→验证【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提出遗传的两大基本规律,研究的材料为豌豆,使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据此答题。【详解】
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运用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科学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某种动物(2N=6)的基因型为AaBbRrXTY,其中A、
B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R、r基因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该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甲、乙、丙、丁四个精细胞,甲和乙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丙和丁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其中甲的基因型为AbRXTY,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含5条染色体B.
乙的基因型为AbRXTYC.丙含2条常染色体D.丁的基因型不是aBr就是ABr【答案】C【解析】【分析】某种动物(2N=6)的基因型为AaBbRrXTY,由于A、B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且甲的基因型为AbRXTY,则该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交叉互换。若A与a发生交叉互换,则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RRXTXTYY、AaBBrr,继续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者产生甲(AbRXTY)和乙(abRXTY),后者产生丙和丁,即aBr、ABr;若B与b发生交叉互换,则产生的
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RRXTXTYY、aaBbrr,继续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者产生甲(AbRXTY)和乙(ABRXTY),后者产生丙和丁,即aBr、abr。【详解】A、由于A、B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且甲的基因型为AbRXTY,则甲的形成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其含4条染
色体,A错误;B、乙的基因型为ABRXTY或abRXTY,B错误;C、丙的基因型为aBr或ABr或abr,其含2条常染色体,C正确;D、丁的基因型为aBr或ABr或abr,D错误。故选C。21.下列有关进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生物变异只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C、共同
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错;D、新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隔离,D正确。故选D【点睛】22.赫尔希与蔡斯分别用含32P和35S的T2噬菌体与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32P
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需长时间保温培养B.32P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沉淀物中也不排除有少量放射性C.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32P放射性升高D.本实验证明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用32P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需短时间保温培养,A错误;B.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也有可能有少量噬
菌体未侵入到细菌中,导致上清液有少量放射性,B错误;C.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会导致上清液中32P放射性升高,C正确;D.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噬菌体只将自身的DNA注入到细菌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所以本实验证
明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点睛】23.下列有关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条DNA上所有基因的转录都以同一条链作为模板B.转录形成的成熟mRNA分子都能与模板链全部互补C.翻译时多肽链随着mRNA分子在核糖体上的移动而延长D.在翻译过程中已经形成的多肽链序列连接到新
的氨基酸上【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条DNA上所有基因的转录并不都是以同一条链作为模板,A错误;B、在真核细胞中,转录形成的RNA,需要经过剪切和加工后才能形成成熟的mRNA分子,可见该成熟m
RNA分子的碱基不能与模板链全部互补,B错误;C、翻译时多肽链随着核糖体在mRNA分子上的移动而延长,C错误;D、在翻译过程中已经形成的多肽链序列连接到新的氨基酸上,D正确。【点睛】24.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种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的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的多样性
,最终表现为性状的多样性B.线粒体DNA的缺陷导致的遗传病可由双亲传给后代C.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D.基因的改变必然导致蛋白质改变,蛋白质改变必然导致性状改变【答案】A【解析】基因中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排列顺序的多样性,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最终表现为生物性状的多样性,A项正确;线粒体DNA位于细胞质中,受精卵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线粒体DNA的缺陷导致的遗传病由母方传给后代,B项错误;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可能是多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也可能一个基因影响多个性状,C项错误;由于
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基因的改变不一定导致蛋白质改变,D项错误。25.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的水平结构只与地形变化有关B.群落演替都能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C.群落演替是由群落外部环境条件决定的D.植物群落中的分层
现象与光照直接相关【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BC、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诸多因素有关,自然群落演替使群落结构变得复杂,而人类因素使群落可能变得简单,如围湖造田等群落演替是由群落内部变化决定的,A、B、C错误;D、植物群
落中的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乔木适宜强光照,灌木、草本需要光照依次减弱,分层现象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D正确。故选D【点睛】26.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是双向的B.反射活动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C.体温调节与神经系统无关D.
反馈调节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答案】D【解析】【分析】1、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2、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
缩等;(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3、反射活动完成的条件:完整的反射弧;一定强度的刺激。【详解】A、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A错误;B、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错误;C、体温调节的
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C错误;D、反馈调节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故选D。27.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根据图判断A、B、C依次是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
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详解】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所以图中A、B、C依次是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故选C。2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
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乙烯可以促进苹果和香蕉等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C.植物激素能够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D.植物激素的形成可体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答案】B【解析】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因
此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A项正确;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但不能促进果实的发育,B项错误;植物激素能够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C项正确;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相关激素的合成,所以植物激素的形成可体现基因
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D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激素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掌握生长素作用极性运输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9.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
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不正确的说法是()A.所用标记不能影响到刺猬的生命活动B.迁入率和迁出率会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天敌捕食的概率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答案】D【解
析】标记物不能影响动物的正常生命活动,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和感染,标记物必须保持一定的时间,至少在调查期间不能脱落,A正确;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之一,B正确;标记符号过分醒目会破坏刺猬的保护色,可能会增大刺猬
被天敌捕食的概率,C正确;4km2区域中刺猬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50×40÷5=400只,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4=100只/km2,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标志重捕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D选项中种群密度,必需除以面积。3
0.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总能量越少。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B.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数量少,需要能量少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D.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答案】B【解
析】【详解】A.各营养级中,生物个体的残枝败叶、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利用,所以总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A正确;B.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能量就越少,但个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多少与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多少无直接关系,B错误;C.生物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
动,C正确;D.各营养级中的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转移到ATP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态系统中
,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能量传递率为10%-20%,所以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二、非选择题31.如图为测定金鱼藻(一种高等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密闭装置,自然
光来自40瓦的台灯,氧气传感器可监测O2浓度的变化,1小时后氧气的浓度变化相对量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组别123456789光质自然光红光橙光黄光绿光青光蓝光紫光无光O2相对变化量+18+15+110-1+8+13+12-4注:+
表示增加,-表示减少。(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如果要测定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去除滤光片后,对光源的控制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改变N
aHCO₃溶液的浓度会使表中数据发生改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黄光下真正光合作用O2的产生相对值为____________,此时金鱼藻中产生O2和利用O2的具体场所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光质(光的波长)(2
).改变灯泡的瓦数或改变灯泡与装置(或金鱼藻)间的距离(3).改变NaHCO3溶液的浓度会使容器中CO2浓度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影响暗反应,进而影响光反应产生O2的量(4).4(5).类囊体薄膜和线粒体内膜。【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其中光照又可以分为
光质和光照强度。据题图分析,本实验研究光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用氧气的变化来反应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详解】(1)由于滤光片的作用,该实验对不同组别给予了不同光质的处理,所以自变量为光质。如果要测定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去除滤光片后,对光源的控制方法可以有两种:
一是改变灯泡的瓦数;二是改变灯泡与装置间的距离。(2)改变NaHCO₃溶液的浓度会使容器中二氧化碳浓度发生改变,这样会影响暗反应的速率,从而改变暗反应对还原氢和ATP的需求量,进而改变光反应速率,影响光反应产生O2的量。(3)黄光下氧气的变化量为零,无光时呼吸作
用吸收的氧气量为﹣4,说明此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的量的相对值为4。此时金鱼藻产生O2场所为类囊体薄膜,利用氧气的场所为线粒体内膜(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点睛】计算真正光合作用O2的产生相对值时,需知道呼吸
作用的速率。学生要知道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我们一般认为呼吸作用的速率不变。无光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故此时的氧气的相对值为呼吸作用的速率。32.现有一个高秆抗病的小麦品种自交后,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已知控制秆的高低和抗病与否的基因(分别用A、a,B、b
表示)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对该品种用不同剂量的γ射线进行照射,期待获得矮秆抗病的新品种小麦,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1)高秆为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本实验用到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
_______。利用该方法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能获得矮秆抗病类型。(2)如果用γ射线照射后得到一株矮秆抗病的新品种小麦,导致该新品种小麦出现的原因可能是高秆基因发生了突变或高秆基因缺失。①该新品种小麦由高杆基因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____________。
②如果该新品种小麦(第一代)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则通过杂交育种能获得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小麦,该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显性(2).诱变育种(3).不一定(4).染色体(结构)变异
(5).基因重组【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高秆抗病的小麦品种自交后,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说明两对性状都发生了性状分离,则高杆对矮杆为显性性状、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性状,且亲本基因型为AaBb。2、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染色体结
构变异指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高杆对矮杆为显性性状。本实验利用不同剂量的γ射线进行照射,属于诱变育种;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矮杆抗病个体基因型为aaBB或aaBb,故利用该方法不一定能获得矮秆抗
病类型纯合子。(2)①该新品种小麦由高杆基因缺失引起的,则基因的数量减少了,因此该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缺失。②如果该新品种小麦(第一代)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可以通过杂交育种方法获得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小麦,其中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点睛】解答本
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判断两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亲本的基因型,并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问题。33.人体血糖的相对稳定是神经系统和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图为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曲线a表示________
____。(2)当血糖升高时,下丘脑通过分泌__________(填“神经递质”或“激素”)调节胰岛B细胞的活动。某糖尿病患者体检时,发现体内的胰岛素含量正常,但其体内的血糖浓度却较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3)有一种糖尿
病,是因为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这种糖尿病属于_____________病。患者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定期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控制血糖。【答案】(1).胰高血糖素(2).神经递质(3).胰岛素
不能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4).自身免疫病(5).能【解析】【分析】人摄食后,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根据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可判断图中a、b曲线对应的激素名称。糖尿病的发病机理:Ⅰ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
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而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降低并不明显。【详解】(1)人摄食后,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多,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图中曲线a、b分别表示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和胰岛素浓
度的变化。(2)血糖升高时,还可以通过神经调节使血糖浓度下降,下丘脑通过分泌神经递质促进胰岛B细胞的分泌胰岛素。某糖尿病患者体检时,发现体内的胰岛素含量正常,但其体内的血糖浓度却较高,可能的原因是胰岛素不能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不能发挥降低血
糖的作用。(3)有一种糖尿病,是因为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这种免疫系统对自身正常细胞发起攻击的情况,属于自身免疫病。因为细胞上胰岛素的受体没有问题,患者能用定期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控制血糖。【点睛】解答本题,学生需要
熟知血糖调节的过程。知道血糖条件的过程中,既有体液调节的过程,又有神经调节的过程。同时学生还要熟知两种糖尿病的病因,知道相应的治疗方法。34.为保护生活于特定山区的某珍稀鸟类(甲),研究人员对该鸟类种群及其生活环境进行调查,在人工干预下,该鸟类
种群数量逐步得到恢复。请回答:(1)研究人员调查栖息地中甲的种群密度,应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为减小调查误差,采用该调查方法时应注意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2)为保护甲,研究人员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珍稀鸟类繁育中心
。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提高甲的种群数量,原因是该措施_______________。为增大栖息地中甲的生存机会,常采用人工方法来控制栖息地内某些生物的种群数量。栖息地中影响甲种群数量的其他生物种群主要有_______________
_(答出两点即可)。(3)甲喜食多种植食昆虫,其中乙为甲栖息地中数量最多的昆虫。调查发现,气候等的变化导致乙的数量在几年间大量减少,但在乙的数量发生变化前后的若干年间,栖息地中甲的数量几乎没有发生改变。在无人为因素的情况下,乙的数量大量减少而甲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
________。【答案】(1).标志重捕法(2).标志物不易脱落、不影响甲的生存,两次捕获的时间合理等(3).能改善甲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4).甲的捕食者种群、竞争者种群、被捕食者种群(5).乙减少后,其竞争者(其他植食昆虫)替代乙而发挥作用【解析】【分
析】调查生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为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2、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详解】(1
)在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因此对鸟类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采用标志重捕法;为了减小调查误差,采用该调查方法时应注意:标志物不易脱落、不影响甲的生存,两次捕获的时间合理等,否则会影响调查结果。(2)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提高被保护物种甲的种群数
量,原因是该措施能改善甲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根据生态系统中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可推测栖息地中影响甲种群数量的其他生物种群主要有:甲的捕食者种群、竞争者种群、被捕食者种群。(3)根据题目信息,甲喜食多种植食昆虫,当气候等变化导致乙的数量大量减
少时,甲的数量几乎没有发生变化,推测可能原因为乙减少后,其竞争者(其他植食昆虫)替代乙而发挥作用,从而使甲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不同方法的适用条件,影响生物种群数量变
化的环境因素及相应的生物因素,应用基本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