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2月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737.500 KB
  • 2024-09-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2月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2月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2月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4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2月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精准解析】.doc,共(17)页,737.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8f57936b37412dc7092143124dce85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12月联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小明于北京时间6月18日8:30从上海出发去纽约出差(航线甲),会议结束后他于当地时间6月23日16:00从纽约返回(航线乙),单程用时约15

小时。去程中小明从高空俯视阿拉斯加东南沿海地区,被地面上的巨幅“抽象画”所震慑—黑白相间的线条在大地上旋转、交错、卷曲。下图为小明往返航班路线和阿拉斯加东南沿海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若小明乘飞机往返为晴朗天气,去程时不想被阳光照射,

返程时想欣赏我国北方日落景色。他的座位选择是A.去程左侧,回程右侧B.去程、回程均为右侧C.去程右侧,回程左侧D.去程、回程均为左侧2.小明的旅途中A.去程时飞机先向东南后向东北B.去程时为白天,全程艳阳高照C.返程时飞机先向西北后向西南D.返程时可以欣赏北极极光景色3.巨幅“抽象画”

中黑色线条的主要成因是A.冰川堆积B.流水堆积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答案】1.A2.C3.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太阳视运动和外力作用。【1题详解】根据材料小明参加会议的时间为6月18日-6月23日,在此期间为北半球的夏季,日出东北方向,日

落为西北方向。航线甲为先东北后东南,朝南的窗户能被阳光照到,所以小明应坐在朝北的窗户即靠左侧的座位;回程时日落位于西北方向,航线乙为先西北后西南,朝北的窗口能看到我国北方日落,朝北的窗户在回程的右侧,所以该题选A。【2题详解】去程从

上海到阿拉斯加是向东北方向飞行,从阿拉斯加到纽约是向东南飞行,故A错误;去的路程用时13.5小时,北京时间8:30从上海出发,不可能全程艳阳高照,故B错误;返程时是北极地区的极昼期,不可能在北极地区欣赏到极光景色,故D错误;返回的路线是逆自转方向,且先靠

近北极后远离北极,故先西北再西南,C正确。故选C。【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阿拉斯加东南部沿海地区,纬度高,且有海拔较高的科迪勒拉山脉的北段,多冰川作用,黑棕色的线条应是由冰川的冰碛堆积而成的堆积物。故A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点睛】夏季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季

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春秋分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冬天,纬度越高,白昼时间短,夜越长;夏天,纬度越高,白昼时间长,夜越短。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石古湾村位于湖南省南部新田县,是国家级贫困村。该村三面环山,植被茂密。村内有一口

泉眼,全年水量充盈,且每天会出现多次像潮汐一样的涨落现象,被称为“潮汐泉”。其形成与虹吸作用有关:当蓄水溶洞水位达到甲水位时,地下水会通过曲管越过高处流出,形成泉涌;当洞内水位降至乙水位时,泉水水位回落,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潮汐泉所在地区A.石峰林立,多四面陡崖,山顶平坦狭小B

.降水丰富,地势落差大,水电开发潜力大C.风蚀作用强烈,地面支离破碎,垄槽相间D.受流水溶蚀和沉积作用,山奇、水秀、石美、洞异5.下列条件中,与潮汐泉形成相关性最低的是A.降水季节变化大B.有较长且有坡度的暗河

C.有虹吸式管道D.有较充足的蓄水空间6.若该地植被破坏严重,对潮汐泉可能造成的影响是A.每次泉涌的水量减少B.泉涌的频次减少C.暗河的含沙量减少D.溶洞发展速度加快【答案】4.D5.A6.B【解析】【4题详解】潮汐泉所在地区地势低,受流水溶蚀和沉积作用,山奇、水秀、石美、洞异

,形成独特景观,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此地多喀斯特地貌,因此题中描述四面陡崖,顶部平坦的地貌不多见,故A项错误;该地多地下河,地表水资源并不丰富,难以进行水电开发,故B项错误;该地主要受流水作用,受风

蚀作用小,故C项错误。故选D。【5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潮汐泉的形成中需要虹吸作用,要有曲管,有一定量的蓄水溶洞,而地下水的汇集则需要较长且有坡度的暗河,才能汇集更多的地下水,保证每天都有潮汐泉水的涌出,另外如果没有坡度可能蓄水洞中

的水就会顺着暗河流走或者不能保证地下水流入汇水洞中,故BCD都应与潮汐泉的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潮汐泉是全年水量充盈,每天会出现潮汐涨落现象,如果降水季节变化大,则可能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潮汐潮落不会在每天都出现,

所以降水季节变化大与潮汐泉的形成相关性最低,A正确。故选A。【6题详解】因为潮汐泉主要是由地下水补给。而如果该地植被破坏严重,则地表径流加快,下渗量减少,乍看可能会误选为每次泉涌水量减少,但仔细看潮汐泉的水直接来自地下蓄水洞,也就是说蓄水洞里的水到达相应的水位后才会在潮汐泉有

水涌出,到达一定的水位后,涌水停止,每次泉涌的水量不会减少,但由于下渗水量减少,蓄水洞蓄水至一定水位的间隔时间变长,故泉涌的频次会减少,A错B对;由于地表缺少植被保护,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但暗河作为溶解碳

酸盐类的地下水,其中含沙量非常少,几乎不受地表植被破坏的影响,除非坍塌,C不符;由于下渗量减少,地下水量减少,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会减少,所以溶洞发速度会减慢,D不符。故选B。海水透明度是海水能见度的一种量度。常以直径30

cm的白色圆盘垂直放入海水中的可见深度来表示。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水中的悬浮物质、浮游生物、进入海水中的径流、光线等。下图是我国沿海8月份海水多年平均透明度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7.据图文材料分析,对南海的海水透

明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最可能是A.河流注入B.距陆地远近C.云量多少D.洋流8.对于我国南海透明度描述正确的是A.纬度越低,透明度越高B.河流入海口附近,透明度高C.距海岸线越近,透明度变化越大D.8月份南海各区域透明

度达到一年中最高值9.下列关于图中甲处透明度等值线数值及原因对应最可能的是A.12—浮游生物较多,透明度低B.12—人类活动多透明度低C.32—此时正午太阳高度大,透明度高D.32—海水浅,透明度高【答案】7.D8.C9.C【解析】【7题详解】从图中看出

:河流入海口附近透明度低;距陆地近,透明度越低;材料中指出,光线影响透明度,云量会影响光线,影响海水透明度。图中透明度等值线与洋流没有相关性,影响小,选择D。【8题详解】曾母暗沙,纬度最低,透明度不是最高,A错。河流入海口,含沙量和污染物多,透明度低,B错。距海岸线越近,透明度等值线越

密集,受人类活动影响差别大,C正确。8月南海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流量大,泥沙含量大,透明度低,远离海岸的地方,太阳直射的海域,透明度大,D错。故选C。【9题详解】图中距陆地越远,受人类影响越少,透明度越高;南沙群岛面积小河流少,透明度高;太阳高度越大,

光线越强,透明度越高;所以南沙群岛处推测数值增大,等值线差为4,所以甲等值线数值是32,C和D数值正确。当前是8月,南沙群岛太阳高度大,透明度大,C正确。故选C。2018年10月11日凌晨,西藏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与四川甘孜州白玉县交界处发生山体滑坡,致金沙江断流,形成堰塞湖。12日

17时许,堰塞湖水漫过坝体开始自然下泄,威胁逐步减除。11月3日原地点再次发生滑坡,原堰塞体水面以上新增塌方体,金沙江再次断流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一旦决口会使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与金沙江堰塞湖的形

成紧密相关的因素是()A.河流水量大B.河谷宽而深C.滑坡体量大D.两侧山体较陡峭11.为了排除险情,下列处置措施中最为恰当的是()①在堰塞体上开挖泄流槽②下游水库放水腾空库容③上游干流截流控制流量④加固堰塞体防止溃坝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10.C11.A【解析】【10题详解】根据材料分析,10月11日凌晨发生滑坡、11月3日原地点再次发生滑坡,因此滑坡是金沙江堰塞湖形成的主要直接因素。C正确,ABD选项材料中无判断信息,AB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堰塞湖水位上涨会淹没上游海

拔较低的地区,在堰塞体上开挖泄流槽可以解决堰塞湖水位上涨的问题,①正确;下游水库放水腾空库容可以解决堰塞体溃坝造成的洪灾问题,②正确。上游干流截流控制流量,对于堰塞湖水位的上涨只能减缓,不能根本解决,③错误。加固堰塞体,只能防止堰塞体垮塌,但不能解决堰塞湖水位上涨的问题,④错误。所

以①②是排除堰塞湖险情更为恰当的处置措施。A正确。故选A。NDVI又称归一化植被指数,在遥感影像中主要用于检测植被生长状态和植被覆盖度等,-1<=NDVI<=1,负值表示地面覆盖为云、水、雪等,对可见光高反射;0表示有岩石或裸土等;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随覆盖度增大而增大。下图为渭河流域NDV

I及各气象要素年际变化趋势图。完成下面小题。12.渭河流域NDVI指数变化说明A.流域内降水量逐年增多B.流域内气温波动上升C.干流洪峰期逐年提前D.地表径流速度有所减缓13.根据NDVI指数变化趋势,预测渭河未来几年内A.含沙量呈减少趋势B.汛期水量逐渐增多C.季节变化越来越明

显D.地表下渗量减少【答案】12.D13.A【解析】【12题详解】近年来NDVI值升高,说明植被覆盖率增加,会减缓地表径流流速,故D项正确;气温、降水量变化与NDVI值变化关系不大,故A项、B项均错误;C项,近年来NDVI值升高,说明植被覆盖率

增加,会延缓干流洪峰期,故C项错误。故选D。【13题详解】近年来NDVI指数值较高,说明植被覆盖率有所增加,河流含沙量会减少,故A项正确;汛期水量与降水量、植被覆盖率等有关,降水量并无明显增多趋势,而植被覆盖率增加会减

少汛期流量,故B项错误;但从植被覆盖率增加的趋势看,渭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应该减小,故C项错误;近年来NDVI指数值较高,说明植被覆盖率有所增加,植被有涵养水源功能,能够增加下渗量,故D项错误。故选A。幼发拉底河8

9℅的流量来自上游。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下图为两河流域大型水坝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4.幼发拉底河的汛期主要集中在A.春夏季B.夏秋季C.秋冬季D.冬春季15.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

达波斯湾的主要原因是A.水库拦截B.气候干旱C.地势平坦D.下渗严重16.巴格达附近大型水坝分布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量需求B.水能蕴藏C.航运需求D.筑坝技术【答案】14.D15.C16.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的补给及合理利用,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

力,总体难度不大。【14题详解】读图可知,幼发拉底河主要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上游地区位于北纬30°-40°附近,冬季受西风影响,产生部分降水,部分为季节性积雪,等到春天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所以幼发拉底河

汛期在冬春季节,故选D。【15题详解】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下游地区几乎没有水库修建,A错。气候干旱及下渗严重是河流流量小的原因,与河流携带泥沙能力无关,而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导致流速降低,泥沙在河道沉积,所以大部分泥沙不能到达波斯湾,故选C。【16题详解

】巴格达附近水库密集主要是沿岸地区城市及人口分布密集,需水量大,A对。水能资源一般蕴藏在中游落差大的河段,巴格达位于下游地区,落差较小,B错。密集修建大量水库不利于航运,C错。筑坝技术不会影响水库密度,D错。故选A。全球所有水

果中约80%都是以新鲜形式出售,近年来,我国进口水果琳琅满目,如东南亚泰国的榴莲、山竹,南美智利的车厘子、蓝莓等。2018年我国水果进口额首次超过出口额。水果加工业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水果产业,然而,在

美国、欧洲和大洋洲等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果汁和水果罐头的消费有下滑的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我国水果进口反超出口的现象,反映了A.物流产业高速发展B.电商网络平台完善C.消费市场转型D.农业生产结构调整18.每年智利出口到我国的车厘子前期多采用空运,后期则以海运为主,其最主要原因是A.富

含糖分,容易变质B.市场需求及价格变化C.天气多变,加快销售D.交通高峰期,物流慢19.导致美国、欧洲和大洋洲等发达国家果汁和水果罐头消费有下滑趋势的原因是A.健康理念和消费升级B.加工成本高,价格高C.新鲜水果运输条件改善D.果汁和水果罐头口感体验差【答案】17.C18

.B19.A【解析】【17题详解】进口水果由于运输费用高,价格高昂,水果进口量增加是消费市场转型的结果,故C项正确。物流产业高速发展、电商网络平台完善均有利于促进水果的进口与出口,因此并非进口水果反超出口的根本原因,故A项、B项错误。我国长期以种植业为主,目前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

整,水果产量会增加,促进出口量增加,故D项错误。故选C。【18题详解】车厘子前期价格高,因此选择空运,将新鲜的车厘子运输到国内;后期随着产量的增加,价格降低,选择海运运输到国内,运输方式的差异与市场需求及价格变化

关系最密切,B对。富含糖分,容易变质则会较少选择海运,A不对。没有材料说明每年前期天气多变,后期天气少变,C不对。没有材料说明智力到中国运输高峰期的存在,故运输车厘子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与交通高峰期关系不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19题详

解】发达国家水果罐头消费下滑主要受人们健康观念和消费升级的影响,更多人选择新鲜水果,而不是加工过的果汁和水果罐头。价格不是发达国家人们考虑的主要因素。新鲜水果运输条件改善对水果的影响发生的时间更早,不是近期人们选择新鲜水果的原因。果汁和水果罐头进行了加工,口感体验不一定差。故

选A。阿瓦什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每年旱季开始,园内食草动物逐水草而居,食肉动物随之迁徙。中国建造的亚吉铁路穿越该国家公园;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安全,在铁路沿线设置了供动物通行的涵洞通道(图a)和路堤通道(b)。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该地野生动物从北向南穿

越通道最频繁的月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21.与涵洞通道相比,设置路堤通道有助于A.观光旅客沿线游览B.食肉动物捕猎C.电气列车顺利穿行D.食草动物安全通过22.为营造利于动物通过的环境,可在通道表面A.移植雨林树种B.设游客投食区C.抛洒动物粪便D.清除沿途杂

草【答案】20.D21.D22.C【解析】【20题详解】食草动物逐水草而居,食肉动物随之迁徙。由经纬度可知该地是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北半球7月份是夏季,草木茂盛,10月份草木凋零,此时南半球进入夏半年,草木茂盛,所以野生动物从北向南穿越通道最频繁的月份是10月

。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21题详解】与涵洞通道相比,设置路堤通道有助于食草动物安全通过,故D正确。涵洞更有利于食肉动物捕食猎物;通道不是电气列车穿行通道;也不是观光旅客沿线游览通道,故A、B、C错误。故选D。【22题详

解】A、该地是草原区,不适宜移植雨林树种,A错误;B、设游客投食区,易造成动物聚集,不利于动物通过,B错误;C、在通道表面抛洒动物粪便,制造动物习惯的环境,有助于营造动物通过的环境,C正确;D、清除沿途杂草,对动物的吸引力减弱,不是利于营造

动物通过的环境,D错误。故选C。位于土耳其东南部的哈兰和叙利亚北部部分地区有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大约建于公元前2000年,每间屋一般由3至4个土塔相连通而成,从高处俯视,土塔并排组合起来像蜂巢一样,所以被称为“蜂巢屋”(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

据图文推测“蜂巢屋”分布区的气候特征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冬寒夏热,日较差大,降水稀少C.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D.全年炎热干燥24.“蜂巢屋”的土塔每半年需维修一次,最可能的原因是A.为了保持土塔的新貌B.维修以增加当地收入C.因雨水冲蚀部分墙体D.当地的传统习俗25.每间“蜂巢屋”

一般由3至4个土塔相连通组成,其最可能的原因是A.抵御冬季风B.增大室内空间C.军事防御D.减弱太阳辐射【答案】23.A24.C25.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23题详解】据图判断,该地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全年的降水较少,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

气候最显著的特征.A正确。【24题详解】该地冬季降水较丰富,且土塔主要以泥土混合茅草等而盖成,易被侵蚀,每半年的雨季及风沙侵蚀前后,需要加固维修。C正确。【25题详解】蜂巢屋一般由3至4座土塔相连,可增加使用面积,B正确。【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

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二、综合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猫跳河流域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在距今的两亿年以前,其是一个长期被海水淹没的海湾。该流域上、中游为丘陵,下游多高深峡谷,在杨桥汇入乌江,是乌江中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该流域碳酸盐

岩层出露面积达70%,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下因为猫跳河流域地理位置示意图。(1)推测猫跳河流域干支流的形成发育过程。(2)分析猫跳河流域上、中游与下游水文特征的差异。(3)我国南方城市大都沿河分布,但猫跳河流域的城市如西秀、平坝等并未靠近河流,请解释原因。【答案】(1)海洋沉积形成可溶性

碳酸盐岩层;受地壳运动影响,隆起成为高原的一部分;夏季降水量较大,受流水溶蚀等外力作用,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发育形成猫跳河流域的干支流。(2)上、中游为丘陵,河谷较宽,流速慢,含沙量小等。下游水量大,山高谷深,流速快

,水能资源丰富,含沙量大等。(3)位于上游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流水侵蚀强烈,地形崎岖,不宜建城;水浅,航运价值小;河谷地区交通不便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猫跳河流域形成过程、水文特征及对城市区位影响等知识点。【详解】(1)猫跳河流域在距今的两亿年以前是一个长期被

海水淹没的海湾,海洋沉积环境形成了大量碳酸盐岩层;猫跳河流域地处云贵高原东部,由早期海湾演变成现在高原,应该发生了受地壳运动影响,隆起成为高原的一部分;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气温高、降水量较大,碳酸盐岩层受流水溶蚀等外力作用,喀斯特地貌发育,

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发育形成猫跳河流域的干支流。(2)据图分析,猫跳河流域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流域上、中游为丘陵,下游多高深峡谷,说明上、中游比下游较平坦,下游落差大,河流侵蚀形成峡谷。可推断出上、中游河谷较宽,流速慢,河流含沙量小等。下游水量大,山

高谷深,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河流侵蚀作用强,含沙量大等。(3)该流域上、中游为丘陵,喀斯特地貌发育。西秀、平坝大致位于上游地区,碳酸盐岩层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导致地形崎岖,平地少,不宜建城;上游水浅,水流急

,航运价值小;河谷地区受地形限制大,交通不便等。【点睛】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因素。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

部山地交界处的塞罕坝,春季多大风,历史上曾是皇家避暑狩猎之所,后因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变为荒山秃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国土绿化。1962年,塞罕坝林场从1000km之外的黑龙江孟家岗林场运来树苗

栽种,但成活率极低。随后,林场采用高床育苗(下图),使树苗成活率明显提高,栽种过程中发现南坡的成活率相对较低。经过50多年的发展,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从1962年的12%提高到如今的80%,当地的小气候得以改善,霜冻发生的频率显著减少。(1)说明塞罕坝林场建设初期,从孟家岗林场引进的苗木成活率

低的原因。(2)说明与平床育苗相比,塞罕坝高床育苗的优点。(3)简述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不利条件。(4)分析塞罕坝林场建成50多年后,当地霜冻发生频率减少的原因。【答案】(1)距离较远,运输时

间较长,苗木易失水受损导致质量下降;难以适应当地环境。(2)增加土层厚度,提高土温;便于雨季排水。(3)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暴雨频率较高,土层较薄。(4)植被覆盖率提高,地表热容量增大,冬春季风力削弱,冬半年气温和土温较高,出现极端低温的概率

减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相关知识。根据图示分析,高床育苗增加土层厚度,利于提高土温,也便于雨季排水。南坡是阳坡,蒸发强、侵蚀强,土层较薄。植被覆盖率提高,冬半年

气温和土温较高,霜冻减少。【详解】(1)塞罕坝林场从1000km之外的黑龙江孟家岗林场运来树苗栽种,从孟家岗林场引进的苗木距离较远,运输时间较长,苗木易失水受损导致成活率下降。两地环境差异大,苗木难以适应当地环境,影响成活率。(2)从图中可以看

出,寒罕坝高床育苗能够增加土层厚度,提高土温,便于雨季排水,提高了苗木成活率。(3)该地位于降水较少,南坡是阳坡,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水分条件差。南坡是夏季迎风坡,暴雨频率较高,冲涮侵蚀较强,土层较薄。(4)根据材料,经过50多年的发展,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从12

%提高到80%,植被覆盖率提高,地表热容量增大,冬春季风力削弱,冬半年气温和土温较高,出现极端低温的概率减少。所以霜冻发生频率减少。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甲地区为世界上最大的湿地(潘塔纳尔湿地),面积

季节变化明显,生物资源丰富,鸟类众多。近年来,随着人类过度占用资源,潘塔纳尔湿地接近99%的土地被私人拥有,改造开垦湿地,用作农耕及经营大牧场。保护湿地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材料二:R河流流域示意图和甲地气候统计图,乙处河段洪水期为5月~6月。(1)简析甲处湿地面积季节变化明显的原因。(从大气环流角

度分析)(2)说明乙处河段洪水期形成于5月~6月的原因。(3)阐述甲处湿地鸟类资源丰富的原因。(4)运用整体性原理,说明潘塔纳尔湿地被破坏可能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答案】(1)夏季(湿季)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较多,湿地面积较大;冬季(干季)受信风影响,降水较少,

湿地面积较小。(2)R河上游地势低平,湿地面积大,雨季时蓄洪能力强;干季时(5月~6月)湿地对河流水源补给量大,导致乙处河段汛期明显滞后。(3)湿地面积广,鸟类有广阔的栖息地;大量水生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人烟稀少)人为干扰破坏小;水热条

件好,适宜鸟类生活(没有大规模的迁徙)。(答对其中2点即可)(4)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湿地破坏导致湿地萎缩,调节局地气候能力下降;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能力下降;湿地水质变差;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任答4点)【解析】【分析

】本题以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和甲地气候统计图为背景,考查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的相关知识。【详解】(1)本题考查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湿地面积季节变化明显的原因。湿地面积大小取决于降水量的大小,降水量大湿地面积大,

降水量小,湿地面积小。结合R河流流域示意图和甲地气候统计图分析,潘塔纳尔湿地位于南半球,1月是夏季,潘塔纳尔湿地纬度较低,受到附近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多,湿地面积大。7月南半球是冬季,潘塔纳尔湿地受

东南信风带影响,降水少,湿地面积小。(2)本题考查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读图知,乙处河段洪水期形成于5月~6月,明显滞后于降水量大的月份,降水量多的时间段为11月~次年4月。图示乙河段位于甲湿地的下游,借鉴湖泊对河流流量

的调节作用,就可以知道是由于上游的湿地调节作用导致洪峰的滞后。湿地在雨季时蓄积了洪水,干季时补给河流,使得河流的洪水期滞后。(3)本题考查区域湿地鸟类资源丰富的原因。湿地鸟类资源丰富的优势条件要从湿地所处位置的气候条件对于鸟类

生存与繁殖的有利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角度考虑。由于该地为世界最大的湿地,所以面积广大,有适宜多种鸟类栖息的环境条件。水热充足,有利于鸟类食物的生长,有丰富的食物来源。该地区湿地面积广,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有利于生存与繁衍。该地鸟类物种繁多,有利

于生存。(4)本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难度不大。主要考虑湿地与气候、地形、生物等因素的关系。地理环境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湿地破坏导致湿地萎缩,水汽蒸发减少,从而使调节局地气候能力

下降;使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能力下降;湿地破坏会净化能力下降,使得水质变差;生物的生长环境破坏,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等。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